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有什麼書院
擴展閱讀
杭州聊城多久 2025-07-27 12:33:53
天津哪裡有電動工具店 2025-07-27 12:17:39
天津雷鋒小學怎麼樣 2025-07-27 12:13:45

廣州有什麼書院

發布時間: 2023-02-24 11:55:24

A. 廣州老外為什麼不去小蠻腰去陳家祠陳家祠為什麼叫書院

足足600米高的小蠻腰,作為全球第二高塔,廣州網紅地標,各種火熱!可是來廣州旅行的,老外不去小蠻腰,而是陳家祠,這是為什麼呢?

逛陳家祠時,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黑人老外,還有白人老外。

陳家祠,明明是祠堂,為什麼叫陳家書院?如果是祠堂,為什麼盡然佔地面積達1.5萬平方米,相當於安徽胡氏宗祠8倍那麼大?

為什麼有人說:陳家祠會一座呼吸的大房子?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充滿困惑?

1、古祠堂

先說說古祠堂。去古城多了,你會發現祠堂都是很漂亮的,也極具特色,一個姓氏家族的榮耀之所,祖先們群居之所。在明清,等級最高的祠堂——太廟,那是皇家姓氏神居之所。在民間,恐怕整個大中國最豪華的祠堂,要屬陳家祠。傳統的祠堂核心功能,家在於族祭祀祖先,子孫婚喪壽喜。其實祠堂還有教學功能,古代稱讀書的地方叫「塾」,最早的「塾」就在祠堂。通常都位於祠堂大門外兩側,分別叫「門外東塾」和「門外西塾」。

每一座祠堂,都承載著一個家族的故事,承載這一個姓氏家族對於家的依戀與寄託。但是似乎放眼世界,沒有一個地方能超過嶺南對於祠堂的重視性,尤其是明清時期。清嘉慶時期的《澄海縣志》里說:「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誇壯麗,不惜資費。」

歷史 上,家族祠堂發軔於何時,無確切的文獻記載可考。一家一姓的宗族祠堂,可能和宋代儒學復興有關。

祠堂最為家禮執行的最重要場所。剛開始,祠堂應該是名門望族的私有物,也像是顯示榮耀之所,所以《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里反復出現顧廷燁家的顧氏宗祠,更像是一個家族族規的執行及監管機構,名門望族的家教監管中心。

隨著宗族觀念在明清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重視自己的家族身份了,祠堂於是「飛入尋常百姓家」,比如廣州陳家祠、安徽胡氏宗祠、晉祠的王家宗祠。

2、陳家祠為什麼叫陳家書院?

陳家祠,門匾上寫著「陳家書院」,實際上是廣東省陳氏的合族祠堂,由廣東七十二縣的陳氏族人捐資而建,供奉先祖牌位,舉行春秋祭祀,頒發「胙金」,同時為廣東陳姓子弟到廣州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和生活提供所需的場所。

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由黎巨林設計。整座建築坐北向南, 佔地1.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為6400平方米。三進五間、九堂六院八廊,各自獨立,共19座建築組成。陳家祠以其巧奪天工的裝飾藝術而聞名,匯集了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代表"三雕、三塑、一鑄鐵",被譽為百粵冠祠。其核心建築「聚賢堂」,用於組人春秋祭祀或議事聚會。

當年僅僅是為了買土地,就花了花去了銀元21691元3毫8仙。這么多錢,誰能拿的出呢?實際上當時採取了方式就是陳姓家族內部集資的方式,由當時地位很高的倡建者陳蘭彬、陳伯陶等清末名流來發起,但是國內不夠,結果海外陳氏也響應。於是就有了「題捐」這種方式——祠堂內出資購買祖宗牌位。所以,在陳家祠的後進大廳的金柱上有這么一副楹聯,當中寫有「合七十二縣宗盟共守不外仁義兩言」的字樣,落款為「三水西村房聚星堂」。由此可見,建造陳家祠的資金來源於加入書院的各房族人的「題捐」,誰出的錢多誰排在前面!

