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人在廣州有什麼滋補的葯膳食譜
擴展閱讀
上海銀子多少錢一克 2025-07-11 18:52:41
北京驗車多久一次 2025-07-11 18:32:39

人在廣州有什麼滋補的葯膳食譜

發布時間: 2023-01-08 22:11:21

⑴ 經典葯膳食譜

現如今,伴隨著大家健康養生觀念的慢慢提升,各式各樣的健康養生方法也剛開始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當中,葯膳養生便是在其中之一。而葯膳養生的類型也是有很多種多樣的,不一樣的葯膳養生,針對身體的作用和功效也全是存有著一定的區別的,下邊,就為大夥兒詳解幾類較為普遍的葯膳養生的作法!

一、銀枸清目湯
用材:白木耳15克,枸杞子15克,雞肝100克,茉莉24朵,水豆粉、米酒、生薑水、鹽、雞精各適當。
製作方法:將雞肝清洗,切割成片狀,放進碗內,放水豆粉、米酒、生薑水、鹽翻拌備用。將白木耳清洗,掰成小塊,用冷水侵泡備用。茉莉、枸杞子清洗備用。將鍋置火上,放進白湯,加以上調味品,隨後放進白木耳、雞肝、枸杞子燒開,去掉撫摩,等雞肝剛熟,將茉莉撒進碗內就可以。
使用方法:每天2次,佐餐服用。
功能:清肝火益腎,清目美膚。適用腎陰虛引發的視物模糊,雙眼眼昏,臉色蒼老等。合適春天冬常服。

二、西紅柿牛肝片
用材:西紅柿250克,牛肝60克,調味品適當。
製作方法:將牛肝清洗切成片,西紅柿清洗切成片,一同放進鍋內加火煮開,放調味品集成化。
使用方法:佐餐服用
功能:清熱解毒,散血,清肝火清目。適用維A欠缺者服用。
三、參棗白米飯
用材:黨參10克,紅棗20克,檽米250克,白砂糖50克。
製作方法:將黨參、紅棗放到鍋內,加小水泡發,隨後煎制30分鍾上下,撈起來黨參打造出,葯水預留。先將檽米清洗干凈,放到大茶碗中,放水適當,經煮熟後,扣在盤里,隨後把黨參、打造出擺放在糯米糕表面。將葯水加白砂糖煎出漿汁,倒在棗飯上就可以。
功能:健脾益氣,用以氣血虛其若,睏乏怠倦、心煩失眠、食慾不佳、大便糖稀水腫等。

四、玫瑰花棗仁心
用材:豬腰1個,棗仁20克,玫瑰10克。
製作方法:將豬腰去脂膜,清洗。棗仁略炒與玫瑰共研末,灌進住心裡。將喂葯的豬腰盛碗中,隔水蒸或上蒸屜蒸至爛熟。
使用方法:服用時去心內葯末,切成片,拌調味品服食。
功能:養心力,寧心魄。適用心血不足引發的心悸怔忡、失眠記憶減退。

⑵ 廣州人煲湯常用的葯材有哪些

廣州人煲湯常用的葯材有當泥(山稔)根、白花蛇舌草、白花牛奶根、溪黃草、石參根。

1、當泥(山稔)根

當泥,即是山捻,桃金娘,初秋,是當泥(山捻)果熟時節。其果先青而黃,黃而赤,赤而紫。當泥(山捻)熟得紫色的時候最好吃,生津止渴,回味甘甜,舌頭牙齒也會被染成紫黑色。而棯子多吃了時一定要喝一碗鹽水,否則次日會大便困難。

2、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別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針草野生於山坡、路邊、溪畔草叢中。性味:苦甘;寒;無毒。

3、白花牛奶根

牛奶樹根分為白花牛奶樹根和紅花牛奶樹根,生長環境為深山老林,用來煲湯的必須是白花牛奶樹根。其性溫、味甘、辛。味道甘中帶香。牛奶樹根煲出來的味道帶有牛奶味。

4、溪黃草

溪黃草,別名溪溝草、山羊面、熊膽草等。為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大,粗壯,有時呈疙瘩狀,向下密生纖細的須根。

5、石參根

古人有雲「東北人參、東南石參」,石參自然野生於深山石岩夾縫中。其根具有滋補強腎、寧心安神、增強智力的作用,是一種葯食兩用的葯材,客家人通常用來煲湯,其味甘甜,帶有濃濃的人參味,湯色鮮美,乃湯中之精品,喝後回味無窮。是家庭筵席、酒樓、宴會的絕佳湯料。

