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22年本科畢業生人數是多少
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高校畢業生的規模將達到1076萬人,比上一年又增加了167萬人,規模和增量都創下了歷史新高。
當畢業季與疫情疊加,人社部、教育部等多部門也已經行動起來,部署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進一步推進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見習工作。
內容擴展
我們簡單看一下這1076萬畢業生的學歷構成,其中985院校畢業生人數為20萬,211院校畢業人數為56萬,普通本科畢業生人數為346萬。2022年註定是有史以來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最大的一年,大學生註定是白菜價了。
也就是說本科以上學歷達到422萬,佔比大約四成,專科畢業生人數達到654萬,佔比大約六成。金字塔形狀的畢業生學歷構成圖導致相同學歷的競爭很殘酷。越來越多的學生會選擇降維打擊,也就是說985學生搶211學生的飯碗,211學生搶普通本科生的飯碗,本科生搶專科生的飯碗。
❷ 福建應屆畢業生補貼政策
戶口在福州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應屆高校畢業生和技工院校預備技師班及以上畢業生,在我市企事業單位穩定就業或自主創業,按規定繳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三個月以上,按每人1萬元的標准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國內「雙一流」建設高校、境外著名大學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畢業生來榕工作,與我市企業(企業所得稅留成在福州市的企業)簽訂三年以上勞動合同的,落地一年後給予碩士每人3萬元、本科每人1.5萬元人才獎勵。
一、人才補貼類型及標准
1、對2017年後在嘉興申報入選的國家「引才計劃」人才(含中組部劃轉認定)、國家「萬人計劃」人才、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人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省「萬人計劃」傑出人才、省特級專家,給予購房補貼100萬元。
2、對2017年後在嘉興申報入選的「百人計劃」人才、優秀青年基金項目負責人、省「引才計劃」人才、省「萬人計劃」人才、省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省「錢江學者」特聘教授、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負責人及全職在嘉興工作的核心成員(前五名),給予購房補貼80萬元。
3、對2017年後在嘉興申報入選的「創新嘉興_精英引領計劃」傑出人才團隊全職在嘉興工作的核心成員(前五名)、「創新嘉興_精英引領計劃」領軍型團隊負責人及全職在嘉興工作的核心成員(前三名)、「創新嘉興_精英引領計劃」領軍人才,給予購房補貼60萬元。
二、A類人才詳細
1、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普利茲克獎等國際性重要獎項獲得者市委人才辦。
2、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市科技局。
3、省「鯤鵬計劃」入選者市委人才辦。
4、國家「萬人計劃」傑出人才市委人才辦。
5、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院士市委人才辦、市科協。
6、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榮譽學部委員市社科聯。
7、全國創新爭先獎獎章獲得者市科協。
8、經認定,相當於上述層次的人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才市場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了建立和完善機制健全、運行規范、服務周到、指導監督有力的人才市場體系,優化人才資源配置,規范人才市場活動,維護人才、用人單位和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的人才市場管理,是指對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從事人才中介服務、用人單位招聘和個人應聘以及與之相關活動的管理。人才市場服務的對象是指各類用人單位和具有中專以上學歷或取得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以及其他從事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的人員。
第三條 人才市場活動應當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實行單位自主用人,個人自主擇業。
❸ 每年本科生畢業有多少人
以2021為例,高校畢業生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其中,升學擴招方面,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同比增加18.9萬人;擴大普通高校專升本規模,同比增加32.2萬人。
就業服務方面,自2月28日教育部聯合有關社會招聘網站推出「24365校園網路招聘服務平台」以來,截至目前已提供近千萬條崗位信息,累計注冊人數近200萬人,投遞簡歷1500多萬人次。
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情況日益嚴峻。據跟誰學了解,2010-2017年的畢業生人數按照2%-5%的同比增長率逐年增長,近7年累計畢業生人數達到5706萬人。就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大學生畢業季,全國高校畢業生上升至820萬人。
❹ 2020年大學生就業數據是什麼
2020年大學生就業數據報告如下:
1、「新一線」城市對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報告顯示,2019屆大學畢業生在長三角地區就業的佔比最高(本科:25.8%,高職:22.9%),其次是珠三角地區(本科:21%,高職:20.4%)。
