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長樂和閩江口哪個地勢高
擴展閱讀
福州仙門路地址在哪裡 2025-05-19 18:03:59

福州長樂和閩江口哪個地勢高

發布時間: 2022-04-29 17:07:00

① 福建省長樂市屬於那個地區市的

福建省長樂市屬於福建福州

② 福州哪座山最高

東湖尖是福州最高的山,海拔有1682米左右。

東湖尖位於永泰縣西南部,是福州著名的石牛山破火山口的組成部分,由白堊系石帽山群火山岩組成。山體呈南北展布,長5000米,寬2500米,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點東湖尖海拔1682米。

其周圍原始森林、峽谷瀑布、山中河流、枯藤老樹、野猴山禽,山野風光令人神往。挑戰東湖尖有好幾條上山的羊腸小道,有人走過的如里洋村,登頂大約4個小時,由赤水村登東湖尖也需要3個小時以上方可到頂。還可以從仙游縣東湖鎮向東湖尖沖擊。

(2)福州長樂和閩江口哪個地勢高擴展閱讀:

東湖尖的歷史傳聞:

三截巨龍形石引出赤水地名還演繹精美傳說典故。赤水傳說古時一年大旱,山野田園久旱冒煙,連農民犁田的犁都犁出紅色鐵板,於是村民找龍王算帳。

但始終沒著落,旱情一天天加重,一日一農民將犁紅的犁扔到龍潭去冷卻,正好擊中龍脊成三節,血水染紅赤溪,赤水地名因此而得。千萬年風化,這條巨龍成三節巨石,永久地躺卧在赤水山坡,成天下奇景。

③ 長樂在福建的那個方位

長樂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口南岸,與台灣島隔海相望。介北緯25°40′~26°04′、東經119°23′~119°59′之間。東臨東海,南鄰福清市,北接閩江,西連閩侯縣而接近福廈國道,福泉高速公路從境內通過。東北交連江縣海界,東南交福清市、平潭縣海界,海岸線長96公里。有大小島嶼34個,其中以白犬列島為大。全市陸地面積658平方公里,轄吳航、航城、營前、首占、玉田、松下、江田、古槐、文武砂、鶴上、漳港、湖南、金峰、文嶺、梅花、潭頭16個鎮和羅聯、猴嶼2個鄉,255個村委會、9個居委會。1994年人口65.41萬人,1998年人口67.37萬人,以漢族為主,有滿、畲、蒙、藏等少數民族20個,其中滿族聚居的航城鎮琴江村,是全省最大的滿族村。市人民政府駐吳航鎮,距省會福州陸程33公里。
長樂是個准半島,地貌屬低山丘陵小區。山丘呈「丁」字形分布中部和南部,最高峰大埔尾海拔646.3米。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石材、石英砂、磚瓦土、高嶺土、葉蠟石、鐵、錳、鉛等十多種,其中石英砂數量與質量居全國前列;花崗岩分布廣,儲量大,質地堅細,色澤光艷,具開采價值。東部為開闊的濱海平原,西部為福州平原的一部分,西南為羅聯盆地,平原面積190平方公里,約佔全境土地面積四分之一。水域(含界內閩江)面積50.6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237平方公里,為陸地面積1.88倍,約佔全省海域面積十分之一。閩江自長樂西北東流至梅花洋入海,過境長35公里,年流量620億立方米,為長樂生產、生活提供豐富的客水資源。境內有三溪、潼溪、獵溪、大溪、太平港等溪河,注入閩江或東海。平原上河道縱橫交錯,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2公里,航運、灌溉便利。
三、氣候
長樂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暖熱濕潤。年平均氣溫19.3℃,大於或等於10℃,積溫6375.6℃,年實際日照時數1837.6小時,無霜期333天。年降水量1382.3毫米,5~6月佔24%~34%,7~9月佔29%~42%,有利於植物生長和動物生息。境內植物277種,有馬尾松、杉、濕地松、木麻黃、相思樹、油茶、銀杏、桐柳等樹種;有黃精、何首烏、天門冬、太子參、荊芥等中葯材。有水稻、小麥、甘薯、大豆等糧食作物,有花生、油菜、西瓜、甜瓜、茶葉、甘蔗、茉莉花等經濟作物,有歷史上著名的勝畫荔枝、琅峰福橘、列為貢品的長樂青山晚熟龍眼,還有水蜜桃、枇杷、楊梅、橄欖等果樹。野生動物資源近千種。東部海域產有帶魚、大黃魚、鰻魚、鯧魚等海洋魚類700餘種,有對蝦、毛蝦、梭子蟹等甲殼類100多種。淺海灘塗產有牡蠣、海蚌、縊蟶、花蛤、香螺、紫菜等幾十種貝、藻類水產品。有草魚、青魚、鰱魚等25種淡水魚類。諸多水產品中,以中華絨毛蟹、金蟳、對蝦、海蚌、流鰻、石斑魚、真鯛、鱸魚等為名貴,尤其漳港海蚌是世界稀有的海珍品。

