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南雄市山區有哪些蛇類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老人體檢中心 2025-07-19 20:46:43
天津五環內有什麼好吃的 2025-07-19 20:38:38

廣州南雄市山區有哪些蛇類

發布時間: 2022-12-14 15:58:50

① 你知道廣州有哪些蛇類嗎

廣州位於東經113°17',北緯23°8',地處亞熱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橫跨北回歸線,年平均溫度20-22℃,最低溫度0℃左右,最高溫度38℃,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背山面海,具有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等特徵。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於動植物生長。

其中位於廣州市郊從化東北部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這里數百座山峰起伏連綿、重巒疊嶂、波涌雲濤、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資源豐富、物種眾多。年平均氣溫20.3℃,平均最高氣溫31.9℃,平均最低氣溫11.8℃。年降雨量平均2000毫米,由於山高林密,加上有湖光山色調節小氣候,因而形成了這里獨特的自然環境。公園內有被子植物134科401屬819種。近年還引種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100多種;有陸生脊椎動物24目61科158種,其中有白頸長尾雉、蟒蛇、金錢豹、穿山甲、白鷳等20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

鳳凰山森林公園位於廣州市天河區龍洞筲箕窩水庫邊,四面環山,方圓五里是一望無垠的農田,山清水秀。筲箕窩水庫對面是鳳凰山,水庫的水經過引水渠圍繞鳳凰山谷,炎炎夏日,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微風襲人帶著陣陣山中獨有的涼氣,使兩旁的密林常年鬱郁蔥蔥,植被濕潤、各種小動物資源豐富,成為了各種兩棲爬行類的棲息地,過去廣州沒有記錄過的蛇類也在此地發現,其中有華珊瑚蛇、細白環蛇、繁花林蛇。

南郊片區的番禺有少量丘陵殘山,較高的有黃山魯(海拔295.3米)、大夫山(海拔222.6米)、十八羅漢山(海拔127.3米)。南郊片區(番禺、南沙)地勢由北、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部主要是50米以下的低丘,南部是連片的三角洲平原地區,區內有豐富的水資源,珠江干、支流21條,總長351.4公里,干支流均屬平原河流,水流平緩,潮汐明顯,適合陸棲、水棲、半水棲蛇類生長,例如舟山眼鏡蛇、銀環蛇、滑鼠蛇、水蛇、漁游蛇這類優勢種。

由於廣州北部和東北部多山,中部是丘陵,且氣候溫和濕潤;南部是珠江流域支流眾多,水源充足,因此爬行動物品種繁多,其中原生蛇類超過20多種。近年來,很多佛教善信經常在菜市場購買各類龜、蛇、蛙進行放生。林業部門也在整治非法販賣野生動物的執法中沒收了不少蛇類,多數被放生在廣州郊外,其中放生的種類中有很多是廣州本地沒有的外地種,其中包括王錦蛇、紅紋滯卵蛇、虎斑頸槽蛇、孟加拉眼鏡蛇等,這些蛇種幾乎都是繁殖能力強,適應能力強的優勢蛇種,放生後,如果環境允許,食物充足,會形成野外族群。這樣的放生,會造成一些省外種類在廣州分布的假象。

以下是廣州有分布的蛇類:

鉤盲蛇 Ramphotyphlopsbraminus
海南閃鱗蛇 Xenopeltis hainanensis

緬甸蟒 Python molurus

草腹鏈蛇 Amphiesma stolata
棕黑腹鏈蛇 Amphiesma sauteri
漁游蛇 Xenochrophis piscator
紅脖頸槽蛇 Rhabdophis subminiatus
滑鼠蛇 Ptyasmucosus
灰鼠蛇 Ptyaskorros
細白環蛇 Lycodon subcinctus
紫沙蛇 Psammodynastespulverulentus
綠瘦蛇 Ahaetulla presina
紫棕小頭蛇 Oligodoncinerens
台灣小頭蛇 Oligodon formosanus
中國水蛇 Enhydrischinensis
鉛色水蛇 Enhydris plumbea
側條後棱蛇 Opisthotropis lateralis
環紋華游蛇 Sinonatrix aequifasciata
橫紋鈍頭蛇 Pareas margaritophorus
黃鏈蛇 Dinodon flavozonatum
赤鏈蛇 Dinodon rufozonatum
三索錦蛇 Elaphe radiata
翠青蛇 Cyclophiopsmajor
繁花林蛇 Boigamultomaculata
烏梢蛇 Zaocysdhumnades

舟山眼鏡蛇 Naja atra
眼鏡王蛇 Ophiophagus hannah
金環蛇 Bungarus fasciatus
銀環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中華珊瑚蛇 Sinomicrurus macclellandi

圓斑蝰 Daboia russelli
白唇竹葉青 Trimeresurus albolabris

紫灰錦蛇 Elapheporphyracea (從化片區有可疑記錄)
黑眉錦蛇 Elaphetaeniura (可能人為引入,善信或林業部門放生)

② 蛇類有哪些啊

常見蛇類有:劍蛇、海蛇、蝰蛇、響尾蛇、蝮蛇、眼鏡 蛇、赤鏈蛇、蟒蛇、王錦蛇、斑錦蛇、棕黑錦蛇、黑眉錦 蛇、灰鼠蛇、烏游蛇、虎斑幼蛇、玉米蛇、鉛色水蛇、加州 王蛇、鼠蛇、黑王蛇、牛奶蛇、玫瑰沙蚺、杜氏蚺、紅尾 蚺、綠樹蟒、球蟒、網紋蟒、緬甸癖和金蟒等。