⑶ 廣東燉盅食譜

無花果雪梨燉瘦肉或雞肉, 無花果百合蓮子燉瘦肉, 奶白菜燉陳腎或西洋菜燉陳腎(加蜜棗), 海星海底椰燉瘦肉, 花旗參燉雞, 霸王花燉瘦肉(加蜜棗), 淮杞燉牛展, 玉竹百合燉鷓鴣, 蟲草花燉瘦肉, 核桃燉瘦肉, 淮山杞子燉豬心 冬菇瑤柱燉瘦肉, 青欖燉瘦肉, 扁豆赤小豆茨實瘦肉燉冬瓜 膳納百味惟湯精—-葯膳燉盅 五福之要壽康,仙道之本膳養,膳納百味惟湯精。餚有一品乃妙極。葯膳燉盅以春補肝,夏補心,秋補肺,冬補腎的類別對人體進行四季調配。葯膳燉盅選其精良的中葯材和上等食品同共配伍,經慢火長達 4 小時以上蒸制而成,做到葯借食力,食助葯威,相輔相成,從而起到保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防病治病等作用。人們可在不同的季節和根據個人不同的狀況來選擇。 補肺降火,養胃生津的__洋參雪梨盅 西洋參分為兩種,一種叫「粉光西洋參」和「原皮西洋參」,本品採用原皮西洋參入膳,選用雪梨配之,盛入到紫砂器皿中,上籠加以少量的冰糖或不加糖也可(主要為糖尿病人食用)蒸熟即可食之。本品有滋肺、潤肺、清熱潤燥等作用。是四季老少皆宜常食可多食的上等保健品。 功效:味甘微酸,性涼、平、無毒。 清熱解署的__水果西瓜盅 元代詩人是這樣描述佳人俏婦吃西瓜時的情景:「縷縷花衫粘 碧,痕痕丹血掐膚紅。香浮笑語牙生水,涼人良衣襟骨有風。」真是繪聲繪色,很是動人。可以想向對西瓜的喜愛,而西瓜在夏食時有清涼解署之作用。此盅為工藝、保健、營養、清涼為一體的夏季食品,是我們人皆喜愛的清涼保健品。 功效:性味甘、寒無毒。有清熱解署,除煩止渴,利小便等作用。 註:脾胃不適、患有慢性和急性腸炎者少食可不食。 補肺益腎,止咳平喘的__銀杏雞盅 銀杏又叫白果,也叫公孫果,是生長在兩億五千年前的植物,也是恐時代的主食食品,也是當今兩大活化石之一。被稱為「植物元老」宋代詩人是這樣寫到的:「深灰殘火累相遭,小苦微甜韻更高。未必雞頭如鴨腳,不妨銀杏伴金桃。」對此的評價可以說從古到今,人們對銀杏的價值早有以肯定。而銀杏確實對人類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銀杏燉雞是一道集美味保健一體的滋補佳品。入口香糯,風味別致的佳餚。對哮喘、痰嗽,肺病等有良好的作用。是四季常食老少皆宜的保健品。 功效:味微甘、性溫,有小毒。可收斂肺氣,定喘嗽等作用。 補虛增強免疫功能的__葯膳雞盅 此盅以數道中葯材為一體的綜合性的保健食品。主要是提高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有增強抗病能力,有氣血雙補的作用。對老年人在秋冬季食是最好的滋補佳品。 功效和:味微甘,性溫,無毒。對手術後,產後,體弱者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滋養潤燥的__長壽花生盅 花生皆被人們稱為「長生果、長壽果」等名,在嘉慶時就有詩人雲:「堆盤如菽不知名,詠物林未蓍聲。只有青藤詞一語,茨菰香芋落花生。」來描述花生的種植。同時營養豐富的花生與之排骨共蒸食後可對肺虛久咳、腸燥便秘有好處。其口感柔和,香甜可口,無異味,排骨中有花生的清香之感。是人人皆宜的健康食品,尤其對兒童、老人、孕婦、運動員和腦動者,都有益處。 功效:性味甘、溫、無毒。功用潤肺,和胃等作用。 健腦良品__天麻乳鴿盅 乳鴿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而且與天麻共同烹飪,具有健腦,補腦的作用。多食和常食對老年痴呆症有好處。產婦可多食。 功效:味甘性平,入肝經。神經衰弱、眩暈失眠、肢體麻木等。 溫和補養的佳品__山葯排骨盅 山葯是「生理鹼性」的食物,能補充和調和米、面、肉、蛋等「生理酸性」的食物,有助於人體血液酸鹼平衡。排骨與山葯共同烹飪,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能。 功效:味甘性平,溫。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等作用。 滋補脾胃的__牛肉番茄盅 牛肉是最重要的畜肉之一,根根四季的不同選其牛肉的種類有所不同,水牛肉冷,黃牛肉溫。而兩者具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牛肉燉西紅柿是譽滿海內外的一道美食。更是一道冬季滋養的保健滋補品。老少皆宜食之。 功效:味甘,性平,無毒。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等作用。 清熱化痰滋肺的__洋參香玉盅 蘇軾在《玉糝羹》詩中稱贊芋頭香甜比作龍涎香。閩南等地還流傳著中秋佳節吃芋頭的習俗。可見人們對芋頭之喜愛。芋頭與西洋參進行配伍,具有補益脾胃等作用。較為適合胃弱、腸胃病、結核病人等食用。 功效:味辛、平。性滑軟。可補益脾胃,滋肺等作用。 滋陰補腎的補品__玉竹牛鞭盅 牛鞭為熱性食物加以玉竹進行調平,食之不會過熱而生火,是冬季補品中的上品,特別是對於男士最為適用。味鮮,肉質有韌性,食後有補腎壯陽、益氣血強筋骨等作用。 註:患肝炎、腎炎者亦應慎用。 功效:味甘,性平,無毒。 慢火熬制!!!!!!!

