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廣州市中心在哪個區
傳統意義上的市中心是原越秀區。
因為舊城市中軸線穿過那裡,貫穿越秀山、紀念堂、市府一帶。而原荔灣(不包括芳村)、越秀(包括東山)、海珠部分地區、天河城以西,番禺市橋一帶都是廣州市中心(這是廣州純正本地人的看法,當然還有很多新客家住在其他地區,那裡也有可能很繁華)。
(1)真正的廣州人在哪個區擴展閱讀:
傳說廣州最早的地名為「楚庭」(或「楚亭」)。現在越秀山上的中山紀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著「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將「楚庭」視為廣州的雛型,是廣州最早的稱謂,距今已有2847年。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在廣州地區設南海郡。 當時南海郡尉任囂在現中山四路舊倉巷附近修建城廓,稱為「任囂城」,廣州為郡治所在地。秦漢時南海郡行政管轄范圍北至觀坪石,東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後趙佗續任南海郡尉。
解放前, 國民黨統治時,廣州定為市,仍為省會所在地。廣州市行政區域范圍較前各歷史時期大為縮少。 南至河南全島與芳村,東至車陂,北至白灰場,面積為248平方公里。解放後,廣州曾一度劃為直轄市,1954年全國行政區域調整時改為省轄市。
參考資料:廣州市地域-網路
⑵ 祖籍在其他地方的廣州人正宗嗎
告訴你吧,基本上90%的廣州人都不是寫著籍貫:廣州的。因為這和歷史有關。民國前,廣州府城原分番禺、南海二縣,所以以前的很多人的籍貫都會寫廣東南海或者廣東番禺,實際上就是指廣州。直至民國時,廣州才籌建市制,是省城,但省城的范圍很小,當然不包括現在的番禺區、花都區、蘿崗區之類的郊區。但因為廣州經歷了多次區域調整,因為解放後出生在番禺、花都(以前稱花縣)的人,反而變成了真正的廣州人了。另外,我們的籍貫一般是跟隨父親的,父親跟隨我們的爺爺。而爺爺之前的那一輩,基本上都是生活在珠三角地區,如中山、南海、順德、開平、台山、新會等等,後來出省城生活的。實際上,一般廣州人戶口本上的籍貫指的是祖籍。只是戶口本上的籍貫是可以變更的,現在很多人都不會回去祖籍(我們是翻鄉下)生活了,所以把它改成「廣州」。當然,現在很多外地人(我指的是來自非粵方言區的人)都在廣州生活,生下的孩子都是出生地和戶口在廣州的。當然也可以說是廣州人。不過我希望大家都能融入廣州這個大家庭,真正熱愛廣州
⑶ 為什麼廣州越秀區 天河區 荔灣區 稱從化,番禺 增城 農村人不屬於真正廣州人不當老鄉看,
還有海珠區,因為這幾個老城區發展最早,當時物質生活上去了,視野也開闊了,周邊還是農業為主,所以感覺高人一等咯…大概跟香港人看我們大陸這邊一樣,很正常。還有,我是增城的,親戚是廣州海珠區的,所以我懂😝😝😝
⑷ 廣州市中心在哪個區
廣州市中心在天河區 ,傳統意義上的市中心是原越秀區。
天河區,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位於廣州市東部,1985年由廣州郊區分出組建,東與黃埔區相連,南與海珠區隔珠江相望,西到廣州大道與越秀區相接,北與白雲區相鄰,行政區域總面積137.38平方公里,下轄21個街道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天河區常住人口2241826人。
天河區是廣州市新城市中心區,位於城市新中軸線上,承西啟東,接北轉南,是廣州市東進軸與南拓軸交匯點。區內交通資源聚集,擁有地鐵、快速公交系統(BRT)、火車站等多層次城市交通體系。廣州市標志性建築中信廣場、廣州國際金融中心(西塔)、周大福金融中心(東塔)和廣州大劇院、廣東省博物館等重要文化設施均在區內。
石牌至五山一帶,匯集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多所高等學府。天河區是第六屆全運會、第九屆全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主賽場及開、閉幕式舉辦地,也是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主場所在地。
根據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0年,天河區地區生產總值(GDP)5312.79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2.7%,總量連續14年全市第一。
⑸ 廣州有哪些區
廣州市有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南沙,番禺、花都、增城、從化共十一個區。下面介紹其中幾個區:
越秀
越秀區,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中部,東起廣州大道,與天河區接壤;南臨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與荔灣區毗鄰;北面到白雲山山腳,與白雲區相鄰。
越秀區下轄18個街道,總戶籍人口115.84萬(六普),人口密度為34735人/平方公里。2005年越秀區成為廣州市區域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區。
荔灣
荔灣區,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西部,東與越秀區相連,北部、西北部與白雲區水陸相通,西部與佛山市南海區接壤。
荔灣,俗稱「西關」,因區內有「一灣青水綠,兩岸荔枝紅」美譽的「荔枝灣」而得名,素以「西關」、「荔枝灣」和「水秀花香」著稱,有著「體味嶺南文化到廣州,不到荔灣就不算到過廣州」的美譽,是廣州老三區之一。明朝時,這里已是中國對外通商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時曾有一百多年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窗口,著名的外貿商埠——十三行所在地。
海珠
海珠區位於廣州市中部,北部與荔灣區、越秀區、天河區隔珠江相鄰,東部、西部、南部分別與黃埔區、荔灣區(含芳村)、番禺區相望,全區總面積90.40平方公里。區域的主體為海珠島、河南島,此外還有官洲島和丫髻沙島。
天河
