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州哪裡有回收紀念幣的呀/
福州的古幣交易市場分布廣泛,其中花鳥市場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地點,這里不僅有古幣交易,還有其他古玩。左海後門的舊話鳥市場也有古幣交易,尤其是新修的那條路口附近,有一個規模較大的古玩城,這里也包括古幣交易。建議最好找一個懂行的人一起去,這樣可以更好地辨別真偽,避免買到假貨。
大利嘉百貨位於上島咖啡的下面,偶爾會有古幣出售,但這里除了古幣,還有列印機墨盒、電話卡等商品出售,因此,如果你只是想找古幣,可能不太合適。建議還是去花鳥市場或者左海後門的舊話鳥市場,這些地方專門從事古幣交易,商品質量更有保障。
總體來說,福州的古幣交易市場很多,其中花鳥市場和左海後門的舊話鳥市場的古玩城是最值得推薦的地方。這些地方不僅商品種類豐富,而且質量也有保證,因此,如果你對古幣感興趣,不妨親自去逛一逛。
值得一提的是,古幣交易市場除了古幣,還有其他古玩,如瓷器、玉器、銅錢等,如果你對這些古玩也有興趣,這些地方都是很好的選擇。但是,由於古幣交易市場涉及的知識較多,建議最好找一個懂行的人一起去,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場,避免購買到假貨。
總的來說,福州的古幣交易市場很多,其中花鳥市場和左海後門的舊話鳥市場的古玩城是最值得推薦的地方。如果你對古幣感興趣,不妨親自去逛一逛,體驗一下古幣交易的樂趣。
Ⅱ 宋朝福州和泉州,哪個更繁榮、更發達
宋代福州和泉州都十分繁華,但在當時歷史背景下,泉州發展相好一些。
①五代十國時期,福州多遇戰火,而割據泉州的諸侯留從效竭力維持閩南的穩定,後來陳洪進和平獻土,使得泉、漳二地免受戰火,發展相對穩定,人口增多。
②北宋時期,泉州經濟逐漸發展,先後超過寧波和廣州,並在南宋時期躍升為世界第一大港口城市(泉州與亞歷山大港齊名)。泉州在元代有一段時間(1297年~1299年)取代福州作為福建平海中書省的省治。
③朝廷在泉州設立市舶司,專管海外貿易,有利於泉州的進一步發展,作為泉州府城的晉江縣鯉城鎮盛極一時,有「漲海聲中萬國商,市井十洲天下人「的美譽。
④福州在宋朝逐漸恢復元氣,歷代福州府尹勵精圖治,使得福州快速恢復並發展,但整體還是比不上泉州。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福州出了許多狀元,這一點遠勝泉州。
⑤但是到了元朝末年,泉州府城毀於戰火,而福州繼續發展並超過泉州。泉州宋元四百年繁華毀於戰火,並在明清五百多年中長期處於貧窮落後。
⑥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泉州的晉江、石獅、惠安、南安取得長足發展,泉州才在2000年的時候GDP恢復福建省第一,並保持至今。
Ⅲ 古代銅錢有什麼隆寶字樣
【永隆通寶】
壽隆通寶為遼聖宗耶律隆緒的年號錢。證據1、《遼史。食貨志》:「道宗改年號後之世,錢有四等:曰咸雍,曰大康,曰大安,曰壽隆,皆因改元易名。其肉好、銖數亦無所考。」證據2、《高麗史》:「壽隆元年十一月,王昱病,命其子顒權知國事。」可見歷史上確實有「壽隆」年號,並且也確實有壽隆年號錢存世,筆者藏有銅、鉛各一品。
【正隆元寶】
金代海陵王正隆三年(公元1158)鑄造,分為四筆和五筆,四筆是指正字的最後兩筆連寫成一筆,一般的正隆都是這個版式,比較多見,屬於普通品,存世較多。五筆正隆則比較罕見。具體的有兩種不同的版式,一種是正字的第四筆一豎出頭到下邊,很少見,存世不多。另外一種是正字的最後一筆一橫出頭到左邊。市面上很少見,2004年四川出土了一些。
