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州黃沙海鮮批發市場屬於哪個區
廣州黃沙海鮮批發市場屬於荔灣區。廣州市黃沙海鮮批發市場是目前華南地區最大的水產綜合市場。該市場是響應市政府還路於民、引商入室和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號召,利用碼頭、倉庫等地方,由廣州港務局新風港務公司主辦,市工商局市場分局參與管理的大型水產品綜合市場。
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是廣州市乃至全國最大的鮮活水產品批發市場,於1994年7月開業。同時,黃沙市場又正在升級改造成「廣州水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是經國家農業部選址、國家計委批准立項的國家級市場,廣州市政府大力推進的市政重點建設工程項目。是廣州市菜籃子建設重點工程之一,華南地區大型水產品交易物流平台。
❷ 國內吃海鮮最佳去處
國內吃海鮮最佳去處
丟掉生活煩惱、拋開工作壓力,坐在銀白的沙灘上,享受海風吹拂,面前是一堆肥美的海鮮。下面是由旅遊網我為你精心編輯的國內吃海鮮最佳去處,歡迎閱讀!
【三亞】
彈指一揮間,昔日“天涯海角”的小漁村——海南三亞灣海灘,位於海南島的最南端,經過30年的“追趕”,已“蝶變”成一座聞名遐邇的國際旅遊名城,走在了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最前沿。
推薦海鮮:
龍蝦
龍蝦作為名貴海產品,也是我國名菜。南方沿海常用鮮活的龍蝦切片後生吃,稱為“刺身”。廣式海鮮有“龍蝦三吃”一說,即龍蝦肉分別生吃和熟吃,用龍蝦頭和外殼熬粥。在海南三亞,多是生吃龍蝦(蘸上芥末和調料),並以蝦頭、尾、足等熬粥;也有炸、爆炒、清蒸的吃法。
【香港】
香港人吃東西很講究,冷凍的海鮮他們是不吃的,所以,稍微有些不新鮮的魚蝦是沒有人肯買的。而且這里的老闆都很注重自己的聲譽,不會把不好的東西推銷給大家。
推薦海鮮:
避風塘辣椒炒蟹
這道菜的精髓是蒜蓉的獨特風味。這種蒜蓉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甘口焦香,脆而不煳,蒜香味與辣味、豉味結合,達到了一種口味的平衡。
與螃蟹共烹,味道和諧,可口極致。姜蔥蒜蓉的香味浸透蟹肉,蟹塊香辣,味道濃郁,濕口的蟹沙比干身的更香口,令人越食越開胃。
【台灣】
台灣屏東,著名旅遊勝地“墾丁”,有台灣的“天涯海角”之稱,純凈的海景、潔白的沙灘、熱帶的風情,還有刺激的游樂項目,絕對讓你不舍離開。由於墾丁三面環海,有各式不同的海岸風光,浮潛看珊瑚礁、在斷崖前散步、在草原上奔跑、手牽手看海上日落,都吸引著人們前往。
推薦海鮮:
曼波魚
曼波魚,一開始叫翻車魚,漁民常常看見它翻躺在水面如在作日光浴,而以“翻車”的名字來形容它。但因不吉利,因而改為曼波魚。又因為它肉色雪白,肉質清嫩,故又美其名曰“干貝魚”,可見其魚肉美味非同一般。
此外,翻車魚的魚腸更為昂貴,被稱為“龍腸”,多以炒食為主,和魚肉相比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湛江】
廣東湛江東連南海,西枕北部灣,岸線漫長,海域廣闊,灘塗眾多,有“要吃海鮮到湛江”之說。這里的海產品聞名遐邇,新鮮、質優、價廉,是人們品嘗海鮮、購買海產品的理想之地。
推薦海鮮:
湛江蟹
近海吃海,蟹是少不了的海鮮。湛江吳川的芷寮米蟹即湛江蟹,在宋代已視為蟹中上品,產於蟹的養份充沛的吳川吳陽江海交匯的芷寮,以腿粗肉厚,膏滿脂豐而著稱,是中國四大名蟹之一。
酒樓飯店食肆,都有蟹的招牌菜,除名貴的膏蟹外,也有較便宜清甜的肉蟹、花蟹。外地客人到湛江,會學湛江人邊剝邊吃,饒有情趣,陶醉之時,舔指回味。到湛江吃海鮮,品嘗蟹,大飽口福,也成了到湛江旅遊的一大重頭戲。
【廣州】
在廣州做美食,最重要的是食材新鮮。黃沙水產市場不僅是當下國內最大的中高檔活鮮批發交易地,也是廣府飲食文化中的關鍵一環。1994年創立以來,十萬“軍人”晝夜不歇,生猛海鮮在這里集散流轉,魚蝦蟹貝、包羅萬有。
對於飲食一向刁鑽的廣州人來說,吃海鮮的歷史若是認了老二,恐怕也沒有哪個地方敢往老大的位置上站了。“嘴叼”的廣州人,對待海鮮更是“招積”,不僅要食得生猛,還要食出出於天然勝於天然的鮮味。
推薦海鮮:
椒鹽瀨尿蝦
這就是所謂的皮皮蝦啦,它營養豐富,用椒鹽製作起來非常好吃。很多人覺得蝦蛄剝起來比較麻煩,我這里有一種簡單的食用方法,就是使用筷子。先把蝦去頭去尾,然後將筷子從蝦尾插入,就能把蝦肉完整的捅出來了。大家快試試吧!
