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對新廣州的感想300字以上一定要提到提到廣州塔
廣州亞運會來了
我們的祖國真是盛事連連,隨著北京奧運會的閉幕,上海世博會的開幕,又迎來了一個驚天動地的好消息:第16屆亞運會將於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我們廣州進行,作為一名廣東人,我感到很自豪,心情非常激動。
廣東省在中國的南方,氣候適宜,雖然沒有北京的壯觀雄偉,沒有香港的經濟繁榮,但是只要你的到來,相信我們的嶺南佳果、廣東美食、清山綠水將讓你流年往返往,不信試目以待。據我了解這次亞運會將設41項比賽項目,是亞運會歷史上比賽項目最多的一屆,同時本屆亞運會後還將舉辦第十屆殘疾人亞運會,可謂盛事多多。
在喜迎亞運的時刻,作為東道主,從現在起我將以實際行動為亞運的成功舉辦而努力,歡迎你們的到來。一是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爭當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亞運宣傳積極份子,你們如果想了解更多……歡迎來信;二是注意講究環境衛生,號召大家講文明、講禮貌,保護環境,愛護公共衛生,讓我們的城市更美麗;三是以運動員拼搏的精神,好好學習,長大了為國爭光。
2010年,對我們廣東來說是特別的一年,我們期盼你們的到來「廣東歡迎你」,讓一起來分享這激動人心,而快樂的時刻吧,朋友們。
2010年廣州亞運會
2010年,對我們廣州人們而言,這是特別的一年,因為亞運會將在廣州舉行。我們每一位廣州人都翹首以盼,等待亞運的光輝照耀在我們美麗的花城,照耀在我們的心中。
2010年,對我們廣州人們而言,這是特別的一年,因為亞運會將在廣州舉行。我們每一位廣州人都翹首以盼,等待亞運的光輝照耀在我們美麗的花城,照耀在我們的心中。
亞運會以五隻羊作為吉祥物,充分體現了東道國、主辦城市的歷史底蘊、精神風貌和文化魅力。
廣州舉辦亞運會,肯定有很多他鄉異國的人慕名而來,這時候,就會有很多語言上的障礙,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好好學習英語,到時候,以備給一些外國朋友指路,我還要設計一種路牌,夜晚閃爍熒光,而這塊路牌上面則是廣州的一幅濃縮的廣州地圖,讓異鄉的遊客不會迷路。我還會用文明的態度來告訴遊客,我們廣州是一個很文明、很令人驕傲的一個文明衛生城市。我還會多學習廣州的文化和歷史,到時辦一張關於廣州歷史和文化的版報,這樣一來,遊客們不僅對廣州的文化有了深刻的認識,還會對廣州更加贊不絕口了。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
2010年亞運會的那一天,將會把「今年的亞運會在廣州舉行!」這番話傳遍廣州的大街小巷,讓在每個區的市民們歡呼起來。
廣州的文明將會在2010的亞運會盡情展示!
期待廣州亞運會
2010年,廣州將舉行一場盛大的運動會。那是我們的自豪,我們的驕傲。這次會是我們的光榮任務,身為廣州人的義務,所以我們要迎接這場盛會。就要讓廣州變得更美,讓更多的人見識到我們這個可愛的城市。我們可以為我們的廣州做許多小事情,而這些小事卻能讓廣州更加美。
1、保護環境,由我做起。人的第一印象是廣州的衛生環境,所以我們要拍保護和清潔干凈環境。就要我們不亂扔垃圾,不到處吐痰,不破壞公共設施。也要不到處貼「牛皮癬」。我們還應該要保護那些在馬路邊的樹木,它們的生命很脆弱,可以卻很重要。如果沒有它們,我們的空氣不會那麼新鮮和干凈。
2、是保護廣州的文化,文化見證我們的發展和文明。而且廣州文化歷史悠久,但卻因為我們沒有保護的意識而離我們遠去。例如需要保護的文化就有我們著名的西關大屋和陳家祠等等歷史悠久的「博物館」。
3、是我們每個人的品質,我們要努力給外面的人見到我們廣州人的好客之情,讓他們像是在家裡一般。見到需要我們幫助的人也要熱心幫助他們,不要因為他們是外來的而利用自己是東道主的地位欺壓他們,而且更應該以東道主的名義去招呼外來的客人,盡到東道主之誼。微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最美的花朵,所以我們應該對別人微笑,這樣會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一個陽光。
