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哥特式建築還有哪些
哥特式教堂以法國為中心。
義大利佛羅倫薩的聖克羅茨教堂,米蘭主教堂;
法國的亞眠主教堂,夏特爾教堂,巴黎聖母院,韓斯主教堂,斯特拉斯堡主教堂,魯昂教堂,弗萊堡教堂,聖德尼教堂;
德國的科隆教堂,烏爾姆市主教堂;
英國的索爾茲伯雷主教堂,林肯主教堂,溫切斯特主教堂,格羅塞斯特主教堂。
你得說出來都是什麼建築,我才能知道是什麼「式」的,我連大學都畢業了,不清楚現在的課本都有什麼圖案。不過科隆大教堂是哥特式的。
⑵ 中國有哪些哥特式建築
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
⑶ 請問一下廣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石室聖心大教堂
石室聖心大教堂是廣州最大的一個哥特式建築群,很多遊客都要來這里拍照留念。外觀看起來非常雄偉氣勢恢宏,這里有時會舉行宗教活動,哥特式教堂有彩色玻璃窗、透視門等建築亮點,教堂正面有一對巍峨高聳的雙尖石塔還有從法國運來的大銅鍾。
2、嶺南印象園
嶺南印象園是一個民俗文化風情街,來這里可以體驗嶺南鄉土風情以及品嘗美味的特色美食。這里的建築有一種江南水鄉的韻味,匯聚了庭院、古街、祠堂、戲台、牌坊等有著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是廣州好玩的景點之一。
3、百萬葵園
百萬葵園位於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新墾15涌,這里有很多花卉玫瑰園、薰衣草園、向日葵園等來這里不僅可以賞花拍照,還有一些機動小游戲可以遊玩,特別適合親子游,另外還有一些游樂設施吊鏈吧、瑤寨吧等10幾個娛樂項目。
4、上下九步行街
上下九步行街位於廣州市荔灣區,在這里可以看到騎樓建築,品嘗美味的特色美食感受廣州熱鬧的氣氛。在廣州好玩的景點排名榜中排名第七,來這里必吃的美食有上湯鮮蝦雲吞面、蝦餃、銀記的腸粉等是吃貨的天堂。
更多關於廣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6e5c351618073220.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⑷ 廣州旅遊景點排行分別有什麼景色
1、廣州塔,建造於廣州市海珠區雙塔路,距離珠江南岸大約125米,與海心沙島及珠江新城隔江相望。是一座以觀光旅遊為主,具有廣播電視發射、文化娛樂和城市窗口功能的大型城市的基礎設施,曾經在2010年在廣州召開的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提供轉播服務。
2、長隆歡樂世界:長隆歡樂世界位於長隆旅遊度假區的中心位置。佔地面積2000畝,是乘騎游樂、特技劇場、巡遊表演、生態休閑、特色餐飲、主題商店、服務於一體的具有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水平的超大型主題游樂園。
3、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坐落於廣州市區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廣州教區宏偉而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該教堂建於1863年,落成於1888年,歷時25年建成,至今有130多年的歷史。由於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岩石砌造,所以又稱之為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教堂建築總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約35米,南北長約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約58.5米。教堂屬於哥特式建築,可以與聞名世界的法國巴黎聖母院相媲美。
4、白雲山:白雲山位於廣州市北部,是南粵的名山之一,由大約30多座山峰組成。登高可以俯覽全市,遙望珠江。每當雨後天晴或暮春時節,山間白雲綜繞,山名由此得來。白雲山自古以來就是有名的風景勝地,「蒲潤源泉」、「白雲晚望」、「景泰歸增」等均被列入「羊城八景」。近些年來又開辟了山頂和山北公園,修建了庭園式山莊旅舍、雙溪別墅、松濤別院及觀鳥園。是一個十分美麗的旅遊勝地。
⑸ 廣州有什麼著名的古建築
1、西漢南越王墓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趙眜是趙佗的孫子,號稱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該墓於1983年6月被發現,挖掘完畢即在原地建立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3年發掘時,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璽金印」一方以及「趙眜」玉印,證明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譽為近代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西漢南越王墓已開辟為博物館。
2、花塔
花塔在廣東省廣州市六榕寺內。塔建於粱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後毀於火災。北宋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重建。之後又多次修繕。
1980年全面修葺時,於塔壁間發現印有北宋年號的磚銘。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外觀九層,內部連同暗層共十七層,高57.6米,樓閣式。塔身為井筒式結構,第一層直徑12 米,並有副階。