【汕尾】
廣東汕尾的'飲食習慣與閩南接近,同時又受廣州地區的影響,匯兩家之所長,風味自成一格。海鮮口味清鮮,濃郁而不油膩,香氣撲鼻,諸味俱全,比較喜歡用魚露、沙茶醬、梅糕醬、紅醋等調味品。主要的海鮮名菜有:清湯蟹丸、油泡螺球等。
推薦海鮮:
汕尾玻璃魷魚
玻璃魷魚產自汕尾,此處的魷魚體大質優、雪白透明、色澤鮮明。肉質粉紅,味美香脆。它作為一種美食,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愛。
做法有熗爆魷魚卷、鐵板燒魷魚、翡翠魷魚、麻辣魷魚等等,不一而足,甚至在街頭的燒烤攤上,烤魷魚也是最受歡迎的燒烤品種之一。
【潿洲島】
潿洲島是一座位於廣西北海的海島,是中國最大、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來到潿洲島,特產豐富的海島將讓你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島上盛產花生、香蕉和蠶絲,這里所產花生油,色澤金黃,含水少,耐儲藏,早就遠銷香港、東南亞一帶。海參、鮑魚、鱔肚是聞名國內外的名產,墨魚、石斑魚、紅魚等也是這里特產,此外還有海龜、海馬、海豚。
推薦海鮮:
北海沙箭魚
北部灣海是目前世界上少有幾個沒有被污染的海域,是全球四大魚場之一。到北海旅遊的人會發現,北海人基本每天都有一道魚。北海人人愛吃的魚是沙箭魚,用它煮湯或蒸、燜、煎、炸,款款鮮美可口,最常吃的是酸菜燜魚熘魚。
【南寧】
中山路夜市位於廣西南寧市內最繁華的大道,民族大道七岔路口旁。在這里也最能體現南寧人夜生活的精彩一幕,大部分小吃在這里都可以品嘗到。
每家店面都將自己的菜品展示出來,菜品都很豐富,每家基本都會有以海鮮為主:魚、蝦、貝殼、生蚝;也會有各種肉類、蔬菜類、甜品類,還有各種煲湯。
推薦海鮮:
佛手貝
這只是當地人的一種叫法,不過它確實長得像個手,有人說這是貝類,其實它屬於節肢動物門,甲克動物亞門,它的學名叫龜足,是的,它真的更像一隻烏龜的腳。鹵制佛手貝也是當地非常有特色的一種美食。
【東極島】
東極島,屬於浙江省舟山市,中國大陸最東的島嶼之一。它深處大海,四周被東海包圍。
不僅有濃厚、古樸的漁家特色,更有美不勝收的風光,它幾乎包攬了真正意義上的陽光、碧海、島礁、海味。而且氣候宜人,水質清澈,是少有的純潔之地。
2012年7月,因為韓寒的電影《後會無期》,東極島一夜爆紅,海上渡輪座無虛席,上島船票一票難求。
推薦海鮮:
淡菜
當地人也把這個叫做“毛娘”。淡菜殼黑,失水即死,水煮淡菜肉柔嫩,味美。炎夏東極有一景,就是漁姑采淡菜。三五成群的漁姑游在海里,背著竹簍,一個猛扎,潛到水下,看到叢生在礁岸上的淡菜迅速刨下,放入背簍。腳一蹬浮出海面,靈快如魚。
【寧波】
浙江寧波是著名的海鮮產地,有漫長的海岸線,港灣曲折,島嶼星羅棋布。盛產黃魚、帶魚、墨魚、石斑魚、香魚、彈塗魚、海鰻、梭子蟹、海蝦、蚶子、縊蟶、牡蠣、泥螺、貢干、海蜇、苔菜等。
推薦海鮮:
紅膏熗蟹
這是寧波海鮮的極品,最大限度保留蟹的原汁原味,不想吃海鮮的也忍不住想品嘗其美味。
【廈門】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直以來海鮮都是廈門人的最愛。 在福建廈門生活的的好處之一就是時不時可以享用各類新鮮的海產品,或是自己下廚,或是去海鮮排擋吃個痛快。
相約三五好友,隨意坐在熱氣騰騰的大排檔里,夕陽西下海風徐來,美味的海鮮一盤盤出現。
推薦海鮮:
白灼花螺
花螺也叫“東風螺”、“海豬螺”和“南風螺”。其肉質鮮美、酥脆爽口,是國內外市場近年十分暢銷的優質海產貝類。
【青島】
劈柴院,是吃貨的天堂,這里匯聚了各種各樣的誘人美食。如果你有機會去山東青島,而且你又是一個十足的吃貨,那麼去劈柴院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走進這兒,眼睛裡是色澤鮮亮的食品,鼻子里是豐富多彩的味道,嘴巴就很想運動運動。
推薦海鮮:
炸海星
推薦第一次去青島的小夥伴們吃一樣特別的海產——海星。很多人在去青島之前不知道海星也能吃,所以第一次嘗試時內心是抗拒的。但吃到時,感覺也沒有那麼奇怪。撥開海星殼,裡面露出黃綠色的黃,色澤和口感都像極了蟹黃,帶著更濃郁的海味。
紅島蛤蜊
青島人都有這樣的飲食習慣,喝啤酒,吃蛤 (gá)蜊 (là)。但青島的蛤蜊唯有紅島的蛤蜊最為鮮美,肥大。當地特色名菜有:炸蛤蜊、蛤蜊肉海菜餅、鐵板燒蛤蜊、蛤蜊紫菜疙瘩湯等美味。
每年到5月開始,紅島都要舉行每年一屆的蛤蜊節,大家可千萬別錯過!