結合各地區本科院校畢業生實際佔比和2019屆在本地區就業畢業生佔比綜合來看,珠三角地區人才的吸引力較強,其次是長三角地區。而東北地區、中原地區人才吸引力較弱。
從城市分級看,本科畢業生選擇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5屆的22%上升到2019屆的26%,而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5屆的26%下降至2019屆的20%;高職畢業生選擇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5屆的17%上升到2019屆的23%,而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5屆的19%下降至2019屆的15%。
另外,「新一線」城市吸引力不斷增強。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2019屆本科畢業生中,外省籍佔比從2015屆的28%上升到2019屆的38%,與一線城市(平均68%)差距在逐漸縮小。在主要的「新一線」城市中,在杭州就業的2017~2019屆外省籍本科畢業生佔比最高,其次為天津、蘇州,均超過一線城市中的廣州。
2、大學畢業生升學比例持續上升
報告指出,升學在對大學生就業起到分流與緩沖作用的同時,將持續為中國產業鏈穩定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報告顯示,大學畢業生升學比例持續上升。本科生國內讀研比例從2015屆的13.5%上升至2019屆的15.2%,高職畢業生讀本科的比例從2015屆的4.7%上升到2019屆的7.6%。
學歷提升帶來的教育回報隨著時間延長而顯現。以讀研人群為例,2014屆本科生畢業五年內獲得研究生學歷人群月收入(10408元)明顯高於未讀研人群(9683元),其就業滿意度(獲得研究生學歷人群:79%,未讀研人群:73%)也明顯更高。
3、本科計算機類、高職鐵道運輸類專業領跑薪酬榜
報告顯示,2019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5440元,剔除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外,與2015屆相比,五年來本科生起薪漲幅為23.6%;高職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4295元,剔除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外,與2015屆相比,五年來高職生起薪漲幅為15.7%。
其中,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等本科專業畢業生薪資較高,2019屆平均月收入分別為6858元、6145元、5899元;鐵道運輸類、計算機類、水上運輸類等高職專業畢業生薪資較高,2019屆平均月收入分別為5109元、4883元、4763元。
另外,2019屆本科畢業生在一線城市的就業滿意度(72%)略高於「新一線」城市(68%)。上海是本科生就業最滿意的城市,其次是北京;「新一線」城市中,在杭州、天津、寧波、南京、蘇州就業的畢業生滿意度較高,不輸於部分一線城市。
報告認為,「新一線」城市就業機會多、生活成本相對一線城市較低、更易落戶等優勢對本地和外地人才均有強大的吸引力,正不斷追趕以往在人才方面占據絕對優勢的一線城市。
4、逾7成數字化人才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就業
報告顯示,近年來,畢業生在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就業的比例持續升高,2019屆本科畢業生中任職於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比例(8.9%)僅次於教育業(15.9%)。從職業來看,畢業生從事互聯網開發及應用(6%)、計算機與數據處理(5.7%)類職業的比例較高。
在就業區域方面,泛珠江三角洲、泛長江三角洲、泛渤海灣三大區域經濟體是數字化人才的主要就業地。2019屆從事互聯網開發及應用和計算機與數據處理類職業的本科生中,在這三大區域經濟體就業的比例分別為29.7%、27.5%、19%。在就業城市類型方面,有74%的數字化人才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就業。
5、大學生自主創業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娛及零售業
2019屆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1.6%,高職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3.4%。隨著畢業時間的延長,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持續上升,畢業三年內上升至8.1%。
數據顯示,「教育業」是2019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最主要領域(本科:24.5%,高職:10.5%),集中在教育及職業培訓、中小學教育,以及文學藝術、設計、體育等方面。大學生到「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本科:15.8%,高職:6.9%)、「零售業」(本科:8.6%,高職:11%)創業的比例也較高,從主要從事工作崗位來看,大學生到文體娛樂領域創業主要是做攝影師、自由寫作等,做零售主要是從事銷售、電子商務等方面工作。
❺ 2021年全國本科畢業生人數
據介紹,2021屆高校畢業生規模909萬,同比增加35萬。在中央各有關部門、地方黨委政府、高校、用人單位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總體穩定。根據國家統計局12月15日發布的數據,今年1-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7萬人,超額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其中高校畢業生就業為全國就業大局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就業競爭激烈 學歷內卷嚴重,在1076萬畢業生的學歷構成中,985院校畢業生人數為20萬,211院校畢業人數為56萬,普通本科畢業生人數為346萬。也就是說本科以上學歷達422萬,佔比大約4成。專科畢業生人數達654萬,佔比大約6成!
