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十三行是什麼
擴展閱讀
杭州員工體檢哪個比較好 2025-07-16 03:02:36
上海出海港多久到洛杉磯 2025-07-16 02:58:54
廣州有哪些自助火鍋店 2025-07-16 02:54:00

廣州十三行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2-25 02:43:06

A. 什麼是十三行

十三行是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產物,而海上絲綢之路自由貿易則是十三行成就的關鍵。

十三行是一個全國性的外貿壟斷組織,是一個機構,也是一種制度。這種被學者們稱為「廣州制度」的十三行和制度是先進還是落後,是成功還是失敗,學術上尚有爭論。

十三行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中國需要開放,更多地開放,更主動地開放。十三行給我們留下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這是寶貴的無形資產。

B. 清朝的「廣州十三行」到底是幹啥的如今怎麼樣了

清朝設立的“廣州十三行”,是我國清朝時期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主要功能是進行對外貿易,與外國友人進行貿易往來。當然“廣州十三行”有時也充當的一定的政治外交功能和文化交流的功能,但最主要的還是進行商貿往來。十三行也逐漸隨著歷史的潮流消失,如今的十三行原址,也演變成了廣州一個非常大的服飾批發市場,繼續發光發熱。

隨著時代的發展,閉關鎖國政策的消失,開放共贏逐漸成為了時代的潮流,十三行也隨之消失。在服飾行業盛行的廣州,十三行逐漸成為了一個大型的服裝商貿市場,延續原先十三行人聲鼎沸,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雖然如今的十三行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不知是出於習慣,還是一輩一輩的傳承,人們還是將那個服裝商貿市場親切的稱為“十三行”。

C. 清朝的「廣州十三行」是干什麼的有怎樣的地位

長期以來,中西方的交往僅僅局限於通商貿易,但是這種關系並非正式的外交關系,因此很長時間以來都是時有時無的。

在公元1757年間,乾隆皇帝頒布“僅留粵海關一口對外通商”的詔令,將清朝的對外貿易局限在了廣州一口,並設立“十三行”為貿易中介,負責管理外商、經營進出口貿易和辦理交涉事宜,以此來防止外國商人與國內民間或官方的直接接觸。


清朝滅亡之後,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貿易活動來往日趨頻繁,也不僅僅局限於廣州一口,而那個曾經顯赫一時的十三行也已經隨著歷史的車輪漸行漸遠。

如今的十三行位於廣州市荔灣區十三行路,是廣州的一個大型服裝批發中心,雖然名字和性質已經變了,但是人們還是習慣稱它為“十三行”。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每天進出貨物高達數千噸,人流量高達數十萬人次,服裝遠銷海內外。因此,這也算是原來的“十三行”經歷的一次轉型升級吧!

D. 十三行是什麼

十三行是什麼?乍一看到十三行博物館,我的腦子里浮現的就是這個問題。

十三行是一個地名,是在廣州的一片商館區。十三行也是一群人,是當時在那裡行商的商人群體。十三行更是一種貿易體制,是包括了傭金制度等在內的成熟的交易規則。

帶著好奇,在博物館里,看了和十三行的各種展品和介紹。其中不乏廣綉,瓷器,銀器等等。但讓我印象深刻的,卻是清朝時期的外銷畫。

那時的外銷畫多出自廣州。畫的內容多是國內女子。

女子主題的畫作在那個時代並不少。但這些畫中的女子,不僅僅是富家太太,小姐,還有尋常女子。尤其在勞動中的女子。在刺綉的,在洗衣的,在雜耍等等的。

除此之外,還運用了西方的技法,如油畫等。一定程度上考慮了西方客戶的審美。

可謂是在傳統基礎上有學習,有刨新,有突破。廣州不愧為一個最早的通商口岸。其它地區的學習榜樣。

E. 清朝時期廣州十三行是什麼,詳細描述一下

廣州十三行創立於康熙盛世,是清政府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專業商行。別名「洋貨行」、「洋行」。被譽為「金山珠海,天子南庫」。

1757年,隨著乾隆皇帝僅留粵海關一口對外通商上諭的頒布,清朝的對外貿易便鎖定在廣州十三行。位於珠江邊上的中外交易場所,十三行口岸洋船聚集,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與十三行發生過直接的貿易關系。

這里擁有通往歐洲、拉美、南亞、東洋和大洋洲的環球貿易航線,是清政府閉關政策下唯一倖存的海上絲綢之路。直至鴉片戰爭為止,十三行獨攬中國外貿長達85年,中國對歐洲的貿易維持了100年的貿易順差地位,使全球的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

廣州對外貿易源遠流長,被譽為「千年商都」。事實上,南海縣自隋朝建縣千餘年來,長期管轄廣州城西,在200多年前設立的十三行,當時正是南海縣管轄。在清朝初年,隨著到廣州的外商不斷增多,許多國家在廣州設立商館。而外商來華貿易或辦理其他事務,都必須經過清政府特許的「公行」來進行,這些「公行」通稱「十三行」。

清乾隆年間,全國僅留廣州「一口通商」,廣州對外貿易迅速發展,市場一派繁榮。通過十三行,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源源不斷漂洋出海,而從外國進口的鍾表、玻璃鏡、琺琅器等「洋貨」讓人大開眼界。

在目前留下的記載中,常常把十三行商館描繪成為「金山銀海,堆滿銀錢」的景象。從歷史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年十三行的輝煌,畫面上十三行商館區各國商賈穿梭,江面上萬舸競舤的場面讓人嘆為觀止。

(5)廣州十三行是什麼擴展閱讀:

起始時間

自唐代以來,廣州一向是我國最重要的商港之一,而廣州十三行,在十七世紀後期至十九世紀中葉這一段期間,又是我國對外貿易中的一種特殊的組織。十三行商館集中在廣州城郊西南角,緊靠珠江,那裡是一個繁忙的水碼頭。

1684年,廣東政府招募了13家較有實力的行商,指定他們與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並代海關征繳關稅。1757年,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僅保留廣州一地作為對外通商港口,而十三行則是當時中國唯一合法的外貿渠道。

運行機制

廣州十三行受粵海關管轄,它的運行機制諸如承商制、保商制、總商制、攬商制、公行等在本質上是清政府確保實現以商制夷、確保稅收的方式。

承商制是指十三行商"承攬夷貨"制度;保商制規定行商首先要負責外商在華所有行為;總商一般是一到三名,由行商中資本最雄厚的行商擔任,負責率領眾商與夷人交易;攬商制是指行商包攬一筆交易的所有環節;公行的設立是為了規范對外貿易市場,把握議價權,實現行商利益最大化。

F. 廣州的十三行在哪裡

廣州市荔灣區十三行路人民南路站
廣州十三行一般指的是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街,在廣州市荔灣區十三行路人民南路站,是一個以十三行路為中心,以故衣街、楊巷路、十三行豆欄上街等環繞成的物流商業圈,是全國聞名的女裝批發市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