A. 福州白雲洞要門票嗎
福州白雲洞要門票的。
白雲洞位於湧泉寺西北鳳池山西側的懸崖陡壁上。是一個「倚崖為屋,石天為蓋」的人工岩洞。又因岩洞位於海拔686.3米處,「白雲混入,咫尺莫辨」,故稱白雲洞。白雲洞地處峻嶺高崖,風光訓麗,環境殊異。站在洞前,俯瞰崖下,危岩如削,長澗若淵。天晴時,榕城景觀盡收眼底。
地址:福州市晉安區鼓嶺鄉鼓嶺風景區。
B. 福州白雲洞多高
親 好像1800多米吧!!!不是很高,我爬過幾次~
C. 福州白雲洞的海拔是多少
周六早8:20從福州白雲洞山腳下去白雲洞,白雲峰海拔700多米到鼓山下院12:20,後在從下院去鼓山到白雲洞下山17:20。(來回走9個小時.午餐和休息1個小時.總共28多公里.海拔700多米要走兩次)
D. 福州鼓山白雲洞具體怎麼走上去
可以開車去。
白雲洞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河北省邢台市臨城縣境內,是崆山白雲洞風景區的主要景點,南距邢台市56公里,北距石家莊市86公里。
白雲洞形成於5億年前的中寒武紀,是我國北方一處難得的岩溶洞穴景觀,崆山白雲洞是全球同緯度最大的溶洞,開發有為「人間」、「天堂」、「地府」、「龍宮」、「迷宮」五個洞庭,洞內四季恆溫17℃,主要景觀150多處,沿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和107國道。
2021年6月10日至8月31日,京津冀三地高考生憑准考證即可免門票,陪同的家長(2人)均享受門票半價優惠。
E. 福州白雲洞和鼓嶺哪個高
白雲洞
白雲洞向上,有條小路可通向鼓嶺,那地方有居民點的,好認,還有個柳杉王公園,到了就知道。雷達那個峰不能上去。
F. 福州白雲洞在哪裡
您好!
通俗點說,福州白雲洞在鼓山風景區上。
也就是說,通常走法是:登上鼓山後,買票進入鼓山18景公園,沿著最靠左的路走1公里左右就可到達白雲洞。
永德信山莊背後(東面)也有條路通到白雲洞。
G. 爬福州白雲洞周記500字,快十月5日前答復,寫的別太好
今天,是我最快樂的日子,因為我爬上了白雲洞山頂,站在山頂往下看那盤曲的山路,我是無比的自豪,剛開始在腳下往上看,感覺白雲洞是多麼的難以征服,我先定一天門為目標,鼓足勇氣,一步步的往上爬,特別是上鐵索的那一刻,心驚膽顫的,我對自己說,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堅定的信念趨勢著我,我抓緊鐵鏈,咬緊牙,奮力的往上爬……我已經來不及欣賞周圍的景色,征服白雲洞的決心已經使我忘乎所以,每走一步,就在心裡喊一句:我要征服你,白雲洞!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當看到白雲洞三個大字時,我鬆了一口氣,站在石洞的外面,我舉起雙手,激動不已!這件事讓我明白四個字---人定勝天
H. 下周末打算爬福州白雲洞,求公交路線和爬山路線
這就是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I. 福州鼓山白雲洞具體怎麼走上去大神們幫幫忙
白雲洞,位於福州市.晉安區.古山鎮,埠頭村.你做公交車到遠洋下車.然後做發摩的三快錢就到白雲洞山腳下
J. 鼓山的特點是什麼
鼓山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東郊、閩江北岸,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風景區。鼓山山上勝跡眾多,林壑幽美,引人入勝。鼓山景區以古剎湧泉寺為中心,東有回龍閣、靈源洞等景;西有洞壑數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羅漢台、香爐峰等;北有大頂峰、白雲洞等。這些景點主要由花崗岩經長期剝蝕、風化、崩塌、堆積而成,千姿百態,構成蟠桃林、劉海釣蟾、玉筍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觀。
登山古徑是古時登鼓山之道。從山麓下院登上2000多級台階,經過「七亭七里路」就可到達湧泉寺山門。第一亭是「東際亭」,過廨院即是東際橋,橋上過亭就開始登山。上99級石階至「仰止亭」。此後途中岩石上有諸多字刻可觀。第二亭是「石門亭」,由於此處溪水淙淙不絕於耳,故古名為「聽濤觀瀑亭」。第三亭「乘雲亭」,沿道有石刻「乘雲」、「仰濤」、「小鼓」、「天風吹夢」、「風怒濤飛」等。第四亭叫「半山亭」,由第三亭至此,共有494級台階,因亭在半嶺,因此得名。過此亭百餘階,有石刻「路通仙苑」,轉小徑可達「十八洞景」。「半山亭」後有石刻「桃岩洞口」,往東可到桃岩洞,桃花精舍。
