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阿婆去了哪些店
擴展閱讀
紐約飛廣州多久 2025-07-21 03:44:37
廈門山海步道brt哪裡有站 2025-07-21 03:44:35

廣州阿婆去了哪些店

發布時間: 2022-12-11 11:25:45

① 廣州阿婆牛雜在哪裡

在地鐵一號線芳村站女子醫院出口(忘了那個出口,自己看現場),走10來米就到陸居路,陸居路對面是森多利廣場,阿婆就在森多利廣場的後面哪裡,從森多利左面的一條小巷可以兜過去,不過開檔的時候,你從小巷路口離遠就見到一大堆人排隊了,很好找。開檔時間上月問過阿婆說一般是周日下午1點左右

② 廣州哪家店的牛雜好吃

認識廣州就得從牛雜開始,牛雜中「最廣州」的當屬蘿卜牛雜,蘿卜牛雜已成廣東廣州文化的一部分。

沒有特別的配方,就是花生香的牛雜湯底,但是別人就是做不出來。湯汁濃的像醬汁,這才是阿婆牛雜香味濃郁、出眾的秘訣。

每次一開檔,都排起長隊,排個兩小時,每人還限購兩份,阿婆牛雜可以說是最符合廣州味道,30年來都不變。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廣州哪家店的牛雜好吃?的回答,謝謝。

③ 廣州有什麼適合帶長輩吃飯和玩耍的地方

就讓我這個在廣州生活了好幾年的人來為你解答吧~之前我也接我的父母到廣州遊玩過,所以我還是比較了解的,吃飯的地方推薦去一些廣州的老字型大小,而老字型大小最多的地方就在越秀區了,可以去點點心思這家店吃,味道很正宗,玩的地方可以帶長輩去打卡廣州的紅色景點——中山紀念堂。


一、美食——點點心思

廣東人最喜歡就是飲早茶了,尤其以廣州人居多,所謂的飲早茶其實不是說早上喝茶的意思,而是在早上去酒店/酒樓點上一些美食,泡上一壺茶一邊吃一邊享受這個愜意的早上,當然不僅限於早上,中午和晚上都可以吃的~飲早茶以老年人居多,可以去北京路店的【點點心思】,屬於廣州地道的老字型大小,體驗一把老廣生活!(廣州點都德也很出名,不過性價比低,而且味道一般,個人不推薦)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珠光路209號太昌二樓(北京路是廣州的一個地名哦~屬於廣州較為出名的一條步行街,所以看到地址不要覺得是我說錯了,上面說了是北京路,為什麼又在珠光路呢~)

交通:地鐵坐6號線在北京路站A出口出站,直行約40m就到了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07:00-21:30

💰人均:50

🏡飲茶環境

門店在進去門口的二層,直接走樓梯上去即可~我們一進門,映入眼簾的都是阿叔阿婆阿公,老廣級別的客人,裝修也很樸素,大圓桌一個氣氛拉滿,是我要的感覺沒錯了!

🌟菜品推薦

1.至尊蝦餃皇🌟🌟🌟🌟🌟

蝦餃個頭飽滿,肉質充盈,鮮味十足,表皮彈牙可口

2.鮮蝦紅米腸🌟🌟🌟🌟🌟

口感豐富,紅米皮+薄層油酥+鮮美蝦肉,淋上醬汁,張嘴就完啦!

3.生滾海皇粥🌟🌟🌟🌟🌟

粥底有超大顆魷魚和蟹棒,粥喝起來很甜口,不是特意放糖的那種甜哦,是真材實料煮出來的,很好喝,我自己能炫一大碗。

4.紫金醬蒸鳳爪🌟🌟🌟🌟

軟軟糯糯,底層鋪有焦香花生,上層裹滿濃郁醬汁,愛吃鳳爪的人必須沖

5.泰式腐皮卷🌟🌟🌟🌟

炸的酥酥脆脆,配有蒜蓉醬一起入口,是店裡的推薦菜品,必點!超級好吃。

6.鮮竹蒸牛肉球🌟🌟🌟

牛肉球用豆腐皮墊著蒸熟,夾起來的時候還需要微微用力,牛肉丸里摻了香菜碎,當然跟正宗的潮汕牛肉丸比較還是有點差距的。

7.酥皮雙皮奶🌟🌟🌟

胖嘟嘟的造型十分可愛,燉盅里是熱熱的雙皮奶,奶味濃郁,酥皮端上來還十分溫熱,可當作飯後甜品,個人感覺雙皮奶也很不錯。


⚠️⚠️⚠️劃重點

  1. 早茶11:00點前統統6折

  2. 11:00-14:00點一律7.5折

  3. 14:00-21:00點一律5折(要14點後入座的才能享受5折優惠)


