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花山村的資料
有兩個名為花山村的地方。一個是河北省阜平縣城南庄鎮花山村,另一個是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德澤鄉花山村。
河北省阜平縣城南庄鎮花山村位於阜平縣城南庄鎮西4公里處。花山村前村後的山坡溝壑滿是花草樹木,春天滿山的桃花杏花各種野花,富有詩情畫意。中國偉大的革命家毛澤東曾在此歇息。
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德澤鄉花山村隸屬於曲靖市沾益區德澤鄉熱水村委會,屬於半山區。位於德澤鄉西邊,距離熱水村委會5 公里,距離德澤鄉6公里。海拔1668米,年平均氣溫17 ℃,年降水量89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
(1)廣州花山村在哪個地方擴展閱讀:
河北省阜平縣城南庄鎮花山村的相關故事:
1948年春,毛主席帶領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從延安遷至城南庄,5月18日遷至華山村開展工作,與群眾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毛主席所在的「花山」是河北省阜平縣城南庄西北的一個小山村,在胭脂河的一個小支流上。
一九四八年春夏之交,在從山西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的路上,中央領導同志在這里住了九天。起因是毛主席在城南庄居住地點被特務出賣。花山村相對隱蔽,群眾基礎較好。於是聶榮臻安排毛主席住在花山村。隨後,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遷至西柏坡。此處留有毛澤東舊居。
『貳』 花山資料!
我只知道:
時代背景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來到大渡河邊。5月25日,紅一師第一團在安順場順利地強渡了大渡河。但是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橋,渡口又只有幾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幾十分鍾,幾萬大軍如果只靠這幾只小船來渡河,必會延誤數日,遭敵軍圍殲。70多年前的1863年,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和他的四萬士兵曾因沒有及時渡過大渡河而貽誤戰機,導致全軍覆沒,成為千古恨事。蔣介石曾揚言:到了大渡河讓紅軍過不去,做石達開第二。所以,一橋系安危,紅軍能否渡過大渡河,關繫到紅軍能否北上抗日,關繫到紅軍的生死存亡,關繫到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為了迅速渡過河去,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妄想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邊的陰謀,必須火速奪下瀘定橋
11日清晨,三九一高地上敵方那層層的鐵絲網和一簇簇不暴露我軍潛伏秘密,觀察所里的指揮員當機立斷,下令用炮火將這股敵人全部殲滅。
也許是敵人對這片開闊地的情況有所懷疑,不多時,幾架敵機朝著志願軍的陣地投下燃燒彈。有一顆燃燒彈落在了離邱少雲兩米遠的草地上。不一會,插在了邱少雲腿上的蒿草被點著了火苗在升騰。在邱少雲後邊,就是一條水溝,只要往溝里一滾,就可以把火撲滅。然而,這樣就會把目標暴露給敵人,整個戰斗布置將全功盡棄,五百多戰友將面臨巨大的危險。後方的指揮員對此心急如焚。好一個鋼鐵戰士邱少雲,任憑火焰越燒越猛,他強忍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巨大痛楚,以超常的毅力,咬緊牙關,紋絲不動。火燒得更大了。周圍的戰友甚至能聞到肉體燒焦的味道,而邱少雲仍舊靜靜地趴在那裡,直到火焰整個將他吞噬……
為了全體戰友的安全,為了戰斗的最後勝利,邱少雲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黃昏來臨,出擊的時間到了。戰友們懷著滿腔仇恨,高呼著為戰友報仇的口號,排山倒海般地向敵人沖運河。經過激烈的戰斗,敵人全部被消滅,三九一高地上飄揚起勝利的旗幟。
戰斗結束後,同志們在邱少雲潛伏的位置上,看見他用雙手在地上摳出的深深的土坑……