③ 中國目前有多少種蛇類,毒蛇大部份分布在哪些省

雲南省蛇類名錄
6科53屬114種 毒蛇27種
鉤盲蛇,大盲蛇;閃鱗蛇;蚺;白頭蝰,尖吻蝮,短尾蝮?、高原蝮,山烙鐵頭蛇,菜花原矛頭蝮、原矛頭蝮、鄉城原矛頭蝮,白唇竹葉青蛇,岡氏竹葉青蛇※、福建竹葉青蛇、雲南竹葉青蛇,圓斑蝰;美姑脊蛇、黑脊蛇,綠瘦蛇,無顳鱗腹鏈蛇、黑帶腹鏈蛇、白眉腹鏈蛇、銹鏈腹鏈蛇※、棕網腹鏈蛇、卡西腹鏈蛇、腹斑腹鏈蛇、八線腹鏈蛇、麗紋腹鏈蛇※、雙帶腹鏈蛇、平頭腹鏈蛇※、坡普腹鏈蛇、棕黑腹鏈蛇、草腹鏈蛇、緬北腹鏈蛇,滇西蛇,綠林蛇、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兩頭蛇、雲南兩頭蛇,金花蛇,純綠翠青蛇、翠青蛇※、橫紋翠青蛇,銀山過樹蛇※、過樹蛇、八莫過樹蛇,黃鏈蛇、南方鏈蛇※、赤鏈蛇、白鏈蛇,三索頜腔蛇,王錦蛇,玉斑麗蛇,方花斑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綠蛇,鉛色水蛇,滑鱗蛇※,白枕白環蛇、雙全白環蛇、寮國白環蛇、黑背白環蛇※,頸棱蛇,菱斑小頭蛇※、喜山小頭蛇、中國小頭蛇、紫棕小頭蛇、管狀小頭蛇、台灣小頭蛇、圓斑小頭蛇、四線小頭蛇,沙巴後棱蛇,寮國副後棱蛇,平鱗鈍頭蛇、棱鱗鈍頭蛇、台灣鈍頭蛇、緬甸鈍頭蛇、橫紋鈍頭蛇、喜山鈍頭蛇、黑頂鈍頭蛇※,頸斑蛇,緬甸頸斑蛇、雲南頸斑蛇,紫沙蛇,大眼斜鱗蛇、崇安斜鱗蛇※、紋尾斜鱗蛇※,灰鼠蛇、滑鼠蛇,喜山頸槽蛇、緬甸頸槽蛇、黑紋頸槽蛇、湖北頸槽蛇、九龍頸槽蛇、紅脖頸槽蛇、虎斑頸槽蛇,黃腹桿蛇,黑頭劍蛇、黑領劍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雲南華游蛇※,漁游蛇,黑網烏梢蛇、烏梢蛇、黑線烏梢蛇;金環蛇、銀環蛇,孟加拉眼鏡蛇,眼鏡王蛇,中華珊瑚蛇
貴州省蛇類名錄
5科40屬75種 毒蛇19種
鉤盲蛇;蚺;白頭蝰,尖吻蝮,短尾蝮,山烙鐵頭蛇,菜花原矛頭蝮、原矛頭蝮,白唇竹葉青蛇,福建竹葉青蛇;青脊蛇、美姑脊蛇※、棕脊蛇、黑脊蛇,綠瘦蛇,無顳鱗腹鏈蛇、白眉腹鏈蛇、銹鏈腹鏈蛇、棕網腹鏈蛇、腹斑腹鏈蛇、八線腹鏈蛇、麗紋腹鏈蛇、坡普腹鏈蛇、棕黑腹鏈蛇、草腹鏈蛇,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兩頭蛇、鈍尾兩頭蛇,翠青蛇,黃鏈蛇、赤鏈蛇,三索頜腔蛇,王錦蛇,玉斑麗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綠蛇、綠蛇,雙全白環蛇、黑背白環蛇,頸棱蛇,中國小頭蛇、紫棕小頭蛇、台灣小頭蛇、龍勝小頭蛇,側條後棱蛇、山溪後棱蛇,平鱗鈍頭蛇、台灣鈍頭蛇、緬甸鈍頭蛇※、橫紋鈍頭蛇、福建鈍頭蛇,頸斑蛇,紫沙蛇,橫紋斜鱗蛇、崇安斜鱗蛇、大眼斜鱗蛇、紋尾斜鱗蛇,灰鼠蛇、滑鼠蛇,湖北頸槽蛇、紅脖頸槽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環紋華游蛇、烏華游蛇,漁游蛇,烏梢蛇、黑線烏梢蛇;銀環蛇,舟山眼鏡蛇,眼鏡王蛇,福建華珊瑚蛇、中華珊瑚蛇
四川省蛇類名錄

4科33屬66種 毒蛇16種
鉤盲蛇;白頭蝰,短尾蝮、高原蝮,山烙鐵頭蛇,菜花原矛頭蝮、原矛頭蝮、鄉城原矛頭蝮,白唇竹葉青蛇,福建竹葉青蛇、雲南竹葉青蛇;美姑脊蛇、黑脊蛇,銹鏈腹鏈蛇、棕網腹鏈蛇、瓦屋山腹鏈蛇、腹斑腹鏈蛇、八線腹鏈蛇、麗紋腹鏈蛇、棕黑腹鏈蛇,絞花林蛇,尖尾兩頭蛇、鈍尾兩頭蛇,翠青蛇,黃鏈蛇、赤鏈蛇,雙斑錦蛇、王錦蛇、白條錦蛇,玉斑麗蛇、橫斑麗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綠蛇、綠蛇,白枕白環蛇?、雙全白環蛇、黑背白環蛇,頸棱蛇,中國小頭蛇、圓斑小頭蛇、龍勝小頭蛇※、橫紋小頭蛇,平鱗鈍頭蛇、台灣鈍頭蛇、福建鈍頭蛇,頸斑蛇、福建頸斑蛇,大眼斜鱗蛇、紋尾斜鱗蛇,滑鼠蛇,緬甸頸槽蛇、黑紋頸槽蛇、湖北頸槽蛇、九龍頸槽蛇、紅脖頸槽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四川溫泉蛇※,烏梢蛇、黑線烏梢蛇;孟加拉眼鏡蛇,眼鏡王蛇,中華珊瑚蛇
重慶直轄市蛇類名錄

4科34屬47種 毒蛇15種
鉤盲蛇;白頭蝰※,尖吻蝮,短尾蝮,山烙鐵頭蛇※,菜花原矛頭蝮、原矛頭蝮,白唇竹葉青蛇※,福建竹葉青蛇;黑脊蛇※,銹鏈腹鏈蛇、麗紋腹鏈蛇、棕黑腹鏈蛇,絞花林蛇,鈍尾兩頭蛇※,翠青蛇,黃鏈蛇※、赤鏈蛇,雙斑錦蛇、王錦蛇,玉斑麗蛇,紅紋滯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綠蛇※,中國水蛇※,雙全白環蛇※、黑背白環蛇※,中國小頭蛇※、龍勝小頭蛇※、寧陝小頭蛇※,山溪後棱蛇,平鱗鈍頭蛇,福建頸斑蛇※,大眼斜鱗蛇,滑鼠蛇※,湖北頸槽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環紋華游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烏梢蛇;銀環蛇,舟山眼鏡蛇,福建華珊瑚蛇、中華珊瑚蛇
廣西壯族自治區蛇類名錄

6科51屬110種 毒蛇35種
鉤盲蛇,大盲蛇※;海南閃鱗蛇;雙帶蚺;白頭蝰,尖吻蝮,山烙鐵頭蛇、越南烙鐵頭蛇※,菜花原矛頭蝮、原矛頭蝮,白唇竹葉青蛇、福建竹葉青蛇、雲南竹葉青蛇※,圓斑蝰;青脊蛇、棕脊蛇、黑脊蛇,綠瘦蛇,無顳鱗腹鏈蛇、黑帶腹鏈蛇※、白眉腹鏈蛇、銹鏈腹鏈蛇、腹斑腹鏈蛇、八線腹鏈蛇、麗紋腹鏈蛇、坡普腹鏈蛇、棕黑腹鏈蛇、草腹鏈蛇、緬北腹鏈蛇※,白眶蛇,廣西林蛇、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兩頭蛇、鈍尾兩頭蛇,翠青蛇、橫紋翠青蛇,過樹蛇,粉鏈蛇※、黃鏈蛇、南方鏈蛇※、赤鏈蛇,三索頜腔蛇,王錦蛇,玉斑麗蛇,方花斑蛇※,紅紋滯卵蛇,紫灰山蛇,百花曙蛇、黑眉曙蛇,灰腹綠蛇,黑斑水蛇、中國水蛇、鉛色水蛇,雙全白環蛇、寮國白環蛇※、黑背白環蛇、細白環蛇,頸棱蛇,菱斑小頭蛇、中國小頭蛇、紫棕小頭蛇、台灣小頭蛇、泰北小頭蛇、龍勝小頭蛇、飾紋小頭蛇,橫紋後棱蛇、廣西後棱蛇、掛墩後棱蛇、側條後棱蛇、山溪後棱蛇、福建後棱蛇,平鱗鈍頭蛇、中國鈍頭蛇、緬甸鈍頭蛇、橫紋鈍頭蛇,福建頸斑蛇,紫沙蛇,橫紋斜鱗蛇、崇安斜鱗蛇、大眼斜鱗蛇、紋尾斜鱗蛇,灰鼠蛇、滑鼠蛇,緬甸頸槽蛇、湖北頸槽蛇、紅脖頸槽蛇、虎斑頸槽蛇,尖喙蛇,黑頭劍蛇,環紋華游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漁游蛇,烏梢蛇;金環蛇、銀環蛇,舟山眼鏡蛇、孟加拉眼鏡蛇,眼鏡王蛇,福建華珊瑚蛇、中華珊瑚蛇,青環海蛇、環紋海蛇、小頭海蛇、黑頭海蛇※、淡灰海蛇,平頦海蛇,長吻海蛇,海蝰
海南省蛇類名錄