二、遊玩——中山紀念堂

【景點介紹】

中山紀念堂是廣州的地標之一,也是廣州市大型集會和演出的重要場所,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的,這不僅是一座紀念堂,更是歷史的見證,也是建築中的傑出之作,一座八角形建築,外形庄嚴宏偉,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正面牌匾是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是當時亞洲最大的會堂式建築,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孫中山紀念堂。

  • 門票:10元/人(參觀中山紀念堂園區不需要門票,如果要步入紀念堂主殿,需要購買門票)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東風中路299號

  • 交通

  1. 可乘地鐵二號線至紀念堂站下車即可到達。

  2. 可乘公交2、27、42、56、62、74、80、83、85、185、133、204、209、224A、224、229、261路至中山紀念堂(連新路)站下車,步行約150米可達。


推薦打卡景點:

✅天下為公

紀念堂正面抱廈上下檐間 有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蘊意深刻:國家為人民所共有,政府為人民所共管,國家利益為人民所共享。

✅紀念堂堂內

可以容納近5000的大型禮堂設計,沒有一根立柱遮擋,堂頂採用透光設計,在自然光的投射下,整個禮堂顯得更加寬敞明亮。恰巧碰上為新年音樂會試音,音樂響起,堂頂隨著音樂的節奏變換顏色,視覺效果極佳。

✅孫中山銅像

高5.5米、重3.9噸⚖️ 所鑄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學演講時的造型。

✅古樹名木

這里有一株廣州最老的木棉樹,已有三百多歲,它目睹了滿清王朝的衰落、廣州起義的壯烈、孫中山先生的勤政愛民以及如今廣州這座一線城市的飛速發展;除了最古老的木棉樹,還有兩株廣州最大的白蘭樹,是紀念堂奠基時栽種的,每達花期,也成了園中的一道風景線。

✅孫中山紀念碑🪦

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修建物紀念性建築之一,位於越秀山山頂,與中山紀念堂處於同一軸線上。


🪂推薦玩法

❕可以去一樓的服務台1塊/張買信紙,然後在展館里搜集印章,看到宣傳冊很漂亮所以拿了一張宣傳冊去蓋~

❕一共有十個章,一樓二樓都有,編排好位置再開始蓋,不然章還沒蓋完信紙就蓋不下了哦,可以留個紀念。

❤️推薦理由

個人覺得帶長輩出行去一些遊玩一些歷史文化景點比較好,畢竟他們都是上了年紀的,比較懷舊而且心中有一種信仰,而中山紀念堂屬於廣州比較出名的一個紅色景點,交通便利~

推薦這兩個地方是因為兩者挨得比較近,一天就可以打卡完了,既可以遊玩又品嘗到了美食,豈不快哉。

④ 阿婆牛雜被評為廣州最好吃的牛雜對此你怎麼看

說起牛雜,廣州人一定會想起一個名字:阿婆牛雜。

圖片來自阿婆牛雜官網

當然,傳統與革新本來就存在本質上的對立,兩者也無分對錯。生產力在發展、資本在不斷累積,傳統小行業,特別是阿婆牛雜這種源於市井的傳統手作行業希望在市場經濟中存活並發揚光大,必須適應社會生產的規律。工業化的生產與包裝是大勢所趨,不可避免的。阿婆年紀也大了,也有自己的家庭,誰不想讓家庭的生活更好一點呢?說著冠冕堂皇的話讓年近90的阿婆繼續在小巷中賣牛雜,未免有點強人所難了。

所以,我們應當追求的不是盲目地保留傳統,也不是一味地追求變革,在傳統與革新之中求同存異,讓兩者趨於平衡,才是在這個時代保留傳統的正確方法。沒錯,這堆都是廢話,小學語文80分以上的都能寫出來,只不過,這么廢的話,誰會真的去思考,去落實呢?

所以,大家對傳統手藝的逐漸工業化和網紅化的現象是怎麼看的呢,希望能在評論區聽到你們的聲音。請各位股東文明交流,不要噴,也不要杠,在這個問題上,無分對錯。

⑤ 廣州70歲阿婆一人獨自撐起一家糖水鋪,老廣們從小吃到大

3年前,70歲婆婆告別手推車賣糖水的日子

租下廣州老城區騎樓下的臨街小鋪

一三五芝麻糊

二四六西米露

還有綠豆海帶、紅豆黑米、銀果雪耳

每日限定五煲

因為沒有店名

街坊取名「婆婆糖水」

......

