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車陂龍船有多少米
擴展閱讀
廈門月嫂上戶口怎麼辦 2025-07-21 03:20:43
廈門金波電子怎麼樣 2025-07-21 03:20:42

廣州車陂龍船有多少米

發布時間: 2022-12-11 13:44:31

❶ 賽龍舟幾個人一船

說到劃龍舟可以說是端午最大的盛事之一,而之所以各省市舉辦龍舟競技活動多是因為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久而久之就成了傳統,那麼賽龍舟幾個人一船,一起看看吧。

1、賽龍舟幾個人一船

端午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在很多地區都有賽龍舟這一活動,是非常熱鬧的。就了解龍舟參賽隊員為25人。每隊設隊長一名(運動員兼),比寒時必須佩戴標志。每隊登舟比賽隊員為23人,包括:舵手、鑼手、鼓手各1人,劃手20人。每隊替補隊員2人。替換時需經裁判員驗明資格,並於檢錄登龍舟前替換完畢,登龍舟後不得替換。

2、賽龍舟一般有多少人組成

對於賽龍舟一般有多少人組成其實各地不一樣,畢竟龍舟大小不一樣,像那種大型龍舟,每隊槳手16人、舵手1人、鼓手1人、標手1人、候補8人。

而小型龍舟呢每隊槳手12人、舵手1人、鼓手1人、標手1人、候補8人。與賽人數若不足規定人數時,以棄權論。

3、龍舟一般可以坐多少個人

賽龍舟一般有多少人組成是時下很多熱人都有的疑問,,但由於各地區的習俗不一樣不同大小的船人數會有不同,30-50不等。如廣州黃埔、郊區一帶龍船,長33米,路上有100人,橈手約80人。南寧龍舟長20多米,每船約五六十人。湖南汨羅縣龍舟則長16-22米,撓手24-48人。福建福州龍舟長18米,撓手32人。

❷ 龍舟賽事分類為幾類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賽龍舟也是一種民俗活動,那麼龍舟賽事到底分為幾類呢?龍舟賽賽事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廣州黃埔、郊區一帶的龍船,長約三十三米,有八十個選手。第二種是南寧龍舟,長約二十米,每船可以承載五六十人。第三種是湖南汨羅龍舟,長約十六到二十二米,承載二十四到四十八個選手。第四種是福建的福州龍舟,長約十八米,選手有三十二人。以上就是龍舟賽事的四個類別,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賽事類別,具體的賽事類別要根據具體的地區進行判斷。

❸ 2010廣州亞運會龍舟的比賽規則是

廣州亞運會龍舟的競賽規則

△根據河道條件,設男女400m,500m,600m,800m,1000m直道競(可按當地條件變更距離)。

△比賽應設在靜水水域,航道是直的,起航線與終點線必須平行並與航道線垂直。

△根據參賽隊數及場地條件,設2或4,6,8條航道,每條航道寬度可按9m,11m,13。5m布置。

△航道最淺處水深不得少於2。50m,航道內不得有水草、暗礁和木樁,航道外5m內應無障礙物。

▲器材

△按各地傳統龍舟式樣規格製造,製作材料不限。

△舵槳及劃槳規格按各地傳統要求製作。

▲附屬裝置

△傳統龍舟可按各習慣製作龍頭和龍尾,並備有鑼、鑼架、鼓和鼓架等,另可帶水標二個,預備劃槳若干個。

▲隊員

△隊員必須身體健康,會游泳,熟悉水性。

△龍舟參賽隊員為25人。

△每隊設隊長一名(運動員兼),比寒時必須佩載標志。

△每隊登舟比賽隊員為23人,包括:舵手、鑼手、鼓手各1人,劃手20人。

△每隊替補隊員2人。替換時需經裁判員驗明資格,並於檢錄登舟前替換完畢,登舟後不得替換。

場地設施

龍舟通常可分為傳統龍舟和標准龍舟兩大類,傳統龍舟的尺寸較長,搭載的人數較多。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中國各族的龍舟賽略有不同。漢族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水手。苗族是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龍船節」舉行,船長約20米,寬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樹挖成槽形,捆綁而成,中間是母船,兩邊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有一長者任鼓頭,一名男扮女裝的小孩任鼓手。比賽時,炮聲響處,各水手即按鑼鼓節拍劃槳前進。傣族是每年傣歷6、7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潑水節」舉行,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比賽時,由一人敲鑼指揮,水手按鑼聲節奏劃槳前進。也有女子參與此項活動。

