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城兩翼一區兩翼是指什麼
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 。
福州大都市區狹義上范圍指福州市行政轄區范圍內所構建的大都市區。
廣義上范圍指的是福州、寧德、莆田、南平、平潭綜合實驗區四市一區共建的大都市區。
2021年1月28日,福建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規劃范圍包括福州、莆田兩市全域、寧德市蕉城區、福安市、霞浦縣和古田縣、南平市延平區、建甌市和建陽區以及平潭綜合實驗區。
福州大都市區狹義上范圍是福州市以「一區兩翼、雙軸多極」的城市空間構成。
福州大都市區規劃范圍為「一區兩翼、雙軸多極」。一區即是福州中心主城區。兩翼指南翼發展區和北翼發展區。南翼發展區即福清和平潭,北翼發展區即羅源和連江部分地區。雙軸:沿海發展軸和沿江發展軸。雙軸即沿海發展軸和沿江發展軸。多極即福州市其它經濟增長極,包括永泰、閩清、閩侯部分地區。
福州市將高起點、高標准、高層次、高水平推進中心城市「東擴南進、沿江向海」拓展,構建「一區兩翼、雙軸多極」的城市發展空間結構,努力建設經濟繁榮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適的宜居城市、環境優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諧的文化名城。
《福建省委關於制定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福州大都市區」是海峽西岸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福州發揮「省會城市的龍頭帶動作用」的依託和基礎。
『貳』 福州哪幾個區是市區
截止2019年9月,福建省福州下轄6個市轄區,分別為:
鼓樓區、台江區、倉山區、晉安區、馬尾區、長樂區 。
福州市:
福建省轄地級市,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是福建省省會。
行政區劃:
截止2019年9月,福州下轄6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6個縣。
位置境域:
位於歐亞大陸東南邊緣,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中東部的閩江口,與台灣省隔海相望。位於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1′,西鄰南平、三明,北接寧德市,南接莆田市,東瀕東海,居於亞太經濟圈中國東南的黃金海岸。
(2)福州中心城區范圍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福建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福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9月,福建省轄9個地級市。共有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
9個地級市為:福州市、廈門市、漳州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南平市、龍岩市、寧德市。
位置境域:
地處中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於北緯23°33′至28°20′、東經115°50′至120°40′之間,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連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與台灣隔海相望。
『叄』 福州行政區劃分
截至2019年5月,福州市轄6個區、6個縣和1個縣級市,分別是:鼓樓區、台江區、倉山區、晉安區、馬尾區、長樂區、閩侯縣、連江縣、羅源縣、閩清縣、永泰縣、平潭縣、福清市。
1、台江區
位於福州市城區中部,閩江下游北岸,地理中心坐標為北緯26°05′,東經119°18′。東以光明港、晉安河與晉安區為界,西、南以閩江與倉山區為界,北以瓊東河、東西河、斗池路、上浦路與鼓樓區為界。
全區陸域面積1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91平方公里,岸線全長7800多米,中部丘陵地稍高,四周低傾,尤以流沙沖積成陸的南部、東南部、西南部、西部平原地勢更低。截至2019年5月,轄10個街道、52個社區。
2、長樂區