8科44屬74種 毒蛇27種
鉤盲蛇,大盲蛇;紅尾筒蛇;海南閃鱗蛇;蚺;瘰鱗蛇;越南烙鐵頭蛇※,原矛頭蝮,白唇竹葉青蛇,岡氏竹葉青蛇※、福建竹葉青蛇;海南脊蛇、棕脊蛇,綠瘦蛇※,白眉腹鏈蛇、銹鏈腹鏈蛇※、坡普腹鏈蛇、棕黑腹鏈蛇、草腹鏈蛇,白眶蛇,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兩頭蛇、鈍尾兩頭蛇,金花蛇,翠青蛇、橫紋翠青蛇,銀山過樹蛇※、過樹蛇,黃鏈蛇、粉鏈蛇、赤鏈蛇?,玉斑麗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綠蛇,黑斑水蛇、中國水蛇、鉛色水蛇,黑背白環蛇※、細白環蛇,菱斑小頭蛇※、中國小頭蛇、紫棕小頭蛇、台灣小頭蛇、飾紋小頭蛇,橫紋後棱蛇,緬甸鈍頭蛇、橫紋鈍頭蛇,紫沙蛇,橫紋斜鱗蛇、崇安斜鱗蛇,灰鼠蛇、滑鼠蛇,海南頸槽蛇、紅脖頸槽蛇,尖喙蛇,黑頭劍蛇,環紋華游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漁游蛇;金環蛇、銀環蛇,舟山眼鏡蛇,眼鏡王蛇,福建華珊瑚蛇、中華珊瑚蛇,青環海蛇、環紋海蛇、小頭海蛇、淡灰海蛇,平頦海蛇,長吻海蛇,海蝰
澳門特別行政區蛇類名錄

5科12屬15種 毒蛇7種
鉤盲蛇;蚺;白唇竹葉青蛇;草腹鏈蛇,繁花林蛇,黑斑水蛇、中國水蛇,細白環蛇,台灣小頭蛇,灰鼠蛇、滑鼠蛇,漁游蛇;金環蛇、銀環蛇,舟山眼鏡蛇
香港特別行政區蛇類名錄

6科36屬54種 毒蛇21種
白頭鉤盲蛇、鉤盲蛇,香港盲蛇 ;紅尾筒蛇;蚺;白唇竹葉青蛇,山烙鐵頭蛇,原矛頭蝮※;棕脊蛇,綠瘦蛇,無顳鱗腹鏈蛇、白眉腹鏈蛇、草腹鏈蛇,繁花林蛇,鈍尾兩頭蛇,金花蛇,翠青蛇,過樹蛇,三索頜腔蛇,紫灰山蛇,黑斑水蛇、中國水蛇、鉛色水蛇,白枕白環蛇、福清白環蛇※、細白環蛇,紫棕小頭蛇、台灣小頭蛇,香港後棱蛇、橫紋後棱蛇、掛墩後棱蛇、側條後棱蛇,台灣鈍頭蛇※、橫紋鈍頭蛇,紫沙蛇,灰鼠蛇、滑鼠蛇,湖北頸槽蛇、紅脖頸槽蛇,黑頭劍蛇,環紋華游蛇、烏華游蛇,漁游蛇;金環蛇、銀環蛇,舟山眼鏡蛇,眼鏡王蛇,中華珊瑚蛇,青環海蛇、小頭海蛇、淡灰海蛇,平頦海蛇,長吻海蛇,海蝰
廣東省蛇類名錄

6科50屬93種 毒蛇33種
鉤盲蛇;海南閃鱗蛇;蚺;白頭蝰※,尖吻蝮,山烙鐵頭蛇,角原矛頭蝮※、原矛頭蝮,白唇竹葉青蛇,福建竹葉青蛇,莽山烙鐵頭蛇※,圓斑蝰;棕脊蛇、黑脊蛇※,綠瘦蛇,無顳鱗腹鏈蛇、黑帶腹鏈蛇※、白眉腹鏈蛇、銹鏈腹鏈蛇、麗紋腹鏈蛇※、坡普腹鏈蛇、棕黑腹鏈蛇、草腹鏈蛇,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兩頭蛇、鈍尾兩頭蛇,翠青蛇、橫紋翠青蛇※,過樹蛇,黃鏈蛇、赤鏈蛇,三索頜腔蛇,王錦蛇,玉斑麗蛇,紅紋滯卵蛇※,紫灰山蛇,百花曙蛇、黑眉曙蛇,灰腹綠蛇,黑斑水蛇、中國水蛇、鉛色水蛇,黑背白環蛇、細白環蛇,頸棱蛇,菱斑小頭蛇、中國小頭蛇、紫棕小頭蛇、台灣小頭蛇、飾紋小頭蛇※,香港後棱蛇、橫紋後棱蛇、莽山後棱蛇※、廣西後棱蛇※、掛墩後棱蛇※、側條後棱蛇※、山溪後棱蛇、福建後棱蛇,平鱗鈍頭蛇、台灣鈍頭蛇、橫紋鈍頭蛇,紫沙蛇,福建頸斑蛇※,橫紋斜鱗蛇、崇安斜鱗蛇、大眼斜鱗蛇,灰鼠蛇、滑鼠蛇,黑紋頸槽蛇※、紅脖頸槽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環紋華游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漁游蛇,烏梢蛇;金環蛇、銀環蛇,舟山眼鏡蛇,眼鏡王蛇,福建華珊瑚蛇、中華珊瑚蛇,青灰海蛇、青環海蛇、環紋海蛇、小頭海蛇、黑頭海蛇※、淡灰海蛇,平頦海蛇,長吻海蛇,海蝰
湖南省蛇類名錄

5科45屬79種 毒蛇21種
鉤盲蛇※;海南閃鱗蛇;白頭蝰,尖吻蝮,短尾蝮,山烙鐵頭蛇,菜花原矛頭蝮、原矛頭蝮,白唇竹葉青蛇,福建竹葉青蛇,莽山烙鐵頭蛇,圓斑蝰;黑脊蛇,綠瘦蛇 ,白眉腹鏈蛇、黑帶腹鏈蛇※、銹鏈腹鏈蛇、麗紋腹鏈蛇、坡普腹鏈蛇、棕黑腹鏈蛇、草腹鏈蛇,絞花林蛇、繁花林蛇,鈍尾兩頭蛇,翠青蛇、橫紋翠青蛇,黃鏈蛇、赤鏈蛇,赤峰錦蛇、雙斑錦蛇、王錦蛇,玉斑麗蛇,方花斑蛇※,紅紋滯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綠蛇,中國水蛇,雙全白環蛇※、福清白環蛇、黑背白環蛇,頸棱蛇,菱斑小頭蛇※、中國小頭蛇、台灣小頭蛇、龍勝小頭蛇※、飾紋小頭蛇,橫紋後棱蛇、莽山後棱蛇、廣西後棱蛇、側條後棱蛇、山溪後棱蛇,平鱗鈍頭蛇※、棱鱗鈍頭蛇※、台灣鈍頭蛇※、福建鈍頭蛇,福建頸斑蛇,紫沙蛇,橫紋斜鱗蛇、崇安斜鱗蛇、大眼斜鱗蛇、紋尾斜鱗蛇※,灰鼠蛇、滑鼠蛇,黑紋頸槽蛇?、湖北頸槽蛇※、虎斑頸槽蛇,尖喙蛇※,黑頭劍蛇,環紋華游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漁游蛇,烏梢蛇;銀環蛇,舟山眼鏡蛇 ,眼鏡王蛇,福建華珊瑚蛇、中華珊瑚蛇
湖北省蛇類名錄