【大連】
遼寧大連處於最北端的冷水海域。其海味佳餚以本地產的海參、對蝦、鮑魚、海螺等海珍品為主料,經過精心烹調,色型味均佳,具有鮮嫩清脆、以鮮為主的獨特風味。
推薦海鮮:
花椒蒸對蝦
大蝦是很多人無法抗拒的美食,很多人都愛它鮮嫩脆彈的口感。一口一隻蝦,滿滿的幸福感。
;❸ 廣州哪裡好玩的,要介紹的詳細點哦
1.白雲山
位於廣州市北部,是南粵名山之一,被稱為「羊城第一秀」,由30多座山峰組成,登高可俯覽全市,遙望珠江。每當雨後天晴或暮春時節,山間白雲綜繞,山名由此得來。
白雲山自古以來就是有名的風景勝地,「蒲潤源泉」、「白雲晚望」、「景泰歸增」等均被列入「羊城八景」。近年來又開辟了山頂和山北公園,修建了庭園式山莊旅舍、雙溪別墅、松濤別院及觀鳥園。每年的農歷9月9日重陽節,會有許多人去登白雲山。
白雲山上還有高山滑草、1400米滑道、三角滑翔翼等體育娛樂項目。
交通:到白雲山有很多種走法,可以到越華路上乘到白雲山的專線車;也可以乘11路汽車到沙河濂泉路再步行上山;還可以乘24、199、223、36、285、540路汽車先到雲台花園,再乘纜車(全長1672米)上山。白雲山上交通方便,南可驅車從麓湖往山頂公園,西有車通黃婆洞及山北公園,東南有白雲山南門,東有梅花園大道。
門票:山南門崗5元;雲台花園10元 ;星海園3元;索道上山、下山均25元;滑道20元。
小貼士:白雲山南面的麓湖公園里有一個鹿鳴酒家,建在湖邊,環境很不錯,座位也很多,到裡面吃飯得點些該店的特色菜棗鹿回頭、白雲豬手、市師雞。
去白雲山最好清早就出發,那時山上空氣特別新鮮,景色也很秀麗。
2.光孝寺
位於凈慧路,是嶺南地區年代古老、規模盛大的名剎,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為西漢第三代南越趙王建德故宅,東晉時,名王園寺,宋時改名光孝寺。建於五代時的東、西鐵塔冶煉技術高超,其中西塔被認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座鐵塔。
光孝寺的歷史源遠流長,民諺道:「未有羊城,先有光孝」,早在宋代,「光孝菩提」就已成為「羊城八景」之一。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文物史跡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瘦發培、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跡遺物。
交通:乘4、31、36、102路公交車可達。
門票:4元
3.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位於番禺區,裡面分為乘車游覽區(乘車游覽時間為20分鍾)和步行游覽區,裡面展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珍禽異獸,包括「四不象」、象龜、白唇鹿、獵豹等;另外園中每天還有五場精彩的動物表演可看,其中美國白虎表演的節目是這里的招牌。
交通:從廣州大沙頭乘247路,從廣州火車站乘282路,從站南路乘288路均可抵達;香港九龍太子地鐵站C出口有直達動物園的巴士。
門票:全票110元/人(註:香江野生動物世界門票實行「一票通」制度,即園內的表演節目是免費觀看的) 套票120元/人 (注:可以乘坐園內小火車) 購票優惠:身高1.1米以下或70歲以上免票,1.1米至1.4米或65-69歲半票。每票限帶一名免費兒童,超過限額者購半票,65歲以上老人驗票時出示身份證。
開放時間:9:00~17:30,全年開放。動物表演時間在乘車區候車處、步行區入口及各表演場公布。如天氣惡劣,園區或部分表演場將關閉。
小貼士:園內有好幾家餐廳,大牛甜品廊每天會擠兩次奶,你不僅可以有最新鮮的牛奶可喝,還能看到現場擠奶表演;如果想嘗嘗鱷魚的味道,可以到鱷魚餐廳去,那裡有從泰國空運來的新鮮連皮鱷魚;雨林風味食街里則可以吃到手工拉麵和水餃等風味小吃。
4. 西樵山