4、亞運會的背後還需要一場支持者,那是無私的奉獻者,他們為這場亞運會默默付出卻不求任何回報,在她們心裡,為自己城市做的一切不要任何回報,他們值得我們學習們的那種品質,廣州才更加美麗。
讓我們期待著這場盛會,期待著我們廣州更加美麗而且美好。
心中的廣州亞運
亞運,曾經在多少廣州人心中燃燒過希望,在多少廣州人的手中傳遞了夢想。因為這個夢想,有火熱的情感,有奔涌的熱血,有苦甜的汗水。每一個路標都刻下關於夢想的預言;因為這個夢想,用微笑迎接閃電,用坦然面對狂風,心底里不息的永遠是那一炬熾熱的火炬,跳動的火焰里折射著生命的光輝。無數個風風雨雨的日子,無數次艱苦的磨練,無數個日日夜夜的等待。終於到來了!2010年,夢將要實現了!廣州亞運會——這個無比激情的夢想,把廣州人埋藏在心裡的夢游激發出來了。
廣州亞運會會徽標識第一部分是位於最底層的文字部分「16THASIAN GAMES Guangzhou2010」中間為一個經過簡化的「五羊」標識,右上方是一個象徵著亞奧理事會會徽的太陽圖案,,其中「五羊」被設計成四條跑道,有作火焰狀,意喻亞運聖火,一直延伸向天空中的太陽。該會徽設計,象徵著亞運會的聖火熊熊燃燒、永不熄滅。既體現了廣州的城市象徵,也表達了廣州人民的美好願望,還表現了運動會應有的動感。
亞運會有一個城市承辦。這個城市就是亞洲風貌的鏡子、亞洲發展的縮影。廣州亞運會無疑將要承擔起展示亞洲發展新里程的歷史任務。因而,籌備、組織工作應該著眼與體現新世紀的文明、進步、開放的社會環境,體現出「和而不同」的共同繁榮的發展觀。也就是說,亞運會的籌備工作,應該樹立起亞洲共同發展的大視野。
當亞奧理事會決定在廣州舉辦2010年亞運會時,廣州人民都歡呼起來,有的大聲的喊叫,有的激動地流下了淚水,有的高興地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有的興奮地晝夜未眠。體育健兒們為了讓廣州能增添光彩,艱苦訓練,勇往直前,同時也為廣州市民滿足了願望。
我想要做點什麼,是基於對亞運的感情,對廣州的熱愛。對!奧林匹克運動對中國人民來說,更具有特殊的意義。辦好亞運會,不僅能展示我們我們廣州的文明和文化同時也展示我們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對廣州人來說,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世界,是必須做的大任務。亞運會就是加強全亞洲人民的溝通,表達「同一個亞洲,同一個夢想」的極好機會。亞運會就是這樣一個讓中華民族,讓全廣州人向全亞洲展示的最好舞台。
自從亞奧理事會把舉辦權交給廣州的那一刻起,我們廣州人都肩負起了一份責任和使命。為了迎接那一天的到來。我們作為亞運東道主,要積極開展「迎亞運,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的活動,培養我們的文明習慣,樹立市民良好形象。要以火一般的熱情來迎接這次盛會,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迎接美麗明天!要用自己的小雙手建造一個綠色的家園,給四面八方的朋友們一個綠色的廣州,一個綠色的亞運。需要我們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的、懂禮貌的小主人。我相信,經過我的努力,一定能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明天!祖國一定更加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貳』 廣州塔是什麼時候開始建的。他在哪個區。他的歷史
2005年11月25日,廣州塔正式動工興建,位於廣州市海珠區。
2006年4月6日,廣州塔基坑工程驗收完成,開始施工總承包開標。
2006年4月25日,廣州塔開始主體樁基礎工程施工。
2008年8月27日,廣州塔454米的主塔體完成封頂,超過中信廣場成為廣州最高建築。
廣州塔全部施工任務計劃在2009年底完成,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並承擔廣州亞運會的轉播任務。