還有個說法「天下李、廣東陳」,曾經有人口普查發現,廣東的陳姓最多,可見陳姓這個大家族有多大。

陳家祠為什麼叫陳家書院?究其原因,清朝時,官府認為這些合族祠合資而建,以出資多寡決定牌位座次「不循天理,,唯利是圖」,不符合國家禮制,官府禁祠。如《嘉應州志》所記:「奉光緒元年廣東布政史(使)、按察史(使)為出示嚴禁事,查核城內有祠宇八十五處,坐向款式,逐一載明清冊,詳稟立案,嗣後各族不得糾眾添建祠宇,致礙民居等情。光緒八年又能經前牧陳公善圻出示嚴禁慾造之祠宇,後亦無敢倡此舉者矣。」 不合規就得取締,從乾隆年間開時,官府一次又一次大規模的禁祠行動。為避開官府禁令,廣州城內各姓氏祠堂便改稱書院或書室。故,陳家祠又叫陳家書院。

3、陳家祠,為什麼是一座會呼吸的大房子?

陳家祠,最有代表性的廣州民居,陳舊的有歲月雕琢的痕跡;精緻的,每一磚一瓦,每一塊飾件,每一扇木門,每一個門框窗框,都難掩蓋金錢堆砌的昂貴,以及文化沉澱下的豐富心理戲,這些構築了名門望族的奢華典雅的氣場。

陳家祠,第一好看是脊飾

陳氏書院正門兩邊的外牆上屋頂厚重的脊飾,讓人看的眼花繚亂,《梁山聚義》、《梧桐杏柳鳳凰群》故事群等6幅大型磚雕,沒進門就從氣勢上壓倒一切的壯觀。

沿著兩側幽深的連廊細看,三大殿六庭院,看不盡花花綠綠的屋頂雕飾,福祿壽如《群仙祝壽》、《加官進爵》、《八仙賀壽》《虯髯客與李靖》、《麻姑獻酒》、《雅集圖》被請上屋頂,「粵秀連峰」「夜遊赤壁」也統統被請上屋頂,你會發現屋頂是仙人群、英雄群、榜樣群的工作場所。

陳家祠脊飾,上層為陶塑,下層為灰塑。

祠堂陶塑脊飾,共計11條,規模最大的要屬聚賢堂,長27米,高4.26米(加灰塑),共224個人物。

灰塑3000米,5年一修,一種會呼吸的工藝。你可能以為灰塑只起到裝飾作用,其實裡面有很大學問,高高的灰塑能有效擋風同時,引起屋內熱氣流上升,促進屋內空氣流動和交換,所以一進屋相對會比較涼爽。

此外,廣州經常有台風,如果沒有這高大的灰塑存在,很容易在台風天屋頂的瓦片被颳走或者脫落。細品下來,你會發現嶺南建築每個構件、每個工序,都遵循著自然規律,都藏著人與自然的深層次 科技 點。

灰塑的材料,很生活,如稻草、糯米、桐油、鹽等。裡面是草筋灰,由稻草、石灰和沙等做成。灰塑溫度高時,裡面的稻草會向裡面壓縮,從而解決熱膨脹的問題。

陳家祠的房子都是青磚牆壁,青磚的特點就是透氣,冬暖夏涼,吸濕氣,能自動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說白了自帶「空調」功能。

有人說去了怎麼沒覺得涼快呢,一方面廣州人太多,另一方面陳家祠遊客也多。

4、陳家祠還有什麼好看的?

來陳家祠,第二好看莫過於「獨角獅」, 周身金色、獨角大眼,金色鬃毛、張嘴翹尾,神采奕奕、靈氣多變來形容。這也是灰塑哦~這種獨角,可是嶺南建築裝飾所獨有的,源自佛山一個民間傳說。

第三好看,要屬柚木屏門雙面鏤雕(木刻透雕)。

進了大門,面前長廊上的柚木屏門雙面鏤雕,細細雕著豐富的故事群「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等20幅木雕,有「木刻鋼刀雕就的中國 歷史 故事長廊」之稱。

第四好看,聚賢堂前石露板欄板「鐵雕」 ,採用鑄鐵花式,共16塊鑄鐵欄板,雕成「龍鳳玉書麒麟」「九魚圖」「三羊啟泰」「雲龍吐珠」等。

第五好看,石雕。 大門的一對石雕獅子,都是用一整塊石料雕刻。雄獅象徵權力,雌獅象徵子孫興旺。另一處經典也在聚賢堂月台裝飾,月台欄桿以各種花鳥、果品為題材,採用鏤空纏枝技法來雕飾。