4科33屬48種 毒蛇11種
鉤盲蛇;白頭蝰※,尖吻蝮,短尾蝮,菜花原矛頭蝮、原矛頭蝮※,福建竹葉青蛇;黑脊蛇,銹鏈腹鏈蛇、麗紋腹鏈蛇※、棕黑腹鏈蛇※、草腹鏈蛇※,鈍尾兩頭蛇,翠青蛇,黃鏈蛇※、赤鏈蛇,赤峰錦蛇、雙斑錦蛇、王錦蛇、白條錦蛇,玉斑麗蛇,紅紋滯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綠蛇,中國水蛇,雙全白環蛇、黑背白環蛇※,中國小頭蛇※,山溪後棱蛇※,平鱗鈍頭蛇※、台灣鈍頭蛇※,福建頸斑蛇※,橫紋斜鱗蛇※、崇安斜鱗蛇、大眼斜鱗蛇、紋尾斜鱗蛇※,滑鼠蛇,湖北頸槽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漁游蛇,烏梢蛇;銀環蛇,舟山眼鏡蛇,中華珊瑚蛇※
河南省蛇類名錄

3科25屬34種 毒蛇6種
鉤盲蛇※;短尾蝮,山烙鐵頭蛇※,菜花原矛頭蝮、原矛頭蝮,福建竹葉青蛇;銹鏈腹鏈蛇,草腹鏈蛇,鈍尾兩頭蛇,黃脊游蛇,翠青蛇,黃鏈蛇※、赤鏈蛇,赤峰錦蛇※、雙斑錦蛇、王錦蛇、白條錦蛇,玉斑麗蛇,紅紋滯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綠蛇,雙全白環蛇※、黑背白環蛇※,頸棱蛇,中國小頭蛇,平鱗鈍頭蛇※,大眼斜鱗蛇、紋尾斜鱗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烏梢蛇
山東省蛇類名錄

3科11屬17種 毒蛇7種
廟島蝮※;黃脊游蛇,赤鏈蛇,赤峰錦蛇、雙斑錦蛇、王錦蛇、團花錦蛇、白條錦蛇,紅紋滯卵蛇,黑眉曙蛇※,虎斑頸槽蛇,烏梢蛇※;青灰海蛇、青環海蛇、淡灰海蛇,平頦海蛇,長吻海蛇
江西省蛇類名錄

6科40屬65種 毒蛇19種
鉤盲蛇;海南閃鱗蛇;蚺※;白頭蝰,尖吻蝮,短尾蝮,山烙鐵頭蛇※,原矛頭蝮,白唇竹葉青蛇,福建竹葉青蛇;井岡山脊蛇、棕脊蛇、黑脊蛇,白眉腹鏈蛇、銹鏈腹鏈蛇、棕黑腹鏈蛇、草腹鏈蛇,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兩頭蛇※、鈍尾兩頭蛇,翠青蛇,黃鏈蛇、赤鏈蛇,雙斑錦蛇、王錦蛇,玉斑麗蛇,紅紋滯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中國水蛇、鉛色水蛇,雙全白環蛇※、黑背白環蛇,頸棱蛇,中國小頭蛇、台灣小頭蛇、飾紋小頭蛇,掛墩後棱蛇、山溪後棱蛇、福建後棱蛇,平鱗鈍頭蛇、台灣鈍頭蛇、福建鈍頭蛇,福建頸斑蛇,紫沙蛇,橫紋斜鱗蛇、崇安斜鱗蛇※、大眼斜鱗蛇※、紋尾斜鱗蛇,灰鼠蛇、滑鼠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環紋華游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漁游蛇,烏梢蛇;金環蛇?、銀環蛇,舟山眼鏡蛇※,眼鏡王蛇?,福建華珊瑚蛇、中華珊瑚蛇
台灣省蛇類名錄

4科46屬63種 毒蛇32種
鉤盲蛇,恆春盲蛇;尖吻蝮,短尾蝮?,台灣烙鐵頭蛇、山烙鐵頭蛇,原矛頭蝮,白唇竹葉青蛇?,福建竹葉青蛇,圓斑蝰;台灣脊蛇、阿里山脊蛇,台北腹鏈蛇、排灣腹鏈蛇※、棕黑腹鏈蛇、草腹鏈蛇,絞花林蛇,尖尾兩頭蛇,翠青蛇,赤鏈蛇,王錦蛇,玉斑麗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綠蛇※,中國水蛇、鉛色水蛇,黑背白環蛇,頸棱蛇,台灣小頭蛇、飾紋小頭蛇,台灣鈍頭蛇,福建頸斑蛇※,紫沙蛇,紋尾斜鱗蛇,灰鼠蛇、滑鼠蛇,台灣頸槽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漁游蛇,烏梢蛇;銀環蛇,舟山眼鏡蛇※,羽鳥氏華珊瑚蛇※、中華珊瑚蛇、梭德氏華珊瑚蛇,藍灰扁尾海蛇、扁尾海蛇、半環扁尾海蛇,棘眥海蛇,棘鱗海蛇,龜頭海蛇,青灰海蛇、青環海蛇、黑頭海蛇、淡灰海蛇,截吻海蛇,平頦海蛇,長吻海蛇,海蝰
福建省蛇類名錄

7科53屬87種 毒蛇33種
鉤盲蛇;紅尾筒蛇;海南閃鱗蛇;蚺;白頭蝰,尖吻蝮,短尾蝮,山烙鐵頭蛇,原矛頭蝮,白唇竹葉青蛇,福建竹葉青蛇,圓斑蝰;棕脊蛇、黑脊蛇,綠瘦蛇, 白眉腹鏈蛇、銹鏈腹鏈蛇、棕黑腹鏈蛇、草腹鏈蛇,白眶蛇,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兩頭蛇、鈍尾兩頭蛇,金花蛇,翠青蛇,黃鏈蛇、赤鏈蛇,三索頜腔蛇,王錦蛇,玉斑麗蛇,方花斑蛇,紅紋滯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綠蛇,黑斑水蛇、中國水蛇、鉛色水蛇,白枕白環蛇、雙全白環蛇、福清白環蛇※、黑背白環蛇、細白環蛇,頸棱蛇,菱斑小頭蛇、中國小頭蛇、紫棕小頭蛇、台灣小頭蛇、飾紋小頭蛇,掛墩後棱蛇、山溪後棱蛇、福建後棱蛇,平鱗鈍頭蛇、台灣鈍頭蛇、福建鈍頭蛇,福建頸斑蛇,紫沙蛇,橫紋斜鱗蛇、崇安斜鱗蛇、大眼斜鱗蛇、紋尾斜鱗蛇,灰鼠蛇、滑鼠蛇,紅脖頸槽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環紋華游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漁游蛇,烏梢蛇;金環蛇、銀環蛇,舟山眼鏡蛇,眼鏡王蛇,福建華珊瑚蛇、中華珊瑚蛇,扁尾海蛇、半環扁尾海蛇,青環海蛇、環紋海蛇、小頭海蛇、黑頭海蛇,平頦海蛇,長吻海蛇,海蝰
安徽省蛇類名錄

