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福州景物資料
列出下列能夠代表福州景色優美的地方:
1.鼓山景區以古剎湧泉寺為中心,東有回龍閣、靈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數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羅漢台、香爐峰等50多景;北有大頂峰、白雲洞等45景。這些景點主要由花崗岩經長期剝蝕、風化、崩塌、堆積而成,千姿百態,構成蟠桃林、劉海釣蟾、玉筍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觀。此外,還有歷代摩崖石刻多處。
2.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3.江濱公園是福州市政府投巨資興建的一處大型濱江園林景觀,依閩江而建,分為南北兩園,全長約10.5公里,是中國國內最長的都市江濱公園。
4.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又名「福州植物園」)是福建省首家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全國十大森林公園之一,也是福州地區六個中國4A景區之一。
5.江心公園始建於1982年,四面環江,園內綠樹成蔭,植被茂密,植有榕樹、木棉、芒果、荔枝、龍暇等以南方亞熱帶植物為主植物近百種,其獨特地理優勢、優美的環境、宜人的氣候,曾為福州市天然避暑勝地和福州人心中頗為浪漫的「愛情之島」。
『貳』 福州三坊七巷介紹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後街兩旁從北到蔽陵談南依次排列的宏碰十條坊汪友巷的簡稱。向西三片稱「坊」,向東七條稱「巷」,自北而南依次為:「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此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總佔地面積38.35公頃,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較好的明清古建築計159座,其中包括全國重點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被譽為「明清建築博物館」、「城市裡坊制度的活化石」。
『叄』 三坊七巷簡介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有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
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築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福州中心城區(老城區)的三坊七巷擁有38公頃的完整保護范圍。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獲得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準的「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榮譽稱號。
(3)福州市的活化石是福州的哪個擴展閱讀:
主要景點:
1、沈葆楨故居
沈葆楨故居位於福州宮巷26號,始建於明代天啟年間,數次易主。清同治年間,沈葆楨購置這座大房屋,加以修葺居住。
現為沈家後裔的住宅,是清代福州典型官宦人家大院。建築基本保存完整,199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林覺民故居
林覺民的故居,也是謝冰心的故居。故居握改位於福州市鼓樓區楊橋東路17號,坐西朝東,三進,四周有風火牆。第一進與第二進之間有一長廊,廊兩旁種有翠竹。
第三進大運伍廳兩旁各有前後廂房。天井兩旁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覺民與妻子陳意映住在西南隅一廳一房。廳與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昔時種植臘梅)。
小廳有門東通「紫藤書屋」。在林覺民就義後,父親林孝穎為逃避清兵的追殺帶領全家躲到福州遠郊,謝家便買了此居,民國建立前後,著名作家冰心(謝陳伊函瑩)曾居此。
近代才女林徽因(建築師、教授、詩人、作家,夫婿梁思成)作為林覺民的侄女也曾在此居住。現辟為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
3、楊橋巷
楊橋巷位於福州市,在福州該地擴成馬路之前,叫楊橋巷,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條小巷,因巷子通楊橋而俗名楊橋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稱叫「登俊坊」。
