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州國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在2011年暑假招大量的暑假工這個消息是否為真一般招工的中介是怎麼樣行騙
別去中介不可靠,你去花都從人和坐707汽車到國光廠下就可以啦,那裡大量招,,暑假工6元一小時
B. 國光電器工資待遇如何
國營單位工資體系,發工資就有工資條。有全勤這個欄目,還有津貼,看你什麽崗位,還有崗位工資,基本工資等組成。普工1300起,實習生1000起,技術測試員3000起。
C. 國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長歷程
國光公司成立至今一直從事電聲產品的設計和生產,80年代開始逐步轉為生產出口型企業,1993年起成為中國最大的電聲產品出口基地,是目前世界上最為系統化、專業化、規模化的揚聲器、音箱設計和生產基地。公司產品95%以上出口到歐美、日本、香港等世界各地,主要客戶包括美國哈曼、瑞士羅技、日本東芝、美國惠普、荷蘭飛利浦等。公司具有從揚聲器關鍵零部件,到揚聲器單元、音箱系統及電子功放一體化的綜合配套能力,現有揚聲器、音箱、電子功放生產線共76條,日產30萬只揚聲器,9萬套音箱,2萬套電子功放。國光科技工業園坐落在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鏡湖大道,現有廠房面積28萬多平方米,毗鄰廣州新機場,交通十分便利。公司擁有工程師300多名,以及亞洲一流的消音室、聲學測試中心,能熟練運用Pro-E、Solidworks、Auto CAD等軟體,每年開發上百種新產品,滿足市場不同領域和不同客戶的要求,並不斷更新質量管理系統,1994年通過ISO9001質量保證體系認證,2000年通過QS9000質量保證體系認證,2003年初通過ISO14000環境認證。2005年11月,公司通過了ISO/TS16949質量系統認證。公司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級政府授予的各項榮譽, 2005年被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評為全國外經貿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2007年公司被廣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授予「2007~ 2010 年度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廣東省出口名牌 」單位,2004—2007年連續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百強民營企業稱號, 2007年公司技術中心被認定為省級技術中心,2008年公司商標被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廣東省著名商標,同時公司被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財政廳、廣東省國家稅務局、廣東省地方稅務局聯合認定為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檢測中心獲得CNAS中國合格評審國家認可委員會的評審通過,成為國家級檢測中心等榮譽。此外,公司設計的環繞立體聲揚聲器在國外權威雜志《環球資源》評選中榮獲電子產品創新設計獎;公司的技術專家參與了揚聲器通用規范、音頻組合設備通用等四項國家標準的制定;公司15項技術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2項產品獲得國家外觀設計專利,還有6項發明專利已初審合格,正在受理之中。
證券代碼:002045證券簡稱:廣州國光(4.01,-0.04,-0.99%)編號:2012-09。證券類別:中小企業板,上市日期:2005-05-23
D. JBL音響在中國哪代工生產
摘要 國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51年,是一家專注於電聲產品的設計、製造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國電子音響協會會長單位,在全球電聲行業享譽盛名。公司產品覆蓋了電聲配件、揚聲器單元、音響系統、數字功放、聚合物鋰電池等。國光電器於2005年5月23日在中國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002045);截至2020年末,公司總股本為468,383,913元,總資產超過42億元,在職員工5000餘人。
