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證券被哪個公司並購了
擴展閱讀
北京站屬於疫情什麼區 2025-09-19 18:52:00
福州無良印品在哪裡 2025-09-19 18:50:29

廣州證券被哪個公司並購了

發布時間: 2023-01-13 06:27:49

1. 如何看待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100%的股權

這是券商一哥中信證券通過並購再下一城

1、中信證券的一哥之路,也是其並購之路中信證券曾經先後將萬通證券、金通證券、里昂證券通過並購收入麾下,曾經還謀劃並購廣發證券,最後未果,這次並購同屬廣東的廣州證券,也是意味深長。

專注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的股權設計和激勵,業余愛好搏擊歡迎點贊、關注咨詢合作請私信

2. 中信證券鯨吞廣州證券:冬天很冷,券商開始收割券商了

文 / 劉衛東&謝俊 (智通 財經 研究院)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港股挖掘機」,原標題: 《冬天很冷,券商開始收割券商了》 ,點擊查看。

震驚證券業

平安夜不平安。機叔的朋友圈被刷屏了。

中信證券 ( 06030.HK/600030.SH) ,這個龍頭券商,趁著市場不注意,突然就說要去買個券商回來: 廣州證券(000987.SZ)

就在兩個月以前,越秀金控才完成收購廣州證券剩餘的32.765%股權,收購該部分股權的估值62.63億元,反推廣州證券兩個月前的估值達到191.15億元人民幣,相比於賬面凈資產溢價76.33%。

不過廣大人民群眾來不及看這些數據了,單是券商買券商這一行為本身,就足以讓不少局外人格外激動,什麼 「強者恆強」 ,什麼 「馬太效應」 ,你一言我一語的;

一部分局內人也似乎很開心,機叔看到有不少中信證券的朋友轉發公告截圖,說了句:終於官宣了,然後就比了個心;

另一部分局內人明顯心情受到影響,機叔看到廣州證券的朋友要麼不發這消息,要麼很冷靜地配一些自己的話。網傳他們因此要裁員一半,不知真假。

不管怎麼說,有「麥子店高盛」雅號的中信證券,人家是個豪門,廣證這多少算是嫁入豪門了吧。

只是會不會發生中金和中投那樣傳說中「不太順利」的磨合,最近竟然還有說法是中金要把中投證券改名為「中金財富」,的確叫人唏噓不已。再怎麼說,中投證券的前身都是曾經三大全國性券商之一的南方證券啊。

要問今天這件事,中信買廣州,機叔怎麼看?

答案是:能怎麼看?泡壺茶,裹上毛毯坐著看唄。

在中國券商短短的三十年 歷史 中,底部兼並這種事情啥時候少過。身處這個大時代,咱也沒辦法,天冷了那就裹上毛毯讓身體暖和些,同時喝點熱茶,由內而外地暖和暖和。

還需再等等,已經聽到春天的腳步聲了。

回到上一輪券商並購潮時候,看一看那時候的中信證券吧,很有意思的是,時隔十多年,它還是做著同樣的事情。

論中信的崛起:收購兼並占很大比重

中信證券於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算起來並不是國內最早一批草莽時代過來的券商。也可能因為沒有過去那些 歷史 包袱,中信證券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崛起路線。

一手把中信帶到巔峰的前董事長王東明曾就擲出豪言:中信證券要做「中國版的高盛」!為此,他還找來老外寫高盛的那本《高盛帝國》要求翻譯成中文,並推薦中信證券的員工閱讀。

那麼說中信證券的崛起路線是怎樣的呢,機叔的概括就是: 「猥瑣發育,別浪」 ( 游戲 用語,不含任何貶義):

我大大大——我買買買——我強強強。

先是「我大大大」,1999年,中信證券通過股改、引入戰略投資者,成功將自己的注冊資本躍升至20.82億元,1995年剛成立那會兒還只有3億元。資本金多意味著啥,不意味啥,有錢唄——有錢啥不好辦啊;

再是「我買買買」,2003-2007年,先後買券商,買基金,買期貨:

在國內券商普遍最差錢的時候,不斷出手,吃掉總部位於山東、浙江的 萬通證券 金通證券 ,如今中信證券比較強的經紀業務團隊,大都和曾經在山東、浙江的公司有關;

2005年的時候,又聯合建銀投資把曾經的大哥 華夏證券 改組成 中信建投證券 (持股60%),之後就跟中信建投證券之間一直扯來扯去,直到2010年6月29日,在證監會的「一參一控」的要求下,中信證券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同時分別掛牌轉讓其持有的中信建投有限45%、8%的股權。被北京國管中心買去了那45%,成為了中信建投有限的第一大股東。中信證券從中信建投有限的絕對控股方轉變為參股方;