石柱上端鑲嵌著一塊圓雕人物飾件,題材有「渭水訪賢」、「曾子殺豬」、「孔明智收姜維」 、「和合二仙」、「天姬送子」等,每組柱頭雕飾都含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陳家祠,還有哪些好看的,你肯定有看到更特別的,可以分享出來~

B. 廣州有澤南書院嗎

沒有。澤南書院是一個回收廢舊書本的廢品站,有很多地方有澤南書院,但是廣州是沒有澤南書院的。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轄地級市、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廣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C. 廣州蘿崗香雪公園的玉岩書院都是書法文物嗎

近幾年來隨著旅遊業的大力發展,又越來越多的遊客,我覺得出門旅遊去欣賞一下與自己家鄉不同的風景,在旅遊的過程中也會看到一些過去的名勝古跡,有一些在過去的歷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說我們國內比較出名的“四大書院”,作為過去先輩們講學傳道的場所,也是有很多的遊客前去打卡。



今天的介紹就到這里,如果大家有機會去到當地旅遊,並且對這個書院非常感興趣的話,可以抽出一部分的時間去欣賞一下。大家對此有什麼疑問和看法,歡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評論。

D. 冬季去廣州旅行一定要打卡的地點有哪些

冬季到廣州旅行的話個人比較推薦你去蘿崗香雪公園遊玩,因為這個季節的梅花爭相開放,是難得一見的勝景,我曾經在蘿崗那邊住過一年,所以對那一帶比較熟悉,花開的季節也是最多人到這里打卡的,下面奉上我的一些遊玩攻略給你作參考~

蘿崗香雪公園

蘿崗香雪公園是羊城八景之一,繁花如雪的美景是從宋代開始的,因為特殊的自然環境,這里經常梅開二度,花有紅有白,在農歷歲末,冬至前後,就可以看到梅花盛開,繁花如雪,而「蘿崗香雪」,勝景也是因為這來的。林內叢山疊嶺,綿亘數十里,每年年末梅花盛開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繁花如雪花一般隨風飄盪,非常壯觀。詩人郭沫若在游歷了「蘿崗香雪」後留下了「嶺南梅花渾似雪,蘿崗香雪映朝陽」的傳世佳句。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年全天 06:00-22:00

地址:廣州市黃埔區蘿崗街道蘿峰路(蘿峰寺對面)

交通攻略:

地鐵🚇六號線香雪總站下車F出口出站,轉乘公交車🚌公交:327、392、578路到蘿崗香雪公園站下車即可到達。

公交乘569路、569支線可直達蘿崗總站(香雪公園)下車,走約110米到香雪公園。

自駕直接導航景區名字,車可以停放在路邊

預計12月底為梅花的初花期,1月初為梅花的盛花期,1月中下旬為梅花的末花期,規劃好時間出行打卡哦~

不可錯過的打卡景點:玉岩書院

玉岩書院,也稱玉嵒書院、蘿峰寺,始建於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為廣州歷史上12間著名書院之一,是廣州現存最早的古書院。玉喦書院是宋代嶺南主流學派「菊坡學派」的發祥地之一,對整個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產生過深遠影響,是士大夫、鄉賢秉持「詩書傳家」的優良傳統,為蘿崗鍾氏歷代承傳家學之地。


❤推薦理由:

香雪公園里種有大片的梅樹,有果梅也有花梅,花梅的話,品種多,每到梅花開的季節,香雪公園里一遍白,香味在公園里的每個角落都能聞到。香雪公園里還經常舉行盆景展,展示的盆景都很有名,且品種多樣,送給英國女王的盆景就是來自香雪公園的盆景展。

📝個人小tips:

  1. 香雪公園原是一整片的梅林,因開發被馬路劃開成兩大塊,一部分在牌坊裡面,從停車場往往反方向走即達牌坊,是公園的主景區,在這板塊里有一水塘,在這里你可以拍到美麗的倒影。另一塊在主景區的外面,是一片相對比較原生態的開放式梅林,更適合拍漢服人像外景👘。

  2. 含淚忠告!早點出行,中午的或者下午時分是人最多的時候,如果碰上周末更多人。

  3. 花期時間不長,要看準時間去打卡,去早了花沒開,去晚了花期又過了。

E. 廣州梅沙黑利伯瑞書院怎麼樣主要招生對象是什麼

廣州梅沙黑利伯瑞書院是由萬科與黑利伯瑞聯合辦學,師資力量,辦學環境都是很好,主要招生對象是開設班級:實驗班(G7、G8)、G9、G10、G11,招生對象:實驗班(G7、G8):香港、澳門、台灣戶籍學生,或取得外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的華僑學生,G9、G10、G11:不限國籍學生。

