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舍的話劇有哪些
《茶館》、《西望長安》、《龍須溝》、《殘霧》、《誰先到了重慶》等。
1、《茶館》
《茶館》是老舍於1956年創作的話劇,1957年7月初載於巴金任編輯的《收獲》雜志創刊號。1958年6月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單行本。
劇作展示了戊戌變法、軍閥混戰和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雲變化。通過一個叫裕泰的茶館揭示了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黑暗腐敗、光怪陸離,以及在這個社會中的芸芸眾生。
劇本中出場的人物近50人,除茶館老闆之外,有吃皇糧的旗人、辦實業的資本家、清官里的太監、信奉洋教的教士、窮困潦倒的農民,以及特務、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眾多但性格鮮明,能夠「聞其聲知其人」,「三言兩語就勾出一個人物形象的輪廓來」。
作品通過茶館老闆王利發對祖傳「裕泰茶館」的慘淡經營,描寫他雖然精明圓滑、嘔心瀝血,但終於擋不住衰敗的結局,從側面反映了中國社會的走向。劇作在國內外多次演出,贏得了較高的評價,是中國當代戲劇創作的經典作品。
2、《西望長安》
《西望長安》是老舍所著的一部四幕話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55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會的時候,公安部長羅瑞卿同志在他的發言中介紹了一個反革命大騙子的活動史。
這個政治騙子從1951年起,四年當中跑過十幾個城市,闖過十幾個重要機關,而且鑽進了共產黨內;
不但冒充了戰斗英雄,而且在我們的國家機關內竊踞了重要職位。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事件,對我們是個極為辛辣的諷刺。
《西望長安》這個劇本寫的就是這件大騙局和它被揭露的經過。
3、《龍須溝》
3幕話劇《龍須溝》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劇作完成於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焦菊隱導演。
《龍須溝》是一曲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頌歌,它以主人公程瘋子在舊社會由藝人變成「瘋子」,解放後又從「瘋子」變為藝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國人民解放前後的不同命運以及他們對黨對政府的擁護和熱愛。
該劇描寫了北京一個小雜院4戶人家在社會變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現了新舊時代兩重天的巨大變化。劇中塑造了程瘋子、王大媽、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4、《殘霧》
老舍4幕話劇《殘霧》寫於1939年,取材於重慶的社會現實,劇中的洗局長一面高喊抗戰,道貌岸然,一面貪財、好色、弄權,他不僅利用職權玩弄女性,還與漢奸勾結,為其竊取情報,後來事敗被俘,使他身陷囹圄。
他不得已供出了女漢奸,而此時這位神通廣大的女子,卻公然到一位政府要員家中赴宴去了。老舍的喜劇,意在拂去籠罩在抗戰形勢下的「殘霧」,把諷刺的鋒芒直刺腐朽的統治。
劇中人物性格鮮明,語言生動、俏皮。1939年11月,該劇由怒吼劇團在重慶首演。
5、《誰先到了重慶》
《誰先到了重慶》共有四幕,內容為主人公吳鳳鳴幫助弟弟鳳羽逃出北平淪陷區去重慶參加抗戰,自己則留在北平刺殺日本軍官和漢奸,最後以身殉國。
犧牲前說,「還是我先到了重慶」。在這里,重慶已成為抗戰的中心和精神的象徵。一顆心先到重慶,就是為抗戰獻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老舍
Ⅱ 對茶樓當前和未來發展有哪些好的意見
摘要 從茶館本身而言,它的定位要根據實際出發。比如成都的茶館,可能更強調一個娛樂、休閑的功能。人們打牌、聊天(當地人把在茶館閑侃稱做『擺龍門陣』),沏一壺茶。一壺茶可能才幾塊錢,茶館提供這樣一個環境,正是其大眾化的體現;而另一方面,為了滿足商務的需要,很多茶館是一種商務平台,有必要營造一種高雅的環境,包括茶品、服務、裝潢還有配套的設施等等,在消費上則趨於高端。不過將來總的趨勢還應是大眾化的,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館正逐步走進社區,越來越方便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
Ⅲ 在《駱駝祥子》中,老馬和小馬最終的命運如何老馬這個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老馬和小馬的命運:
小馬和老馬都死了。小馬最終因為沒錢治療病死在老馬的懷里。沒有小馬兒的幫助,老馬也拉不動車了,所以他只能擺個攤賣茶和燒餅了。
老馬心眼很好,是個熱心腸,但他卻一直被當時腐敗的社會折磨著,他處於社會的最底層,不敢對生活抱有太大希望,只能任命運的擺布,貧苦地過完他悲慘的一生。
老馬人物形象的作用:
1、老馬這個人物揭示了勤苦而不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勞動者的共同命運。
2、揭露了不讓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會現實。
3、成為祥子人生態度轉變的關鍵因素之一。
原文簡介: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中國北平城裡的一個年輕好強、充滿生命活力的人力車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經歷。祥子來自農村,是個破產的青年農民,勤勞、純朴、善良,保留著農村哺育他、教養他的一切,卻再也不願意回農村去了。