競賽龍舟規格

小龍舟

根據中國龍舟協會競賽規則:(暫沒統一標准,一般比賽要求)

龍舟長度:12米(由龍頭至龍尾)

船身長度:9.6米

龍舟寬度:96厘米(中艙最寬處)

龍舟重量:不設統一標准。(唯要求同一賽事所用之最重龍舟與最輕龍舟差距不超過5公斤)

❹ 龍舟一般可以坐多少個人 龍舟簡單介紹

1、不同大小的船人數會有不同,30-50不等。

2、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如廣州黃埔、郊區一帶龍船,長33米,路上有100人,橈手約80人。南寧龍舟長20多米,每船約五六十人。湖南汨羅市龍舟則長16—22米,撓手24—48人。福建福州龍舟長18米,撓手32人。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中國各族的龍舟賽略有不同。

3、漢族的賽龍舟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水手。

❺ 各地的龍舟大小相同嗎

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如廣州黃埔、郊區一帶龍船,長33米,路上有100人,橈手約80人。南寧龍舟長20多米,每船約五六十人。湖南汨羅市龍舟則長16—22米,撓手24—48人。福建福州龍舟長18米,撓手32人。下面介紹一下賽龍舟:

1、區別

漢族的賽龍舟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水手。苗族是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龍船節」舉行。

船長約20米,寬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樹挖成槽形,捆綁而成,中間是母船,兩邊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有一長者任鼓頭,一名男扮女裝的小孩任鼓手。比賽時,炮聲響處,各水手即按鑼鼓節拍劃槳前進。

傣族的賽龍舟在每年傣歷6、7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潑水節」舉行,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比賽時,由一人敲鑼指揮,水手按鑼聲節奏劃槳前進。也有女子參與此項活動。

苗族的賽龍舟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龍船節」舉行,以慶祝賽龍舟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船長約20米,寬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樹挖成槽形,捆綁而成,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由一長者任鼓頭,一名小孩任鼓手。比賽時,炮聲響處,各水手即按鑼鼓節拍劃槳前進。

2、習俗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賽龍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及英國等,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賽龍舟

❻ 一般龍舟有幾米長

老黎生產龍舟,也訓練龍舟隊,(買龍舟,找他,189的號,中間是3804,後面四位1413)
小龍舟
根據中國龍舟協會競賽規則:(暫沒統一標准,一般比賽要求)
龍舟長度:12米(由龍頭至龍尾)
船身長度:9.6米
龍舟寬度:96厘米(中艙最寬處)
龍舟重量:不設統一標准。(唯要求同一賽事所用之最重龍舟與最輕龍舟差距不超過5公斤)
標准龍舟
根據中國龍舟協會競賽規則:
龍舟長度:18.5米(由龍頭至龍尾),允許誤差±5厘米
船身長度:15.5米,允許誤差±3厘米
龍舟寬度:1.1米(中艙最寬處),允許誤差±1厘米
龍舟重量:不設統一標准。(唯要求同一賽事所用之最重龍舟與最輕龍舟差距不超過5公斤)

