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福州禮餅
喝茶,這樣會減少油膩,也可以送一部份送到孤兒院去,這種東西嘗嘗就行了,如果多吃不一定會好,況且會越吃越油膩的。
『貳』 福建福州有種甜食叫「梅舌」,是做禮餅的餡料,但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白蘿卜腌漬的(食紅、蜂蜜)(福州話叫「梅舌」,)
『叄』 想要去福建玩,有沒有什麼好吃的福建美食
佛跳牆
佛跳牆,又名「滿壇香」、「福壽全」,是福州的首席名菜,是福州名菜館聚春園於清代同治年間首創。主要由鮑魚、海參、魚翅、魚肚、魚唇、蹄筋、火腿、瑤柱、冬菇等28種原料配製而成,加上紹興酒等,貯入酒壇中,拌泥密封,以文火煨制10多小時而成。味美至極,芳香四溢,是秋冬兩季的佳餚。
11千頁糕
「千頁糕」,是福建大名鼎鼎的特色面點。它如千層疊嶂,香潤軟糯、入口溶化,常被選作筵席的甜點。特別是福州的味和「千頁糕」,油潤無渣、吃不粘齒,味道清甜。揚名了數十年,一直深受群眾喜愛。
12福清光餅
福清光餅又稱「光餅」、「缸餅」,是福清沿承福州「麻餅」的基礎上改良烤餅,是福清傳統風味小吃之一,在福清所有小吃中,聲名最響,影響范圍最廣,文化內涵也最豐富。福州人稱之「福清餅」,其色、香、味俱備。
13撈化
撈化,作為福州的大眾美食,男女老少沒有一個人不喜歡吃的。能經歷這么多年依然這么受歡迎,自然有它過人之處。撈化葷香誘人。冬日食之,大快朵頤之餘,舒筋活血,寒氣盡去。撈化之做法,既含簡而美之哲學真諦,下水內臟來者不拒,更顯榕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之博大胸襟。佛家雲:一滴水見大千世界,其理由家鄉撈化證之。
14禮餅
禮餅,是一種餡餅,是福建福州特有的漢族傳統名點之一,禮餅主要採用肥豬肉,花生,芝麻,梅肉,冬瓜糖以及時令的果仁為餡;以梗米,糯米,麵粉經過揉搓成皮。既名為"禮餅"顧名思義與"禮"有關,不知是否因其工藝的繁瑣還是因其所耗成本頗高,這種餅不是平時我們在糕餅店可以現成買得到的,而一般多為顧客的訂做--為了"禮"而訂做。
15炒肉糕
炒肉糕是福州的傳統名小吃,就是用地瓜粉、白糖和水調和成漿 ,然後放鐵鍋里用豬油炒出來的膏狀甜食,色澤白透,富有彈性,形態有點像果凍。沒有肉為什麼叫「炒肉糕」呢?豬油就是肉。過去福州一帶農家娶媳婦,新娘子進門下廚,婆婆考的第一項廚藝,便是要做一道「炒肉糕」,這個做合格了,做媳婦也算合格了。
『肆』 福建禮餅的做法步驟圖,福建禮餅怎麼做好吃
用料
麵粉 250克
豬油 62.5克
芝麻 175克
熟糯米粉 500克
白膘丁 600克
花生仁 100克
綿白糖 600克
糖冬瓜 100克
飴糖 50克
各類堅果 隨意
福建禮餅的做法
1、制皮:當麵粉、飴糖、熟豬油相互拌勻後要稍加一點水(87.5毫升),製成面團,略為脹潤一下,用拳頭加以搗拌約20分鍾,盡量使面團脹潤起筋,富有延伸性,便於包制。
小貼士
。質量標准 外觀金黃色,沒有焦斑,餅面平整,沒有破裂露餡情況和明顯的人工氣孔。如餅面有外突不平,則因包餡時未將空氣壓去,或餡中水分過多所致;如餅邊圓周翹起,中心下凹,則因烘焙不熟所造成。
按此配方每次可烤4塊。 (10公分大小,1.5厘米厚)喜歡吃起來覺得肥肉多點的,在第三次烤的時間減少幾分鍾。
餅皮面料要想包的薄好吃,有麵包機的可用和面檔,把所有皮料放進麵包桶內,和面檔20-30分鍾,就非常ok。
『伍』 福州都有哪些特色小吃麻煩告訴我
