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明清朝時福州市長樂縣共有多少都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做小吃的 2025-07-23 23:34:19
福州市哪裡有花市 2025-07-23 23:34:17
杭州東寶空調怎麼樣啊 2025-07-23 23:27:44

明清朝時福州市長樂縣共有多少都

發布時間: 2023-02-02 04:48:27

㈠ 福建省長樂市有幾個鎮

長樂現轄14個鎮、2 個鄉、2 個街道,共有231個村、14個社區居委會、6個居委會。全市轄:吳航街道、航城街道、漳港街道、營前街道、首占鎮、玉田鎮、松下鎮、江田鎮、古槐鎮、文武砂鎮、鶴上鎮、湖南鎮、金峰鎮、文嶺鎮、梅花鎮、潭頭鎮、羅聯鄉、猴嶼鄉。

㈡ 長樂的歷史沿革

長樂設縣始於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至今有1380年的歷史。三國時,東吳在六平吳航頭(今吳航鎮)造船,置典船校尉,集結東漢謫徙者(罪犯)在此造船。吳航也因此得名。因此,別稱吳航。晉朝惠帝時,將揚州部太康分為建安郡和晉安郡,長樂屬晉安郡原豐縣,魏晉時分別有:河陽鄉(即今吳航鎮)岱陽鄉(即今首占鎮岱邊村)、北燕鄉(即今潭頭金峰交界處)、晉平鄉(即今羅聯鄉)、方安鄉(即今江田鎮西北)、長央鄉(即今北山村一帶)、昌樂鄉(即今沙京村)。
隋朝大業間,晉安郡改為建安郡,長樂屬閩縣。隋代境內為閩縣地。唐武德六年(623年),從閩縣析出置新寧縣,縣治在敦素里平川上(今古槐鎮),隸屬於泉州(今福州)。同年,取長安久樂之義,改名長樂縣。聖歷二年(699年),析長樂縣南部8鄉置萬安縣(今福清)。所轄陸地面積545.5平方公里。景雲二年(711年),改泉州為閩州,長樂縣屬閩州。上元元年(760年),長樂縣治遷到吳航頭(今吳航鎮)。元和三年(808年),長樂縣並入福唐縣(今福清)。元和五年(810年),復置長樂縣。五代後梁乾化元年(911年),改名安昌縣。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復名長樂縣。後唐長興四年(閩龍啟元年,933年),閩王王延鈞稱帝,長樂縣改名侯官縣。後唐清泰二年(閩永和元年,935年),復名長樂縣。後晉天福六年(閩永隆三年,941年),改名安昌縣。翌年,復名長樂縣。明洪武六年(1373),松下從福清縣(今福清市)劃歸長樂縣管轄,分界碑尚存,陸地面積增加2平方公里。並在此設巡檢寨司;其後福州名稱屢有更改,長樂縣均隸之。
民國元年,廢府設道,長樂縣隸東路道(民國3年,改稱閩海道)。民國14年,廢道,長樂縣直隸福建省。民國22年11月「閩變」,12月長樂縣屬閩海省。民國23年1月「閩變」失敗。7月,長樂縣隸第一行政督察區,為該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地,將閩侯縣的高詳、光俗、至德、欽仁、紹惠、江左6里地域劃歸長樂縣管轄,立分界碑於太歲坑,陸地面積增加112.5平方公里。民國36年(1947年)4月,第一區專員公署遷到福安縣。長樂等8縣2市由福建省政府直轄。
1949年9月,長樂縣屬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區。1950年,隸閩侯專區。1956年,隸福安專區。1959年,復隸閩侯專區。1971年,改隸莆田地區。1983年7月,改屬福州市管轄。1994年2月,長樂撤縣設市,仍隸福州市。

㈢ 福州長樂有哪幾個鄉鎮

截至2019年6月,福州長樂下轄吳航、航城、營前、漳港4個街道,首占、玉田、松下、江田、古槐、文武砂、鶴上、湖南、金峰、文嶺、梅花、潭頭12個鎮,羅聯、猴嶼2個鄉。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鄉鎮:

1、玉田鎮

玉田鎮位於福州市長樂區西南部,地處閩侯、福清、長樂三縣(區)交界處,自然風光十分優美,曾獲「福州市生態村」稱號。玉田是長樂區最早的革命老區,長樂革命的第一縷火種在這里點燃;玉田尊賢重教,古有遺風,從這里走出了鄭春開、周桂鈿等專業人才。

2、松下鎮

松下鎮位於福州市長樂區最南端,擁有豐富的濱海漁業資源,天然深水良港松下港就位於此,是長樂區的經濟強鎮。花邊是松下鎮的特色產業,松下鎮有「中國花邊名鎮」之美譽,也是現中國唯一的花邊名鎮。

3、文武砂鎮

文武砂鎮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東南沿海突出部,東鄰漳港鎮萬沙村,西連古槐鎮嶼頭村,北接鶴上鎮東平村,南瀕十八孔海堤,是長樂6個沿海鄉鎮之一。

4、潭頭鎮

潭頭鎮為福州市長樂區下轄鎮,地處閩江口南岸、長樂東北部,東連金峰、文嶺,西接猴嶼,南鄰航城、鶴上,北隔閩江與琅岐島相望,因處在江水拍岸首當其沖的港灣得名。距福州長樂國際機場15公里、福州市區58公里,水陸交通便利。