廣州塔於2009年9月28日建成,廣州塔已於2010年9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10月1日起正式公開售票接待遊客。
(2)廣州塔閃電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2009年4月,廣州塔大型結構診斷與預測系統(結構健康監測)獲國際級第37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及創新技術與產品展覽金獎和大會特別大獎。
2010年4月,獲國家級鋼結構行業質量金獎:鋼結構工程(製作)2009年度中國建築鋼結構金獎(國家優質工程)。
2011年5月,被評為國家級2010年度綠色建築示範工程。
2011獲得年度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
2012年6月,獲得國家級建築設計金獎。
廣州塔定位以觀光旅遊為主,兼容廣播電視發射功能的綜合性設施,成為廣州重要的地標性建築。
新電視塔建設工程,是廣州的新地標、新形象,除了為即將到來的亞運會轉播提供硬體支持,還將有助於提升廣州的文化設施水平。
『叄』 雷電擊中廣州塔瞬間被拍,這樣的場景有多震撼
想必大家都知道廣州塔這一建築,而且也都知道廣州塔是有避雷系統的,每次一到雷雨天氣就會有非常震撼的一幕發生在廣州塔。那些閃電會非常主動的就接觸到了廣州塔,塔尖與閃電相連接,每次只要發生這種場景,都會瘋傳在網上。但這一場景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避雷,因為廣州塔本身就非常的高,雖然好看,但我們還是要盡量遠離這種地方,以免被雷擊中而造成人員上的傷亡。
廣州塔被雷電擊中,也是為我們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它把收到的雷全部都傳播到了地上,所以它為了大家也是承受了非常多。但我們自己也要做好避雷措施,在雷雨天氣時一定要遠離高處,並且不要站在大樹下面。如果在家裡的話一定要斷電,不要再去繼續看電視或者玩手機,以免自己受到傷害。
『肆』 廣州小蠻腰(廣州塔)每晚都亮燈嗎時間是什麼
廣州塔亮燈時間 19:00—22:00
廣州塔正式亮燈,紫紅藍綠四色交替閃亮。新電視塔的外圍一共有6696盞泛光燈,通過一個總的控制器,由一人控制即可。整個燈光控制系統採用雙層保險,除了一樓的總控制台外,每一層都有一個燈光分控制器,確保新電視塔的燈光能夠安全照明。細心的市民或許會發現,白天參觀新電視塔時,從來沒有發現塔身上裝有那麼多燈,到底那些燈都裝在哪呢?據廣州新電視塔建設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所有的泛光燈均擺放在新電視塔的鋼結構的節點上面,在外面基本上看不到。
8、450攝影觀景平台——俯瞰羊城美景的絕佳地點!450攝影觀景平台坐落於廣州塔塔頂450米高處,擁有360度開闊視角的制高點,感受世界之最游樂項目及高塔戶外的美好景。
9、減振系統游覽廳,廣州塔採用了世界最先進的主被動混合控制的減振控制系統,並全球首創利用兩個消防水箱作為被動控制阻尼質量塊。消防水箱採用鋼筋混凝製作,內部裝滿滅火用的消防水,兩台總重量達1500噸,為了更加精準控制塔身搖擺,在兩個水箱上部各安裝了一台重達50噸的直線電機主動控制裝置,能夠根據塔身搖擺的精確數值,自動調整運動模式,進一步降低塔身的搖擺幅度。
『伍』 雷擊廣州塔是怎麼回事
6月7日傍晚,網友@遠遠彬拍到了雷擊廣州塔全過程。據了解,每到雷雨時節,廣州塔「被雷擊」的圖片都會被迅速轉發。其實這不是「被雷擊」,而是「接閃」,廣州塔通過主動出擊、和雷電「接吻」的方式,達到避雷目的。
據廣東天氣消息,5月21日至6月7日9時,廣東已發布暴雨預警信號1057次,其中暴雨紅色預警73次。預計7日至9日廣東暴雨仍將持續,部分市縣有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且伴有8級左右雷暴大風。截至8日6點,廣東15地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正在生效。
(5)廣州塔閃電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雷擊的危害:
1、直擊雷