這期間一度想吃掉危機中的 廣發證券 ,結果被廣發證券給打了回去,成為一大遺憾;

後來還吃掉了 華夏基金 ,吃掉了 金牛期貨 ……

接下來就是「我強強強」,2012年,中信證券又收購了總部位於香港的 法國里昂證券 ,在海外市場站穩了腳跟,這就是現在香港的 中信里昂證券 ,在港股市場混得風生水起。

正是基於 「中國高盛」 的願景,中信證券的轉型之路在國內算是早的了,也是極為大膽的。

比如,收縮經紀業務規模,2017年,他們主動關閉了7家營業部,表現出對傳統經紀業務不同的看法。根據他們的年報,目前正在做的是「逐步搭建最大、最全、最專業的金融產品超市」,向財富管理轉型。

2018年12月10日,中信證券宣布經紀業務部門更名為財富管理委員會,一時間引起一片嘩然,看來管理層並沒有食言,說轉型財富管理,最後連「經紀業務」的名字都不要了。

之後的文件顯示,中信證券將建立從總部到分支的推動體系,並在北上廣等7個城市啟動區域財富管理中心試點,同時計劃要到2021年實現財富管理客戶數量和資產總規模增長50%、投顧服務收費超2億元,最終成為部門重要收入構成,實現收入結構的優化。

麥子店高盛這么兇狠,其它中小券商是不是瑟瑟發抖?

怕就對了,資本市場就是這樣吧。現在遍地便宜貨,正是有錢的機構出門收貨的好時候,中信證券這個龍頭券商自然就當仁不讓了。

而且,廣州證券今年來確實不省心。

抄底還是救助?

現在你再回過頭來看廣州證券的業績,短期交易者或許會對這筆券商大並購的交易吸一口涼氣。

根據越秀金控公布的半年報,廣州證券的主要業務板塊分為證券經紀業務、信用業務、資產管理業務、證券自營業務、投資銀行業務等,主要業務在華南地區。按照公司半年報的披露,整體利潤下滑非常明顯。

今年11月,廣州證券虧損1000多萬,前11月已累計虧損1個多億。

其實就在兩個月以前,越秀金控才完成收購廣州證券剩餘的32.765%股權,才剛把這個兒子抱回家沒多久,現在要甩手賣掉,可見境況有多艱難吧。

不僅僅是不斷下滑的業務,兩三個月前沸沸揚揚的股權質押業務,根據公司半年報,廣州證券也有48.74億元。

眾所周知,股權質押已經成為了影響金融甚至經濟穩定的重要導火索,廣州證券的凈資產約108億,核心凈資本77.12億,但是股權質押合計達到63.93億,尤其是在6月之後,市場又出現了明顯的回調,現在的財務情況可想而知。

這都是真金白銀的,白紙黑字的,誰都否認不了。這個山芋,還真是燙呵。

廣州證券業績下滑,且資產質量存在較大的風險,中信證券收購這樣的資產本身就會承擔比較大的業績壓力,但更重要的是收購價格,由於公告中,雙方目前達成的是意向性收購,所以交易價格等內容可能要在幾個交易日之後才公布。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越秀金控收購廣州證券的時候,可是按照1.76倍的PB 來收的,現在賣給中信證券,按照常理來說,平價賣給中信證券就已經不錯了,即便是平價賣,越秀金控為了完成上次的募資交易,還要承擔額外支付2800萬的承銷、律師費等虧損。

單單按照在港股的估值,中信證券不過是0.94倍,雖然中信財大氣粗,按照港股的慣性思路,復牌之後的中信證券起碼再港股市場表現可想而知。

在機叔的同事謝指導看來,中信證券收購一個排名遠低於自己的券商,資產質量存疑,且大概率溢價,還不圖廣州證券的牌照資產,救助的意義遠大於實際得到的好處。

由於行業是充分競爭的格局,其象徵意義僅在於打響了供給側改革向證券行業推進的第一槍,離行業龍頭擁有定價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機叔覺得,廣州證券全資賣身中信證券,肯定也是個不得已的選擇。

交易的細節都有什麼我們現在還不清楚,只是它絕不會是近兩年最後一起券商並購案,它既是結束的開始,也是一段新的開始的開始。

2002年-2006年,我們國家的A股券商經歷過一次「戰火連天」的券商倒閉潮,或者叫券商並購潮吧,物競天擇,那是熊市漫漫下證券行業優化格局「供給側改革」的一個必然選擇。

隨著2006年華泰證券入主聯合證券,市場也逐漸蘇醒,券商這個市場風向標真是屢試不爽——2007年的大牛市至今仍是不少人的第一次人生跳板。

歷史 當然不會簡單地重復,它會非常精彩地重復再重復。(完)

