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閩江自西向東流還是自東北向西南流
由題中圖可以直接看出,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方向,甲河段河流的流向是自東北向西南流.
故選:B.
㈡ 閩江在哪裡
閩江在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寧縣均口鎮,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延平區附近匯合後稱閩江。穿過沿海山脈至福州市南台島分南北兩支,至羅星塔復合為一,折向東北流出琅岐島注入東海。
閩江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深變化在500~1900毫米之間,一般是隨著流域高程的增加而增大,年徑流深高值區都分布在河源地帶。
兩大山帶的迎風坡是本流域徑流最豐富的地區;兩大山帶之間的山間盆谷地是徑流的中值區,其多年平均徑流深在800~900毫米;河口平原沿海是徑流的低值區,其多年平均徑流深大部分都小於700毫米。
(2)福州閩江水往哪個方向流擴展閱讀:
閩江自西向東流入海,主流上源為沙溪,在沙溪口匯富屯溪後為幹流,至南平長20公里,習慣稱西溪。南平以下稱閩江,至長門口(連江縣)長211公里。
南平市延平區以上習慣上稱上游,有沙溪和富屯溪、建溪兩條支流;南平至安仁溪口為中游,右有尤溪支流,左有古田溪支流匯入,安仁溪口以下至長門口為下游。
山區河流與沿海河流對比,山區河流春季水量比例大,秋季比例小,冬季又稍大。沿海河流由於受台風雨影響最大,洪峰流量有時出現在9月,最大水3個月出現時間,有從山區逐步向沿海推遲的趨勢。
㈢ 百度你好,福州閩江的水,是不是三明河裡面的水流過來的
是的,閩江發源於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寧縣均口鎮。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延平區附近匯合後稱閩江。穿過沿海山脈至福州市南台島分南北兩支,至羅星塔復合為一,折向東北流出琅岐島注入東海。以沙溪為正源,全長562公里,流域面積60,992平方公里,約占福建全省面積的一半
㈣ 福建閩江水流向哪裡
就是我這,我這里的學校就是出海口了!天天漂屍體。。。。。。。。
㈤ 福州的河流流向
福州的母親河——閩江,發源地位於福建、江西兩省交界的建寧縣均口鎮,屬於武夷山脈。
上游由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匯合後稱閩江。
閩江由水口鎮入福州市境,經閩清縣、閩侯縣,在淮安分為南北港,北港稱閩東,也稱台江、白龍江,南港稱烏龍江,兩江環繞南台島後匯合於馬尾港,向東北方向流經閩安峽谷,在亭江又分南北2支,繞過琅岐島,分別從長門水道和梅花水道注入台灣海峽。
閩江以沙溪為正源,全長562千米,流域面積60,992平方公里,約占福建全省面積的一半。
㈥ 閩江是在福州注入東海嗎
閩江,中國福建省最大獨流入海(東海)河流。發源於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寧縣均口鎮。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匯合後稱閩江。穿過沿海山脈至福州市南台島分南北兩支,至羅星塔復合為一,折向東北流出琅岐島注入東海。
㈦ 水為什麼向東流有向西流的嗎
因為地勢的變化所以河水往東流,有往西流,但是不多,位於我國青海就有一條唯一是向西流的河流,名叫倒倘河。也是因為地勢的原因所以往西流,東高西底,流人青海湖。
㈧ 為什麼我在福州解放大橋和閩江大橋上看,水都是自東往西流的
1、你觀察時間是海水 漲潮階段,若是5月2日(初四)那你是中午或下午(不會晚上下半夜吧)
2、常理水是上游往下遊方向流及解放大橋、閩江大橋自西向東流,但由於閩江下游段黃海高層底,在福州市區閩江水流方向同海水潮汐有關,所以你看的是漲潮階段,若退潮流向是至西向東
3、若 漲潮最高潮階段或退潮最低谷階段(約30分鍾)水的流向觀察不明顯(沒什麼流動)。
㈨ 閩江在哪個省流經幾個市
中國福建省最大河流。發源於福建、江西交界的建溪、富屯溪、沙溪三河在南平市附近匯合後稱閩江。穿過沿海山脈至福州市附近分南北兩支,至羅星塔復合為一,折向東北流注入東海。以富屯溪為正源,全長577公里(358哩),流域面積近61,000平方公里,約占福建全省面積的一半。流域形狀呈扇形,支流與幹流多直交成方格狀水系。水量豐富,年徑流量621億立方公尺,水力蘊藏量632萬瓩。南平以下是重要的水運通道,馬尾是福州的外港。
閩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發源於閩贛邊界的武夷山脈,向東南流入東海。幹流全長577公里,流域面積60992平方公里,約占福建全省面積的50%以上。南平以上為上游,南平至水口為中游,水口以下為下游。閩江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多年平均流量為1980立方米/秒,流域面積在中國主要河流中占第十二位,而年平均流量卻佔全國第七位。流域面積比閩江大11倍多的黃河,水量卻只及閩江的92%。