都說食在廣州,在老廣們喜愛的 美食 清單里,糖水一定位列前位。

猶記得小時候每每放學後,媽媽們都會在街頭的巷子里打包一碗芝麻糊或者綠豆沙,一路拎著回家給孩子當飯後甜點。

夏天吃綠豆沙消暑,秋天吃冰糖雪梨潤肺,冬天一碗紅豆暖胃。「食糖水」就跟「煲靚湯」一樣,成為老廣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環。

越秀區騎樓街下,有一間無名糖水鋪。它沒有店名,只在門口掛著一張「今天糖水」的菜單。門口擺著幾張桌椅,一盞白熾燈悠悠地照著西關趟櫳門,手推車上的芝麻糊冒著剛出鍋的熱氣。人們均手拿一碗糖水或坐或站著,直到空碗後才慢悠悠的離去。

正在舀糖水的是一位笑眯眯的阿婆,街坊們為其取名「婆婆糖水」。因為藏在街頭巷尾,「婆婆糖水」似乎符合人們對於廣州 美食 的所有想像。

婆婆今年70歲,早年曾在香港經商,2007年才回到廣州賣糖水。那時的街道管理並不像現在如此規范,已到花甲之年的婆婆就推著一個手推車常年出沒在廣州的大街小巷,成為了許多老廣們的兒時記憶。

一開始婆婆主要在農林下路售賣早餐和盒飯,糖水只是附加品。後來做盒飯實在太累,婆婆就把盒飯生意轉給了親戚,自己開始做起了糖水「走鬼檔」,這一賣就是十二年。

3年前,因為太奔波,婆婆便租下一個臨街鋪,算安定了下來。不管是經過的熟客,還是慕名而來的食客,婆婆總是笑眯眯的與他們說上兩句家常。

也許每個城市總有那麼幾個藏在街頭巷尾的小店,它可能就在家樓下。或許它的出品不是最好的,但是它的食物總是帶著濃濃的人情味。街坊鄰里之情,都被藏在這幾碗濃稠的糖水裡。

婆婆糖水

—「婆婆,有無海帶綠豆」

—「賣曬了,銀果雪耳要不要,下次想吃早點來啊」

......

婆婆每天中午十二點半開始營業,每日只賣五款糖水,像芝麻糊和香芋西米露這樣的人氣糖水則是隔一日才有。加了陳皮的綠豆海帶是店內最受歡迎的糖水,一般下午五點前就會被清空。遇到人多的周末,早早就排起了隊伍。

糖水從備料到現煮,基本都是婆婆自己親力親為,忙到凌晨兩點基本已成為常態。對於自己的糖水為什麼受歡迎,婆婆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自己這一關都過不了,就不要賣給別人吃」。

2007年剛開始做糖水時,因為要忙著做盒飯,婆婆只是簡單的用高壓鍋做糖水。那時的糖水賣的並不好,有人偷偷跟她說,婆婆你做的糖水沒別家好吃。

別人說過一次的話,就不能再犯。等再次推著車出現在小巷時,婆婆糖水已經改頭換面。

婆婆自豪地說:「這條街的很多小孩都是吃我的糖水長大的」。有些孩子後面離開了廣州,仍會發微信告訴婆婆,想念她的糖水,也有人專門繞道打包一大碗拎去其他的城市。

對於自己的年紀,她說人老了身體 健康 能做就還要做,一休息下來人就會變傻。她年輕的時候,曾在香港見到一個小販老闆。年紀已經非常大,卻還在經營著一個非常小的店面,她由衷地佩服這樣的人。

對於做糖水這件事,婆婆說:「做糖水很開心,自己的目標是工作到80歲。以後不管去到哪裡,重要的是別人能記住這碗糖水。」

阿婆糖水店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東華西路116號

·········· END ··········

本期故事製作團隊

⑥ 廣州有哪些特色的牛雜檔

1.阿婆牛雜:阿婆牛雜是廣州牛雜界的流量之王,也是老廣們曾經共同的回憶,現還申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小吃。自熬的牛雜老湯,並用油兌上花生醬加入鍋里,放入大塊的紅糖,慢慢和牛雜的鮮甜味一起滲出,這是幾十年來的配方,引得大家邊吞口水邊排隊。牛膀,是牛雜的靈魂,阿婆做的牛膀,口感極佳,火候剛剛好。整體吃下來,能感受到這一碗牛雜的心血所在,湯汁濃厚,配料華麗。

