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回福大橋是哪個鎮
擴展閱讀
上海455醫院骨科怎麼樣 2024-04-19 16:00:03
深圳消防怎麼申請 2024-04-19 15:59:18
天津哪個醫院能治氣胸 2024-04-19 15:45:06

福州回福大橋是哪個鎮

發布時間: 2023-05-31 06:41:53

① 福州市福飛北路駐榕公寓屬於什麼社區管理

新廈社區。駐榕公寓位於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福飛北路,在新廈社區管轄范圍。兩地相距1.3公里,駕車需要4分鍾,途徑經過秀山路、福飛北路。

② 請問各位大俠,福州市一共有幾座跨江大橋

目前福州閩江已經建成的橋梁有9座,分別是(從上游往下游):
1、閩侯閩江大橋,
2、洪山橋,
3、金山大橋(六橋),
4、尤溪洲大橋(五橋),
5、三縣洲大橋(四橋),
6、解放大橋(一橋),
7、閩江大橋(二橋),
8、鰲峰洲大橋(三橋),
9、青洲大橋。

當然閩侯再往北的還沒算...
算的話還有: 閩清橋等...

至於洪塘大橋...
那可不是閩江的大橋...應該是烏龍江的大橋...
烏龍江上已建橋梁5座(從上游往下游),分別是:
1、洪塘大橋,
2、桔園洲大橋,
3 、浦上大橋,
4、烏龍江大橋、
5、烏龍江特大橋。

三橋就是鰲峰洲大橋...

十四橋是以前(民國)的橋...現在應該不在了...

民國四年(1915年)4月, 從水部至台江沿途建造了14座橋梁,按順序排列:第一橋在水澗殿,第二橋在土山,第三橋在河塍,第四、五、六橋在泮洋,第七橋在小橋村(福新新村對面),第八橋在大橋村(六一路環島附近),第九、十橋在連宅,第十一橋在下甲,第十二橋在萬壽村(國貨路東段),第十三橋在金敦(中選和南公園交界處),第十四橋在下道五一路上,今華清樓休閑中心、牡丹大酒樓南約50米處。其中第一、二、十四橋為石砌,余為磚砌。十一橋為雙門磚砌,十二橋為三門石砌。

這些看了都不明白...

而十四橋現在就是個地名(或是公交站)吧...就像柳橋、高峰橋、雙拋橋...

橋南橋北是指二橋就是閩江大橋的南和北...
連著二橋的台江一塊就叫橋北...連著二橋的倉山一塊叫橋南...
比如市二醫院就可以說在橋南...

③ 閩侯荊溪鎮旅遊景點介紹 閩侯縣荊溪鎮在哪裡


閩清旅遊必去十大景點



閩清旅遊必去十大景點有"白岩寺"、"懸魚洞"、"龍洞"、「南蛇出洞」、「鯉魚上天」、「童子拜觀音」、「田螺曬日」、「美女妝鏡」、「春筍破土」、"駱駝岩"等。
以上十大景點均在白岩山景區。在閩清縣城西南約30公里的三溪鄉山墩村,因山上岩石色白如玉而得名。山以岩景著稱,據說方圓10餘里內有岩景105處,故又稱百景岩。最高峰為玳瑁頂,海拔1237米。 白岩山得名源自山頂色白如玉的石峰,被南宋學者朱熹譽為「八閩岳祖」。
宏琳厝是全國最大單體古民居,佔地面積為17823.28平方米,厝內深三進,有666個房間.宏琳厝設計建造上特別突出的是他的防衛功能。
黃楮林:景區以森林、溫泉、溪谷飛瀑為特色,是我省第一家戶外森林溫泉。景區內有大面積的黃楮樹,還生長著南紅豆杉、三尖衫等,有雄偉的大雄溪峽谷、百丈祭瀑布群、阿公潭瀑布等,在此能欣賞獨特的風景地貌,深山幽谷的溪流,破壁直泄的飛瀑,裂地噴涌的溫泉,是度假避暑、回歸自然、養生保健的理想去處。
主要旅遊景點有白岩寺、懸魚洞、龍洞、「南蛇出洞」、「鯉魚上天」、「童子拜觀音」、「田螺曬日」、「美女妝鏡」、「春筍破土」、駱駝岩模指襪、飛來橋、伽藍床、搗葯臼等。
懸魚洞在白岩寺西菩陀岩下。有東西兩個洞口,洞深約2丈,高寬各1丈多。洞頂懸一石,長七八尺,尾削頭尖,中間扁平,其狀如魚,虛空欲墜,故名。菩陀岩頂另有一石如魚,昂首向天,凌空欲飛,稱「鯉魚上天」。
美女妝鏡又名「玉鏡」、「仙人鏡」,在白岩寺西1公里。在懸崖上兀立著一塊高10餘丈的岩石,其間有長七八尺,寬3尺多的灰白色平滑石面,遠望好像一面長方形明鏡鑲嵌在崖壁上。
龍洞離石鏡約百米,寬丈余,深百米,由岩底直通岩頂。洞右側突出一塊怪石,狀如龍頭,眼、鼻、齒、須活靈活現,好像欲躍出洞的巨龍。每當白雲籠罩,團團白霧便從洞口吞入,又從洞頂飄浮而出。
南蛇出洞在白岩寺東。懸崖上有石突出,狀如蛇頭,凝神望去,有蠕動之感,如南蛇出洞。
閩清森林公園建設始於2005年,佔地面積12平方公里,為閩清縣城標志性名片之一。公園內自下而上現有逸然亭、望城亭、長強健身亭、曉月亭、健身廣場、觀音廟等景點,公園配套設施在不斷完善。入口牌坊「山清水秀」為閩清古代縣令墨寶。登上公園高處可以俯看閩清城全景,是廣大居民登山健身的好去處。