④ 泉州、長樂、撫州的地理位置

泉州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南臨台灣海峽,北緯24°22′~25°56′、東經117°34′~119°05′,東西寬153公里,南北長157公里,地處閩東山地中段和閩東南沿海丘陵平原中段,總面積11015平方公里。泉州與台灣地緣關系接近。地理位置上,泉州市是大陸距離台灣最近的區域之一。
長樂市位於閩江口南岸,處於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與台灣島隔海相望,介於北緯25°40′~26°04′、東經119°23′~119°59′之間。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口南岸,東瀕台灣海峽,西與閩侯縣毗鄰,又與福州市區一線對稱,南與福清市相連,北與馬尾區隔江相望。接近福廈國道,福泉高速公路從境內通過,北接閩江。

撫州市位於江西省東部,為江西省省轄市。撫州市地處北緯26°29′~28°30′、東經115°35′~117°18′之間。東鄰福建省建寧縣、泰寧縣、光澤縣、邵武市,南接贛州市石城縣、寧都縣,西連吉安市永豐縣、新干縣和宜春市豐城市,北毗鷹潭市貴溪市、上饒市余干縣和南昌市進賢縣。南北長約222千米,東西寬約169千米,總面積18816.92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的11.27%。

⑤ 福州的地理特徵

福州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部的閩江口,東經118°08'~120°31',北緯25°15'~26°29'之間。與台灣省隔海相望。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從漢代至今都是中國東南沿海貿易良港,素有"福海寶地"之譽。福州地貌屬典型的河口盆地,城區位於盆區中央。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蓮花峰。境內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全市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總面積1043平方公里;總人口660多萬,其中城區人口243萬。現轄鼓樓、台江、倉山、馬尾、晉安五個區和福清、閩侯、羅源、連江、長樂、平潭、閩清、永泰等二市六縣。居民以漢族為主,還有畲、滿、苗、回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氣候宜人,綠樹長青,屬暖濕的亞熱帶季風氣候。

⑥ 福清。。。長樂。。。在那裡。。位於哪個省。。。哪個市說詳細點

都是福建省福州地區的
福清簡稱「融」,雅稱「玉融」,為全國著名僑鄉。地理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北緯25°18'—25°52', 東經119°03'—119°42'。全市陸地面積1519平方千米,海域面積911平方千米。轄7個街道辦事處、17個鎮:玉屏街道、龍山街道、龍江街道、音西街道、宏路街道、石竹街道、陽下街道,海口鎮、城頭鎮、南嶺鎮、龍田鎮、江鏡鎮、港頭鎮、高山鎮、沙埔鎮、三山鎮、東瀚鎮、漁溪鎮、上逕鎮、新厝鎮、江陰鎮、東張鎮、鏡洋鎮、一都鎮。人口123萬。通行閩東方言福清話。福清市位於省會福州南翼,東臨台灣海峽,是祖國大陸距台灣最近的一個城市,最近處與台灣新竹市僅距84海里,也是福建省對台、對外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1990年12月撤縣建市,是全國首批綜合改革試點縣市、全國農村城市化試點縣市和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之一。
福清市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長樂——南澳大斷裂帶大致經融城至漁溪斜貫中部。西北部屬戴雲山脈東向支脈,多低山丘陵,山間谷地有洪積——沖積平原,全市最高峰古崖山尾海拔1000米;東南部以台地、低丘為主,融城——海口,及江鏡、漁溪為沖積——海積平原;南部龍高半島楔入福清灣、興化灣中。海岸為具有沙泥灘的回升侵蝕漏斗型低丘、台地岩岸,島嶼100多個,港灣眾多。河流多獨流入海,主要有龍江:幹流62千米,流域538平方千米,支流太城溪、虎溪、大北溪、交溪和獲蘆溪支流風跡溪,大樟溪流域的一都溪,還有漁溪、逕江、大壩溪、沾澤河。主要湖泊有沁塘湖、占澤湖;人工湖有東張水庫(水面15平方千米)、建新、東皋、占壩水庫。年平均氣溫 19.6℃;1月平均氣溫10.8℃,7月平均氣溫28.2℃;極端最高氣溫38.7℃,極端最低氣溫-1.2℃。平均年降水量1326毫米,無霜期346天。境內耕地3.09萬公頃,有林地6.1萬公頃,林木蓄積量166.8萬立方米,毛竹116.5萬根,森林覆蓋率47%。可利用草場5300公頃。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2.41萬千瓦,可開發1.42萬千瓦。礦藏有花崗岩、葉蠟石、高嶺土、石英砂、鐵砂、泥炭、鐵。海岸線348千米,島岸線84.24千米。

