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州有發展前途嗎
閩清縣,台江區,馬尾區,閩侯縣,倉山區,羅源縣,永泰縣,鼓樓區,晉安區,福州有發展前途啊
Ⅱ 尋求福州近30年發展取得的成就
福州對外開放20年發展成就回顧
編者按:1984年,我國首批設立14個沿海開放城市。20年來,成就輝煌,發展明顯領先全國,帶動了東部沿海成為我國市場化程度最高、吸引外資最多、民間資本最活躍、社會經濟最發達、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福州20年,GDP年均增長17.1%,GDP增速最快,按可比價格計算,名列首批開放城市第一位。
1984年5月,福州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14個對外開放沿海城市之一。20年來,福州市緊緊把握改革開放的發展機遇,始終堅持發展這一富民強市的第一要務不動搖、不松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初具經濟繁榮、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城市風貌。
這20年是福州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一段時期.
一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經濟總量於1996年實現了翻三番的目標。全市GDP、財政總收入分別從1984年的32.5億元、3.3億元增加至2003年的1347.68億元、138.12億元,年均增幅分別達16.1%和20.5%。產業結構調整初建成效,經濟基礎不斷夯實。全市三次產業比例由1984年的32.56:45.73:21.71調整優化為2003年的10.7:50.6:38.7,2003年工業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0.2%。目前,依託東南汽車、冠捷電子、華映光電等龍頭企業,全市電子信息、以汽車製造為主的機械、紡織服裝鞋帽、食品加工、建築建材等支柱產業集群不斷壯大,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已達54.3%,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也已達22.4%。金山、江陰、青口、元洪、濱海、軟體園等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六大市級工業集中區正呈現跨越式、倍增式發展的良好勢頭。
二是較為規范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初步建立。始終堅持改革的市場取向,全面推進與深化國企、財稅、金融、流通、價格、住房、社保等各項改革,市場運行機制與市場經濟和國際慣例的要求逐步接軌。特別是近年來深入開展了以經營城市、政府采購和產權交易等為重點的「陽光工程」建設,扎實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投資環境明顯改善。
三是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把招商引資作為福州發展的生命線,堅持內外資並舉,大中小項目並舉,勞動、資金、技術三密集項目並舉,積極推進項目引進和產業鏈配套招商、親情招商、全員招商,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做大做強開放型經濟。截止2003年底,全市累計批准外資項目7452項,合同外資20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3億美元;全市外貿出口額從1984年的0.22億美元增加至2003年的46.43億美元。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台商投資區、科技園區、軟體園區、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等一批國家級對外開放平台與產業基地不斷發展壯大。「5•18」活動影響力、輻射力不斷擴大,日益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國際性經貿招商盛會和福州的城市名片之一。
四是城市建設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全市建成區面積從1985年的47.3平方公里擴大到2003年的160.3平方公里。城市基礎設施由滯後型向適應型與適度超前型轉變,人居環境也明顯改善。先後榮獲了「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也已通過驗收。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由1984年的506元、349元提高到2003年的10123元、4402元。城鄉各項社會保障制度也已基本建立健全。六是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協調並進,社會穩定。近年來,福州市相繼獲得了「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市」等稱號,並連續6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市」、5次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在此基礎上,福州市正著力創建國家文明城市。