閩侯上街哪好玩



閩侯上街哪好玩
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
閩侯縣轄鎮。上街鎮位於福州市西郊,背靠旗山山脈,東臨閩江,與福州市區僅一江之隔,為福州市「西大門」所在。上街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1℃,地貌為沖擊平原,地勢平坦,水系發達,有著江南水鄉特有的韻味。
1958年置上街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改鎮。位於縣境中南部,距縣城9.5公里。面積155平方公里,人口6萬。316國道貫穿全境,通水運。轄上街、侯官、沙堤、新峰、厚美、庄南、紅峰逗咐、榕橋、聯心、金嶼、青洲、美岐、浦口、岐安、中美、建平、厚庭、蔗洲、新洲、馬保、馬排、溪源宮、岐頭23個村委會。
鎮辦企業發達,其中煙花及木畫、木雕、脫胎等工藝品,暢銷國內外。盛產茉莉、荔枝、橄欖。沿江侯官一帶出產鰻魚苗供出口,特產茉莉花聞名遐邇,有「花嶼」之稱。
境內有溪源宮、園通院、超山寺、真人廟和「侯氏制鹼法」發明者侯德榜祖居等名勝古跡。
福州大學城(閩侯上街)這附近有什麼比較好玩的地方
可以去致青春聚會別墅那邊,挺好玩的
閩侯上街哪裡好玩
知道上街有KTV么?進去找找有你要的那種玩法
福州閩侯附近有什麼適合旦激周末去玩的地方
閩侯尚干有五虎山,南通有十八重溪,南嶼有萬佛寺和旗山,白沙有白沙灣、軍博園、大目溪峽谷、孔元村有農家樂,荊溪鎮仁洲村有三疊井,縣城甘蔗有曇石山文化遺址。還可以去市區玩玩,閩侯到福州市區挺近的。
想知道: 福州市 福州閩侯縣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在哪
閩侯號稱「八閩首邑」,旅遊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我挑幾個主要的給你介紹一下:
1、甘蔗鎮:曇石山博物館,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存,是福建最早人類的遺跡。
2、荊溪鎮:三疊井,是在山澗中前行,看石頭看水看瀑布。
3、荊溪鎮:有龍台山莊等多個農庄的,不同季節可以讓人採摘各類水果。還有馬術、真人CS等。4、南通鎮:十八重溪,因18條支流而得名。奇特的火山岩地貌、典型的季節河、成群的野生彌猴為該景區的三大特色。
5、南通鎮:龍泉山莊水上樂園可以玩水,附近有兔耳山挺不錯的。
6、南嶼鎮:旗山國家森林公園。與鼓山齊名,號稱「左旗右鼓」,有野生獼猴出沒,很親近遊客,可以喂東西給它們;山腳下有規模巨集大的萬佛寺,幾年前迎新接過西安的佛舍利。
7、南嶼鎮:旗盤寨。有野外生存訓練的東西,有教練帶著玩的,比較適合單位的集體出遊。
8、白沙鎮:白沙灣生態農庄有植物迷宮等20多個專案,福州軍博園;還有就是3-5月可以在梧桐下看油菜花。還有一些古民居也挺有韻味的。
9、大湖鄉:雪峰寺,雪峰山與鼓山、旗山三山鼎峙,環抱福州,合稱福州「三絕」,雪峰寺是福州五大禪林之一,在春天舉辦牡丹花節。
閩侯上街什麼比較出名
根雕啊,上街根雕不是很出名!
福州閩侯有什麼玩的
首先閩侯不靠海,要沙灘的話可以去白沙,但晚上最好不要去,那邊當地JB的混混較多。海鮮跟娛樂就去甘蔗吃吧,那裡是閩侯最熱鬧的地方,或者開半小時車去福州吃,娛樂的話可在甘蔗,KTV酒吧什麼的娛樂設施都有。
旅遊的話可以去曇石山文化古跡(看骷髏破碗沒啥好看的)
其實建議樓主可以去永泰玩,永泰生態旅遊的景點較多如:天門山、兔耳山、青雲山等等,而且風景很不錯,夏天去很涼爽,農家菜范的也很地道。
閩侯旗山有什麼好玩的
福州飛越叢林地址:
福建福州閩侯縣南嶼五峰里1號(旗山森林溫泉度假村內)
福州飛越叢林自駕車路線:
福州到旗山森林溫泉度假村自駕車路線:
①旅遊集散中心—大學城師大校區西大門—景區
②火車北站—上西二環往南直走—經過尤溪洲大橋—浦上大道—浦上大道盡頭左轉—旗山路口右拐—沿著公路上的指引牌行駛到旗山森林溫泉度假村
③福州南高速路口—南港大橋(南嶼方向)—旗山路口往左—沿著公路上的指引牌行駛到旗山森林溫泉度假村
④福州西高速路口(上街大學城)—烏龍江大道往南直走—旗山路口往右—沿著公路上的指引牌行駛到旗山森林溫泉度假村
⑤火車南站(白湖亭)—上二環快速通道—往西行駛(對接路:福灣路)直走—過灣邊大橋—福州南高速路口—南港大橋(南嶼方向)—旗山路口往左—沿著公路上的指引牌行駛到旗山森林溫泉度假村
⑥馬尾—江濱路往福州方向—尤溪洲大橋—浦上大道—浦上大橋盡頭左轉—旗山路口右拐—沿著公路上的指引牌行駛到旗山森林溫泉度假村
永泰到旗山森林溫泉度假村自駕車路線:
往福州方向—沿117縣道行駛—旗山路口左拐—沿著公路上的指引牌行駛到旗山森林溫泉度假村
福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玩:金牛山公園,沙灘,鼓山,江濱大道,西湖公園,森林公園,新動物園,還有三坊七巷;
購物:津泰路,寶龍城市廣場,永珍城;東街口(南街),六一路特藝城;
元洪城,閩都古街; 學生街;
吃:1.井大路比比香對面的大食館,水煮田雞,拍黃瓜,酸辣粉,實在好吃。水煮田雞一定要沾店裡特指的調料。
2、福州叫破店的吃店頗多,最早成名的大概要數古田支路的那家海鮮店了,現在成了雞肋,又貴味道又差了。朱紫坊的那家蹄膀店正是這樣沒名沒姓地被大家愛了很多年。找這家店,得要費點功夫,晃在美女如雲的津泰路上,小心點留意一個小岔道,轉進去,那就是福州市公安局鼓樓分局。別心虛,過了橋看到局子的大門,往左一拐,一溜小吃店,中間那家才是正牌。估計是大家老是抱怨找不到地方,裡面有個小天井的就是。老闆很懂得做生意,人蠻好的。
3、東泰路鄭記重慶米線店,裡面的重慶米線味道不錯,配一碗冰粉,爽。
4、東泰路香香川菜館的桑拿田雞,螞蟻上樹不錯,尤其螞蟻上樹印象特別深刻。
5、辣不辣酸菜魚(總店在古田支路),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酸菜魚。
6、九頻道新疆菜館的羊肉串(已經搬到銅盤路),紅扒羊蹄,大盤雞,爆炒羊頭肉都不錯,價格也實在。
