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東冶港在哪個區
擴展閱讀
福州船屋哪裡最好 2024-05-19 14:24:19

福州東冶港在哪個區

發布時間: 2023-05-24 11:55:06

A. 福州古代大事件

福州歷史大事
1.東冶港興起
【東冶港興起】東漢、三國時期,東冶港逐漸興起。東冶港在閩江口福州灣內,系天然良港。閩越王無諸創立閩越國,建都於東冶(今福州市),故名。它不僅與台灣、琉球有聯系,而且開辟了與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地的海上貿易航線,成為中國最早的貿易港口之一。�
2.八姓入閩
【八姓入閩】西晉永嘉年間(307~313),中原戰亂頻仍,衣冠士族,往往舉族南遷。史載著名者有林、黃、陳、鄭、詹、丘、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閩後先在閩北定居,而後漸向閩中和沿海擴散。南下人民帶來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對促進福州經濟開發和社會進步起了積極作用。�
3.黃巢軍進福州
【黃巢軍進福州】唐乾符五年(878),黃巢農民軍由江西繞道浙東,從仙霞嶺入閩,當年12月圍攻福州。福建觀察使棄城而逃,各州郡多為黃巢軍佔領。相傳福州安民巷即因黃巢軍在此貼過安民榜而得名。
�4.占城稻引種
【占城稻引種】後梁開平四年(910),王審知為閩王,建立閩國。王審知開辟甘棠港,開展對外貿易。�
5.端宗即位
【端宗即位】南宋德�二年(1276)三月,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等擁益王趙癇和廣王趙酖從溫州來到福州,五月擁立趙癇即皇帝位。改年號為景炎元年,冊立楊淑妃為楊太妃,與趙癇一同聽政。陸、張、陳3人被委以重任,組成權力中樞,以圖光復宋朝。後無功而敗亡。�
6.鄭和船隊駐泊福州港
【鄭和船隊駐泊福州港】明永樂三年(1405)六月至宣德五年(1430)六月,鄭和七下西洋,自蘇州劉家港出發途經福州,均駐泊長樂太平港數月,然後從五虎門揚帆出海。福州造船歷史悠久,航海技術人才眾多,鄭和船隊駐泊期間,訓練兵丁,並招募航海人才。攜帶的大量米、鹽、油、糖、茶葉等生活用品和花布、絲織品、瓷器、銅鐵器皿、蠟燭、金銀供物、水銀、樟腦、雨傘、草席等商品,其中相當部分由福州和福建各地區提供,使長樂縣城人如雲集,異常繁華,奠定了明代福州在海外貿易史上的地位。�
7.隆武政權
【隆武政權】清順治二年(1645)五月,清兵南下渡江,攻佔南京。福王政權鎮江總兵鄭鴻逵奉唐王朱聿鍵入閩,在南安伯鄭芝龍、福建巡撫張肯堂和禮部尚書黃道周等擁戴下,在福州稱帝,年號隆武,改福州為天興府,號福京。順治三年(1646)秋,清軍長驅直入,朱聿鍵從延平(今南平)出奔汀州(今長汀),被執遇害,隆武政權滅亡。�
8.鄭成功福州抗清
【鄭成功福州抗清】明末清初,鄭成功組織義軍,在福建展開反清復明活動。先後攻克同安、海澄、泉州,據廈門、浯洲(今金門),明宗室遺臣紛紛來附,聲威大振。順治十三年(1656),鄭成功率軍從海上直入閩安鎮,進逼福州,奪南台橋登岸扎營。後退守閩安鎮、羅星塔,又攻克連江縣,屯兵北嶺以窺福州。年底,攻羅源、寧德,在護國嶺襲殺清驍將阿格商、巴都·柯如良。順治十五年(1658),鄭成功退出福州地區,統率17萬水陸大軍北伐,在南京戰敗。後退居taiwan。

B. 馬尾區的歷史沿革

西周時,境內屬七閩地。秦時屬閩中郡。西漢時屬東冶。東漢時屬侯官。晉代屬原豐縣。從隋代至清末,屬閩縣。民國時期,歸閩侯縣管轄。
唐乾元元年(758年),長樂郡改為福州,領閩縣、侯官等8縣。閩縣設115鄉,今馬尾地區部分歸閩縣晉安鄉,部分歸閩縣安仁鄉。晉安鄉設合浦里(今閩安、亭頭)、海濱里(今英嶼、東岐、長安)、海畔里(今琅岐);安仁鄉設勝殘里(今馬尾)。
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今馬尾地區分別歸晉安東鄉和安仁鄉。晉安東鄉原為晉安鄉,區劃同唐時,設海曲里(壺江、川石)、海畔里、合浦北里、合浦南里,安仁鄉下設永盛北里(原勝殘里)。
元明時期,馬尾地區仍為閩縣晉安東鄉和安仁鄉。海曲里、海畔里合為嘉登海曲里。明萬曆八年(1580年),改嘉登海曲里為嘉登里(今琅岐),改合浦北里為江右里(今亭江),改合浦南里為江左里(今閩安)。安仁鄉永盛北里改為永北里(今馬尾)。
明憲宗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從泉州移設福州,琉球商人紛紛經馬尾赴榕,馬尾港的地位更為突出。
清代末年,閩縣撤鄉建區,共分為11區,今馬尾地區分別屬於琯江區、馬江區、嘉嶼區。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被迫開辟五口通商。福州是五口之一,各國兵商船來福州均停泊於馬尾港。1866年,洋務派在馬尾創辦船政,聘法國人建廠製造輪船,次年創辦船政學堂,馬尾成為中國近代科技隊伍萌生和形成的基礎。
1984年4月在馬尾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首期開發面積4.4平方公里,後經國務院批准,1985年1月23日,正式設立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1989年5月國務院批准在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福州台商投資區,面積1.8平方公里。建國後至90年代末全區總面積274平方公里,轄馬尾鎮、亭江鎮、琅岐鎮和羅星街道,總戶數4.41萬戶,人口15.5萬人。
1991年3月國務院批准設立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馬尾科技園。1992年11月19日國務院批准在馬尾設立福州保稅區,面積1.8平方公里,1993年1月18日正式運營。1993年1月,國務院批准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沿閩江北岸向快安延伸,面積擴大至10平方公里。1993年1月1日,馬尾區與福州開發區「兩區合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行政機構。1995年12月15日馬尾街道更名為羅星街道。
1996年1月1日,福州市轄區行政區劃調整,馬尾區轄羅星街道和馬尾、亭江、琅岐三鎮,面積從原來的76平方公里擴大到274平方公里,區內的福州港於1996年8月經交通部批准作為海峽兩岸定點直航試點口岸。2000年琅岐設立經濟區。2003年2月27日新增魁岐等5個村。據區國土資源局統計,2006年末全區土地面積189.96平方公里。至2006年末馬尾區轄羅星街道和馬尾、亭江兩鎮,全區戶籍人口9.26萬人,12個社區,35個村委會。