位於閩江口南岸,處於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與台灣島隔海相望。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口南岸,東瀕台灣海峽,西與閩侯縣毗鄰,又與福州市區一線對稱,南與福清市相連,北與馬尾區隔江相望。全區海岸線長96千米,島嶼36個,總面積658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5月,長樂區下轄吳航、航城、營前、漳港4個街道,首占、玉田、松下、江田、古槐、文武砂、鶴上、湖南、金峰、文嶺、梅花、潭頭12個鎮,羅聯、猴嶼2個鄉,共226個村、30個社區。長樂區人民政府駐吳航街道解放路27號。
3、平潭縣
東臨台灣海峽,西隔海壇海峽,與長樂、福清市、莆田市為鄰,南近莆田市的南日島,北望白犬列島。平潭縣由126個島嶼組成,陸地面積371.91平方公里,灘塗6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99.82公里。
截至2019年5月,平潭縣轄7鎮8鄉:潭城鎮、蘇澳鎮、流水鎮、澳前鎮、北厝鎮、平原鎮、敖東鎮、白青鄉、嶼頭鄉、大練鄉、蘆洋鄉、中樓鄉、東庠鄉、嵐城鄉、南海鄉。居委會、行政村共計200個。
4、永泰縣
為福建省福州市轄縣,位於福建省東部,東經118度23分至119度12分,北緯25度39分至26度05分之間,東鄰福州閩侯、福清,西接泉州德化、三明尤溪縣,南連莆田涵江、仙游,北接福州閩清縣。總面積2243.4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5月,全縣轄樟城、城峰、清涼、葛嶺、梧桐、嵩口、長慶、大洋、同安9個鎮,塘前、丹雲、白雲、富泉、嶺路、赤錫、伏口、蓋洋、東洋、霞拔、盤谷、紅星12個鄉,255個村,12個社區。縣政府駐地為樟城鎮。
5、福清市
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福州南翼,地理坐標為北緯25°18′—25°52′,東經119°03′—119°42′之間。北與長樂區、閩侯縣、永泰縣交界,西與莆田市毗鄰,東隔海壇海峽與平潭縣相望,南瀕興化灣與莆田市南日島遙對。陸域面積151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911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5月,福清市下轄7個街道、17個鎮:玉屏街道、龍山街道、龍江街道、音西街道、宏路街道、石竹街道、陽下街道,海口鎮、城頭鎮、南嶺鎮、龍田鎮、江鏡鎮、港頭鎮、高山鎮、沙埔鎮、三山鎮、東瀚鎮、漁溪鎮、上逕鎮、新厝鎮、江陰鎮、東張鎮、鏡洋鎮、一都鎮。
『肆』 福州市規劃「一核心、兩新城、三組團、三軸線」各部分所承載的功能是什麼
1. 規劃期限:本規劃期限為2011-2020年,其中:近期:2011-2015年;遠期:2016-2020年;遠景:2020年以後。
2. 城市發展目標:福州市發展目標為「開放文明、和諧幸福、濱江濱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把福州建成為「經濟繁榮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適的宜居城市,環境優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諧的文化名城」。
3. 城市規劃區:福州市城市規劃區包括福州市區、長樂市、連江縣和閩侯縣南部11個街道鄉鎮(白沙鎮、甘蔗街道、荊溪鎮、鴻尾鄉、竹岐鄉、上街鎮、南嶼鎮、南通鎮、祥謙鎮、尚干鎮、青口鎮),以及永泰縣葛嶺鎮、塘前鄉,羅源縣松山鎮、碧里鄉。規劃區面積4792平方公里。
4. 市域人口規模預測:福州市域總人口:2010年711.5萬人,規劃2015年為800萬人,2020年為890萬人。:福州市域城鎮人口:2010年440.8萬人,規劃2015年為552萬人,2020年為668萬人。
5. 城鎮化水平預測:福州市城鎮化水平:2010年為61.95%,規劃2015年為69%,2020年為75%。
6. 市域空間結構:規劃福州市域形成「一區兩翼、雙軸多極」的空間結構。一區:福州中心發展區。兩翼:南翼發展區和北翼發展區。「南翼」即福清和平潭,應充分利用豐富的港口資源條件,發展港口工業及其它臨海重工業,建設成為福州市乃至全省的重要產業基地。「北翼」即羅源和連江部分地區,應該依託台商投資區擴區的優勢、重點發展以能源工業為主的臨港工業基地。雙軸即沿海發展軸和沿江發展軸。多極:福州市其它經濟增長極,「多極」包括永泰縣城以及福州西部山區(主要指永泰、閩清、閩侯)的中心鎮,永泰縣城承擔一定區域內服務中心和經濟增長極功能。中心鎮重點承擔鎮域及其相鄰地區服務中心和產業集聚區功能。
7. 市域產業布局:市域形成羅源灣能源原材料產業基地、馬尾—長安電子信息、先進製造業基地、海西福州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青口汽車產業基地、長樂空港動漫和IT產業基地、長樂汽配紡織產業基地、松下港糧油食品加工產業基地、福清光電等先進製造業產業基地、江陰灣臨港產業基地共九大產業基地。
8. 城市性質:福建省省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
