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防空警戒線離海岸多少距離
擴展閱讀
上海高考科目滿分多少 2025-07-27 01:04:23

廣州防空警戒線離海岸多少距離

發布時間: 2023-01-25 19:36:20

⑴ 英阿馬島戰爭時期,英軍頭號鷂式戰斗機王牌飛行員是誰戰績多少架

有一名英軍飛行員因累計擊落 5 架阿機而成為「馬島王牌」,他個人戰
果包括 2 架幻影Ⅲ和 3 架 A—4,可惜其大名並未得到宣揚。

馬島戰爭,是英國和阿根廷兩國圍繞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歸屬所進行的 一場局部戰爭,它始於 1982 年 4 月 2 日,到 6 月 14 日結束,歷時 74 天。 阿很廷共投入作戰飛機 187 架(一說 201 架),型號中包括幻影Ⅲ、幻影 V 型戰斗機 40 架。英國投入作戰飛機 68 架,型號中包括鷂式、海鷂式戰 斗轟炸機 42 架,如果把後勤飛機也算進去的話,雙方投入的飛機總數可超過500 架,不過用於空戰的主要就是上述四種機型。在戰爭全期,哪一方都未能最終取得制空權,而且航空作戰大多限於空對面(空對地,空對海面目標) 攻擊行動。
戰爭進行到 5 月上旬,英阿雙方才真正展開以爭奪戰場上空制空權為目 的的一系列空戰,由於英國海軍加強了海空封鎖,英國方面逐漸取得了戰爭 主動權,阿方制空權逐漸喪失。5 月 25,阿方已累計損失 60 架飛機,幾乎占 一線飛機的一半。當時的空戰戰果比已高達 12∶1,英方居先。至 6 月份, 英國軍隊開始從各個方向登陸,力圖攻佔該島。在此階段,阿機頻頻出擊, 取得了擊沉以謝菲爾德號為首的 6 艘英艦,擊傷 4 艘的輝煌戰績。但由於孤 島無援,阿方海空力量日漸枯竭,到最後,馬島終於被英軍全盤佔領。
因此,此次戰爭中的航空作戰主要體現在空戰攔截和對艦攻擊兩大方面。在為數不多的空戰中,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的海鷂式和後來加入的皇家 空軍的鷂式戰斗機,發揮了它們獨一無二的特長:能在空中突然減速,或急 轉彎,甚至作「空中爬行」。正是憑借著如此超群的機動性能,英軍才最終 取得了 23∶O 的極佳戰果,使這種世界上最先投入戰爭的垂直/短距起降式戰 斗機出盡了風頭,它使空戰中的被動者變為主動者,它創造出一些全新的格 斗樣式。另外,再加上皇家飛行員熟練使用了可作迎面攻擊和「離軸發射」的 AIM—9L 型(響尾蛇的新改進型)空對空導彈,取得如此令人注目的戰果是不難理解的。 在空戰中.唱主角的是海鷂而不是鷂式。由於這種飛機耗油量大,飛機攜油量又相對少一些,所以在艦隊外層空域擔負防空巡邏任務的,四架值班飛機,每架只掛 2 枚導彈的前提下,只能在防空警戒線附近維持 20 分鍾的飛 行時間,這么一來,就需要有更多的飛行員輪流駕機互相替換,鷂式飛機與 海鷂飛機還被賦予對地攻擊任務,其機動作戰性能遠遠優於阿方的 A—4 型和 幻影Ⅲ型飛機。為了用好鷂/海鷂式飛機,作為對戰爭的一種後勤支持,英國 的飛機製造商不僅為軍隊培訓飛行員,還向各訓練中心派出專家提供技術服 務。飛機廠及時為戰爭交付了 4000 套飛機零備件,可見,要打贏空戰,裝備 的質量及維護不可等閑視之。所以有人說,馬島空戰,是垂直起落飛機的空 戰,是垂直起落戰斗機大獲全勝的空戰。
據統計,在英軍戰果中,有 17 架是被 AIM—9L 擊落的,有 4 架是被傳統的航炮擊落的。前者占總戰果的 59.3%,可見,空對空導彈業已成為歷次戰 爭中空中格鬥的主要兵器。
專家們事後分析,阿根廷空軍在空戰中夫敗的原因是:島上無機場備降,使飛機作戰半徑變得很短(飛機不得不從本土飛來。再飛回本土)。由於要 節約燃油。飛行員們不敢啟動加力器,並在作戰半徑的「邊緣」區以低空混 戰方式與敵交鋒,時間只允許幾分鍾。盡管阿方飛行員的勇氣與智慧不容懷 疑,但飛機的速度與機動性均大受限制,幾乎損失了武庫中的全部 A—4 式攻 擊機(有時兼用於空戰)和部分其他型號的戰斗機。戰後,有人認為,不如 盡量避免空戰,而集中兵力襲擊阿方主要威脅——英艦也許更合算一些!
據阿根廷官方資料統計,在這次戰爭中,阿根廷空軍共損失 A—4 天鷹式 攻擊機 30 架,短劍式戰斗轟炸機 15 架,普卡拉式低速攻擊機 23 架,C—130 大力士式運輸機 1 架,有 55 名飛行員被擊落。海軍共損失 A—4 3 架,MH339 教練攻擊機 3 架,有 3 名飛行員被擊落。海岸警備隊航空兵損失「空中貨車」 式小型運輸機 1 架,應當說,這份統計報表是最具體,也是最客觀的了。