3. 兼並,重組是市場方格理論中的新市場嗎

同行業的兼並重組是成熟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兼並重組概念從中國一些優秀證券公司的發展歷史來看,多次的並購重組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除了市場原因外,政策因素也是中國證券公司兼並重組進一步加速的重要原因。中國證監會於2019年7月5日發布《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股權規定》)。其對證券公司的股東進行分類監管(區分為控股股東、主要股東、持有證券公司5%以上股權的股東和5%以下股權的股東)。

上述規定不僅影響新設立的證券公司,對證券公司的存量股東也有影響。中國證監會同時發布的《關於實施〈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規定》要求:《股權規定》施行前已經入股證券公司的股東,不符合《股權規定》的要求,應當自《股權規定》施行之日起5年內達到要求。經分析,部分券商的控股股東資質達不到《股權規定》的要求。如果在規定時限內達不到股東資質條件,那麼這些控股股東面臨兩種選擇:要麼降低持股比例或者轉讓持股,放棄對該證券公司的控股權,要麼將該綜合類證券公司轉型為專業類證券公司。政策客觀條件的要求將迫使部分達不到資質要求的股東放棄持股,從而刺激證券公司間的並購重組活動。此外,中國證券會也鼓勵證券公司間的市場化並購重組。2019年11月29日,證監會在對全國政協委員《關於做強做優做大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構建資本市場四梁八柱確保金融安全的提案》的答復中提出:兼並重組鼓勵市場化並購重組,支持行業做優做強。支持行業內市場化的並購重組活動,促進行業結構優化及整合。

2019年以來,證券公司之間的兼並重組開始頻繁起來。2018年12月24日,中信證券發布公告稱,兼並重組擬發行股份收購廣州證券100%股權,並將其重組為旗下的全資子公司。2019年12月27日,中信證券發行股份購買廣州證券事項獲得中國證監會核准。2020年1月14日,中信證券公告:廣州證券資產過戶手續及相關工商變更登記已完成,廣州證券更名為中信證券華南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6月17日,天風證券發布公告,擬斥資45億元收購恆泰證券29.99%股權,成為恆泰證券第一大股東。2019年11月5日,太平洋證券發布公告,華創證券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以5.5元/股的價格現金收購北京嘉裕持有的4億股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可以預期,受政策和市場競爭的雙重驅動,我國證券公司通過兼並重組實現集中化做大、做強,將成為趨勢。

4. 廣州證券被中信收購賬戶注銷。我們的錢怎麼怎麼轉出來

股友你好,這個情況通常會直接轉到中信系統去,建議你致電廣州證券客服和中信客服獲取實質的解決方案

5. 華泰證券、聯合證券、華泰聯合證券之間是什麼關系現在開通了融資融券業務的有哪些券商,華泰聯合有嗎

在2006年前,華泰證券和聯合證券是兩家不同的證券公司。但在2006年,華泰證券入股掌控聯合證券。在華泰的推動下,聯合證券在2009年7月改名華泰聯合證券,正式成為華泰證券旗下的一家子公司。
聯合證券大部分證券業務被剝離轉給華泰證券,華泰聯合目前僅有投資銀行業務。而華泰證券負責投資銀行業務以外的所有證券業務。華泰聯合沒有融資融券業務,但華泰證券可提供融資融券業務。

1.華泰證券,前身為江蘇省證券公司,成立於1990年12月。是中國證監會首批批準的綜合類券商,也是全國最早獲得創新試點資格的券商之一,目前的十大券商之一。
2.聯合證券,成立於1997年,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的非銀行金融企業。
3.2006年,聯合證券增資擴股,引入了華泰證券作為股東。2009年7月,華泰成為聯合證券大股東,聯合證券改名為華泰聯合證券。
4.現在經紀、融資融券、固定收益、資產管理、銷售交易、金融創新、研究和場外業務業務均由華泰負責,華泰聯合負責投行業務。

目前融資融券業務的證券公司有:71家
申銀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華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財達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德邦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廣州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國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恆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紅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華寶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華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江海證券有限公司
首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銀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中航證券有限公司
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渤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財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大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東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東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東莞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華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華龍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華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金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日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湘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新時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浙商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民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方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國都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齊魯證券有限公司
西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證券(浙江)有限責任公司

現在一般是進行經紀業務的證券公司都能開通融資融券業務,融資融券業務開通的條件要求比較高,以下摘自愛寶盆網站證券欄目的融資融券頁面:開戶滿18個月(常規以後6個月),所在券商有融資融券資格,個人賬戶資產大於50萬,個人攜帶本人身份證和股東卡到相應營業部即可申請辦理。