1952年11月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決定為邱少雲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他獲得「一級英雄」稱號。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邱少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他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毛主席在花山和難忘的一刻都是佚名.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後,要用僅有的幾只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最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而國民黨的追兵緊追不舍,形勢十分嚴峻。5月26日上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王稼祥、林彪、聶榮臻、羅榮桓、羅瑞卿匯報後,當即作出了奪取瀘定橋的決定。其部署是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一軍團一師和陳賡、宋任窮領導的幹部團為右路軍,由中央縱隊及1、3、5、9軍團為左路軍夾河而上攻取瀘定橋。左路軍由王開湘、楊成武率領的紅二師四團為前鋒攻擊前進,5月28日,紅四團接到紅一軍團命令:「王開湘、楊成武:軍委來電,限左路軍於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的行軍速度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你們要在此戰斗中突破過去奪道州和五團奪鴨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記錄」。接令後紅四團後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於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現在瀘定橋西岸並與敵軍交火。
當時百餘米的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約八十餘米的橋板,並以機槍、炮兵各一連於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中午,紅四團在沙壩天主教堂內召開全團幹部會議,進行戰斗動員,組織了由連長廖大珠、指導員王海雲率領的23名奪橋突擊隊。下午四點,23名勇士身掛中鋒槍,背插馬刀,腰纏十來顆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鐵索鏈向東橋頭猛撲。三名戰士在王友才的率領下,緊跟在後,背著槍,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當勇士們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放起大火、妄圖以烈火阻擊紅軍奪橋。勇士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烈焰,高喊「同志們,這是勝利的最後關頭,鼓足勇氣,沖過去!莫怕火,沖呀!敵人垮了,沖呀!」廖大珠一躍而起踏上橋板,撲向東橋頭,勇士們緊跟著也沖了上來,抽出馬刀,與敵人展開白刃戰。此時政委楊成武率領隊伍沖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佔領了瀘定城,迅速撲滅了橋頭大火。整個戰斗僅用了兩個小時,便奇絕驚險地飛奪了瀘定橋,粉碎了蔣介石南追北堵欲把藉助大渡河天險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瀘定橋因此而成為中國共產黨長征時期的重要里程碑,為實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合,最後北上陝北結束長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鐵鏈劈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的壯美贊譽,新中國十大開國元帥,其中就有七位元帥長征時經過了滬定橋。當時在激戰後的瀘定橋上,劉伯承元帥曾用腳重重地在橋板上連跺三腳,感慨萬千地說「瀘定橋,瀘定橋,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朱德總司令在長征回憶中題詞「萬里長江猶憶瀘關險」的詩句,充分說明了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的艱險與壯烈。
強渡大渡河
光榮的使命
一九三五年五月,我們工農紅軍渡過金沙江,經會理、德昌、瀘沽,來到冕寧。我們紅一軍團一師一團,擔負了光榮的先遣任務。軍委為了加強領導,充實力量,特派劉伯承、聶榮臻兩同志分別擔任先遣司令和政委,並把軍團的工兵連、炮兵連配屬一團指揮。當時,我在一團當團長。