7、鼓東路上的苗家酸湯魚火鍋,那個魚怎麼煮都很嫩,湯味道很特別,就是偏貴了一點。
8、慶城市場門口榕城古街的土伯撈化。
9、別有天茶藝居的蘿卜酥餅,是我吃過最香的蘿卜酥餅,現作現吃,端上來燙手的很。另外,別有天的杭州菜也很精緻,不過在那裡喝茶實在冷清。
10、京門大酒樓的醉雞,用一個小酒壇子封著,味道很醇,也很新鮮。 京門大酒樓改做杭州菜了,體育中心的知味館也是做杭州菜的,還有天福酒店的酒樓等。
11、紅葉蛋糕的波士頓派很不錯,看起來不起眼,吃起來口感極好,一塊九塊多好像。
12、屏東東方紅附近有一個「榕樹下」,那個小店在福州也蠻有名的,那裡的豬腰鹵面我喜歡,面條做成甜的,一吃就放不下筷子了。
13、工會大廈邊上的閩清百味館,裡面的粉干煮的真好吃,加了泥鰍,糟,酸菜。
14、水煮魚吃來吃去還是東泰路的香香川菜館作得最好,一斤13元,我覺得比東泰川菜館16元一斤做的要好。
15、東方樓旁一小路,去煤炭醫院的,路口第一家湘菜館「桃苑湘菜館」,酸菜魚,芝麻牛肉,都是我每次必點的,而且每每都點上兩份。
16、湖東路的紅葉蛋糕有賣提拉米蘇,比提拉米蘇西餐廳里賣的好吃,價格也只有餐廳里的二分之一。
17、黎明大酒店樓下的全聚德,雖有假冒嫌疑,但是裡面的烤鴨味道不錯,可以買半隻,皮和肉片下來包面餅吃,骨頭架子熬湯,味道很不錯。值得一提的是,那裡的面餅比較特別,作得跟別家不太一樣。那裡價格也不算太貴,人均消費在50左右吧。
18、通湖路食鼎記有幾個特色:紙火鍋,一桶天下。
19、烏山路拐到西營里市場的路口的醉仙樓小吃是福州最好的,八寶飯、芋泥,燒賣,馬蹄糕,糯米糕正宗福州地道小吃。大家不要走到對面的聚福園去哦。
20、利嘉城和長安飯店中間的小路上有家豬血大腸化不錯,我不愛吃豬血,可那裡的豬血確實好吃。那裡的牛雜,肉燕,牛排都不錯,以前在台江住的時候就愛吃那裡的牛雜撈化,現在都沒地方找了,也就這里的撈化有點老台江的味道了
21、鼓西路尚干依心拌面扁肉,(可惜燒了,已搬達明路和溫泉路)。
22、鼓西路靠西門路口的地方 傅記 晚上生意很好,就是綠豆湯、花生湯、蝦酥、鍋邊、粉干之類的小吃 通常9:0010:00左右人最多,很多的士司機在那裡吃,常常堵車我喜歡那裡的綠豆湯和粉干。
23、老乾局門口一小攤賣的燒餅和鍋邊很好吃 。
24、雙子星大廈對面的福新菜場門口的小吃店的拌豬腰真是一絕......
福州(五區八縣)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一、東郊
1.鼓山—十八景
乘汽車到鼓山下院,從第一亭經東際亭、乘雲亭、半山亭到達摩洞十八景、千佛庵,再順公路下行到湧泉寺停車場,乘車回榕。沿途觀賞歷代摩崖題刻和達摩洞十八景自然景觀。
2.鼓山—龍門
從鼓山下院第一亭到半山亭,再上行不遠見一座小亭,走向東小路,經楊樹庄墓、海會塔古墓到舍利院,再向東到般若庵,然後沿小路下山,見龍門水庫,順石階通至龍門村到龍門車站,返回市區。途中可欣賞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
3.鼓山白雲洞—羅漢台
乘汽車沿福馬路到遠洋站下,向北走到埠興村,永德信山莊旁,沿石階登山,經積翠庵、凡聖寺、龍脊道到白雲洞,再上行到山頂仙人腳印巨_,下山穿過密林經十八羅漢台,回到積翠庵,再按原路返回。沿途見懸崖峭壁十分壯觀,尤其雨過天晴時,白雲飛舞,如入仙境。
4.樟林—古寺西來院
從遠洋站到埠興村再向西行到樟林、秀嶺自然村,沿古道登山,沿途奇_怪石、入深山到古寺西來院,若向西沿溪谷行至鼓嶺,乘汽車返榕,或向東經鳳池老古山、風動石、白雲洞到埠興村返榕。
5.鱔溪—鼓嶺
乘966或973公交車到鱔溪,走到鱔溪西側,沿新修建的鼓嶺登山古道登山,經武聖庵、知止亭、下歪村到鼓嶺柳杉王公園,再上行到新開辟的柱石山公園或向西到牛頭寨,後回鼓嶺避暑山莊,乘車返回市區。這是一片綠色世界,世外桃源。
6.磨溪—鼓嶺
乘馬尾方向公交車到龍門站下,沿磨溪登山,經水庫、磨房、果園到龍潭,再上行穿過竹林向西一條小路,經採石場直達鼓嶺,路途較長,但有山、有水,風景秀麗是十分清靜的休閑天地。
7.蝴蝶溪—馬尾
乘福馬方向公交車到下惠站下,向北走進溪谷,行至半山蝴蝶溪,春秋季節這里成群蝴蝶空中飛舞,可謂奇觀,再往上近山頂見一座石橋,向西小路至快安村,向東小路可通至馬尾翔龍山莊,路途較長,到馬尾乘車返市區。
8.金雞山—登雲水庫
乘車到金雞山公園,後登山,沿著東北方向山頂小路前行,經康泰橋(鐵索橋)到炮山、登雲水庫,觀賞湖光山色和湖邊垂釣之景,走到登雲新村,乘961路公交車返市區。
9.登雲—蛇山
從登雲水庫登山,走到新開辟的登雲景區,沿溪旁石階登山,到觀瀑亭,觀賞蛇山瀑布景觀,再上行,直到山上公路,從山頂俯視白眉大水庫,風景秀麗,沿公路東南行至鼓嶺,乘車返市區。
二、北郊
10.森林公園—龍潭
乘945支路公交車到森林公園南門,進公園西側小溪順石階登山,可達龍潭。沿途森林茂密,溪水清澈,十分幽靜,再向上攀登,可達福州至嶺頭的公路,然後搭乘汽車返回市區。
11.貓頭山—升山寺
乘公交車945支路到新店健康村下,向西走到貓頭山,沿石階登山,觀山上石景,到半山可看到過溪水庫,再順公路上行至升山寺,立於寺前觀賞高樓林立的美麗榕城。寺後有林則徐當年游覽時留下的摩崖題刻。從寺東側小路可登山到轉播台,路途較遠,從嶺頭葉洋返榕。
12.崇福寺—降虎寨
乘19路公交車到華塑二廠,參觀崇福寺後從西側古道登山,經宦溪到降虎寨,戚繼光當年在此設寨,為福州東北交通要道,1949年「八·一七」解放福州的部隊,從這里經過,地勢險要,風光秀麗,路途較長,想繼續登山,可以經彌高村、鵝鼻村,回到崇福寺,再乘車回福州。
三、西郊
13.金牛山—梅亭
乘公交車到金牛山公園,走到後山有一條大路可達山頂觀景台,到此可以觀賞福州市區,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沿公路到後山,穿過茂林可達梅亭,由總院乘946公交車返回。
14.上街—溪源宮
乘39路汽車到上街,沿溪上行,經大水潭到溪源宮,近處有不少古代和近代摩崖題刻,為山溪景色增輝。想繼續登山,走遠路經吉洋村、山洋村,......