長樂市位於閩江口南岸,處於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屬於國家頒布的沿海開放市(縣)之一。是福建省會福州的門戶,國內屈指可數的空海「兩港」城市。市區距福州市中心29公里,長樂國際機場距福州49公里。世界上最大的迭合梁雙塔雙面斜拉橋青洲大橋和烏龍江特大橋把閩江南北兩岸緊密連在一起。1994年撤縣設市。處於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屬於國家頒布的沿海開放市(縣)之一,全市面積658平方公里,人口66萬,長樂現轄12個鎮、2 個鄉、4個街道,共有231個村、14個社區居委會、6個居委會。
長樂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的啟錨地,也是福建省著名僑鄉和台胞祖籍地之一,海外僑胞、港澳同胞近30萬人,在台人員及後裔10萬人。

⑦ 長樂在哪裡啊

長樂市位於閩江口南岸,是福建省會福州的門戶,國內屈指可數的空海"兩港"城市。市區距福州市中心29公里,長樂國際機場距福州49公里。世界上最大的迭合梁雙塔雙面斜拉橋青洲大橋和烏龍江特大橋把閩江南北兩岸緊密連在一起。全市土地面積718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人。長樂設縣始於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 "地名長樂,居者安之"。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和三國時期東吳孫皓都在此屯兵造船,故長樂別名"吳航",簡稱"航"。明代偉大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龐大船隊"累駐於斯,伺風開洋"。隨航中不少長樂人。其後,移居海外的人越來越多,"尤以操舟行船居多",所以長樂又是著名的僑鄉和"海員之鄉"。現有海外鄉親40萬人。長樂江海山野自然風光多姿多彩,人文景觀古今兼備。1986年1月4日,美國《國際日報》載文盛贊長樂海濱風景迷人,"敢於與大名鼎鼎的夏威夷相提並論"。 長樂是一個准半島,江海岸線長130公里,大小島嶼35個,海域面積1237平方公里。奇峰、異石、湖泊、海灘、島礁和閩江岸線等景觀要素共同構成以海景為主,山景為輔,江景為補,別具一格的旅遊風景線。海岸線絕大部分是可供開發的沙質、石質海岸。大致中北部為丘陵--濱海沙灘,林帶園圃縈繞其西,礁石盤岩星卧其東,不僅適宜開發海濱浴場,而且是修建休閑娛樂度假設施的理想區域。這一帶沙丘南北連綿37公里,東西橫亘2至4公里,隨山巒起伏,高達百餘米,雄偉壯觀,堪稱"閩海沙漠風光",是沙浴、滑沙和野營活動的理想場所。每年秋冬兩季適東北大風,海浪從灣口湧向灣區,形成一排排白浪,浪高1米以上,可辟為沖浪練習娛樂場。南部為山地--沙灘海域,奇岩秀峰逼近海濱,海中又有小島列矗,組合成山、峰、石、溪、海、灘、島、礁珠聯璧合的海濱景觀。在此登山,近可欣賞蒼松黛石,遠可眺望帆影島礁。山中平地和濱海叢林都可構築度假別墅,山前淺丘小湖和島嶼可以修建高級娛樂設施。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造就了一些獨特的旅遊資源,具有發展全國性旅遊和國際旅遊的潛力。我國和世界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家鄭和(1371-1435年)於明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的29年間七下西洋,選擇長樂作為龐大舟師的駐泊基地和下西洋計程起點,在長樂留下了許多珍貴遺跡。如鄭和親自撰文詳載其下西洋經過的"天妃靈應之記"碑,始建於宋政和七年(1117年)後經鄭和重修並改名的三峰塔(原名聖壽寶塔),鄭和為祈求媽祖娘娘保佑出海平安而奏建的天妃宮等,都為研究鄭和航海活動提供了重要資料。