在楊橋巷與南後街交叉處有林覺民故居,現為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冰心小時候曾在該地住過,她在《我的故鄉》一文中旁皮或,對故居有生動的描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坊七巷
『肆』 福州都有哪些景點推薦
1、溫泉古都「泡」在福州
作為溫泉古都的福州,有「中國溫泉之都」的稱號。福州的溫泉資咐雀源非常豐富,溫泉分布很廣。在寒冷的冬日,不妨泡在福州樂享溫泉的暖心與愜意。
露天溫泉
福州黃楮林溫泉景區素有「中國溫泉第一溪」之稱,是以溫泉旅遊為主題,從事溫泉養身、原始森林登山旅遊、酒店會務接待、療休養等休閑服務。景區位於福州市閩清縣雄江鎮,316國道旁,離福州市區約88KM。由原是森林登山區、露天休閑溫泉。景區屬於低陵地貌,地形差異大,溝谷縱橫,周圍群山環繞,峰巒疊嶂,平均海拔300米。
市內澡堂「泡湯」
福州人有在澡堂「泡湯」習慣,不必長途跋涉到周邊的溫泉景區,去福州的七家老澡堂就可以美美的享受整個人泡在暖湯里,舒服得每個毛孔都歡快地張開的那份愜意。
2、感受三坊七巷(門票)的深厚歷史文化
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景區
此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衡絕早保護單位,被譽為「明清建築博物館」、「城市裡坊制度的活化宏啟石」。這七巷三坊,是福州城內的高級住宅區,又有許多舊書坊設在那裡,專門買賣古書、碑帖、字畫和古玩等。平日非常的清靜,可是到了元宵和中秋兩個佳節,這南後街就熱鬧異常了,因為元宵的燈市和中秋的塔市,都集中在這里。」三坊七巷的城坊制可稱為中國城坊建築史的活化石。
『伍』 三坊七巷為什麼被譽為城市裡坊制度的活化石
「三坊七巷」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坐落於福州市中心城區(鼓樓區飢態渣),在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中軸線以西,西、南至安泰河,東至八一七路,北臨楊橋路。由三個坊、七條巷、一條中軸街肆組成,一條中軸街肆為南後街,「三坊」「七巷」分列東西兩側,「三坊」即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據了解,爛悄「三坊七巷」起於晉,基本格局形成於成於唐、五代,到明清時期特別是清代中葉發展到了鼎盛。 「三坊七巷」總佔地約45公頃,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現存古建築200多座,坊坊相連、巷巷相通,粉牆黛瓦、布局嚴謹、房屋精緻、匠藝奇巧,被譽為「明清古建築博物閉春館」、「中國城市裡坊制度的活化石」。
「三坊七巷」 地靈人傑,福州許多名垂青史的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與之密切相關。自晚清至民國初年,從這里走出或與之有密切關系的、對中國近現代化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就包括林則徐、沈葆楨、嚴復、陳寶琛、林旭、林覺民、左宗棠等等,冰心、鄧拓、郁達夫等文化名人就更多了。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曾精闢地概括稱「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
但是由於歷史原因,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古建築缺乏維修保護,破壞、老化嚴重,房屋質量持續下降,也存在著消防等嚴重的安全隱患。近年來,福建和福州有關部門投入巨資,統籌開展三坊七巷保護修復與開發利用工作。
目前,三坊七巷大范圍的古建築修繕工作已陸續完工,配套功能日臻完善;其所蘊含的民俗活動、民間曲藝、民間工藝、風味飲食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遺產的真實性與完整性也得以延續,正逐步成為福州市帶動文旅產業壯大發展的重要力量。
『陸』 三坊七巷的文化特徵
「三坊七巷」文化