C. 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屬於哪個省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
郵編:350015代碼:350105區號:0591拼音:Mawei Qu
馬尾區位於福州市區東南部,東瀕閩江口,西與晉安區交界,南與倉山區、長樂市隔江相望,東北與連江縣接壤。總面積254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2004年)。通行閩東方言福州話。
區人民政府駐君竹路,全區轄1個街道、3個鎮:羅星街道、馬尾鎮、亭江鎮、琅岐鎮。其中,琅岐鎮委託琅岐經濟區管理
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全年冬短夏長、溫暖濕潤,年降雨量1382毫米,年平均氣溫19℃~21℃。
歷史沿革
閩江下游有浮礁似駿馬,礁西為馬頭江,礁東為馬尾江,舊鎮中岐位於馬尾江邊,馬尾地名由此而來。
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號東冶港,清光緒末年稱馬江尾,民國二年(1913年)設馬江鎮。1950年隸屬閩侯縣二區和三區,1951年更名為馬尾鎮。
1956年,撤銷馬尾鎮,設立馬尾區。1958年改制為馬尾人民公社。1960年1月,從閩侯縣劃歸福州市,隸屬郊區行政辦事處。3月,撤銷郊區行政辦事處,復置馬尾區,隸屬市人民委員會。1962年1月,恢復郊區行政辦事處,馬尾區隸屬之
1969年馬尾區改制為馬尾公社。1970年2月,與亭江公社、漁業公社合組為馬江公社,直隸市革命委員會。5月,馬江公社改制為馬江區,下轄馬尾、亭江、漁業3個公社。1972年1月,漁業公社劃歸市商業局水產站領導。1975年4月,亭江公社劃歸郊區管轄。1978年2月,撤銷馬江區並入郊區,復設馬尾鎮,連同馬尾公社隸屬郊區。
1982年8月,恢復馬尾區,拆郊區馬尾鎮和馬尾公社成立馬尾區,為市轄區之一,撤銷馬尾鎮,設立馬尾街道辦事處。1985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在區內設立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1992年8月兩區合一連署
1995年10月27日,國務院(國函[1995]102號)批復調整福州市市轄區的行政區域:馬尾區轄馬尾街道辦事處和馬尾鎮,從原郊區劃入的亭江、琅岐2個鎮和岐山鎮的魁岐、建坂、龍門、雙協、快洲5個居委會。區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1995年12月15日,福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馬尾區調整鎮、街行政區劃的批復》(榕政綜[1995]234號):一、同意將馬尾街道更名為羅星街道。二、同意調整馬尾鎮閉迅祥和羅星街道的轄區范圍,實行鎮、街管村、居體制。羅星街道轄:馬限、轎搏沿山、君岐、培英、閩漁、濟安、建星、福星8個居委會和羅星、羅建、上岐、君竹、青洲、雙峰6個村委會,昌鉛總面積31.92平方公里,共6574戶、21186人。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轄區管理:西以閩江北岸馬限山、港口路天橋為界;向北沿山地與馬尾鎮轄屬船政居委會及新馬村、_頭村、下_村、原彭珠村山權為界;東北與亭江鎮界線、東南與長樂市隔閩江的界線保持不變。馬尾鎮轄:船政、進步里、前街、後街、江山5個居委會和新馬、_頭、中洲、六江、下_、上_、快安、儒江8個村委會,總面積36.68平方公里,共6899戶,人口26500人。鎮政府駐地不變。轄區范圍:東與羅星街道馬限山及上岐村、君竹村、雙峰村山地權屬為界;南與倉山區隔閩江為界;西與晉安區為界;北與亭江鎮、連江縣山地界線保持不變。
1996年1月市區行政區劃調整後,從原郊區劃入亭江、琅岐2個鎮,馬尾街道辦事處更名為羅星街道辦事處。
2000年,閩侯縣閩江鄉的閩亭、建亭2個村劃歸馬尾區亭江鎮管轄,閩江鄉的公婆、勝利、建星3個村劃歸馬尾區琅岐鎮管轄。同年6月,琅岐鎮設立琅岐經濟區。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203527人,其中:羅星街道 60446人、馬尾鎮 32462人、江鎮 41241人、琅岐鎮 69378人
2001年,馬尾區轄羅星街道辦事處和馬尾、亭江、琅岐3個鎮,設11個居委會、61個村委會。面積274平方千米,人口15.53萬人。
下表資料截止日期:2001年12月31日。(註:部分數據與其他來源不一致) 鎮(街道辦事處)名稱 政府(辦事處)駐地 面積(平方千米) 戶數(戶) 人口(人) 居委會(個) 村委會(個)
羅星街道辦事處 羅建路7號 31.9 7254 22068 5 6
馬尾鎮 進步里 36.6 7138 26500 3 8
亭江鎮 亭頭村 114 9150 32553 2 17
琅岐經濟區 紅旗村 92 17758 67911 1 26
合計 274.5 41300 149032 11 57
2003年,馬尾區轄1個街道、3個鎮:羅星街道、馬尾鎮、亭江鎮、琅岐鎮
地圖
鄉鎮簡介
羅星街道面積31.2平方千米人口4.19萬人(2004年,其中流動人口14281人)代碼350105001
位於馬尾的中心城區。轄6個社區、4個行政村:~001_沿山社區、~002_馬限社區、~003_羅星社區、~004_新港社區、~005_培英社區、~006_羅建社區、~201_上岐村、~202_青洲村、~203_君竹村、~204_雙峰村。
馬尾鎮面積152.2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2004年)代碼350105100
位於閩江下游北港北岸,與長樂營前鎮隔江相望,西接晉安區鼓山鎮。轄3個社區、13個行政村:~001_旺岐社區、~002_馬江社區、~003_船政社區、~201_六江村、~202_中洲村、~203_上德村、~204_新馬村、~205__頭村、~206_下德村、~207_儒江村、~208_快安村、~209_魁岐村、~210_快洲村、~211_雙協村、~212_建坂村、~213_龍門村。
亭江鎮面積106.7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2004年)代碼350105101
西鄰羅星街道;東接連江縣_頭鎮;南臨閩江。轄3個社區、17個行政村:~001_亭頭社區、~002_閩安社區、~003_閩亭社區、~201_敖溪村、~202_盛美村、~203_東盛村、~204_笏山村、~205_前洋村、~206_康坂村、~207_白眉村、~208_象洋村、~209_英嶼村、~210_東岐村、~211_長柄村、~212_洪塘村、~213_亭頭村、~214_閩安村、~215_西邊村、~216_長安村、~217_東街村。
琅岐鎮代碼350105102
轄1個居委會、27個村委會:~001_閩琅居委會、~201_爭豐村、~202_勞豐村、~203_勞光村、~204_樂村村、~205_吳庄村、~206_海嶼村、~207_雲龍村、~208_勞團村、~209_東紅村、~210_建光村、~211_榮光村、~212_龍台村、~213_風窩村、~214_董安村、~215_南兜村、~216_後水村、~217_院前村、~218_群星村、~219_星光村、~220_紅星村、~221_紅光村、~222_農旗村、~223_光明村、~224_星輝村、~225_勤耕村、~226_光輝村、~227_閩江村。
琅岐島位於閩江入海口,東經119°33′、北緯26°4′,三面環江、一面臨海,通過琅岐大橋,距離福州市區48千米。東西長15.3千米,南北寬8.1千米,河海岸線38千米。面積69.55平方千米(包括陸域和可利用灘塗),人口7萬多人(2004年)。1993年,福建省政府批准建設琅岐高優農業示範區;199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琅岐經濟區。琅岐經濟區轄1鎮(琅岐鎮)及1個度假區(旅遊度假區管理處),含5個管理區,2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城市名單出爐,馬尾區上榜。
2019年10月,馬尾區入選2019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位列第67名。
2016年2月,馬尾區上榜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D. 長樂在福州的什麼位置

福建省長樂市屬於那個地區市的?謝謝!
屬於福州,長樂為福州十邑之一。長樂市是福建省會福州的門戶,名取自《詩經》「長安久樂」之義。擁有空海陸三軸交通,國內屈指可數的空海「兩港」城市,屬國家頒布的開放縣(市)之一。長樂太平港是鄭和七下西洋開洋地,貢茶方山露芽與貢鹽產地。中國著名僑鄉,僑胞分布世界各地,也是台胞祖地。根據2006年統計海外僑胞30多萬。長樂市工業總產值位居福州五區八縣第一位。長樂從唐開元二年起,長樂一共出了11名狀元、955名進士,為福建省最多狀元的之縣級城市。並在鄉里留下了許許多多世代相傳的科舉佳話。「鳳崗二劉、砥礪德成」,驗證了當時治學之孜求;「金枝玉葉世裔、青燈黃卷名家」,映襯著當時文風之蔚然源乎;「父子兩進士、兄弟五聯芳」,「九官六進士、四世五中丞」則折射出當時人才之鼎盛。董奉,冰心,鄭振鐸,陳凱歌,陳赫都是長樂人。
長樂在哪裡啊????
長樂市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是福建省會福州的門戶,國內屈指可數的空海「兩港」城市,屬於國家頒布的沿海開放市(縣)之一 。也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的啟錨地,其中六次起點在長樂。中國著名僑鄉,分布世界各地,海外僑胞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美國、歐洲、南美洲、東南亞,並且也是台胞祖籍地,分布台灣主要是清代以前遷往台灣。 歷史、文化、經濟聚集為一身的長樂市,古謂 「海濱鄒魯」 "文獻名邦「,歷代有955名進士和11位狀元, 今有「華僑之鄉」 「民營企業雄厚」的稱譽。 擁有空、海、江三港齊備的交通優勢。

中文名稱: 長樂

外文名稱: Diaanglark(歷史國際式)、Changle(國內普通式)、叮ongluck(國外英文式)

別名: 古謂長邑、長城;因同名後改吳航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所屬地區: 福建省福州市

下轄地區: 吳航街道、營前街道;金峰鎮

*** 駐地: 吳航街道解放路

電話區號: 0591

郵政區碼: 350200

地理位置: 福建省東南沿海

面積: 658平方公里

人口: 67.3萬(截至2009年末)

方言: 福州平話、旗下話、河陽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下沙渡假村、東洛島、西洛島、南澳、北澳

機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

車牌代碼: 閩A

簡稱:長、航

鐵路網:瀋海高速、建設中京台高速、合福

港口: 松下港、空港工業區、洋嶼港

著名高校: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福州武警學院

經緯度: 北緯25.58 東經119.31鐧懼害鍦板浘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的地理位置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位於福州長樂漳港鎮海邊,是中國航空干線網中的重要干線機場,也是東南沿海地區以及對台、對外重要的國際航空港。福州機場於1997年6月23日正式通航,距離福州市區約39公里,機場到市區約40分鍾。
古代福州在什麼地方
秦置閩中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閩越王無諸都此,稱東冶,武帝後為冶縣,屬會稽郡。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屬建安郡。晉太康三年(282)分建安郡立晉安雹鏈悉郡,為郡治,屬揚州,元康元年(291)屬江州。