塔內樓梯作穿塔壁繞平座式,各層塔身外層都有迴廊圍繞,各層層檐以綠色琉璃瓦覆滅頂,檐頂微翹,形如飛鳥展翅,在陽光下彩釉生輝,朱欄碧瓦,丹柱粉壁。整座塔身鋒如九朵雕花迭成,燦爛鮮艷。
塔頂為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鑄造的9.14米高千佛銅柱,柱身密布1023尊浮雕小佛,還有九霄寶盤、九層九霄寶輪、一層雙龍寶盤及八根鐵鏈等整串構件共重5 噸。此塔壯觀華麗,鋒如沖霄花柱,挺拔俊秀。
花塔矗立於廣州市中心,為廣州市增色不少,可鳥瞰全市風光。六榕寺內的巨型銅佛像、銅觀音像,都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古文物。
3、光孝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凈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辟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
寺名曾幾次更改,初名制止寺,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跡眾多。 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跡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4、鎮海樓
鎮海樓,又名望海樓,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園)小蟠龍岡上,為廣州市標志性建築之一,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樓高25米,呈長方形,闊31米,深16米。
下面兩層圍牆用紅砂岩條石砌造,三層以上為磚牆,外牆逐層收減,有復檐5層,綠琉璃瓦覆蓋,飾有石灣彩釉鰲魚花脊,朱紅牆綠瓦砌成,巍峨壯觀,被譽為「嶺南第一勝覽」。鎮海樓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龍岡上。
該樓又名「望海樓」,因當時珠海河道甚寬,故將「望江」變為「望海」。又因樓高5層,故又俗稱「五層樓」。樓前碑廊有歷代碑刻,右側陳列有12門古炮。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擴建廣州城時,把北城牆擴展到越秀山上,同時在山上修築了一座五層樓以壯觀瞻。
鎮海樓歷史上曾五毀五建,現建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是1928年重修時由木構架改建成。1929年成為廣州市市立博物館。1950年改名廣州博物館,分朝代陳列廣州城2000多年發展的文物史料。2013年3月,鎮海樓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陳氏書院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
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它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
陳家祠的建築雕塑飾件多達284件,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磚雕41件、銅鐵鑄和壁畫13件。陳家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家祠也是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的所在地,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內除長期設有《廣東傳統雕刻藝術》、《廣東象牙雕刻藝術》、《廣東刺綉》、《百年陳氏書院》、《舊廣州家居》等展覽外。
還不定期展出各種廣東民間工藝品,如石灣藝術陶、廣州織金彩瓷、潮州金漆木雕、廣綉、套色蝕花玻璃等。
21世紀以來,陳氏書院以「古祠流芳」之名兩度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被譽為「廣州文化名片」,成為嶺南地區最具文化藝術特色的博物館和著名的旅遊景點。
6、豫章書院
豫章書院創建於南宋時期,當時在朱熹理學的影響下,這里成為江西地區傳播朱程之學的基地。元明兩朝書院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元朝,因元統治者將理學作為治國安民之道,對書院採取了提倡、扶植和加強控制的政策,此階段,豫章書院和全國其他書院一樣得到一定的發展。
明朝初年,明統治者對書院採取的是不支持不禁止的政策,書院處於停滯狀態。明萬曆年間,因為政府的禁書院政策而一度被迫停辦。後來江西巡撫凌雲翼、潘季訓修葺後改祀宋元明諸儒,稱「豫章二十四先生祠」。
⑹ 以仿哥特式建築風格為主的廣州騎樓類別介紹
廣州有這么這么一群獨特的建築風格—— 騎樓 。它們以仿西式風格而出名,其中有仿哥特式的,有南洋式的,有古羅馬券廊式的等等,數不勝數。它們以獨特的建築風格成為廣州騎樓建築的多樣化元素之一。
廣州騎樓形式多樣,保存完整,是粵派騎樓的代表。
仿哥特式
愛群大廈、北京路新華書店是仿哥特式騎樓,這種形式較為少見。
北京路新華書店以強烈的垂直線條和拱形窗體現出哥特式裝飾風格。愛群大廈的立面以垂直構圖為主,設哥特窗,底層騎樓廊也處理為仿哥特式窗形式,使人感覺到濃厚的哥特風格。
南洋式
文明路186號。
這種騎樓有南洋地區的獨特且有創造性的形式———在女兒牆上開出一個或多個圓形或其它形狀的洞口,是一種建築智慧,預防颱風襲擊,減少對建築物的風負荷,不過因此形成了獨特的建築藝術形態。
古羅馬券廊式
新華大酒店
這種騎樓底層有券柱,券心處以漩渦裝飾,風格雄偉,一些部分還運用簡化了的羅馬柱。
仿巴洛克式
萬福路114號
這類騎樓採取了巴洛克式裝飾,多運用在山花裝飾及女兒牆的曲線中,除了萬福路,下九路、龍津西路也有。