西樵山位於佛山市南海區西南部,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西樵山是一座沉寂了億萬年的死火山,自然風光美不勝收,山上有72奇峰和36奇洞及大大小小的湖泊、泉瀑和深潭;由於西樵山林深苔厚,儲存了極為豐富的水資源,因而被稱為「固體水庫」。整個包括石燕岩、 作為「珠江文明燈塔」的西樵山有著6000多年的文明史,古西樵山人創造了燦爛的「雙肩石器」文明;到明清期間,有大批的文人學子曾隱居在這里,使西樵山獲得了「南粵理學名山」的雅號;西樵山還是「南拳文化」的發源地,一代宗師黃飛鴻就出生在這里;西樵山民風淳樸、古韻猶存,到這里來旅遊,還能觀賞到山裡百姓的婚嫁、生產習俗以及各種民間游藝活動。
交通:西樵山距離省會廣州僅45公里,廣州芳村車站及廣佛車站每隔半小時就有車發往西樵山。廣州流花賓館每天有四組對開旅遊專線直達西樵山白雲洞。如果是從廣州駕車出發,走廣佛、佛開高速公路最為便捷,只要30分鍾便可到達西樵山。
門票: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40元;白雲洞15元;黃飛鴻獅藝武術館10元;黃大仙聖境園15元
開放時間:7:30-18:00
電話:0757-85579217
5. 越秀公園(越秀山)
因園中的越秀山而得名,是廣州最大的公園,總面積6萬平方米,包括三個人工湖和七個山崗。
越秀公園以山水秀麗、文物古跡眾多而著稱。主要名勝古跡有海員亭、光復紀念亭、南明紹五君臣冢、南明王興將軍暨妻妾合葬墓、鎮海樓、明代城牆遺址、四方炮台、石牌坊、孫中山紀念碑、越秀樓遺址以及五羊石像等。 園內山水相依,水域面積達5萬余平方米,北秀、東秀、南秀三個人工湖景色幽美。東秀湖、南秀湖是繪畫寫生的好地方;北秀湖綠蔭低垂,是劃船、釣魚的好去處。
此外,園內建有能容納3萬餘人的越秀山體育場和可進行國際比賽的越秀游泳場,還有金印游樂場、花卉館、廣州美術館等文化娛樂場所。
交通:乘2、5、6、10、12、22、21、24、33、58、63、101、122、127路公交車越秀公園站下可達。
門票:8元
開放時間:6:00-21:00
在廣州一出街就是店連店、鋪連鋪,且成行成市,由此形成了許多各具特色的商業街。一德路是著名的海鮮干貨一條街;火車站的紅棉市場還有高第街則是服裝批發商販雲集之地;上下九、十甫路步行街及北京路步行街是熱鬧的平民購物街;華林寺玉器一條街專賣玉器、酸枝、紅木傢具;文德路文化街有古玩、舊書、花鳥魚蟲;買電器到海印電器城;買布料到海印布匹市場……到「一條街」購物,於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在古老奇特的騎樓間,既可以盡情貨比三家,又能夠融入廣州的市井文化,切實體會到購物的樂趣。
廣州並不僅僅是人們印象中的批發市場的天下、小攤小店的世界。廣州作為現代化的都市不乏豪華的大型商場。新城區的天河廣場是當地人最驕傲的購物中心,集購物、休息、娛樂、飲食於一體,提供良好的購物環境。附近的中信廣場,也是高檔購物的首選。
當然,到廣州購物不要忘記一些廣州的特產,涼茶、湯料、廣綉、廣彩、廣雕……都會讓你憶起在廣州度過的日子.
小貼士:在廣州買東西一定要貨比三家、討價還價,你想要的東西肯定不止一家有,要買到價廉物美的東西才能體會在廣州購物的樂趣。而且徜徉在各個購物街,一邊購買自己喜愛的商品,一邊體驗廣州的人文風情,據說廣州的文化一定要在逛街中體驗喲。
❹ 福建省會福州,為什麼「很不福建」
福州市平潭島仙人井。 攝影/李藝爽
外省人對福建的認知 ,大約是從兩件事開始的:一是《春晚》小品中演繹的福建普通話, 將「福建人」說成「胡建人」 ;二是 廣東人吃福建人 的那個梗。
然而,對於福建的省會 福州 ,多數人沒有清晰的認知:同省的 廈門 是以文藝、浪漫著稱的網紅;靠近內地的 武夷山 以「大紅袍」享譽全國。
福州市平潭縣澳前客運碼頭,一半是黃沙,一半是碧海。攝影/李藝爽
距北京1888公里的「福州」 ,就像一位熟悉的陌生人: 魚丸、佛跳牆 是福州風物, 林則徐、嚴復、林徽因、冰心 是福州名士。
這些,也只是 11968平方公里「大福州」 的冰山一角。
人們常用「兵家必爭之地」形容一個地方的重要。然而,貴為福建省會, 福州卻有一個反向綽號:兵家不爭之地。
兵家不爭可從兩方面理解: 一是從戰略上說,自然條件惡劣,本身無太多利用價值;二是說某地雖然值得一爭,但佔領後缺乏資源腹地,也難以守住。
福州屬於第二種。
福州雲上鼓嶺。攝影/邱軍
她處於中國大陸正東南,北接江南所在的 長江流域 ,南連嶺南所在的 珠江流域 ,不能說不重要。但是, 特殊的地形讓福州以及她所在的福建,變成了一個奇妙的存在。
中國地勢三大階梯中,福建被劃入 東部「最矮」的第三級階梯 ,這就給人造成了巨大的誤會: 那裡應該很平吧?