4科37屬48種 毒蛇12種
鉤盲蛇※;白頭蝰,尖吻蝮,短尾蝮,山烙鐵頭蛇,原矛頭蝮,福建竹葉青蛇;黑脊蛇,銹鏈腹鏈蛇,棕黑腹鏈蛇、草腹鏈蛇,絞花林蛇,鈍尾兩頭蛇,黃脊游蛇,翠青蛇,黃鏈蛇、赤鏈蛇,赤峰錦蛇、雙斑錦蛇、王錦蛇、白條錦蛇,玉斑麗蛇,紫灰山蛇,紅紋滯卵蛇,黑眉曙蛇,灰腹綠蛇,中國水蛇,雙全白環蛇※、黑背白環蛇,頸棱蛇,中國小頭蛇、飾紋小頭蛇,山溪後棱蛇,平鱗鈍頭蛇、台灣鈍頭蛇,福建頸斑蛇,紋尾斜鱗蛇,灰鼠蛇、滑鼠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漁游蛇,烏梢蛇;銀環蛇,舟山眼鏡蛇 ,中華珊瑚蛇
浙江省蛇類名錄

5科40屬61種 毒蛇19種
鉤盲蛇;海南閃鱗蛇;白頭蝰,尖吻蝮,短尾蝮,山烙鐵頭蛇,原矛頭蝮,福建竹葉青蛇;棕脊蛇、黑脊蛇,銹鏈腹鏈蛇、草腹鏈蛇,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兩頭蛇、鈍尾兩頭蛇,翠青蛇,黃鏈蛇、赤鏈蛇,赤峰錦蛇、雙斑錦蛇、王錦蛇,玉斑麗蛇,紫灰山蛇,紅紋滯卵蛇,黑眉曙蛇,灰腹綠蛇,中國水蛇、鉛色水蛇,雙全白環蛇、黑背白環蛇,頸棱蛇,中國小頭蛇、台灣小頭蛇、飾紋小頭蛇,掛墩後棱蛇、山溪後棱蛇、福建後棱蛇※,平鱗鈍頭蛇、台灣鈍頭蛇、福建鈍頭蛇,福建頸斑蛇,橫紋斜鱗蛇、紋尾斜鱗蛇,灰鼠蛇、滑鼠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環紋華游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漁游蛇,烏梢蛇;銀環蛇,舟山眼鏡蛇,眼鏡王蛇,福建華珊瑚蛇、中華珊瑚蛇,青環海蛇、黑頭海蛇,長吻海蛇
江蘇省蛇類名錄

3科25屬33種 毒蛇9種
短尾蝮、廟島蝮※,福建竹葉青蛇;黑脊蛇,銹鏈腹鏈蛇,絞花林蛇※,鈍尾兩頭蛇,黃脊游蛇,翠青蛇,赤鏈蛇,赤峰錦蛇※、雙斑錦蛇、王錦蛇、白條錦蛇,玉斑麗蛇,紫灰山蛇,紅紋滯卵蛇,黑眉曙蛇,中國水蛇、鉛色水蛇,黑背白環蛇,中國小頭蛇、台灣小頭蛇,平鱗鈍頭蛇、台灣鈍頭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漁游蛇,烏梢蛇;中華珊瑚蛇,青環海蛇※
上海直轄市蛇類名錄

3科12屬15種 毒蛇3種
短尾蝮;黑脊蛇※,翠青蛇,赤鏈蛇,雙斑錦蛇、王錦蛇、白條錦蛇,紅紋滯卵蛇,黑眉曙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烏梢蛇;青環海蛇
黑龍江省蛇類名錄

2科7屬11種 毒蛇4種
中介蝮※、岩棲蝮、烏蘇里蝮;東亞腹鏈蛇,黃脊游蛇,赤鏈蛇,團花錦蛇、白條錦蛇、棕黑錦蛇,紅紋滯卵蛇,虎斑頸槽蛇
吉林省蛇類名錄

2科9屬14種 毒蛇6種
短尾蝮※、岩棲蝮、烏蘇里蝮,福建竹葉青蛇,極北蝰;東亞腹鏈蛇,黃脊游蛇[Sowerby,1930],赤鏈蛇,雙斑錦蛇※、團花錦蛇※、白條錦蛇、棕黑錦蛇,紅紋滯卵蛇,虎斑頸槽蛇
遼寧省蛇類名錄

3科12屬18種 毒蛇8種
短尾蝮[Mori森為三,1927]、岩棲蝮、蛇島蝮、烏蘇里蝮;東亞腹鏈蛇,黃脊游蛇[Mori森為三,1927],赤鏈蛇[Sowerby,1930],赤峰錦蛇、團花錦蛇、白條錦蛇、棕黑錦蛇,玉斑麗蛇,紅紋滯卵蛇,黑眉曙蛇,虎斑頸槽蛇[Pavloff,1926];半環扁尾海蛇[趙爾宓&黃康彩,1982省新紀錄],青環海蛇[趙爾宓&黃康彩,1982省新紀錄],海蝰※
內蒙古自治區蛇類名錄

3科7屬13種 毒蛇6種
紅沙蟒;短尾蝮※、中介蝮、岩棲蝮、烏蘇里蝮※;黃脊游蛇,赤峰錦蛇、雙斑錦蛇※、團花錦蛇、白條錦蛇,紅紋滯卵蛇,花條蛇※,虎斑頸槽蛇
山西省蛇類名錄

2科12屬17種 毒蛇4種
短尾蝮、中介蝮,菜花原矛頭蝮;銹鏈腹鏈蛇,黃脊游蛇,赤鏈蛇,赤峰錦蛇、雙斑錦蛇、王錦蛇、團花錦蛇、白條錦蛇,玉斑麗蛇,紅紋滯卵蛇,黑眉曙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烏梢蛇
河北省蛇類名錄

3科11屬17種 毒蛇4種
鉤盲蛇※;短尾蝮、中介蝮※、烏蘇里蝮※;黃脊游蛇,翠青蛇※,赤鏈蛇,赤峰錦蛇、雙斑錦蛇、王錦蛇※、團花錦蛇、白條錦蛇,玉斑麗蛇,紅紋滯卵蛇,黑眉曙蛇,虎斑頸槽蛇,烏梢蛇
天津直轄市蛇類名錄

2科9屬12種 毒蛇2種
短尾蝮;黃脊游蛇,赤鏈蛇,赤峰錦蛇、王錦蛇、團花錦蛇、白條錦蛇,玉斑麗蛇,紅紋滯卵蛇,黑眉曙蛇,虎斑頸槽蛇,烏梢蛇
北京直轄市蛇類名錄

22科10屬15種 毒蛇3種
短尾蝮、烏蘇里蝮※;黃脊游蛇,赤鏈蛇,赤峰錦蛇、雙斑錦蛇※、王錦蛇、團花錦蛇、白條錦蛇,玉斑麗蛇,紅紋滯卵蛇,黑眉曙蛇,黑背白環蛇※,虎斑頸槽蛇,烏梢蛇※
陝西省蛇類名錄

3科23屬35種 毒蛇9種
白頭蝰,短尾蝮、中介蝮、高原蝮,山烙鐵頭蛇,菜花原矛頭蝮、原矛頭蝮;棕脊蛇、黑脊蛇,銹鏈腹鏈蛇,黃脊游蛇,翠青蛇,赤鏈蛇,赤峰錦蛇、雙斑錦蛇、王錦蛇、團花錦蛇、白條錦蛇,玉斑麗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雙全白環蛇、黑背白環蛇,橫紋小頭蛇※、寧陝小頭蛇,平鱗鈍頭蛇,大眼斜鱗蛇,頸槽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漁游蛇?,烏梢蛇;中華珊瑚蛇
河南省蛇類名錄