9. 城市職能:省會、先進製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商務商貿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旅遊會展中心。
10. 城市人口規模: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2015年為346萬人,2020年為410萬人。
11. 城市用地規模:福州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2015年為300平方公里,2020年為378平方公里。
12. 中心城區空間結構:構建「一核心、兩新城、三組團、三軸線」的城市空間結構。一核心:鼓樓、台江、晉安區。兩新城:南台島、馬尾新城。三組團:包括荊溪組團、上街南嶼南通組團、青口組團。三軸線:包括傳統城市服務軸、城市東擴發展軸、城市南進發展軸。傳統城市服務軸:指沿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一直延伸至南台島的南北向傳統軸線,承擔商業服務、行政辦公、文化體育等綜合服務功能。未來跨越閩江延伸至烏龍江沿岸。城市東擴發展軸:指承接傳統城市服務軸向東部濱海延伸的區域發展軸,串聯中心區、三江口片區以及長樂城區、濱海新城,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區域服務產業軸。城市南進發展軸:指承接傳統城市服務軸向南部延伸的發展軸,串聯中心區、上街南嶼南通組團,以科技研發、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主的區域科技發展軸。
13. 空間管制區劃:根據資源環境、工程地質和城市安全條件,結合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將中心城區范圍內的用地劃定為禁建區、限建區、已建區和適建區,並加強對四區的空間管制和建設引導。
14. 工業用地布局規劃:規劃中心城區內集中形成七個產業集聚區。即晉安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馬尾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青口汽車產業集聚區、亭江先進製造業集聚區、荊溪先進製造業集聚區、上街南嶼南通科技研發產業集聚區、福州西部創意創新產業集聚區。
15. 物流用地規劃:規劃中心城區內集中形成四個物流中心,即馬尾港口物流中心、杜塢物流中心、青口物流中心、南通物流中心。
16. 住房保障與居住用地布局:居住用地按照核心區、新城(南台島新城、馬尾新城)及組團(荊溪、上街南嶼南通、青口組團)、軌道沿線地區以及其他地區等四個地區進行布局,分別採取差異化的規劃對策。核心區:以存量改造更新為主、增量開發建設為輔,適當疏解鼓樓、台江舊城區居住人口。對舊居住區和城中村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和改造,配建適量的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新城及組團:在滿足產業所需的居住功能的基礎上,提升生活配套水平,承擔周邊區域的居住需求,增加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供給。軌道沿線地區:採取高密度開發,鼓勵居住與其它適宜功能混合布局。優先提供面向中低階層的普通商品住房。其他地區:承擔本地區就業崗位的居住職能,緊湊布局,集約利用土地。
17. 城市公共服務中心:市級中心,以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南北軸線和閩江兩岸東西軸線為核心,結合老城歷史風貌的保護,保持和發揚傳統特色,形成與商務、旅遊、休閑相結合的輻射全省的商貿服務中心。新城中心:南台島新城中心位於南台島南側,利用義序機場搬遷建設契機,培育行政辦公、商業商務、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職能,優化核心區與南台島傳統城市服務軸的服務能級,成為中心城區向南跨越閩江發展的重要培育中心;馬尾新城中心,位於閩江沿岸,承擔福州服務沿江功能。整合空間資源,優化城市環境,塑造新城形象,打造高品質的濱江商務辦公、文化旅遊等公共服務中心。組團中心:荊溪組團中心位於荊溪鎮區,提高服務能力,優化城市環境;上街南嶼南通組團中心:位於浦上大橋南、灣邊大橋以北,結合大學城、科技產業集中區建設,重點建設現代商業設施,完善教育、醫療等公益性服務設施,同時吸引企業總部或區域性分支機構入駐,配套建設商業、文化、體育休閑設施,構築烏龍江南岸核心服務地區;青口組團中心:位於青口、祥謙鎮區,提高服務能力,優化城市環境。
