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州的三坊七巷在哪裡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向西三片稱「坊」,向東七條稱「巷」,自北向南依次為:「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此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Ⅱ 請問福州的老房子三坊七巷在哪個區
三坊七巷在鼓樓區啊!怎麼會在台江區……要是對福州不太了解,你就去東街口,在那附近。然後三坊七巷面積挺大的,入口也很多,正門是南後街
Ⅲ 請介紹:福州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
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
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由於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
Ⅳ 三坊七巷在哪
具體地址參見如下地圖:
地理位置:三坊七巷位於福州繁華的八一七路邊,靠近八一七路、白馬路、通湖路等城市主幹道。以南後街、宮巷最值得一觀.。
公交線路:三坊七巷周圍道路共有近50條公交車線路,您可以根據您需要游覽的地方選擇乘坐公交車到達
(1)南後街、楊橋巷(路):乘坐5、18、22
、27、55、61、66、80、128路到「雙拋橋」站下車可到;(2)光祿坊:乘坐16、18、27、61、109、105路到「省電影公司」(白馬路光祿坊口)站下車可到;(3)吉庇巷(路)、宮巷:乘坐1、K1、8、11、20、66、76、77、80、101、117、121路到「道山路口」站下車可到;(4)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乘坐1、K1、8、11、20、66、76、77、80、101、117、121路到「南街」站下車可到;
3、停車:吉庇巷內有停車場。
三坊七巷(福州市南後街和兩旁坊巷)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築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福州中心城區(老城區)的三坊七巷擁有38公頃的完整保護范圍。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獲得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準的「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榮譽稱號。
三坊七巷是福建省福州市歷史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的坊巷(改造過)。三坊七巷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約有38公頃。
福州自漢始,先後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擴展,整個布局,以屏山為屏障,於山、烏山相對峙,以南街(八一七路)為中軸,兩側成坊成巷,講究對稱,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條街(「街」指南後街)。
「三坊七巷」這一街區形成於唐王審知羅城,羅城南面以安泰河為界,政治中心與貴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區及商業區居城南,同時強調中軸對稱,城南中軸兩邊,分段圍牆,這些居民成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這個街區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牆瓦屋,曲線山牆、布局嚴謹,匠藝奇巧;不少還綴以亭、台、樓、閣、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觀於一體,正房、後房窗以雙層通長排窗為多,底層為固定式,上層為撐開式或雙開式。正房的主門朝大廳敞廊,多為4開式,門上雕有豐富的圖案花飾,以增添大廳的氣派。「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人傑地靈,出將入相的所在,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里走向輝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當年的風姿和榮耀。福州市三坊七巷,作為中國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街區,在首屆「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評選」中,以高票獲選「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2009年7月19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後街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
Ⅳ 三坊七巷是指哪三坊哪七巷
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後街。
三坊七巷起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為數不多的「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內保存有200餘座古建築,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九處,省、市級文保單位和歷史保護建築數量眾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築博物館」。
三坊七巷因地靈而人傑,這里一直是「閩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則徐、沈葆楨、嚴復、陳寶琛、林覺民、林旭、冰心、林紓等大量對當時社會乃至中國近現代進程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皆出自於此,使得這塊熱土充滿了特殊的人文價值和不散的靈性及才情,成為福州的驕傲。
(5)三坊七巷在福州哪個區擴展閱讀:
在三坊七巷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牆瓦屋,曲線山牆、布局嚴謹,匠藝奇巧;不少還綴以亭、台、樓、閣、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觀於一體,正房、後房窗以雙層通長排窗為多,底層為固定式,上層為撐開式或雙開式。
正房的主門朝大廳敞廊,多為4開式,門上雕有豐富的圖案花飾,以增添大廳的氣派。「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人傑地靈,出將入相的所在,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里走向輝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當年的風姿和榮耀。
福州市三坊七巷,作為中國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街區,在首屆「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評選」中,以高票獲選「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
2009年7月19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後街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
Ⅵ 福州的三坊七巷在哪裡
三坊七巷位於福州中軸線南街以西,西、南至安泰河,東至八一七路,北鄰楊橋路。其中:三坊為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即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總佔地面積38.35公頃(575.25畝)。三坊七巷自從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於清至民國走向輝煌,涌現出大量對當時社會乃至中國近代史進程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如林則徐、嚴復、冰心、林覺民、林旭、林紓、沈葆楨等,成為福州人文薈萃的縮影,凸顯著因歷史上多種文化交融而形成的豐富多樣的地域文化以及獨具特色的名人文化。
Ⅶ 福州三坊七巷指哪分別在哪裡怎麼走
三坊七巷位於福州市中心,東街口附近,以南後街為主軸,兩側分布有三條坊和七條巷。至於這個怎麼走,得看你是要從哪裡去了。。。
Ⅷ 福州的三坊七巷指什麼
「三坊七巷」文化
「三坊七巷」文化源於福州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於福州市中心城區(鼓樓區),是從南後街兩旁從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總稱。「三坊」即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即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基本格局形成於唐代後葉,到明清時期特別是清代中葉發展到了鼎盛,總佔地約45公頃,現存古建築200多座,坊坊相連、巷巷相通,粉牆黛瓦、布局嚴謹、房屋精緻、匠藝奇巧,被譽為「明清古建築博物館」、「中國城市裡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許多名垂青史的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與之密切相關,其間蘊涵的厚重的歷史人文氣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閩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潛沖和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