南朝宋初領侯官、原豐、晉安、羅江、溫麻5縣,泰始喚敏四年(465)改晉平郡,齊建元二年(480)復稱晉安郡,梁天監(502-519)中分設南安郡,普通六年(525)屬東揚州,陳永定元年(557)屬閩州,為州治。

隋開皇九年(589)改為泉州,大業三年(607)州廢,改為建安郡,領閩、建安、南安、龍溪4縣,閩縣為治所。

唐武德元年(618)改郡為建州,六年(623)復稱泉州,八年(625)又改名豐州,置都督府,貞觀元年(627)又稱泉州,屬嶺南道,景雲二年(711)改為閩州,唐開元十三年(725)始稱福州,治福州,天寶元年(742)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 (758)復稱福州,領閩、侯官、長樂、福唐、連江、長溪、古田、尤溪8縣。唐末,地為閩王氏所有。

五代梁開平三年(909)王審知為閩王。閩長興四年(933)閩王王延鈞稱帝,改福州為長樂府,領14縣,閩天德二年(944)號為東都,析出順昌,三年(945)閩亡,屬南唐,五代漢干佑元年(948),地為吳越所有,稱福州威武軍,分出尤溪、德化2縣,五代周廣順元年(951)改彰武軍。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復稱福州威武軍,屬兩浙西南路,六年(981)由閩縣分立懷安縣,雍熙二年(985)屬福建路,為治所。景炎元年(1276)端宗即位於此,改福安府。

元稱福州路,領閩、侯官、懷安、古田、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9縣及福清、福寧2州,屬福建行中書省。

明洪武元年(1368)改福州路為福州府,屬福建布政使司。
福建省福州市長樂海具體什麼位置
你應該說的是長樂市,原來是福州的縣,如今改成市了。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
長樂在哪裡啊????
長樂市位於閩江口南岸,是福建省會福州的門戶,國內屈指可數的空海"兩港"城市。市區距福州市中心29公里,長樂國際機場距福州49公里。世界上最大的迭合梁雙塔雙面斜拉橋青洲大橋和烏龍江特大橋把閩江南北兩岸緊密連在一起。全市土地面積718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人。長樂設縣始於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 "地名長樂,居者安之"。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和三國時期東吳孫皓都在此屯兵造船,故長樂別名"吳航",簡稱"航"。明代偉大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龐大船隊"累駐於斯,伺風開洋"。隨航中不少長樂人。其後,移居海外的人越來越多,"尤以操舟行船居多",所以長樂又是著名的僑鄉和"海員之鄉"。現有海外鄉親40萬人。長樂江海山野自然風光多姿多彩,人文景觀古今兼備。1986年1月4日,美國《國際日報》載文盛贊長樂海濱風景迷人,"敢於與大名鼎鼎的夏威夷相提並論"。 長樂是一個准半島,江海岸線長130公里,大小島嶼35個,海域面積1237平方公里。奇峰、異石、湖泊、海灘、島礁和閩江岸線等景觀要素共同構成以海景為主,山景為輔,江景為補,別具一格的旅遊風景線。海岸線絕大部分是可供開發的沙質、石質海岸。大致中北部為丘陵--濱海沙灘,林帶園圃縈繞其西,礁石盤巖星卧其東,不僅適宜開發海濱浴場,而且是修建休閑娛樂度假設施的理想區域。這一帶沙丘南北連綿37公里,東西橫亘2至4公里,隨山巒起伏,高達百餘米,雄偉壯觀,堪稱"閩海沙漠風光",是沙浴、滑沙和野營活動的理想場所。每年秋冬兩季適東北大風,海浪從灣口湧向灣區,形成一排排白浪,浪高1米以上,可辟為沖浪練習娛樂場。南部為山地--沙灘海域,奇巖秀峰逼近海濱,海中又有小島列矗,組合成山、峰、石、溪、海、灘、島、礁珠聯璧合的海濱景觀。在此登山,近可欣賞蒼松黛石,遠可眺望帆影島礁。山中平地和濱海叢林都可構築度假別墅,山前淺丘小湖和島嶼可以修建高級娛樂設施。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造就了一些獨特的旅遊資源,具有發展全國性旅遊和國際旅遊的潛力。我國和世界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家鄭和(1371-1435年)於明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的29年間七下西洋,選擇長樂作為龐大舟師的駐泊基地和下西洋計程起點,在長樂留下了許多珍貴遺跡。如鄭和親自撰文詳載其下西洋經過的"天妃靈應之記"碑,始建於宋政和七年(1117年)後經鄭和重修並改名的三峰塔(原名聖壽寶塔),鄭和為祈求媽祖娘娘保佑出海平安而奏建的天妃宮等,都為研究鄭和航海活動提供了重要資料。1992年挖掘出土,有八百多年歷史的漳港顯應宮,宛如一座地下宮殿,在福建省是獨一無二的。 梁朝所建千年古剎龍泉寺是閩中名剎之一,與日本佛教黃櫱宗的發展有著密切關系。"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就源於這個地方。唐代禪宗懷 海禪師落發於家鄉此寺,得道後創立的《禪門規式》一直沿用至今。蔡夫人廟是中日友誼的見證。明洪武年間,萬曆皇帝賜見琉球國刺綉進貢龍袍的女子蔡紅亨,因台風船滯閩江口梅花鎮,蔡女在此傳授刺綉手藝,後病故葬於當地田螺洞,萬曆皇帝封蔡女為"精巧妙明懿德夫人"並賜建廟於梅花鎮。長樂現存眾多明清建築,如九頭馬、洋當厝等民居,其精雕細琢的建築藝術是全省罕見的。北宋丞相李綱曾兩次寓居長樂。晦翁巖、 *** 閣是朱熹講學處。明地理學家旅遊家徐霞客也到過長樂。長樂是謝冰心、鄭振鐸、高魯等眾......>>
長樂市有什麼地方可以逛?
顯應宮又稱大王宮、媽祖廟。位於福建省長樂市漳港街道仙岐村。始建於宋紹興八年即公元1138年,距今已有870多年歷史。是國家3A景點。

宋朝千年古宮顯應宮,位於福建長樂漳港仙岐海濱,距福州50KM。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級旅遊景區,聞名遐邇。顯應宮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明弘治三年(1490年),後殿辟為"鳳岐書院"。約於清光緒年間因巨大自然災害而湮埋於地下,從此匿跡。1992年6月22日,偶然發現古宮遺址而整體出土。

猴嶼鄉地處長樂市北端,閩江口南岸,東經119°36′,北緯26°01′。東鄰潭頭鎮,西與福州馬尾區亭江鎮隔閩江相望;南連航城鎮以澎蜞洋山脈成天然屏障為界,北隔三汶洲、雁行洲之間流域與琅岐島成閩江口"咽喉",處於重要的戰略位置。全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境內系沿海丘陵地帶;地勢由南向北傾斜。

冰心文學館坐落在長樂市冰心公園左側,於1997 年建成並對外開放,是全國第一個以個人命名的文學館,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福建省、福州市的德育教育。
長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嗎
購物娛樂:

安泰中心、東街口、寶龍城市廣場、中亭街。

出行遊玩:

一、東郊

1.鼓山—十八景

乘汽車到鼓山下院,從第一亭經東際亭、乘雲亭、半山亭到達摩洞十八景、千佛庵,再順公路下行到湧泉寺停車場,乘車回榕。沿途觀賞歷代摩崖題刻和達摩洞十八景自然景觀。

2.鼓山—龍門

從鼓山下院第一亭到半山亭,再上行不遠見一座小亭,走向東小路,經楊樹庄墓、海會塔古墓到舍利院,再向東到般若庵,然後沿小路下山,見龍門水庫,順石階通至龍門村到龍門車站,返回市區。途中可欣賞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

3.鼓山白雲洞—羅漢台

乘汽車沿福馬路到遠洋站下,向北走到埠興村,永德信山莊旁,沿石階登山,經積翠庵、凡聖寺、龍脊道到白雲洞,再上行到山頂仙人腳印巨巖,下山穿過密林經十八羅漢台,回到積翠庵,再按原路返回。沿途見懸崖峭壁十分壯觀,尤其雨過天晴時,白雲飛舞,如入仙境。

4.樟林—古寺西來院

從遠洋站到埠興村再向西行到樟林、秀嶺自然村,沿古道登山,沿途奇巖怪石、入深山到古寺西來院,若向西沿溪谷行至鼓嶺,乘汽車返榕,或向東經鳳池老古山、風動石、白雲洞到埠興村返榕。

5.鱔溪—鼓嶺

乘966或973公交車到鱔溪,走到鱔溪西側,沿新修建的鼓嶺登山古道登山,經武聖庵、知止亭、下歪村到鼓嶺柳杉王公園,再上行到新開辟的柱石山公園或向西到牛頭寨,後回鼓嶺避暑山莊,乘車返回市區。這是一片綠色世界,世外桃源。