據戰後分析,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第 800 飛行中隊的空戰命中率是最高 的,這支部隊曾參加過朝鮮戰爭,只不過當時使用的是活塞式的「海火 FR.47」等型飛機。這支老資格的戰斗機中隊曾在馬島戰爭中先後向阿機發射過 14 枚導彈,有 13 枚命中目標,命中革高達 97%,此值甚至高過了導彈出 廠說明書上的平均命中率。並且超過了越戰後期紅外空對空導彈命中率 7 倍 以上!有了這些神奇兵器,飛行員和王牌們要創造空戰奇跡,不再是僅僅依 靠自身的智商和體魄了。
與此同時,英軍這幾十架垂直/短距起落戰斗機的出勤率也是相當高的, 平均每架每日出動 6~7 次,個別飛機多達 9 次!每位飛行員每日要升空 3~
4 次,個別人多達 6 次,如此高強度的出動次數,對人對機都是一個嚴峻考 驗。這樣的出動次數,是阿方戰斗機的 2~3 倍。阿方飛行員雖在此次戰爭中 表現出極其旺盛的戰斗意志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但在裝備上與英軍的差 距卻是冷酷無情的。老式飛機的戰損率居高不下,是無法通過飛行員的英勇 善戰來進行調整的。
在戰爭全期,英、阿雙方飛機出動數量(含各種任務)分別為 2536 架次
和 178O 架次。而在 45 天中,阿方飛機出動 445 架次,飛行時間為 2782 小時, 平均每一架次飛行 6.25 小時,其中大多時間花費在海上往返之中。
在戰爭初期,阿機尚能找海鷂式飛機空戰,也確實主動交過幾次手。但不久便極力避開正面交鋒,以保存有限的實力。據西方推測,戰爭中阿機共 損失 117 架,其中 31 架是停在地面上時被炸毀的,23 架是在空戰中被擊落 的,其他是在另外的作戰任務中彼別的武器擊落的。這個統計數高於阿方的 官方報告值,但卻點明了空戰戰果的具體值。
英軍承認共損失飛機 37 架,但空戰損失為零。據說,37 架飛機中僅少數是被阿軍地面槍炮擊落的,大多數是因為航空母艦中彈受傷無法接納飛機 或飛機本身事故造成的。因此,戰損率是很低的。

⑵ 1998年洪水景德鎮超警戒線多少

水位30.01米,超警戒線4.01米。

1998年長江發生了自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

從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陽湖連降暴雨、大暴雨使長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來水和潮汛共同影響,江蘇省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線超過警戒水位。南京站高潮位7月6日達9.90m。沿江蘇南地區自6月24日入梅至7月6日出梅。由於沿江潮位高,內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內澇的嚴峻局面。秦淮河東山站最高水位10.28m,居歷史第三位;滁河曉橋站最高水位達11.29m,超出警戒水位1.79m。

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受長江上游幹流連續7次洪峰及中游支流匯流疊加影響,大通站流量8月2日最大達82300立方米/秒,僅次於1954年洪峰流量,為歷史第二位。南京站7月29日出現最高潮位10.14m,居歷史第二位,在10.0m以上持續17天之久。鎮江站8月24日出現8.37m的高潮位,僅比1954年低1cm,居歷史第三位。