閩侯縣景點



旗山森林人家旅遊區、閩都民俗園、三疊井森林公園、十八重溪景區、曇石山文化遺址等。
1、旗山森林人家旅遊區:位於閩江南岸,閩侯縣的南嶼和上街兩鄉鎮間,又名翠旗山,海拔775米。由於其山勢逶迤似翠旗招展故名。旗山佳景,以東麓為最。
2、閩都民俗園:位於閩侯縣城新區,佔地180畝。園區以展示閩越農耕文化為主線,通過各類建築、園林布局、雕塑、實物展示、多媒體運用、互動體驗等手段,反映福州地區明、清時期的民俗特徵,是集休閑旅遊、感悟體驗為一體的文化工程。
3、三疊井森林公園:為國家森林生態保護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荊溪鎮關源里仁洲村。距福州市區23多公里,縱貫景區的采蘭溪為曇石山古人類文化母親河荊溪的上源,沿途崖壑幽深、潭碧山青、林木蓊鬱,充滿濃郁的原始風貌。
4、十八重溪景區:在距福州市區約20公里的福州閩侯縣南通鄉境內,發源於縣南古崖山尾東麓,為大樟溪下游南岸支流。流域面積約62平方公里,其間水平長度500米以上的溪流有24條,取名「十八」,形容其多。
5、曇石山文化遺址:位於閩侯縣甘蔗街道曇石村,是中國東南地區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遺存之一,距今4000~5500年,是一座高出江面20米長形山崗。

閩侯縣旅遊景點大全



閩侯縣主要景點有:旗山國家森林公園,旗山森林溫泉度假村,雪峰崇聖禪寺,馬嵐山景區,塔礁洲濕地公園。
1、旗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福建省福州閩侯南嶼境內,面積3587公頃,園內三面環山、群峰如屏,南臨八一水庫,碧波漣漪,青山綠水相映生輝。特別是雨後天晴雲霧繚繞之時,山峰像凱旋歸來的旌旗迎風飄揚,因而得名旗山。園內著名的景點有石松寺、象鼻峰、天池湖等。
2、旗山森林溫泉度假村
位於閩侯縣旗山國家森林公園五峰里1號(原南嶼國有林場),毗鄰旗山國家森林公園,佔地面積600畝,是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3、雪峰崇聖禪寺
又名崇聖寺,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西北雪峰鳳凰山南麓,唐咸通十一年(870)建,現存殿宇多為光緒年間重修。是禪宗雲門、法眼二派的發源地,為江南五山十剎之一,素有「江南第一叢林」之稱。
4、馬嵐山景區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大湖鄉後井村,為全村最高峰,海拔1039.6米。馬嵐山景區方圓20多平方公里,山峰景秀,風光旖旎,夏無酷暑,是個天然的避暑勝地。知名的閩侯縣文物保護單位六公殿就位於山頂。
5、塔礁洲濕地公園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祥謙鎮,面積約3.11平方公里,是距離福州市區最近的可觀賞到野生小天鵝的濕地,福建第一批公布的50個省重要濕地之一。著名的景點有環島生態游步道、濕地觀景台、觀鳥平台、荷韻棧道等。
6、十八重溪
十八重溪景區面積69.35平方公里,主溪長16.2公里,穿行於崇山峻嶺,曲折迂迴十八彎,匯集十八條支流而得名。
十八重溪景區自然風光奇特,以天然峽谷、瀑布、深潭溪流景觀和獨特柱峰、峭壁、洞穴、火山岩地貌以及神秘的野生獼猴群著稱,是人們回歸自然、返樸歸真,欣賞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世外桃源。
7、塔礁洲濕地公園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祥謙鎮,面積約3.11平方公里,是距離福州市區最近的可觀賞到野生小天鵝的濕地,福建第一批公布的50個省重要濕地之一。著名的景點有環島生態游步道、濕地觀景台、觀鳥平台、荷韻棧道等。
8、金水湖
金水湖位於閩侯縣竹岐鄉,山坡平緩,迤邐疊翠,小穆溪水汩汩流過,湖頃1900畝。周圍有別墅式客房、餐廳、夜總會、咖啡廳、會議室、水上樂園、燒烤園、釣魚島。臨碧波而小酌,對錦鱗而輕歌,可謂一絕。
9、福州軍博園
位於閩侯縣白沙鎮馬坑村。游覽軍博園,除了體驗彩彈野戰,還可以搭乘長10米、重達22噸的「63式水陸兩棲坦克」,專業的坦克駕駛員開著坦克載著遊客在園內轟鳴馳騁,體驗金戈鐵馬的豪情壯志。
10、三疊井森林公園
這個公園是國家森林生態保護區,位於閩侯縣荊溪鎮關源里仁洲村,園區內古樸幽奇的奇樹園、百藤灣,沁人心肺的林間空氣,無不令人心曠神怡。天女散花瀑布,更是讓人沉醉在青山綠水之間。
以上內容參考:福州市閩侯縣人民政府網-雪峰崇聖禪寺