Ⅲ 想去福州發展一下,沒朋友在。誰能說一下福州市怎麼樣工作好找不
說福州三線城市不得不說知識面缺乏。福州在沿海城市確實落後,但是完爆內陸城市。而且現在海西大發展福州將成為20年內發展最快的城市。福州市不大三年環山綠化絕對沒的說。至於就業怎麼樣?我剛剛高考完就直接不深究了。但是就業怎麼樣反正我有一些認識的人本三畢業照樣工資3000多,我同學高考完暑期打工工資都有2000了。而且雖然全國房價高得離譜,但是福州出淤泥而不染房價一直保持很合理。我家別墅環境非常好也有500平方前兩年買的也只有200萬。而且三坊七巷是全國古代近代文人墨客最密集的地方。有著悠久歷史。福州人不排外,但不熱情。南方普通城市普遍特點。
Ⅳ 你覺得去福州發展好嘛
福州環境不錯,藍天白雲,空氣質量很好,海濱城市,房價從2016年開始瘋漲,市區沒個30000搞不定,還是周邊都2萬多,工資不高,在福州生活壓力山大。
Ⅳ 福州 經濟發展如何
福州以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的奮斗目標與主要任務
2004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大戰略決策。福州市高度重視,迅速行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開展了以 「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為主題的大調研大討論活動,制定實施了《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綱要(試行)》,在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還作出了《關於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的決定》,使省委、市委的決策成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動綱領。
立足富民強市,凸顯福州省會特色與優勢,服務全省發展大局和祖國統一大業,福州市將深入貫徹落實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省會中心城市的優勢和帶頭帶動、示範輻射、綜合服務、吸納創新功能,增強生產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輻射力、影響力,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經濟、城市規模、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切實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努力營造穩定有序的社會環境,著力建設福州的「一個基地」(強大的製造業基地)、「六個中心」(產業集聚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商貿物流中心、交通運輸中心、信息研發中心、教育文化中心),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力爭比全國提前6~7年、比全省提前2~3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經濟。重點圍繞「發展是富民強市第一要務、經濟建設是發展第一要務、發展工業是發展經濟第一要務」的思路,優化生產力布局,依託區位優勢,著力打造海峽西岸經濟區強大的製造業基地。經過5~8年的努力,力爭全市GDP超過3000億元,工業總產值超過5000億元,財政總收入超過360億元。
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成適度超前、現代化、立體式的省會中心城市基礎設施體系,使城市布局更合理、交通體系更完備、服務設施更完善、承載能力更可靠、生態環境更優美。
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規模。積極推動中心城市沿江向海發展,進一步擴大規模、增強功能、提升品位,建設以中心城市為核心、次中心城市為支撐、周邊衛星城鎮為基礎的組團式濱江濱海城市。經過若干年的努力,爭取市區建成區面積達到35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規模達到350萬人左右,形成 「一中心、七組團」(即中心城區,甘蔗與荊溪組團、上街大學新區組團、青口組團、馬尾與琯頭組團、吳航與營前組團、長樂濱海組團、琅岐組團)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社會事業。構築海峽西岸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新聞、人才中心,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文化條件、理論服務和輿論氛圍,基本實現省會「一流教育」、「一流管理」和建設「科技強市」、「一類計生先進城市」目標,進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