⑷ 教給你幾道經典的葯膳食譜做法

葯膳,一直是祖國中醫博大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事實上,滋補強身葯膳是供無病但體弱的人食用的,它主要是通過調理臟腑器官和組織的功能,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目的。

葯膳其實就是針對各種食材和葯材不同的屬性和效果,輔助或者間接幫助增加。

1、豆蔻饅頭

【用料】:白豆蔻3克.麵粉1000克,酵面50克。

【製法】:將白豆蔻擇凈雜質.壓碎成細末待用,將麵粉加酵面、溫水,揉勻成團,捂約兩小時,待面團發酵後,加鹼水適量,撒白豆蔻粉末,用力揉面,直至鹼液、葯粉揉勻後,製成饅頭坯子。將生饅頭坯子入籠,用武火蒸約15分鍾即成。

【功用】:開胃健脾,理氣消脹,化濕止痛止嘔。可防治氣滯胸腹脹滿、反胃嘔吐、濕熱、胸悶不舒、食慾不振。

2、茯苓包子

【用料】:茯苓30克,麵粉1000克,鮮豬肉500克,姜、胡椒、香油、料酒、食鹽、醬油、大蔥、骨頭湯各適量。

【製法】:將茯苓塊放入鍋內,每次加水約250克,加熱煮提三次,每次煮提1小時(以沸計時),三次葯汁合並濾凈待用。將麵粉倒在案板上,加入發面300克,溫熱茯苓水500克,使其成發酵面團。將豬肉剁蓉,倒入盆內,加醬油拌勻,再加調料,攪拌成餡。按常規製成包子,上籠用武火蒸約15分鍾即成。

【功用】:養心安神,健脾開胃,除濕化痰,利水腫。適用於脾胃虛弱、小便不利、痰飲咳逆、心悸失眠等症狀。

⑸ 葯膳養生湯食譜

養生最愜意的方式恐怕莫過於吃了,既享受了嘴福又達到了滋補身體的功效。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1.益母草煲鯽魚***功效:清熱、去瘀、調經、活血***

益母草,性微寒,味苦辛,可去瘀生新,活血調經,利尿消腫,能增強子宮的收縮力。

益母草菜市場有新鮮的,如沒有,可以到葯店買洗凈隨水下鍋,水開後放下鯽魚。大約一個鍾即可。適宜經後吃。

2、木瓜燉雪蛤***養顏、排毒、豐胸***

木瓜能促進肌膚代謝,潤滑肌膚,排毒,瘦身。雪蛤膏能美顏,具有豐富的荷爾蒙,豐胸。但滋陰帶補,有外感者勿服。

將木瓜去皮,上部完整對切,放入冰糖、椰奶,水開後放入洗凈泡過的雪蛤膏,焞至一兩個小時。

3、田七煲雞***補血、和血、活血、去傷、散淤、排毒***

田七數片,過多會苦,紅棗幾顆,桂圓肉幾顆,水開後放入雞半隻。大約兩小時。注意,此湯適合有傷淤時吃,略上火,非補品。我家鄉的人常在春季時煲一兩次給小孩和老人吃,

4、銀耳椰子雞湯***滋陰、養顏、潤肺,補而不燥***

椰子是新鮮的椰子肉,椰子汗喝過之後,用刀把椰子肉切下來,大約要煲三到四個鍾。女人常吃,很滋潤。

5、冬蟲夏草水魚湯***治腎陰虧損、頭暈目眩***

適合夜多小便,日間煩躁者;感冒未愈、燥熱咳嗽者不宜吃用。大補。冬蟲草、金櫻子、淮山各一兩,陳皮一片,水魚一隻。

水魚的做法有點麻煩,水魚放入滾水中大約五分鍾,後撈出洗干凈,颳去背殼及腳上的外衣,去除內臟和黃膏。瓦煲加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滾,放入水魚和材料,水滾後改用中小火繼續煲三小時。

