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伊面是什麼

廣州伊面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6-18 20:56:16

『壹』 廣州人過生日,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習俗什麼之類的或煮什麼東西吃

廣州人過生日,最常煮的食物肯定就系面(尤其是一種叫「長壽面」的伊面),面,在廣州代表長長久久之意。

如果系小朋友過生日的話,還會煮紅雞蛋。

『貳』 請問什麼是伊面

伊面,原叫伊府麵,是面中上品。相傳300多年前福建閩南府尹伊秉綬宴客,廚師在忙亂中誤將煮熟的蛋面放入沸油中,撈起以後只好用上湯泡過才端上席。誰知這種蛋面竟贏得賓主齊聲叫好,成為一道非常爽口的上菜。 伊面製作講究色型好,體質松而不散,浮而不實,吃起來爽滑甘美。 由於伊面是先炸後煮,後來有人把有油炸工序的方便麵也稱做「伊面」。實際上已經以訛傳訛了。

『叄』 廣東意麵是什麼做的

廣東的伊面是面條經過油炸而成的,具體可以網路下

『肆』 伊面怎麼做

雙絲燒伊面

早上去取通行證,順路在堅記買了個伊面回家。

現在廣州的伊面都不敢亂買亂吃,很多都是外來人員用地溝油炸出來的,只有這家堅記還堅持著自己炸伊面,有時一天要炸300多斤呢。

配料:干蔥頭兩個、蒜一個、姜少許,切成茸備用;一隻雞腿去骨,切成絲,稍加腌制備用,另外要一點火腿絲和韭黃。

燒鍋放油,將蔥姜茸爆香至干身,放入雞絲煸香,加入韭黃和火腿絲,翻炒一下後,加入少量的雞湯煮至汁液濃稠。

加入事先煮軟的伊面,炒勻後加蓋燜燒5分鍾,使伊面吸引湯汁,適當調味後即大功告成!

伊面由於炸過,比較疏鬆,能吸收別的食材的味道,但同時又很筋斗,不會糊粑粑的,很適合用來燜煮。

菜 名: 干燒伊面
主 料: 面餅6兩(約240克),上湯1杯,韭黃3條(切短段),糖及香醋各適量,熱油4湯匙。
做 法: 1、面餅放滾水中焯熟,瀝干待用。2、上湯煮滾,放入面條炆至干,拌入韭黃。3、加入熱油,慢火煎至金黃香脆,切件後上碟,可加芫荽裝飾。糖及香醋伴食。
備 註: 面條炆干後,先在鑊中堆成圓餅狀才加入熱油煎香。

汀州伊面的做法
麵粉1公斤,雞蛋5個,清水200克,香菇、雞肉、魷魚、冬筍各50克,生油150克,胡椒粉、精鹽、雞湯各少許將雞蛋殼打溶,加入清水、麵粉搓勻,攔成面團,用面棍扞薄,切成面條。將面條置植物油鍋內炸熟起鍋。各種配料炒熟後待用。炸熟的伊面和雞湯、精鹽一起下鍋煮六七分鍾,裝入湯盤,撒上配料和胡椒粉即可上席。

龍蝦伊面
具體做法:
1。殺龍蝦,斬塊。 (龍蝦要從尾部的小孔里,用筷子銼進去,會有液體流出,龍蝦就死掉了)
2。龍蝦塊上灑點生粉,過一下油。龍蝦殼轉紅,肉開始變白便可撈起,濾油。(不需要用太多油,泡油能使龍蝦肉保持鮮嫩。也不用太高溫)。此時龍蝦大概8成熟。

3。伊面放進滾水裡煮1-2分鍾,撈起,濾水。放在盤子上備用
3。洋蔥,蔥用油小炒一下(不喜歡洋蔥的可以不用),加水/高湯,加cheese3-4片.(我用的是吃麵包那種一片片的,我不太懂怎麼區分其他cheese。喜歡cheese的可以多加點。加鹽。攪拌一下,cheese全部融化就可以了。
4。把龍蝦加入,稍煮一下即可。(如果不喜歡太多汁的話,可以加個芡)。因為我加了伊面底,我喜歡多一點汁,不然伊面會很乾,不好吃。
5 。把龍蝦連汁倒進鋪好伊面的盤子上,開吃
很簡單吧?:)

『伍』 伊面指的是什麼面

伊面指的是伊府麵,長壽面。伊面是漢族人民的傳統麵食,它的真正原名叫做伊府麵,在台灣又被稱為意麵。伊面本質上是油炸的雞蛋面,是現代方便麵和公仔麵的始祖。

伊面起始於清朝年間,據說當時的書法名家伊秉綬在寧化的家中宴請好友,廚師忙亂之中把煮熟的雞蛋面放入了熱油鍋里,只好硬著頭皮撈出面條,再澆上高湯就上桌了。客人吃過此面後都贊不絕口,從此這道面就流傳開來。由於這道麵食是由於伊府,所以大家就稱之為伊府麵了,後來慢慢被簡稱為伊面。