1998年長江發生的全流域性大洪水,與歷史上大洪水相比,主要不同在於:1998年洪水期間長江幹流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陽湖主要控制站的洪峰水位明顯偏高高水位持續時間較長;分洪潰口少。

洪水調查原因:

水位升高:

1998年長江發生了繼1954年以來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這場洪水雖已過去,但各種議論紛至沓來,更有甚者將其歸於「人禍」。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雖然這場洪水量極大、涉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洪澇災害嚴重,但造成的損失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小得多。

經分析,長江發生1998年大洪水主要是氣候異常、暴雨過大、河湖調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造成的。荊江以下最大洪峰流量和最大60d洪量對比表明,1998年洪水總體上小於1954年,在本世紀已發生的3次全流域性大洪水(1931、1954、1998年)中列第2位。

1998年長江中下游洪水位大大超過了1954年的實測水位,高洪水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1、1998年分蓄洪量與1954年相比大量減小,1954年長江中下游分洪潰口總量達1023億立方米,而1998年只有100億立方米;

2、湖泊調蓄能力降低,建國以來,長江中下游通江湖泊面積減少約1萬平方公里,洞庭湖、鄱陽湖因淤積圍墾減少容積180億立方米以上。

濫砍濫伐:

長江洪水泛濫是長江流域森林亂砍濫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圍湖造田、亂占河道帶來的直接後果。長江兩岸有4億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長江上游森林覆蓋率為22%,由於不斷進行的農地開墾、建廠和城市化,使兩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四川省193個縣中,森林覆蓋面積超過30%以上的僅有12個縣,一些縣的森林覆蓋面積還不到3%。為此,長江流域180萬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0%發生水土流失,每年喪失表土24億噸,每年從上游攜帶下來5億噸以上的土砂順著長江流入了東海。

由於年復一年的土砂淤積,長江的河床從多年前開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為繼黃河之後的又一條「懸河」。長江的「碧水」早已盪然無存,其「渾黃」程度可以和黃河「媲美」。另一方面,長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則在迅速地萎縮著,洞庭湖水域面積從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縮減到2145平方公里,鄱陽湖在40年間縮小了1/5,還有數百個中小湖泊已經永遠地從地圖上消失了。這一切都是長江洪水泛濫的原因。

氣象異常:

1998年我國氣候異常。主汛期,長江流域降雨頻繁、強度大、覆蓋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松花江流域雨季提前,降雨量明顯偏多。氣候異常的主要因素是:

1、厄爾尼諾事件(即赤道東太平洋附近水溫異常升高現象)。1997年5月,發生了本世紀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當年年底達到盛期,到1998年6月基本結束。統計資料分析表明,每次厄爾尼諾事件發生的第二年,我國夏季多出現南北兩條多雨帶,一條位於長江及其以南地區,另一條位於北方地區。這次異常偏強的厄爾尼諾事件,是造成1998年我國夏季長江流域多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2、高原積雪偏多。根據氣候規律分析,冬春歐亞和青藏高原地區積雪偏多時,東亞季風一般要推遲,夏季季風偏弱,主要雨帶位置偏南,長江流域多雨。1997年冬季,青藏高原積雪異常偏多,是影響1998年夏季長江及江南地區降雨偏多的一個重要因素。

3、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異常。副高是影響我國降雨帶位置和強度的重要因素。1998年6~8月,副高異常強大,脊線位置持續維持偏南、偏西,並且呈穩定的東北一西南走向。這一現象是近40年來罕見的。6月中下旬,副高位置尚屬正常,降雨帶主要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短暫北抬;從7月中旬開始,副高反常地突然南退,位置異常偏南偏西,並持續穩定了一個多月,使長江上中游地區一直處於西南氣流與冷空氣交匯處,暴雨天氣頻繁出現,導致長江上中游洪峰迭起,中下游江湖水位不斷攀升。

4、亞洲中緯度環流異常,阻塞高壓活動頻繁。 1998年6~8月,在亞洲中高緯度的烏拉爾山、貝加爾湖西側和鄂霍茨克海三個地區多次出現阻塞高壓形勢,尤其是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壓穩定少動,亞洲西風帶經向環流占絕對優勢,促使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頻繁南下影響我國,這是長江流域持續多雨的冷空氣條件。