這天,上級把強渡大渡河的任務交給了我們一團。部隊立刻從離大渡河一百六十多里路的一個莊子里,冒雨出發了。
大渡河是長江的一道支流,據傳是當年石達開全軍覆沒的地方。現在,我們的處境也很險惡:後有周渾元、薛岳、吳奇偉等數十萬大軍追趕,前有四川軍閥劉湘、劉文輝的「精悍部隊」扼守著大鍍河所有渡口。蔣介石猖狂地吹牛說:後有金沙江,前有大渡河,幾十萬大軍左右堵擊,共軍有翅也難飛過。他還夢想,要讓我軍成為「石達開第二」。
經過一天一夜冒雨行軍,部隊在一個山坡上停下來。這里離安順場只十多里路,大渡河嘩嘩的水聲都可以聽到。一百四十多里路的急行軍真夠疲勞的了,戰士們一停下來倒頭就睡著了。這時已是夜間十點多鍾,我急忙找來幾個老鄉了解情況。
老鄉介紹的情況和我們偵察的基本一致。前面的安順場,是個近百戶人家的小市鎮。敵人為了防我渡河,經常有兩個連在這里防守。所有的船隻都己搶走、毀壞,只留一隻船供他們過往使用。安順場對岸駐有敵人一個團(團的主力在渡口下游十五里處),上游的滬定城駐有三個「骨幹團」,下游是楊森的兩個團,要渡過大渡河,必須首先強占安順場,奪取船隻。
情況剛了解清楚,指揮部便來了命令:連夜偷襲安順場守敵,奪取船隻,強渡過河。劉伯承司令和聶榮臻政委特別指示我們說:「這次渡河,關乎著數萬紅軍的生命!—定要戰勝一切困難,完成任務,為全軍打開一條勝利的道路!」
「我們不是石達開,我們是共產黨和毛主席領導的工農紅軍!在我們的面前,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沒有突不破的天險。我們一定要在大渡河上,為中國革命史寫下光輝的一頁。」看完命令,團政委黎林同志堅決地表示。
勝利的前奏
戰士們從夢中被叫醒,冒著毛毛細雨,摸黑繼續前進了。
根據分工,黎政委帶領二營至安順場渡口下游佯攻,以便吸引那個團的主力;我帶一營先奪取安順場,然後強渡;三營擔任後衛,留在原地掩護指揮機關。
天漆黑,雨下個不停,部隊踏著泥濘的小路前進。大約走了十多里,便靠近安順場了。我命令一營分成三路前進。
安順場的守敵做夢也沒有想到,紅軍來得這樣快。他們認為我們還沒有出海子邊少數民族區呢,因此毫無戒備。
「哪一部分的?」我們的尖兵排與敵人哨兵接觸了。
「我們是紅軍!繳槍不殺!」紅軍戰士的回答象春雷,撲向敵人。
「砰!」敵人開槍了。我們的火力也從四面一齊吼叫起來。憤怒的槍聲,淹沒了大渡河水的咆哮,淹沒了敵人的慘叫,頑抗的敵人紛紛倒下,活著的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沒命地逃跑!兩個連的敵人不到三十分鍾就全被打垮。
正在戰斗時,我來到路旁一間屋子裡。突然聽到一聲喊叫:「哪一個?」通信員一聽聲音不對,槍栓一拉大吼一聲:「不要動!繳槍不殺!」敵人摸不清我們的情況,乖乖地繳了槍。事也湊巧,原來這幾個敵人是管船的。我急忙要通信員將這幾個俘虜送到一營去,要一營想法把船弄來。
一營花了好大的勁,才把渡船弄到手。這里只有這條船,它現在成了我們唯一的依靠。
佔領了安順場,我來到河邊,只見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河寬約三百米,水深三、四丈。湍急的河水,碰上礁石,捲起老高的白浪。現在一無船工,二無准備,要立即渡河是困難。
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後,要用僅有的幾只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最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而國民黨的追兵緊追不舍,形勢十分嚴峻。5月26日上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王稼祥、林彪、聶榮臻、羅榮桓、羅瑞卿匯報後,當即作出了奪取瀘定橋的決定。其部署是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一軍團一師和陳賡、宋任窮領導的幹部團為右路軍,由中央縱隊及1、3、5、9軍團為左路軍夾河而上攻取瀘定橋。左路軍由王開湘、楊成武率領的紅二師四團為前鋒攻擊前進,5月28日,紅四團接到紅一軍團命令:「王開湘、楊成武:軍委來電,限左路軍於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的行軍速度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你們要在此戰斗中突破過去奪道州和五團奪鴨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記錄」。接令後紅四團後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於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現在瀘定橋西岸並與敵軍交火。