伊面可以說是麵食中的上品,是中國比較著名的麵食之一。做好的伊面色型好,松而不散,吃起來具有爽滑甘美的口感。

關於伊面的做法。

上湯龍蝦伊面需要的材料有:過了冷河的伊面,新鮮龍蝦切塊,龍蝦湯,蚝油,生抽,和糖。做法跟干燒伊面差不多。龍蝦塊裹上生粉過油。龍蝦湯燒滾,轉小火放入伊面煮至水將干,倒入龍蝦,用蚝油,生抽,和糖調味,水干起鍋。

『陸』 中國最早的方便麵是什麼牌子的

中國大陸的方便麵生產一般認為始於1964年,當時北京食品總廠用手工操作曾用鴨油生產油炸方便麵。1970年,中國第一袋油炸方便麵在上海益民四廠誕生,它採用高壓蒸面油炸工藝,標志著中國方便麵生產正式起步。1978~1980年,北京市食品工業研究所與北京方便食品廠共同研究了班產1噸非油炸方便麵生產線,採用間歇式高壓蒸煮工藝和遠紅外乾燥技術。

上海益民食品廠和北京方便麵廠於1980年和1982年分別從日本引進一條5m00包/班的袋裝油炸方便麵生產線。進入80年代後,全國先後從日本引進 100餘條生產線,同時在廣州、上海、無錫、鄭州等地相繼出現40餘家方便麵設備生產廠家。

1986年,北京昌平長城食品廠引進了日本富土公司的碗裝方便麵生產線。方便麵剛剛步人市場,人們開始了解方便麵,由於享受糧油平價和產品限價政策,不能普遍接受,加之生活水平較低,消費方便麵屬於一定程度的奢侈品。產品規格為100g/袋,市場零售價格為0,25元/袋,還需加收2兩糧票,產品結構單一,都是低檔方便麵。

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珠海華豐食品公司曾經是中國最大的方便麵生產企業,其推出的華豐牌三鮮伊面在80年代曾熱銷全國。在康師傅、統一進軍大陸市場前,華豐一直占據中國方便麵市場當之無愧的霸主地位。

上世紀80年代,上海冠生園的美味肉蓉面成為了那時相當著名的方便麵品牌。味道不錯,包裝外面是紙,裡面防止受潮,有一層薄薄的塑料紙那種,而一般的方便麵就是塑料袋包裝,是一代人的回憶。

過渡發展階段

1988年,國家制定了GB9848—88方便麵質量標准,它的出台規范了各種方便麵質量參差不一情況,也預示著方便麵以產量盈利開始轉向以質量、信譽和品牌佔領消費者心理而盈利。

1、 從1987年起,中國糧油政策逐步放開,糧油可以自由貿易,計劃管理體制下方便麵的生產經營格局逐步被打破。隨著生活水平和購買力的提高,工作節奏的加快,方便麵的優點明顯地體現出來,方便麵迅速從大、中城市流向廣大城鄉和農村,市場需求量驟增,全國開始出現方便麵生產熱潮。這個期間主要先從國營的食品加工廠和糧食系統開始建立方便麵廠,有實力的鄉鎮企業也開始籌建。1989—1991年,國內新增生產線800餘條。

2、外資方便麵集團公司看好中國市場,採用獨資和合資方式大舉進入布點辦廠。1991年底,台灣頂新食品集團在天津開設第一條方便麵生產線,以「康師傅」晶牌打響中國大陸市場,取得了極大成功;不久,台灣「統一」,新加坡「幸運」,印尼「美廚」和「營多」,日本「出前一丁」等大舉進入,生產高、中檔袋裝、碗裝和杯裝方便麵,取得了很大成功。

3、珠海「華豐」,山東「龍豐」,河北「華龍」,無錫「中萃」,陝西「熊毅武」,河南「南德」,廣東「來利」和「錦豐」,福建「宏發」等國營、集體和民營方便麵生產企業紛紛建廠,推出品牌,全國方便麵生產呈現高速發展浪潮。

南街村方便麵,又稱北京方便麵,90年代無論男女老少都非常的喜歡南街村產的方便麵!南街村方便麵由南街村方便麵廠生產,90年代最暢銷的方便麵品牌之一。

高速發展階段

隨著方便麵品種的多樣化及伴隨著各種形式的廣告宣傳,人們開始真正地接受了方便麵,很多人都把方便麵作為出門必備,生活常有的食品,方便麵市場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景象。

1、這一時期的競爭以「康師傅」、「統一」、「美廚」、「營多」、「幸運」等外資企業對大陸方便麵市場的爭奪為主線,這期間,他們以精美的包裝,有筋道、爽口的面條和獨特的風味,打破了低檔面產品結構格局,一步跨入了中、高檔方便麵行列。主要採用日本、台灣和韓國的進口制面設備生產方便麵。