天河區,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市區(老城區)東部,東到玉樹尖峰嶺,吉山獅山,前進深涌一帶,與黃埔區相連;南到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西從廣州大道、楊箕、先烈東路、永福路、沿廣深鐵路方向達登峰,與越秀區相接;北到筲箕窩,與白雲區和黃埔區相接,總面積96.33平方千米,戶籍人口69萬(六普)。
(5)真正的廣州人在哪個區擴展閱讀: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廣州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鄰近香港、澳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廣州從東漢時期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明清時期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
廣州市總面積7434平方公里,轄11個市轄區,人口達到2015萬,是華南地區最大的城市。廣州被全球權威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每年在廣州舉辦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資企業、世界500強企業的投資。廣州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8700多家,總量居全國前三。廣州集結了全省80%的高校、70%的科技人員,在校大學生總量居全國第一。
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住戶存款總額(居民儲蓄存款)、人均住戶存款均居全國前三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位。廣州的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第一位。福布斯2017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居第二位;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居第三位。
⑹ 真正意義的廣州人,是指哪個區
老三區,越秀荔灣海珠...其中荔灣不包括芳村....
⑺ 廣州哪個地區才算是真正的西關
廣州西關(Xi Guan)
荔灣,舊稱「西關」,因區內有「一灣青水綠,兩岸荔枝紅」美譽的「荔枝灣」而得名。
現轄區面積1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多萬,常住外來人口20多萬。
西關地理位置
西關,是老廣州人對位於荔灣區,北接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時地處廣州城西門外一帶地方的統稱。西關分為上西關和下西關,其中上西關地勢較高,下西關地勢較低。明末興建起十八甫,開設有十三行。清代中、後期起,西關先後興建了寶華街、逢源街、多寶街等居民住宅區。西關是廣州的舊城,因明清時地處城西門外而得名,在明清時期這兒就是廣州的商貿中心。
⑻ 廣州市哪個區人口最多
白雲區,隸屬廣東省廣州市,東鄰增城、蘿崗,西界南海,北接花都、從化,南連黃埔、天河、越秀、荔灣等四區,區域面積795.79平方公里,景點有帽峰山、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等。1956年4月25日,正式成立廣州市郊區;1987年1月,更名為廣州市白雲區。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後,於11月將市轄原33個區調整為28個。其中地處城郊的有三元、沙河、石牌、新洲、瀝滘、芳村6個區。
1950年6月,將城西幾個區的農村部分合並為西村區,城郊共設7個區。同年7月,市政府成立郊區辦事處,作為市政府派出機構,統管城郊7個區的日常行政事務。
1951年8月,經中央內務部同意,將城郊7個區合並為白雲、西村、新洲、芳村4個區。這是廣州市行政建制中首次出現白雲區的名稱。此時的白雲區轄13個鄉、2個鎮。
1953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將黃埔港及原屬番禺的長洲上下庄等45個自然村正式劃歸廣州市,成立黃埔區。與此同時,撤銷西村區建制。
1954年6月,撤銷芳村區建制。1954年10月成立中共廣州市郊區委員會,領導市郊白雲、黃埔、新洲3個區的黨委工作。市郊3個區的農業生產則由市政府農林處領導。
1955年1月,廣州市人民政府改稱廣州市人民委員會(簡稱市人委),並將原市政府農林處改稱郊區辦事處,屬市人委派出機關,對市郊3個區的政府行政工作及農業生產進行督導。
1956年4月25日,市人委決定將白雲、黃埔、新洲3個城郊行政區合並,正式成立廣州市郊區(簡稱郊區),同時撤銷市人委郊區辦事處,成立廣州市郊區人民委員會。
1957年12月28日,廣東省人委同意將番禺縣珠江以北地區劃入廣州市郊區。同時劃入郊區的還有增城縣鎮龍鄉境內的28個自然村。1958年8月,郊區將全區24個鄉、1個鎮、158個農業社合並為蘿崗、東圃、沙河、新洲、鶴洞、三元里、石井、江村、太和、人和、竹料、鍾落潭等12個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廣東省委決定將佛山地委劃歸廣州市委領導,同時將郊區的人和、太和、竹料、鍾落潭等4個公社並入花縣,一度改稱廣北縣,並成立轄10縣1市(廣北、番順、中山、三南、從化、惠陽、增龍、博羅、東莞、寶安等10個縣及佛山市)的廣州地委。郊區餘下的三元里等8個公社劃為近郊,成立中共廣州市近郊黨委、廣州市近郊人民委員會,並改為縣一級機構。
1959年3月,省撤銷廣州地委建制,市委撤銷近郊黨委和近郊人委,重新恢復原郊區建制。人和、太和、竹料、鍾落潭4個公社又從花縣劃歸郊區。
1959年4月,南海縣鹽步、平洲、里水等3個公社部分地區(現芳村的海北、海中、海南、秀水、龍溪及石井的橫沙等鄉村)也劃入廣州市郊區。
1960年5月,為了適應當時城市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發展,廣州市調整市區建制,撤銷郊區,原郊區分設為江村、黃埔、芳村、良田4個相當於區一級的人民公社。同年7月,4個區級人民公社改為3個區(良田公社並入江村區)。經過調整之後,全市有4個中心行政區:東山、海珠、荔灣、越秀;3個市郊行政區:江村、黃埔、芳村。 1962年5月11日,市決定將芳村、江村、黃埔3個區合並,再次重新成立廣州市郊區,並組成郊區區委、郊區人委。