當時百餘米的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約八十餘米的橋板,並以機槍、炮兵各一連於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中午,紅四團在沙壩天主教堂內召開全團幹部會議,進行戰斗動員,組織了由連長廖大珠、指導員王海雲率領的23名奪橋突擊隊。下午四點,23名勇士身掛中鋒槍,背插馬刀,腰纏十來顆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鐵索鏈向東橋頭猛撲。三名戰士在王友才的率領下,緊跟在後,背著槍,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當勇士們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放起大火、妄圖以烈火阻擊紅軍奪橋。勇士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烈焰,高喊「同志們,這是勝利的最後關頭,鼓足勇氣,沖過去!莫怕火,沖呀!敵人垮了,沖呀!」廖大珠一躍而起踏上橋板,撲向東橋頭,勇士們緊跟著也沖了上來,抽出馬刀,與敵人展開白刃戰。此時政委楊成武率領隊伍沖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佔領了瀘定城,迅速撲滅了橋頭大火。整個戰斗僅用了兩個小時,便奇絕驚險地飛奪了瀘定橋,粉碎了蔣介石南追北堵欲把藉助大渡河天險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瀘定橋因此而成為中國共產黨長征時期的重要里程碑,為實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合,最後北上陝北結束長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鐵鏈劈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的壯美贊譽,新中國十大開國元帥,其中就有七位元帥長征時經過了滬定橋。當時在激戰後的瀘定橋上,劉伯承元帥曾用腳重重地在橋板上連跺三腳,感慨萬千地說「瀘定橋,瀘定橋,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朱德總司令在長征回憶中題詞「萬里長江猶憶瀘關險」的詩句,充分說明了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的艱險與壯烈。
回答者:江戶川_新一 - 首席運營官 十二級 3-23 17:59
強渡大渡河
1935年5月,工農紅軍強渡川滇邊界的金沙江,行軍數百里後來到了四川南部的大渡河邊。大渡河是長江的支流,兩岸都是蜿蜒連綿的高山,河寬三百多米,水深三四丈。這里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實現北上抗日的計劃,紅軍必須渡過大渡河。強渡大渡河,消滅河對岸的敵人,這個光榮的任務就落在我們紅一團全體同志身上。
渡河前,我們做了周密的准備。經過偵察,我們知道,敵人用了數團兵力把守渡口,我們分析後決定選取安順場為渡口。
已經是深夜十點多鍾了,我們冒雨行軍一天一夜後。趕到了離安順場十多里的大山坡。戰士們困極了,一停下來,就倒下呼呼睡著了。這時指揮部接到命令:連夜偷襲安順場守敵,奪取渡船過河!疲睏的戰士從滑溜的泥地上爬起來,繼續行軍。安順場的守敵做夢也沒有想到,紅軍來得這樣快。「哪一部分的?」我們的尖兵排與敵人哨兵接觸了,敵人誤認為我們是他們自己的人。「我們是紅軍,繳槍不殺!」紅軍戰士的吼聲像春雷劃破夜空。經過三十分鍾的激烈戰斗,紅軍佔領了安順場。
部隊決定渡河過去,可現在一無船工,二無准備。還是沒有法子過去,渡河決定推遲到第二天。
好容易盼到天明。天氣很好,瓦藍的天空綴著朵朵白雲,似乎大渡河邊的懸崖峭壁也顯得格外庄嚴,河水一股勁地沖擊、咆哮,好像要把這大地吞下似的。敵人在對岸渡口周圍築了許多碉堡,企圖在紅軍渡河登陸後,還沒有站穩腳跟的時候,來個反沖鋒,逼迫紅軍下水。
「先下手為強!」紅軍首長命令炮兵連,數挺重機槍放在有利的陣地上,輕機槍和特等射手也隱蔽地進入河岸陣地。
火力布置好了,可嚴重的問題還是渡河。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了十幾個船工。船工答應把我們送過河去。
我們決定按時強渡。一營長孫繼先同志帶領十七位勇士。每人佩一把大刀,背一支沖鋒槍。一支短槍,帶五六個手榴彈,作好強渡的准備。
庄嚴的時刻來到了。十八勇士分乘兩批渡船,在我團強大火力掩護下,隨著洶涌的水浪顛簸前進。
敵人發急了,向我們的渡船猛烈開火。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傳來了團首長的喊聲:「同志們!十萬紅軍的生命,就在你們幾個人身上。堅決地渡過去。消滅對岸的敵人!」勇士們聽到黨的召喚,更加奮不顧身。快速沖上去,手榴彈、機關槍一起打過去,大刀在敵群中飛舞。號稱「雙槍將」的川軍被打得潰不成軍,狼狽逃竄。我們完全控制了大渡河岸。第二天上午,紅軍勝利地渡過大渡河。十八勇士強渡大渡河的事跡永遠被人們載入革命史冊