2、 方便麵成為中國食品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支撐點,平均年遞增速度為70%。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各企業都有自己的產品定位,或中、高檔的城市市場,或中、低檔的農村市場,競爭重點落在產品質量的改進、產品結構的調整、產品價格的適應性及營銷策略等方面。僅1989—1994年的5年間,方便麵生產線達到1500條以上,市場需求旺盛,出現高速發展及市場競爭局面。國內方便麵設備生產廠家達到了20多家。

其中不得不重點提康師傅,於1991年進入中國大陸發展,1992年8月21日推出第一碗「紅燒牛肉麵」,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可。經典口味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麵,陪伴我們走過幾代人。

『柒』 伊面是什麼面

伊面是什麼面?伊面也叫伊府麵、長壽面,網上說南方傳統長者壽宴都會出現長壽面,也就是伊面。


查了一些資料得知:伊面就是面條先油炸後再煮/蒸,其口感爽滑無比。


據傳聞,伊面是前清乾嘉時期的書法家伊秉綬的家廚偶然所創。由於伊秉綬先後做了惠州和揚州的知府,於是伊面便隨著他的家廚流傳到了廣東和江蘇,直到現在,這兩個地方還是伊面的大本營。


『捌』 如何自製伊面

伊面自製
用料

麵粉(高筋粉、富強粉、中筋粉均可,不推薦低筋粉,無品牌要求) 250g
雞蛋/鴨蛋 125g
鹽 少許,可不放
玉米澱粉 適量,防黏用
食用油 適量,用於油炸面條
伊面自製的做法步驟

將做法保存到手機

純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驟1
雞蛋/鴨蛋,打勻,想放鹽的,這時候就放了,攪拌均勻,用全蛋,記住蛋跟麵粉的比例是1:2就行。

麵粉過篩,把蛋液倒入麵粉中,用廚師機揉面,因為這款面條一滴水都不放,面條筋度會很高,所以你計劃純手揉也可以,臣妾我是辦不到。1檔攪拌,3檔揉面,揉到面團無乾粉,抱團就可以了。

需要休息一下的可以順帶醒面,不想休息的就進行下一步驟,壓面。把面團壓扁,多的話分幾份,然後從最厚的檔位開始壓,反復折疊壓幾次,壓的次數越多,口感越筋道,壓到麵皮光滑,我的壓面機1檔最厚,6檔最薄,一般做面條我喜歡壓到5檔。

這是壓好的麵皮,需要做長壽面的,就盡量把麵皮壓長點,做出來的面條不長,也不好意思叫長壽面啊。

麵皮撒上玉米澱粉防黏,你喜歡用其他粉做防黏粉也可以,反正沒要求,能防黏就行。壓細面,你喜歡粗面就壓粗面吧。做伊面用到的面條是細面。

成品圖,用雞蛋做的是純雞蛋面,用鴨蛋做的就是簡易版的廣州竹升面。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不能放水和面,尤其是竹升面。做出來的口感會很爽滑、Q彈,筋道,久煮不爛。做好的面條現在可以用防黏粉抖一下防止面條黏連,喜歡掛面的就拿去晾乾,喜歡濕面的,就裝袋密封放冷凍,煮的時候再拿出來。

這根面條很長,不長不好意思叫長壽面。

水燒開,放面條進去煮幾分鍾,面條很容易熟的,反正面條煮熟就行,沒必要煮太久,煮好撈出來過冷水瀝干水分,你愛用自來水、礦泉水、冰水……都行。

鍋里放油加熱至八成熱,放入煮好的面條,開始炸伊面。你炸伊面的鍋的大小、形狀決定著你最後炸伊面出來的大小、形狀。把面條榨乾水分,中途最好把面條翻面炸,保證面條炸透。

這個就是榨好的伊面,瀝干油,最好能拿吸油紙墊,讓伊面沒那麼多油。好了,伊面也炸好了,吃的時候,用開水煮一下,讓伊面散開,同時也能去掉部分油脂。喜歡怎麼吃伊面就怎麼操作就好。

『玖』 伊面是不是和方便麵一樣沒什麼營養價值伊面主要有什麼營養價值

伊面又稱伊府麵,在台灣另稱為意麵,是一種油炸的雞蛋面,為中國著名麵食之一。 伊面
相傳清朝年間,曾任惠州知府及揚州太守等官的書法名家伊秉綬在位於寧化的家中宴客,廚師誤將煮熟的雞蛋面放入沸油鍋,只好撈起後佐以高湯上桌。由於賓客吃過後贊不絕口,這道菜就流傳了下來後來,詩人、書法家宋湘嘗過覺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還沒有名字,便說:「如此美食,竟無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麵』如何?」從此,伊府麵流傳開來。 由於伊面與現代的方便麵有相似之處,所以又被喻為方便麵的鼻祖。 伊面製作講究色型好,體質松而不散,浮而不實,吃起來爽滑甘美。 是日本人製作的方便麵的藍本、公仔麵的始祖。 是完全兩個概念的東東 方便麵只不過是一個進化的產物而已 伊面是很有營養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