1992年挖掘出土,有八百多年歷史的漳港顯應宮,宛如一座地下宮殿,在福建省是獨一無二的。 梁朝所建千年古剎龍泉寺是閩中名剎之一,與日本佛教黃櫱宗的發展有著密切關系。"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就源於這個地方。唐代禪宗懷 海禪師落發於家鄉此寺,得道後創立的《禪門規式》一直沿用至今。蔡夫人廟是中日友誼的見證。明洪武年間,萬曆皇帝賜見琉球國刺綉進貢龍袍的女子蔡紅亨,因台風船滯閩江口梅花鎮,蔡女在此傳授刺綉手藝,後病故葬於當地田螺洞,萬曆皇帝封蔡女為"精巧妙明懿德夫人"並賜建廟於梅花鎮。長樂現存眾多明清建築,如九頭馬、洋當厝等民居,其精雕細琢的建築藝術是全省罕見的。北宋丞相李綱曾兩次寓居長樂。晦翁岩、紫陽閣是朱熹講學處。明地理學家旅遊家徐霞客也到過長樂。長樂是謝冰心、鄭振鐸、高魯等眾多現代名人的故鄉。全省首批5個歷史文化名村長樂佔了兩個。其中三溪村的夜渡龍舟是全省獨有的鄉土風情。每年端午節夜間燈光輝映,溪中龍舟競發,兩岸及五座唐宋古橋上人潮如涌,熱鬧非凡。前身為"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的琴江是江南唯一的滿族村。著名的中法馬江海戰就發生在村外的江面上。作為與台灣隔海相望的"福建前線",長樂沿海突出部有不少軍事防禦工事,現因駐軍撤出不再神秘,對廣大青少年學生尤有吸引力。 長樂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年平均溫度19.3℃, 年降水量1382.3毫米。夏無酷暑,冬少嚴霜,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長青,物產豐富,素以"魚米之鄉"著稱。來這里旅遊不僅大飽眼福,而且可以大享口福。馳名中外的漳港海蚌是國宴中首席名菜,青山下晚熟龍眼為歷朝貢品。豐富的旅遊資源,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吸引了海內外眾多有識之士前來長樂投資開發旅遊項目。如國內有關部門、單位與長樂政府聯手開發建設的長樂下沙海濱度假村,前台北奧委會主席張豐緒先生牽頭投資建設以突出海峽兩岸交流為主線的海峽奧林匹克城等。根據長樂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城市建設戰略目標,要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和良好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大力開發旅遊資源,把長樂建成台灣海峽西岸一流水平,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濱海旅遊城市。1986年1月4日美國《國際日報》那篇特稿,把長樂海濱比成"一位待嫁的黃花閨女那麼純潔可憐","有意讓海外人士投資,把該地區開發成真正的夏威夷式的旅遊勝地。

⑧ 福州的海拔較高山峰有哪些

1,鼓山海拔969米、面積1890公頃,聳立於榕城東郊,閩江北岸。鼓山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也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名聞遐邇。西晉尚書郎郭璞在《遷城記》中就有"左旗(山)右鼓(山),全閩二絕"之贊。它因頂峰有一巨石如鼓,每當風雨交加,便有簸盪之聲,故名鼓山。從山麓廨院登鼓山有三條途徑:一是從廨院東側的一條1954年修建的盤山公路約8.5公里,直達湧泉寺前停車場;二是在廨院西側建了一條空中索道(纜車)到達鼓山十八景區,長達1000多米;三是在公路和索道中間有一條石階古道,道長3.5公里,有2145多級台階,每隔500米左右就蓋有一亭,供遊人登山歇息時用,古道成之字形,蜿蜒而上,穿過七亭後進山門直達湧泉寺。鼓山勝跡以湧泉寺為中心,分東西南北四路,160多景。

