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州大年三十怎麼玩
聽說今年小蠻腰要倒數來著
那邊應該挺好看的
Ⅱ 我一家三口杭大年三十去廣州旅遊。我想在大年初二去越秀,北京路,想請問一個晚上夜遊珠江+登上廣州塔
可以用一個晚上的時間既珠江夜遊,又登廣州塔。珠江夜遊最早渡輪從18.40分開始,最晚是大沙頭碼頭的船21.30. 每隔15-20分鍾一班船,每次行程1個半小時。而廣州塔的營業時間是9.00-23.00, 晚上22.30開始清場。在塔上逗留時間沒有硬性規定,清場前離開就行。如果你希望一晚上兩個地方都玩,盡量早點去珠江夜遊,預留時間登廣州塔。市內交通計程車很方便,從碼頭到廣州塔不遠,十來分鍾怎麼都到了。就算晚上7點開始珠江夜遊,九點左右到廣州塔,完全夠時間。
Ⅲ 大年三十廣州白雲機場有十五個小時轉機時間,怎麼安排
15個小時轉機時間的話,那你可以去廣州標志性建築小蠻腰那看看,坐地鐵去,時間還是寬裕的。
Ⅳ 大年三十廣東本地人都去哪了
廣東本地的人都幾乎都是待在家裡或出去本地旅遊啊。
Ⅳ 廣州大年初三之後有什麼玩,可以告訴我,最好是情侶遊玩的地方,可以常常廣州的小吃也不錯
去上下九和北京路不錯,帶女朋友去吃好吃的,逛逛街。
最好去海心沙逛逛吧,去廣州電視塔小蠻腰鳥瞰不錯
或者去天河體育中心,那邊有很多大型購物商場,有得逛,不過東西都挺貴的,最好看看就好
廣州看海的地方,去南沙天後宮還不錯
Ⅵ 各位大俠,廣州大年三十晚上還有計程車嗎
肯定有的,只是沒有那麼多,去年我也是跟朋友玩到凌晨3點多才打的士回去。而且晚上可以講價
Ⅶ 廣州新年的習俗
廣州年俗 碰撞與交融
臘月廿三,曬被洗衣衫;
臘月廿四,清潔房邊地;
臘月廿五,掃房撣塵土;
臘月廿六,洗凈禽畜屋;
臘月廿七,里外洗歸一;
臘月廿八,家什擦一擦;
臘月廿九,臟物都搬走;
年卅晚,團年飯後去賣懶。
春節,春天的節日。漫漫寒冬過去,大地復甦,草木萌芽,春暖花開,載歌載舞,迎接這個充滿浪漫色彩的節日,這是何等的喜悅?
廣州,南海之濱的百年商埠,此刻,也將這幾分浪漫,幾分張揚,幾分喜悅,發揮到極致。君不見,連綿花街春潮湧,花團錦簇競登場?君不見,商鋪酒樓燈籠掛,人流如鯽車馬喧?大街小巷,洋溢著濃郁的南國市井風情。
還有那流傳了千年的年節風俗,在外來文化的撞擊下,歷久而彌新。春節,從遠古走來,越來越變成維系民族精神的一種儀式。
歌謠唱起
年就到了
春節是怎麼來的?說法有很多,有人認為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另一種流傳甚廣的民間傳說則認為那是先民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害獸。據說,「年」會為人們帶來壞運氣,「年」一來,樹木凋零,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放鞭炮的原因,就是為了轟走它。
也許對老百姓來說,春節的來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千百年來,它成為了炎黃子孫的一個情結,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廣州也不例外。「嶺南民俗根在中原,年節風俗,很多是相同的。但俗話說得好:『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由於地緣和人群結構的關系,廣府傳統民俗表現出迥然不同的風格。」廣東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山大學民俗學教授葉春生說。
葉教授曾對廣州傳統年俗進行調查研究,他把廣州的年俗特色概括為:謝灶入年關;歲暮迎春花市;以煎堆、油角為主的年宵食品;放開門炮;賣發財大蜆(即「接財神」);「搶頭牙」(即吃開年飯)、「吃無情雞」;人日游花地等等。
這些風俗,對於新一輩廣州人來說,已經比較陌生,然而,從流傳下來的習俗歌中,昔日的過年情境依然可以略窺一二,我們不妨先來聽一首《迎春掃塵歌》:
「臘月廿三,曬被洗衣衫;臘月廿四,清潔房邊地;臘月廿五,掃房撣塵土;臘月廿六,洗凈禽畜屋;臘月廿七,里外洗歸一;臘月廿八,家什擦一擦;臘月廿九,臟物都搬走;年卅晚,團年飯後去賣懶。」
且再來聽一首《新春風俗歌》:「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是赤口,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游花地,初八八不歸,初九九頭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火明,十五祈完燈,采青走百病」。
「春節的活動,一直鬧到元宵,才告一段落。廣府傳統民俗的特點,與廣府民系的人群結構有密切的關系。歷史上,中原人曾四次大規模南遷,多因政治斗爭、官場失意或逃避戰亂而來。這些移民群體與土著結合後,雖然反客為主,但他們沒有太多土生土長的古老文明,也沒有多少值得驕傲的傳統,反而在人文性格上表現出了一種獨立自主、開拓創新的意識。對於傳統文化,他們既吸取其中精華,又在變遷中進行革新。」葉春生分析說。
世紀滄桑
年俗經歷三次嬗變
世間萬物,無一不在運動變化著,年俗也一樣。葉春生教授認為,自上個世紀初以來,廣州年俗在辛亥革命後、新中國成立後和改革開放後發生了三次較大轉變。
第一次發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當時,廣州是大革命的中心,加上西風東漸,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所謂「有權有勢住東山,有錢沒勢住西關,無權無勢住河南」,當時官宦人家集中的東山區、富商巨賈集中的西關,出現了趕時髦的東山少爺和西關小姐。他們平日生活闊綽,年節更逐風流,去西關撐艇、吃西餐,扮聖誕老人,開化裝舞會等。一些教會學校也組織派對、唱詩班表演、管弦樂吹奏等。但貧苦的普羅大眾,改變不大,一如既往。
1949年以後,年俗又明顯地發生變化。1950年春,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春節,當時廣州城內一片喜慶昇平的景象,鞭炮連綿,花市歡歌。由於政府的倡導,求神拜佛被視為封建迷信,在民間,這種活動收斂了很多。拜年的形式也出現了單位組織的集體「團拜」,口彩也由「恭喜發財」改為「新年進步」、「萬事勝意」之類。此外,過去春節開賭三日,滿街的大小賭檔:番攤、牌九、字花、白鴿票等,那時也在公共場合銷聲匿跡。
而年俗變化最大的時期,莫過於改革開放後。政治環境寬鬆了,物質大大豐富了,百萬民工到廣州打工賺錢,華僑、港澳同胞回鄉過年,都使得東南西北中的年俗匯聚在這里。同時,廣州每年也有幾十萬人出境旅遊,耳聞目睹歐美及東南亞各國風俗,漸漸地,也把異域風俗融入到廣州的傳統中。
對此,葉春生說:「廣州年俗,古老而年輕,它遠離中原內核文化的監控,又地處對外交流的前沿陣地,表現出一種大膽追求的精神和寬松自由的風韻,處處顯露出南北交匯、中西撞擊、古今兼容的痕跡。這里的人們,一邊行花街,一邊唱卡拉OK;一邊舞獅,一邊跳Disco;一邊燒香拜佛,一邊玩電腦算命;一邊守歲,一邊過平安夜……反差強烈,但也和諧共融在廣州的年俗里。」
斗轉星移,歷史的巨輪駛進21世紀,多元化的社會,催生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春節來臨,廣州的大街小巷,沉浸在一片節日的喜慶中。櫛比鱗次的賓館、商場,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大盆的年桔、鮮艷的桃花樹上,掛滿一個個大紅利是封。花市年年推陳出新,百花爭艷,奼紫嫣紅。與此同時,很多昔日的習俗也正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變化最大的是除夕的團年飯。以前為了准備這豐盛的晚餐,家庭主婦要忙碌一整天。傳統年夜飯,雞是必備的,廣州有「無雞不成宴」的俗話;有燒肉,象徵壯旺、貞潔;有慈菇,預示著人丁興旺;有魚,寓意「年年有餘」;還有生菜,諧音「生財」,等等。而近十幾年,團年飯已逐步轉移到賓館酒樓去,如今年夜飯訂座的火爆程度令人咋舌,未到除夕,許多酒家已經一席難求。菜式也從傳統的雞鴨魚肉,變為魚蝦蟹等生猛海鮮,富裕的家庭還向高檔的鮑參翅肚發展。醉翁之意已不在「食」,而在合家歡聚同樂。