6.磨溪—鼓嶺

乘馬尾方向公交車到龍門站下,沿磨溪登山,經水庫、磨房、果園到龍潭,再上行穿過竹林向西一條小路,經採石場直達鼓嶺,路途較長,但有山、有水,風景秀麗是十分清靜的休閑天地。

7.蝴蝶溪—馬尾

乘福馬方向公交車到下惠站下,向北走進溪谷,行至半山蝴蝶溪,春秋季節這里成群蝴蝶空中飛舞,可謂奇觀,再往上近山頂見一座石橋,向西小路至快安村,向東小路可通至馬尾翔龍山莊,路途較長,到馬尾乘車返市區。

8.金雞山—登雲水庫

乘車到金雞山公園,後登山,沿著東北方向山頂小路前行,經康泰橋(鐵索橋)到炮山、登雲水庫,觀賞湖光山色和湖邊垂釣之景,走到登雲新村,乘961路公交車返市區。

9.登雲—蛇山

從登雲水庫登山,走到新開辟的登雲景區,沿溪旁石階登山,到觀瀑亭,觀賞蛇山瀑布景觀,再上行,直到山上公路,從山頂俯視白眉大水庫,風景秀麗,沿公路東南行至鼓嶺,乘車返市區。

二、北郊

10.森林公園—龍潭

乘945支路公交車到森林公園南門,進公園西側小溪順石階登山,可達龍潭。沿途森林茂密,溪水清澈,十分幽靜,再向上攀登,可達福州至嶺頭的公路,然後搭乘汽車返回市區。

11.貓頭山—升山寺

乘公交車945支路到新店健康村下,向西走到貓頭山,沿石階登山,觀山上石景,到半山可看到過溪水庫,再順公路上行至升山寺,立於寺前觀賞高樓林立的美麗榕城。寺後有林則徐當年游覽時留下的摩崖題刻。從寺東側小路可登山到轉播台,路途較遠,從嶺頭葉洋返榕。

12.崇福寺—降虎寨

乘19路公交車到華塑二廠,參觀崇福寺後從西側古道登山,經宦溪到降虎寨,戚繼光當年在此設寨,為福州東北交通要道,1949年「八·一七」解放福州的部隊,從這里經過,地勢險要,風光秀麗,路途較長,想繼續登山,可以經彌高村、鵝鼻村,回到崇福寺,再乘車回福州。

三、西郊

13.金牛山—梅亭

乘公交車到金牛山公園,走到後山有一條大路可達山頂觀景台,到此可以觀賞福州市區,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沿公路到後山,穿過茂林可達梅亭,由總院乘946公交車返回。

14.上街—溪源宮

乘39路汽車到上街,沿溪上行,經大水潭到溪源......>>
在福建長樂最熱鬧的是什麼地方?
長樂市市標附近.前後左右各1500米都是熱鬧的,遠了就沒什麼東西了

E. 福建省會福州,為什麼「很不福建」

福州市平潭島仙人井。 攝影/李藝爽

外省人對福建的認知 ,大約是從兩件事開始的:一是《春晚》小品中演繹的福建普通話, 將「福建人」說成「胡建人」 ;二是 廣東人吃福建人 的那個梗。


然而,對於福建的省會 福州 ,多數人沒有清晰的認知:同省的 廈門 是以文藝、浪漫著稱的網紅;靠近內地的 武夷山 以「大紅袍」享譽全國。


福州市平潭縣澳前客運碼頭,一半是黃沙,一半是碧海。攝影/李藝爽


距北京1888公里的「福州」 ,就像一位熟悉的陌生人: 魚丸、佛跳牆 是福州風物, 林則徐、嚴復、林徽因、冰心 是福州名士。


這些,也只是 11968平方公里「大福州」 的冰山一角。


人們常用「兵家必爭之地」形容一個地方的重要。然而,貴為福建省會, 福州卻有一個反向綽號:兵家不爭之地。


兵家不爭可從兩方面理解: 一是從戰略上說,自然條件惡劣,本身無太多利用價值;二是說某地雖然值得一爭,但佔領後缺乏資源腹地,也難以守住。


福州屬於第二種。


福州雲上鼓嶺。攝影/邱軍


她處於中國大陸正東南,北接江南所在的 長江流域 ,南連嶺南所在的 珠江流域 ,不能說不重要。但是, 特殊的地形讓福州以及她所在的福建,變成了一個奇妙的存在。


中國地勢三大階梯中,福建被劃入 東部「最矮」的第三級階梯 ,這就給人造成了巨大的誤會: 那裡應該很平吧?


鼓嶺。攝影/邱軍


看一眼中國地形圖,我們才會發現真相: 天哪,福建竟然有這么多山? 從浙江東南部到廣東東北部,形成了一道明顯的凸起, 地理上稱為「浙閩丘陵」, 而山體最密集、起伏最崎嶇、地形最破碎的區域大體就是 福建省的范圍


「有福之州」在哪裡?制圖/伍攀


熟悉中國地理面貌的 金庸先生將《笑傲江湖》開篇放在福州 青城派的四川漢子來到福州,都被崎嶇的山路累壞了 ,可見「閩道」之難,甚至不亞於 「難於上青天」的蜀道


跨越福州多個公園的「福道」。圖/視覺中國


在福建這個 「山地王國」 ,福州算是一個被上天偏愛的地方。


福建最大的河流 閩江 ,從武夷山脈東麓發源,然後一路貫穿福建,穿山越嶺500多公里後來到了一片開闊的平地, 自然地理上稱為「福州盆地」。 這里幾乎四面環山,只有東側留有一道窄窄的大門,作為閩江入海的通道。


福州城區,位於 「聚寶盆」中。制圖/伍攀


這個彌足珍貴的盆地,孕育了福州的城市文明, 福州主城以及長樂、閩侯城區,都位於其中 。福建 歷史 上的 閩越地方政權建都的冶城 ,就在今福州城區。福州盆地固然有開發價值,但要抵達這里,需要付出翻山越嶺的代價—— 爭它,成本太高。


福州城外,青山如屏。圖/視覺中國


中原王朝對福建,也不是絕對「不爭」, 等到其他地方穩定下來後,漢武帝迅速派衛青主持工作,深入閩越境內,廢國設郡,實現了直接對福建地區的管轄。


西漢 解放閩越的戰爭中,考慮到福建山多路險,並沒有從中原發兵,而是 從江浙所在的會稽郡就地徵用當地戰士 ,結果兵不血刃,很快兵臨福州盆地。閩越人也十分配合地發生內斗,部下殺掉 閩越王余善 ,大開城門迎接朝廷軍。


福州西南部的五虎山。攝影/陳成才


類似的劇情不斷重復上演。 隋朝平定福建, 到福州城下,又雙叒叕是以「內斗」、和平解放的劇情結束戰爭,部下 王國慶殺一把手高智慧,歸順隋朝


不爭,也就有了另一層含義: 兵臨城下,不用爭斗,就可以得到。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福建之地,雖有天險,但山多地少,沒有糧倉支撐、也沒有充足的兵員。


「天府之國」用以形容某地富饒、繁華 。其中,最著名的是 成都平原 。根據歷代文獻記載, 福州也曾贏得過這個稱號 。而且,這個「天府之國」不是福州人的自封,而是來自外地來客的描述。


端午節在福州市長樂區三溪村的龍舟夜渡。圖/視覺中國


明萬曆年間曾在福建當公務員的 浙江寧波人屠本畯在他的《閩中海錯疏》 中說道:


「閩故神仙奧區,天府之國也,

並海而東,與浙通波

遵海而南,與廣接壤。」


那麼問題來了:福州及周邊地區到處都是山, 狹小盆地的生產力遠不如中原、關中和巴蜀 ,此「天府之國」到底如何煉成?