旅遊去哪好 福建小長假十大必去景點



福建旅遊必去十大景點:
1、青雲之巔——雲頂
中國雲頂,位於福建永泰縣青雲山山頂。2200萬年前,火山爆發,形成天池、深峽、曲溪、奇瀑、怪石、險峰、幽洞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地質博物館。
2、平潭
平潭位於福建省東部,是福建省第一大島,我國第五大島,俗稱福建的「馬爾地夫」。平潭與台灣隔海相望,是祖國大陸距離台灣島最近的地方。
3、北峰皇帝洞大峽谷、畲鄉湖
北湖皇帝洞原生態景區位於福州北峰晉安區日溪鄉、與連江縣小滄鄉及羅源縣霍口鄉交界,距福州市區約45公里,屬於壽山國家礦山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4、貴安歡樂世界
貴安歡樂世界位於福州北郊貴安新天地內,毗鄰貴安水世界,是繼貴安水世界之後在旅遊產業內的又一經典力作。目前有三條專線到貴安歡樂世界:五一廣場——貴安新天地,旅遊集散中心——貴安新天地,華威車站——貴安新天地。
5、漳州火山島
漳州濱海火山地質公園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火山島自然生態風景區內,是以一系列以火山文化為主題,以海洋為背景,結合現代園林理念建設而成的集休閑,娛樂,度假,觀光旅遊,和體驗式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風景區。
6、南靖土樓、雲水謠
南靖土樓雲水謠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長教村,「南靖雲水謠」原名長教,那裡山川秀美、人文豐富。村中幽長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樓,還有那靈山碧水,無不給人以超然的感覺 。
7、永泰青雲山+御溫泉
青雲山,國家級AAAA重點景區。位於距福建省永泰縣城10多公里的嶺路鄉,因山峰平地拔起,矗立青雲而得名。山高林茂,雲霧飄渺,岩奇洞怪泉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珍稀植物——桫欏和羚羊、獼猴等。
8、永定土樓+冠豸山
永定土樓,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龍岩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奇的山區民居建築。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
9、三疊井+龍台山
福州三疊井森林公園為國家森林生態保護區,位於福州市閩侯縣荊溪鎮關源里仁洲村。距福州市區23多公里,路況良好,交通便捷。
10、閩清黃褚林溫泉+宏琳厝
在福建省閩清縣坂東鎮新壺村,有一座規模龐大的古民居——宏琳厝。琳厝佔地面積17832.28平方米,共有大小廳堂35間、住房666間、花圃25個、天井30個、水井4口,厝內廊迴路轉,縱橫有序,,工藝精湛,是一座一次性設計、一氣呵成、整體結構精巧的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單體建築。