18. 綠地系統結構:按照「兩江潤城、碧山環城、水鏈織城、青峰綴城」的規劃理念,構築「一環八楔、兩帶一網、十一山多園」的綠化體系,形成以點帶線,以線連面,「點—線—面」結合的綠化系統。「一環八楔」:中心城區周邊青山為屏障,構成福州中心城區外圍的綠色生態環。八楔是從周邊的綠色生態環沿金牛山、蓮花山、金雞山、鼓山、清涼山、青芝山、旗山、五虎山延伸的八條綠化廊道,形成楔狀綠地,滲透入中心城區內部作為城市新城之間的綠帶。「兩帶一網」:以閩江、烏龍江兩岸濱江綠帶形成貫穿中心城區的兩條重要的綠化廊道。同時,結合中心城區內豐富的河網水系,形成沿白馬河、晉安河、鳳坂河、光明港、大樟溪等河流構建的濱水綠化網路。「十一山多園」:中心城區內的烏山、於山、屏山、高蓋山、金雞山等作為城市主要的山林公園,以西湖公園、溫泉公園、金山公園等三十一個主要城市綜合性公園構成城市公園綠地主體,形成山園相連。
19.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以「山城合抱、派江吻海」的大山水、大園林空間格局為依託,以「城為中心,江為紐帶,山為背景」,整合利用現存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一城八鎮(村)、一江一湖、百河潤邑、群翠繞城」的名城空間格局。從整體上保護歷史城區「一路串兩廂」的用地形態和「三山鼎立、二塔對峙、樣樓獨秀、一線貫串、內水縈繞、襟江帶湖」的城市空間格局特色。對歷史文化街區3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9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閩清坂東鎮、長樂潭頭鎮二劉村以及閩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和林浦、螺州、陽岐、南嶼、青口5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村)進行保護。
20. 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按照構建區域快速運輸通道、強化交通樞紐銜接的思路建設沿海快速鐵路、沿海鐵路貨運專線,改造外福鐵路,預留平潭至台灣通道、沿海鐵路貨運線通道;規劃瀋海高速公路復線(福州至永泰段、羅源至連江段)、京台高速公路(閩清至閩侯段、長樂至平潭段)、福清江陰至機場高速公路、東繞城高速公路及江陰、羅源灣、松下等港區疏港高速公路,預留京台高速公路平潭至台灣通道;實施長樂機場擴建工程,啟動義序機場搬遷前期工作。規劃期末形成以港口為龍頭、機場為門戶、鐵路與公路運輸為骨幹、內河航運為輔助的綜合運輸體系。中心城區強化「中心城區—東部新城—長樂」快速通道,構建「兩環十射」進出城快速通道。加強跨閩江及烏龍江通道規劃,期末跨江通道將達到29座(含高速),核心區跨閩江平均間距控制在900m左右。規劃福泉連接線向東南跨越閩江(烏龍江),加強中心城區與長樂通道控制與預留。建設1號線、2號線、4號線三條線路,期末軌道線網總規模達到80公里以上。建立公交補貼長效機制,保障常規公交設施用地,期末居民全日出行中公共交通(含軌道)出行比例力爭達到30%以上。
21. 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加強水源涵養與保護,加強對重要生態保護區的保護,強化水土流失控制,劃定建設限制分區、生態功能區劃、環境功能區劃,加強對環境污染的防治規劃,將福州市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基本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2. 近期建設目標:到2015年,以「富民強市、和諧宜居」為發展目標,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東部地區平均水平,力爭用3~5年努力實現經濟發展總量、質量和城市建設水平、管理水平居全省第一,比全省提前三年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努力建設經濟實力雄厚、體制機制靈活、生活品質優越、生態環境優美、人文氣息濃郁的省會中心城市。近期人口和用地規模:至2015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規模為346萬人。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
23. 遠景展望目標:城市社會經濟發展主要指標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使福州市成為結構布局合理、生態環境良好、城市景觀優美、各項城市設施完善的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有較強經濟競爭力的現代化大都市。遠景人口規模:至2030年,中心城區城鎮人口規模為550萬人。遠景用地布局結構:形成「一主、三軸、多新城(組團)」的布局結構。 「一主」是城市核心區,即閩江北岸地區。「三軸」是指福州城市發展的三條主要的發展軸線,分別是城市傳統服務軸、城市「東進」發展軸和城市「南拓」發展軸。「多新城(組團)」包括馬尾新城、南台島新城、長樂城區、濱海新城以及中心城區的荊溪、上街南嶼南通、青口等其他組團。各新城組團之間由河流、山體以及綠廊自然隔離。