❼ 廣州龍舟的介紹

廣州2011端午看龍舟排期:
6.2 五月初一(周四)珠村黃村塘口宦溪蓮溪石溪廟頭
6.3 五月初二(周五)文沖小洲土華北亭南亭官洲侖頭石基赤沙北山琶洲南
6卝.4 五月初三(周六)棠下車陂程界東西村琶洲北黃埔村員村潭村
6.5 五月初四(周日)海珠區原新滘鎮的所有村.
6.6五月初五(周一)獵德石牌楊箕寺右新鳳凰小港泮塘
2011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繼續由廣州市人卝民政卝府主辦,時間初定為6卝月12日(星期日),當天11:00—14:00舉行預賽,14:30—16:30舉行開幕式、決賽和頒獎儀式,活動地點為中大北門廣場至廣州大橋之間的珠江河段。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蹤子入江相仿)悼卝念某位歷卝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是日,競渡,競采雜葯。」此後,歷代詩賦、筆記、志書等記載競渡就數不勝數了。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如廣州黃埔、郊區一帶龍船,長33米,路上有lOO人,橈手約80人。南寧龍舟長20多米,每船約五六十人。湖南汨羅縣龍舟則長16—22米,撓手24—48 人。福建福州龍舟長18米,撓手32人。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如廣卝東順德龍舟上飾以龍牌、龍頭龍尾旗、帥旗,上綉對聯、花草等,還有綉滿龍風、八仙等圖案的羅傘。一般龍舟沒有這么多的裝飾,多飾以各色三角旗、掛彩等。古代龍舟也很華麗,如畫龍舟競渡的《龍池競渡圖卷》(元人王振鵬所繪),圖中龍舟的龍頭高昂,碩卝大有神,雕鏤精美,龍尾高卷,龍身還有數層重檐樓閣。如果是寫實的,則可證古代龍船之精麗了。又如《點石齋畫報。追蹤屈子》繪蕪湖龍船,也是龍頭高昂,上有層樓。有的地區龍舟還存有古風,很精麗。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卝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卝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卝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卝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卝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而湖南汨羅縣,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布於龍頭上,再安龍頭於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卝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唐劉禹錫《競渡曲》自註:「競渡始於武陵,及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雲:『何卝在』,斯沼屈之義。」可見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卝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區,是以龍舟競渡紀卝念曹娥。《後漢書·列女傳》中載,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間則傳說她下江尋找父屍。浙江地區多祭祀之,《點石齋畫報·虔祀曹娥》即描繪會稽地區人卝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錄》中記吳地(江蘇一帶)競渡,是源於紀卝念伍子胥,蘇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舊習,並於水上舉行競渡以示紀卝念。另外還有廣西的紀卝念馬援、福州的紀卝念閻卝王王審知等儀式。
各種祭祀、紀卝念之儀式,無非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卝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劃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在正式競渡開始時,氣氛十分熱烈。唐代詩人張建封《競渡歌》:「……兩卝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這些詩句淋漓盡致地寫出了龍舟競渡的壯景。婦女們平時是不出門的,如今也爭著來看龍船,銀釵耀日;鼓聲、紅旗指揮下的龍舟飛馳而來,掉如飛劍,鼓聲如雷;終點插著錦綺彩竿,作為標志。龍舟向著標飛快地馳近……近代的龍舟比賽也大抵相同,不過規程稍嚴格一些。近年來,國內外都出現了國際龍舟比賽,吸引了各國健兒。
除了比賽速度外,劃龍舟還有其他一些活動。比如龍舟游鄉,是在龍舟競渡時劃著龍舟到附近熟悉的村莊遊玩、集卝會。有時龍舟還有各種花樣的劃法,具有表演的含義。如廣州的龍舟,挽手用槳葉插卝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飛卝濺;船頭船尾的人則有節奏地頓足壓船,使龍舟起伏如游龍戲水一般。浙江餘杭縣龍舟,有的是讓人把龍尾踩低,使龍頭高翹,船頭的急浪便從龍嘴中噴吐出來,如龍吞雲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遊船式競渡。如《淮南子·本經訓》「龍舟鷁首,浮吹以娛」,是劃著龍船、搖船在水上奏樂、遊玩。在《夢粱錄》中記載南宋杭州「龍舟六隻,戲於湖中」。湖上有龍舟,只是畫舫遊船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情各代帝皇,均有臨水邊觀看龍舟的娛樂,也屬於游戲之類。《舊唐書》中記穆宗、敬宗,均有「觀競渡」之事。《東京夢華錄》卷七,記北宋皇帝於臨水殿看金卝明池內龍舟競渡之俗。其中有綵船、樂船、小船、畫艙、小龍船,虎頭船等供觀賞、奏樂,還有長之四十丈的大龍船。除大龍船外,其他船列隊布陣,爭標競渡,作為娛樂。宋張擇端《金卝明池奪標圖》即描繪此景。又明代帝皇,在中卝南卝海紫光閣觀龍舟,看御射監勇卝士跑馬射箭。清代則在圓卝明園的福海舉行競渡,乾隆、嘉慶帝等均往觀看。
又有夜龍舟。在浙江武進,過去有夜龍舟,在四面掛起小燈以競渡。四川五通橋從1982年起出現了夜龍舟,在舟上裝電燈,配焰火,漂浮河燈,輝煌奪目。浙江少數地方還於水上設堆堆浮焰,讓張燈結綵的龍舟從焰中穿過。