帶電的雲層對大地上的某一點發生猛烈的放電現象,稱為直擊雷。它的破壞力十分巨大,若不能迅速將其瀉放入大地,將導致放電通道內的物體、建築物、設施、人畜遭受嚴重的破壞或損害—火災、建築物損壞、電子電氣系統摧毀,甚至危及人畜的生命安全。
2、雷電波侵入
雷電不直接放電在建築和設備本身,而是對布放在建築物外部的線纜放電。線纜上的雷電波或過電壓幾乎以光速沿著電纜線路擴散,侵入並危及室內電子設備和自動化控制等各個系統。因此,往往在聽到雷聲之前,電子設備、控制系統等可能已經損壞。
3、感應過電壓
雷擊在設備設施或線路的附近發生,或閃電不直接對地放電,只在雲層與雲層之間發生放電現象。閃電釋放電荷,並在電源和數據傳輸線路及金屬管道金屬支架上感應生成過電壓。
『陸』 廣州塔附近有什麼好玩的嗎
1、珠江
廣州塔邊上就是珠江,珠江夜遊是廣州市具有南國特色的旅遊項目。入夜,華燈璀璨,豪華旅遊船搭載遊客從人民橋附近西堤碼頭出發,向東行駛,經解放大橋、海珠橋、江灣大橋、海印大橋、廣州大橋、鶴洞大橋,而後回程。沿途景觀有珠海丹心、東湖春曉、黃埔雲檣、鵝潭夜月等「羊城八景」等。
『柒』 廣州塔裡面有什麼好玩的
首先要說得就是可以看到整個廣州全貌的488觀景平台。這里是觀光的時候可以到達的最高點。在這里,可以拍攝到廣州的晴朗的天空和攝人心魄的夜景,讓我們逼格滿滿的照片稱霸整個朋友圈。
除了488觀景平台外,廣州塔內可以欣賞到逼真的藍天白雲的白雲主題觀光大廳和可以欣賞到璀璨星光的星空主題大廳,也能給遊客們帶來很多美好的體驗。當我們站在兩個大廳中間的時候,我們可以將廣州美輪美奐的新中軸線上的各種高大上的建築和珠江的絕美江景都收入眼底,給我們帶來一場視覺上的盛宴。而且,在白雲主題的觀光大廳里還設有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空中郵箱,我們可以在這里購買明信片,寄給我們的親朋好友,在旅遊之時也給他們送去溫暖。在寄完明信片之後,我們就可以上到星空主題的觀光大廳,親眼去感受浩瀚宇宙的安靜祥和。
廣州塔能夠獲得國內外許許多多的建築大獎,並在這么多年屹立不倒也是有原因的。而所有的奧秘都藏在塔內的科普游覽廳。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廣州塔在遇到各種天災時的應對措施。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學習到很多關於雨水回收、風力發電的學問,這對喜歡探尋各種知識的朋友來說,絕對是個不可遺漏的打卡點。
廣州塔除了488觀景平台外,還有一個450米觀景平台。而且在這個開放式的觀景平台中,還有兩個集刺激與浪漫於一體的娛樂項目--摩天輪和極速雲霄。廣州塔上的摩天輪採用的是橫向涉及,而且採用的材質都是玻璃材質,坐在上面,可以隨著摩天輪的轉動來看到整個羊城的美景。而極速雲霄則更刺激一點,對於喜歡挑戰極限的朋友來說是個不二的選擇。而且這里還有站式和坐式的兩種降速座椅,讓我們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心理極限。但是記得,承受壓力不好的朋友就最好不要嘗試了,畢竟生命誠可貴。
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朋友可以選擇一些較為輕松的娛樂活動,比如看電影、吃美食等。廣州塔里設有2個電影放映廳,並且放映廳里採用的視聽設備都是在世界上都算先進的,讓我們可以有個難忘的影視體驗。而在105層中則有個充滿情趣的西餐廳,有著各種高大上的美食,在吃飯的時候還有各種樂器的演奏,在品嘗美食的時候,還可以感受到聽覺盛宴。廣州塔的106層中有著一個自助的旋轉餐廳。我們在這里吃飯的時候可以360度無死角地看到廣州的美景。
『捌』 廣州塔頂部的避雷針可以比喻成什
一位勇敢的女神,自信的接住來自雲霄的閃電。
廣州塔主動吸引閃電,也就是利用避雷針和建築物自身的金屬來引雷,以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發生事故。作為超高地標建築,廣州塔有一系列健全的防雷保護體系能「接閃」,非常安全。
廣州塔避雷的原理就是頂部有避雷針(引雷),外鋼架跟避雷針都跟打入地岩的地線相連,鳥籠相應加引雷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