3科25屬34種 毒蛇6種
鉤盲蛇※;短尾蝮,山烙鐵頭蛇※,菜花原矛頭蝮、原矛頭蝮,福建竹葉青蛇;銹鏈腹鏈蛇,草腹鏈蛇,鈍尾兩頭蛇,黃脊游蛇,翠青蛇,黃鏈蛇※、赤鏈蛇,赤峰錦蛇※、雙斑錦蛇、王錦蛇、白條錦蛇,玉斑麗蛇,紅紋滯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綠蛇,雙全白環蛇※、黑背白環蛇※,頸棱蛇,中國小頭蛇,平鱗鈍頭蛇※,大眼斜鱗蛇、紋尾斜鱗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烏梢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蛇類名錄

3科7屬10種 毒蛇4種
紅沙蟒;中介蝮,極北蝰、草原蝰;花脊游蛇、黃脊游蛇,白條錦蛇,水游蛇、棋斑水游蛇,花條蛇
寧夏回族自治區蛇類名錄

3科6屬9種 毒蛇4種
紅沙蟒;中介蝮、高原蝮;黃脊游蛇,雙斑錦蛇※、王錦蛇※、白條錦蛇,花條蛇,虎斑頸槽
青海省蛇類名錄

2科3屬4種 毒蛇3種
中介蝮、高原蝮;白條錦蛇,虎斑頸槽蛇
甘肅省蛇類名錄

4科27屬37種 毒蛇12種
紅沙蟒;白頭蝰,短尾蝮、中介蝮、高原蝮,山烙鐵頭蛇,菜花原矛頭蝮、原矛頭蝮,福建竹葉青蛇;青脊蛇、黑脊蛇,銹鏈腹鏈蛇、棕黑腹鏈蛇※,絞花林蛇,黃脊游蛇,翠青蛇,赤鏈蛇,赤峰錦蛇、雙斑錦蛇、王錦蛇、白條錦蛇,玉斑麗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雙全白環蛇、黑背白環蛇,橫紋小頭蛇,平鱗鈍頭蛇,福建頸斑蛇,花條蛇,大眼斜鱗蛇,頸槽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烏華游蛇,烏梢蛇;中華珊瑚蛇
陝西省蛇類名錄

3科23屬35種 毒蛇9種
白頭蝰,短尾蝮、中介蝮、高原蝮,山烙鐵頭蛇,菜花原矛頭蝮、原矛頭蝮;棕脊蛇、黑脊蛇,銹鏈腹鏈蛇,黃脊游蛇,翠青蛇,赤鏈蛇,赤峰錦蛇、雙斑錦蛇、王錦蛇、團花錦蛇、白條錦蛇,玉斑麗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雙全白環蛇、黑背白環蛇,橫紋小頭蛇※、寧陝小頭蛇,平鱗鈍頭蛇,大眼斜鱗蛇,頸槽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赤鏈華游蛇※、烏華游蛇,漁游蛇?,烏梢蛇;中華珊瑚蛇
西藏自治區蛇類名錄

5科43屬81種 毒蛇31種
鉤盲蛇※,大盲蛇※、賈氏盲蛇※;蚺;白頭蝰,高原蝮,山烙鐵頭蛇、察隅烙鐵頭蛇,菜花原矛頭蝮、緬北原矛頭蝮、原矛頭蝮※,白唇竹葉青蛇※、棕尾白唇竹葉青蛇※,坡普竹葉青蛇※,墨脫竹葉青蛇,西藏竹葉青蛇 ;綠瘦蛇,銹鏈腹鏈蛇※、卡西腹鏈蛇、雙帶腹鏈蛇、平頭腹鏈蛇、錫金腹鏈蛇※、草腹鏈蛇※,珠光蛇,綠林蛇※、東伽馬林蛇※、繁花林蛇※、茶色林蛇※、斜點林蛇※、泰國林蛇※,金花蛇※,藍綠過樹蛇※、喜山過樹蛇、過樹蛇※,草綠鏈蛇※,三索頜腔蛇※,玉斑麗蛇,紫灰山蛇,坎氏曙蛇※、南峰曙蛇、黑眉曙蛇,灰腹綠蛇※、綠蛇※,水蛇※,滑鱗蛇 、斯氏滑鱗蛇※,攣斑白環蛇※、寮國白環蛇※,喜山小頭蛇、紫棕小頭蛇※、紅脊小頭蛇※、黑帶小頭蛇,喜山鈍頭蛇,紫沙蛇,大眼斜鱗蛇 ,灰鼠蛇※、滑鼠蛇,喜山頸槽蛇、緬甸頸槽蛇、頸槽蛇※、紅脖頸槽蛇※、虎斑頸槽蛇,黃腹桿蛇※,黑領劍蛇,烏華游蛇※,西藏溫泉蛇,紅點坭蛇※、山坭蛇、小頭坭蛇,漁游蛇、黑斑漁游蛇※、聖約翰漁游蛇※、三角漁游蛇※,黑線烏梢蛇;環蛇、金環蛇※、烏環蛇※、黑環蛇※,孟加拉眼鏡蛇,眼鏡王蛇,中華珊瑚蛇

多去蛇吧逛逛,過一段時間。什麼蛇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④ 農村山區的過山峰被稱為蛇類「清道夫」,它到底有什麼厲害之處

說到毒蛇,很多人都會想到眼鏡蛇,眼鏡蛇確實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蛇。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過山風,也就是眼鏡王蛇,它的毒性比普通的眼鏡蛇還要更強。如果有人不小心被它咬傷,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的情況嚇,可能在30分鍾內就會死亡。

眼鏡王蛇又名過山風,它的毒性非常強,一咬就可以迅速致命。它一口注入的毒液,能在3個小時內,毒死一頭大象。如果人體不慎被它注入毒液,就需要大量血清來對抗蛇毒。不然,很可能在半個小時內,就會被蛇毒毒死。眼鏡王蛇的毒,一旦進入體內,就會破壞人的身體機能。

眼鏡王蛇是一種智商很高的蛇類,它們捕獵其他的蛇,而且能分辨對方是否有毒。在捕食無毒蛇時,眼鏡王蛇並不輕易使用毒液,它會隨便咬上一口不放,任憑獵物掙扎反抗,直到死後再慢慢吞食。在捕食毒蛇時,它則不會輕舉妄動,而是不斷挑釁,當對方終被激怒向它發起進攻時,眼鏡王蛇會機警地躲閃,最後獵物身心疲憊、無心戀戰時,它看準機會,一口咬住獵物頭頸並釋放毒液將其殺死。

⑤ 華北地區常見的蛇有幾種

華北地區常見的蛇種類繁多,以下舉出部分例子:

1、黃脊游蛇(無毒)

身體細長,背部為深紅色,背部中間有一條亮黃色的垂直線,黑色邊緣。它的前端從前面的鱗片開始,但後端到達尾部。由於鱗片的黑色邊緣,身體的兩側裝飾著幾條深色的垂直線或虛線,腹側表面是淡黃色。