又有旱龍舟,是在陸地上進行的模擬龍船比賽的活動。如《南昌府志》載:「五月五日為旱龍舟,令數下人異(y6,共同拾東西)之,傳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錢祈福,競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義縣,過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認為可除邪祟。另廣卝東的佛山、東莞、信宜都有旱地劃龍舟之俗,實際上是一種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時的旱地龍舟最為壯觀。又如《徽州府志》載:「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為之,襲畫狀似鰍,以十二人為神,載而游緒市。」另有把小型旱龍船給小兒做玩具的。
在劃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般歌流傳。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號卝子融匯而成,唱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卝東南雄縣的龍船歌,是在四月龍船下水後唱到端午時止,表現內容十分廣泛。流傳於廣西北部桂林、臨桂等地的龍船歌,在競渡時由眾橈手合唱,有人領呼,表現內容也多與龍舟、端午節俗有關,歌聲宏遠動人。《廣西民間音樂選集》中收有臨桂縣(4龍船歌》組曲,如號卝子般的節奏鮮明、熱烈,唱起來必定十分動人。
另外,還應說一下女龍船。在過去,許多地方的龍舟競渡均不許婦女參加,認為婦女接卝觸龍舟很不吉利。如今各地都出現了女子龍舟隊,英姿諷爽的女人們奮勇爭光,爭奪第一,絲毫不弱於須眉男兒。
與春節有舞龍也有舞鳳一樣,端午有龍舟也有鳳舟。鳳舟的來源如上述,是源於遠古的烏舟、鷁舟。古代宮廷中有鳳阿(如《天卝府廣記》中記明代宮廷便有),民間有鳳船競渡。《粵囊》載:「龍舟以吊大夫,鳳船以奉天後,皆與五日為勝會。庚午之夏,番禺石橋村入聚萬金,制鳳船,長十丈,闊丈三,首尾高舉,兩舷重翼為舒斂,背負殿宇,以奉天後,游各水鄉。」196卝4年後香卝港又出現了鳳艇賽。這種鳳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隊員,飾有鳳頭、鳳尾,由女隊員競渡。的確是一種很好的比賽形式,合龍鳳呈祥之意。
有的地方還有龍鳳船。《順德縣志》載:「大良之龍風船妙極華麗。」但今已不見了。湖南汨羅縣的龍舟,前裝龍頭,後置鳳尾,鳳尾是用包有紅紙的竹篾成扇形插於船尾,如矩尾一般,也可稱為龍鳳船。龍鳳船,似乎是龍船與鳥船相融合後留下的痕跡。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卝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卝主革卝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卝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卝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卝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卝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卝九卝年(1736年),台卝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卝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卝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卝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卝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卝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卝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還有一個傳說,很久以前,鄒圩沒有河流,只有一條又小又臟的水溝。一天,有個打魚人在水溝里網住了一條小蛇。這條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閃耀的鱗片。當魚人把手觸向鱗片時,蛇眼裡閃著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憐。漁人頓生惻隱之心,撫了一下它的鱗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溝。誰知那九片鱗忽然落了,小蛇長身而舞,化為一條小龍。原來,它是一條上天的神龍,因觸犯了天條,受玉卝皇卝大卝帝處罰,變成這模樣,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鎖—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閃耀的鱗。玉皇曾言:「這鎖要打開,除非得到人的陽氣。」剛才漁人無意中竟打開了小龍身上的千年枷鎖。小龍為了感謝漁人,在水溝里不停地翻卝動,並從口裡不停的噴卝出卝水來,灌注在小水溝里。慢慢地,小水溝變成了大河(也就是現在的鄒圩清水河),河水為鄒圩帶來了五穀豐登。為了紀卝念這條神龍,人們把沿河的村子稱為龍頭寨,上龍首等村。在神龍升卝天這一天,也就是端午節舉行賽龍舟,以示慶賀。
1984年,原國卝家體委決定將龍舟賽列為體育比賽項目,舉辦了「屈原杯」龍舟賽。
龍舟賽歷卝史悠久,傳入國外後,深受各國人卝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1983年,我卝國首次派隊參加龍舟大賽,一舉奪得全部兩項冠軍。1984年國際龍舟大賽在香卝港舉行,有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新卝西卝蘭、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澳洲、澳卝門、香卝港等16個隊參賽。中國隊又奪得冠軍。龍舟賽在我卝國南方地區開展的比較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龍舟節」。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卝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卝會末期。泉州端午節賽龍舟的活動與其他地方差不多,惟獨惠安崇武較為特殊。早年崇武在端午節也有賽龍舟,但與外地有所不同,主要是於台風季節即將到來之前在海上舉行的祝神驅魔活動。據傳後來因某一年失事,就不再在海上賽龍舟,而改在陸上游龍舟,游卝行時要唱《阿螺歌》,其歌詞大意是請求神靈消災滅禍,但近百年已沒再舉行。由此看來,崇武的賽龍舟、游龍舟和「采蓮」習俗一樣,都是民間信卝仰中龍崇拜的一種形式,即要借龍王之神威,避惡消災保平安。