閩江入海口,飛鳥在江海之間起起落落,與周邊的海岸碧濤一起,演繹著波瀾壯闊的「山海之歌」。攝影/馮木波


上天把群山送給福州的時候,並沒有完全關閉通道,首先是河流成為最早的通道—— 福建山多,水也很多,最大的水系閩江在山間造就了一條交通動脈 ,可以從入海口直通武夷山腳下,上游分成 富屯溪、沙溪、建溪 三條源頭,其中的建溪水道可通往 浙江、福建、江西交界處 ,然後轉到陸路驛道,就可跟中原完成溝通。


閩江及其支流組成的水網貫穿福州城區。圖/視覺中國


閩江,就像一位勇敢的英雄,在幾乎沒有路的山地王國,切割出了交通水網。 沿著閩江水路進入福建, 入海口附近的福州盆地,是最大的一處驛站 ,無疑將是眾人入閩後的第一選擇。交通和地緣,讓福州盆地成為中原移民、文化、風物在福建的最重要落腳點。


福州尤溪洲大橋,是福州二環路的重要交通樞紐。攝影/邱軍


有了道路,還得有人的推動。 歷代中原王朝都重視對福建的開發和溝通。閩道雖難,並沒有阻礙人們創業建設的腳步和決心。在歷代人民的努力建設下,多山的福建逆勢而上,成為 文化昌盛的「海濱鄒魯」、變成了物阜民豐的「天府之國」。


坐落於怡山的福州西禪寺,「荔樹四朝傳宋代,鍾聲千古響唐音」。攝影/李藝爽


自公元前202年的冶城 (又稱東冶) 始,福州的建城 歷史 拉開序幕。此後,這座城先後擁有 冶、候官、閩縣、豐州、泉州、閩州 等名稱。唐開元十三年,也就是 公元725年 ,因西北有福山, 閩州都督府改名福州都督府,「福州」登上 歷史 舞台


白塔,因「閩王」王審知為其父母薦福而修建。攝影/李藝爽


「不爭之地」是相對而言,並不意味著這里沒有價值。 隨著時代發展、技術進步、人口增長、文明傳播, 坐擁高山險阻的福建,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華麗蛻變。


北宋建立後,福建境內不僅常常迎來外地名士,而且培育出的眾多出眾的本土人才。 兩宋時期,福州一共出了文狀元10名,武狀元11名,進士2247名。


跨越閩江的福州洪山大橋,是我國跨度最大的預應力混凝土桁架式T型鋼構橋。攝影/邱軍


內地驛路和水網,讓福州成為一處農耕時代的「天府」,而 海陸航線的開辟則讓福州變成了一處江海聯運的樞紐 宋元時期 ,明州 (寧波) 、泉州為當時數一數二的大港,而福州也是重要的航運中心,而且擁有泉州所沒有的通往內地的閩江水路。宋代開始,福州就有發達的造船業, 明代鄭和下西洋寶船即是著名的「福州製造」,民間俗稱福船。


福州羅星塔是閩江地標,登臨塔頂,港口碼頭盡在眼底。攝影/邱軍


海船也讓大批福州人走出盆地的圍城,奔向更廣闊的海外。時至今日,海外還分布著 300多萬福州籍海外僑胞。


「背山靠海」的閩人,在明清時期遭遇閉關鎖國的制約。直到近代國門被迫打開, 福州又與廣州、上海、寧波、廈門一起,成為「通商五口」之一。 當時歐洲人筆下,福州是僅次於的廣州的商埠:


「福州城中有建築物覆蓋的區域,

面積是寧波的兩倍

上海的三倍、廈門的五倍。」


自1845年起, 17個國家先後在福州設領事館,英、美、法、德等國紛紛在碼頭一帶設立洋行。 至今,倉山區南台島,從煙台山到碼頭一帶,保存有各國異域風格的建築群, 堪稱福州的「萬國建築博物館」。


位於福州倉南的煙台山石厝教堂。攝影/李藝爽


洋人看中的地方,晚清洋務派也看在眼裡。 1866年設於馬尾的福州船政局,成為集培養近代海軍人才和發展民族軍事工業的基地。 繼而,福州誕生了是 中國近代第一座海軍學堂、第一個新式造船廠、第一個正規的飛機製造廠、第一支成軍的海軍艦隊、第一艘千噸級艦船、第一台實用蒸汽機、第一條海底電纜、第一台探照燈……


俯瞰福州馬尾的青州貨運碼頭,此地很早就是著名的港口。圖/視覺中國


洋務運動與對外開埠,讓福州成為了那個時候中國最現代化的城市之一。然而, 1884年中法戰爭的馬尾海戰 ,讓福建水師全軍覆沒的同時,也讓福州城市近代化的成果遭遇滅頂之災。此時,福建的另一商埠 廈門 ,充分發揮 海岸曲折、深水良港、鄰近海外 等優勢,在現代化的路上突飛猛進,至今仍是福建第一大海港。



「中國廈門、福建福州」 ,表面上這是兩座城的較勁, 背後其實是兩種文化的和而不同 。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塑造福建時,也衍生了 獨屬於她的方言「閩語」,即俗稱福建話。


不過,福建省內部的地貌和水系極其破碎,山脈與河流垂直交叉,將地面分割成一個個「方格」。它們將 閩語區 分成又分成多個方言區塊—— 閩東、閩中、閩南、閩北、邵將、莆仙。


青灰屋頂的老房子,像棋盤般排布。圖/視覺中國


大家同樣姓「閩」,所操口音卻千差萬別。 如果你拉住一個福州人讓他唱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 ,跟他說 「公蝦米」 (說什麼) 應該會收到無數個白眼。同理,如果你在廈門人面前講 「丫霸虎糾人」 (福州人牛X) ,也不會得到什麼好臉色。


在福州人看來: 一座城市的內涵和底蘊,是需要細細品味的,千年古城才不需要像小年輕廈門這樣招搖! 福州人的底氣之一是: 廈門有的洋氣,福州有;福州有的古典底蘊,廈門沒有!


福建出土的漢代瓦當,其上銘文為「萬歲」。攝影/動脈影


整個 福州平原或福州盆地,面積為489.1平方公里 ,是省內僅次於漳州平原的第二大平原, 全景似一菱形,福州市區坐落在中央 ,四面山體猶如四扇屏風—— 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蓮花峰 。平原內部,又有緩起伏的 吳山、倉前山、黃山、高蓋山 ,彷彿綠色星星。這正是福州民諺所稱:


「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


屏風般的青山,還需要閩江這條玉帶來纏繞。 從崇山峻嶺中流出的閩江斜穿平原中部,於南台島首尾先分再合,閩江在南台島的北支仍稱閩江或北港,南支稱烏龍江或南港, 大樟溪、尚干溪、營前溪、新店溪 等支流注入閩江,在平原上形成密集水網。


烏龍江大橋,天塹變通途。攝影/邱軍


作為閩地首府,福州是中原文化進入福建後的傳播中心,儒雅、古典成為「海濱鄒魯」的文化基因。祖籍徽州、生於福建尤溪的 朱熹,曾十餘次造訪福州並開設理學書院。 鼓山之巔的 題刻「天風海濤」 便出自朱熹的詩。


古城牆雖然沒有了,但千餘年的古典,依然沉澱於福州大地:


南後街作為中軸,貫穿三坊七巷。制圖/F50BB


始建於晉、成於唐宋、盛於 明清三坊七巷,是中國主城區格局保存最為完整的古街巷


宋代華林寺大殿 ,是中國南方保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


華林寺大殿,始建於公元964年。繪圖/李乾朗,標注/quan


閩清的宏琳厝 ,則是全國最大最完整的單體古民居。


閩東大院,大屋套小屋。繪圖/李乾朗,標注/quan


從建築樣式上來看, 閩東標志性的馬鞍型風火牆,是江南馬頭牆在福建的變種 ,「粉牆黛瓦」的搭配體現的是儒雅和內斂,就連城市地標 烏塔與白塔,也是江南水墨的色調 ,與閩南張揚的紅磚大厝形成了鮮明反差。


三坊七巷,粉牆黛瓦。圖/視覺中國


福州這種內斂,並不等於保守,而更像是「藏拙」。


在時勢造英雄的 歷史 關頭,從儒雅的坊巷和大厝中走出的福州兒女,從不拒絕「西風東漸」:主張「開眼看世界」、主持虎門銷煙的 林則徐 ,主持福州船政局、創辦南洋海軍的 沈葆楨 ,晚清大臣、末代帝師 陳寶琛 ,革命志士 林覺民、林尹民 兄弟,近代著名海軍將領 薩鎮冰 ,翻譯先驅 嚴復、林紓 ,才女作家 林徽因、冰心 都是福州人。


宅院內外,曲徑通幽。攝影/李藝爽


能文能武之外,福州人也不乏商業基因。 從古至今,福州人的足跡遍布五大洲。


當代福州依然多出商海明星,如 曹德旺、黃其森、張軒松兄弟 郭鶴年、林文鏡 等。世界五百強之一的 興業銀行 總部位於福州;福清人曹德旺創立的 福耀玻璃 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 汽車 玻璃供應商;閩侯人 張軒松兄弟 創始於福州的 永輝超市 ,如今已覆蓋全國26個省份。


三坊七巷之黃巷,黃是福州傳統大姓。 攝影/李藝爽


每一個外出的福州人,低調地生活在異國他鄉,但心中永遠都有縷縷抹不去的鄉愁,正如福州民諺所言:

「七溜八溜,不離福州。」


當他們回到故里,一定會迫不及待地去 「湯池店」享受 溫泉之都的愜意,去 裴仙宮、羅星塔、香積寺、朱紫坊、森林公園 看每一株參天的 古榕 ;去 西湖公園的柳堤、上下杭的古碼頭 、貫穿各大公園的 「福道」 徜徉;到 五四路 俯瞰CBD夜景,去 「福州798」芍園一號 感受創意火花。