⑥ 蛇類有多少個科是哪些科

7科,盲蛇科,蟒科,閃鱗蛇科,眼鏡蛇科,游蛇科,海蛇科和蝰科。

全世界有蛇3425種,中國有241種。據趙爾宓《中國蛇類》記載,中國有蛇類205種。隨著野外調查的深入,蛇類新種和新記錄不斷增多。

盲蛇亞目為最原始的蛇類多具後肢帶。多具後肢帶。全身均勻覆蓋覆瓦狀圓鱗,無腹鱗分化,眼隱於眼鱗之下。 分布於世界各溫暖地區。身體粗細一致,頭尾均短,外形略似蚯蚓,多營穴居生活,食蚯蚓、白蟻等各種地下無脊椎動物。包括3科。

棲息環境

大多數蛇類都進行地面生活,其特點是在蛇目范圍內體形正常,較少特化,一般腹鱗較寬大,在地面上行動迅速。例如,生活於山區的游科的紫沙蛇、眼鏡蛇科的麗紋蛇屬、蝰科的蝮屬和烙鐵頭屬中的大部分種類。生活於平原丘陵的眼鏡蛇科的環蛇屬、蝰科的蝰蛇、白唇竹葉青。

生活於沙漠或戈壁地區的花條蛇。有許多蛇在山區、平原及丘陵都可遇到,如眼鏡蛇科的眼鏡蛇及眼鏡王蛇、蝰科的蝮蛇等。它們多半是分布范圍較廣的蛇。地面生活的蛇也棲息居洞內,其中有許多種類都善於游泳或者善於攀緣。

⑦ 南雄被蛇咬的案例有哪些

三地合力尋血清 救活被毒蛇咬傷的3歲男童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9月21日10:56 新快報
為了挽救一個被毒蛇咬傷、生命垂危的3歲男童,日前,韶關、南雄和廣州三地盡心盡力,緊急尋葯。獲知此事後,本報記者昨日采訪有關人士,詳細了解到當中的感人情節。

三歲男童性命垂危

9月6日晚10時許,廣東省醫葯公司韶關采購批發站經理楊文傑家裡的電話響起了急促的鈴聲。電話是南雄市人民醫院打來的,稱10分鍾前,該醫院收治了一名被劇毒毒蛇竹葉青咬傷的3歲小男孩。小男孩已出現危重狀態:血尿,血便,血栓,人也呈休克狀態。

必須馬上找到救命的特效葯———抗蝮蛇毒血清!

韶關剩一支抗蝮蛇毒血清

抗蝮蛇毒血清的貨源在全國都十分緊張,經銷單位一般不會像其它葯物一樣常有庫存。韶關醫葯站恰恰也沒有庫存。楊文傑馬上向粵北人民醫院打聽,對方答,葯庫只剩下一支抗蝮蛇毒血清。

一支也好!楊文傑接著又通知了葯品部的陳經理和業務科的蔣科長。陳、蔣兩人僅用了8分鍾左右的時間,就趕到了市區的粵北人民醫院,拿到了抗蝮蛇毒血清後,兩人又火速趕往遠在110公里外的南雄市人民醫院。

汽車飛馳,110公里的路程1個多小時就趕到了。醫護人員接過血清,馬上對受傷男童進行點滴。由於其已處於危重狀態,一支血清雖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但劑量明顯不夠。

鍾教授連夜送血清

怎麼辦呢?接到陳經理的告急電話後,楊文傑即把電話打到了抗蝮蛇毒血清的生產單位———廣州醫學院蛇毒研究所的鍾滿森教授家裡。鍾教授不顧夜已深,立即到所里取了兩支抗蝮蛇毒血清,趕上了開往韶關的特快列車。

此時特快列車似乎也顯得特別的慢。兩個半小時後,也就是9月7日凌晨2時許,列車終於抵達韶關。一出火車站,鍾教授就看到楊文傑等人在出站口焦急地等候著。

鍾教授、楊文傑等人不顧勞累,立即驅車前往南雄市人民醫院。凌晨4時,兩支救命的抗蝮蛇毒血清,終於交到南雄醫院醫護人員的手裡。

垂危男童轉危為安

對治療毒蛇咬傷有著豐富經驗的鍾教授來到受傷男童的病床前,仔細觀察病情。他發現點滴的速度太慢,一支血清滴了3個多小時(醫院在治療毒蛇咬傷方面缺乏臨床經驗)。鍾教授即指導說要加快速度,要以10多分鍾滴一支的速度盡快滴完點滴!

很快,受傷男童的血小板就由500上升到了1900。看著儀器上顯示的數字一點一點上升,看著患者症狀慢慢減輕,大家一直緊綳的神經才放鬆下來。此時,晨曦初現,已經是早上7時多了。

為了搶救一個普通患者的生命,許多互不相識的人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譚建東 劉新暉 羅旭艷)

⑧ 七寸蛇在蛇類的毒性中排名第幾

1、銀環蛇:俗稱過基峽、白節黑、金錢白花蛇、銀甲帶、銀包鐵等。銀環蛇(Bungarus multicinctus),毒性極強,為陸地第四大毒蛇。銀環蛇全身體背有白環和黑環相間排列,白環較窄,尾細長,體長1,000—1,800mm,具前溝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藍黑色,具30—50個白色或乳黃色窄橫紋;腹面污白色。頭背黑褐,幼體枕背具淺色倒「V」形斑。背脊較高,橫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較尖。頭橢圓形,與頸區分較不明顯,關背具典型的9枚大鱗片,無頰鱗,背正中一行脊鱗擴大呈六角形;尾下鱗單行。
中國27種毒蛇
2、竹葉青蛇:又名青竹蛇,焦尾巴。竹葉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是蝮亞科的一種,屬於竹葉青蛇屬。竹葉青蛇是一種美麗的毒蛇,全身翠綠,眼睛多數為黃色或者紅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條線,有點像貓的眼睛,尾巴焦紅色,觀賞價值極高。
頭大、三角形,頸細,頭頸區分明顯。頭頂具細鱗;左右鼻間鱗不相切,由細鱗分開;背鱗除最外一行外均起鱗,中段19-21(偶有23)行。除少數為卵生外,絕大部分品種為卵胎生。
中國27種毒蛇
3、五步蛇:尖吻蝮又稱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蘄蛇、山谷虌、百花蛇、中華蝮等,尖吻蝮(學名:Deinagkistrodon)是蛇亞目蝰蛇科蝮亞科下的一個有毒單型蛇,屬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D.acutus)一個品種。是亞洲地區內相當著名的蛇種,尤其在台灣及華南一帶更是自古已備受重視的蛇類。目前未有任何亞種被確認。
中國27種毒蛇
4、眼鏡王蛇:別名山萬蛇、過山峰、大扁頸蛇、大眼鏡蛇、大扁頭風、扁頸蛇、大膨頸、吹風蛇、過山標等。雖稱為「眼鏡王蛇」,但此物種與真正的眼鏡蛇不同,它並不是眼鏡蛇屬的一員,而是屬於獨立的眼鏡王蛇屬。
中國27種毒蛇
5、舟山眼鏡蛇:別名:中華眼鏡蛇,白頸烏,包呼,蝙蝠蛇,扁頸蛇,扁頭,中華眼鏡蛇(Naja atra),又名舟山眼鏡蛇,在廣東、廣西、香港俗稱飯鏟頭,台灣則稱之為飯匙倩、飯匙銃、膨頸蛇。屬於眼鏡蛇科,分布於中國南部、台灣和中南半島的中低海拔地區。
中國27種毒蛇
6、金環蛇:金環蛇(學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稱金甲帶、金包鐵、金腳帶、花扇柄(客家話)、雨傘柄(潮州話)或佛蛇等,是環蛇屬的一種,是毒性很強的蛇。金環蛇是一種具前溝牙的劇毒蛇,與眼鏡蛇、灰鼠蛇合稱「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種。金環蛇分布於北緯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區。
中國27種毒蛇
7、白眉蝮蛇:白眉蝮蛇,所屬動物界,是蛇的一種,有鱗目、蛇科、白眉蝮蛇屬動物。白眉蝮蛇學名:Gloydius blomhoffi siniticus。白眉蝮蛇多分布於東北長白山一帶.毒性很強,行動緩慢,毒牙為前管牙,2到4顆,體長750mm左右。
8、黒眉蝮蛇:蛇島位於大連市旅順口區西北面的渤海之中距旅順港25海里總面積約I平方公里。在山東省煙台市長島列島中的大小黑山島上也有分布。
9、灰藍扁尾海蛇:藍灰扁尾海蛇(學名:Laticauda colubrina)為眼鏡蛇科扁尾海蛇屬的爬行動物,俗名灰海蛇、火燒蛇。分布於孟加拉灣到馬來半島沿海、巴布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菲律賓、斐濟、湯加、日本沿海以及台灣沿海等地,多生活於海水生活以及夜晚在沿岸沙灘、岩礁間。扁尾蛇毒性劇烈,但很少咬人。
10、原矛頭蝮蛇:又名老鼠蛇、龜殼花、惡烏子、筍殼斑,原矛頭蝮(學名: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又名為龜殼花(學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為蝰科原矛頭蝮屬的爬行動物,俗名烙鐵頭、筍殼班等、老鼠蛇和惡烏子等,是台灣六大毒蛇之一。頭長呈三角形,頭長約為其寬的1.5倍。龜殼花常與無毒的擬龜殼花混淆,擬龜殼花的頭部較圓。
11、圓斑蝰蛇:圓斑蝰蛇上顎骨短而高,附生一對彎曲的毒牙,閉嘴時平卧口內,隨同張口而豎立,產於中國南方各省。