❽ 今日邊度有扒龍舟睇,不是說農歷五月初一起就很多地方都有扒龍舟活動嗚

五月初一至初五天天有龍舟景 專家教你看龍舟
http://www.dayoo.com/ 2011-06-01 10:11來源: 廣州日報 網友評論 (0)

5月31日,村民打著遮陽傘在棠下涌兩岸觀看龍舟賽。記者莫偉濃攝

赤膊上陣的龍舟手。 莫偉濃攝

初一至初五天天都有龍舟景 廣州民俗專家潘劍明為您講解看龍舟的門道
文/本報記者劉顯仁 攝影駱昌威

今年「六一」兒童節與傳統端午節首尾相連,何不帶上孩子一起去看一看龍舟景,體會嶺南龍舟習俗的文化底蘊,過一個不一樣的兒童節。廣州作為廣府文化的中心,農歷五月初一至初五,城區近郊幾乎都有各具特色的龍舟景。本報記者還特邀民俗專家、廣州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潘劍明為市民講解如何看龍舟。

龍舟賽激烈 龍舟景熱鬧

「龍舟景」與龍舟賽不同,「龍船景」是種純民間娛樂活動,一般只是村與村之間的龍船互訪交流,大家熱鬧熱鬧增進「兄弟村」或「老表村」之間的友誼;而且多數各村都是固定日期,邀請其他村進行龍舟互訪,邀請別村來訪稱「招景」,去別的鄉村拜會則稱為「應景」,市民圍觀龍舟景的叫「趁景」。不過村落的「龍舟景」也有大小之別,有的村落人丁興旺再加上交際廣泛,前來「應景」的龍舟隊伍多,龍舟景就特別熱鬧好看。