『伍』 福州大都市區的福州大都市區簡介
福州大都市區狹義上范圍是福州市以「一區兩翼、雙軸多極」的城市空間構成。
福州大都市區規劃范圍為「一區兩翼、雙軸多極」。一區即是福州中心主城區。兩翼指南翼發展區和北翼發展區。南翼發展區即福清和平潭,北翼發展區即羅源和連江部分地區。雙軸:沿海發展軸和沿江發展軸。雙軸即沿海發展軸和沿江發展軸。多極即福州市其它經濟增長極,包括永泰、閩清、閩侯部分地區。
福州市將高起點、高標准、高層次、高水平推進中心城市「東擴南進、沿江向海」拓展,構建「一區兩翼、雙軸多極」的城市發展空間結構,努力建設經濟繁榮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適的宜居城市、環境優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諧的文化名城。
《福建省委關於制定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福州大都市區」是海峽西岸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福州發揮「省會城市的龍頭帶動作用」的依託和基礎。 福州大都市區框架初步形成,福莆寧同城化取得實質性進展。
一、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加快實施:城市軌道交通、繞城高速、瀋海復線、長樂至平潭高速、福州機場擴建、福州港一體化、福州至平潭鐵路等一批大都市區及同城化交通重點工程加速推進;福州中心城區至周邊縣(市)、平潭及莆田、寧德便捷交通網路初步形成。
二、部分領域社會公共服務實現一體化:居民健康信息系統、社會保障卡、養老服務公共信息平台等基本建成並發揮作用;同級醫療機構醫學檢驗、影像檢查結果互認;勞動就業信息區域共享。三、資源要素市場一體化建設有序推進:金融同城化邁出實質步伐;區域人力資源網路初步形成;基本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協同開發利用機制。四、產業發展融合互動性增強:初步建立製造業發展分工協作機制;物流、旅遊、會展、軟體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以及文化產業增長速度明顯快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 (一)福州市牽頭會同莆田市、寧德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建立行政磋商機制,建立福莆寧同城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邀請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省直有關部門參加,定期研究同城化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措施,協調解決大都市區建設和同城化過程中的重大問題,推動同城化重大項目的實施;超出許可權范圍,聯席會議難以協調的重大事項可專題報請省政府研究協調解決。聯席會議下設協調辦公室,負責處理具體事務。
(二)福州市牽頭會同莆田市、寧德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聯合組織編制福州大都市區及福莆寧同城化發展總體規劃和重要專項規劃,爭取6月底前完成總體規劃編制,9月底前完成重要專項規劃編制。福莆寧三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聯合成立若干專項工作小組,負責落實規劃編制、具體實施方案制定等工作,推進聯席會議議定事項的落實。
(三)福莆寧三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要按照構建福州大都市區,推進福莆寧同城化發展的總體工作部署,分別細化工作計劃,明確階段目標和責任分工,確定具體項目,逐一分解落實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要定期跟蹤重大項目實施進展情況,及時研究並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同城化工作順利推進並取得實質性成效。
(四)福莆寧三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要盡快研究啟動一批同城化重大項目。對關聯性強、條件成熟的項目,特別是交通、通信、公共服務等領域涉及共同發展的重大工程,要率先啟動,加快推進,能開工的抓緊開工,正在做前期工作的要抓緊落實建設條件,力爭早日開工,保證在短期內形成同城化的強勁態勢。結合實施「五大戰役」、推進「三化」並舉、「三群」聯動和「三維」項目對接,推進落實一批助推同城化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民生項目、高端項目。以「先交界後縱深」為原則,抓好福州與莆田、寧德交界地區的規劃整合研究,重點推進環興化灣南北岸、三都澳與羅源灣等關聯區域的協調發展。