正隆元寶為金建國四十二年第一錢,與前此沿用之遼、宋錢並行。正隆元寶仿北宋大觀平錢製作,質地精良,文字俊秀,楷書錢文旋讀,邊廓整肅,光背無文。徑2.5厘米,重3.4克左右。正隆錢文端莊統一,甚少差異,唯以「正」字末筆是否出頭分為兩式。傳世以左豎連下橫作「﹂」者為眾,末筆出頭者稀有。1983年湖南麻陽出土正隆元寶大錢數枚,徑2.9厘米,重4.5克,肉薄背平,相當北宋折二錢,是為最新發現。史志多載「正隆通寶」,有誤。據報建國後黑龍江曾出「正隆通寶」錢一枚,迄今未曾確認。有合背錢,另有安南鑄薄小異體錢。
【隆武通寶】
清順治元年(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史可法等人擁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位,第二年改元弘光,鑄行「弘光通寶」。有小平,折二錢兩種。但此錢僅鑄行了一年,福王政權就被清軍推翻了。同年六月。魯王朱以海在紹興鑄「大明通寶」,皆為小平錢,此錢真書直讀,分為背有文及背無文兩類。順治元年,魯王失敗,逃至廈門,投奔鄭成功。大明通寶錢鑄行有六年時間。順治二年,南明禮部尚書黃道周等人擁立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鑄行「隆武通寶」,有小平,折二兩種,此錢為真書直讀;小平錢分背有文及無文兩類。此外還有「隆武通寶」鐵錢,較為罕見。隆武二年,清軍攻入閩,唐王政權滅亡。順治四年,桂王朱由榔在廣東即位,改元永曆,次年鑄行「永曆通寶」,有小平,折二、及背文五厘、一分四等錢。
【乾隆通寶】
乾隆通寶鑄於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背面的滿文比較復雜,可以參考華光普的《中國古錢幣目錄》,上面有很詳細的價格和錢幣拓片。乾隆通寶錢徑約2.2-2.5厘米,重約2.4-4.8克。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
Ⅳ 我有一枚裕民通寶,背面是工壹兩,請幫忙鑒定一下價值
首先 你的這枚錢是100%的假錢 真錢看圖 不過背一兩的我沒有
康熙十二年(1673年)撤藩令頒布後,當年11月藩王領袖吳三桂首先發動叛亂,第二年正月耿精忠在福州也相繼起兵,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統兵三路向清軍發起進攻。攻佔江西後,因軍隊糧餉不足,耿精忠即在福州耿王莊鼓鑄「裕民通寶」銅錢。康熙十五年(1676年)8月進攻浙江舟山前夕,耿精忠部將投清,耿被困福州城中,最後被迫出城投降,在清廷平定「三藩」之亂後被處死。
「裕民通寶」錢,在當時為一種權銀錢,即表明對銀作價,其普品背鑄「一分」、「一錢」等字樣,每枚銅錢可兌換一分銀、一錢銀。此錢背鑄「一兩」字樣即可兌一兩銀。宋、元、明、清時期,金錢的魅力有增無減,有「百金買駿馬,萬金買高爵」之說,以軍官出征時,用錢買人頭,按人頭數目論功行賞。此「裕民通寶」背「一兩」兌銀一兩的大錢,極有可能是耿精忠被困福州城時所鑄,論功賞給其軍官,全力抵抗清軍以求一隅。因其鑄期短、鑄量極少,加上戰爭轉移陣地遺棄的關系,保留下來的今極為少見,以至平叛後乃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查禁、大量收繳、銷毀,嚴革偽號雜錢時,此「裕民通寶」背「一兩」權銀錢一直遺漏在民間而未被官方發現,屬出譜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