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什麼租界

廣州什麼租界

發布時間: 2022-06-17 05:33:21

⑴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租界在什麼地方

中國第一個租界在上海。

1845年,英國駐上海第一任領事進駐上海,成立了英國領事館,其根據《南京條約》的規定,脅迫當時的政府通過了《上海租界章程規定》,把洋涇浜以北,李家莊以南約55萬平方米的地方劃給了英國人作為居留地。這就是各國列強在中國佔有的第一個租界。

拓展資料

據統計,中國自1845年英國從《上海租界章程規定》中取得第一塊租界,至1902年奧匈帝國設立天津租界,前後共有27塊租界,其中有25塊租借國單一的專管租界,2塊公共租界。租界分布:

英國有7處:天津英租界、漢口英租界、廣州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廈門英租界、鎮江英租界、上海英租界

日本 5處:天津日租界、漢口日租界、蘇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慶日租界

法國4處: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漢口法租界、廣州法租界

德國2處:天津德租界、漢口德租界

俄羅斯3處:哈爾濱俄租界、天津俄租界、漢口俄租界

義大利1處:天津意租界

奧匈帝國 1處:天津奧租界

比利時1處:天津比租界

公共租界 2處: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並而成)、鼓浪嶼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麥、荷蘭、瑞典-挪威)

⑵ 廣州法租界的介紹

廣州法租界,為近代中國4個在華法租界之一(另外3個是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和漢口法租界)。同時也是廣州的2個租界之一,與廣州英租界同在沙面島上。今位置為廣州市荔灣區沙面街道。1861年開辟。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法兩國佔領廣州,選定了鄰近傳統的外貿區廣州十三行(當時已被燒毀)西南面,珠江白鵝潭邊上的小沙洲作為租借地,人工填築成沙面島,其中法租界佔有東部的1/4,面積66畝,地租每年每畝1500錢,指定專人轉交給中國政府。東部有一橋與華界相通。

⑶ 中國第一個租界在哪裡

中國的第一個租界的出現和《南京條約》的簽訂有關。1842年中英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南京條約》一共有13款,內容很多,其中有一條就是清廷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作為通商口岸,並且准許英國商人和家屬在這些城市自由居住。

根據《南京條約》的規定,英國駐上海的第一任領事巴富爾來到了上海,成立了英國領事館,並且脅迫當時的上海道台宮慕火通過了《上海租地章程》,把洋涇浜以北,李家莊以南約55萬平方米的地方劃給了英國人作為居留地,這也是各國列強在中國內地佔有的第一個租界。

拓展資料:

《南京條約》(Treaty of Nanking)又稱《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涉及割地、賠款、五口通商和稅款協商。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清政府被迫於南京(時稱江寧)下關江面的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亦皋華麗號)上與英國簽署《中英南京條約》。《南京條約》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英國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國接受其侵略要求,這就使中國主權國家的獨立地位遭到了破壞。英國強佔香港島,中國的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五口通商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進行殖民掠奪和不等價交換的中心。

巨額賠償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轉嫁到勞動人民的身上,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苦。《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⑷ 廣州英租界的歷史

1856年以前,廣州傳統的外貿區位於十三行。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被中國群眾燒毀。英、法兩國佔領廣州後,選擇十三行附近的珠江中的小沙洲,人工填築成沙面島,並且按照出資比例,將其西部4/5劃為廣州英租界,面積約264畝。1861年,中英簽訂租約。其東部毗鄰面積較小的廣州法租界;北部為沙基涌,與華界分隔,其上設有一橋與華界相通。
在之後的大半個世紀里,英法兩國取得了在沙面島上的許多特權,政府相關機構與企業大量移入,主要的領事館和政治、金融組織都建立在此,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給予附近的中國人不公平的待遇,沙面島因此成為後來中國乃至附近國家民族解放運動人士抗議與攻擊的目標。如發生在1920年代的廣州市民多次反殖民,以及越南革命者范鴻泰(Pham Hong Thai)對沙面法國領事館的炸彈襲擊等等。 1942年,日本將對英國宣戰後佔領的沙面英租界交給親日的汪精衛政權。1943年,法國維希政權退出法租界,交給汪精衛政權。同年,堅持抗日的重慶國民政府另行與英國訂約收回英租界。二戰結束後,新成立的法國戴高樂政府正式宣布將沙面法租界交還中華民國。