「三坊七巷」文化源於福州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於福州市中心城區(鼓樓區),是從南後街兩旁從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總稱。「三坊」即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即楊橋巷、喚含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基本格局形成於唐代後葉,到明清時橋扮期特別是清代中葉發展到了鼎盛,總佔地約45公頃,現存古建築200多座,坊坊相連、巷巷相通,粉牆黛瓦、布局嚴謹、房屋精緻、匠藝奇巧,被譽為「明清古建築博物館」、「中國城市裡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許多名垂青史的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與之密切和消笑相關,其間蘊涵的厚重的歷史人文氣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閩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潛沖和的底蘊。
『柒』 福州華林寺——長江以南木構建築「活化石」
「寺倚屏山信杖藜」,明代文學家曹學佺此詩句中的「寺」便是華林寺。在華林路蔥蘢的綠樹掩映下,華林寺肅穆而立。相比蜚聲海內外的鼓山湧泉寺、香火繁盛的西禪寺等,華林寺似乎顯得有些「低調」,但其大殿卻與同一個時代的山西平順大雲寺大殿、平遙鎮國寺大殿等同屬中國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其經後代屢次修葺,仍保持北宋初期的法式特徵,以時代而論,在全國可稱第七,在江南則為第一。華林寺滑喚嘩歷經千餘年風雲變幻,現僅存大殿,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發現檔案
華林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吳越國王錢氏割據時,福州郡守為祈求國境安寧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禪院」。明正統九年(1444年),獲賜額匾「華林寺」。宋代名臣李綱、張浚等曾寓游於此。
歷史溯源
中國古建築的活化石
講述人:福州市博物館華林寺保護管理所所長陳愷旻
「華林」一詞出自彌勒佛於華林園中龍華樹下成道,開三番法會,度盡上中下三根之眾生一說,此名沿用至今。
清代嘉慶二十三年至道光九年有一次大規模修繕,除大殿、天王殿、山門,還增建了准提樓、文昌閣、火神廟、金佛殿、大士閣等。林則徐當年為重修華林寺撰寫了碑記。
說到華林寺,其建築特點必須重點介紹,因為華林寺在中國古建築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華林寺大殿平面近方形,面闊三間,進深四間,進深八架椽,單檐九脊頂。共用檐柱14根、內柱4根,通面闊15.84米,通進深14.7米,台明面積為495.6平方米,單檐歇山筒板布瓦頂。大殿為抬梁式構架,內柱高過檐柱2.62米,這是為了容納內槽佛像的高度。
華林寺大殿雖僅是一座三開間的佛教建築,但中間的當心間寬度卻達6.5米,超過了七開間的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蘇州玄妙觀三清殿。宋元時期,南方殿堂加大心間尺度,其目的是增加和擴大禮佛的空間。宋以後,南方殿堂當心間尺度普遍增大,其尺度甚至超過唐宋北方大型殿堂的心間尺度。華林寺便是這個特徵的代表性建築之一。
華林寺大殿四檐及內柱頭上均施斗拱,用材碩大。三開間殿堂用「材」與九開間用「材」等量齊觀,比宋代《營造法式》中規定的一等材還要大,早期建築特徵十分顯著,這也是同時代信行罕見的斷面比例。大殿足材高度0.45米,為全國最大。大殿有18根木柱,柱子以上全由斗拱支撐,不用一根鐵釘,體現出構件古樸碩大、做法特殊、結構嚴謹簡潔的特點,在空間設計、造型、工藝上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築上特有的構件,在建築物的柱子與屋頂之間形成過渡,這樣就能夠支撐上部大尺度挑出的屋檐,在功能和審美上達到協調統一。在我國歷史上一般只有較大規模的宗教或宮殿建築物才有斗拱的設置,普通民居則不得使用。華林寺大殿在梁架中大量使用斗拱,斗拱總高為檐高的3/4,體量大,多用駝峰而少用蜀柱。斗拱和梁架渾然一體,架構簡練嚴謹卻又氣勢古樸雄渾。
華林寺大殿框架結構的合理性和穩定性,使大殿經受了千年風雨的考驗,迄今保存完好。華林寺大殿的大柱全為梭形柱,柱子上下卷殺,即柱子形狀略呈梭子形,上下直徑小,中間直徑大,在梭柱上面裝飾有肥碩的月梁,呈圓形斷面,與北方近似方形的斷面完全不同。這種木柱風格流行於南北朝時期,隋唐以後已不多見——古樸的造型、精湛的建築技術和建築藝術風格,使華林寺在唐宋時代的木構建築中獨樹一幟。
北方漢至南北朝時期喜歡用這種梭形柱,隋代以後漸少。五代起梭形柱的實際應用主要在南方,福建宋構建築用梭形柱很普遍。同時中國古代建築柱子的形制也是從粗到細變化的,以華林寺平柱高4.57米、柱底直徑0.6米計算,柱徑與柱高比為1∶7.61,顯得粗壯古樸,大殿早期建築特徵顯著鏈斗。梭形柱成為沿襲古制而形成的一個重要地方特徵,在於梭形柱的柱頭上方裝有巨大的乳斗,乳斗底部做成皿板形。華林寺大殿就是這一系列特徵的活化石,使得建築的視覺效果更加古樸、典雅。