稃球,福州的傳統小吃,色澤金黃油亮,皮餡分離,外香酥,內甜軟。將糯米洗凈浸泡4-6小時後,磨製成水磨粉團,紅糖加水熬成糖漿,去渣待用;豆沙加入糖漿、精鹽,製成豆沙餡;糯米粉團加入糖漿,反復揉和製成坯。用坯包上豆沙餡,成為油生坯,面貼花生仁1粒即成。把生 坯放入油鍋,用鐵勺輕輕翻動,等油皮亮膨脹似球形,色呈焦黃時,即可撈起瀝干油。編輯本段[米時][米時]是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漿,壓成半干後搓成的 [米時]圓形丸子,煮熟,外粘豆粉、糖即可食用。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福州俗定這一天為冬節。舊時,人們在此節日前夕,合家聚在一起,在祖先牌位前搓「[米時]」。福州人搓「[米時]」時,桌上置竹籮,籮中放紅桔數粒、紅筷一雙、紙花一對等。搓「[米時]」也稱「搓圓」,寓意團圓;「[米時]」則象徵「時來運轉」。搓「米時」由全家人圍坐在圓桌周圍,邊搓「米時」,邊唱歌,,如:「搓[米時]之搓搓,依奶疼依哥,依哥討依嫂,依弟單身哥……」。許多歌詞都寓有和睦、添丁、增壽的含義。編輯本段芋粿芋粿,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以早米、白芋為主料,故名"芋粿"。做法是,將早米浸泡後磨漿,白芋刨成細絲,調和攪勻加花生、芝麻、鹽巴等配料上蒸籠蒸熟,切成小塊,下鍋油炸而成。皮呈金黃色,外酥香,內軟嫩,味美適口,多與鼎邊糊、肉粥、鴨羹粥、豆漿等配食。編輯本段菠菠粿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長於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成青綠色)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卜絲等為餡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較簡單,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綠意。掃墓後回家的路上,菠菠粿就是很好的點心。 每年清明節前後,家家戶戶都要去郊外踏青,為祖先掃墓、壓紙。掃墓主要為祖先的墳地鋤草、培土,有的人還會在墳邊種一棵長青松柏或其它樹木。掃墓最後一道程序是壓紙,就是在墓頭上壓一些冥錢紙,表示此墓已由後人祭掃過,或向路人表示:在此安息的前輩後繼有人。 掃墓畢,必須折松枝帶回,插在家門口,向人們說明本戶已履行了為祖宗祭墓的責任。掃墓的供品並不復雜,只有光餅、豆腐和面點等,但有一主味是絕對少不了的,即福州特製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清明節前後,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時]」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編輯本段安南粿安南粿是用糯米、晚秈米磨漿成粉,再揉進紅糖作皮,色作淡紅,包上綠豆沙或赤豆沙,也放入特製的木模內壓成扇面形狀,墊上棕葉蒸熟即可。閩南也有這種小吃,只是形狀如龜,入口軟香甜潤,特有滋味。編輯本段禮餅禮餅主要採用肥豬肉,花生,芝麻,梅肉,冬瓜糖以及時令的果仁為餡;以梗米,糯米,麵粉經過揉搓成皮;再經過師傅的巧手製成圓形,撒上芝麻上爐烘烤。不要多長時間就能嗅到一陣陣的香味。去年暑期去宏琳厝湊巧趕上一戶人家嫁女兒,趕制的禮餅很成規模,主人家的孩子經不住餅的誘惑,伸手自取,這讓我們不禁想起了兒時自己,幸福快樂那是多麼的簡單易得。 以檳榔芋煮熟搗爛加紅棗、櫻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 芋泥和熟豬油等輔料製成。