2.容意發牛雜店:這家牛雜攤已經開了37年了,拿著5毛錢就可以買到一碗的時光已經不再,但那碗牛雜的味道卻依舊不變。這里的牛羊雜湯也是店家的招牌,湯底濃郁,牛羊雜處理的很乾凈,沒有臊味,加點胡椒粉十分暖胃。牛雜和蘿卜都大塊、軟而不爛,鹵水的葯材香料味重,微甜,這就是容意發牛雜店帶來的時光的味道。

3.肥記牛雜:藏在北京路附近巷子里的牛雜推車檔,別看它雖然無招牌無鋪面,但是人家已經在大眾某評上收錄了5年,還是北京路小吃口味榜的前五名。里的牛雜湯汁色水深,都是用牛骨、桂皮、八角、花椒等熬出來的精華。賣的牛雜都是經典部位,還能加生菜、大白菜、河粉、豬腸粉……湯汁略帶點甜味,吃起來帶有濃郁的葯材香。牛肚煮得軟淋入味,咀嚼起來一點都不費力。

4.阿叔車仔牛雜:號稱廣州最酷的牛雜檔,只收現金,不準拍照,老闆看心情出攤,一言不合就開懟,即便如此,依舊天天食客盈門、人氣爆棚。阿叔的牛雜藏在建設三馬路附近的一個小區門口。一般是下午4點到晚上7點出攤,從排隊點餐到吃完走人,檔口面前的人都沒停過。雖然阿叔脾氣火爆,但牛雜還是值得肯定的,牛雜煮得很軟淋,很入味。每一塊肉都充分吸收了湯汁的精華,是經過長時間燉煮才有這樣的口感。

5.好好麵店:好好麵店藏在市橋舊住宅區的一顆樹下,門面偽裝成一家士多店,店名卻叫麵店。而且這里的牛雜種類非常多,目測有十幾種。牛腩、牛軟骨、牛膀、牛板筋、牛小肚、牛肺……全部一整塊放滿鍋中燉。除了各種牛雜,配菜也是非常豐富。蘿卜、海帶結、包菜、麵筋、魚蛋、豬腸粉……葷素隨意搭配、即點即剪、按斤算價。

6.牛佬牛雜湯:這家牛佬牛雜湯,是西華路的街坊吃了20多年的老店,無論什麼時間過去,都是那麼多人在幫襯著。他們的網紅牛雜湯10次有9次都要排隊。每天新鮮熬制,香而不騷。香濃的牛骨湯加上濃郁的胡椒和酸蘿卜吊味,奶白色的湯頭醇香濃厚,牛羊雜也是爽脆鮮嫩。喝下去指頭暖粒粒,滿滿葯膳味。

7.裕苑:這家牛雜可以說是牛雜店的米其林級別了,店面5平米都不到,但環境好,很有走鬼檔的街邊風格,老闆每天只開半天,非常任性。麵筋牛雜的分量很足,裡面有牛肺、牛展、牛腸,麵筋是現煮現剪的,充分吸收了牛雜醬汁的精華,牛雜偏甜,所以搭配辣椒醬更贊。

8.蘇記牛雜:一家開了70多年的老字型大小,秘制湯底都是熬制了好幾個小時,湯汁好喝、牛雜入味,顏色鮮艷飽滿。香辣惹味,牛肚爽口,牛筋軟糯,牛腸一點異味都沒有,還越嚼越香。

9.鍾村牛雜老字型大小:番禺鍾村人最愛的牛雜老字型大小,至今開店已有幾十年,每到飯點必定會排起長龍,不少街坊還會自帶飯盒過來裝,可見他的人氣有多高。來的人都是奔著牛雜鍋來的,點足30元,就可以自動升級為牛雜煲。牛雜鍋端上來的一瞬間,肉多到嚇人。還可以免費選一份新鮮的配菜,人均15吃到撐。

10.黃毛牛雜:藏在大石東聯市場旁邊的黃毛牛雜,真正貫徹了大隱隱於市的信念,雖然開在市場旁邊,但卻非常難找。而且這家連招牌都沒有的牛雜店,據說已經開了30多年。每天還只營業2小時。這家在大石人心裡有著無可替代地位的黃毛牛雜,是我吃了這么多的牛雜里,牛筋做的比較韌但同時又非常入味的,吃起來口感還很彈牙。再蘸一下黃毛大叔自製的微辣辣椒醬,一口下去充滿驚喜。

11.好味牛雜屋:店面不大,甚至有點舊,這間牛雜屋在員村一開就是幾十年,而且便宜料又足,街坊鄰居們都習慣過來這里吃早餐甚至打包帶走。牛雜湯汁濃郁,麵筋牛肺完全吸收了湯料的精華,味道非常地道傳統,而且10塊錢就可以買到一碗,完完全全就是小時候的味道!