受2020-2021年全球疫情影響,國際國內經濟均受到較大影響,許多企業採取「斷尾」方式求生存,必然大量裁員,減少校招名額,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
高校畢業生供給數量大幅增加,用人單位招錄人數大幅縮減,加上歷年未就業的往屆生,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學歷和畢業院校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❻ 2021年本科畢業生人數
909萬。
2021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了史高的909萬,而在這900萬人里,找到工作的只佔34%,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學歷不一定是能力的體現,但卻是快速篩選人才的最佳方式。
❼ 每年本科畢業大概多少人
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從1949年起,基本上每年呈現出遞增的趨勢,2000年以後,中國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突破一百萬,2018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再創新高。
大學本科是指高等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一般由大學或學院開展,極少部分高等職業院校已經開展應用型本科教育。
本科教育重於理論上的專業化通識教育,應用型本科側重於應用上的專業教育和實際技能教育。本科生成績合格並被准予畢業後,可獲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
❽ 2022年福州高三畢業生人數多少
2022年福州高三畢業生人數在二十萬人左右,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及教育局暫時還未公布2022年的福州高考報名人數,根據近幾年的報名人數來看在二十萬左右。
2022年福州高三畢業生中福州市高考人數歷年統計2022年上一年的福州高考人數共有3.3萬多名考生奔赴考場,揮灑汗水,書寫青春。共有3.3萬多人報名參加高考,全市設12個考區、36個考點,其中六城區設18個普通高考考點。
2021年高考
2021年全國應屆高中畢業生為7846454人,全國高考實際報名人數是1074萬人,不是網路上傳言的1078萬人。由於2021年高考之前,已經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參加了春季高考或高等職業院校的單招單考,已經被提前錄取,因此,2021年高考實際參加考試的考生人數也沒有達到1074萬人。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高考實際參加考試的考生人數僅為8727140人,僅為網路上傳言的1078萬人的80.96%。有近20%的考生,沒有參加2021年6月的高考。從這個意義上說,家長們和考生們,應該放下心來,安心准備高考。
❾ 普通本科生工資一般是多少2020應屆畢業生平均薪資
普通本科生工資一般是多少很多因素導致工資標准差別很大 地域,專業,家庭的背景等等.一線城市的話在3000以下,二線城市2500以下 小城鎮的話1500左右吧 算是比較好的估計 一般這個水平就不錯了 工作不好找現在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但是相信工作一段時間以後你有經驗了 再跳槽那時候工資會比較高 但是呢 負擔也會比較重的比如結婚啊 生小孩啊 還有現在都是獨生子女還要贍養老人 總之很是辛苦 不過還是要看到希望的.
現在大學本科畢業工資一般都不相同,還有蠻多處於失業狀態,平均3000左右.本科即大學本科專業學歷,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一般由大學或學院開展,極少部分高等職業院校已經開展應用型本科教育.本科與專科相比,本科更著重於理論上的通識教育,而非應用上的專業教育和實際技能.本科層次學生畢業後一般可獲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少數人因為成績或綜合評價未符合學術要求,而只有大學本科畢業證書,沒有獲得學士學位證書.
本科生 一個月工資4千以上才正常
一線城市的話那月薪過萬的很多的了,但是,剛畢業的就月薪過萬的還是很少的
1000
5年前算高的了,現在的話算是正常水平多一點.一般優秀畢業的來深圳第一年可以都可以拿到十萬,政府補貼1萬5,差不多每月一萬.要想長期在深發展,目標要定在30萬更多才有機會,加油吧.
2020應屆畢業生平均薪資
學校名稱類型所在地提供學位畢業五年薪酬 1 廈門大學綜合院校福建本科a+ 2 華僑大學綜合院校福建本科/專科a- 3 福州大學工科院校福建本科/專科b+ 4 集美大學綜合院校.
應屆畢業生的薪資水平是有幾個方面來考慮的.一般情況下是由:1、學歷2、企業類型與崗位3、工作地點和政策來決定的.舉個例子,一個本科畢業的應屆生在一家二線城市的國企上班,他的工作崗位是行政專員,工資煩的構成地平時上班時間加上月績效的提成,再扣掉保險.一個月大概也就是3500左右.但是,如果他的工作地點在一線城市的話薪資水平至少還會加1500塊,地區的政策補貼也是薪資差別的一部分.
竹子的答案:1>應屆畢業生找第一份工作,月工資1400元,不多也不少.說不多是因為有的畢業生,因為多種因素,特別是專業對口,能有效率,在私人企業,大幾千元月.
2020本科畢業工資大概多少
學校名稱類型所在地提供學位畢業五年薪酬 1 廈門大學綜合院校福建本科a+ 2 華僑大學綜合院校福建本科/專科a- 3 福州大學工科院校福建本科/專科b+ 4 集美大學綜合院校.
在畢業於一流大學,像985211大名校,他們的工資基本上剛畢業的話,也就在七八千左右,如果有相當技術或者是研究生中有著特殊研究獎項等,工資一般都是去參加科技互聯網企業,都是開到15000左右
目前工作崗位可能比較缺少,所以導致剛應聘的時候工資偏低,應該工作一段時間後會逐步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