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寺廟的佛菩薩都有哪些
一、佛主:
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葯師佛。
二、菩薩:
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韋馱菩薩、伽藍菩薩。
三、護法天神:
四大天王及諸護法。
人物列舉介紹:
1、彌勒佛
彌勒佛(即 彌勒菩薩,也叫 彌勒菩薩摩訶薩)(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菩薩、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大乘佛教大師支謙、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里,常見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2、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
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唐朝來華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這位出身新羅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華山也被視為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並因此成為了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來香火鼎盛。
3、韋馱菩薩
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梵名音譯為私建陀提婆,意為陰天,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梵文:Skanda 。後來被佛教吸收為護法諸天之一(此外,佛教中還有另外一位護法天神韋天將軍。相傳他姓韋名琨,是南方增長天王手下八大神將之一,又是護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將之首。有很多人把韋馱天和韋天將軍相混),是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
凡有規模的寺廟大多供韋陀尊天菩薩像,因為韋陀菩薩是佛祖的護法神,也是佛法的護法神,也護修行佛法的眾生,寺廟供奉韋陀意為護寺安僧,相傳釋迦牟尼涅盤時,諸天和眾王把佛陀火化後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養。韋馱也分得一顆佛牙,正准備回天堂。
一個捷疾鬼渾水摸魚,偷走一對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韋馱奮起直追,剎那間將捷疾鬼抓獲,奪回了佛舍利。諸天和眾王紛紛誇獎韋馱能驅除邪魔外道、保護佛法。於是,韋陀被人們稱為護法菩薩。相傳,浙江臨安天目山是韋馱菩薩的道場。農歷六月初三是韋馱菩薩聖誕。
4、伽藍菩薩
伽藍菩薩,就狹義而言,指伽藍土地的守護神;廣義而言,泛指所有擁護佛法的諸天善神。「伽藍」是寺院道場的通稱,佛教伽藍神的代表形象。
依《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所說,佛教伽藍神是保護伽藍(寺廟)的神。佛說有十八神保護伽藍,即美音、梵音、天鼓、嘆妙、嘆美、摩妙、雷音、師子、妙嘆、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統稱「十八伽藍神」。 以伽藍菩薩(關公)形象為代表。
5、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梵文:,Avalokiteśvara),觀世音來自於竺法護與其弟子譯於長安敦煌寺的 《正法華經》。竺法護初譯「光世音」 其弟子聶道真改為「觀世音」。 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系。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 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
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國的江、浙、閩、廣、台灣, 以及南洋華僑間,觀音信仰極為普及,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島,自古以來也一直被視為觀世音菩薩應化的道場。
② 廣東有哪些寺廟比較出名的寺廟有那些呢
阿彌陀佛! 廣東六大寺: 神光寺位於廣東省興寧市神光路,舊時稱為南山壽慶寺,建於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寺的創建有這樣的傳說:邑人羅孟郊在北宋天聖八年(1030年)上京城殿試,高中探花,官至諫議大夫、翰林學士。當時恰有一位朝廷大官貶謫潮州,途經興寧縣擁慧亭(即今福興五里亭),遠眺神光山,形如殿旗,與貴人峰相連,嘆曰:此地現已出翰林控花,今後也應人才輩出,如能在南山上建一寺院,則錦上添花矣!於是在他了指點下,當地父老在山腰建一寺廟,命為壽慶寺。明朝成化年間,壽慶寺經過數百年的風雨,已顯破漏。其時陳禮明任興寧縣令,留心文教,培育人才,於成化十五年(1479年)擴建重修壽慶寺,改南山為神光山,改壽慶寺為神光寺。 興寧寺現存建築有大雄寶殿、藏經閣、地藏殿、觀音殿、祖師殿、僧房、海會塔等,其中大雄寶殿為泰國式荷花殿,寺中有碑刻14塊。泰國1500公斤銅塑釋迦牟尼佛,位於大雄寶殿正中。 墨池寺位於廣東省興寧市風景秀麗的神光山南麓貴人峰,寺詢有曾子湖,寺旁有口石泉,泉水自石縫湧出,長流不息,清澈純凈,美味甘醇。據明朝祝枝山編《正德興寧縣志》記載,宋諫議大夫、翰林學士、探花羅孟郊童年在比讀書。常在池邊習書,洗硯池中,其水盡黑。明萬曆辛亥孟夏縣令陳應薦親筆書「墨池」兩字刻石,立於池邊,後人便在此修建一座墨池寺,以供信眾奉香朝拜。寺內有一座房舍,名曰「探花書院」,有對聯曰:「掛榜名山池染黑,墨池書院紫薇香」,成為興寧古八景之一。 寶林寺位於廣東順德市太平山。俗話說:「未有順德,先有寶林」。據史志記載:順德海濱原有一孤寺,始建於五代之南漢年間(917-971)年,至今千餘年。至明景泰初,遂成地方首剎。明景泰三年順德建縣之後,每遇國家大典或朝廷詔令,則地方官紳父老集合於此寺舉禮。歷代以來,此寺維系了地方人士和海外鄉親的感情,時至今日,星洲美洲之寶林僧徒,經常聞訊祖庭和故鄉的情況。據羅天志《五山志林》所載,肇慶鼎湖慶雲寺開山凄壑禪師剃度於寶林寺,道高德重,故寶林寺在佛教南宗的歷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龍山國恩寺位於廣東省西部的雲浮市新興縣集成鎮境內。省城至新興一百六十公里,從廣州乘火車可到達新興,有廣州至新興直達豪華大巴只需二小時,更有長途汽車從各處通往新興縣城,再由縣城坐1路公共汽車直達龍山國恩寺,交通十分方便。寺前有省內著名的溫泉度假區。 永福寺位於廣東省饒平縣汫洲鎮虎頭山南麓,聞一法師創建於宋朝,與海山隆福寺同一法源,即南華——靈山——隆福——永福一脈相承,故稱「瀛蓬雙福」。塔林三座,東座塔主是美國根造法師舍利塔,內供奉舍利一百多粒。石碑刻有趙朴初、啟功、智誠法師等名家及長老手跡。
③ 廣州最靈驗的四大寺廟
光孝寺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是嶺南歷史最為悠久,影響最為深廣,規模最為宏大的寺院,象徵著中國禪宗文化的精髓,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是其最主要的建築。
大雄寶殿內修建的三尊大佛像,中間為釋迦牟尼,左右分別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三尊佛像合稱為華嚴三聖,左右偏殿分別供奉著地藏王菩薩和關公,獨具廣東佛教界特色。光孝寺是廣州求姻緣最靈的寺廟之一,也是求子最靈驗的寺廟,很多人慕名來這里結善緣。
④ 請問廣州哪間寺廟供奉著大日如來知道的請幫忙,謝謝。
大日如來,是藏傳佛教的名稱,其實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毗盧遮那佛。
也就是說,每個佛教寺院的大雄寶殿裡面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就是大日如來。您只需到光孝寺,或者六榕寺大雄寶殿,禮拜供養釋迦牟尼佛,就是供養禮拜大日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