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更換心臟瓣膜的內容及費用
更換心臟瓣膜的內容及費用:
你好,65歲,風濕性心臟病多年:二尖瓣狹窄(中度)伴輕度關閉不全,大約兩周前發生一次房顫,如果病人心臟病引起的不舒服,建議換二尖瓣。不需要同時更換主動脈瓣膜。在技術成熟的大型心血管外科中心,手術風險不大。65歲,建議換生物瓣,加上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總費用約6萬左右。
希望以上答復對你有所幫助。
㈡ 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注意事項
專家表示,對心臟瓣膜病病人而言,做換瓣手術可有效改善心臟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不過,手術只是治療的第一步,病人在術後還需嚴格遵循6大注意事項,以便鞏固手術效果,避免各種並發症的發生。
術後3月內充分休息
一般情況下,換瓣手術後1周,病人即可出院。回家以後,病人一般需休養3~6個月。術後3個月內是恢復手術創傷、穩定各系統和器官功能的重要階段,病人在此期間應充分休息,避免感冒。生活要有規律,不宜過度疲勞和過度興奮。可適當活動(如散步、做少許家務等),但若在活動中有心慌、氣短等不適,應立即休息,並適當減少活動量。
一般來說,病人在術後2周即可洗淋浴,洗澡時應注意避免受涼,也不要搓擦傷口,洗澡後應用消毒葯水清潔傷口。若發現切口有滲液、紅腫等異常症狀,應立即去醫院就診。由於胸骨的癒合時間一般為3個月左右,故病人在術後早期應避免擴胸運動,也不要提重物或抱小孩。另外,病人在術後3個月內不要開車。
術後3~6個月逐漸恢復常態
若恢復順利、無並發症發生,病人可於術後3個月起,循序漸進地增加活動量(以無心慌、氣短為度),直至逐漸恢復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狀態。康復過程中,病人應時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和樂觀、積極的心態,不要急躁,也不要過分擔憂。同時,也不要因一時興起或急於求成,猛然增加活動量或工作負荷,以免造成心功能損害。
飲食清淡,戒煙戒酒
出院後,病人可根據個人的飲食習慣逐步恢復正常飲食,適當加強營養,以促進傷口癒合。當然,加強營養並不代表天天吃山珍海味或狂吃補品,而是要多吃有營養、易消化的食品,如瘦肉、魚、雞蛋、水果和時令蔬菜等。換瓣病人一般無特殊忌口,但由於部分食物(如菠菜、番茄、豬肝等)富含維生素K,可能會干擾抗凝治療,故應避免大量食用。另外,為避免加重心臟負擔,病人不要吃太鹹的食物,絕對不能酗酒和吸煙。心功能較差的病人還應限制飲水量,不要進食大量稀飯和湯類。
遵醫囑服葯,不擅自停葯
由於大多數換瓣病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功能損害,而手術對其脆弱的心臟而言,無疑是一次沉重打擊。為保護和改善心功能,病人在術後不能驟然停葯,應嚴格按照醫囑服葯。同時,病人還應密切留意自己的尿量變化,觀察是否有水腫或四肢沉重感,還要監測自己的脈搏,若脈搏小於每分鍾60次,應暫停服用地高辛。一般地說,病人在術後需服葯3個月,以後可根據復查情況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少葯量。停葯前,病人一定要去醫院復查,絕不能擅自停葯。
堅持抗凝治療
人工瓣膜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生物瓣,一種是機械瓣。由於人工瓣膜對心臟而言是一種異物,血液容易在人工瓣膜上凝固,進而導致血栓栓塞(如腦梗死)或人工瓣膜功能障礙。因此,所有換瓣病人都需要進行抗凝治療。一般地說,換生物瓣的病人需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6個月,以後可逐漸停葯。換機械瓣的病人以及有房顫的病人,需終身服用抗凝葯物(華法林)。