(五)深化福州大都市區內縣(市)區對口協作機制。圍繞產業聯動、資源共享、鄉鎮結對、扶貧開發、環境共保等方面,充分發揮較發達縣(市)區在資金、產業、人才、市場、信息等方面優勢,以對口幫扶協作形式,通過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協作聯動,促進協作結對縣加快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步縮小縣(市)區之間發展差距,加速縣(市)區融合步伐,加快構建福州大都市區。
(六)省直有關部門要主動參與,指導和協調解決構建福州大都市區,推進福莆寧同城化發展過程涉及本部門職能的問題,幫助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強與國家有關部委溝通,爭取國家在項目建設、資金安排等方面給予支持。藉助平潭開放開發的政策機遇,積極爭取實驗區優惠政策效應輻射到福清江陰、長樂松下以及興化灣等周邊地區,延伸區域,拓展涵蓋面。
2011年10月13日,福州市第十次黨代會上,福州市委書記楊岳提出,今後五年要逐步推進「福莆寧同城化」,楊岳說,福州要發揮省會中心城市的龍頭引領作用,帶動莆田、寧德等周邊地區發展;要形成「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產業發展分工協作、公共服務共用共管」的同城化發展新格局;要突出交通先行,做好道路、港口、航道、碼頭等規劃建設、管理對接,加快福州對外通道建設,盡快實現三市之間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領域先行先試、探索合作,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造福三市人民群眾;同時要建立同城化工作聯絡機制,強化三市「一盤棋」思想,以實際行動促進福莆寧共同發展、連片繁榮。
在2011年10日至11日,福州市主要領導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主動走訪對接莆田、寧德兩市,共商推進福莆寧連片發展、構建福州大都市區大計。
在福州與寧德、福州與莆田兩場座談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楊岳指出,推進大都市區建設勢在必行。 推動福莆寧連片發展、構建大都市區,是省委、省政府在更高起點上推進福建發展和海西建設的重要決策,既是我們共同肩負的使命責任,也是區域協調發展的客觀大勢,還是福莆寧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民心所向,而且經過多年的協作交流,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現實基礎。
楊岳強調,推進大都市區建設貴在共贏。三市要把握協作的基本原則、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向,在協作理念、協作要求、協作目標上共同商議、謀劃、推進,努力構建城市規劃統籌協調、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產業發展合作共贏、公共事務協作管理的同城化建設格局,實現攜手並進、共贏發展。推進大都市區建設旨在一體。三市要把大都市區建設的關鍵點放在「同城」上,落腳點放在「一體」上,堅持規劃共繪、交通共聯、產業共興、市場共構、社會共享,促進區域一體化融合發展。推進大都市區建設重在實效。要致力先行先試,善於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做法,立足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實踐;要突出項目帶動,通過扎實有效的項目運作,促進互利共贏;要堅持循序漸進,從容易做、易見效以及老百姓最關注、最急需的問題做起,有序推進大都市區建設步伐;要注重機制創新,加強溝通協作,建立健全推動大都市區建設的長效機制。