6日番禺龍舟競渡

地鐵站至現場有免費接送專線

本報訊 (記者李立志 通訊員番宣)記者昨日了解到,6月6日番禺將在市橋水道市橋大橋至西麗大橋河段,舉行第十三屆珠江鋼管「蓮花杯」「禺山杯」龍舟賽。本次參加活動的龍舟共103艘,其中有傳統龍舟16艘、國際標准龍舟12艘(男子8艘,女子4艘),助興游龍75艘。

為方便廣大市民前往觀賽,番禺市橋部分交通路線有調整。一是增加番禺廣場地鐵口免費公交專線,二是調整2條公交線路。番4B、番22有部分站點繞道。

周五南沙蕉門河

看老外賽龍舟

本報訊 (記者李立志 通訊員南宣)本周五,南沙區蕉門河上將舉行第二次大型龍舟競渡賽事。與往年不同,本次賽事包括兩項內容:龍舟和皮劃艇,共22隻龍舟、17隻皮劃艇參賽。今年參賽的運動員不僅有土生土長的原村民,還有默默奉獻的外來務工者,而且還有來自德國、法國、義大利、日本、瑞士、馬來西亞和中國台灣、香港、澳門地區的人員參賽。

初一到初五

天天有看頭

五月初一(2日周四):

深涌景(天河珠村、黃村)

最佳觀景點:珠村(中山大道東圃客運站河涌旁)

其他觀景點:芳村葵篷村、南海鹽步聚龍村、黃埔文沖村

龍舟數目:幾乎每年都有五六十艘龍舟前來「應景」

特色:珠村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有「中國乞巧第一村」之稱;村前有廣州目前唯一一個以龍船為主題的親水公園。今年珠村龍舟隊伍將恢復清代廣州地區最為有特色的龍船服「背搭」和龍船帽「竹剎帽」給市民看,屆時,將重現100年前「扒仔扒龍舟」的場景。

五月初二(3日周五):

侖頭景(海珠區)

最佳觀景點:海珠區侖頭村、大學城臨侖頭村堤岸

其他觀景點:黃埔珠江村及下沙村、海珠小洲村、番禺新造鎮

龍舟數目:一般有六七十艘龍舟

特色:侖頭小洲及土華村三村靠近珠江入海口,三村每年都是初二招景,侖頭村的侖頭海(村民舊稱)江面非常寬闊,超過百米,很適宜大批龍舟集會,看上去很有氣勢。侖頭小洲及土華三村位於萬畝果園裡面,是保存還不錯的嶺南水鄉,兩岸風景秀麗,很適宜一家大小看龍舟景兼夏遊。

五月初三(4日周六):

龍溪景(天河車陂村)

最佳觀景點:天河車陂村

其他觀景點:天河棠下村、程界村、員村、潭村,海珠黃埔村、石基、官洲、新洲、琶洲,芳村坑口、麥村

龍舟數目:一般超過七十艘龍舟

特色:車陂是天河大村,每年來探親的村落非常多,可以看到珠三角各村不同特色的龍舟及服裝;尤其是車陂涌沿線橋少且以拱橋為主,不會阻礙龍船進出,所以多數龍船都會逗留較長時間才走,觀眾欣賞龍舟競渡的時間較長;而且車陂涌兩岸環境寬敞,可以容納數萬觀眾。

五月初四(5日周日):

龍潭大塘景(海珠)

最佳觀景點:龍潭村、大塘村

其他觀景點:海珠三滘,番禺北亭

龍舟數目:一般在四十艘左右

特色:位於同一條河涌的龍潭、大塘村扒龍船的傳統活動深入人心,尤其是龍潭村每次出船條條船都幾乎爆滿,該村至今還保存著兩艘有百多年歷史的古龍舟。不過這段河涌太窄,並不適合斗船及太多龍船入村,影響辦景的熱鬧性。

五月初五(6日周一):