換瓣術後的抗凝治療至關重要,是一項長期而細致的任務。如果抗凝不當,容易引發血栓栓塞(抗凝不足)或出血(抗凝過度),嚴重時會危及病人生命。服用華法林的病人應定期去醫院檢查凝血指標。通常情況下,抗凝治療應在術後第二天開始。醫生會根據每天測得的凝血酶原時間,給病人服用一定劑量的華法林。出院時,醫生會明確告知病人每天需要吃多大劑量的華法林。出院後,隨著病人飲食量、飲食結構的改變,凝血酶原時間會不斷發生變化。因此,病人出院後應定期復查凝血酶原時間。在最初的兩個月內,病人應每1~2周復查一次。若凝血酶原時間穩定,可延長至每月復查1次。若連續一年穩定,復查間隔時間可再延長,但不能長於2個月。用葯期間,病人還應注意自己是否有牙齦出血、鼻出血、皮膚淤斑、月經增多等現象,若有的話,也應及時就醫。
需要提醒的是,部分葯物會影響抗凝葯物的療效,應盡量避免同時應用。若必須用,則應及時調整抗凝葯物的劑量。比如,吲哚美辛(消炎痛)、阿司匹林、甲硝唑、磺胺類葯物會增強抗凝作用,維生素K、苯巴比妥,甲丙氨酯(眠爾通)、避孕葯及激素類葯物會降低抗凝作用。另外,若病人合並肝膽疾患和心力衰竭,其體內維生素K的製造與分泌減少抗凝葯的作用會增強,也應酌情減少抗凝葯的劑量。
定期去醫院復診
換瓣術後,病人應定期去醫院復查,以便醫生及時了解恢復情況,調整治療方案。需要提醒的是,病人在出院後一定要保管好出院小結。復查時,病人應帶好出院小結和各項檢查報告,如X線胸片、心電圖、化驗單等,並向醫生詳細介紹自己的恢復情況,如目前的活動量如何(如能上幾層樓,能行走幾公里路等),能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和體力活動,平時有什麼不適症狀,飲食情況如何,每日尿量多少,最近是否去醫院檢查過,目前在吃什麼葯,用量和服用方法怎樣等,以便醫生全面評估現階段病情,指導下一步治療。一般地說,術後半年、一年及以後每年,病人都需要復查超聲心動圖,以便了解心功能恢復程度和人工瓣膜的功能狀況。
㈢ 心臟瓣膜病術後復查需做什麼項目要多少錢
你好,一樓已經有一位教授回答了。不過,同樣作為患者的我,覺得他回答得比較模糊。我來補充下吧。心臟瓣膜術後的檢查不容忽視,特別是在你還不舒服的情況下。出院後兩個月內檢查比較多點。如果換過瓣,出院後每一星期都要檢查凝血酶,出院一個月後,或等刀口已經長好後,要做下b超,心電圖,胸片。第二個月視情況這些也可以做,如果沒什麼不舒服,就別做,浪費錢。
兩個月後,如果是換瓣的,要每月檢查凝血酶,修補的,聽醫生吩咐,一般是可以停葯了。
以後::
換瓣的:一年檢查一次彩超,心電,半年測一次pt(凝血酶):個人覺得最好兩個月測一次。
修補的:視情況去做彩超,舒服的話就安心過日子啦。
我想超過顧教授,所以回答得仔細。
希望採納喲。
㈣ 姐姐的瓣膜手術,術後問題,好心人幫看下。謝謝
嚴格說是手術預後不好造成,但不排除手術的成功性。
心臟病手術預後應該十分注意休息,以及保持生活良好習慣。
如果是在手術後未出院之前檢查一切正常的話,那基本能確定是後期調養問題,醫院手術如果不成功的話,當時在醫院應該會有症狀表現的。
所以醫院不會承擔責任。
我是作醫療的,這方面問題見得多了。
有個小孩先心病,做手術後半年還是有以前的症狀。
具體檢查也不是手術問題,所以說有很多問題現在我們都預測不到的,因為人的個體差異和生活環境差別太大。所以有的人恢復的 很好而有的人可以說是白受罪,沒辦法。
不過你可以去找資深專家給你詳細解釋一下。
㈤ 做哪些檢查判斷心臟瓣膜是否出了問題
姚建民:懷疑心臟瓣膜病之後,做的檢查主要有四個,首先讓醫生聽一聽,基層的醫院醫生也都能聽出來。非常方便簡單,也不單獨收費。心臟瓣膜病和其它病不一樣,瓣膜病一般都有雜音。
第二,做一個心電圖看一看。第三,拍個胸片,心臟大不大,哪兒大了,有經驗的醫生一下子就看出來。第四,做一個超聲心動圖,或者有一些醫院叫彩超。四種手段裡面,最准確最有價值的就是彩超,到底瓣膜是窄了還是關的不全,到底是哪個瓣膜的毛病,心臟多大,有沒有血栓
,都可以看出來。在幾種診斷手段裡面,超聲是最有價值的,也是沒有創傷的。
㈥ 檢查心臟需做什麼檢查,大概多少錢, 具體點
檢查心臟得看你有什麼症狀。如果以前沒病,現在感覺有胸悶氣短,甚至心臟部位有刺痛感,你可以去做冠狀動脈造影(價格在3——5千元),看看有沒有冠狀動脈狹窄或萎縮,如果有,那就要在狹窄或萎縮處放支架,以保證心肌供血(價格由放多少只支架、支架的質量而定);如果有風心病史,那就要去做心超,看看二尖瓣、主動脈瓣、三尖瓣有否狹窄和關閉不全及反流(價格在160元左右),程度輕的只要注意休息保養,不讓其發展太快即可,到了重度時需要手術治療(治療費得看手術的大小、范圍而定:比如擴張瓣膜、換瓣膜及換幾個瓣膜等等);如果有先天性心臟病,那就要去做心臟造型(價格在數千元至上萬元),看看心臟內部有什麼缺損或畸形,如有,需要做修補術(價格同樣根據手術大小而定)。冠心病和風心病還可以去拍胸片(1百元以下),看心臟的大小,就能判斷心臟病的程度。心電圖是檢查心肌病的最常用的手段,價格在30元左右。