⑸ 廣州沙面以前是哪國的租界

鴉片戰爭後(1861年),為英、法租界。
西部3/4劃為英租界,東部1/4劃為法租界
1943年,英法兩國退出沙面的英、法租界

⑹ 廣東在二戰是哪個國家的租界

廣東在二戰是法國的租界。
1938年6月,日本侵佔南澳島。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侵佔廣州,廣州淪陷;廣東省府撤退到粵北(今連州市);為適應戰時需要,全省 設4個行署。1940年4月,汪偽政權在廣東成立偽省政府,全省改設為9個區(包括淪陷區),到1941年,復改設9個行政督察區。 1943年,日本又侵佔廣州灣。1945年8月18日,中法簽訂《交收廣州灣租界地專約》。

⑺ 廣州法租界的簡介


廣州法租界僅供法國來華做外貿生意的洋人居住,不允許華人入居。法國將沙面法租界內空餘土地進行拍賣,並開始大興土木進行市政建設,除興建洋樓館舍外,還設有公園、醫院、教堂等公共設施。到19世紀末,已形成井然有序的獨立街區,儼然一座獨立於廣州城之外的法國小城。
1888年,法國人在沙面法租界建築東方匯理銀行廣州分行,辦公大樓位於今沙面南街16號樓。
1915年 法國興建駐廣州領事館新館,位於沙面南街20號。是年, 法國租界當局興建郵局,樓址位於法租界東端的轉彎處,經營各種郵政業務。
1943年5月18日,法國維希政府派人與汪偽政府官員褚民誼、夏奇峰等接收委員簽訂了「交還廣州、天津、漢口法租界的《實施細目條款》」,同意放棄在華租界。6月5日,汪精衛政權同日收回天津法租界、漢口法租界和廣州法租界。汪偽南京政府派偽廣東省長陳耀祖於是日「接收」沙面法租界。在沙面廣場,法國維希政府駐廣州領事在日本駐廣州總領事石川的監督下,將沙面法租界「交還」偽廣東省長。

⑻ 舊中國的哪些城市有租界

上海:英租界、法租界

廣州:英租界、法租界

廈門:英租界、日租界(廈門日租界1900年1月劃定,佔地4萬坪)

天津:英租界、天津美租界、法租界、德租界、日租界、俄租界、比租界、意租界、奧匈租界

鎮江:英租界

九江:英租界

漢口:英租界、法租界、德租界、俄租界、日租界

重慶:日租界

杭州:日租界

蘇州:日租界

沙市:日租界(沙市日租界1898年劃定,佔地180875坪)

福州:日租界(福州日租界1899年4月劃定,佔地17萬坪)

鼓浪嶼:公共租界

北京:使館界

⑼ 近代中國到底有多少租界

據統計,中國自1845年英國從《上海租界章程規定》中取得第一塊租界,至1902年奧匈帝國設立天津租界。前後共有27塊租界,其中有25塊租借國單一的專管租界,2塊公共租界。
各國租界的分布:(1911年)
英國 7處:
天津英租界、漢口英租界、廣州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廈門英租界、鎮江英租界、上海英租界
日本 5處:
天津日租界、漢口日租界、蘇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慶日租界
法國4處:
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漢口法租界、廣州法租界
德國2處:
天津德租界、漢口德租界
俄羅斯2處:
天津俄租界、漢口俄租界
義大利1處:
天津意租界
奧匈帝國 1處:
天津奧租界
比利時1處:
天津比租界 (1931年中國收回天津比租界)
公共租界 2處:
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並而成)
鼓浪嶼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麥、荷蘭、瑞典-挪威)
天津最高峰時有9個國家設立租界(天津美租界在1902年合並入英租界)
另外還有一些外國人居留地,有時候也會被當成租界,但實際上不是,比如煙台、福州、營口等其實都只是形成了居留地,並沒有真正簽署租界法律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