2,烏山又稱烏石山,海拔86米,游覽面積25公頃。唐天寶八年(749年),敕名為閩山。宋熙寧初郡守程師孟登山攬勝,認為此山可與道家蓬萊、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為道山。其東麓在天皇嶺處稱第一山;西南麓在城外的部分稱豹頭山,亦作豹屏山。
烏石山怪石嶙峋,林壑幽勝,天然形肖。景分山東、山西、山陰、山陽、山脊5路,36景最為奇,素有"蓬萊仙境"的美稱。
烏山 從山的東南麓烏山路拾級登山,行數十步,就到天香台。向西折,為沖天台,是36奇景之一。在後壁鐫刻楷書"古放鶴亭"4字。台旁還有宋程師孟的篆書石刻"沖天台"3字。"沖天台"畔有兩方夾峙的大岩石,岩頂橫著一塊天然條岩,這就是"天台橋"。此橋奇險,據說只有"肯捨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順台階再行數十步,就是道山亭。此亭也是程師孟所建,並立了道山亭題刻。當時他還約請前任福州太守兼福建路兵馬領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作《道山亭記》。由於曾鞏文章的張揚,道山亭更馳名遠近。
從道山亭沿石崗西下,至天章台。這是元代詩人薩都剌吟詠「晚涼上烏山,置酒天章台」詩句的所在。篆書天章台3字石刻依然躍於石上。過天章台,攀上一小峰,峰上有「霹靂岩」。此石長達10米多,分裂成兩半,中留縫隙。
霹靂岩左面石崗上高矗著一座長方形亭子,是紀念明代抗倭名將黎鵬舉的黎公亭。離亭200多步,還有一塊形如襆頭巾的岩石,刻有「烏石在,黎公在」6個楷書大字,俗稱黎公岩。黎鵬舉,字沖霄,安微合肥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任指揮僉事,時倭寇侵犯,閩江口五虎門陷落,福州形勢危急。黎鵬舉親率一支水師,在馬尾羅星塔、閩安鎮一帶大殲頑敵,使福州轉危為安。後人建此亭,永紀他的功績。
霹靂岩右方,原有一座清冷台,通往山下便是清冷門,這是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福建省最高長官--平章政事燕赤不華所建。清冷是靜肅的意思,意在勉勵自己為國家幹事。可是他說歸說,做歸做,時常宴樂其間,早把清冷拋之九霄雲外。任職數月,他便身敗名裂,亭台也隨之倒塌。只有楷書鐫刻「清冷台」留存至今,的確是極大的諷刺。
由清冷台踏上30多級石階,就到先薯亭。先薯亭是為紀念明萬曆年間引種和推廣番薯的歸國華僑陳振龍和福建巡撫金學曾而建的。陳振龍原籍福建長樂,遷居福州。早年往呂宋(今菲律賓)經商,在當地發現一種薯類,清甜可口,可充糧食,就想方設法將它引回福州,並在巡撫金學曾的幫助下,試種推廣。當時福建正逢飢荒,番薯的試種、推廣,使人們度過了飢荒。金學曾還在總結陳振龍父子經驗的基礎上,寫成中國第一部有關番薯的專著《金薯傳習略》。從此,番薯逐漸推廣到全國各地。
烏石山的摩崖石刻計有200多段。最著名的要數華嚴岩側的李陽冰"般若台銘"篆書石刻。這是閩中最早的摩崖石刻。石刻高5米,寬2米,小篆,共24字,字徑43厘米。李陽冰的篆字與秦代李斯齊名,被稱為"大小李"。這塊石刻與浙江處州的射驛記、縉雲城隍廟記、麗水忘歸台銘合稱為天下四絕。
烏石山上宋代的石刻較多。許多著名的官吏和文人,如程師孟、陳襄、湛俞、趙汝愚、朱熹、梁克家等,都在山上留下詩文和題記。天秀岩旁,還留有明朝宰相葉向高草書詩刻一首:"檻外林光連百雉,天邊江影落雙虹。峰傳薛人今何在?樽入平原酒不空。"運筆疾如龍蛇飛舞。在清冷台西,有"飲嵐"2字石刻,也系篆書,字徑50厘米,是清代畫家廣陵禹之鼎題。
從先薯亭北出,可觀賞到石壁觀音。相傳此處原有一天然岩石,在1000多年前遭雷火襲擊,岩壁上顯現隱隱約約的現象。後人便將其加工成浮雕的觀世音像。不完整的部分用泥土補足,成為一組石雕與泥塑結合的藝術品。這組浮雕佛像且有晚唐風格,是福州一帶較早的古代雕刻藝術。
烏石山還有一尊石壁觀音,明嘉靖初也因雷火轟擊而成,後人在此建大士閣。現存建築物是清光緒年間重建的。大士閣分正殿、客堂、別殿,外圍宮牆,有著名的蒙泉,清冽泉水滲於附近岩石隙間,現在這兒開設茶廳。
鴉浴池在石壁觀音西南,也是雷火擊成的小石池。池寬廣約2米,池內有泉,大旱不涸。古時每到黃昏,"夕陽蕭疏,群鴉亂浴於此",故稱為鴉浴池。鴉浴池泉水清冽,是極好的沏茶礦泉。歷代名人曾在這兒品泉,清代孟超然誇它:"不須陸羽茶經記,也算人間第一泉。"
天秀岩在鴉浴池前方,背倚薛老峰,由一組挺拔奇偉的大岩石構成。天秀岩的名字原於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燕赤不華將元順帝皇太子所賜的"忠孝文武"4字刻於此處岩上,以得天獨秀自詡。100多年後,薛逢(唐咸通中為侯官令,有政績)的後人在此重建薛老莊。明萬曆年間,福州詩人多借庄中結社吟詩。宰相葉向高也曾應薛氏後人邀請,在此唱和,並留下草書詩刻一首。
沿石板路步至向陽峰,可眺望台江、倉山景色。從向陽峰轉北,可達雙峰夢,雙峰夢山巔有兩塊巨石伏地,遠望如兩人沉睡於幻夢之間。兩石之後有凌霄台,凌霄台是烏石山的最高點,檯面寬廣,可容數百人。舊時重陽節,人們便在此登高、放風箏。宋代書法家蔡襄曾寫下《登凌霄台詩》,詩中有"締結青雲上,登臨滄海濱……子夜先看日,陰崖得後春,三山空鎖碎,萬落自埃塵……",描述烏山的峭拔挺秀,同時也說明800年前福州南台還是一片曠野,故登烏山可觀日出和望閩江激流風帆。凌霄台東,有三塊天然大岩石相互撐架成一個大岩洞。洞內可坐數十人,岩石上刻有"石天"兩個大字,取以石為天的意思。石天周圍有不少名人題刻,大多是四五百年前的作品。
烏石山上歷代建造的紀念性祠堂不少。如紀念宋代大理學家朱熹的朱子祠,紀念福建省九位著名學者楊時、游酢、胡安國、羅從周、李侗、葵文才、蔡沈、黃干、真德秀的九賢祠,紀念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的戚俞二公祠,紀念陳振龍的先薯祠等。烏石山彌陀寺還是福州人民反對英帝國主義霸佔該寺的斗爭遺跡之一。