大力加強省會中心城市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現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繼續好轉,機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斷增強,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 「陽光工程」領域進一步深化拓展,發展環境更加公開、公平、公正和高效。
維護省會城市社會穩定。基本實現「平安福州」創建目標,全市政治更加穩定,治安秩序更加良好,法治環境更加規范,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成為全國最安全的省會城市之一。
Ⅵ 福州未來發展的幾大戰略是什麼
城市戰略:強中心帶動、構建大福州1.東進長樂、南聯北接,打造濱海產業帶,構築「弓箭」格局的大福州。 2.「繁華看中心、實力看郊區」,實現產業空間大布局。 規劃結構:形成「一軸」、「兩片區」、「五個外圍組團」區域發展戰略:發展大尺度集聚結構1.省域層面——培育沿海城市連綿帶。以福州和廈門為核心,整合沿海6市,構建沿海城市帶,形成大尺度集聚結構。2.都市圈層面——培育福寧莆城市圈。在福州和廈門兩上經濟中心城市的帶動下,海西經濟區將在沿海分別形成「廈漳泉」、「福寧莆」兩個「1小時都市圈」。3.大福州層面——培育大福州都市連綿區。以福州、長樂、福清、羅源、連江、閩侯等縣市為基礎,培育大福州都市區。建議調整福州規劃區范圍,在行政區劃調整之前,構建雙中心結構(長樂為新城中心),同時培育若干外圍組團生長點。
Ⅶ 福州經濟支柱有哪些
福州有六大支柱產業:水產業、電子信息業、機械工業、輕紡工業、房地產與建築建材業、旅遊業
1、水產業,要按照規模化、標准化要求大力發展加工業,在抓好大眾化的魚、蝦、蟹、貝、魷、藻等大宗水產品精深加工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高營養、低脂肪、無公害、環保型的「藍色食品」,擴大鮑魚、南美白對蝦等名優新品種養殖規模,大力推廣大型抗風浪深水養殖。
2、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軟體產品、計算機及網路系列產品、數字通信、信息應用系統產品、顯示管及配件和家用電器等產品。發展壯大中華映管、冠捷電子、福日、實達電腦、新大陸、三協精機、永德信等骨幹企業集團,進一步鞏固和拓展福州、福清、馬尾三個省級電子產業基地,重點建設福日液晶顯示系列產品、集成電路晶元,中華映管五期彩管,冠捷顯示器、LCD擴建、新大陸電子類信息產品生產基地、永德信CD-R光碟等項目。
3、機械工業,重點發展汽車製造及配件生產,並通過汽車工業帶動傳統機械製造業的發展。以東南汽車為龍頭,加快青口汽車城的規劃和建設,重點發展輕型車、汽車玻璃、汽車發動機及其配件等,壯大東南汽車及其配套廠、福耀玻璃等骨幹企業集團,形成汽車產業鏈。東南汽車主機廠要進一步擴大規模,開發新車型,增強市場競爭力,力爭兩年內形成15萬輛生產能力;配套廠要進一步拓展配套空間,提高產品在福州以外的國際、國內市場的份額。重點推進東南汽車二期、華擎發動機、戴�克輕型客車、東南汽車配套廠、福耀浮法玻璃等項目的建設。
4、輕紡工業,重點發展食品業、皮革製品業和紡織業。食品工業:發揮市場優勢、資源優勢和基礎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加工深度,形成食品產業群,大力開發水產品精深加工技術,提升糧油加工技術,開發針對不同群體需要的添加各種營養、無機鹽類、維生素類的特種營養食品,重點建設青島啤酒技改、康宏公司大豆油生產線、閩清森尼食品技改、統一方便麵等項目。皮革製品業:以運動鞋為重點,發展壯大清祿、三豐、順大等重點企業(集團)。紡織業:重點發展化纖、化纖織造、印染、棉紡、針織服裝等行業,重點發展差別化纖維、復合超細纖維、功能化纖維、新型纖維等模擬織造、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發展壯大和順化纖、經緯集團、嘉達紡織、福華紡織等企業(集團),重點建設和順氨綸、高檔面料擴產、永豐針紡技改等項目,加快長樂紡織城的建設。