你沒說你的心臟有何不適,所以只能這么回答你,如果你能詳細說說你的狀況和感覺,我就能給你相應的解答。
㈦ 檢查心臟瓣膜,或心臟其他問題,需要做哪些檢查,造影太貴,其
1、檢查心臟瓣膜:需要做心臟超聲,一項就夠了,不需要其他的檢查,但是超聲這種東西檢查的准確性對操作者的水平要求比較高,建議到大點的醫院檢查。
2、心臟其他問題:這個「其他」范圍就有點大了,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心肌缺血的問題,最常見的檢查是心電圖,這東西雖然便宜,但是敏感性和特異性都差。做個冠脈CT比較理想,跟造影檢查不相上下,缺點是不能做治療,大概2000塊錢吧。
㈧ 風濕性心臟病 心瓣膜病損 換膜手術前的咨詢風濕性心臟病 心瓣膜勞損
你好,你的情況比較嚴重,因為主動脈瓣跨瓣壓差達到132mmHg,這種情況下可能有心肌缺血的症狀,屬於限期手術范圍,需盡快進行主動脈瓣置換。
(張振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廣州南方醫院張振 http://zhangzhen1122.haodf.com/
㈨ 我媽做完心臟二尖瓣換置手術,換的是生物瓣膜。現在馬上要出院。主治醫生說不需要檢查什麼項目。我問一下
病情分析:
您好,根據您的敘述和您的母親病情,患了二尖瓣瓣膜置換術術後,術後住院治療,現在需要出院,手術成功後需要葯物維持治療的,以後的隨訪檢查有必要,出院前再復查就沒有必要了。
指導意見:
您好,根據您的敘述和您的母親情況,建議您的母親出院後繼續按照醫生的醫囑繼續葯物治療,注意預防感染,注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預防感染還是有益的。另外,術後3個月、6個月、1年復查一下心臟多普勒超聲還是有必要的。若是存在合並症的積極治療合並症。平時注意保持干體重,少食多餐,保持出入水量的平衡,限制體重,適當鍛煉身體就行了。
㈩ 全面心臟檢查要做哪些項目
一般沒有這么個專業說法,叫全套心臟檢查的。心臟疾病有很多,可檢測的項目也非常多,要根據你的症狀,懷疑哪些疾病可能,才做相應的檢查。一些比較常見的檢查有:
1,心電圖,包括「常規心電圖」和「24小時動態心電圖」,主要看心律失常,也能反映心臟擴大,心肌損害,心臟缺血和梗死
2,超聲心臟圖,也常稱作心臟彩超,主要看心臟以及鄰近大血管的結構,還有心包積液
3,胸部X線片,有平片和3位片或4位片(正位,左側位,右側位,斜位),主要看心臟大小形態,象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各種原因的心臟擴大等
4,心臟CT及三維成像,較少應用,需要檢查時常同時應用血管造影,可以查看心臟各腔室和鄰近大血管的大小、結構、有無夾層和動脈瘤,新的技術還能看心臟冠狀動脈的走向、有無狹窄和梗阻等
5,磁共振,和CT造影的作用相似,理論上更有優勢,但實際上應用較少,因為經驗相對欠缺
6,負荷試驗,包括運動平板試驗、多巴酚丁胺試驗,潘生丁竊血試驗(已少用)等,主要用於懷疑冠心病者,也用於特定的心律失常誘發
7,核素心肌顯像,包括靜息的與負荷的,用於懷疑心肌缺血的情況
8,驗血的檢查,有心肌酶譜,心肌鈣蛋白,腦鈉尿肽,血脂,C反應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兒茶酚胺,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等等,還有許多驗血項目,在特定心臟疾病的檢查中都可以沾邊
常見的說這些吧,差不多在門診都可以做,住院的內容更多了,如用於評價心衰程度和療效的6分鍾步行試驗,用於暈厥的直立傾斜試驗,還有有創的檢查如冠狀動脈造影,心內電生理檢查,心室造影,漂浮導管檢查,心肌活檢,心包穿刺檢查。應該還有,不一而足。
費用的話,前3項大約400元,第6項一兩百元,第8項幾十到幾百不等,其它較貴,住院檢查項目的價格就不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