過去初一早上吃齋,現在多到茶樓喝茶。盡管廣州茶樓林立,但還是會間間爆滿,許多單位的新年團拜也在那裡舉行。精明的老闆還會組織舞獅迎候,從恭喜發財到恭祝健康,極盡禮數。
初二的「開年」,過去的「搶頭牙」、「吃無情雞」等風俗已經逐漸淡化,時興探親訪友,簡訊、電話拜年,或者外出旅遊,到北京看雪,到哈爾濱看冰燈,到九寨溝看野趣,到廬山看仙人洞,更有遍游新、馬、泰,到澳大利亞、紐西蘭,到歐洲、北美看世界。留在廣州的人,也會邀上三五知己逛街,或到郊外遊玩。開年後,一切恢復正常,傳統的一些禁忌在淡化,說句不吉利的話,老人們也不太計較。
「廣州年俗也在新世紀中求新求變,但歡樂、祥和、親情、孝道,依然是核心。今天,人們對年夜飯的期盼已經不那麼強烈,對新衣裳的嚮往也不那麼執著,但春節所負載的那種喜慶的情懷,在熱熱鬧鬧背後的那份心語,還是要向公眾表達,向列祖列宗傳遞。放鞭炮也罷,燒香也罷,都不過是一種儀式,儀式內容和空間都可以轉換,但它所渲染的民俗文化的氛圍是一致的,它所撥動的心靈的旋律是共同的,這種感情在環境寬松的時候就會噴發出來。」葉教授說。
南國浪漫
人如潮水花似海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滿街排,這朵紅花鮮,那朵黃花大,千朵萬朵睇唔哂。阿媽笑,阿爸喜,人歡花靚樂開懷……」這首家喻戶曉的廣州民謠,描述的正是家家戶戶逛花街的情景。
廣州地處亞熱帶,一年四季花卉常開,種花、愛花、賞花和贈花的歷史悠久,很早就享有「花城」的美譽。唐代,著名詩人孟郊曾驚嘆廣州冬季仍然處處有花草的奇景:「海花蠻草延冬有,行處無家不滿園。」一年一度的廣州歲暮花市,大約形成於十九世紀60年代,清光緒年間馮向華有首《羊城竹枝詞》:「羊城世界本花花,更買鮮花度年華。除夕案頭齊供奉,香風吹暖到人家。」 形容的就是當時的情形。回顧廣州花市的發展,廣州人性格中浪漫的一面,雖然歷經數百年,依然清晰可辨。
庄頭素馨花遍地
廣州種花賣花,直到成為花市,這中間的過程,難以考據。但過去廣州人很愛素馨花,據傳說,遠在一千多年前,南漢的劉■有一個宮女,名字叫素馨,是廣州河南(今海珠區)庄頭人,芳華早逝,葬在庄頭,奇怪的是,素馨墳左右的花特別香。歷代一些文人,幫閑清客,附庸風雅的官吏,上墳憑吊,由美人黃土引發情思,並作詩吟詠,至今仍有一些詩詞流傳下來。
《大清一統志》有「平田彌望,皆種素馨」的記載。當年,庄頭村一帶,即如今海珠區南石頭、瑤頭、庄頭、南村、小港、五鳳村等地,大多數人家都以種花為業,實際上,那裡是廣州南岸的一座大花園,花農、花販經常運素馨花到城中販賣。據《廣東新語》記載:「粵東有四市,一曰花市,在廣州七門,所賣只素馨,而無別花。」而海珠廣場南岸,因每日載素馨至此上舟,故名花渡頭。
後來,河南一帶種花的地方逐步擴展到花地(也叫花埭),有七百多年歷史。到了清朝中晚期,又有新的發展,廣植各種花卉,不僅僅是素馨了。每年農歷正月初七,仕女結伴遊花地,成為當時的習俗。元宵又有燈會,「想死易過游花地」是當時的俗諺,是用來形容人多擁擠到了擠死人的地步,這句話一直流傳到清末民初。
辛亥革命前,花地的大策有個花市。每晚12時開市,一直賣花到天明,最旺的是春節前至元宵期間。當時,珠江白鵝潭上來往花地的小艇穿梭不息,還流傳過一首描述花販入城叫賣情況的詩:「一聲叫破春城曉。東家又要,西家又要,樓頭叫罵嫌遲了。金錢買得春多少?」辛亥革命後至新中國成立前,花地大小花園前後有二三十家,如醉觀、嶺叢、忍香、翠香林、留芳等等,栽植各種時花、古樹、盆栽、盆景等。同時,交通也比以前發達,大大縮短了運輸時間,不必提前夜間操作,漸漸地,大策夜市也就沒有了。
現代新式花街
上世紀初到50年代中期,廣州的中心花市都在槳欄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廣州一度金融較為穩定,工商業有所發展,花市也隨之興旺。人們在馬路兩旁搭架做花檔,中間行人。夜市燈光明亮,如同白晝。花市高峰時人如潮湧,摩肩接踵,花市裡紅紫紛華,使人眼花繚亂。由於人潮擁擠,買了花枝花束,都要高高舉起,否則就要給人擠落,空剩殘枝。那時花的品種不多,工商業戶多采購桃花。雖然物價較低,但花較昂貴,一枝中等桃花可售數元,中上的達一二十元。