芋泥中的上品稱為「太極芋泥」和「八寶芋泥」。由於豬油蒙蓋,製成後貌似冷食,實則熱食。在酒宴上常在收席前做為甜點推出。福建東部沿海地區皆有做芋泥的習俗。其中尤以福州芋泥最為有名,是福州地區典型的甜食。福州民間盛傳,當年福州籍愛國英雄林則徐曾在廣州以家鄉風味芋泥「宴請」洋人,讓其燙破嘴皮而出醜。閩東福鼎產的良種大檳榔芋製成的芋泥,質地細膩,堪稱一絕。編輯本段炒肉糕炒肉糕是福州的傳統名小吃,就是用地瓜粉、白糖和水調和成漿 ,然後放鐵鍋里用豬油炒出來的膏狀甜食,色澤白透,富有彈性,形態有點像果凍。沒有肉為什麼叫「炒肉糕」呢?豬油就是肉。過去福州一帶農家娶媳婦,新娘子進門下廚,婆婆考的第一項廚藝,便是要做一道「炒肉糕」,這個做合格了,做媳婦也算合格了。編輯本段光餅又稱「征東餅」,其來歷有段掌故。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農歷九月二 光餅十七日,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率部追殲倭寇至福清牛田(今龍田)。為減少炊時,戚繼光布置各營以炭火烤灸用麵粉做成的兩種圓餅。一種小而乾燥;一種大而松軟,略帶甜味。兩者中間均打一小孔,用繩串背於身上,便於士兵攜帶作為臨時干糧。由於它隨處可充飢,增強了隊伍的機動性,為平倭立功。此後,為紀念戚公,福清及福州、閩清等地人民仿製這兩種圓餅,前者叫「光餅」,後者稱「征東餅」。後有人在光餅上添上芝麻,成了「芝麻光餅」,又叫「福清餅」。福清一帶每遇清明,用它作祭品。立夏時,孩童們將模仿各種飛禽走獸形象製成的光餅掛在脖子上,追逐嬉戲,增添節日氣氛。將光餅掰開,夾入韭菜、鮮蟶、嫩筍、紫菜等即成「咸燒餅」;如加糖則為「甜燒餅」。老輩福州人倘憶起舊時「提(苔)菜餅,辣菜餅,豬油渣夾我福清餅」的叫賣聲,倍感親切。舊時這些叫賣人頭頂「小店」,小巧別致,左右分書「聞香一嘗三打掌,知味十步九回頭」小聯,裡面擺放著甜醬、辣醬等。外地客走過福清,旅外僑胞返鄉省親,也都要買一串嘗嘗。 閩東的福安也產光餅,該市坂中村的光餅很有名氣。當地光餅店附近,每有豆芽菜的攤點,因為光餅夾豆芽菜餡是福安風味小吃。編輯本段線面采優質麵粉加鹽等輔助料精製而成,色澤潔白,線條細勻,質地柔 線面潤,落湯不糊,香爽可口。食用方法有二:其一為高湯線面,即把線面放入沸水中煮一二分鍾,色變即撈起,加入事先煮好的佐料,如肉絲、煎蛋、香菇、黃花菜、青菜之類,再調以湯汁(肉湯、雞湯等)即可食用;二是涼拌線面,煮法相同,但撈起後不放佐料,只調以適量的香油、味精、紅酒等,風味獨特。 福州線面拉開長度可達180厘米,細僅0.6至0.7毫米直徑,挽面時在面頭上紮上紅線,由於線面是面類中最長的面,又叫「長面」和「壽面」。由於福州話「長面」和「長命」諧音,故福州人又叫它「長命」。 在福州地區,線面廣為民眾喜愛,大年初一,人們都要吃一碗線面,祝福健康長壽。線面還有以下別稱:祝壽送線面稱「壽面」,婦女分娩坐月子以其為主食,佐以蛋酒、雞湯而稱「誕面」,結婚訂親男方送女家的叫「喜面」,遠離家門返歸或遠客入門煮線面加兩個蛋款待,謂「太平面」。編輯本段粿菜頭粿主要是糯米磨成漿,經過製作,依靠糖、花生、豆沙、油等佐料而成。時令和節俗不同,分為4大類。1)為圓形,內有虛有實,油炸或流滾粉成,如油、抱滾。抱滾外面滾上拌好的豆粉、黑芝麻和糖,宜邊揉邊吃。2)形扁圓,皮薄餡多,或蒸熟,或油炸,如糯米、菜絲、豆沙。3)粿多三角、四角、菱形,以蒸為主,也可油炸,如芋粿、九重粿、粳米、白八粿、糖粿。4)糕多圓形或三角,松軟有彈性,以蒸為主,如盞糕、白發糕、荸薺糕。粿多是甜食的,也有花生粿、咸餡粿等是鹹味的品種。編輯本段春卷福州民間小吃。俗稱春餅,選用精粉煎成,皮薄似蟬翼,「餅可映 春卷字」,又輕又薄。餡選鮮嫩的豆芽,佐以韭菜、筍碎、肉絲、豆腐乾片等,炒熟備卷。食時,選攤開薄餅,自取包餡,先卷一邊,兩頭覆緊,再捲成條狀,便可入口。如果,把春卷投入油鍋一炸,撈起便成油炸春卷,俗稱炸春。近年有「迷你春卷」上市,便是已製成春餅,購回油炸,尤為方便。]