6、西洋菜龍骨湯

此乃廣東人常煲的老火靚湯也。西洋菜性涼,適合廣東這樣的酷熱之地。既有營養,又能降火。大約西洋菜一斤,龍骨8兩,煲上兩個鍾。

7、地膽頭煲老鴨***治頭痛,去頭火,治失眠***

地膽頭,清熱瀉火,解毒。老鴨也是性涼之物。這個湯也可以將老鴨改為豬展。

8、天麻煲甲魚

甲魚,又稱為團魚或者鱉。它的 *** 有雞、鹿、牛、羊、豬5種肉的美味,故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稱。在它的身上,找不到絲毫的致癌因素。甲魚也因此而身價大增。

甲魚富含動物膠、角蛋白、銅、維生素D等營養素,能夠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及調節人體的內分泌功能,也是提高母乳質量、增強嬰兒的免疫力及智力的滋補佳品。

甲魚的腹板稱為「龜板」,是名貴的中葯,有滋陰降火之功效。用於治 療頭暈、目眩、虛熱、盜汗等疾患。還對頭顱外傷***例如新生兒頭顱血腫等***遺留下來的頑固性頭痛有很好的療效。龜板膠是大分子膠原蛋白質,含有面板所需要的各種氨基酸,有養顏護膚、美容健身之效。當然,龜板是中葯,應該由醫生視具體的情況決定是否使用。

甲魚頸可以治療脫肛。取全頸文火焙乾後壓碎,熱醋拌勻,以溼而滲醋為度,田紗布包裹嚴密,坐墊以氣薰之,一般3-5次即可痊癒。

9、枸杞紅棗燉乳鴿

我國早在西周時期已經把鴿子作供膳的禽類。俗話說:「一鴿勝三雞」。鴿子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有較高的葯用價值,是著名的滋補食品。在各種肉類中,以鴿肉含蛋白質最豐富,而脂肪含量極低,消化吸收率高達95%以上。與雞、魚、牛、羊肉相比,鴿肉所含的維A、維B1、維B2、維E及造血用的微量元素也很豐富。對產後婦女,手術後患者及貧血者具有大補功能。

10、文火煲母雞

雞肉肉質細嫩,滋味鮮美,蛋白質含量較高,且易被人體吸收入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所含對人體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且雞的全身都是葯,有益五臟,補虛損,補虛健胃、強筋壯骨、活血通絡、調月經、止白帶等作用。用於虛勞瘦弱、中虛食少、泄瀉頭暈心悸、月經不調、產後乳少、消渴、水腫、小便數頻、遺精、耳聾耳鳴等證。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老人,病人,體弱者更宜食用。

11、豬手通乳湯

味甘、咸,性平。作用較多,如《隨息居飲食譜》所載,能「填腎精而健腰腳,滋胃液以滑面板,長肌肉可愈漏瘍,助血脈能充乳汁,較肉尤補。」但一般多用來催乳,治產後氣血不足,乳汁缺乏。單用本品或加黃芪、當歸燉熟服食。《名醫別錄》中就認為可下乳汁。《本草圖經》認為可行婦人乳脈,滑肌膚。漢代名醫張仲景就有一個「豬膚方」,就指出豬蹄上的皮有「和血脈,潤肌膚」的作用。

12、蘿卜絲鯽魚湯

魚的營養十分豐富,食療功效不可小視,而且不同種類的魚保健功能也不盡相同,所以常常成為諸多靚湯的主料。舉個簡單例子,鯉魚有健脾開胃、利尿消腫、止咳平喘、清熱解毒等功能,將它和冬瓜、蔥白煮湯服食,可以減輕水腫症狀;而若是與少許川貝合煮,便可以起到抗炎作用,治療咳嗽氣喘。

13、大骨補鈣湯

滋補肝腎、滋陰清虛火、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內熱消渴等功效,是各年齡段人群 特別是老年人 強筋壯骨 益智健腦的首選。

提醒:

1、一般來說,煲湯的水不可過多,大約8碗水煲到5到6碗,具體看材料和人數而定。

2、不可以半途加冷水,這樣肉質會凝固。

3、不可過早加鹽。

4、不贊成放味精。

5、不要放醬油。

6、除了一些特殊的湯,一般不要放蔥蒜。

7、豬骨湯最好放一點點醋,有利於鈣質溶解。

8、搭配要講究,有的葯性冷熱發收性質不同,寧可單一,也不要亂搭配。

9、一般來說,水開後轉小火。

⑹ 廣州煲湯補女人氣虛

補氣食譜:小米、粳米、糯米、黃米、山葯、大麥、莜麥、秈米、馬鈴薯、大棗、胡蘿卜、香菇、豆腐、牛肉、兔肉、狗肉、雞肉、鵝肉、鵪鶉、青魚、鰱魚。
★補血食譜:桑椹、黑木耳、菠菜、荔枝、松子、胡蘿卜、豬肉、羊肉、豬血、牛肝、甲魚、海參。
補氣補血食療葯膳:
1.龍眼肉粥
[原料]龍眼肉15克,紅棗15枚,粳米50-100克。
[製作]將龍眼肉,紅棗和粳米一並加水煮粥,加入紅糖少許。調味即可。
[用法]溫熱食用,常服。
[功效]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血的功效,適宜於產後貧血,心悸失眠,體質虛弱者食用。

