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建城已有多少年歷史
擴展閱讀
脫發際線在哪裡廈門 2025-05-14 03:05:04
杭州防雷發貨到哪裡 2025-05-14 03:03:30

福州建城已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 2022-08-25 21:37:40

『壹』 福州市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塊金字招牌有何意義

文化底蘊。福州是福建省省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1986年,福州市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給福州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意義。

『貳』 福州是幾線城市,福州到底屬於幾線城市

福州,屬於二線城市。別稱榕城,簡稱「榕」,隸屬於福建省,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東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福州地貌屬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

這種榮譽在全國絕無僅有!

;

『叄』 福州歷史上建城的具體年份是什麼時候

考古發掘證明,距今5000~7000年前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福州地區就有氏族部落長期定居。「閩人」就是當時的土著居民。距今約4000年前,即公元前21世紀末至公元前16世紀初的夏朝時期,這里的閩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區的華夏族有了聯系。至周代,這里與中原的關系更加密切。它不僅向周朝進行朝貢,而且也進入了奴隸社會。戰國中期(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威王擊敗殺死,越國開始瓦解,王族南奔,部份越人入閩,與閩族融合成為閩越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向福建進軍。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廢閩越王無諸為君長,在福建地區設閩中郡。秦末,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無諸率閩越族人先是反秦,繼而佐劉邦攻項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漢復封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福州成為閩越國的都城。無諸依冶山建城,人稱「冶城」。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今建甌市)侯官、東安二縣設晉安郡,福州為晉安郡的郡城,第一任郡守嚴高改建郡城,時稱「子城」。南朝、隋唐時,福州曾作為豐州、泉州、閩州的州城。唐武德六年(623),析建州閩縣等地復設泉州(即今福州市)。 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改設福州都督府,從此,福州就定了名。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審知隨其兄王潮率兵南下,佔領福建全境,創立閩國,定都福州。王審知安置中原移民,選用賢能,興文重教,浚湖拓城,減稅撤卡,發展海外貿易。唐天復元年(901年),王審知在子城外環建大城,設八城門、九便門、三水門,稱「羅城」,全部用印有「錢紋」圖案的城磚砌城。羅城內除官吏居住外,還讓百姓按規定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圍以高牆,稱之為坊,這便是「三坊七巷」的雛型。開平元年(907年),在大城南北增築月城,大城夾在其中,人稱「夾城」。因南門外一帶地勢低窪,又建城牆以防洪。是時全城略呈圓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於山)、烏山均被圈入城中,福州因而別稱三山。後來,王審知的兒子王延鈞立國號「大閩」,將福州改稱為「長樂府」。北宋開寶七年(974年)福州刺史錢昱在夾城之外增築外城。南宋紹興之後,金兵猖獗,中原塗炭,福州被視為「武陵桃源」,避亂者漸次而來,典章人物,極一時之盛。南宋末,益王趙昰登基於福州,升福州為福安府,作為行都。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設福建行中書省於泉州,三年後遷返福州。明代,統治者輕徭薄賦,獎廉肅貪,鼓勵墾荒,發展生產,福州經濟恢復,紡織業、商業、航海業復甦。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唐代的夾城與宋代的外城基礎上砌石城以防倭,此為府城。此城沿用至辛亥革命後才陸續被拆除。明末,清兵入關,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稱福州為天興府,又稱「福京」,作為行都。明清時,福州為福州府府治。

『肆』 福州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福州是福建省的省會,簡稱榕城,因榕樹茂密得名,沿海城市,海上貿易也比較成熟,GDP在全省第二(第一是泉州),經濟在省內較為發達,地貌為平原結合山地,但是森林覆蓋率非常高,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多元化經濟,早已經擺脫了當初以務農為主的時代,民風淳樸,吸引不少外來人口來比務工,多次被評為宜居城市。

福州有比較悠久的歷史底蘊,名人輩出,如冰心,林覺民,陳景潤,陳紹寬等各方面的近現代史名人。但是,福州還做過五次首都或許陪都,閩越國的時候在福州建都;而在五代十國時期的閩國 閩越王王審知在福州建都;而到了南宋最後一位皇帝 在福州稱帝,行宮位於福州倉山區林浦村,現在遺址也保持的較為完善;而到了南明 隆武政權 在福州稱帝 改福州為福京 稱 為天興府;最後一次就是在1933年,國民革命軍第十九陸軍蔡廷鍇和多名將領因不滿蔣介石,在福州宣布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福州為首都,當然政權就存在三個月左右。這五次首都或許陪都,連很多老福州都不完全知道。

福州還有很多景點,如五A級景區三坊七巷,石鼓名山,森林公園,西湖公園等,歡迎來美麗的福州做客!

『伍』 福州地名的來歷是什麼

福州歷史悠久,建城已有2200多年,「福州」一詞是由唐代開元年間始用,並延用至今。 戰國秦漢時期,福州閩族先民與越王勾踐後裔融合形成閩越族地方政權。漢武帝平定閩越,遷民於江淮之間後,福州這一繁榮的地方王國曾一度凋零衰落。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最早在秦漢時期名為「冶」,而後因為境內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

『陸』 福州的城市歷史有多久

福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名城。唐開元十三年設福州都督府始稱福州。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烏山、於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別名。
五次定都---無諸定冶城、閩國定都福州、南宋趙昰定行都、南明朱聿健定臨時王都、中華共和國臨時首都。
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張伯玉,親自在衙門前種植榕樹2棵,並號召百姓普遍種植後滿城綠蔭蔽日,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之美稱。宋末北方動亂,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改名福安府,明末唐王朱聿鍵,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興府,又稱福京,使福州先後兩度成為臨時京都。明清兩代福建省為福州府府治。從民國年間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福州均為福建省省會,其中1933年,福建事變時期,曾一度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政府的"國都"。
六次建城---無諸建冶城、嚴高建子城、唐建羅城、梁建夾城、宋拓外城、明建府城
福州歷史悠久。首先,距今5000多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先民已寓居於今平潭縣殼丘頭。隨後,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和青銅時期,原始民族部落在閩江下游沿岸的曇石山、黃土侖等地長期定居。其土著居民為"閩人"。戰國時期,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國所敗,王族南奔,進入福建與閩族人結合,史稱"閩越人"。又傳七代至無諸,自立為閩越王;秦時將其降為君長。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無諸助漢滅楚有功,復封為閩越王,建立閩越國,都東冶,在今福州冶山一帶創"冶城",至今2200周年。經過晉代"衣冠南渡,八姓入閩",唐末五代"十八姓從王",宋代"政治中心南移"等3次中原人與閩越人的大融合,福州經濟、文化日益發展,城池不斷擴大。晉代修"子城",唐末五代連續築"羅城"和"夾城",宋朝拓"外城",明初砌"府城"。這前後6城,奠定了福州城區"三山鼎立、兩塔對峙"的傳統格局。其次,福州從秦代設閩中郡,而後一直是福建的政治中心。自晉代起屢作郡城、州城,至元朝確立了省城的地位。特別是先後5度建過帝王都,其中古代有閩越國都,閩王王審知王都和宋末、明末的兩次臨時京都;1933年"福建事變"中,又定為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的國都。第三,福州從漢代起即有海外貿易。三國吳開始建立造船基地。唐朝,這里與泉州並成為國際貿易港。宋代為全國造船中心。明朝對外貿易進入鼎盛時期,鄭和七次下西洋,累次在這里候風、補給、增員,然後揚帆遠航。戚繼光抗倭,在這里創下光輝業跡。近代辟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成為中國東南的重要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