(2)廣州防空警戒線離海岸多少距離擴展閱讀:

歷史上的幾次大洪水情況如下:

1870年(清同治九年)長江流域大洪水是以上游幹流來水為主的特大洪水,上游幹流重慶至宜昌河段出現了數百年來最高洪水位,至今仍保持歷史最高值的記錄。宜昌站洪峰流量達100500立方米/秒,30天最大洪量1650億立方米,是自1153年(宋紹興二十三年)以來的最大洪水。

同年,長江中游洞庭湖和漢江也發生了較大洪水,洪水在宜昌至漢口之間大量決口分洪,圩堤普遍潰決,荊江大堤雖未決口,但監利以下荊江北岸堤防多處潰決,江漢平原與洞庭湖區一片汪洋,南岸松滋縣龐家灣黃家埠潰堤,形成了今日的松滋河分流入洞庭湖的通道。在湖泊窪地滯蓄情況下,漢口站實測洪峰水位27.36米,洪峰流量66000立方米/秒。

1931年氣候反常,長時間的降雨,造成全國性的大水災。其中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山東、河南八省災情最重,是20世紀受災范圍最廣、災情最重的一年。該年長江流域汛期提前,中游兩湖的湘江和贛江4月份就出現了全年最大洪水,上游氓江發生大洪水,幹流寸灘站洪峰流量63600立方米/秒,宜昌站洪峰流量64600立方米/秒,沙市站最高水位43.85米,枝城站最大流量接近70000立方米/秒。

7月中旬,漢口站水位達26.93米時,丹水池堤防決口,漢口市區被淹。上游大洪水來臨以後,在沿江沿湖多處決口分洪的情況下,漢口站洪峰水位28.28米,洪峰流量59900立方米/秒。漢口以上最大60天洪量為3302億立方米,略小於1954年。如果沒有河湖潰口調蓄洪水,漢口站最大流量將達113000立方米,大大超過河道泄洪能力。

1954年長江發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長江中下游洪水與川水遭遇。該年長江中下游地區雨季提前到來,洪水發生也比一般年份早,洞庭湖、鄱陽湖水系於4月份即進入汛期,長江中下游幹流高水位持續時間長,漢口至南京江段水位自6月25日起全線超過警戒水位,超警歷時一般在100天~135天,中下游洪水位全線突破當時的歷史最高值。

該年長江上游宜昌站最大洪峰流量66800立方米/秒,在荊江採取分洪措施後,沙市最高水位仍達44.67米;中游漢口站最高水位29.73米,超過1931年的最高水位,相應流量76100立方米/秒;下游大通站最高水位16.64米,相應流量92600立方米/秒。最大30天洪量,1954年分洪潰口水量達1023億立方米。

1998年是繼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長江中下游幹流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共計359公里的河段水位超過了歷史最高水位。鄱陽湖水系五河、洞庭湖水系四水發生大洪水後,長江上中游干支流又相繼發生了較大洪水,長江上游接連出現八次洪峰。據初步分析,1998年7月、8月,長江上游來水量略大於1954年,中、下游水量略小於1954年。

1998年最大30天洪量,宜昌、漢口、大通站分別為1379億立方米、1885億立方米和2193億立方米,而1954年上述三站最大30天洪量分別為1386億立方米、2182 億立方米和2576億立方米。總體而言,1998年洪水小於1954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1998年特大洪水

⑶ 什麼是雷達兵又是干什麼的

雷達兵是指以雷達為主要裝備獲取空中、海上、地面目標情報的兵種,通常按旅(團)、營(站)、連(站)的序列編制。

(3)廣州防空警戒線離海岸多少距離擴展閱讀:

雷達兵發展歷程

1949年9月,我軍在上海市安國路建立了人民解放軍第一個雷達隊。利用國民黨遺留的2部日本造的四式舊雷達和8名技術人員,10月1日起開始擔負對空警戒任務。

1950年4月22日,我軍第一個雷達營在南京成立,裝備的是接管的日制四式警戒雷達2部、313式警戒雷達4部和美製602式環視雷達4部,番號為雷達101營,對外稱華東軍區航空處電訊大隊。後來又在上海、北京、沈陽、廣東、杭州、安東等地成立了8個雷達營,當時全軍共有9個雷達營。