從農村來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誠實勞動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做個獨立的勞動者是祥子的志願、希望、甚至是宗教,憑著勤勞和堅忍,他用三年的時間省吃儉用,終於實現了理想,成為自食其力的上等車夫。
但剛拉半年,車就在兵荒馬亂中被逃兵擄走,祥子失去了洋車,只牽回三匹駱駝。祥子沒有灰心,他依然倔強地從頭開始,更加克己地拉車攢錢。可是,還沒有等他再買上車,所有的積蓄又被偵探敲詐、洗劫一空,買車的夢想再次成泡影。
當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車,是以與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為代價的。好景不長,因虎妞死於難產,他不得不賣掉人力車去料理喪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徹底破滅了。再加上他心愛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
連遭生活的打擊,祥子開始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無法鼓起生活的勇氣,不再像從前一樣以拉車為自豪,他厭惡拉車,厭惡勞作。
此文出自現代·老舍《駱駝祥子》
(3)福州市大眾茶館有多少家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駱駝祥子》是人民藝術家——老舍(舒慶春)所著的長篇小說,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代表人物。《駱駝祥子》小說,以20世紀20年代的舊北京為背景。祥子所處的時代是北洋軍閥統治的時代。
《駱駝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國舊社會,人民過著貧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廣大勞苦大眾的代表。他們雖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貧窮又剝奪了他們手頭僅有的可憐的自由。
《駱駝祥子》通過人力車夫「祥子」一生幾起幾落、最終沉淪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底層人民的悲苦命運。祥子的遭遇,證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時代里的勞動人民想通過自己的勤勞和個人奮斗來改變處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小說刻畫了許多像祥子一樣的小人物形象。那些小人物中有的因戰亂導致家人離散而不得不相依為命,有的不堪家庭重負,有的為養活兄弟而出賣肉體。
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的悲劇是整整一個時代的悲劇,身處其中的每一分子到頭來都逃脫不了祥子一樣的命運,除非他們認清楚自己的現狀,聯合起來推翻那吃人的社會與制度。
作者簡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Ⅳ 為什麼很多人想開茶樓開茶樓的利潤很高嗎一般都是什麼群體消費
1、開茶樓也不是想像中的那麼賺錢和容易的。
不知道樓主是想在什麼地方開茶樓?總之我在成都這邊,茶樓已經是給人一種擠爆的感覺了,街上隨處都是茶樓。
現在要開茶樓的話,鋪子小了不行,大鋪子的話,裝修,租金什麼的,就讓成本上去了。茶樓所需要的硬體設施也不是一筆小數目。而且現在茶樓競爭激烈,茶水一家比一家便宜。
總之,樓主想開茶樓的話,還是多多做一下市場調查,三思而後行吧。
Ⅳ 《駱駝祥子》的經典情節有哪些
1、祥子買第一輛車:
祥子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湊足了一百塊錢,他認為不能再等了,應及早買車。恰巧車鋪有輛別人定做而沒錢取貨的車,經過討價還價,祥子最終以九十六元買下了這輛車。祥子擁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車,非常激動,把買車的這天定為自己和車的生日,他要開始全新的生活。
2、匪兵搶車:
軍閥混戰,百姓也不得安寧。一天,有人要去清華,祥子心裡清楚去那裡風險很大,但因為客人出的價錢高,他和一個年輕光頭的矮子抱著僥幸的心理攬下了這樁生意。結果還沒到目的地,他們被十幾個兵捉了去,祥子的衣服鞋帽、洋車、甚至於系腰的布袋,都被匪兵搶去了。
3、祥子綽號的來歷:
祥子趁匪兵退卻時逃了出來,並牽回了三匹駱駝,他在路上把駱駝賣了,換回了三十五元錢。祥子生了一場大病,在一家小店裡躺了三天。恐怕就是在這三天里,他與三匹駱駝的關系由夢話或胡話被人家聽了去。一清醒過來,他已經是「駱駝祥子」了。
4、怒辭楊宅:
祥子在楊先生家拉包月。楊先生有兩位太太,還有一大群孩子。祥子每天接送完這個,又要去伺候那個,同時還要干雜活。更可恨的是,主人不把僕人當人看,食宿很差。祥子有一天在送走一位女客人後,由於女主人的無理,忍無可忍,一怒之下,辭去了這份工作。
5、祥子的失落:
一天,天氣寒冷,曹先生同朋友去看夜場電影,祥子以及一些拉包月的車夫在一家茶館喝茶聊天。這時,進來一位老車夫,要一壺茶。茶還沒來,人已倒下了。大家把他救活,了解到他的家境。老車夫和他的孫兒小馬兒擁有自己的車,命運卻這樣悲慘,祥子異常悲觀,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將來。
Ⅵ 我是長春人,長春茶樓很多,但是大眾消費的小茶館不多,想開一個小茶館,弄點象棋瓜子什麼的。
關鍵是要做好自己的特色,在小地方一般不太合適,主要是消費水平是否可以!