莆田市委書記楊根生表示,將把推進福州大都市區建設作為莆田今後發展的一個重點,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與福州、寧德一道,為推動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作出應有貢獻。要堅持同城化發展方向,逐步實現區域均衡發展,形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發展共同體;要加快同城化發展步伐,從條件最成熟、發展最需要、群眾最盼望的方面做起,先易後難、層層推進;要策劃同城化發展項目,共同對接一批有利於同城化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要建立同城化推進機制,為加快推進福州大都市區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寧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榮凱表示,加快福莆寧連片發展,實現三地共同發展,是構建福州大都市區的必然要求,也是寧德「借梯登高」、更好實施環三戰略、推進跨越發展的重要機遇。寧德將主動作為、積極參與,進一步增強共識、科學規劃,成立專門機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按照互利共贏、大膽創新、循序漸進和與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相結合的原則,著力實現三市發展成本最小化、綜合效益最大化、百姓生活便利化,不斷提升三方的綜合競爭力,共同推進三市同城化發展。
座談會上,福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楊益民介紹了推進福州大都市區建設的總體工作思路;莆田市市長梁建勇、寧德市市長廖小軍分別介紹了莆田、寧德推進福州大都市區建設相關情況。
經過商談,三市在共同推進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產業合作共贏、基本公共服務合作、資源要素統一市場體系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工作達成廣泛共識,一致表示將在進一步協調、研究的基礎上擇機簽訂合作框架協議。
『陸』 福州五城區是哪幾個有沒有包括福清
截至2020年8月,福州下轄鼓樓、台江、倉山、晉安、馬尾、長樂6個城區,不包括福清,福清是縣級市。具體介紹以下幾個區:
1、鼓樓區
鼓樓區位於福州市城區西北部,地處東經119°、北緯25°,面積35.7平方公里。福州市鼓樓區北以外福鐵路、東以晉安河與晉安區為界;南面以瓊河、東西河、斗池路、上浦路為界,與台江區相鄰;西面以閩江為界,與倉山區隔江相望;西北與閩侯縣相鄰。
2、倉山區
倉山區地處福州城區南部,轄整個南台島,四面臨江,北隔閩江分別與鼓樓、台江、晉安、馬尾、隔江相望東面與馬尾港隔海相距7.61海里,南臨烏龍江與閩侯、長樂相連。
3、晉安區
晉安區位於福州市區北部,東與連江縣相連,西以晉安河與鼓樓區為界,西北與閩侯接壤,北與羅源毗鄰,東南與馬尾區相鄰,南隔閩江與倉山區相望。區域界於北緯25°57′16″~26°24′49″,東經119°11′7″~119°41′。面積926平方公里。
4、馬尾區
馬尾區(古屬福州府閩縣)是福建省福州市轄區,位於東經119°37′,北緯25°29′,地處我國東南沿海、閩江下游北岸,距閩江口17海里,是福建省的軍商要港,福州的水上門戶。
5、長樂區
長樂區位於閩江口南岸,處於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與台灣島隔海相望,介於北緯25°40′~26°04′、東經119°23′~119°59′之間。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口南岸,東瀕台灣海峽,西與閩侯縣毗鄰,又與倉山區一線對稱,南與福清市相連,北與馬尾區隔江相望。
『柒』 請問福州的中心城區是哪幾個
中心城區是鼓樓區、台江區、倉山區的金山片區
『捌』 福州市中心在哪個區
福州市中心在鼓樓區。
福州市鼓樓區是目前四個以「鼓樓」命名的區域之一,是福建省會福州的核心城區,自古以來就是省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面積35.43平方公里,下轄9街1鎮和69個社區。轄區雲集了80%以上的省市直部門。
福州市鼓樓區榮譽
鼓樓是國家級生態區和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榮登「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區)」候選名單。近年來,完成了465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88條傳統老街巷整治,打造了20條道路保潔「示範街」「精品街」,舊城更新項目被住建部評為「中國人居環境示範獎」。
完成了21條內河整治,建成30個串珠公園、30多公里長濱河綠道,福山郊野公園、屏山公園、黎明湖公園等建成開放,福道獲「新加坡總統設計獎」「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
以上內容參考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政府-鼓樓概況
『玖』 福州市中心在哪個范圍內
行政中心在鼓樓區,商業中心原來在鼓樓區東街口,做地鐵後,商業中心以萬寶商圈、台江萬達、金山萬達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