新中國成立後,花市更加興旺。上個世紀50年代,在太平路(今人民南路),從上九路口至晏公街口這一段馬路和大新西路一段設為花市。後來,為適應需要,廣州分開幾個地區開設花市,中區花市設教育路,為廣州市的中心花市;西區花市在多寶路、逢源路;東區原來設在東較場,後來遷到東川路;南區則設在海珠區的濱江路。
家住荔灣區花地灣的陶寶玲阿姨,對上個世紀80年代初逛花市的情景記憶猶新。當時,他們一家人吃過年夜飯,便搭渡輪「過海」行花街。人很多,下船後只能步行。當時,廣州還可以放鞭炮,花市裡驚天動地的「噼里啪啦」聲不絕於耳,煙霧彌漫,空氣中是濃濃的硝煙味,地上鋪著一層厚厚的碎炮紙。她抱著孫女,走得累了,想到茶居里歇歇腳,避一避煙火,但是人太多了,排隊輪候了一個多小時才等到位子。「以前的花市沒有現在規模大,花的品種也沒有現在多,但一樣非常熱鬧,我們一直玩到凌晨一點多才回到家。」她說。
近二十多年,政府也開始重視花市,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有效管理。傳統花市從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開始,歷時三天,第三天延至新年初一凌晨才結束。一般在除夕前一個星期,花街已禁止通行。過年期間,十里花街,吐艷爭芳,張燈結綵,人流川流不息,日夜不分。南國的浪漫,此刻達到極致。
Ⅷ 廣州大年30晚哪裡熱鬧
珠江邊,廣州塔下。那裡節假日都很熱鬧,人擠人的,你要是想湊熱鬧可以去,但是小心回不來。我記得之前有次元旦還是啥來著,地鐵口都進不去,到處是人,分不清方向,然後又有交警限制人流,人潮洶涌啊。
Ⅸ 廣東的春節風俗特色有哪些
廣東的春節風俗特色具體如下。
一、年廿四,送灶君
北方有臘八節,廣東沒有,卻有送灶君。傳說這一天灶君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過去一年的種種,所以要供奉美食,尤其是放甜的食品賄賂他,如糖、甘蔗、柑、紅棗,讓灶君多講好話。
二、年廿五,辦年貨
送灶君後家家戶戶開始辦年貨。以前都是家庭主婦製作賀年糕點食品,例如油角、煎堆、年糕,在製作的過程很謹慎,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所以一般不讓小孩參與。但現在越來越多都是采買年貨了。
三、年廿八,洗邋遢
春節將至,辭舊迎新,這一天會將家裡一切進行徹底大掃除。
四、年廿九,責年
責年是指買耐放的食物准備在過年期間享用,通常選擇好聽吉利的.食品,如蔥、芹、蒜、鯪魚。蔥,芹,蒜都要留根,象徵有頭有尾。這三種蔬菜都諧音聰明,勤力,精打細算,魚則取其年年有餘的意思。
五、年三十,慶團年
這天是除夕夜,一家人吃團年飯。飯後不睡覺,一起守歲。對廣東人來說,這一天是最重要的,一家人一定要穿得齊齊整整,菜要有好彩頭的菜。以前的廣東小孩還會在飯後上街賣懶,一手拿著小紅燈籠,一手捧著盛蒸熟雞蛋和茨菇的碗,然後連群結隊邊走邊喊:賣懶,賣懶,買到年卅晚,人懶我唔懶。意思是賣掉懶來年變勤快。
六、大年初一,拜年
年初一,廣東人有吃齋的習俗,這一天不吃葷、忌打破物品、忌水土出門(直至年初四都不掃地)、忌使用利器等。親友來拜年要拿出各種小吃招待。拜過年後,已婚的長輩會給後輩派利是。
七、年初二,開年
在這一天的早上,長輩負責切年糕,分配給家中各人吃,象徵開年。而出嫁的女兒也可以返娘家吃開年飯,而開年飯上的各種菜餚都有好彩頭的食材。
八、年初三,赤口
大年初三赤口,也稱為赤狗日,大家在這一天會足不出戶留在家。
九、年初四,求文昌
是祈求小孩讀書聰明將來有前途。拜文昌時,小孩記得帶蔥、芹、和蒜;而且僅記這些都要有頭,才代表頭腦聰明,勤力,好算術。
十、年初七,人日
這一天叫做人日,傳統上都會吃粥,寓意「豐衣足食」。廣東人有吃「及第粥」的,取其好彩頭,寓意狀元及第。
Ⅹ 大年三十廣州哪裡會放煙花 白雲山附近有嗎
很遺憾地告訴你,今年廣州市的新年煙花匯演取消了,而且,廣州市全市范圍內都系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