12.阿叔牛雜:阿叔在自家門口做生意,沒有鋪面,只有一架車仔,但是阿叔至今已經在這條巷子里開了20多年。在附近的2所小學、1所中學上過學的孩子,無一不是這里的熟客。阿叔的牛雜以牛肺居多,蘿卜燉的十分軟糯,甜香可口,汁水很飽滿,牛雜軟淋入味,街坊們都說這個味道20年來從沒變過。

廣東人將吃的吃出五花八門,哪怕是一種簡單青菜都有炒的煮的燜的燉的等等做法。

牛的一身全是寶,牛肉,牛雜的做法更是不計其數,鹵牛雜,五香牛雜,紅燒牛雜,清湯牛雜,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化州剪牛雜,化州糖水聞名全國,化州剪牛雜似乎除了當地人以外似乎鮮少有人知曉,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道化州名小吃—化州剪牛雜。

給大家強薦全廣州最好吃的化州剪牛雜!!!

地址:南沙區裕順街13號

店名:化州仔牛腩檔

哪怕沒去過化州,這家「化州仔牛腩檔」也能領教到化州牛雜的陣勢,畢竟在化州當地搶絕風頭的特色小吃就是這道剪牛雜了。

幼時,媽媽曾帶我和弟弟去過化州 旅遊 ,印象里的化州是白色的飛馬雕塑和那一檔檔牛雜。一個小牛雜檔子,一輛小推車,一個蜂窩爐,一個大大的燉牛雜鐵鍋,鍋蓋上一把大大的剪刀,當地的牛雜都是現賣現剪的。檔主們揭開燙手的大鍋蓋,燉泡足時的滿鍋牛雜香氣馬上冒上來空氣中夾雜著清香的牛雜香。與廣州的牛雜不同,廣州的牛雜以軟爛入味為宜,化州的牛雜以清淡為主,非常講究火候,燉出來的牛雜清香但必須帶嚼勁,咬下去不偏軟不偏硬,不偏濃也不非常偏淡,一切都是剛剛好,並且可以完全滿足嗅覺想要的香度,味蕾所要的味度,牙齒要的質度這些恰好都是剛剛好。

化州的牛雜是用剪刀剪切起鍋的,客人可以看著鍋里的牛雜,隨意點,點了什麼,檔主就剪什麼,因為牛雜的韌度夠,帶嚼勁,剪刀下去的時候也講究牛雜的大小,這裡面已經充分考慮到客人的口感問題了,還有更貼心的,檔主們准備了兩種醬料,分為辣和不辣,指天椒水和秘制醬料,完全尊重了客人們的口味。一份牛腩粉,加幾串剪牛雜,老闆撒上蔥花,淋上一勺浸泡在鐵鍋里的燉盅里的指天椒水一勺秘制醬料,澆上大鐵鍋里清香撲鼻的牛雜湯,手工製作的化州河粉,切得大小合宜,小呈透明狀,一絲絲油油的,吃起來很滑,不是太大須是化州本地的。

一口牛雜,堅韌清爽,香而不膩。

一口粉,絲滑香軟。

一口牛雜湯,熱乎乎,加入辣椒的牛雜湯還有一絲指天椒的香氣,唇齒留香。

⑦ 廣州阿婆牛雜在哪裡

地址:廣州荔灣區芳村大道陸居路芳村市場後 營業時間:3點半左右開始 6點左右收 每隔3到4天開一次,下雨天就不會出來商戶簡介
「正宗」嘅廣州風味牛雜。「細細個就超中意食」,「次次都食到唔想走」。佢嘅氣味在冬天時「好好聞」,感覺「很懷舊」。阿婆人也「好親切」,只是「唔系日日都出來擺檔噶」,出來也「通常兩三個鍾就賣完左」,所以要想食到D嘢,仲睇下自己嘅運氣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