2.蒸鴨血
[原料]1隻鴨的血,黃酒20毫升,鹽適量。
[製作]將鴨血加清水、鹽適量,隔水蒸熟,入黃酒,再蒸片刻。
[用法]飯後頓服,每日一劑,連服5劑。
[功效]適用於肝腎陽虛型貧血。

3.菠菜豬肝湯
[原料]菠菜125克,豬肝125克,熟豬油、生薑、蔥白、清湯、食鹽、水澱粉和味精各適量。
[製作]將菠菜洗凈。在沸水中燙片刻脫去澀味,切段;然後、將鮮豬肝切成薄片,與食鹽、味精、水豆粉拌勻。將清湯燒沸,加入已洗凈拍破的生薑、切成短節的蔥白、熟豬油等。煮幾分鍾後,放入拌好的豬肝片及菠菜,至肝片、菠菜煮熟即可。
[用法]常服。
[功效]養血生血,潤燥滑腸。主治血虛萎黃、視力減退、大便澀滯等症。
[注意事項]菠菜質滑而利,善能潤燥通腸,故腸胃虛冷泄瀉者禁用。
若由於經血量大,造成血虛和月經不調,每次月經後可用5克當歸煮水,20至30分鍾後打入2個雞蛋,再加紅塘,溫熱服下。
婦女懷孕分娩後,再加上哺乳,往往是氣血兩虧,但過多用葯調理,某些葯物可通過乳汁對新生兒產生不良影響,故此時更應該注意飲食調養,以食補為主,如雞汁粥、羅卜燉羊肉等,適當輔以葯膳,以葯性溫和為主,比如在食用歸參燉雞時宜選用西洋參。

4.養血紅棗兔
[原料] 紅棗20個,新鮮兔肉250克。
[製作]將完好的紅棗洗凈,兔肉切小塊,加適量水放砂鍋中文火燜煮2小時。待肉熟棗爛時,根據個人口味放入調料即可。
[用法] 溫熱食用。
[功效]可補養精血,調整身體,對久病後氣血兩虧,產後或月經病引起的血虛怠倦,氣虧目暈等有一定療效。

5.當歸羊肉湯
[原料]羊肉800克,當歸25克,黨參2o克,黃芪20克,姜塊40克,蔥頭50克,紹酒50克,醋20克,精鹽20克,花椒20粒,胡椒面2克,味精2克,八角1個,陳皮40克。
[製作]將羊肉洗凈,用清水漂至白色,再放入開水中煮幾分鍾撈起。用精鹽、醋反復揉搓後,用溫水洗凈,再入開水中氽一下,切成塊。姜、蔥洗凈,當歸、黨參、黃芪、陳皮、八角、花椒去凈灰渣,當歸、黨參、黃芪切成片。以上均裝入雙層白紗布袋中封口。
砂鍋置旺火上,摻鮮湯,加羊肉塊燒片刻後,撇去血沫,放進布袋,加紹酒、蔥、醋等佐料,改用中火熬1小時,再改用小火慢煨至軟爛,加入精鹽、胡椒粉、味精等,調好味即成。
[用法]喝湯吃肉,常食。
[功效]補氣益血,祛寒止痛。適用於產後氣血不足所致發熱、自汗、肢體酸痛等症。
[注意事項]外感發熱,咽喉腫痛,牙痛者忌食用,不能用銅器烹調。忌與南瓜同食。

6.歸參燉雞
[原料]烏骨雞一隻1500克,當歸25克,姜塊20克,蔥頭25克,醪糟(音同勞遭)汁100克,黨參40克,精鹽4克。
[製作]將雞宰殺後,去毛雜、腳爪,入清水浸泡30分鍾後,入開水中氽去血腥味。當歸、黨參用溫水洗凈,切成薄片。姜、蔥洗凈。黨參、當歸裝入雞腹內。放入砂鍋中,加清水2500克。砂鍋置旺火上燒開,撇去血泡,改用小火慢燉,調入姜、蔥、醪糟汁燉至熟透,揀去姜、蔥,加入精鹽、味精、調好味即成。
[用法]喝湯吃肉,常食。
[功效]益氣補血。適用於久病體衰,氣血不足者。

★氣血兩虛食療方:

方一
牛肉1000克,食鹽適量,黃酒250毫升。將牛肉洗凈,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開,去除血污和浮沫,繼小火煎煮半小時調入黃酒和食鹽,煮至肉爛汁稠時即可停火,待冷裝盤食用。佐餐食用。
本方補脾胃,益氣血,肥健人,適用於虛弱、消瘦、少食、乏力、精神倦怠者食用。

方二
童子雞1隻,黃酒、生薑、食鹽、蔥白各適量。將雞宰殺,去除內臟和雞毛,洗凈切塊,在汽鍋內放入雞塊,並放蔥、姜、黃酒、食鹽等佐料,不加水,利用汽鍋生成的蒸餾水,製得「雞露」。佐餐,飲露食肉。
本方益氣、補精、肥健,凡體弱、產後、病後、老年消瘦者均可酌情選用。

方三
松子仁50克,蜂蜜25克,胡桃肉50克。松子仁、胡桃肉搗成碎末,與蜂蜜拌勻,上火煮沸遂停火,待冷裝並備用。
本方潤肺益腎、補中肥健,適用於身體瘦弱者長期服用。

方四>
太子參15克,山葯、白術各10克、生黃芪15克,麥冬、黃芪各10克,黃精、雞血藤各15克。水煎服,每周服1劑。
本方益氣補血,主治形體消瘦,膚色無澤,精神不振。

方五
黑大豆10闐克,豬油適量。黑大豆如作醬法,取黃搗末,調入豬油熬煉成膏。每次1匙,開水沖服,每日2次。
本方長肌膚,益顏色,加增氣力,肥健人, 《圖經本草》曰:「久服令人身重」。

方六
黑驢肉500克,豆豉、黃酒、食鹽各適量。驢肉沖洗干凈,切塊,放入鍋中,加豆豉、黃酒、食鹽、清水,旺火燒沸後改用小火,煮至熟爛即成。
本方有補血益氣功效。適用於虛弱勞損,風眩,心煩。
本方出自《飲膳正要》,原方用於「風狂,憂愁不樂,安心氣」,為補血益氣方。久病體虛,或勞傷過度,氣血耗損,則見勞損;血氣不足,不能上榮頭目,則見虛風眩暈;氣血虧虛,心神失養,則見心煩。法宜補血益氣。方中重用驢肉為主,血肉有情之物,大能補血益氣;以豆豉為輔佐,兼清心除煩,合用而為補血益氣之方。本方補氣血重在補血,用治氣血虧虛而以血虛為主。

方七
人參10克,大棗5枚。人參切片備用。大棗洗凈備用。人參放入砂鍋中,加清水浸泡半天,加大棗,煮約1小時即成。
本方有大補氣血功效。適用於氣血虧虛,虛弱勞損。
本方出自《十葯神書》,原方用於「止血後此葯補之」,為大補氣血的代表方。日久調攝不當,久病失於調治,或失血過多,均可導致氣血嚴重虧虛和虛弱勞損,法宜大補氣血。方中以人參為主,大補元氣;
以大棗為輔佐,補氣養血。人參與大棗配伍,並可益氣生血,合用而成大補氣血之方。
本方可用於貧血。
本方補益之力較強,對實症、熱症者不宜食用。

方八
鮮葡萄汁500毫升,蜂蜜1000毫升。葡萄汁以小火煎熬濃縮至粘稠如膏時,加入蜂蜜,加熱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每次一湯匙,以沸水化開代茶飲用。適用於熱病煩渴,或食慾不振等症。
葡萄性味甘酸乎,能滋肝腎陰液,配合蜂蜜,具有補益氣血,潤燥作用。

方九
黃精50克,粳米100克。黃精清水浸泡後撈出,切碎備用。粳米淘洗干凈備用。黃精與粳米放人鍋內,加清水,旺火燒沸後用小火煮至粥成。
本方有補虛損,益氣陰功效,適用於虛弱勞損。
本方出自《調疾飲食辨》,原方用於「一切諸虛百損,不拘陰陽氣血衰憊,無不宜之」,為治療虛弱勞損常用方。虛弱勞損,多由久病失於調治,耗損氣陰而成,法宜補虛損,益氣陰。方中以黃精為主,補虛損,填精髓,益氣陰;以粳米為輔佐,補氣養血以增強黃精補虛之力。兩者合用而為補益虛損之方。本方滋補之力較強,虛弱勞損以陰虛精虧為主者尤為適宜。
本方加冰糖調食,可增強其滋補潤肺功效。適宜於肺癆咳嗽,咯血。
本方可用於肺結核。
本方性質滋膩,易助濕生痰,故脾虛濕困、痰濕咳嗽以及中寒便溏者不宜食用。