閩江上游有三支:北源建溪,中源富屯溪,南源沙溪。三大溪流蜿蜒於武夷山和戴雲山兩大山脈之間,最後在南平附近相會。上游水系發達,流域面積占整個閩江流域的70%,水量占整個閩江水量的75%。從流域面積和水量來看,建溪為3個源流之首,沙溪最小。閩江上游地區森林特別茂密,有」綠色金庫」之稱,因此含沙量與年輸沙量都比中下游少得多。由於三大溪流多發源於1000米以上的武夷山,而南平海拔僅70米,故河床坡度很大,水流湍急,險灘星羅棋布,建溪就有「上下三十六灘,灘灘都是鬼門關」的說法。
中游也稱建溪,這里新構造運動強烈,地殼以上升運動為主,河流下切作用明顯,故河谷主要為河曲型的峽谷。兩岸峭壁挺拔,奇峰對峙。江中岩石裸露,暗礁起伏。有名的秤鈞灘、剪刀灘就在這里。雨季一到,上游三大支流的來水進入峽谷區,河水猛漲;枯季來水少,水位顯著下降,故年內水位差可達10~20米,使中游成為閩江水位變幅最大的河段。劍溪在樟湖坂接納了尤溪,在水口接納了古田溪,這兩條支流的流域面積均比上游的三大溪流為小,水量也較少。
閩江下游坡降變小,江面開闊,河水流速減緩,竹岐以下又受潮水頂托作用,沉積作用顯著,沙洲,邊灘發育。在福州附近,閩江被橫亘江心的南台島分為南港(烏龍江)和北港(馬頭江)兩支,南港水量較北港大,並有支流大漳溪匯入,但河道曲折而寬淺,泥沙淤積嚴重;北港比較平直狹深,主流線較穩定,故航行之利大於南港。兩港在馬尾附近匯合折向東北入海。
㈩ 閩江的流域概況
閩江水系位於東經116°23′~119°35′,北緯25°23′~28°16′之間, 閩江是全省最大河流,發源於閩贛、閩浙交界的杉嶺、武夷山、仙霞嶺等山脈,干支流流經38個縣市(浙江省境內有龍泉和慶元兩縣,福建省境內有福州、三明、永安、邵武、南平、莆田6個市和建寧、寧化、清流、長汀、連城、明溪、沙縣、泰寧、將樂、光澤、順昌、崇安、建陽、建甌、浦城、松溪、政和、大田、尤溪、漳平、屏南、古田、德化、永泰、仙游、福清、閩清、閩侯、長樂、連江等30個縣),流域面積60992平方公里,其中福建省境內59922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面積一半,水系河流總長6107公里。
上游主要在三明市,主要流經建寧縣、明溪縣、寧化縣、清流縣、永安市、三元區、梅列區、沙縣,及南平市延平區。
三明市地處福建省中部,三明境內以中低山及丘陵為主,北西部為武夷山脈,中部為玳瑁山脈,東南角依傍戴雲山脈。峰巒聳峙,低丘起伏,溪流密布,河谷與盆地錯落其間,全境地勢總體上西南部高,北東部低,海拔最高(建寧白石頂)1858米,最低50米。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519~2044毫米,溫暖濕潤,雨量充沛。三明是閩江源頭,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沙溪、金溪、尤溪。境內水源充沛,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是全國的3.5倍,全省的1.7倍。 資源豐富。擁有全國唯一的海峽兩岸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是全國南方集體林區綜合改革試驗區,享有福建「綠色寶庫」的美譽,林木品種繁多,森林覆蓋率達76.8%,是全國四個活立木蓄積量超過1億立方米的設區市之一;享有福建礦產「聚寶盆」之美稱,現已發現金屬和非金屬礦種79個。三明山川秀麗,風光獨特,旅遊資源豐富,全市擁有泰寧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2個世界級品牌和國家級、省級旅遊品牌各50多個,數量和等級名列全省前茅。主要旅遊景區有泰寧金湖,將樂玉華洞,永安桃源洞、鱗隱石林,閩湖(尤溪、大田),寧化天鵝洞,清流九龍湖,沙縣淘金山,三明市區格氏栲自然保護區、萬壽岩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大佑山、瑞雲山,尤溪九阜山,建寧金饒山、閩江源等。三明是福建省的重要工業基地,集聚了我省最大的鋼鐵、化肥、化纖、人造板、造紙、重型卡車等生產企業。路面機械、環保機械、橡塑機械等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領先地位,已形成冶金、林產加工、汽車及機械製造、礦產加工、化工、建材、紡織、生物醫葯及生物產業八大產業集群。三明已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先進製造業的重要發展區域。是福建省唯一全國加快流通產業發展試點城市,擁有汽車、林竹、農產品、金屬製品、農資等專業市場,擁有全國最大的花卉電商物流中心和海西三明現代物流園、三明城市物流園、三明「陸地港」等區域輻射力強的物流網路,初步建成連接沿海、聯動周邊的商業繁榮帶,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輻射內陸的重要節點。