奪占瀘定橋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長征先頭部隊紅1軍團第1師第1團一部在 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後,蔣介石急調川軍2個旅增援瀘定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為迅速渡過大渡河,挫敗國民黨軍前後夾擊紅軍的企圖,決定紅1軍團第1師及幹部團由安順場繼續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兩路夾河而進,火速奪占瀘定橋。27日晨,右路先頭部隊紅1軍團第2師第4團,由團長黃開湘(又名王開湘)、政治委員楊成武率領從安順場出發,沿途擊破川軍的阻擊,經2晝夜強行160公里,29日晨佔領了瀘定橋西橋頭。瀘定橋扼川康要道,全長100餘米,寬2.8米,由13根鐵索組成,橫跨在洶涌奔騰的大渡河上,兩岸是峭壁,東橋頭與瀘定城相連。守城川軍第4旅第38團(欠1個營)在紅軍抵達前,已將橋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懸空的鐵索。是日16時,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在全團火力掩護下冒著川軍的密集火力,攀踏著鐵索,向對岸沖擊,當接近橋頭時,川軍突然施放火障,突擊隊勇敢地穿過火牆,沖進瀘定城,同川軍展開巷戰。後續部隊及時投入戰斗,經激戰,紅軍佔領瀘定城,川軍一部被殲,其餘向天全潰逃。與此同時,紅1師和幹部團擊潰川軍的阻擊,勝利到達瀘定城,策應了紅4團的奪橋戰斗。接著,中央紅軍主力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於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毛主席在花山
陳曄
阜平縣有一條優美秀氣的河,叫胭脂河。胭脂河邊的山
溝里有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叫花山。花山村前村後的山坡溝
壑滿是花草樹木,春天,滿山的桃花紫荊花喧鬧枝頭;秋天,
有醉人的野菊、迷人的紅葉。村東一條小河,緩緩穿村而過。
潺潺的水聲夾著百鳥的齊鳴使這個山村更加富有詩情畫意。
1948年5月18日凌晨,毛主席的住地城南庄遭敵機轟炸。
於是,為了毛主席的安全,在極端絕密的情況下,毛主席秘
密轉移到這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隱在大山裡的巴掌大的美麗
小山村。
當時張冀新剛滿十八歲,在花山小學做小學教師。他就
是花山村人。主席來之前,村裡開了會,說民運工作組首長
要來這里住幾天,要保密,任何人不準走漏風聲。首長要住
在張冀新家後排的張德山家,於是後排的幾家人都將房子騰
了出來,挪到前排,幾家人擠在一起住。
5月18日傍晚,花山村響起了汽車的轟鳴聲。順著河槽開
來幾輛汽車。車停穩後,下來一些穿軍裝的解放軍戰士,隨
後從第三輛車上下來了一個身材魁偉的大個子。花山村的人
第一次見到汽車,都站在遠遠的地方看稀罕兒。張冀新就站
在家門口,看見大個子的第一眼,他覺得很面熟,只是想不
起來是誰。
首長住的房子旁邊有一盤石碾。平時,張冀新他們四五
家人吃面都在這里碾米。為了不影響首長辦公,他們就到離
家很遠的另一個碾子上去碾米。
首長來的第三天晚上,張冀新帶著疑問,翻來覆去睡不
著,這個面熟的人是誰呢?當時,邊區家家戶戶都已經張掛
毛主席畫像,張冀新在腦海里幾經對照,斷定首長就是毛主
席!他激動地徹夜未眠,他想把這個消息告訴別人,但這是
極端保密的事情,不能講!
毛主席每天都要出來散步。有一天,張冀新的妻子端著
玉米去村上推碾,主席碰見了,攔住了她:「這不是有碾子
嗎?為什麼還到別處去推?」張冀新的妻子回答說,怕影響
首長辦公。毛主席說:「就在這兒推,以後不要再到那麼遠
的地方去推碾。」主席以為是警衛安排的,就叮囑他們,
「告訴鄉親們,咱們住了人家的房子,不能連碾也不能推,
以前怎麼樣現在還怎麼樣,不要影響群眾生活。」
閑了幾天的碾子又開始轉上了。一天,張冀新與母親在
碾上推碾,他妻子在碾旁羅面。這時候,主席從院里出來了,
下了台階,徑直朝石碾走來。
「你是小學教員嗎?」濃濃的湘音。
張冀新聽見是沖他說話,忙抬起頭來應聲。
「是。」「你教了多少娃娃?」「34個。」「你教什麼
課本?」
「我教的是晉察冀邊區政府編的課本。」和主席說話,
張冀新心海里一直翻滾著激動的浪花,他多想說出一句「您
就是毛主席吧?」然而,幾次想說出口,幾次又將這個念頭
壓了下去。
主席聽說教的是邊區課本,連說,「很好,很好!」說
罷,他停頓了一下,沉吟良久,對張冀新說,「一定要培養
好祖國的下一代!」
主席走了。但主席的這句話,卻讓張冀新激動萬分。一
個普通的山村小學教師受到主席的千鈞囑托,既有壓力,又
有動力。主席這句話,是對他說的,也是對千百個教育工作
者說的。主席建國之前領導全國解放戰爭,日理萬機,仍然
牽掛著祖國的教育事業,特別是祖國的下一代!其心可鑒!