千年古榕。 圖/視覺中國


逛累了,還是故鄉的美味最能安撫疲憊:喝一碗 鍋邊糊 、咬一口 肉燕 、要一碗 蝦油撈化 ,或者乾脆就在小攤上叫一枚 光餅 ,夾上本地 紅糟肉 ,邊吃邊回味。


一碗魚丸肉燕,是780萬福州人的共同鄉愁。攝影/李藝爽


面對廈門的強勢, 福州人就像這座城市的榕樹那樣選擇了「不爭」,默默「落地生根」,悄然「獨木成林」


從盆地中走出,則是一個天地更廣闊、風景更壯麗大福州,她就是 一尊是由山、河、城、海、島構成的立體雕塑。


藍天之下,碧海與青山與平潭島的古村落緊緊相擁,彷彿是童話世界。 攝影/李藝爽


從西到東,過了山海交織的閩江口,便是福州的另一種氣象: 江口兩翼,是曲折如鋸齒的海岸;碧海深處,則是散布如珍珠的海島。 最醒目的無疑是 福建省第一大島、中國第五大島的海壇島 ,它與其他125個島嶼、648個岩礁組成 「平潭群島」


「海蝕地貌博物館」海壇島上的天然「石牡丹」 。攝影/馮木波


任何雕塑家和畫家來到平潭,都會被大自然的智慧所折服。 群島由億萬年地質年代洗禮過的花崗岩構成, 在潮起潮落的海水侵蝕和海洋動力作用下,變成了 罕見的「海蝕地貌博物館」


平潭島的風帆石,即「半洋石帆」。 攝影/馮木波


這里有中國最大的花崗岩海蝕柱 ,兩塊巨石屹立於洋面,猶如凝固的風帆,被稱為 「半洋石帆」 ;這里有栩栩如生的人形巨石,頭枕沙灘,足伸大海,被叫做 「海壇天神」


平潭的特產是 石頭和台風。


如此環境孕育出因地制宜的獨特的民居—— 石厝 。它們以島上特產的 花崗岩、火山岩 為主體材料, 屋頂、牆壁色彩斑斕,像一座座彩色城堡 。跟小清新的廈門相比,這種朴實而美麗的房子, 少了歲月靜好的安逸,多了幾分與風沙、海風纏斗的頑強。


平潭的特色民居石厝,就像彩色的城堡。 攝影/李藝爽


2020年12月,平潭人民盼望已久的、連接福州主城和平潭縣的 福平鐵路開通運行 。至此,一個生機勃勃的 「大福州」終於連為一體


未來的福州,一定會將「丫霸」進行到底!


- END -

文 | 大羽

圖片編輯丨陶子

地圖編輯丨伍攀

封圖攝影丨馮木波


F. 馬尾的歷史歷程

馬尾現為馬尾區,是中國福建省福州市所轄的一個區。面積254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350015。區人民政府駐君竹路。轄1個街道辦事處、3個鎮,即羅星街道和馬尾鎮、亭江鎮、琅岐鎮。馬尾又稱馬江,位於福州市東南約20公里閩江口北岸,市鎮居民4萬多人。地形險要,扼守閩江下游,是福州港外水陸交通的門戶。相傳附近馬限村有塊石頭,形如馬,頭向羅星塔,尾向馬尾街,故名馬尾。又有一說為閩江下游有浮礁似駿馬,礁西為馬頭江,礁東為馬尾江,舊鎮中岐位於馬尾江邊,馬尾地名由此而來。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號東冶港,清光緒末年稱馬江尾,民國二年(1913年)設馬江鎮,1951年更名為馬尾鎮,因地處馬江之尾而得名,隸閩侯縣。1956年,撤銷馬尾鎮,設立馬尾區。1958年改制為馬尾人民公社。1960年1月,從閩侯縣劃歸福州市,隸屬郊區行政辦事處。3月,撤銷郊區行政辦事處,復置馬尾區,隸屬市人民委員會。1962年1月,恢復郊區行政辦事處,馬尾區隸屬之。 1969年馬尾區改制為馬尾公社。1970年2月,與亭江公社、漁業公社合組為馬江公社,直隸市革命委員會。5月,馬江公社改制為馬江區,下轄馬尾、亭江、漁業3個公社。1972年1月,漁業公社劃歸市商業局水產站領導。1975年4月,亭江公社劃歸郊區管轄。1978年2月,撤銷馬江區並入郊區,復設馬尾鎮,連同馬尾公社隸屬郊區。1982年8月,恢復馬尾區,拆郊區馬尾鎮和馬尾公社成立馬尾區,為市轄區之一,撤銷馬尾鎮,設立馬尾街道辦事處。1995年10月27日國務院(國函[1995]102號)批復調整福州市市轄區的行政區域:馬尾區轄馬尾街道辦事處和馬尾鎮,從原郊區劃入的亭江、琅岐2個鎮和岐山鎮的魁岐、建坂、龍門、雙協、快洲5個居委會。區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1996年1月市區行政區劃調整後,從原郊區劃入亭江、琅岐2個鎮,馬尾街道辦事處更名為羅星街道辦事處。 2000年,閩侯縣閩江鄉的閩亭、建亭2個村劃歸馬尾區亭江鎮管轄,閩江鄉的公婆、勝利、建星3個村劃歸馬尾區琅岐鎮管轄。2000年,馬尾區轄1個街道、3個鎮:羅星街道、馬尾鎮、亭江鎮、琅岐鎮。

G. 福州歷史文化

1.介紹福州歷史和文化

從「知識考古學」的角度來看,任何一種語詞、話語的形成與使用,都源於一定的環境、階層,被賦予一定指向。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福州的一句俗語話:七溜八溜,不如福州。 原來,鄭和下西洋時,到過一個叫溜山國的島國,即現在的馬爾地夫。

據跟隨鄭和下西洋的鞏珍所著《西洋番國志》記載,它一共有三千多個小島嶼散布在印度洋上。「水皆緩散無力,舟至彼處而沉,故行船謹避,不敢近此經過。

古傳弱水三千,即此處也。」 踏遍天下驚濤駭浪的鄭和,對溜山國海面「緩散無力」的海水之說,半信半疑,便派長樂人忠武尉黃參帶領一支由極富行船走海經驗的福州與長樂水手組成的小分隊去探險。

果然,船舶被死水粘吸沉沒。幸虧黃參他們水性極好,大多被溜山國的人救上了岸。

現代科學已經弄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了。在靠近溜山國的海域,海水之所以出現緩散無力現象,是因為該區域的海水密度在表層與深層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密度小的海水會集聚在密度大的海水上面,上輕下重,使海水成層分布。這上下層之間,自然形成了一個屏障,叫作密度躍層。

密度躍層是海水的溫度或鹽度由很小到很大的一個飛躍變化的過渡水層,有的甚至厚達幾米。這種穩定的密度躍層可以作為界面,把海水分成密度較小和較大兩層。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某種外力作用在這種界面上,界面就會因振動而產生波動。這叫內波,也就是所謂的死水。

由於這種波浪處於海面以下,人的肉眼完全看不見。因此,有經驗的行船走海人給內波起了一個「看不見的波浪」的別稱。

在海上航行,一旦上層水的厚度等於船舶的吃水深度時,密度躍層就可能出現死水現象。這時,如果船舶的航速比較低,原來用以克服海水阻力而推進船舶的能量完全消耗在產生和維持界面的內波上了。

所以,船舶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好像被粘在海水裡了。因此在整個帆船時代,死水現象令行船走海人為之變貌失色。

後來,在溜山國人充當向導的情況下,鄭和的船隊才安然無恙地越過了弱水海域,造訪了溜山國。鄭和率領舟師向 *** 海進軍時,原先初闖弱水海域的長樂與福州籍的水手因溺水生病,被留在了溜山島國。

要等鄭和從非洲返航時,再來收編他們。 黃參帶領著福州籍與長樂籍的水手們養病溜山國,在當地居民的照料下大多都恢復了健康。

閑得無聊的他們,便四處溜達。這時候,他們才知道,溜山國雖有三千多個島嶼,但一共只有八個島嶼上有人居住。

這個八個島嶼分別取名:沙溜、人不知溜、起來溜、麻里奇溜、加半年溜、安都里溜、加加溜和官塢溜。而且這個溜與那個溜之間,惟一的交通工具便是一種非常簡陋的用椰子皮為索穿成的小船。

這八個最後一個字都帶「溜」的島嶼,人口稀少,合起來,人口也僅有二千餘人。以黃參為首的長樂人和福州人,沒有多長時間,就把溜山國的八個帶「溜」字的島嶼反復走了許多遍。

加上當地沒有糧食稻米可餐,一年到頭惟魚蝦食之。生活上,極不習慣。

直到鄭和率領船隊從非洲返航,才把他們帶回祖國。以至於他們回到福州後,深有感觸地說:七溜八溜,不如福州。

由於,這是遊子的切身感受,至今,這句俗語話還時不時地掛在經常出差與歸國探親的福州人的口頭上。後來又被人改成了 七溜八溜,不離福州 當然,今天會講這句方言俗語的遊子,並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