華林寺大殿在構造和藝術處理上具有顯著的福建地方特徵,如粗壯梭形柱的上下卷殺做法、圓形斷面的月梁、雲形駝峰、碩大枦斗、層層疊斗、插拱皿斗、昂面的雙梟雙混曲線、柱頭枋、羅漢枋和撩檐枋上鐫刻團窠等等,構成了福建地方建築形制獨特、拙壯直率、古風猶存的特點。
大殿中間的平梁也值得一提,其樑上不用叉手而是用並列3隻方斗支起的翼形駝峰承托脊檁,這是很獨特的做法,如行雲流水,曲線奔放。規格不等的雲狀駝峰,在國內已知的實例中,是非常罕見的。
保護傳承
由省級文保單位升格為國家級
上世紀50年代,我省文物工作者在全省第一次文物普查中「發現」了華林寺大殿,當時其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福州市重建文管會後,將華林寺大殿的保護工作列為首要任務,於1981年接管大殿。1982年,福州華林寺大殿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當時華林寺大殿歷經千年滄桑,梁架歪閃,枋栿拔榫,裝修、雕塑盡數損毀。省、市政府十分重視華林寺大殿的保護修復工作,通力合作。
國家文物局撥付經費,指定專業的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負責大殿復原工程設計、經費預算和施工指導。負責這項工作的是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家李竹君。1986年12月,大殿正式落架動工。1988年8月大殿竣工,後添建山門迴廊,1989年國慶期間,大殿試行開放。
華林寺大殿開放後,分別於1995年和2000年進行了兩次屋面翻漏工程。2015年再次立項修繕,涉及大殿屋面翻修、大殿木構架維修、附屬建築物修繕等,在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當時為福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和福州市文物管理局的領導下,福州市博物館於2019年完成了華林寺大殿修繕工程,並於當年重新開放。
專家點評
福州市博物館館長張振玉
建築是凝固的歷史——華林寺大殿是福州現存古建築中的瑰寶,其一磚一瓦、一斗一拱都飽含著能工巧匠的心思,講述著福州古建築的傳奇故事。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古建築是這凝固的音樂中最為古老的樂章,華林寺大殿則是這古老樂章中的經典之作。
建築是凝固的藝術——華林寺大殿建築工藝的特色在五代十國、宋木構建築中獨具一格,很多手法是沒有記載的孤例,彰顯了福州古建築特有的元素,是迄今千年古建築中的瑰寶之作、靈魂之藝。
華林寺大殿,作為長江以南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被譽為「江南古建築瑰寶」,是長江以南木構建築的「活化石」,堪稱五代十國、宋建築的「實物圖書館」,也是溯福州古建築歷史之源、覓福州古建築歷史之脈的實物見證,其建築工藝、樣式還影響到日本建築中的「大佛樣」,是中日建築文化交流的重要歷史見證。
『捌』 福州有什麼節日民俗順便告訴我慶祝的程序及特點
福州民俗
傳統藝術——閩劇、評話、十番:
閩劇又稱「福州戲」。明代,崑山腔、弋陽腔等傳入福州,福州方言戲曲逐漸興起。清光緒初到辛亥革命前後,稱「閩班」。1924年,鄭振鐸先生出版傳統劇目《紫玉釵》等,正式以「閩劇」取代了「閩班」的稱號。評話是福州地區主要曲藝品種,講究唱、說、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譽。十番原名「協歡」,意為聲協和而成歡,是福州主要地方樂曲之一,由民間龍燈舞演變發展而來,曲調悠揚動聽。
福州民間習俗可分為節俗、婚喪壽事俗、鄉俗、食俗、穿戴俗五大類別,主要有鬧花燈、踩高蹺、舞龍燈、舞獅子、賽龍舟、登高等民俗活動。
千百年來流行於民間的風尚、習俗,基本反映出福州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活傳統習慣、道德規范和精神風貌,是閩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鮮明標志。從歷史沿革的脈絡看,福州風俗繼承古越文化的遺風,大量接受古代中原文化的影響;同時又受到宗教特別是佛教和道教的影響;到了近現代吸收融匯海外文化習俗。
在福州傳統時令節俗中,迎春、迎年等生動體現了古越遺風的履痕;而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以及婚喪壽慶傳統風俗中的合婚、定聘等和信仰民風中的關公誕、迎城隍、魁星誕、土地誕、魯班誕等則明顯來自中原文化的影響,是古代中原文化的活化石。
福州民間對海上女神林默娘(即馬祖,俗呼馬祖)和對陸上女神陳靖姑(即臨水太後陳夫人,俗呼臨水奶)的崇拜和信仰,說明道教對福州民俗影響之深,尤其是數百年來在民間被尊為婦女、兒童保護神的臨水奶,幾乎深入到民間的家家戶戶。
信仰民風中的觀音誕、地藏王誕等等則充分展示了佛教的滲透。佛、道兩教在福州民俗中間付受到信徒們的崇奉,往往一案同供佛、道兩神位。相對而言,伊斯蘭教對福州的習俗影響較小。
