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風後遺症的康復有哪一些好的運動方法
中風後遺症的康復患者,有輕中重三種,輕中度患者有空的時間幫助家裡做家務活動,比如打掃衛生擦地板和其他的活動,還要每天早晚出去散步三十分鍾,這樣病人康復比較快好,但是重度患者是不一樣的,有病人四肢麻木不能自理生活,象這種病人的需要家人保護 ,每天早晚出去散步需要家人扶手散步,每次也是三十分鍾,要堅持半年以上才能慢慢回復身體健康。
Ⅱ 中風病人手指無力怎麼康復訓練
做中風康復鍛煉手指的時候可以用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彎曲拉伸另一隻手的骨關節,交替操作,還可以通過兩手交叉,活動骨關節,方法有很多種,平時鍛煉的同時還要保持愉悅的心情,不要有太大的情緒波動。根據你說的情況也可以通過熏艾來緩解手臂麻木的情況。
Ⅲ 中風後該如何進行快速康復
中風後接受系統正規的康復治療是一定會有效果的。中風後,腦組織內神經細胞損傷後可能會有以下三種情況出現:
1.中風發生時嚴重受損的腦細胞死亡,該部分腦細胞支配的神經功能缺失,永久性不能恢復。
2.由於中風時壞死腦組織周圍水腫壓迫了一部分神經細胞,這部分腦細胞在水腫消退後恢復其功能,相對應的,其支配的神經功能也將恢復。這一過程通常在中風後最初幾個星期出現。
3.其他正常的未被中風影響的腦細胞逐漸取代壞死神經細胞的功能。但是,這種情況的出現是有限的。
以上三種情況在中風急性期的病人身上共同存在,因此,中風後的康復治療可以改善患者部分神經功能缺損症狀。讓病人學習和適用新的生活方式,克服中風後失去的功能。大部分神經功能的康復會很快在中風發生後最初六個月內完成
Ⅳ 中風偏癱患者如何康復訓練效果好
中風偏癱康復訓練方法如下:1、作業療法:根據患者功能缺失狀態進行針對性訓練,並督促其完成每日訓練,如上肢不能抬舉的患者可令其用健側的手握住患側的手向上抬舉;肢體可主動活動的患者應每天訓練,強度從小到大逐漸增加;完全不能活動的患者應進行被動訓練;2、語言訓練:如根據其語言功能缺失狀態進行針對性語言訓練;3、心理疏導:應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其建立信心;4、文體訓練:如聽音樂、唱歌等。
具體的方法是:
1、運動療法:運動療法是通過主動運動、被動運動來改善運動障礙的治療方法的總稱。主要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增強肌力訓練、姿勢矯正訓練和神經生理學療法等。腦血管病患者約有80%遺留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主要是偏癱痙攣模式,即我們經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痙攣模式。在腦血管病卧床期,主要進行體位轉換、被動運動、保持良好肢位、起坐訓練以減少壓瘡、關節攣縮等並發症,為日後康復訓練打好基礎,在離期應進行坐位訓練、平衡訓練、起立訓練等促使患者肢體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則主要以步行訓練改善步態為主。為了增進運動功能進行的運動訓練,常採用多種治療技術的綜合方法及運動再學習療法,以達到恢復肢體運動的目的。2、作業療法:作業療法是運用有目的的、經過選擇的作業活動為治療手段來改善和補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閑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是有利於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機能障礙的評價與訓練、認知和知覺訓練、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價訓練、自助具的選擇製作、環境改造的設計和指導、開具輪椅處方等等。它和運動療法的理論原則是相同的,所不同之處在於它將肢體需要的運動設計成一項作業活動,比如利用陶藝製作來訓練手指的精細動作,這不僅提高了患者的興趣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約有22%-32%偏癱者伴有語言-言語障礙,因此語言訓練必不可少。語言訓練人員應先根據患者的語言情況和病變部位診斷出障礙類型,然後運用不同的方法,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多途徑的刺激引發並強化患者的正確語言反應。身體的殘疾和功能的障礙常引發患者焦慮、抑鬱等心理障礙,並且疾病本身也會造成記憶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認知障礙。有效的心理治療能增強患者的學習能力和主動參與精神,主要方法為支持性心理治療、理性情緒療法和行為療法等。3、文體療法:文體療法是採用體育運動項目及娛樂項目對患者進行訓練,使患者的身體技能得到改善、提高,並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的一種方法。這對於身體運動素質、增強體質和創造良好的心理狀態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輪椅技巧、偏癱體操和各種球類是主要內容。4、物理療法:傳統的物理療法對偏癱的康復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運動療法是通過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體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確的運動。