6. 越秀金控到底是干什麼的

越秀金融是一傢具有40多年發展史的大型綜合性商業上市企業,公司主營業務包括金融業務和百貨業務,在百貨零售業務方面則堅持以經營中高檔商品為主,走時尚精品路線。
在金融業務上,該公司有證券期貨業務、不良資產管理業務、融資租賃業務這些產品。

拓展資料:
作為越秀集團大金融產業的管控和發展平台,廣州越秀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越秀金融集團)擁有廣州證券、金鷹基金、廣州期貨、廣證恆生證券投資咨詢、越秀證券(香港)、越秀融資租賃、越秀產業投資、越秀小額貸款和廣州擔保等專業子公司,並在香港、深圳、佛山、東莞、珠海、惠州等珠三角區域以及杭州、北京、湖南等地區開設了分支機構。
截至2012年末,越秀金融集團總資產達254億元,共有在崗員工1,881人。2012年,集團實現了資產、收入、利潤大幅增長,資源投入和產業布局力度不斷加大,綜合金融產業布局基本成型。
越秀金融集團圍繞構建大金融產業鏈,著力於全方位布局金融業務,搭建齊全的金融業務框架,重點發展證券、租賃等核心業務,開展產業投資,小額貸款等特色業務,通過並購重組進入其他金融業務。
越秀金融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致力於滿足客戶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整合和提升現有金融業務資源,投資和培育新的金融業務領域,為客戶提供更專業、更便捷、更安全的優質金融服務,持續為客戶創造長期價值。
企業使命:以客戶價值為核心,提供全方位的優質金融服務。
企業願景:成為值得信賴的國際化金融控股集團。
企業價值觀:陽光、激情、超越、共贏。
企業風險觀:全面管理風險 穩健創造價值。

7. 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在哪裡成立

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市成立,是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成立於十七世紀初,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金融股票為主的證券交易所。該證券交易所於2000年9月和巴黎證券交易所、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合並,形成世界上第一個跨國境的泛歐交易所。

什麼是證券交易所?
證券交易所是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從世界各國的情況看,證券交易所有公司制的營利性法人和會員制的非營利性法人,我國的證券交易所屬於後一種。

中國比較靠譜出名的證券公司有什麼?
1、中信證券:公司成立於1995年,控股股東為中信集團,證券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各項業務均處於行業前三。行業並購的王者,先後收購收購萬通證券、設立中信建投並重組華夏證券、收購金通證券、收購華夏基金、收購里昂證券以及近期收購廣州證券。每一次並購和減持的操作,都將抄底和逃頂玩到極致,令人嘆為觀止,戲稱為「麥子店高盛」。

2、國泰君安:公司成立於1999年,實際控制人上海國際集團,頗有實力的上海老牌券商,穩健發展,注重風控,凈資產及凈利潤均排名行業前二。自營業務收入佔比超過30%,投行業務,債券承銷較強,股票承銷較弱,零售經紀業務市佔率排名第一。

3、海通證券:公司成立於1988年,股權分散,由上海國資委監督管理。上海本土券商,是國內成立最早、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券商之一,綜合排名始終位列前三。權益投資能力較強,自營業務收入佔比33%,投行業務境內、境外同時發力。海外業務收入佔比27%,行業排名第一。

8. 哪個證券公司好

1.如果您要開戶的話一般情況下是選擇傭金較低,服務較好,在您所在地有營業部的券商,會方便您今後辦理業務。\x0d\x0a2.根據2015年證監會公布的券商評級數據,我國目前擁有券商119家,其中24家為子公司。\x0d\x0a其中在119家券商中,有23家券商以上市公司的身份存在。這23家上市公司依次為:中信證券、國金證券、國元證券、國海證券、國泰君安、西南證券、西部證券、東方證券、東吳證券、山西證券、招商證券、興業證券、廣發證券、光大證券、海通證券、太平洋、華泰證券、方正證券、申萬宏源東北證券、長江證券等。\x0d\x0a3.具有上市公司身份的券商一般財力雄厚,有多年經營歷史,在實力上位於行業上游水平。這部分券商在整合行業中是排名較好的。\x0d\x0a您可以根據這個排名的券商根據您個人的實際情況挑選。

9. 中信證券會收購東信證券嗎

不會
6月5日,中信證券(600030.SH)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補正通知書》,將會積極准備有關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補正材料,並及時報送。

盡管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的重組事項還需獲得證監會核准,但人員及業務的整合已經緊鑼密鼓開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廣州證券員工入職中信證券以後,工資待遇仍由廣州證券發放,經歷一年考核後,合格者留下,未來就會按照中信證券的職級發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