3,於山位於福州市區東南五一廣場北側。戰國時期有於越族居此,故名。 相傳漢代有臨川何氏九兄弟在此山修仙煉丹,又名九仙山。最高處海 拔58.6米,是為鰲頂峰.後因宋代福州人陳誠在此讀書中了狀元,故又 稱狀元峰.於山有九仙觀等24景,現存萬歲寺、戚公祠、大士殿、定光 塔以及自宋至近代的摩崖題刻百餘處。碑廊陳列有宋、元、明、清歷 代碑刻。
由五一廣場步上於山文化游覽區,上山以後即見樹木參天,古榕 盤根錯節,蔚為壯觀。俯瞰福州全景,一覽無遺。
定光塔在於山西麓,磚結構,七層八角,高41米。初建於唐天佑 元年(904年),系唐閩王王審知為向雙親報恩而建。辟基時發現一顆 光芒四射的寶珠,故名。又因塔身為白色,故俗稱白塔。塔南有定光 寺,唐天佑二年(905年)創建。兩年後朱溫滅唐,建立後梁。為祝賀 朱溫即位,改名萬歲寺,俗稱白塔寺。寺內法雨堂,系《天演論》譯 者、近代思想家嚴復讀書處。
戚公祠在定光塔東,系紀念明代抗倭將領戚繼光所建。明嘉靖四 十年(1561年)戚在台州九戰九捷。次年援閩,在寧德橫嶼、福清牛田、 莆田林墩四勝倭寇。班師回浙江時,福州官紳在於山設宴餞行,勒碑 記功。百姓在此建留念。現在的戚公祠是1918年重建的。祠內展有戰 袍盔甲,行軍干糧「羌餅」等。 附近有一長石上鐫刻「醉石」二字, 系戚繼光抗倭大捷慶功,酒後步月到此醉卧之處。
大士殿又名觀音閣,在於山山頂。原為宋嘉福院遺址,清乾隆二 年(1937年)改稱大士殿。殿內有乾隆帝「御題大士出山圖」碑刻,敘 述觀音大士由男變女的故事。辛亥革命光復福州戰役時,為革命軍前 敵指揮部所在地。大士殿東邊的護國寺,西邊是龍神廟。九仙觀是於 山最大的廟宇,建於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第三殿稱玉皇閣,供玉 皇大帝和九仙。天君殿碑廊陳列歷史碑碣19方。
於山摩崖石刻現存113段,宋刻有35段。福州市最大刻石《南校 場演武廳銘》即在這里。此刻石共319字,每字大20厘米,字跡極為 蒼勁,為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物。
大士殿在古代是福州城中的百官遙拜皇帝地方,現為福州市博物館。大士殿東鄰「護國寺」,西接「真龍庵」。定光塔坐落在於山西麓的定光塔寺旁,是一座高41米的七層八角型白塔,遊客可登塔頂俯瞰城區。戚公祠位於定光塔寺東,專為祭祀抗倭名將戚繼光而設。相傳戚繼光當年率兵在福建抗倭,連打了三次大勝仗,福州官紳在於山平遠台設宴慶功。後人在此建戚公祠。現祠為1918年重建。祠正廳塑戚公坐像,廳兩側壁上懸掛著四幅畫卷歌頌了戚公抗倭的功績。