④ 福州主要的橋的資料

橋是工程的實體,也是文化與科學的物質體現。它融生活實用性、觀賞藝術性、人文紀念性為一體。橋是民族文化的結晶,它淵源於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福州地區自古以來水網稠密,河道縱橫,溝壑如織,懸崖壁立,橋梁記載,不絕於書。清朝以前,福州地區有古橋797座。由於歷史變遷,到1994年底僅存398座,其中名古橋39座。①儀態萬千的福州古代橋梁,顯示出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巨大的文化創造力,也體現出閩中文化獨特的地域特徵。
一、閩中橋梁,可甲天下
我國現存最古的橋梁是河北的趙州橋。它約於隋朝大業初年(605年後)建成。②福州地區的橋梁建築在唐代也已嶄露頭角,現存最古老的石橋,當是閩侯縣鴻尾鄉龍泉橋,它建於唐景雲元年(710年),石拱橋,橋長3.3米,為整塊巨石鑿成。還有建於唐大歷六年(771年)的福州「連坂橋」,它位於南郊城門鎮連坂村前,甘泉山北麓。石構平梁建築,單孔,全長15米,面寬1.41米。兩岸邊的橋台呈長方形,均用條石疊砌在木樁上,木樁直徑約40厘米。兩橋台之間架兩條大石樑,石樑上陰刻:「當境連滿與妻林十六娘為所生父母造橋一所,願家國平安,同沾利祿。上元辛亥八月三日造」。上元辛亥即唐大歷六年。③位於閩江口下游閩安鎮邢港出口處的「迥龍橋」,又名「飛蓋橋」、「沈公橋」,也始建於唐代,宋鄭性之重修;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和1922年曾修繕過。系石構多跨伸臂平梁建築,南北走向,全長65.65米,寬4.46米。5墩6孔,橋墩呈船形,每兩墩之間均鋪3根巨大石樑。橋面兩邊設石欄桿,欄柱截面為方形,柱子雕飾獅子、蓮花、圓球等。橋南有玄帝亭,亭為木構4角,邊豎2通石碑,一為鄭性之書刻「飛蓋橋」,一為康熙年間士民題刻「沈公橋」。橋北有聖王廟,廟為土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廟前有跨街亭,亭把廟、橋連成一體。亭內有3通石碑,記載「迥龍橋」的歷史沿革。④
福州古橋造型多樣,儀態萬千,主要有浮橋、石磴橋、石構平橋、石拱橋、木構橋、亭橋(屋橋)等。小橋玲瓏,大橋壯觀,深澗之橋,險峻恢宏。如位於倉山區蓋山鎮陽岐村的「午橋」,俗稱「五門橋」,宋元佑四年(1089年)造,南北走向,石構平梁建築,4墩5孔,橋墩為船形,橋墩上部採用懸臂墩辦法,層層重疊,出挑5層,橋墩之間架以巨大石樑,全長34米,面寬3.25米。橋面兩旁設欄桿,欄柱有「黃州八娘」等楷書題刻。民國《福建通志》記載:陽岐午橋「每石俱有刻字,筆勢似蔡君謨」,今字已磨損。⑤又如「多亭橋」亦名「店板橋」,位於晉安區日溪與羅源縣霍口鄉交界處,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建於飛水溪上,相傳為清朝雷姓書生朝思所建,是福州市保存較完好的大型單孔瓦廊木撐式風雨橋,橋亭屋脊上裝飾有別致的雙龍戲珠。再如「護國橋」,位於羅源縣起步鎮護國村。建於宋元豐二年(1079年),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毀於水災,次年鄉人募捐重建。據建橋石碑記載「清光緒九年(1883年)九月橋折,十月經監生鄭元朗獨立修造。民國5年(1916年)董大宇、鄭夢珍重修。橋、塔、廟、路均告成功」。該橋為石樑平板橋,4墩5孔。
建於閩侯縣白沙鎮聯坑村南山澗上的「遠濟橋」,又名「石陌橋」,為古時福州通往京都必經之路。橋為東西走向,全長23米,寬5米。廊屋單檐懸山頂,抬梁式木構架,高4.5米。兩旁有木欄桿,橋梁構架採用斜撐式,頭尾分落在兩岸岩石上。橋身離澗底水面約20米,懸空而立,若似瓊樓玉宇,蔚然壯觀。橋亭上懸掛一全塊酸絲板木匾,長193厘米,寬63厘米,匾上鐫刻「遠濟橋」三個隸書大字,並陰刻方寸行書跋文,其中曰:「任天下事者,苟皆以建橋之心為心,則天下何遠而不濟哉,然則遠濟又豈獨為建橋言哉」的命名含義。該匾為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進士、邑人陳景韶所撰書,書法筆墨酣暢,豐姿瀟灑。
在福州地區造型多樣的古橋中也有不少古為今用,被改造成現代橋梁,兼具文物橋和交通橋作用。如位於福清市新厝鎮橋尾村的「橋尾橋」,又名「上洋橋」、「興化江口橋」,是福清市與莆田市的分界橋,建於宋元佑五年(1090年)。現在在石橋原墩上改建為公路橋,長97米,寬4.8米,9墩10孔。又如位於連江縣蓼沿鄉朱公村的「朱公橋」,始建於宋嘉佑三年(1058年),系知縣朱定所建,故名「朱公橋」。橋北有小塔,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修。1977年原橋拆除,在原橋址上改建成雙孔石拱橋,原「朱公橋」古跡留下的僅有橋欄柱上石獅兩頭。古石橋改造為現代橋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福州地區古代橋工技藝的高超。
二、傍山臨水,奇巧險竣
為了適應福州地區山水溝壑多如網織的特殊地理環境,古代橋工遁道自然,精心巧思,所建人工之橋融於自然環境之中,為自然山水又添美色。如「合浦橋」又稱「下浦橋」,位於閩侯縣南嶼鎮合浦村,始建於宋代,橋長20米,寬2.5米,南北走向,石砌4墩5孔,石板橋梁,全橋植有3株古榕,枝壯葉茂。尤其中橋墩上長著盤根錯節的古榕一株,樹齡300多年,樹根粗壯,蜿蜒20多米,活似地龍,貫通全橋,與橋面石板和石墩緊緊合抱,融為一體,堅固異常,世為罕見。另兩株古榕經歷數百年風霜,蒼翠蔥郁,枝幹縱橫交錯,似結連理。橋旁松、竹、梅「三友」一叢,歲歲枯榮,於今依然茂盛。樹下建一座小廟宇,中祀閭山獅公仙師。廟亦有數百年歷史,傳說明代尚書黃鎬當年晉京考試,路經此橋,受神明點化而高中進士。觀此橋,人在樹下,樹在橋上,橋在水中,人、橋、樹、水渾然一體,如入天人合一之境界。
位於閩侯縣南通鎮蘇坂村的「榕蔭橋」,始建於宋隆興二年(1164年),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里人郵傳部尚書陳璧重建,全長27米,寬3.5米,石構梁橋,船形墩,釃水三道,橋兩端數株千年古榕,枝葉繁茂,參天蔽日,橋兩旁有石塊欄桿,橋欄板上鐫刻陳璧書「榕蔭橋」。書法蒼勁圓潤,古樸簡遠。精美的建橋工藝與清沏的碧水、參天的古榕、綠色的田園,天然融合,掩映生姿,秀色迷人。