第五亭是「茶亭」,因亭附近有茶園而得名。道邊有石刻「欲罷不能」、「宜勉力」等。據說清乾隆時福州知府李撥登山至此,氣喘吁吁。往上走,力有不逮;往回走,心不甘願。遂題字「欲罷不能」於亭旁大石上。
第六亭是「松關亭」,附近有石刻一筆「壽」、一筆「龍」、一筆「虎」,還有文天祥所書的「忠、孝、廉、節」等。
第七亭是「更衣亭」。過「松關亭」幾十步即是。傳說閩王當年上山入寺在此更衣。登山至此,汗流浹背,而高處生寒,正需更衣、添衣。
摩崖題刻是鼓山的一大特點,比比皆是,其中不少是歷代名人的題刻。據統計,鼓山的摩崖題刻不下300餘處,宋代的題刻就達100得處,這說明早在宋代,鼓山就是文人達官賞覽勝景的所在。
現存題刻最早的是靈源洞東壁1046年蔡襄等人的題名,其文道:「邵去華、蘇才翁、郭世濟、蔡君謨慶歷丙孟秋八日游靈源洞。」
蔡君謨即蔡襄,時任福州知州。蔡襄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在一處壁上刻有「忘歸石」3個大字,筆力遒勁,也是蔡襄所書。蔡襄的這些題刻,被認為是書法藝術的珍品。
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也在鼓山留下了字跡,大頂峰磐石上的「天風海濤」4個大字即為朱熹所書。朱熹還寫了一巨大「壽」字刻在喝水岩石壁上,是福建摩崖石刻中少見的大字。
清朝道光年間詩人魏傑,根據這里的自然景物和民間傳說,整理編寫成《十八景》,刻於達摩洞外的一面岩壁上,它們分別是達摩面壁、南極升天、仙猿守峽、古鶴巢雲、仙人巨跡、福壽全圖、蟠桃滿塢、玉筍成林、蟻蜓渡潮、漁燈普照、獅子戲球、金蟾出洞、伏虎馱經、神龍聽法、鎧甲卸岩、慈航架壑、八仙岩洞、千佛梵宮。
倚靠木質欄桿極目遠眺,榕城夜景盡收眼底,陣陣涼風吹來,令人彷彿置身仙境,這是鼓山十八景新建的觀景台。觀景台建在鼓山上,與姐妹樓毗鄰,採用進口鐵杉經防腐處理搭建而成,古色古香,結實美觀。
湧泉寺山門東邊,有一石砌拱門,上書「靈源深處」。傍崖而下石階,中裂一澗,有似石洞,故名「靈源洞」。因為「喝水岩」石刻,這一帶又統稱「喝水岩」。
白雲洞位於鼓山西北風池山西側,因洞在海拔700多米處,常常是「白雲混入、咫尺莫辨」,故稱「白雲洞」。
磨溪景區位於福州市鼓山東側快安村。原名龍溪,發源於鼓山,因水源豐富,清道光年間全盛時沿溪處處磨坊,故名「磨溪」。
溪水時而曲折迂迴,時而直瀉而下。「人在石上走,水在石下流」。溪中大大小小岩石,被溪水沖刷得乾乾凈凈,不停的流水隨著不同落差,發出各種響聲,有琴聲、鑼聲、鼓聲等。尤其龍潭深邃,水色透明,泉水從高處落下,響聲更加清脆。
順溪進山,兩山對峙,東邊山上高山寨和茶園像是世外人家。對岸溪中一岩石宛如一頂紗帽,其上一棵榕樹,枝葉茂盛,叫「紗帽潭」。東邊另一條小溪,泉水不斷地從高山寨流下,經過重重疊疊岩層,構成優美的畫面。磨溪西側,路旁有一組岩石構成的山洞,上刻「龍溪古跡」。洞口上方刻有「無為而成」。
橫穿過磨溪,一條小路可上山坡,路旁一塊岩石像青衣學士拱手溪邊,岩石上刻著「南宮拜石」。溪旁還保留一塊磨盤石,這是從前放水輪車的地方。後來這里修起了攔水壩,成為一個小水庫。
如今,磨溪已成為福建省最成熟的戶外自然岩壁攀岩場,可以說,福州磨溪景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成熟天然攀岩場所。
湧泉寺位於鼓山之上,仍保持著明清的建築風格。寺依山偎谷,檻廊連綴,25座大小殿堂簇擁著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巨柱聳立,飛檐凌空,雄偉輝煌。殿內釋迦牟尼三世佛不著梵服,只披漢裝,端坐其中;兩旁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法相庄嚴」。
在大殿後側,有尊「三聖像」。像前有一張桑絲木製成的長桌,據說歷經多次火劫,至今仍完好如初,被稱為鎮寺之寶。
湧泉寺曾為我國寺院的一所重要經書出版機構,現在仍保留有明末清初及近代的各種雕版20000多塊。寺內的藏經殿,存有古版印刷的各類佛經,手抄經書及用血書寫的《大乘般若波羅蜜多》經。
藏經殿正中有一座釋迦如來靈牙舍利寶塔,塔中僅存3顆舍利子與佛牙。在塔的背後安放著一尊緬甸送來的漢白玉卧佛像,佛身勻稱,體態安詳,作睡卧狀,據說這就是釋迦牟尼圓寂時的形態。現放生池內放養著上百隻烏龜和紅鯉魚,最大的龜有上千年龜齡了。放生池內還塑有一尊高大的滴水觀音菩薩像,觀音手中聖水瓶可流出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