4,屏山位於市區北端,其山加屏,拱衛州城,因而得名。海拔62米,面積50公頃。又名平山,俗稱樣樓山。據史書載:漢代閩越王無諸曾於前麓建「冶城」故又稱「越山」、「越王山」。至今市內屏山之麓華大路一帶,遺留下越王時期的古跡甚多,雖時代滄桑,猶依稀可尋。山之北面亦名「龍腰山」。後梁開平二年(908),閩王王審知築南北「夾城」,將屏山南段圍人城內。明洪武四年(1371年),附馬王恭重築福州府城,造樣樓於山巔,作為四城建樓樣板。後更名鎮海樓,登樓可遠瞰閩江口五虎山,與杭州吳山、廣州越秀山的鎮海樓齊名。民國時,毀於火。1945年改建為林森紀念堂,「文化大革命」期間拆廢。山南麓是冶山,有歐冶池,唐刺史裴次元在山南辟球場,當時有望京山、觀海亭、玉泉池等29個勝跡。西麓叫馬牧山。南麓有越王飲馬池、琴石、金雞井。山顛有環峰亭、絕學寮、勝會亭、翠濤亭等。古時山麓遍種桃花,每當早春二月,一望如錦。今皆廢圮,僅存苔泉、華林寺大殿。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山上又遭破壞,屏山已成為荒山坡。1950年後,曾幾次在山上大修綠化,80年代後整個屏山已鬱郁蔥蔥,山的南麓是省府所在地。山上原有樓一座,屹立山頂,名「鎮海樓」。可望見閩江口浩瀚江水,惜毀於火。樓前有七星缸,用石雕琢而成,排列如北斗七星,據傳缸中積水,經年不涸。山的周圍有冶山、歐冶山、華林寺大殿等景觀。其中華林寺大殿創建於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是我國江南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⑨ 關於福建的地理知識和介紹

1、位置境域

福建地處中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於北緯23°33′至28°20′、東經115°50′至120°40′之間,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連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與台灣隔海相望,是中國大陸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2、地形地貌

福建境內峰嶺聳峙,丘陵連綿,河谷、盆地穿插其間,山地、丘陵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地勢總體上西北高東南低,橫斷面略呈馬鞍形。因受新華夏構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東向斜貫全省的閩西大山帶和閩中大山帶。