鼓嶺。攝影/邱軍
看一眼中國地形圖,我們才會發現真相: 天哪,福建竟然有這么多山? 從浙江東南部到廣東東北部,形成了一道明顯的凸起, 地理上稱為「浙閩丘陵」, 而山體最密集、起伏最崎嶇、地形最破碎的區域大體就是 福建省的范圍 。
「有福之州」在哪裡?制圖/伍攀
熟悉中國地理面貌的 金庸先生將《笑傲江湖》開篇放在福州 , 青城派的四川漢子來到福州,都被崎嶇的山路累壞了 ,可見「閩道」之難,甚至不亞於 「難於上青天」的蜀道 。
跨越福州多個公園的「福道」。圖/視覺中國
在福建這個 「山地王國」 ,福州算是一個被上天偏愛的地方。
福建最大的河流 閩江 ,從武夷山脈東麓發源,然後一路貫穿福建,穿山越嶺500多公里後來到了一片開闊的平地, 自然地理上稱為「福州盆地」。 這里幾乎四面環山,只有東側留有一道窄窄的大門,作為閩江入海的通道。
福州城區,位於 「聚寶盆」中。制圖/伍攀
這個彌足珍貴的盆地,孕育了福州的城市文明, 福州主城以及長樂、閩侯城區,都位於其中 。福建 歷史 上的 閩越地方政權建都的冶城 ,就在今福州城區。福州盆地固然有開發價值,但要抵達這里,需要付出翻山越嶺的代價—— 爭它,成本太高。
福州城外,青山如屏。圖/視覺中國
中原王朝對福建,也不是絕對「不爭」, 等到其他地方穩定下來後,漢武帝迅速派衛青主持工作,深入閩越境內,廢國設郡,實現了直接對福建地區的管轄。
西漢 解放閩越的戰爭中,考慮到福建山多路險,並沒有從中原發兵,而是 從江浙所在的會稽郡就地徵用當地戰士 ,結果兵不血刃,很快兵臨福州盆地。閩越人也十分配合地發生內斗,部下殺掉 閩越王余善 ,大開城門迎接朝廷軍。
福州西南部的五虎山。攝影/陳成才
類似的劇情不斷重復上演。 隋朝平定福建, 到福州城下,又雙叒叕是以「內斗」、和平解放的劇情結束戰爭,部下 王國慶殺一把手高智慧,歸順隋朝 。
不爭,也就有了另一層含義: 兵臨城下,不用爭斗,就可以得到。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福建之地,雖有天險,但山多地少,沒有糧倉支撐、也沒有充足的兵員。
「天府之國」用以形容某地富饒、繁華 。其中,最著名的是 成都平原 。根據歷代文獻記載, 福州也曾贏得過這個稱號 。而且,這個「天府之國」不是福州人的自封,而是來自外地來客的描述。
端午節在福州市長樂區三溪村的龍舟夜渡。圖/視覺中國
明萬曆年間曾在福建當公務員的 浙江寧波人屠本畯在他的《閩中海錯疏》 中說道:
「閩故神仙奧區,天府之國也,
並海而東,與浙通波
遵海而南,與廣接壤。」
那麼問題來了:福州及周邊地區到處都是山, 狹小盆地的生產力遠不如中原、關中和巴蜀 ,此「天府之國」到底如何煉成?
閩江入海口,飛鳥在江海之間起起落落,與周邊的海岸碧濤一起,演繹著波瀾壯闊的「山海之歌」。攝影/馮木波
上天把群山送給福州的時候,並沒有完全關閉通道,首先是河流成為最早的通道—— 福建山多,水也很多,最大的水系閩江在山間造就了一條交通動脈 ,可以從入海口直通武夷山腳下,上游分成 富屯溪、沙溪、建溪 三條源頭,其中的建溪水道可通往 浙江、福建、江西交界處 ,然後轉到陸路驛道,就可跟中原完成溝通。
閩江及其支流組成的水網貫穿福州城區。圖/視覺中國
閩江,就像一位勇敢的英雄,在幾乎沒有路的山地王國,切割出了交通水網。 沿著閩江水路進入福建, 入海口附近的福州盆地,是最大的一處驛站 ,無疑將是眾人入閩後的第一選擇。交通和地緣,讓福州盆地成為中原移民、文化、風物在福建的最重要落腳點。
福州尤溪洲大橋,是福州二環路的重要交通樞紐。攝影/邱軍
有了道路,還得有人的推動。 歷代中原王朝都重視對福建的開發和溝通。閩道雖難,並沒有阻礙人們創業建設的腳步和決心。在歷代人民的努力建設下,多山的福建逆勢而上,成為 文化昌盛的「海濱鄒魯」、變成了物阜民豐的「天府之國」。
坐落於怡山的福州西禪寺,「荔樹四朝傳宋代,鍾聲千古響唐音」。攝影/李藝爽