方十
肥羊肉500克,當歸、生地各20克,乾薑15克,醬油、黃酒、白糖、食鹽各適量。羊肉沖洗干凈,切塊,放入鍋中,加清水、當歸、生地、乾薑、黃酒,煮至七成熟時,再加醬油、白糖、食鹽,小火燒煮收汁即成。
本方有補氣養血,溫中暖下功效。適用於血虛宮冷崩漏,產後虛寒腹痛,虛勞羸弱。
本方出自《千金方》,原方用於「崩中去血,積時不止」,為溫補氣血方。氣血虛寒,不能溫煦和充養胞宮;則見崩漏諸症,法宜溫補氣血。方中以羊肉為主,血肉有情之晶,大能益氣血,暖胞宮,以當歸、生地、乾薑為輔佐,當歸、生地助羊肉養血調經,乾薑助羊肉溫中暖下,合用而成溫補氣血之方。本品溫補氣血,故還可用於產後虛寒腹痛和虛弱羸弱。
本方重在溫補,對血熱崩漏者不宜食用。

方十一
羊肝1具,羊脊膂肉250克,地骨皮12克,神曲10克,雞蛋清、蔥白、豆豉、素油、黃酒、白糖、干澱粉、濕澱粉各適量。羊肝、羊肉沖洗干凈,細切,放人碗中,加雞蛋清、干澱粉抓拌均勻備用。地骨皮、神曲放人鍋中,加清水,濃煮取汁備用。素油倒人炒鍋,燒至七成熟時,放人羊肝、羊肉,過油後瀝出備用。地骨神曲汁倒人炒鍋,燒沸後加羊肝、羊肉,再加人蔥白、豆豉、食鹽、白糖、黃酒、素油,濕澱粉勾莧,翻炒收汁即成。
本方有益氣血,補虛勞功效。適用於虛勞羸瘦。
本方出自《聖濟總錄》,原方名「羊肝方」,用於「虛勞」,為治療虛勞方。久病失於調治,氣血虧虛,臟腑耗損,則轉為虛勞,法宜益氣血,補虛勞。方中以羊肝、羊肉為主,血肉有情之品,大能補氣血,益虛勞;以地骨皮、神曲為輔佐,地骨皮清虛勞內熱,並制羊肉之熱,神曲健脾助運以助氣血生化,諸料合用,共成益氣血,補虛勞之方。本品寒熱並用,陰陽並調,尤宜於一般虛勞羸瘦者選用。

方十二
豬腰子1個,人參、當歸各10克,山葯30克,麻油、醬油、蔥白、生薑各適量。豬腰子對切,去除筋膜,沖洗干凈,在背面用刀劃作斜紋,切片備用。人參、當歸放人砂鍋中,加清水,煮沸10分鍾後,再加入豬腰子、山葯,略煮至熟後即撈出豬腰子,待冷後加麻油、蔥、姜,拌勻即成。
本方有益氣補血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心悸怔忡,氣短懶言,自汗,腰痛。
本方出自《百一選方》,原方用於「心氣虛損,怔忡而自汗者」,為益氣補血常用方。氣血兩虛,氣虛衛外不固,機能減退,則見自汗氣短;血虛不能濡養,則見心悸怔忡;法宜益氣補血。方中以人參、當歸為主,人參大補元氣,當歸養血補血,兩者合用,氣血雙補;以山葯、豬腰子為輔佐,山葯補脾益腎,平補不燥,豬腰子補腎止虛汗。諸料合用,共成益氣補血之方。本品雙補氣血,以補氣為主,對氣血兩虛而以氣虛為主者尤為適宜。

方十三
櫻桃500克,白糖250克。二者同熬成煎;或將櫻桃搗碎絞取汁液,加熱至沸,以白糖調味,佐餐用。
櫻桃為薔薇科植物櫻桃的果實,異名荊桃。據現代營養分析,櫻桃中含有多種糖分、B族維生素、維生素C、胡蘿卜素、鐵、鈣、磷等營養物質。含鐵量較高,貧血者食用,可促進血紅蛋白再生。
櫻桃既是一種為人喜愛的甘美水果,又是一種天然美容佳晶,《圖經本草》記載它「食之調中益氣,美顏色。」明代蘭茂所著的《滇南本草》進一步論述了其保健功效,「治一切虛證,能大補元氣,滋潤皮膚。」經常食用,有益於顏面美容。

方十四
葡萄250克,白糖適量。將葡萄洗凈,剪碎,放人鍋內加清水煎煮取汁,加白糖少許調味,代茶飲。
葡萄,古稱蒲桃,味甘酸性平。煎湯飲服,大補氣血,除煩止渴,強心利尿以安胎,可用於胸滿腹脹,煩悶喘急,坐卧不安屑胎氣上逆的孕婦。
葡萄營養豐富,其內含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為葡萄糖,不需分解即可為人體吸收,供給熱能;尚含一些有機酸,健胃消食。對孕婦頗有益處。
如無葡萄,用葡萄的根或藤葉煎湯亦可。