『陸』 福州禮餅保質期多久
福州禮餅保質期,首先要看禮餅的保質期。正常的可以保半年,如果擔心天氣炎熱會壞掉的話,那就往禮餅里加個冰袋,那種循環可利用的冰袋。
禮餅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區一種傳統糕點,也是糕點中重糖、重油的品種之一。禮餅成扁圓形,比月餅大,皮薄如紙,餡飽味香。
相關如下
禮餅已不多見,只有在鄉下才能遇上,小時候禮餅可是好東西,只有逢年過節,親友紅喜事的時候才能吃上。早年,在福州地區,有「禮餅方有禮,其他不為禮」的說法,說的是禮餅不僅作為男女訂婚的聘禮之一,也是出嫁的女兒、外孫女在每年中秋節孝敬長輩必備的特色禮品。
在有些沒有結婚證書的農村,禮餅也就成了「訂婚餅」。老福州人都知道,禮餅是福州最有特色的傳統食品之一。在福州,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謝萬豐」老字型大小咸甜禮餅最為出色,在1956年就已經被評為福州市名牌產品了。
『柒』 福州有什麼好吃的點心店
1、甜悅
在開元路和朝陽路分別都有開,店雖然很小但是賣的東西看起來很精緻。千層盒子和蛋糕卷俘獲了不少吃貨的心。
很多人最愛的抹茶盒子,上面有撒一些蜜豆,一層抹茶奶油一層抹茶蛋糕,細膩又綿蜜。黑絲絨草莓卷吃起來有點驚艷,蛋糕體加了竹炭粉所以是黑的,中間的奶油在打的時候加入了草莓汁,異常清甜。
2、紅葉蛋糕
極具鄉土氣息的紅葉蛋糕,卻是許多福州人兒時的味道。他家蛋糕的外觀真的老氣又復古,但也是真的好吃,其奶油包、冰淇淋一直廣受好評。
冰櫃里放的是需要冷藏的蛋糕,波士頓派、千層乳酪慕斯、美麗天使乳酪都是紅葉的經典,一次吃兩個都不會膩,再打包幾個帶回家也是必須的。
3、夏家鋪子
五一路上臨街的烘焙小鋪子,僅供打包帶走。干凈明亮的櫃台里,整齊地陳列著各種各樣造型的糕點,從這一頭看到另一頭,一會就選花了眼。
他家的肉鬆卷和三明治絕對值得買。老式麵包體上,爆多的肉鬆,老式醬也超多,不會太干澀。三明治整個被醬包裹著,中間夾著火腿片、芝士片,甜咸結合,一點也不膩。
4、月光寶來
很多人經過這家店會被店外透明櫥窗里的蛋糕所吸引,店裡裝修得很精緻,進去就直接看到一排玻璃櫃擺著各種麵包,還有許多造型獨特的小蛋糕。
海洋之心的造型有點美麗,底下的方形是蛋糕胚+純奶慕斯+草莓果凍夾心;中間的愛心是酸奶慕斯+布丁+芒果+檸檬,慕斯的口感很驚艷。各式精緻的小糕點再配上一壺水果茶,就是一餐很完美的下午茶了。
5、PICK me
網紅小清新,顏值與美味的共存pick me,連裝修風格都是初戀的粉色系,少女們在這里除了吃吃吃就是拍拍拍啦。
主打榴槤千層,燒仙草,爆漿海鹽芝士蛋糕等,還有各種萌萌噠獨角獸、小兔兔。爆漿蛋糕的中間竟然是自調的卡斯達醬,外面是一層奶蓋,整個蛋糕體很軟,但吃多了感覺還是會膩,適合跟朋友分食啦~
『捌』 結婚禮餅是什麼
在廣西欽州市欽南區黃屋屯鎮關塘村李屋也有這種風俗習慣啊,臨近接新娘的前一天才和禮金一起挑去女方家的,但要看女方那邊有多少長輩及小孩要「等手」的,如果長輩及小孩多的話就會送去多一點,女方那邊人少的話就送少一點,要是只有十戶長輩需要送的而已,每人送十個或者八個大餅就行了,總共大概送180個在餅中間染紅的大圓餅。關塘村那邊的風俗買兩百個餅干送大概180個餅干給女方而已,留兩袋出來男方家自己人吃的,風俗習慣買什麼東西都要留一點點出來給男方家,不能全部都給女方家的。