在兩岸懸崖峭壁建橋,是福州橋梁一大特色。位於羅源縣鑒江石笏里的「坦橋」,又名「險橋」。明嘉靖丙午年(1546年)建造,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知縣馬淮倡修,為單跨石板橋,兩端以懸崖峭壁為基,砌有橋檔,橋面跨峽谷6米,用2條各寬1米、厚0.5米、長8米的巨大花崗岩條石架成。現僅存1條,橋高13米,無橋欄。又如「鼓響橋」,位於閩侯縣荊溪鎮關中村鼓響自然村。據橋頭附近的三峰寺石碑所刻「時大元延佑七年」(1320年)考證,該橋與三峰寺應是同時建造。現橋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建,為石構單孔石拱橋,長約21米,寬3.2米,高20餘米,跨度9米,橋頂面厚0.35米,橋從兩岸懸崖峭壁向中間砌半圓形石拱,從溪而望,高崖峭壁,溪流直瀉而下,與高高的拱橋相交融,氣勢磅薄,雄偉壯觀。溪流經橋而下,兩岸懸崖峭壁,溪潭深邃,溪水形成高30餘米的落差,急流把石潭沖擊成直徑各1米多的3個石洞,急流沖瀉洞中,發出「轟咚咚」的鼓響聲,橋上行人聞此鼓聲,心中陡增激情,故石拱橋亦名「鼓響橋」,被稱為福州地區最為壯觀的古代石拱橋。
在福州地區的各種古橋中,屋橋(也稱亭橋、風雨橋)別具一格,即在橋上建有橋屋、橋廊。正如清代周亮工《閩小紀》所載:「橋上架屋,翼翼楚楚,無處不堪圖畫。……閩地多雨,欲便於憩足者,兩檐下類覆以木板,深輒數尺,俯欄有致,游目無余,似畏人見好山色故障之者。」⑥如「三溪亭橋」,位於閩侯縣大湖鄉六錦村,建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為單跨石墩木樑廊屋古橋,全長32米,寬3.8米,橋亭高4.5米,橫跨雪溪東、西兩岸半山懸崖峭壁間,似飛虹懸空,奇峻非常。建橋者在兩岸距澗10米高處劈削懸岩為橋台,斜支圓木呈「八」字形,向跨孔中間伸出,以頂託大梁。橋面橫鋪木板,上建廊屋4柱3間,縱深12間,讓行人休憩或避風躲雨。又如「西塘橋」,位於永泰縣東洋鄉西塘村。始建年代待考,清乾隆十九年(1784年)重建,石拱單孔跨徑20.3米,全長29米,寬4.2米,高11米。橋上加蓋木亭,兩邊雙排木柱40根,坐倚欄桿,兩端石砌石階連接古道。再如「合攏橋」,位於閩清縣省璜鄉省璜村,始建於宋乾道年間(1165~1173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重建。橋長53米,寬3.2米,砌石為墩,架木為橋。橋面鋪設紅色地磚,兩旁用46根立柱分里外兩行,構成11個亭架。亭頂有5個亭翼,蓋以青瓦。兩旁紅漆扶欄和木板坐椅,造型古樸,典雅大方。行人歇息於廊橋,掩映在青山碧水之中。「合攏橋」是福州地區現有亭橋中最長的一座。
三、內涵深厚,形式巨麗
福州古橋作為人文景觀,體現出中國古橋所具有的深厚的中國傳統美學理念和福州地域文化藝術意境,也展示出中國古橋建築上的高超技藝和具有福州地域特徵的古橋建築風格。可以說,古橋既是一座通行的物質載體,又是一件耐人觀賞的藝術品,古橋是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福州地區古代橋工善於總結運用先進的橋梁技術,並把它和傳統藝術巧妙融合在一起。如橋的附屬建築和石雕工藝,形式豐富,藝術精湛,橋上往往用石雕、碑記、亭、塔、扶攔等藝術品來裝飾,具有很強的觀賞性。所以,清代周亮工在《閩小紀》中說:閩中橋梁「最為巨麗」⑦。福州「萬壽橋」,是閩江最早的跨江大石橋,據明代王應山《閩都記》載:「萬壽橋,橫跨台江,舊為浮橋,屢修屢壞。宋元佑間,郡守王祖道置田一十一頃七十二畝備修橋費。元時田入頭陀萬歲寺。大德七年(1303年),頭陀王法助奉旨募造石橋,釃水為二十九道,上翼以石欄,長一百七十丈有奇,南北構亭二。至治二年(1322年)落成。學士馬祖常為記,刻『萬壽橋』三字於右」。⑧「萬壽橋」前身是浮橋,始建於宋元佑八年(1093年),時為知州的王祖道徵集工匠以楞嚴洲為中心,南北各造浮橋1座。北橋江面寬154米,用船20隻,南橋江面寬約785米,用船100隻,以粗大藤纜緊固於江中所植的18根石柱上;船上鋪蓋木板,作為橋面,高與沙洲平,寬3.4米,兩旁設有欄桿。兩座橋總長為1000米。為方便江中行船,在江心的浮橋口還留有兩個高門。整個建橋工程於宋紹聖元年(1094年)完成。宋崇寧二年(1103年),楞嚴洲與倉前山之間又出現一個沙洲,即中洲,江面被割為3條水道,因之浮橋也相應改建為北、中、南3座。北橋(今小橋橋位)用船16隻,中橋(萬壽橋位)用船73隻,南橋(江南橋位)用橋13隻,共用船102隻。⑨陸游《渡浮橋至南台》詩雲:「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說南台試一尋。九軌徐行怒濤上,千艘橫系大江心」。⑩由於江闊水急,浮橋無力抵禦風浪的襲擊,時多損壞,兩岸交通經常為之中斷,元代時改建為石橋,即「萬壽橋」。{11}「萬壽橋」於元大德七年始建,元至治二年落成,是元代福建最大的建設工程,它與後建的江南橋合稱為大橋。全長570多米,29孔立28個舟狀石墩,承托石樑。橋上鋪石板,砌以石欄。橋欄石柱雕有形狀各異的石獅。橋南北各建有風雨亭。「萬壽橋」在橋梁技術上的一個創新,就是對橋梁基礎採用「睡木沉基」法,即:用木籠填石為基。先在橋墩處下木籠,然後,在籠內密填石塊為基。「萬壽橋」建成後,歷代都曾對大橋進行修葺。1930年為適應汽車行馳,由日本大和工業合資會社承包改建成水泥路面。1971年對「萬壽橋」進行全面增高拓寬,改稱「解放大橋」。{12}1995年至1996年拆除重建為現代化大橋。
始建於唐,重建於宋的台江區新港街道河口尾的「路通橋」,橋為西南至東北走向,花崗岩石砌建,2墩3孔石拱橋,形如玉帶。全長30.7米,寬3.6米,兩端為台階踏步。兩側護欄的望柱、尋杖、闌版均按宋《營造法式》規制建造,是福州地區現存最完整的宋代石拱橋。{13}民謠雲:「南台沙合,河口路通。先出狀元,後出相公」。{14}
位於閩侯縣上街鎮榕橋村的「十四門橋」,又稱「榕橋」,是閩侯現存最長的宋橋。宋元豐二年(1079年)始建,東西走向,石構,平梁式,全長102米,有13個舟形石墩,兩墩相距4~6米不等,各用兩條石板平架成橋面,面寬1.8米,拱跨溪源溪之上。橋多次損壞,歷經重修。橋面石板上刻有造橋、修橋者的姓名及年代。其中,第一孔北向橋面石板條上,銘刻「元豐二年十一月庚申造,至八年十一月廿三日壬辰畢,石匠張保」。{15}「十四門橋」是建築技術別具一格的石墩石板橋,古代橋工根據淤泥沙質松軟的地質特點,採取了「睡木沉基」法建築工藝,用數層縱橫交錯編排而成的木筏,固定在建橋墩位置的水面上作為橋基,然後在水面上壘石砌墩,隨之木筏沉到水底,基礎與石墩受力均衡牢固。「十四門橋」融於山水樹蔭之間,一幅水鄉美麗畫卷。明代鄭元韶寫有「十四門橋」詩:「西望旗山數里遙,尋常春漲阻耕樵。而今遊客過多少,憶渡溪源十四橋」。{16}
處於台江區八一七南路小橋頭的「沙合橋」,因「萬壽橋」俗稱「大橋」與之相對應,「沙合橋」俗稱「小橋」,建於元代,明成化六年(1407年)由知府周純重建。跨徑7.2米,拱圈厚度僅0.2米,比現代橋梁設計理論的計算值還要小得多,拱頂離路面極近。已歷600多年,現在每天經過橋上的車輛超過千輛,有的還是載重汽車,石橋仍然完好如故。「沙合橋」被現代橋梁專家視為奇跡的「薄拱橋」。{17}
在福清市海口鎮龍江入口處的「龍江橋」,又稱「海口橋」,宋政和三年(1113年),太平寺僧守思等倡建,宣和六年(1124年)竣工。初名「螺江橋」,後改名「永平橋」,紹興三十年(1160年),又改名「龍江橋」。橋用花崗岩砌建。先以巨石填基,再砌橋墩。墩作舟形,兩端出尖,以分水勢。墩間架巨石為梁,上鋪石橋。全長476米,寬4.2~5.2米,橋面兩側設扶攔。橋墩原有41座,現存39座,間距11米左右。橋南端建兩座鎮橋佛塔,各7層6面,實心,高6米,浮雕有佛像、侏儒、蓮花、獅子等紋飾。明萬曆、清順治、康熙、乾隆及民國時期屢有修葺,並在橋頭豎碑記事。{18}「龍江橋」是福清最長的一座古代石樑橋,至今仍保持完整的結構,也是福建省四大古橋之一,加上小橋總長700多米,橫跨龍江下游,氣勢雄傳壯觀。