自公元前202年的冶城 (又稱東冶) 始,福州的建城 歷史 拉開序幕。此後,這座城先後擁有 冶、候官、閩縣、豐州、泉州、閩州 等名稱。唐開元十三年,也就是 公元725年 ,因西北有福山, 閩州都督府改名福州都督府,「福州」登上 歷史 舞台 。
白塔,因「閩王」王審知為其父母薦福而修建。攝影/李藝爽
「不爭之地」是相對而言,並不意味著這里沒有價值。 隨著時代發展、技術進步、人口增長、文明傳播, 坐擁高山險阻的福建,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華麗蛻變。
北宋建立後,福建境內不僅常常迎來外地名士,而且培育出的眾多出眾的本土人才。 兩宋時期,福州一共出了文狀元10名,武狀元11名,進士2247名。
跨越閩江的福州洪山大橋,是我國跨度最大的預應力混凝土桁架式T型鋼構橋。攝影/邱軍
內地驛路和水網,讓福州成為一處農耕時代的「天府」,而 海陸航線的開辟則讓福州變成了一處江海聯運的樞紐 。 宋元時期 ,明州 (寧波) 、泉州為當時數一數二的大港,而福州也是重要的航運中心,而且擁有泉州所沒有的通往內地的閩江水路。宋代開始,福州就有發達的造船業, 明代鄭和下西洋寶船即是著名的「福州製造」,民間俗稱福船。
福州羅星塔是閩江地標,登臨塔頂,港口碼頭盡在眼底。攝影/邱軍
海船也讓大批福州人走出盆地的圍城,奔向更廣闊的海外。時至今日,海外還分布著 300多萬福州籍海外僑胞。
「背山靠海」的閩人,在明清時期遭遇閉關鎖國的制約。直到近代國門被迫打開, 福州又與廣州、上海、寧波、廈門一起,成為「通商五口」之一。 當時歐洲人筆下,福州是僅次於的廣州的商埠:
「福州城中有建築物覆蓋的區域,
面積是寧波的兩倍
上海的三倍、廈門的五倍。」
自1845年起, 17個國家先後在福州設領事館,英、美、法、德等國紛紛在碼頭一帶設立洋行。 至今,倉山區南台島,從煙台山到碼頭一帶,保存有各國異域風格的建築群, 堪稱福州的「萬國建築博物館」。
位於福州倉南的煙台山石厝教堂。攝影/李藝爽
洋人看中的地方,晚清洋務派也看在眼裡。 1866年設於馬尾的福州船政局,成為集培養近代海軍人才和發展民族軍事工業的基地。 繼而,福州誕生了是 中國近代第一座海軍學堂、第一個新式造船廠、第一個正規的飛機製造廠、第一支成軍的海軍艦隊、第一艘千噸級艦船、第一台實用蒸汽機、第一條海底電纜、第一台探照燈……
俯瞰福州馬尾的青州貨運碼頭,此地很早就是著名的港口。圖/視覺中國
洋務運動與對外開埠,讓福州成為了那個時候中國最現代化的城市之一。然而, 1884年中法戰爭的馬尾海戰 ,讓福建水師全軍覆沒的同時,也讓福州城市近代化的成果遭遇滅頂之災。此時,福建的另一商埠 廈門 ,充分發揮 海岸曲折、深水良港、鄰近海外 等優勢,在現代化的路上突飛猛進,至今仍是福建第一大海港。
「中國廈門、福建福州」 ,表面上這是兩座城的較勁, 背後其實是兩種文化的和而不同 。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塑造福建時,也衍生了 獨屬於她的方言「閩語」,即俗稱福建話。
不過,福建省內部的地貌和水系極其破碎,山脈與河流垂直交叉,將地面分割成一個個「方格」。它們將 閩語區 分成又分成多個方言區塊—— 閩東、閩中、閩南、閩北、邵將、莆仙。
青灰屋頂的老房子,像棋盤般排布。圖/視覺中國
大家同樣姓「閩」,所操口音卻千差萬別。 如果你拉住一個福州人讓他唱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 ,跟他說 「公蝦米」 (說什麼) , 應該會收到無數個白眼。同理,如果你在廈門人面前講 「丫霸虎糾人」 (福州人牛X) ,也不會得到什麼好臉色。
在福州人看來: 一座城市的內涵和底蘊,是需要細細品味的,千年古城才不需要像小年輕廈門這樣招搖! 福州人的底氣之一是: 廈門有的洋氣,福州有;福州有的古典底蘊,廈門沒有!