有些窮人給身價錢(彩禮金)女方也是,事先說好一次性給2萬整的,最後給女方家的結果是分兩次給完,結果兩次加起來總共給19998元而已。廣西欽州市黃屋屯鎮的結婚禮餅一般都是中等大小一個的,餅表面微黃色,口感軟脆,形狀扁圓扁圓的,很薄,在餅的表面中間點一點紅,以示喜慶。拿在手上很輕的,估計一個餅大概半兩或一兩重這樣。男方家(準新郎家)訂婚時挑一次過來,訂婚的時候也可以不用這種餅,可以買一些散裝的餅干,結婚之前也跳一次過來,結婚一般挑過來的都選大一點的餅干。每次都是差不多一個籮筐的禮餅(十個裝一袋,一百個以上,但男方家拿兩個出來了。),還有一個籮筐的「圓蹄」(切成四斤左右的一塊正方形新鮮生豬肉,女方家有多少個長輩男方就拿幾個「圓蹄」送過來),結婚的前一天要送女方十份左右「圓蹄」和兩個連著30斤左右的重大豬腳肉挑過來。
麻薯餅(白薯籺/白糍粑)也可以作為訂婚、結婚聘餅的。曾經見我堂妹訂婚的時候,准妹夫和准親家公從欽州市浦北縣挑來一大籮筐的白色糍粑(白色麻薯餅)作為訂婚禮餅給我堂妹。下圖是我堂姐在結婚的前一天,男家擔郎挑來的禮餅及圓蹄(豬肉),是拿來發給家族裡面的長輩老人的,一戶老人發十個大餅、一塊3.6至6斤重的豬肉、兩瓶白酒,如果之前舉辦訂婚宴(談婚落定酒席)的話,訂婚的時候也要發一次的。
『玖』 福州特產的食品小吃有哪些
福州比較出名的小吃食品有這些:
1.福州魚丸:
福州魚丸是用鰻魚、鯊魚或淡水魚剁茸,加甘薯粉(澱粉)攪拌均勻,
再包以豬瘦肉或蝦等餡製成的丸狀食物,是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之一。
福州魚丸是以魚肉做外皮的帶餡丸子,選料精細,製作考究,皮薄均勻,色澤潔白晶亮,食之滑潤清脆,湯汁葷香不膩。
2.木金肉丸:
木金肉丸是福建省傳統的漢族名菜,屬於閩菜系。1910年由姚木金採用芋頭、薯粉、豬肉、紅棗、芝麻、紅糖等為原料,加工成一粒粒蒸熟的肉丸。每粒包有甜咸可口的肉餡,由於他家住在城內後街澳門路營房裡口,地方比較偏僻,故每日僱傭流動攤販頭頂著小甑子,沿街叫賣「木金肉丸真好吃」
3.立日有肉鬆:
百年老字型大小的肉鬆店,味道十足
4.鍋邊:
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福建福州漢族著名佳點,風味小吃,與肉餅等配食,為當地早點佳品,一直流傳到海南、台灣等地。是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濃漿,攤在鍋邊,半熟後鏟入正在熬煎的湯中,煮制而成。
5.佛跳牆
佛跳牆,又名滿壇香、福壽全,是福建福州的漢族名菜,屬閩菜系。相傳,它是在清道光年間由福州聚春園菜館老闆鄭春發研製出來的。佛跳牆富含營養,可促進發育,美容,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乃進補佳品。
1965年和1980年分別在廣州南園和香港,以烹制佛跳牆為主的福州菜引起轟動,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佛跳牆熱。各地華僑開設的餐館,多用自稱正宗的佛跳牆菜,招徠顧客。佛跳牆還接待過西哈努克親王、美國總統里根、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等國家元首。
『拾』 福州禮餅皮怎麼做
福州禮餅皮做法如下:
把麵粉,飴糖,熟豬油相互拌勻。
加一點水,製成面團,略為脹潤一下。
用拳頭加以搗拌約20分鍾,盡量使面團脹潤起筋富有延伸性,便於包制。
然後將餅皮分成4塊,每塊摘成4小塊餅皮坯。
取餅皮面團用手掌延壓成圓形、皮薄、面積較大的皮子,餅皮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