現代式
這種騎樓建於上世紀80年代以後,在尺度、結構、材料、造型風格等方面與傳統騎樓區別明顯。一般來說,立面處理上舍棄了復雜的裝飾,運用了簡潔、明快、實用的功能主義的處理手法。
中國傳統式
德政南路139號是代表。這種騎樓體現了南方傳統民居的特色,底層沿街挑出,長廊跨越人行道,樓層正面牆上並排開著兩至三扇窗,立面基本無裝飾。這種騎樓僅在南華路、同福路、萬福路、德政路、起義路等還有零星保存。
騎樓就是近代典型的商業建築它是西方古代建築與中國南方傳統文化相結合演變而成的建築形式。不僅適應嶺南亞熱帶氣候,而且有更突出的商業實用性。
通常是樓下做商鋪,樓上住人。在兩廣、福建、海南有很多這樣的建築。如廣州的上下九、廈門的中山路、北海珠海街以及上海金陵路(早期廣東人聚居區)。
其跨出街面的騎樓,既擴大了居住面積,又可防雨遮曬,方便顧客自由選購商品。是東南沿海城鎮一種極有特色的建築物之一。
⑺ 哥特式建築的代表作是什麼特點和成就又是什麼
沙特爾大教堂是法國哥特式建築盛期的建築典範,採用了三層式——拱門、通廊與天窗的立體結構。建築的中心是一根圓柱,被周圍的四根細柱包裹著,細柱與拱頂結合搭配,飛扶壁的側推力完成了對整個建築物的固定。
科隆大教堂幾乎wan美結合了所有中世紀哥特式建築和裝飾元素。教堂外高達157米的南北高塔,尖銳直沖雲霄,有超過1萬座小尖塔映襯。西立面有三座尖拱大門,通過大門進入教堂內部,中廳的穹頂高43米,是哥特式建築中目前仍然存在的zui高中廳。
米蘭大教堂——義大利zui美的哥特式教堂。它採取了雙拱、帶尖塔和尖頂的雙扶壁、建築外部的豎直扶壁和玻璃窗,以及繁復的裝飾雕塑,靈感均來自法國火焰式哥特式風格。金碧輝煌的米蘭大教堂如一座地上的聖殿,吸引著全世界的遊客。
參考資料來源——《建築巔峰藝術體驗——哥特式建築解讀》
⑻ 哥特式建築的代表作品是什麼
哥特式建築的代表作品有巴黎聖母院、米蘭主教教堂、科隆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凱旋門。
一、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築代表,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聖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庄嚴。
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
二、米蘭主教教堂位於米蘭市中心最繁華地段的杜奧莫廣場上,世界最華麗的教堂之一,規模僅次於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被馬克·吐溫稱贊為「大理石的詩」。
米蘭主教教堂是米蘭的象徵,正面融合了哥德、文藝復興、新古典等多種風格,青銅的大門極為氣派,雕刻的主題與宗教和米蘭的歷史息息相關,正面造型各異的雕像無不展現藝術之精粹。
三、科隆大教堂,是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志性建築物。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論規模,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
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它被譽為哥特式建築代表中最完美的典範。它為罕見的五進建築,內部空間挑高又加寬,高塔直向蒼穹,象徵人與上帝溝通的渴望。
四、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坐落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本篤會隱修院。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全長156米,寬22 米,大穹窿頂高31 米,鍾樓高68.5 米,整座建築既金碧輝煌,又靜謐肅穆,被認為是英國哥特式建築的傑作。
五、巴黎凱旋門是歐洲紀念戰爭勝利的一種建築,是歐洲100多座凱旋門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巴黎市四大代表建築之一。凱旋門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戰的軍隊凱旋的大門。它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圓拱門,位於巴黎市中心戴高樂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
⑼ 廣東有哪些著名的古建築
廣州的光孝寺,最初是南越王趙佗(22O一265)第三代子孫趙建德的住宅,三國時吳國都尉虞翻因忠諫吳王被貶廣州,住在此地,並在此擴建住宅講學。東晉時期,西域名僧曇摩耶舍來廣州傳教時,在此建了大雄寶殿。唐宋時期,該寺改為「報恩廣教寺」。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改名光孝寺。
華林寺,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南天竺僧人達摩從海道來到廣州,並創建「西來庵」,宣揚佛法。後歷代均有增建,到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進行大擴建,改稱華林寺。
越秀山的鎮海樓,建於明洪武十三年 (1380年),不過經過多次修葺後現在只有部分是明代時的材料。
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由黎巨林設計。
西關大屋,目前尚存的還有120多座,大多建於清末民初。
沙面的建築,多數是19世紀末期建造的。基本屬於西歐的形式和風格,它是我國保存完整的總體以英式和法式為主的西方古典建築群。此外,還有哥特式、新古典式等形狀、風格各異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