福建出土的漢代瓦當,其上銘文為「萬歲」。攝影/動脈影
整個 福州平原或福州盆地,面積為489.1平方公里 ,是省內僅次於漳州平原的第二大平原, 全景似一菱形,福州市區坐落在中央 ,四面山體猶如四扇屏風—— 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蓮花峰 。平原內部,又有緩起伏的 吳山、倉前山、黃山、高蓋山 ,彷彿綠色星星。這正是福州民諺所稱:
「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
屏風般的青山,還需要閩江這條玉帶來纏繞。 從崇山峻嶺中流出的閩江斜穿平原中部,於南台島首尾先分再合,閩江在南台島的北支仍稱閩江或北港,南支稱烏龍江或南港, 大樟溪、尚干溪、營前溪、新店溪 等支流注入閩江,在平原上形成密集水網。
烏龍江大橋,天塹變通途。攝影/邱軍
作為閩地首府,福州是中原文化進入福建後的傳播中心,儒雅、古典成為「海濱鄒魯」的文化基因。祖籍徽州、生於福建尤溪的 朱熹,曾十餘次造訪福州並開設理學書院。 鼓山之巔的 題刻「天風海濤」 便出自朱熹的詩。
古城牆雖然沒有了,但千餘年的古典,依然沉澱於福州大地:
南後街作為中軸,貫穿三坊七巷。制圖/F50BB
始建於晉、成於唐宋、盛於 明清三坊七巷,是中國主城區格局保存最為完整的古街巷 。
宋代華林寺大殿 ,是中國南方保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
華林寺大殿,始建於公元964年。繪圖/李乾朗,標注/quan
閩清的宏琳厝 ,則是全國最大最完整的單體古民居。
閩東大院,大屋套小屋。繪圖/李乾朗,標注/quan
從建築樣式上來看, 閩東標志性的馬鞍型風火牆,是江南馬頭牆在福建的變種 ,「粉牆黛瓦」的搭配體現的是儒雅和內斂,就連城市地標 烏塔與白塔,也是江南水墨的色調 ,與閩南張揚的紅磚大厝形成了鮮明反差。
三坊七巷,粉牆黛瓦。圖/視覺中國
福州這種內斂,並不等於保守,而更像是「藏拙」。
在時勢造英雄的 歷史 關頭,從儒雅的坊巷和大厝中走出的福州兒女,從不拒絕「西風東漸」:主張「開眼看世界」、主持虎門銷煙的 林則徐 ,主持福州船政局、創辦南洋海軍的 沈葆楨 ,晚清大臣、末代帝師 陳寶琛 ,革命志士 林覺民、林尹民 兄弟,近代著名海軍將領 薩鎮冰 ,翻譯先驅 嚴復、林紓 ,才女作家 林徽因、冰心 都是福州人。
宅院內外,曲徑通幽。攝影/李藝爽
能文能武之外,福州人也不乏商業基因。 從古至今,福州人的足跡遍布五大洲。
當代福州依然多出商海明星,如 曹德旺、黃其森、張軒松兄弟 、 郭鶴年、林文鏡 等。世界五百強之一的 興業銀行 總部位於福州;福清人曹德旺創立的 福耀玻璃 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 汽車 玻璃供應商;閩侯人 張軒松兄弟 創始於福州的 永輝超市 ,如今已覆蓋全國26個省份。
三坊七巷之黃巷,黃是福州傳統大姓。 攝影/李藝爽
每一個外出的福州人,低調地生活在異國他鄉,但心中永遠都有縷縷抹不去的鄉愁,正如福州民諺所言:
「七溜八溜,不離福州。」
當他們回到故里,一定會迫不及待地去 「湯池店」享受 溫泉之都的愜意,去 裴仙宮、羅星塔、香積寺、朱紫坊、森林公園 看每一株參天的 古榕 ;去 西湖公園的柳堤、上下杭的古碼頭 、貫穿各大公園的 「福道」 徜徉;到 五四路 俯瞰CBD夜景,去 「福州798」芍園一號 感受創意火花。
千年古榕。 圖/視覺中國
逛累了,還是故鄉的美味最能安撫疲憊:喝一碗 鍋邊糊 、咬一口 肉燕 、要一碗 蝦油撈化 ,或者乾脆就在小攤上叫一枚 光餅 ,夾上本地 紅糟肉 ,邊吃邊回味。
一碗魚丸肉燕,是780萬福州人的共同鄉愁。攝影/李藝爽
面對廈門的強勢, 福州人就像這座城市的榕樹那樣選擇了「不爭」,默默「落地生根」,悄然「獨木成林」 。
從盆地中走出,則是一個天地更廣闊、風景更壯麗大福州,她就是 一尊是由山、河、城、海、島構成的立體雕塑。
藍天之下,碧海與青山與平潭島的古村落緊緊相擁,彷彿是童話世界。 攝影/李藝爽
從西到東,過了山海交織的閩江口,便是福州的另一種氣象: 江口兩翼,是曲折如鋸齒的海岸;碧海深處,則是散布如珍珠的海島。 最醒目的無疑是 福建省第一大島、中國第五大島的海壇島 ,它與其他125個島嶼、648個岩礁組成 「平潭群島」 。
「海蝕地貌博物館」海壇島上的天然「石牡丹」 。攝影/馮木波
任何雕塑家和畫家來到平潭,都會被大自然的智慧所折服。 群島由億萬年地質年代洗禮過的花崗岩構成, 在潮起潮落的海水侵蝕和海洋動力作用下,變成了 罕見的「海蝕地貌博物館」 。
平潭島的風帆石,即「半洋石帆」。 攝影/馮木波
這里有中國最大的花崗岩海蝕柱 ,兩塊巨石屹立於洋面,猶如凝固的風帆,被稱為 「半洋石帆」 ;這里有栩栩如生的人形巨石,頭枕沙灘,足伸大海,被叫做 「海壇天神」 。
平潭的特產是 石頭和台風。
如此環境孕育出因地制宜的獨特的民居—— 石厝 。它們以島上特產的 花崗岩、火山岩 為主體材料, 屋頂、牆壁色彩斑斕,像一座座彩色城堡 。跟小清新的廈門相比,這種朴實而美麗的房子, 少了歲月靜好的安逸,多了幾分與風沙、海風纏斗的頑強。
平潭的特色民居石厝,就像彩色的城堡。 攝影/李藝爽
2020年12月,平潭人民盼望已久的、連接福州主城和平潭縣的 福平鐵路開通運行 。至此,一個生機勃勃的 「大福州」終於連為一體 。
未來的福州,一定會將「丫霸」進行到底!