Ⅶ 《駱駝祥子》祥子的三起三落分別是什麼
《駱駝祥子》祥子的三起三落分別是:
1、一起:來到北平當人力車夫,苦幹三年,終於湊足一百塊錢,買了輛新車。
2、一落:有一次連人帶車被憲兵抓去當壯丁。理想第一次破滅。
3、二起:把意外撿來的駱駝賣了,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省吃儉用攢錢准備買新車。
4、二落:干包月時,祥子辛苦積攢的錢被孫偵探敲詐去,第二次希望破滅。
5、三起:虎妞與祥子結婚了。虎妞以低價給祥子買了鄰居二強子的車,祥子又有車了。
6、三落:虎妞難產而死。為了置辦虎妞的喪事,祥子又賣掉了車。又知道小福子上吊自殺的消息。
這精進向上到不甘失敗到自甘墮落的三次起落,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 也是對當時社會病態的諷刺。
《駱駝祥子》簡介:
這本書主要寫了祥子從開始攢錢買自己的拉車到最後的墮落的過程,中間最大的打擊是在祥子嫁給虎妞後,因為虎妞好吃懶做,導致最後難產去世。
駱駝祥子對於攢錢買車沒有毅力,再加上命運對他的不公,導致祥子染上賭博和吸煙直至最後破產的主要原因,但是祥子沒有承受痛苦的能力。一次打擊,就要墮落很長時間。這樣只會浪費他的人生!
Ⅷ 昆明的文廟有什麼由來呀
昆明文廟始建於元代。公元1276年,我國元代傑出的政治家賽典赤·贍思丁在昆明五華山右,建成了雲南第一座孔廟——昆明文廟。
該殿53間,孔子面南而座,兩邊是孟子等「四公」與子貢等「十哲」,開雲南廟學的風氣。開始學生數量較少,連學長、官員都還得親自去「勸士人子弟以學」,後來發展到每期招收150名學生,當地少數民族,「雖爨僰亦遣子入學」,體現了孔子「有教無類」的辦學思想。 現在的文廟建於康熙29年(1690年),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文廟是紀念孔子、發揚儒學的聖地。歷史的事實說明,儒學在雲南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在儲存、傳播先進文化,構建雲南社會的封建倫理道德,促進雲南各民族的文化心理同一性和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感等方面,均產生了巨大的作用。文廟原是一座典型的、完美的中國園林式建築,是我市城區較大,建築較為精美的建築群之一。不過,由於各種原因,舊有建築逐步被拆毀改建,除欞星門、泮池上的壁水橋和1978年左右重建的桂香樓外,其它建築包括碑刻、楹聯、匾額均無存。 辛亥革命以後,文廟辟為昆明老百姓的大眾樂園,設有大眾茶館、棋藝室、報刊閱覽室、戲曲花燈室和燈光露天球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關部門曾多次修葺,一度易名「大眾游藝園」和「昆明市群眾藝術館」。近年來,通過整治,這里既保持了環境清幽、林木蔥蘢的特色,又設立了許多高雅的文化活動項目,充滿了濃郁的生活味、市井味和文化味。
Ⅸ 《駱駝祥子》的作者是誰
《駱駝祥子》的作者是老舍。
《駱駝祥子》是人民藝術家——老舍(舒慶春,1899-1966)所著的長篇小說,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代表人物。
祥子一貫要強和奮斗,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但祥子被舊社會摧殘壓迫,他的願望一次又一次地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打破。祥子的悲慘生活深深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反映了當時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於痛苦深淵中的圖景。
創作背景: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東大學朋友談起他僱傭車夫的經歷與見聞:一位車夫買了「洋車」不久又賣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後還是受窮。當時老舍覺得該題材可以寫成一部小說。
新文學誕生以來,胡適、魯迅等作家都先後寫過人力車夫,但都是從知識分子的角度以俯視的姿態表達對車夫的同情,並未深入其內心和靈魂深處去體味車夫的人生。
老舍因出身貧苦市民家庭,從小就與下層民眾接觸,對勞苦大眾的生活狀況和心理有著較深入的了解,這一切都為老舍創作《駱駝祥子》提供了材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