E. 廣州國光電器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國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002045)直接持有其73%的股權,並通過其全資子公司GGECAMERICA INC 間接持有其27%股權,為國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法定代表人:周海昌
成立時間:1988-10-04
注冊資本:1855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企合粵穗總字第001844號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中外合資)
公司地址: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鏡湖大道8號
F. 廣州國光電器有限公司怎麼樣,我暑假工一個希望不要騙我,謝謝
說實話,只要是在工廠工作,都會很累,加班也可能是常事,工資待遇也就那樣,每個工廠都是這樣,除非你做到領導層,或者你有學歷,不然都是這樣。國光的待遇在製造業來說是中等偏上,公司包住不包吃,有食堂,比較便宜,學校里有的活動場地設備國光也都有,健身房,體育館,籃球場都比較齊全。
G. 目前廣州的2025PARK國光智能產業園建設得如火朝天的,有什麼前景嗎
國光電器位於廣州市空港經濟區,又是行業的領頭羊。建設智能產業園肯定是將音響行業帶到一個新的高度,再次創造輝煌時刻唄。現在都出一款了優雅智能音響,也不算是音響,算是家庭娛樂健康休閑智能中心吧。
H. 雲南上百名學生廣東打工為何遭遇炒人力
一群大學生興致勃勃地加入假期工,卻因2元錢的時薪糾紛,牽出一樁復雜的勞務糾紛,暴露了被稱為「炒人力」現象的混亂一角。
去年底,在雲南老家創業的黎波,與2名朋友合夥從雲南組織500多名在校大學生,通過自稱是廣東緣遇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下稱「廣東緣遇」)股東高松的介紹,分散進入廣州、東莞、珠海等地的多家工廠。
今年3月1日,工期結束時,多名學生反映薪酬未結清,「承諾時薪15元卻只發了13元每小時」,另有學生200元/人的車補也未發,核算下來,學生薪酬共有17餘萬元的差額。
黎波沒想到的是,在隨後與務工學生、中介公司、工廠等多方溝通中,他第一次了解到,學生進入用工單位前,經歷了自稱廣東緣遇「股東」高松、「中間人」付海源、「工頭」彭德林、用人單位廣東翔利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下稱廣東翔利),共計4次「轉手」。
翔利公司在國光公司內的辦公室。
欠薪還是中介糾紛?
3月30日,黎波等人向國光公司所在地的廣州市花都區新雅街勞動和社會保障中心投訴。
4月4日,該中心一名鍾姓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中心嘗試召集翔利人力公司、彭德林、付海源、高松等中間人了解情況,並於4月3日下午,就投訴人所述的學生工資未足額發放、個別學生未拿到工資的訴求開展初次調解。
4月10日,廣州市花都區勞動監察綜合執法大隊四中隊一名郝姓隊長告訴澎湃新聞,經過調解和調查,不存在學生工資拖欠問題,此前沒拿到工資的5名學生已於4月8日收到轉賬。但黎波表示,學生們收到的工資,仍是按照13元/小時發放的。
至於爭議焦點「2元時薪差價」,前述郝姓隊長表示,這2元差價非學生工資,而是中介間的利益糾紛,作出這一判斷的重要依據之一,是進入國光公司務工學生與翔利人力公司簽署的勞動合同,合同寫明學生時薪為13元。
至於中介之間層層介紹的行為是否違規,郝姓隊長表示正在請司法部門給出解釋,如存在違規行為,則需要請工商或市場監管部門介入,但不屬於勞動監察職能范圍。
黎波和部分學生代表對此事並不認同,他們稱,簽署合同時有學生提出質疑為何時薪非承諾的15元,得到翔利公司回復稱會按介紹人承諾發放,但合同只能寫13元,另有學生稱簽署時合同並未寫明時薪。此外,合同並非一式兩份,學生簽署的唯一一份合同,也被翔利公司當場回收。
4月13日,黎波等人又召集一些大學生,到廣東與付海源等人談判,討要2元時薪欠款,共計近14萬元。至於此前承諾給每個學生的200元車補,由於沒有書面證據,「只能算了」。
在勞動部門的協調下,付海源最終同意,再支持10萬元,作為補償。陶則用說,考慮到繼續堅持可能還要召集學生過來付出的成本,他們最終同意了。剩餘的近4萬時薪差,則由他們三人分攤,補償給學生。
4月18日,黎波等人收到了這筆款項,心中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但細算起來,這筆生意並不劃算——原本以為可以拿到的50多萬總代理費,其中來自國光公司的佔30餘萬,實際上只收到了16萬,除去近4萬補償給學生的款項,4個月來,他們3人實際收入12萬多。這還要除去其他成本。
陶則用說,剩下的代理費,他們還會繼續討要,但他也明白,由於舉證苦難,「討費」之路並不容易。 「如果以後繼續做,我們肯定知道會更規范一些了。」陶則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