近代以來,在福州的生活習尚中,也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響。聖誕節、情人節、母親節等則生動地反映了福州人又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習尚的傳統。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後人傳」(福州俗語),我們一方面繼承了先人的民俗文化遺產,一方面 又為下一代人創造新的民俗文化。加上當今包括民俗文化在內的 各種文化空前活躍,新舊民俗交替也不斷產生。我們福州也不例外。比如:太平蛋越吃越小。因鴨蛋與 「壓亂」 諧音,故福州人 稱它為 「太平蛋」 。遇喜宴、生日、餞行、過九(虛齡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胃口越來越小,面對宴席中的 龐然大物 太平蛋,感到 愛莫能吞 。為此,廚師們絞盡腦汁,最終以鵪鶉蛋、鴿蛋代之,這樣既細雅, 又有原意,逐漸成為一種新俗。況且鵪鶉與安全諧音,頗有意義,很快被群眾接受。
泊來節入侵傳統節。近年來,母親節、情人節、聖誕節 等進口節 大有成為都市新潮之勢。福州傳統有個「拗九節」,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在正月廿九煮 「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縣仍保持此俗,但城區的「 拗九節」 卻漸漸被「 母親節」所代替,一到這個節,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樓里也 可以看到為父母親而設的宴席。此外,情人節、聖誕節也在入侵之中。最近福州大飯店擬在今年「七月七夕」 搞中國傳統情人節活動,不知是否能逮住情人們的心。
「長一位」要轉正 。在傳統的宴會上,最長輩者要坐「長一位」。以舊民居廳中(前廳)擺八仙(桌)宴為例,靠左邊的為一桌,一桌左邊靠里的為一桌一位,即「長一位」,只有年最長、輩份最大者才有資格坐。但現在「長一位」 轉正了。不論什麼樣的居所,也不論八仙桌還是圓桌,凡居中一桌面對門口的當中一位為最大位 。坐最大位者,一為主人,二為職務最高者,三為貴賓中的「頭人」 ;按年齡、輩份坐「最大位」 的,只有家宴和鄉俗活動才有。從左邊一桌一位轉到當中的「 中」 一位 ,讓年輕人容易理解,當然就要一轉到底了。
回扣取代酒包。福州傳統宴會有「 挾酒包」 的習俗,即設宴者除讓賓客吃得又飽又醉(福州俗)外,還讓你帶一大包酒包回去,讓父母或妻兒共享,這在食品匱乏的年代是很有意義的。 但在 有錢日日節(福州俗語)的今天,酒包成了赴宴的累贅,帶回去也沒人吃,只好倒掉。為此人們想出許多改革的辦法,先以鋁桶、保溫瓶等代替酒包,弄得常赴宴者家裡此類酒包成災。但酒包之俗又不可廢,無奈之下,只好以現金回扣代之。現在赴婚慶喜宴,你送了大紅包,東家回你小紅包,內有10元、30 元不等,客人免了舊酒包的拖累,又有了可裝入口袋的「 酒包」,何樂而不為? 凡此種種,許多新民俗正在代替舊民俗,出現了新舊民俗互相交替、同時存在的局面,其中不乏帶有革新意義的內容。
『玖』 福州有哪些地方好玩
福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福州滿城遍植榕樹,故又有「榕城」之稱。福州別名「三山」,城內於山、烏山、屏山三山鼎立,白塔、烏塔兩塔以峙,閩江橫貫城區,構成「三山兩塔一條江」的獨特城市格局。青石鋪路的古舊巷陌,氤氳水汽的溫泉熱湯,星羅棋布的文物古跡,保存完整的厝村古居,還有風味絕佳的當地小吃,飄香全國的茉莉花茶......
1、溫泉古都「泡」在福州
作為溫泉古都的福州,有「中國溫泉之都」的稱號。福州的溫泉資源非常豐富,溫泉分布很廣。在寒冷的冬日,不搏消唯妨泡在福州樂享溫泉的暖心與愜意。
露天溫泉
福州黃楮林溫泉景區素有「中國溫泉第一溪」之稱,是以溫泉旅遊為主題,從事溫泉養身、原始森林登山旅遊、酒店會務接待、療休養等休閑服務。景區位於福州市閩清縣雄江鎮,316國道旁,離福州市區約88KM。由原是森林登山區、露天休閑溫泉。景區屬於低陵地貌,地形差異大,溝谷縱橫,周圍群山環繞,峰巒疊嶂,平均海拔300米。
市內澡堂「泡湯」
福州人有在澡堂「泡湯」習慣,不必長途跋涉到周邊的溫泉景區,去福州的七家老澡堂就可以美美的享受整個人泡在暖湯里,舒服得每個毛孔都歡快地張開的那份愜意。
2、感受三坊七巷的深厚歷史文化
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景區
此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明清建築博物館」、「城市裡坊制度的活化石」。這七巷三坊,是福州城內的高級住宅區,又有許多舊書坊設在那裡,橋鋒專門買賣古書、碑帖、字畫和古玩等。平日非常的清靜,可是到了基培元宵和中秋兩個佳節,這南後街就熱鬧異常了,因為元宵的燈市和中秋的塔市,都集中在這里。」三坊七巷的城坊制可稱為中國城坊建築史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