Ⅳ 老人中風後怎麼做康復訓練
老人中風後康復訓練方法:
一、運動功能訓練:主要用於肢體功能障礙。目的是舒展處於縮短狀態的癱瘓
肌肉,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環,刺激神經營養功能。同時訓練代償功能,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對各肌群的協調控制。
(1)被動運動:被動運動應包括患肢所有關節各個方向的運動,運動幅度從小到大,爭取盡量達到最大的幅度。動作應平緩柔和,過快的牽伸往往激發牽張反射,使痙攣加重,粗暴的牽拉,容易引起損傷。可先進行按摩或在溫水中進行被動運動,肌肉鬆弛,提高活動效果。
(2)主動運動:運動應輕松平穩,先簡單,後復雜。要多做放鬆緊張肌肉的練習,深呼吸和輕松的腹背肌運動,帶動患側肌肉、關節的活動。然後做進一步恢復協調功能的練習,四肢互相配合的運動訓練等。要注意調節運動量,避免疲勞過度,加重偏癱病人的肌肉痙攣。
二、語言康復訓練:主要用於語言障礙的康復。對於失去發音能力的患者,每天讓其發「啊」音,或用咳嗽,或吹火柴 誘導發音。有發音能力不能言語者,陪護者要有計劃地每天固定教幾個宇,不斷重復,直至教會為止,在教時讓患者學教者的口形發音,先教字,然後教句。同時定 時給患者宣讀文章,進行聽覺刺激的語言訓練。
Ⅵ 中風康復後要做什麼運動才能康復的快
中風患者經過醫院救治倖存後,常遺留一些運動、感覺和語言等障礙,出院後家庭康復治療是一種有效的好方法,此時,家屬如能做到護理恰當,就可以消除或減輕患者的功能缺陷,可以最大限度恢復患者生活及工作能力。
心理疏導:這是家庭康復措施中的重要環節。中風病人由於偏癱或失語,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現為抑鬱、悲哀、自卑等心理狀態,性格也變得暴躁。家屬應多給予些愛心和理解,滿足其心理需求,盡力消除病人的悲觀情緒。
按摩患肢:按摩療法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抑制過程,促進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從而防止或減輕肌肉骨骼的廢用性萎縮。患肢應處於功能位置,勿使肢體關節扭轉、彎曲、防止關節攣縮。按摩前要洗手,剪指甲,並用滑石粉塗於按摩的皮膚。對痙攣性癱瘓手法要輕,使其放鬆,以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對軟癱患者手法宜深而重,以刺激神經活動過程的興奮性。按摩的時間每日2次,每次30分鍾。常用的方法有三種,(1)摩法:用手的掌部或指腹在患部順著淋巴迴流方向,由末梢向心地輕輕撫摩,可以幫助靜脈淋巴迴流。(2)探擦法:用手掌、大小魚際、掌根或指腹在皮膚上摩擦,方向不走,用力較大而均勻,動作連貫,使局部皮膚有灼熱感,使皮膚與皮下組織血運豐富、營養改善。(3)揉捏法:用手指或手掌作相對的不斷的用力旋轉進行,使肌肉韌帶營養得到改善。
被動運動:主要作用是促進肢體血液循環,維持關節韌帶活動度,減輕肌肉痙攣。主要操作肢體各關節方向的被動活動。順序為先大關節,後小關節,運動幅度從小到大。每日2次,每次30分鍾。
主動運動:主動運動是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緊張度,活躍各系統生理功能,預防並發症。主動運動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切不可操之過急,由於中風導致肢體功能活動降低,部分關節肌肉處於廢用狀態,患者關節強直肌肉萎縮,故大多數患者懶於活動,此時,家屬要督促和協助患者進行鍛煉。從單個關節主動運動開始,直至多關節運動,運動時盡可能帶動患肢一起活動。在進行坐、站、走功能訓練時,家屬要站在病人患側,協助病人坐起、站立,行走時要求病人盡量抬高患肢。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是恢復生活能力的最好方法。它包括飲食動作、洗漱動作、更衣動作、大小便自理訓練、洗澡、家務勞動及出外散步等,在訓練中必須有人照顧。
語言康復訓練:對失語者,要進行口語訓練和書面語言訓練,訓練患者用喉部發出"啊啊"的聲音,或用咳嗽或用嘴吹氣誘導發音。隨著家屬發音和說單詞,由易到難,由短到長,循序漸進,所教的內容應適合病人的興趣,盡可能與日常生活相聯系。另外,讓病人看電視、聽電台廣播等,給予聽覺和視覺的刺激。
預防復發:保持情緒的穩定性;保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宜進清淡、低脂肪、低鹽、低膽固醇、多維生素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忌煙酒,尤其晚餐不宜過飲。保持大便通暢,注意保暖,預防感冒,注意定期督促和協助完成監測血壓和遵醫囑口服降壓葯等。
Ⅶ 中風了怎麼恢復
中風康復訓練方法主要是運動療法和心理疏導、語言訓練等。
1.運動療法:如果中風之後沒有完全喪失活動能力,可以下床運動,在他人的輔助下每天堅持做一些拍手、拍肩、拍腿或胸運動等基礎運動。在中風患者康復訓練時,走路盡量不要准備拐杖,可以慢慢走,練習步行,促進身體恢復,訓練強度應該從小逐漸到大。
2.心理疏導:讓患者建立起信心,家屬多給患者做心理輔導。
3.語言訓練:如果患者有語言功能缺失,應該讓患者做針對性的語言訓練,先從簡單的字開始說,逐漸連成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