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1400工資扣多少稅
擴展閱讀
遺失的行李在杭州哪裡找 2025-07-12 00:00:34
天津哪些地方看牙比較好 2025-07-11 23:59:21
上海人為什麼叫老鄉 2025-07-11 23:53:21

廣州1400工資扣多少稅

發布時間: 2023-01-02 10:25:40

1. 14000工資扣多少個人所得稅

法律分析: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 個人所得稅稅率 為0%;

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2. 廣州工資扣稅

法律分析:1、工資扣除標准3500元/月(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2、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後月收入-扣除標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3. 廣州14k稅後多少

廣州14k稅後12600元。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14000×10%=1400元,14000元-1400元=12600元。14000稅後是12600元。稅率是指納稅人的應納稅額與征稅對象數額之間的比例,是法定的計算應納稅額的尺度。

4. 一千四的稅工資是多少

個人工資收入約39200元。
個人所得稅工資起征點為5000,個人收入36000元以下個人所得稅預扣率為3%,3600×3%=1080,1400>1080,所以收入肯定大於36000元。收入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1400-1080)÷10%=3200,即超出了3200元,合計工資應為36000+3200=39200(元)。

5. 新稅法14000工資扣多少稅

法律分析:應納所得稅=工資收入金額-各項社會保險費-起征點(5000元)應納稅額=應納所得稅額*稅率

速算扣除數工資是14000,五險一金不知道,所以不列入計算。稅率是10%,應納所得稅額是9000,速算扣除數是210元。所以應繳稅款690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6. 14000元工資交多少個人所得稅

法律分析:應納稅所得額 = 工資收入金額- 各項社會保險費- 起征點(5000元) ,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x 稅率-速算扣除數 工資是14000元,五險一金不知道,所以這里不列入計算。 稅率是10%,應納所得額是9000,速算扣除數是210元。 所以,得出應繳稅款為690元,實發工資是13310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