- END -
文 | 大羽
圖片編輯丨陶子
地圖編輯丨伍攀
封圖攝影丨馮木波
❺ 廣州哪裡買海鮮最便宜
黃沙水產
市場詳細介紹:廣州市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是目前華南地區最大的水產綜合市場。該市場是響應市政府還路於民、引商入室和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號召,利用碼頭、倉庫等地方,由廣州港務局新風港務公司主辦,市工商局市場分局參與管理的大型水產品綜合市場。該市場佔地近30000平方米,檔口總數250多個,室外可同時停靠300多輛汽車,碼頭可同時停泊3000噸、300噸、 100噸的船隻數十艘,碼頭珠江河水面可作為水產品交易場所。每天成交量都在500噸以上,成交額逾1000萬元,每天進場車輛達3000多輛次。隨著市場的發展及地理位置的獨特,現在這里發展了6家海鮮食府。顧客可以在市場即點即購海鮮水產,隨即拿到酒樓即宰即烹,成為廣州市食海鮮的一大特色。
十八十九涌
應該是最新鮮
滔滔珠江奔騰千里,至南部出海處聚沙成灘,孕育了萬頃沙洲。勤勞的沙田人在這里耕沙築堤,拋石砌圍,經歷百年風雨,變滄海為桑田,讓灘塗變綠洲。為便於灌溉、取水及交通,在圍與圍之間留下一條條涌道,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由北至南,向著海洋築至南沙之端,遂成十九涌,被譽為廣州「南極」。
十九涌,出海就是伶仃洋,海邊沒有海灘,只有石堤壩,一涌到十九涌是以前知青年代填海築堤岸建成,現屬於廣州南沙開發區的南沙港區,是廣州的候鳥自然保護區、果菜生產基地及海鮮批發市場,盛產木瓜、楊桃、香蕉、甘蔗、蓮藕等。
❻ 廣州哪幾個花卉市場。品種最全
1、廣州百藝城花鳥魚蟲新世界
簡介:位於廣州荔灣區芳村龍溪大道廣州花卉博覽園內的「百藝城芳村花鳥魚蟲新世界」,總投資約八億元,首期開發面積逾10萬平方米,擁有A、B、C、D、E、F六個館,主營水族、漁具、陶瓷、字畫、特色工藝品、奇石根雕、紅木傢具、盆景園藝等。
地處廣佛都市圈核心地帶,東靠廣州西環,西接五丫口大橋與佛山一環相連,是華南花鳥魚蟲新地標。廣州百藝城廣場芳村花鳥魚蟲新世界將打造成為一個集觀光、購物、旅遊、商貿、物流、展示展銷、拍賣為一體的新型商業綜合體市場,在水秀花香中充分體現「藝術·品位·休閑·生活」的產業特色。
2、廣州嶺南花卉市場
簡介:嶺南花卉市場是廣州規模最大的花卉批發市場,也是全國乃至亞洲最大、功能最齊全的花卉綜合市場。每年有1.3到1.5億支鮮切花從這里銷往全國,各地6成以上的室內觀賞植物來自廣東。另外,國內雲南、上海等地生產的花卉產品及進口花卉等,紛紛通過廣州分流到全國各地。
3、廣州花城花卉批發市場
廣州花城花卉批發市場經營各類名貴花卉、園藝、根雕藝術、盆景、奇石、精品、工藝品、觀賞魚、陰生植物、模擬花、花肥、工具設備等,匯集花卉園藝精品,面向全國批發零售。該市場實行全年日夜開放,讓廣大市民無時間限制地盡情在此購花賞花。
4、大南花卉街市
大南花卉街市經營各類名貴花卉、園藝、根雕藝術、盆景、精品、工藝品、陰生植物、模擬花、花肥、工具設備等,匯集花卉園藝精品,面向全國批發零售。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花卉及各式生物等的觀賞和購物環境,推動荔灣區經濟發展。
5、廣州花卉博覽園
「廣州花卉博覽園」位於廣州市芳村區西南端,佔地3915畝,是一個集花卉展銷、科研、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大型農業項目。她是由芳村區東漖鎮海南村、海北村、海中村、增滘村、龍溪村和廣州市芳村花卉會展中心聯合組成的有限責任公司,其收益的70%以土地入股分紅的形式分配給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