方十五
大棗10——15個,粳米2兩。加水,二者一起煮粥。
本方補氣血,健脾胃,對於胃虛食少,脾虛便溏,氣血不足,以及血小板減少、貧血、慢性肝炎、營養不良有較好療效。

方十六
粳米2兩,新鮮牛奶半磅。先以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牛奶再煮為粥。
本方補虛損,潤五臟,益老人;適用於中老年人體虛衰弱,氣血虧損,病後虛羸、口乾作渴,以及反胃噎膈,大便燥結等症。

方十七
取3叫斤母雞1隻,粳米2兩。將母雞剖洗干凈,濃煎取計,以原汁雞湯分次同粳米煮粥,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微火煮到粥稠即可。
本方滋養五臟、補益氣血適用於年老體弱、病後羸瘦,氣血虧損所引起的一切衰弱病症。

方十八
水發海參50克,冬筍片15克,水發冬菇5克,熟火腿末2克,料酒、精鹽、味精、胡椒粉、蔥、姜、豬油、雞湯各適量。海參切丁,冬筍、冬菇切碎。鍋中放人豬油燒熱後,放入蔥、薑末爆焦,倒入雞湯,再撈去蔥姜,然後加入海參、冬菇、冬筍、鹽、料酒、味精等,煮沸勾芡,倒入火腿末,撒上胡椒粉即成。
海參為一種海味珍品。因其滋補之功不亞於人參而得名。為高蛋白、低脂肪膳食的最佳食物。其性味甘溫、微咸,具有補腎壯陽、益氣、滋陰、通腸、潤燥,止血、消炎的功效。《本草綱目》記「能補元氣,益五臟六腑」。現代醫學認為,海參中所含的海參素,為一種抗霉劑,能抑制多種黴菌和某些腫瘤、癌腫,對中風的痙攣性麻痹亦有效,並有降壓作用,常用於氣血不足,腎陽虛弱,肝腎不足,臟腑虧損而引起的多種疾病,以及高血壓、血管硬化等症。

方十九
烏賊肉500克,料酒、精鹽、白糖、蔥段、薑片、醬油、生油、麻油各適量。將鮮烏賊肉放沸水鍋氽一下,撈出洗凈,瀝凈水。坐鍋加生油,燒熱時加蔥、姜,煸出香味後,加入烏賊肉、白糖、醬油、鹽、料酒、清水。燒開後燉至肉熟湯汁濃稠,撈出蔥姜,淋上麻油拌勻出鍋即成。
烏賊肉又稱墨魚肉,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物。鮮品中含大量蛋白質和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等,尚含有多肽類物質。脂肪含量甚少,每100克干品中含蛋白質68.4克,鈣、磷、鐵及碘質尚為豐富。中醫認為其性味咸平,具滋陰養血之功效。
《醫林纂要》謂之「補心通脈、和血清腎、去熱保精,作燴食尤能養血滋陰、明日去熱。」此湯菜適用於婦人血虛、經閉、崩漏、帶下。對於氣血虛弱之人,此湯菜亦有補益氣血之功。健康人食之能強身。

方二十
章魚200克,豬蹄2隻,料酒、精鹽、胡椒粉、蔥末、肉湯各適量。章魚洗凈泥沙後,用開水浸泡10分鍾撈起,脫去黑皮,洗凈切條。豬蹄鑷盡豬毛,洗凈放人沸水鍋氽一段時間撈出。鍋中放人章魚、豬蹄、料酒、鹽、胡椒粉、蔥、肉湯,燒沸後,文火燉至肉熟爛,盛出即成。
章魚味性甘咸寒,無毒,能養血益氣, 《泉州本草》載:「章魚益氣養血、收斂、生肌。主治氣血虛弱,癰疽腫毒,久瘡潰爛。」章魚與豬蹄同燉可加強益氣養血功效。婦人產後氣血虧虛用之為宜。因豬蹄中含有大量膠原蛋白質,是生長皮膚細胞的主要原料,久服還可滋潤皮膚。

方二十一
鱔魚500克。當歸、黨參各15克。料酒、蔥、生薑、蒜、味精、食鹽、醬油各適量。將膳魚剖背脊後,去骨、內臟、頭、尾,切絲備用,將當歸、黨參裝入紗布袋內扎口,將鱔魚置鋁鍋內,葯袋放人,再放人料酒、蔥、生薑、蒜、食鹽,加水適量。
將鍋置爐上,先用武火燒沸,打去浮沫,再用文火煎熬1小時,撈出葯袋不用,加入味精即成。
補益氣血。可輔治氣血不足,久病體弱,疲倦乏力,面黃肌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