3、氣候

福建靠近北回歸線,受季風環流和地形的影響,形成暖熱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豐富,全省70%的區域≥10℃的積溫在5000-7600℃之間,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國雨量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4、水系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眾多,河網密度達0.1公里/平方公里。全省河流除交溪(賽江)發源於浙江,汀江流入廣東外,其餘都發源於境內,並在本省入海,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83條,其中流域面積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閩江、九龍江、晉江、交溪、汀江5條。

福建,簡稱「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福州,福建省陸地總面積12.14萬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底,福建省下轄9個省轄市,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

(9)福州長樂和閩江口哪個地勢高擴展閱讀:

福建的自然資源:

1、土地

根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2010年全省土地總面積1239.34萬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1095.55萬公頃,建設用地面積72.92萬公頃,未利用地面積70.87萬公頃。農用地中,耕地面積133.85萬公頃。

2、海洋

陸地海岸線長達3752千米,居全國第二;海岸線曲折率1:7.01,居全國第一位。曲折的海岸線形成大小港灣125個,其中深水港灣22處,可建5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東山灣、廈門灣、湄洲灣、興化灣、羅源灣、三沙灣、沙埕港等7個,重要的海港有福州港、廈門港、泉州港等。

3、森林

福建的森林覆蓋率為65.95%,居全國首位。擁有1.15億畝的森林面積,全國六大林區之一。有的已辟為自然保護區,如三明莘口格氏栲保護區、建甌萬木林保護區、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福建林區可分為中西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和東部亞熱帶季風雨林區。

4、礦產

福建省屬於環太平洋成礦帶中的重要成礦區之一,礦產資源比較豐富。截至2001年底,福建省已發現礦種118種,主要礦產有鐵、錳、銅、鉛鋅、鎢、鉬、鈮鉭、金、銀、無煙煤、石灰岩、螢石、葉蠟石、石英砂、高嶺土、飾面用花崗岩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福建

⑩ 長樂在哪裡

長樂分別是福建省福州市轄區。湖南省汨羅市轄鎮。

一、長樂區:

福建省福州市轄區,位於閩江口南岸,處於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與台灣島隔海相望。

位置境域:

位於閩江口南岸,處於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與台灣島隔海相望,介於北緯25°40′~26°04′、東經119°23′~119°59′之間。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口南岸,東瀕台灣海峽,西與閩侯縣毗鄰,又與福州市區一線對稱,南與福清市相連,北與馬尾區隔江相望。

行政區劃:

長樂區下轄吳航、航城、營前、漳港4個街道,首占、玉田、松下、江田、古槐、文武砂、鶴上、湖南、金峰、文嶺、梅花、潭頭12個鎮,羅聯、猴嶼2個鄉。

(10)福州長樂和閩江口哪個地勢高擴展閱讀

(一)、福州市

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

位置境域:

位於歐亞大陸東南邊緣,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中東部的閩江口,與台灣省隔海相望。位於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1′,西鄰南平、三明,北接寧德市,南接莆田市,東瀕東海,居於亞太經濟圈中國東南的黃金海岸。

行政區劃:

福州下轄鼓樓、台江、倉山、晉安、馬尾、長樂6個區,閩侯、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平潭6個縣,以及縣級市福清。

(二)、汨羅市

湖南省岳陽市下轄縣級市,處湖南省東北部。

位置境域:

位於湖南省東北部,屬幕阜山脈與洞庭湖平原的過渡地帶,西臨洞庭湖。地處東經112°51′-113° 27′,北緯28°28′-29°27′之間。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汨羅市東與平江相靠,南與長沙、望城兩縣相攜,西與湘陰縣、沅江市接壤,北同岳陽縣毗鄰。最東處為三江鎮山陽村的山陽寨,最西處是蘆葦場的石湖包,最南端系川山坪鎮鹿峰村的陳家灣,最北端是白塘鎮汨岳村的汨岳界。

行政區劃:

汨羅市下轄城關鎮、汨羅鎮、新市鎮、古培鎮、白水鎮、川山坪鎮、高家坊鎮、弼時鎮、李家塅鎮、沙溪鎮、黃柏鎮、長樂鎮、三江鎮、大荊鎮、桃林寺鎮、屈子祠鎮、范家園鎮,17個鎮。城郊鄉、紅花鄉、黃市鄉、玉池鄉、天井鄉、古侖鄉、智峰鄉、八景鄉、火天鄉、新塘鄉、白塘鄉、磊石鄉,12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