5、猴嶼鄉

猴嶼鄉是福州市長樂區下轄鄉鎮,東南部山巒起伏,層林疊障,西北部江海岸線長達9公里,江面水域約11平方公里,是天然避風港和海農產品集散點。全鄉面積22.02平方公里,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3.l%。其中耕地面積8115.4畝,園地1034.7畝,林地16613畝,灘塗地3000畝。

㈣ 福州的歷史

福州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當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02年,福州成為了閩越國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由此開始。從晉朝的八姓入閩到晚唐的王潮、王審知兄弟開閩,福州在中原漢人移民潮的長期推動下逐漸繁榮起來,福州民系也逐漸形成。「福州」之名始於唐開元十三年(725年)。五代十國時期,福州成為了閩國的都城。到了宋代,福州進入了一個經濟文化的黃金時期,位列宋朝六大城市之一,也是宋朝科舉文教的重地、儒學重鎮,而福州的別稱「榕城」就來源於宋代福州城內遍植榕樹的景象。1276年南宋滅亡前夕,福州一度成為南宋行都所在地。明代,福州的海外貿易復甦,福州作為重要海港,迎來了琉球和日本的商人和使者、早期的天主教傳教士,也曾經歷嚴重的倭患,1645年又成為了南明隆武政權的首都。清末,福州進入了又一個黃金時期,隨著1844年福州開埠,以及之後洋務運動時期福建船政學堂等機構在此設立,福州成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東南沿海文化教育的一大中心,也是基督教傳教的重要地點。1933年到1934年福建事變時期,福州又成為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的首都。1949年8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福州城,福州繼續任福建省省會至今。改革開放以後,福州經濟發展迅速,同時福州也成為二十世紀下半葉華人海外移民最大的移出地之一。

㈤ 福建長樂有多少人口為什麼叫長樂

長樂市位於閩江口南岸,處於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屬於國家頒布的沿海開放市(縣)之一。是福建省會福州的門戶,國內屈指可數的空海「兩港」城市。市區距福州市中心29公里,長樂國際機場距福州49公里。世界上最大的迭合梁雙塔雙面斜拉橋青洲大橋和烏龍江特大橋把閩江南北兩岸緊密連在一起。1994年撤縣設市。處於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屬於國家頒布的沿海開放市(縣)之一,全市面積658平方公里,人口66萬,長樂現轄12個鎮、2 個鄉、4個街道,共有231個村、14個社區居委會、6個居委會。
長樂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的啟錨地,也是福建省著名僑鄉和台胞祖籍地之一,海外僑胞、港澳同胞近30萬人,在台人員及後裔10萬人。長樂歷史悠久,設縣始於唐武德六年(公元623 年),長樂(399年─401年)十六國後燕慕容盛年號。至今有1380 年的歷據史書記載,長樂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夏商時,屬揚州。秦漢時期屬閩。晉春秋和三國時,吳國、東吳在六平吳航頭(今吳航鎮)造船,因此,別稱吳航。晉朝惠帝時,將揚州部太康分為建安郡和晉安郡,長樂屬晉安郡原豐縣。隋朝大業間,晉安郡改為建安郡,長樂屬閩縣。唐武德六年(623 )由閩縣析立,取《 詩經》 「宅新邑,寧厥止」之義,縣名為「新寧」,縣治設敦素里平川(今古槐),不久改稱長樂縣。聖歷二年(699 ) ,析出長樂南部的太平、感德、崇德、孝義、萬安、長東、永樂、永福8 個鄉,設置萬安縣(今福清市)。上元元年(760),防禦史董玠因敦素里地形卑濕,將縣治移到吳航頭。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後梁乾化元年(911) ,改縣名為安昌縣;後唐同光元年(923 ) ,復名長樂縣;長興四年(933 ) , 王延鈞稱帝福州,國號大閩,改元龍啟,升福州為長樂府,以閩縣為長樂縣,以長樂縣為侯官縣,以侯官縣為閩興縣;清泰二年(935),閩縣、侯官、長樂均復舊名;後晉天福六年(941 ) ,改閩縣為長樂縣,改長樂縣為安昌縣;天福七年,復為閩縣、長樂縣,均屬長樂府,此後長樂縣名穩定下來。立縣至清,長樂為閩州、福州、長樂郡、福州威武軍、福州彰武軍、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等(均為今福州)所轄。1912 年,中華民國成立,廢府、州、廳,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福建省設東、西、南、北4 路道,長樂屬東路道。1914 年,改東路道為閩海道。1925 年廢道,實行省、縣二級地方政制,長樂直屬福建省政府管轄。1933 年,以十九路軍將領為核心,在福州發動「福建事變』, 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劃福建為閩海、延建、興泉、龍汀4 省,長樂屬閩海省。1934 年7 月,全省設10 個行政督察區,長樂為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公署駐地,轄長樂、閩侯、連江、福清、平潭、永泰、羅源等縣。9 月,閩侯縣十三區的光俗、高詳、至德、紹惠、欽仁、江左6 里劃歸長樂第七區,時省府委員陳煌琳實地勘界並立碑太歲坑(今黃石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省設立8 個專區,長樂屬閩侯專區管轄。1955 年,全省改設5 個專區,長樂屬福安專區管轄。1959 年,復屬閩侯專區管轄。1970年改專區為地區,屬閩侯地區管轄。1971 年,改屬莆田地區管轄。1983 年7 月l 日,實行市帶縣體制,長樂屬福州市管轄。1994 年2 月18 日,長樂撤縣設市,仍屬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