主席在村裡住了9天,便從花山到了西柏坡,而後,在西
柏坡迎來了新中國的解放。主席在花山的故事編入了中學課
本,還編成了歌兒,被人們傳唱。
======================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記敘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時的幾件事,表現了毛主席熱愛群眾、關心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懷。
文章依次記敘了三件事:讓警衛員把到別處碾米的群眾請回來;派警衛員給碾米群眾送去茶水;毛主席來到碾米群眾中交談並幫群眾推碾子。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文章記敘的順序;二是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毛主席關心群眾生活、處處為群眾利益著想的思想作風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叄』 花都區花山鎮有哪些村
花山鎮有洛場村,這個村特別適合文藝青年去遊玩。
『肆』 花都花山是哪個城市 花都花山在哪裡
1、花山鎮,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位於花都區東部,東與花東鎮毗鄰,南與新雅街道接壤,西與獅嶺鎮、新華街道、花城街道交界,北與梯面鎮相連。緊鄰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和花都中心城區,是廣東省和廣州市的重點僑鄉。區域面積116.40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花山鎮常住人口133010人。
2、花山鎮地處亞熱帶,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4~10月份,降水量年平均1400~2000毫米,年平均氣溫21.7攝氏度,氣候宜人。台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節,台風災害影響較少。花山地區屬無震區。
『伍』 請問廣卅南站要什麼坐車到佛崗縣湯塘鎮花山村聚寶工業院
為您提供乘車方案僅供參考:
1、先從廣州南站乘地鐵到廣州越秀南汽車客運站:
『陸』 廣州花都區花山鎮的郵政編碼
郵編查詢
510870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花山鎮民安村
510880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花山鎮花城橫街
510880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花山鎮平山舊街
510880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花山鎮東華村
510880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花山鎮五星村
希望能幫到你
『柒』 花山鎮的概況
花山鎮位於花都區東部,面積116.40平方公里。西與花都區中心城區相連,北與芙蓉渡假區、王子山公園接壤,是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所在地。106國道、機場高速公路北延線、花都大道、山前旅遊大道等主幹道在境內縱橫交錯,從鎮中心城區到白雲機場僅需10分鍾路程,交通十分方便。全鎮戶籍人口7.6萬人,外來人口約3萬人,有華僑及港、澳、台同胞7萬多人,是廣東省和廣州市重點的僑鄉。花山鎮地處亞熱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7℃,地勢北高南低,以平原地形為主,花都著名的菊花山位於境內。 2006年花山鎮稅收突破2億元大關。以佔地5000畝的華僑科技工業園為基地,以愛機汽車配件、今仙電機、永大不銹鋼等龍頭企業已初具規模,村級企業蓬勃發展。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GDP)21.92億元,工業總產值76.51億元,稅收2.0023億元,職工人均年收入8228元,農民人均收入6035元。
大力發展「三高」農業和「都市型農業」。農村以種植水稻、蔬菜、水果,養殖塘魚、禽畜等為主,建立了無公害蔬菜基地,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積極開展創建衛生村和改水工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獨特的區位優勢為花山鎮發展臨空工業、旅遊業、倉儲業、房地產業、現代園藝業、運輸業等提供了極好的條件,花山鎮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重點發展高新技術和優勢產業,共同邁向新紀元。
『捌』 廣州花都都有哪幾個村知道的朋友告訴一下嗎
花都區(原花縣)1960年4月劃為廣州市屬縣。1993年6月18日,經國家批准,撤縣設市,定名為"花都",由省人民政府委託廣州市代管。2000年5月21日又經國家批准撤市設區,成為廣州市花都區。下轄新華、花山、花東、赤坭、炭步、獅嶺、北興、芙蓉、梯面、花僑和雅瑤十一個鎮, 總面積9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萬, 另有華僑、海外華人和港澳同胞近30萬人。行政區劃花都區轄1個街道(新華)、7個鎮(梯面、花山、炭步、赤坭、獅嶺、花東、雅瑤)。 街道(鎮)簡介(部分) 新華街道:轄(新民社區 聚賢社區 商南社區 梅園社區 雲山社區 福寧社區 富華社區 秀全社區 紅珠社區 培英社區 京華社區 鳳華社區 金華社區 金聯社區 天貴社區 華南社區 麗雅社區 豐盛社區 湖畔社區 茶園社區 光華社區 松園社區 銀菊社區 紫薇社區 新街社區 駿威社區 金菊社區 新都西社區 寶華社區 海關西社區)(新街村 大陵村 三華村 九潭村 官溪村 大埔村 樂同村 岐山村 朱村 馬溪村 田美村 公益村 三東村 蓮塘村 清埔村 廣塘村 團結村 東鏡村 石塘村 東莞村 新華村 橫潭村 五華村 大華村 ) 花山鎮:位於花都區城區東部,毗鄰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總面積116平方千米,下轄26個行政村,1個社區。2004年,全鎮總人口75458人,另有外來人口20958人。 炭步鎮:位於花都區西南部,全鎮總面積113.33平方千米,管轄2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4.8萬人。 雅瑤鎮:位於花都區南部,總面積為8.64平方千米,下轄5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總戶數3860戶,戶籍人口10917人,外來人口5000人。 赤坭鎮:位於花都區西部,與清遠、三水兩市接壤。全鎮總面積161.5平方千米,人口6.1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