12、喜瑪拉雅白頭蛇:喜馬拉雅白頭蛇是中國27種毒蛇中毒性較強的一種,在青藏高原一帶曾經出現過 。首位發現喜瑪拉雅白頭蛇的是一名歐洲探險家李奧拿度·費亞,直至1888年生物學者保蘭格(GeorgeAlbertBoulenger)正式將白頭蝰屬命名為(Azemiops)。
13、白唇竹葉青:白唇竹葉青(學名:Tryptelytrops albolabris)頭部呈三角形,頸細,形似烙鐵。頭頂具細鱗,吻側有頰窩。上頜僅具白唇竹葉青管牙,有劇毒。體背鮮綠色,有不明顯的黑橫帶;腹部黃白色。體最外側自頸達尾部有一條白紋;上唇黃白色。鼻間鱗大;鼻鱗與頰窩間一般無鱗片。主要分布於東亞及東南亞的中南半島。
14、莽山烙鐵頭蛇:莽山烙鐵頭蛇(拉丁學名: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是中國的特有的巨型毒蛇種,俗稱「小青龍」。莽山烙鐵頭蛇全長可達2m,是具有管牙的毒蛇,通身黑褐色,其中間雜著極小黃綠色或鐵銹色點,構成細的網紋印象;背鱗的一部分為黃綠色,成團聚集,形成地衣狀斑,與黑褐色等距相間,縱貫體尾;左右地衣狀斑在背中線相接,形成完整橫紋或前後略交錯。頭部為三角形,略大,有頰窩,看上去像是一塊烙鐵,故得此名。是已知的毒蛇類里的最大型蛇種,已經發現的莽山烙鐵頭蛇的活體,最重的為8.5kg。
15、矛頭蝮蛇:矛頭蝮是蛇亞目蝰蛇科蝮亞科下的一個有毒蛇屬,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地區。矛頭蝮蛇是南美洲和中美洲最危險的毒蛇,所有的蝮蛇中它的體型最大,速度最快,注入的毒液也最多。奧斯丁這次的任務就是到野生世界去拍攝一條這樣的毒蛇。
16、青環海蛇:青環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前溝牙類劇毒蛇。長1.5—2米。其軀幹略呈圓筒形,體細長,後端及尾側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黃色或橄欖色。全身具黑色環帶55—80個。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魚類,卵胎生。分布於中國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台灣近海。
17、中介蝮蛇:中介蝮為蝰科亞洲蝮屬的爬行動物,俗名七寸子、七寸蛇、麻七寸、扎嘎勒賣圖.毛蓋。分布於亞洲中部俄羅斯、蒙古以及中國大陸的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多生活於北疆,多棲息於海拔900-1650米低山石隙或灌叢。
18、麗紋蛇:麗紋蛇(學名:Calliophis macclellandi)為眼鏡蛇科麗紋蛇屬的爬行動物,俗稱為環紋赤蛇,是一種劇毒的毒蛇,我國分部比較少。
19、西藏竹葉青蛇:西藏竹葉青蛇(學名:Trimeresurus tibetanus)為蝰科竹葉青,蛇屬的爬行動物,是中國的特有蛇類物種。主要分布於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藏聶拉木。
20、環紋海蛇:環紋海蛇(學名:Hydrophis fasciatus)是一種有劇毒的蛇類,為眼鏡蛇科海蛇屬的爬行動物。分布於印度、緬甸沿海、泰國灣、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沿海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海南、福建沿海等地。
21、菜花原矛頭蝮蛇:菜花原矛頭蝮(學名:Protobothrops jerdonii)為蝰科原矛頭蝮屬的爬行動物,俗名菜花烙鐵頭、菜花蝮、菱斑竹葉青。
分布於印度、緬甸、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山西、河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等地,多生活於海拔較高的山區或高原、常棲於荒草坪、耕地內、路邊草叢中、亂石堆中或灌木下以及亦見於溪溝附近草叢中或干樹枝上。
22、中華珊瑚蛇:習
性 夜間活動為主,神經毒,性情溫馴,喜歡棲息山區底層落葉堆中。體形特徵 小型蛇類,最大可達98公分,主要特徵頭後方有一寬明顯的白色環帶,身體紅色為主,全身散布著黑色的黑環帶,外側有黃色細邊。
23、台灣烙鐵頭蛇:台灣竹葉青蛇(學名:Trimeresurus gracilis)為蝰科竹葉青蛇屬的爬行動物,俗名台灣烙鐵頭、菊池氏龜殼花,是台灣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台灣本島,主要棲息於高海拔山區的森林底層、箭竹平原、流溪和山徑附近石堆中。
24、烏蘇里蝮蛇:烏蘇里蝮蛇(A gkist rodon ussurensis) ,俗名土球子、草上飛、七寸子。屬蝰蛇科(Crotalidae) ,蝮蛇亞科,蝮蛇屬(A
gkist rodon) 。分布於遼寧、吉林、黑龍江。國外分布於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繁殖方式卵生。
25、白頭蝰:白頭緬蝰(學名:Azemiops feae)為蝰科白頭蝰屬的爬行動物,俗名白缺蝰。分布於緬甸、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湖北、甘肅等地,常見於丘陵及山區以及棲息於山區草地、麥田蘭草堆下、路邊、碎石地、稻田、甘蔗田邊及甘薯地旁的草叢中。其生活的海拔范圍為100至222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緬甸。
26、圓斑蝰蛇:圓斑蝰蛇上顎骨短而高,附生一對彎曲的毒牙,閉嘴時平卧口內,隨同張口而豎立,產於中國南方各省。
27、灰藍扁尾海蛇:藍灰扁尾海蛇(學名Laticauda colubrina)為爬蟲綱有鱗目眼鏡蛇科扁尾海蛇屬 動物,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至太平洋一帶的海域,棲息於海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