象這類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極為生動的方言俗語,還有不少存活於民間。而且,每一句類似的俗語話中,大多隱藏著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生動的故事。

如果有心人能下點功夫去挖掘,再加上肯補罅拾遺,予以整理,那一定會在語言學上成就一番事業。令人遺憾的是,我們語言學家的這種神經還沒有往這一含金量頗豐的礦藏伸出敏銳的觸角。

本人不是語言學家,所以只能試舉以上幾例,聊作拋磚之舉,但願能引出一些美玉來,以作為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紀念。

2.福州哪些旅遊景點能體現其歷史文化古城的特點

福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名城.唐開元十三年設福州都督府始稱福州.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烏山、於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別名.名居有林翰尚書故居、鄭振鐸故居、陳紹寬故居、林覺民故居等.目前,福州市文物古跡屬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林則徐墓、華林寺大殿等2處.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鼓山摩崖石刻,瑞岩彌勒造像、林則 徐祠堂、枯木庵樹腹碑、三峰寺塔、龍江橋等45處,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39處.。

3.福州有哪些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 福建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

戰國時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後裔與福建的閩族人融合,成為「閩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福建設閩中郡,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中國版圖上。

唐朝中期設福、建、泉、漳、汀5州。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福建經略使」。

始有「福建」一詞。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據閩成立閩國基本上奠定了後來的省界。

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稱「八閩」。宋後基本延襲舊制。

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縣6廳。

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時止,全省設2市、7個行政督察區,共有67縣。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市、8專區,共有67縣。

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託專署領導。此後20多年間,行政區劃又曾數次調整。

開革開放以來,福建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了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帶縣體制。至2o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共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福建歷史源遠流長,科學文化曾盛極一時。5000年前,先民們就在此生息繁衍,創造了可與仰韶又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曇石山文化。

三國時因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發達,福建成為孫吳的一個水軍基地和對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關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

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駐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從福建揚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間,在馬尾創辦福州船政局和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成為中國近代海軍和造船工業的搖籃。

福建歷史上人才薈萃,涌現出一批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天文學家蘇頌,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文人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樞,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鐵路建設專家詹天佑等。他們以自己的膽識和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上福建人民為反壓迫、反侵略進行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 *** 領導下,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福建人民貢獻出萬千優秀兒女,作出了卓越貢獻。

福建是全國重點老區省份之一,老區分布遍及的62個縣(市);其中有46個老區縣(市)、518個老區鄉(鎮)、7772個老區行政村、2919個革命老區基點村。

4.介紹福州歷史和文化

從「知識考古學」的角度來看,任何一種語詞、話語的形成與使用,都源於一定的環境、階層,被賦予一定指向。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福州的一句俗語話:七溜八溜,不如福州。

原來,鄭和下西洋時,到過一個叫溜山國的島國,即現在的馬爾地夫。據跟隨鄭和下西洋的鞏珍所著《西洋番國志》記載,它一共有三千多個小島嶼散布在印度洋上。「水皆緩散無力,舟至彼處而沉,故行船謹避,不敢近此經過。古傳弱水三千,即此處也。」

踏遍天下驚濤駭浪的鄭和,對溜山國海面「緩散無力」的海水之說,半信半疑,便派長樂人忠武尉黃參帶領一支由極富行船走海經驗的福州與長樂水手組成的小分隊去探險。果然,船舶被死水粘吸沉沒。幸虧黃參他們水性極好,大多被溜山國的人救上了岸。

現代科學已經弄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了。在靠近溜山國的海域,海水之所以出現緩散無力現象,是因為該區域的海水密度在表層與深層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密度小的海水會集聚在密度大的海水上面,上輕下重,使海水成層分布。這上下層之間,自然形成了一個屏障,叫作密度躍層。密度躍層是海水的溫度或鹽度由很小到很大的一個飛躍變化的過渡水層,有的甚至厚達幾米。這種穩定的密度躍層可以作為界面,把海水分成密度較小和較大兩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某種外力作用在這種界面上,界面就會因振動而產生波動。這叫內波,也就是所謂的死水。由於這種波浪處於海面以下,人的肉眼完全看不見。因此,有經驗的行船走海人給內波起了一個「看不見的波浪」的別稱。在海上航行,一旦上層水的厚度等於船舶的吃水深度時,密度躍層就可能出現死水現象。這時,如果船舶的航速比較低,原來用以克服海水阻力而推進船舶的能量完全消耗在產生和維持界面的內波上了。所以,船舶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好像被粘在海水裡了。因此在整個帆船時代,死水現象令行船走海人為之變貌失色。

後來,在溜山國人充當向導的情況下,鄭和的船隊才安然無恙地越過了弱水海域,造訪了溜山國。鄭和率領舟師向 *** 海進軍時,原先初闖弱水海域的長樂與福州籍的水手因溺水生病,被留在了溜山島國。要等鄭和從非洲返航時,再來收編他們。

黃參帶領著福州籍與長樂籍的水手們養病溜山國,在當地居民的照料下大多都恢復了健康。閑得無聊的他們,便四處溜達。這時候,他們才知道,溜山國雖有三千多個島嶼,但一共只有八個島嶼上有人居住。這個八個島嶼分別取名:沙溜、人不知溜、起來溜、麻里奇溜、加半年溜、安都里溜、加加溜和官塢溜。而且這個溜與那個溜之間,惟一的交通工具便是一種非常簡陋的用椰子皮為索穿成的小船。這八個最後一個字都帶「溜」的島嶼,人口稀少,合起來,人口也僅有二千餘人。以黃參為首的長樂人和福州人,沒有多長時間,就把溜山國的八個帶「溜」字的島嶼反復走了許多遍。加上當地沒有糧食稻米可餐,一年到頭惟魚蝦食之。生活上,極不習慣。直到鄭和率領船隊從非洲返航,才把他們帶回祖國。以至於他們回到福州後,深有感觸地說:七溜八溜,不如福州。

由於,這是遊子的切身感受,至今,這句俗語話還時不時地掛在經常出差與歸國探親的福州人的口頭上。後來又被人改成了 七溜八溜,不離福州

當然,今天會講這句方言俗語的遊子,並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象這類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極為生動的方言俗語,還有不少存活於民間。而且,每一句類似的俗語話中,大多隱藏著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生動的故事。如果有心人能下點功夫去挖掘,再加上肯補罅拾遺,予以整理,那一定會在語言學上成就一番事業。令人遺憾的是,我們語言學家的這種神經還沒有往這一含金量頗豐的礦藏伸出敏銳的觸角。

本人不是語言學家,所以只能試舉以上幾例,聊作拋磚之舉,但願能引出一些美玉來,以作為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紀念。

5.福州的歷史簡介

福州,有福之州,因城內有屏山、烏石山、於山三山鼎立,別稱「三山」;又由於自宋代以來,人們在城內外廣植榕樹,綠蔭滿城,又稱「榕城」;此外又有「合沙」「東越」「左海」等別號。

「福州小吃」是福州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歷史和影響與福州菜一樣引人注目。太平燕、太極芋泥、魚丸、等享有盛譽,台灣同胞有句口頭禪:「魚丸,燕丸,扁肉燕,男女老少吃不厭。」

1997年福州市飲食(集團)公司美食園製作的「扁肉燕」和「太極芋泥」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華名小吃」。老輩福州人有句話叫「七遛八遛莫離福州」。

意謂福州飲食的風味獨好,鄉人不忍離去。 1.魚丸 2.太平燕 3.鍋邊糊 4.芋泥5.光餅 6.線面 7.粿 8.春卷 9.肉丸 10.烰油ا11.蠣餅市標——「三山一水」雕塑:市樹——榕樹:福州植榕,古已成風。

市果——福桔:福州盆地盛產柑桔,尤以桔子為最市花——茉莉花:福州特產,產量和質量都居全國之首。民間工藝品——「福州三寶」、「榕城三絕」:傳統工藝品脫胎漆器、牛角梳、紙傘被稱為「福州三寶」。

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壽山石雕與脫胎漆器、軟木畫被譽為「榕城三絕」。傳統藝術——閩劇、評話、十番:閩劇又稱「福州戲」。

飲食文化——以福州菜餚為代表的閩菜福州擁有平潭海壇、鼓山、青雲山、十八重溪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市著名的歷史古跡有150多處。

其中,林則徐墓、福州華林寺、烏塔、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馬尾船政遺址、福清彌勒岩、曇石山文化遺址、羅源陳太尉宮等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福州碑林」的鼓山摩崖石刻、江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華林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賜琅琊王德政碑」、被稱為書法藝術瑰寶的李陽冰烏山摩崖石刻、記載明代鄭和航海史料的「天妃靈應之記碑」、被譽為中國金石史上奇跡的雪峰寺「樹腹碑」等也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