獵德景(天河)、泮塘景(荔灣)

最佳觀景點:珠江新城獵德村、荔灣區荔枝灣涌

其他觀景點:天河石牌、越秀楊箕、寺右

龍舟數目:獵德村一般有六七十艘、泮塘只有七八艘

特色:獵德景位於廣州的CBD,交通便利;其次獵德作為廣州首個整體改造的城中村,河涌兩岸具有歷史韻味的祠堂等得到保留,而且改造後更便利於市民觀賞;第三獵德是大村,兄弟村老表村多。今年泮塘村例行的五月初五龍船景將在荔枝灣重演,屆時,鹽步老龍等多條龍船將到場。

專家教你看龍舟——

1.廣州龍船分三大類:傳統龍、標准龍、龍標

傳統龍基本上都是屬宗族祠堂所有,由族人自己集資或捐款所造;傳統龍一般約有40米長,可坐60人左右;龍船上都設有羅傘、龍頭龍尾、鼓、神斗等設施,也只有男性才能劃傳統龍。傳統龍又可分為花龍(船舷畫有各式主題花紋,最有名的是獵德花龍)、紅龍、烏龍。

標准龍是龍舟作為體育競技項目後出現的,主要用於比賽,一般只有約20米長,龍船上設有鼓、龍頭龍尾但沒有羅傘、神斗等設施。近年來一些村落引進標准龍,女性也可以劃。

龍標實際上是傳統龍的配套設備,只能坐10個人,主要為傳統龍提供後勤服務,但現在隨著陸路交通及手提通訊的普及,多數村落龍標逐漸消失。

2.龍舟飯龍舟餅市民吃不到

各個祠堂辦的龍舟飯龍舟餅不會對市民開放,事實上即使是本村人,如果未接到邀請也不好意思去吃的。以前對吃龍舟飯的人要求很嚴,只能是「扒仔」(即扒龍舟的男子),現在慢慢放開,女村民、沒有扒龍舟的老年村民、贊助的村民都會被邀請吃龍舟飯

❾ 請問2008年廣州賽龍舟的時間、地點詳細點

二、活動時間、地點
時間:2008年6月14日(農歷五月十一、星期六)
11:00—14:00 預賽
14:30—16:30 開幕式、決賽、頒獎儀式
地點:廣州市解放大橋至人民橋之間的珠江河段
三、競賽項目
(一)傳統龍600米直道競速;
(二)國際標准龍公開男子組600米直道競速;
(三)國際標准龍公開女子組600米直道競速;
(四)國際標准龍大學生組600米直道競速;
四、參加隊伍(100隊)
(一)傳統龍(16隊):
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蘿崗區、番禺區、增城市各2隊。
(二)標准龍(42隊):
1.公開男子組;
2.公開女子組;
3.大學生組;
(三)彩龍(30隊):
海珠區6隊、荔灣區4隊、天河區3隊、白雲區7隊、
黃埔區2隊、番禺區5隊、增城市3隊。
(四)游龍(12隊):
海珠區3隊、荔灣區2隊、天河區3隊、黃埔區1隊、
番禺區3隊。

❿ 劃龍舟的象徵是什麼

著象徵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賽龍舟最開始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後來屈原在汩羅江投水時,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但趕到洞庭湖就不見蹤跡了,於是後人就在五月初五當日借劃龍舟驅散江中的魚,以免屈原的屍體被吃掉。

端午節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各地也有不同的說法,比如蘇州的賽龍舟,據考證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吳國大夫伍子胥,而浙江地區是以龍舟競渡紀念曹娥,廣西地區是紀念伏波將軍馬援,福州則是紀念閩王王審知。



龍舟比賽

龍舟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

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如廣州黃埔、郊區一帶龍船,長33米,路上有100人,橈手約80人。南寧龍舟長20多米,每船約五六十人。湖南汨羅市龍舟則長16—22米,撓手24—48人。福建福州龍舟長18米,撓手32人。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劃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