5、旅遊業,要大力拓展旅遊市場,繁榮假日經濟。在鞏固發展台、港澳、東南亞和日本、韓國市場的同時,努力開拓歐美、北美市場,構建結構合理的境外客源體系。在發展探親尋祖、商務洽談和宗教旅遊的基礎上,憑借福州的資源、區位和文化優勢積極開發自然觀光、休閑渡假、文化修學以及大力發展購物旅遊、商務旅遊和會議旅遊等新的旅遊產品。以歷史文化名城和「海、江、山」三大特色為依託,充分發展福州市旅遊資源優勢,建設福州城區都市風光和突出東部沿海風光、西部田園山野、南部水上娛樂、北部山地游覽線,形成名勝古跡、森林公園、海島避暑、城區會展、深山壑谷巒峰急流、名人故居紀念館(堂)、溫泉健身、市區公園、宗教朝聖、城市名建築等旅遊精品線;提升專題旅遊品質,提高旅遊風景區、渡假區的接待水平。名勝古跡要著重開發平潭海壇風景區、鼓山風景區,以及新興的永泰青雲山、閩侯十八重溪、琅岐島海濱旅遊渡假區的生態旅遊;加大開發、利用、拓展福州森林公園、福清靈石山森林公園、閩侯旗山生態旅遊景區、閩侯大穆溪、晉安區壽山漂流等項目的力度;公園開發,要重點開發西湖、左海、溫泉、屏山、金牛山、南公園、閩江公園等,拓寬城區旅遊休閑空間。
6、高新技術產業,以電子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新材料和先進環保技術的開發及其產業化為重點,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產業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強的高新技術產業群體。一是重點建設一批高技術產業化項目。電子信息技術要大力發展高性能計算機及外部設備。組織實施軟體產業、信息網路、信息安全、光電子和電子元器件等專項工程,建設異構數據共享平台軟體、寬頻接入技術及設備、開放式智能控制系統、網路加密認證系統等產業化項目。生物工程技術要圍繞醫葯、農業、輕工食品等,重點組織實施生物醫葯、現代中葯、微生物發酵、農業快繁技術、優質高產兩系雜交稻良種等產業化項目。新材料技術要建設非線性晶體、新型陶瓷材料、建築新材料及光纖、光纜加工製造等產業化項目。先進環保技術要重點發展廢棄物處理技術、污水處理技術、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等,建設LFW系列智能型垃圾焚燒設備、煙氣循環硫化床脫硫裝置、紫外光水消毒技術及設備、汽車尾氣催化凈化器、光催化空氣凈化器等產業化項目。
Ⅷ 福州城市地鐵建設將給福州城市人民帶來怎樣的生活改變以及城市的快速發展
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目標的實施,福州迎來新一輪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沿江向海、東擴南進西拓」發展戰略的實施,福州城市規模迅速擴大,住宅區逐漸向郊區轉移,人們出行的空間也越來越大。據預測,到2020年,福州主城區總人口將是目前的近兩倍,預計將達到475萬人,福州的主城區面積將擴大1.46倍,城市交通也會日益擁堵。到2030年時,僅通過閩江的機動車輛將高達道路交通容量的1.5倍以上。
與此同時,福州小汽車的擁有量快速增長。據統計,截至2005年年底,福州擁有的小汽車數量比1999年增加了7倍。特別是從2004年起,年增長率高達56%。2007年每月汽車掛牌量高達4000多輛以上。這樣帶來的一個後果是道路安全讓人擔憂。
另有數據顯示,福州市現在每天大約有102萬人次乘坐公交車出行。而福州目前的公共交通已不堪重負,高峰時段,公交車上人滿為患。且在公交路線集中的市中心等地,多條線路上集中了多條公交線路,高峰時段十分擁擠,有5~6輛公交車同時停靠在一個車站。
正是這種狀況,催生了《福州市軌道交通網路規劃》,實行以軌道交通為骨乾的公交優先政策,已成為共識。
對福州來說,發展軌道交通還有另一層意義及迫切性。福州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城市發展明顯感受到道路空間擴張的限制。只有發展不以道路為依託的軌道交通系統,才能有效利用城市空間,較好地解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城市交通發展的矛盾。據預測,1號線、2號線投入運營後,福州每天乘坐輕軌出行的市民將達到82.53萬人次,將承擔福州市公共交通總量的14.5%。
此外,軌道交通的開通將有效改變福州市民的出行觀念。由於輕軌能大量分流出行人員,道路擁堵也將得到緩解,還能引導相當一部分人放棄摩托車、電動車等傳統出行工具,改乘公共汽車、計程車等公共交通工具。據悉,福州目前的公交出行率僅為17.2%,到2020年,福州每100人出行時,將有32人選擇公共汽車、輕軌、計程車等公共交通方式。
Ⅸ 福州的經濟為什麼發展的這么慢、福州的經濟發展的怎麼樣
福州經濟發展慢是因為起步晚,改革開放初,福州因為瀕臨台灣,所以政策上屬於半開放。導致發展比較慢,但是相對於內陸地區就好多了。
福州經濟正在大力發展,因為政府的建設海西政策。
福州現在比不過北京,但是如果你有點地理常識都知道,這兩個城市會怎樣發展。不懂請看高中地理書
Ⅹ 福州發展空間大嗎適合生活嗎
福州是一座生活節奏悠閑的城市,面積不大,三面環山,一面向洋,森林旅遊資源豐富,如果單純考慮生活休閑,絕對算得上宜居(2010年被評為中國最宜居城市)。至於個人事業發展,我認為,如果中央發展海西的政策能兌現的話,五至十年之後福州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等那時候你再回福州,估計面臨的市場競爭就激烈了。所以,要回來就趁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