聳立於閩侯大湖鄉六錦村的「三溪橋」,其廊屋系單檐懸山頂,抬梁式木構架,不僅結構科學,布局嚴謹,技藝精湛,而且橋廊24對樑柱,每對均撰書有楹聯。有贊風物景緻的,如:「鰲梁高架仿疑虹見空中,鳥路斜臨卻訝龍鄰井上」。「潮朝朝朝朝朝朝朝朝升,目見見見見見見見見見退」。有借景詠史的,如:「此地疑文王避雨處,前溪憶子路問津時」。「慧眼逢人,斯能效圯橋進履;迮心下士,曾知道渭水推車。」有頌人文奇觀的,如:「再行數武算庄村,處處家家極乎快極乎快;一望三山遮草木,高高下下如此奇如此奇」等,更增添了橋的詩情畫意。
四、閩都滄桑,橋以載史
橋,它經歷了人間滄桑,成為歷史的見證;它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也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進步;它有補天濟世之材,有利物濟人之德。古語說:「天下有道津梁道」。{19}
位於鼓樓區楊橋巷口的「雙拋橋」,原名「合潮橋」,又稱「會潮橋」,因橋下河水一頭通元帥廟河,一頭通白馬河,兩河在此匯流而得名。該橋始建於唐代天寶十二年(754年),石構單孔拱橋,有橋亭,橋邊環植三株古榕樹,樹蔭蔽天,是百姓乘涼的好去處。據民間傳說,明末時橋邊有劉、陳兩家,劉家公子欲強娶陳家女為妾,陳女不從,與新婚夫夜逃,不幸被抓,雙雙被綁拋入河裡溺死。有民謠雲:「雙拋河裡不分離,夫妻結成連理枝。豪強劉家欠血債,世代合潮聲凄凄」。從此,「合潮橋」改名為「雙拋橋」。
建於唐代的鼓樓區八一七北路中段的「安泰橋」,為當時羅城南關的利涉門外護城河上的一座橋。「宋宣和中,郡守陸藻建亭其上,舊有《重修津渠記》,掌書記陶岳撰,在利涉門。《閩都記》:亭廢,碑亦不存。《榕城景物考》:唐天復初(903年),為羅城南關,人煙綉錯,舟楫雲排,兩岸酒市歌樓,簫管從柳陰榕葉中出。曾子固《出利涉門詩》:『紅紗籠竹過斜橋,復觀翚飛入斗杓。人在畫船猶未睡,滿船明月一溪潮』」。{20}表現當時安泰橋日夜沉浸在歌舞昇平之中,一派繁華景象,不禁使人將安泰橋下的安泰河比作金陵的秦淮河。
立於倉山區城門鎮林浦村的「林橋」,單門石板橋,橋以巨石為梁,上鋪石板,兩旁設石柱石欄,柱頂雕有石獅等,建於宋咸平年間(999~1003年)。另有斷橋,建於宋紹興三年(1133年),原結構不詳,殘存的橋身長22米,寬2.8米,3個橋墩,5條石樑,靠岸1孔保存完好。橋面由4條長石樑構成,中門石樑長9米,臨江1門已毀,只有橋墩沉在水中。頂部面積14平方米,蓋有一座小廟宇。據《宋史》記載,宋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大元兵至皐亭山」,宋恭宗趙顯「遣監察御史楊應奎上傳國璽降」,二月「率百官拜表祥曦殿,詔諭郡縣使降」。{21}元軍佔領臨安(今杭州)都城,宋恭宗趙顯被俘,其兩個弟弟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在大臣陳宜中、張世傑、陸秀夫等護衛下,領著僅余的30多萬兵馬乘船南下,在閩江口的林浦停泊。當年11歲的趙昰,被大臣們扶著在福州的大都督府(今省府路附近),於5月登基,「以為宋主,改元景炎」,是為宋端宗。{22}11月元軍從陸路逼近福州時,宋端宗趙昰和他的大臣們從林浦紹岐碼頭離開,退往廣東。南逃前,文武官員在「林橋」下馬候旨,前往帝王行宮晉見。趙家王朝在林浦匆忙而悲愴地降下緯幕。出生於林浦,明朝曾任過吏、兵兩部尚書的林瀚在《平山懷古》一詩中曾掬過一把感懷之淚:「王氣銷沉天地老,胡塵溟漠古今愁。傷心最是濂江水,還繞行宮山下流」。{23}林浦,歷史上曾稱為濂浦。閩江流出福州市區,到了濂江地段,江面一下子寬闊起來,在古帝王行宮右側為濂江書院,因朱熹及其弟子黃乾等在此講學而聲震四方。
始建於明代的台江區三保的「彬德橋」,清光緒丙申年(1896年)重修,橋長33.1米,寬2.7米,2墩3孔,為平梁與拱形相結合的石構橋。1997年當地民眾集資蓋了橋亭,在橋的東端北側重建有「十八將軍」小神龕,神龕內供奉鎮守該橋的「琉球國十八將軍」塑像,表明福州該河港早年就與琉球等國有著密切的海上來往關系。
台江區南公村的「河口萬壽橋」,俗稱「小萬壽橋」,以別於閩江上的「萬壽橋」。清康熙七年(1668年)由鼓山成源和尚和里人柯應采募銀二千餘兩建造,橋為東西走向,石構,2墩3孔梁架式。全長35米,寬3米,橋面由12塊條石鋪就,兩側有石欄桿,橋頭望柱上端各盤踞一石獅。橋頭兩側各植一株榕樹。橋東有萬壽堂,橋西有萬壽庵,庵外牆嵌有清道霈和尚立的《萬壽庵》碑。{24}庵前原立有康熙九年(1670年)鼓山方丈寫的《河口萬壽橋記》碑,今已移至於山碑廊,該碑為清初「三藩」的重要史料。「小萬壽橋」所在地河口港,歷史上曾經是琉球等諸蕃國貢船集中泊地,橋附近有許多相應的古建築,如「河口天後宮」和著名的「柔遠驛」(俗稱琉球館)等,是福州海外交通史的重要遺跡,從中可以看出數百年前河口萬壽橋附近河面千帆競發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華場面。
位於台江區義洲街道白馬河上的「白馬橋」,清代福州木幫商會集資建築。石構平梁橋,3墩4孔,跨度不等,現留下3孔,全長71米,寬3.1米,東西引橋各12米。該橋見證了福州是中國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的歷史。
在一千多年的歲月中,福州古橋見證歷史,承載傳說,展示出豐富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一座「沙合橋」竟與出將入相關聯,《揮塵前錄》曾記載,當初閩人流傳一個民謠:「南台沙合出宰相」。據《榕城考古略》雲:「章得象相時,沙涌可涉。政和六年,沙復涌,已而,余深復大拜;方務得帥福唐,南台沙忽再涌,已而朱漢章,葉子昂相繼登庸」。{25}一座「十四門橋」楹聯則飽含人生哲理,「榕蔭坐可論古今,橋上行須讓往來」,借景抒情,以物喻理,論古今,談做人,富有哲理性。行人、河流、石橋、榕樹、古鎮、山川融為一體,相映成趣,一派水鄉田園風光。
福州古橋文化是福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展示出中華民族的聰明和智慧,又體現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對外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福州與泉州、漳州等地,建造了大量石橋梁,達到了建橋熱潮的高峰,形成了明王世懋在《閩部疏》中所說:「閩中橋梁甲天下」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