F. 廣州的有歷史的書院有哪些(如:廣州圖書館)

在清代中後期,大約現在的廣州越秀區地域內,曾出現過一個全國罕見的書院群,達數百間之多,被專家譽為多層次的教育網路。它曾將書院制度推向高峰,直接造就了當時的文化產業———書坊業,促成了清代廣東文化教育事業的復興與學術的重振。有專家說,廣州書院的歷史文化價值要重新估計。
清代廣州書院規模國內罕見

昨日,《書院》作者黃泳添帶著記者尋找古書院遺址。他說:「在清朝以位於現廣大路的廣州府衙為中心,方圓3.2公里之內,形成了一個多層次的書院群,規模空前絕後。」

當時高居金字塔尖的是省級官辦的應元書院、學海堂和菊坡精舍三大書院。現市二中一帶就是它們三足鼎立之地。用黃泳添的話來說,應元書院就好比博士研究生院,要舉人才能入讀,培養狀元級和進士級人才。學海堂的學制仿如今日的研究生導師制,分詩詞、古文等四五個專科,學生可自選專業和導師,摒棄八股,注重學術研究。處在中層的是粵秀、越華、羊城、禺山、西湖五大書院,亦是省級官辦,需秀才方能入讀。培養目標是參加鄉試考舉人,有上千學生同時入讀。再低一級的是府、縣級的三大學宮,今市一工人文化宮是廣州府學宮所在地,朝天路省委統戰部所在地則是南海縣學宮,現農講所是番禺學宮。黃泳添稱它們為「黨校」,因為它們直接為府衙、縣衙輸送「官員」。

廣州的書院在清朝為什麼如此鼎盛?黃泳添解釋,從康熙後期開始,廣東的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更重要的是清皇朝此時已重視科舉取士,鞏固統治。再加上當時的兩廣總督阮元帶頭創辦學海堂,選拔人才,編書修志,提倡富商把目光投向文化事業。這都令書院制度在廣州歷史上發展到一個極至。

書院群造就書坊文化產業

廣州人都知道今日大南路有條專營水族業的書坊街,這是清代書院群帶旺書坊業的印記。時光倒流100多年,不僅是書坊街,宗祠書院群附近的現教育路南段(當時叫學院前),整條西湖路(當時叫西湖街),北京路步行街(當時叫雙門底),處處都見書坊(書店),有案可考的書坊就達百餘間,鱗次櫛比,在光緒初年更達於極盛,為學子提供了大量書籍。廣東也因此成為全國的刻書中心之一。

大小馬站書院街今安在?

風雨滄桑,廣州清代壯觀的書院群如今所剩無幾。番禺學宮因其後為農講所的特殊地位保存得最為完好。此外就是流水井內的廬江書院了,雖然祠堂第一進的頭門被一家幼兒園的門面所遮蓋,但遮不住其琉璃綠瓦和屋檐下的漆金木雕的精美,東、西、南三廂書房雖作了民居,但整個書院結構依舊。黃泳添說隔壁的考亭書院,雖然大門上的奎樓(書院門樓,又叫魁樓,寓意高中)作為廣州現存最高大完整的書院奎樓仍氣勢不凡,但主建築早在44年前就被改建成極不協調的三層樓房。庭院一半也蓋起平房。

從流水井東行不到百米,就到了大小馬站。除了破敗的曾家祠、余家祠外,這里的書院已被拆成了一堆堆磚瓦。據說有關部門要在小馬站復建部分書院,但不少專家擔心,重建的書院能保持古舊的味道嗎?現存寥寥五六家書院一定不能再動了,它們是廣州書院那段輝煌歷史的僅存遺跡。

G. 廣州最早的書院,虞苑

三國時期,東吳騎都尉虞翻居廣州。他將第五代南越王趙建德的故宅(今廣州光孝寺)辟為苑囿,世稱虞苑。
虞翻是著名經學家,尤精易學,閑暇之餘,便在家中講學授徒。
史書記載:「(虞翻)講學不倦,門徒常數百人。」另據記載,虞翻被貶後一直生活在廣州,他在虞苑講學長達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