1952年11月10日,我軍防空部隊第一個雷達團成立。此後,又在北京、廣州、安東、杭州等地成立了7個雷達團,共成立了8個雷達團。

1957年防空軍與空軍合並後,雷達兵隸屬空軍,擔負全國范圍的空中情報保障任務。如今,我軍雷達兵主體在空軍,但海軍和陸軍也都編有不同數量的雷達部隊。

1959年10月7日9時41分,我軍首創世界地空導彈擊落飛機的歷史,雷達兵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進入新世紀,雷達部隊的編制體制經過調整改革,進一步適應了雷達兵的特點,雷達部隊的機動能力、生存能力、抗干擾能力和自動化程度都產生了巨大的飛躍。

21世紀,我國在雷達技術方面的發展更加科技化,所生產的各型雷達(包括戰機機載雷達)都趨於世界先進行列,相信在我們祖國千里眼的日夜監護下,對來犯之敵會給予及時打擊。

⑷ 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做出的反擊

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海軍策劃了轟炸日本東京的計劃。1942年4月,美國派出16架B-25B轟炸機與以「企業」號航母為中心的艦隊,合編為第十六特混艦隊。4月18日,16架轟炸機對東京進行了20分鍾的短時轟炸後,迅速前往中國。

(4)廣州防空警戒線離海岸多少距離擴展閱讀:

珍珠港事件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劃的一起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軍事事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

⑸ 美國防空識別區離國土最遠的距離是多少公里

美國防空識別區離國土最遠的直接跨越了太平洋。

美國根據《聯邦航空條例》,劃設了4個防空識別區,即北美防空識別區、阿拉斯加防空識別區、關島防空識別區和夏威夷防空識別區。其中關島防空識別區距離美國最遠。

防空識別區(英語: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簡稱ADIZ),指的是一國基於空防需要,單方面所劃定的空域。目的在於為軍方及早發現、識別和實施空軍攔截行動提供條件。二戰後,隨著空中作戰力量的發展,特別是以高空高速為基本特徵的二代戰斗機的發展,各國傳統的防空體系面臨較大威脅。

如果還按照對方目標逼近本國領空才出動戰機攔截,時間不充裕,根本無法保證成功攔截。於是在本國領空之外的公共空域(簡稱公空)劃定防空識別區,就成了擴大預警空間、保證攔截時間的通行做法。

⑹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山本為何落下每天看天氣的毛病

二戰中,堪稱經典的戰例很多,但要說最大膽、最有想像力的,「杜立特空襲」無疑是其中之一。同時,它也是向來矛盾重重的美國陸軍、海軍兩軍種摒棄前嫌、精誠團結的典範。但對日本來說,這是自開戰以來,其本土第一次遭到攻擊。

然而,在日本軍界有一個人早已預料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後,會採取這種方式進行攻擊,他就是山本五十六。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加強了戒備,而且美國艦隊在1300公里之外就已經被發現,為什麼東京等地依然遭到轟炸?這其中有什麼秘密嗎?

從防禦戰術的角度說,山本算是未雨綢繆、盡其所能了。況且,從事後的情形看,這些警戒線也確實發揮了作用。一艘巡邏船在距離日本1300公里處,發現了哈爾西的突襲編隊,接到報告的山本立刻調派兵力堵截,但令他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⑺ 日軍發現美軍航母編隊,杜立特為何依然空襲成功

1942年初,南雲忠一偷襲珍珠港不徹底的弊病開始顯現,太平洋的日軍基地屢遭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襲擾,而對山本五十六來說,其倖存的3艘航母是他最大的心病。當然,作為航母專家,他料定美軍一定是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也就是從這時起,每天出門看天成了山本的「必修課」,如果日本上空萬里無雲,其臉色就陰氣沉沉,擔心美軍會來進攻;而每當天空烏雲密布的時候,他就會多雲轉晴,這意味著惡劣天氣的情況下美軍不會進攻,東京和天皇的安全無須擔心。

山本得知真相後羞愧難當,躲在「大和號」戰列艦上閉門不出。泰戈爾曾說過:有勇氣在自己生活中嘗試解決人生新問題的人,正是那些使社會臻於偉大的人!那些僅僅循規蹈矩過活的人,並不是在使社會進步,只是在使社會得以維持下去。

杜立特空襲就是一次偉大的行動。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並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