⑼ 廣州入戶選在哪個區比較合適
1.天河區
天河區是廣州市新城市中心區,位於城市新中軸線上,承西啟東,接北轉南,是廣州市東進軸與南拓軸交匯點。區內交通資源聚集,擁有地鐵、快速公交系統(BRT)、火車站等多層次城市交通體系。
廣州市標志性建築中信廣場、廣州國際金融中心(西塔)、周大福金融中心(東塔)和廣州大劇院、廣東省博物館等重要文化設施均在區內,而且這個區的地鐵線交錯縱橫,出行十分方便,因此想要過上高端生活的人,天河區是最佳的選擇。
2.越秀區
越秀區是廣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區,自秦朝在越秀區境內設南海郡治起,西漢南越王趙陀建南越國宮署,南漢國劉龔建廣營宮室。自東吳設廣州起,歷朝所設軍事、行政中心均在越秀區域內越秀區作為廣州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形成了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特色經濟為帶動,商貿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格局。
中山五路一帶是廣州最繁華商貿中心和古城文化旅遊區,有北京路、海印地區、英雄廣場、一德路等一批知名商貿區,有環市東國際中央商務、東風路現代服務、流花會展等商務區。落戶這里,不僅可以細細品味老廣州的獨特之處,而且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說踏入這里就意味著向名校邁出了一隻腳。
3.白雲區
白雲區名稱來源於境內的白雲山。三元古廟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第一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三元里人民在三元古廟前誓師抗英,寫下了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自發斗爭並取得勝利的第一頁,為廣州市、廣東省以及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是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作為一個工業區,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軌道交通到國際機場都有,教育上從幼兒園到高中也是各式都有,大大小小的醫療點也有很多,因此生活也是極為便利的。如果為了工作來這里,還想體驗周圍有來自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人的感覺,這里無疑是最佳選擇。
4.黃埔區
要說最具國際規劃意識的,要數黃埔區。黃埔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以「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南海神廟、「中國將帥搖籃」的黃埔軍校及華南第一大港——廣州港所在地而聞名。
黃埔區更是傾心打造了四大中心,一個是號稱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的知識城,一個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智造中心的科學城,一個是服務港澳的新貿易創新中心的黃埔港,一個是具有世界頂尖的生物醫葯研發中心的生物島。
5.南沙區
南沙區地處珠江出海口和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是廣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也是連接珠江口兩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區的重要樞紐性節點,境內有珠江三角洲西部唯一的深水碼頭南沙港、中國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中船龍穴造船基地和廣東省首個通過國家正式驗收的保稅港區廣州南沙保稅港區,廣深港高速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廣州地鐵四號線等交通大軸線縱橫貫穿。
為了吸引高學歷人才,入戶廣州南沙區,本科生可領取2 萬元、碩士研究生 4 萬元、博士研究生 6 萬元;博士後科研人員,則可獲得一次性科研經費 10 萬元和每年 8 萬元生活補助,出站後留在南沙工作的給予20萬元安家補貼。這樣的落戶政策,非常適合那些高學歷的人才。
6.番禺區
番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縣,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和「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嶺南建築、嶺南畫派、粵劇曲藝、廣東音樂等廣府文化和鰲魚舞、飄色、乞巧、醒獅等民間藝術源遠流長。
番禺還是著名的美食之都,歷來有「食在廣州、味在番禺」的美譽。番禺區內有廣州南站、蓮花山港等海陸交通樞紐,廣州大學城聚集了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一批高等學府,堪稱人才集中營。為了支持龐大的人口,這里的公共服務設施也是極為完善的,適合那些剛剛來廣州,但是又想接近廣州市中心的人群。
⑽ 廣州各區人口數據發布,哪個區的人口最多
5月18日,廣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布。作為一線城市,廣州對人口仍保持著極大的吸引力,廣州市的常住人口為1867.66萬人。與10年前相比,增加597.58萬人,仍是廣東省人口數量最多的一個城市。廣州管轄的城市總面積7434.4平方千米,共11個區:1、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南沙,簡稱“老七區”。2、新四區為番禺區、花都區、從化區、增城區。此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白雲區的人口數量是3742991人,在11個區中人口最多。第二名的是番禺區,為26583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