6.福州歷史文化的內涵

福州,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全省水、陸、空交通樞紐。

三山傲首挺立,閩江穿流城區,白塔、烏塔,兩塔對峙,構成榕城獨特的「三山兩塔一條江」的城市格局,天造神設、山水靈秀、氣勢非凡,素有「東南都會」」福地寶城」之美譽。 福州,現轄五區二市六縣(鼓樓、台江、倉山、晉安、馬尾五個區,福清、長樂兩市,閩候、羅源、連江、平潭、閩清、永泰六個縣)全市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人口580萬,其中市區面積1043平方公里,人口143萬。

福州是座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踐後裔無諸(受封為閩越王)在此築城建都,稱為「冶城」。

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北有福山」,始稱「福州」。唐末五代時,閩王王審知擴建夾城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石山、屏山圍在城中,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三山」也就成了福州的別名。

因王審知受封閩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中的「閩國」,定都於福州,從此,福州便有了「閩都」之稱。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張伯玉,發動市民廣植榕樹後「綠蔭滿城,暑不張蓋」,又得「榕城」之美稱。

福州素有「海濱鄒魯」之美譽。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著歷代英才。

他們中有五代開閩的王審知,南宋愛國名相李綱,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啟蒙思想家嚴復,文學家林紓,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海軍元老薩鎮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謙等等,僅宋、明、清3個朝代,福州籍進士達3632人,其中狀元7人,位居全國各州府的前列,近現代名人燦若繁星,舉不勝舉。福州又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從清朝到民國先後13任海軍總長、次長、總司令為福州人囊括。

1991年,國家對近現代中國傑出專家學者所作的統計中,福州籍53人,中科院福州籍的學部委員、院士47人,均列全國各城市的前茅。 福州名勝古跡眾多,旖旎多姿的自然景觀與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互相融合、交相輝映。

至今許多文物名勝古跡仍完好無損。據普查統計,已發現古遺址、古建築、古墓群等各類文物點4497處。

其中有新石器時代遺址81處;商周遺址67處;宋至清代木構古建築2040處。唐至清代的古塔、經幢64座,古橋354座。

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保護單位54處。著名的文物有:建於1000年前的我國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構建築華林寺,立於1000年前的,被譽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賜琅峫王德政碑」,距今1200多年,被稱為書法藝術「世寶」的唐篆書法名家李陽冰親書的烏石山摩崖石刻,閩候縣曇石村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遺址等。

福州臨江吻海,閩江橫貫城區,年均徑流量600多億立方米,海洋面積近1.2萬平方公里,水產魚類620多種,是全國三大海水養殖基地之一。海岸線長達1137公里,有可建萬噸以上泊位的天然良港10多處。

福州與台灣島一水相連,東澳港至台灣新竹僅70海里。馬尾港距香港488海里,距上海433海里,是溝通中國與亞太地區的海上樞紐。

歷代到海外謀生創業者眾多,如今已有250多萬僑胞分布在世界各地。歸僑、僑眷和港澳眷屬近百萬人,在台灣地區有60多萬福州鄉親。

福州氣候宜人,綠樹長青,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全年無霜期326天,年平均日照1700-1980小時,相對濕度77%。

年平均氣溫為19.6℃,最時是1月份平均氣溫為10.5℃,最熱時是7月份平均氣溫為26.8℃,年平均降水量1342.5毫米。農作物一年三熟,四季瓜果飄香,四時蔬菜紛呈。

福州山地佔80%,森林資源十分豐富。 福州是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也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旅遊城市。

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豐富,山水特色凸顯,左旗(旗山)、右鼓(鼓山)、北蓮(蓮花峰)南虎(五虎山)拱衛,盆地面積1440平方公里。閩江橫陳,吉祥山、煙台山、高蓋山、五虎山逐案抬升,烏石山、於山分列左右。

白塔、烏塔各置東西,晉安河、白馬河如蛟龍出水,以屏山為珠,呈「雙龍戲珠」之勢。福州的第一勝景鼓山,國家級重點佛教寺院西禪寺早已蜚聲海內外。

市區的西湖公園、左海公園、森林公園、溫泉公園、鱷魚公園各具特色,景色千姿百態。郊縣平潭海壇度假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還有省級風景名勝福清石竹山、連江青芝山、永泰青雲山、閩候十八重溪等等。這些名山秀水風景如畫,與悠久的歷史,多彩的文化相映生輝,吸引著無數中外旅遊觀光者。

福州民間工藝久負盛名,傳統的工藝品脫胎漆器、角梳、紙傘被稱為「福州三寶」。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壽山石雕和200多年歷史的脫胎漆器名揚中外,與軟木畫被稱為「榕城三絕」。

還有歷史悠久的閩劇和評話,古典十番、福州尺唱等傳統藝術。而以福州菜餚為代表的閩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名菜「佛跳牆」名揚海內外。

魚丸、太平燕、鼎邊糊、線面等是獨具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福州還是全國三大溫泉區之一,溫泉分布在方圓約9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區,這在國內外大中城市中也是罕見的。

福州為何稱「都」呢?原來,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時期,王審知隨兄王潮從王緒起兵南下入閩,於公元893年攻下福州城,後於梁。

7.福州歷史文化的內涵和特點

進而了解福州歷史的開端,福州有人類活動和文化發展的歷史,從曇石山文化、黃土侖文化、閩族文化、閩越文化以及其後發展起來、融合而成的漢族移民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

其次是福州城市建設的歷史,從閩越王無諸建城到歷朝歷代城市發展、變遷的歷史。 再次是福州建置沿革、衙署發展以及政治變遷的歷史。

最重要的是福州(乃至福建)文化、教育發展的歷史。福州作為八閩首府,其文化教育發展的條件得天獨厚,其成就與效果也是首屆一指。

兩晉以後至唐代,福州教育發端並樹起重要的里程碑(「閩人知學」,由李椅、常袞倡教興學開始);王審知治閩,奠定文教大發展的基礎;宋代文教迅速發達,明清繼續鼎盛。福州由蠻荒之地一躍而成為「海濱鄒魯」、「文儒之鄉」。

府學、縣學、四門學、書院相繼持續發展;由傳統儒學,到閩學,再到近代文化及引進「西學」,延續發展,長盛不衰。 最值得稱道的還有福州人才發展的歷史。

宋代以後進士人數居全國前列,閩學及理學家眾多。福州文人學士及仕宦官員的活躍表現,近代諸多「開風氣之先」、「放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相繼涌現,表明重教育、興學堂收到顯著效果;到海外求學與發展,引進西學並啟蒙國人,表明福州人與時俱進,善於吸收外來先進文化。

福州宗教與民間信仰發展的歷史也值得人們重視。佛教最早在福州發展,外教在「五口」通商後由西方傳入,民間信仰盛行(陳靖姑、陳文龍、城隍、五帝、張聖君、裴仙爺、白馬王、榕樹神等),留下許多遺跡、歷史記載與詩文描述;有許多已經融入福州的民俗風情之中。

8.福州地區的「三坊七巷」是歷史文化的瑰寶,被譽為「明清古建築博

(1)①紙火鍋燒不著的原因是溫度沒有達到紙張的著火點.故填:溫度沒有達到紙張的著火點.②酒精的主要成分為酒精,完全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2H5OH+3O2 點燃 . 2CO2+3H2O.故填:C2H5OH+3O2 點燃 . 2CO2+3H2O.(2)「聞香」是品茶的一道環節,從微觀角度分析,聞到茶香的原因是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故填:分子是不斷運動的.(3)①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中除了可吸入顆粒物外,還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不包括二氧化碳.故填:B.②A.燃放煙花爆竹會產生PM2.5,該選項說法正確; B.PM2.5是造成灰霾天氣的「元兇」之一,該選項說法正確;C.PM2.5的顆粒比分子大很多,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填:C.。

9.你了解福州的歷史嗎

福州地區早在距今5000〜7000年前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就有氏族部落長期定居,當時的土著居民就是「閩人」。

距今約4000年前,即公元前21世紀末至公元前16世紀初的夏朝時期,這里的閩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區的華夏族有了聯系。至周代,這里與中原的關系更加密切。

它不僅隸屬於周朝,而且也進入了奴隸社會。戰國中期,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威王擊敗殺死,越國開始瓦解,王族南奔,部分越人入閩,與閩族融合成為閩越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向福建進軍。公元前 220年,秦始皇廢閩越王無諸為君長,在福建地區設閩中郡。

秦 末,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無諸率閩越族人先是反秦,繼而佐劉 邦攻項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漢復封無諸為閩越王, 「王閩中故地,都東冶」,福州成為閩越國的都城。

無諸依冶山 建城,人稱「冶城」。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福州為晉安 郡的郡城,第一任郡守嚴高改建郡城,時稱「子城」。

南朝、隋 唐時,福州曾作為豐州、泉州、閩州、建州的州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改設福州都督府,從此,福州就。

H. 唐後期中國的四大名港

唐朝後期中國四大港改鏈口—核備孫—廣州、泉州、揚州滾此、明州(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