延平區,前身是縣級南平市,地處福建省中部,東西長83公里,南北寬69公里,地貌特徵為丘陵山地,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有一江三溪(閩江、建溪、沙溪、富屯溪),七十二支流縱橫交織,水電理論蘊藏量居福建省首位。延平區「山圍八面綠,水繞兩江青」是座美麗的山城,境內有被譽為「福建廬山」、「避暑勝地」的省級風景區茫盪山、九峰山、明翠閣、雙石塔、溪源峽谷、茶洋宋窖遺址,古道三千八百坎等名勝古跡,令遊客流連忘返。名揚中外的武夷山風景區距市區僅180公里。水口電站建成後的今天,已形成延平至水口96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湖面寬闊,水平如鏡,島嶼眾多,湖光山色,景色宜人,是不可多得的有待開發的旅遊資源。
中游主要在寧德市古田縣境內,古田是千年古縣。古田人民勤勞創業,歷史上以產鐵、鑄鍋、造麯、制茶而出名,又因朱熹流寓而稱為「先賢過化之鄉」。解放前,這里是閩東游擊區,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跡。食用菌生產居世界第一,出口量為全國之冠;水力資源人均佔有量居全國之首,古田溪水電站為全國第一個地下電站;縣治歷代均在翠屏山南玉屏鎮。1958年國家建古田溪水庫,治所淹沒,遷至距舊城西南9公里的羅華鄉庄洋里另建新城鎮。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丘、崗、壠、盆谷、河谷錯綜復雜。石塔山雄踞西北部,天湖山綿亘於北東部,土滿山縱貫中部,形成西部、中部、北部高地和東西兩大谷地。自西向東依次為:西溪、舊鎮中山山地,平湖、湖濱、松吉古田溪谷地,炭洋、張洋、崑山中山地,鶴塘、杉洋霍口溪谷地。呈兩高兩低地勢特點。閩江沿西南部急劇下切,江畔溪流多挾澗懸瀑。其出口處在水口鎮的渡口,海拔僅10米,為全縣地勢最低點。氣候屬中亞熱帶型,夏長冬短,春秋對峙,海洋性、大陸性氣候兼之。出現榮獲全國金杯獎的湖濱密柚、名聞遐邇的西洋油柰、大橋柿丸和遍及城鄉的水蜜桃等名優特水果。
下游在福州市境內,幹流流經閩清縣、閩侯縣、倉山區、台江區、馬尾區、長樂市、連江縣。福州市是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省中部東端,南部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北部為山地,從西南向東傾斜;西部為中低山地;東部丘陵平原相間。鷲峰、戴雲兩山脈斜切南北,閩江橫貫市區東流入海。 福州新石器時代晚期為閩族聚居地。青銅器時代,隸屬於商周;戰國為閩越諸侯國封地;秦為閩中郡;漢為閩越國都城,後立為冶縣;三國屬吳;晉為晉安郡;五代十國為閩國都城;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益王趙昰登基於福州,定為行都。元設路,明改路為府。明末,朱聿鍵即帝位,定都福州。清為府,民國為省會所在地。1933年,十九路軍發動「閩變」,於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1946年10月,正式設立福州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立福州市人民政府。 6福州經濟形成了電子信息、紡織化纖服裝、冶金、塑膠、汽車及配件等一批年產值過百億元的重點產業集群,優勢產品逐步向高附加值的終端產品發展,產業鏈不斷延伸拓展。縣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所轄的福清、長樂兩市均躋身全國百強縣(市)行列,所轄的六縣中已有閩侯、連江、羅源等三個縣曾被評為全省經濟實力十強縣或全省經濟發展十佳縣。 福州軟體園已經成為福建省規模最大的軟體產業園區,產值超億元的企業17家,年內五期產業區將完成建設,加快打造「海峽軟體新城」,形成產業集聚群。作為全國最大的化纖、混紡紗生產基地和錦綸民用長絲切片生產基地,長樂市產能居亞洲之首。 福州茉莉花茶、長樂漳港海蚌、連江官塢海帶、永泰李果等在全國享有盛譽。福州的葉臘石、花崗石、硅砂等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其中葉臘石儲量居全國首位,著名的壽山石即為高品質葉臘石。閩江河砂是世界知名的高等級建築用砂。分布廣、水質好的優質溫泉也使福州成為全國罕有的溫泉城市。 福州依山傍海,風光秀美。全市現有鼓山、平潭海壇風景區、十八重溪、青雲山等4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青雲山、石竹山、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等3個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