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電白坐船能到廣州嗎
電白水運公司有水東船隊、電城、博賀、沙琅船隊。可以通航廣州。電白海岸線220公里,200萬左右人口。沒海上客運是說不過去的。希望將來可以大面積民用,方便電白空彎人民出行和外閉凱地遊客通過海陸空斗態悶出行方式往返兩地,
② 有什麼物流或快遞到茂名電白沙琅的 我在廣州 有一箱書四五十公斤想寄回家 。誰知道的麻煩回答下 謝謝
你好,據我所知,沙朗快遞有郵政、中通代激空理點物鉛宏等,像你說的這種情況,如果不急,寄郵政的平郵可以,這兩年我和一些老鄉的書籍在汕頭都是通過罩冊寄郵政平郵回來霞洞的,都沒有丟失!寄郵政平郵有兩個好處,一是費用較低,一公斤1.7元好像,沒有首重;二是方便,能到我們所在鄉鎮!普通快遞即使有,也是代理點,取貨還要看重量收費。另外,沙朗到廣州的長途客車也可以考慮,聯系跟車的,一箱一般收取20元左右,樓主說四五十公斤,那分兩到三個箱寄便可,然後問到達沙朗的時間,再叫家人或朋友出來拿。所以,樓主自己選擇吧,望採納!
③ 帶你領略舌尖上的電白
電白區,廣東省茂名市市轄區,位於廣東西南沿海,北靠高州、陽春,東連陽西,西接茂南區、吳川,南臨南海。電白區特產主要有:電城魚炸,電白白切狗,古粽籺,簸箕吹,海馬瑤柱粥,陳村海鮮,觀珠鹹菜,觀珠粉皮,霞洞豆餅,沙琅芥菜包,沙琅豆油,電白豬雜湯,水東鴨粥,九頭粽,電白荔枝,水東芥菜, 電白花生,紅心鴨蛋,小耳花豬,石斑魚等。
電白人用糯米粉,白砂糖或者紅糖摻和在煮開的艾水裡;加入花生,綠豆或者椰絲等餡,然後用模弄出來的一種小吃。
古粽流行於茂名的一種冬葉包裹糯米蒸煮食品.類似粽子。是電白地區的風味特色的小吃,起自俚人時代的粵西俚僚人,至今千多年歷史,(籺-當地方言讀如英語「at」去掉後面的「t」音) 源於公元500年間,傳說原是冼太夫人行軍打仗時,所帶的蒸熟行軍即食糧食,如同今軍隊的便帶用餐食品般。
電白的古粽籺與粽子比較,具餡料少,糯米多,適宜於煮到金黃食用,香脆可口糯味什足,且擺放時間長,便於攜帶等特點,是走親串門的最佳食用禮品,是民間流傳最廣泛的食品。
電白人把古粽籺當禮品送人,不局限於端午節,適用時間很廣,可以是農歷臘月,也可以是正月走親戚,更可以農歷四月初八牛王誕、九月重陽,什麼節日不論,包括婚慶、回門、壽慶、進宅、出月等等喜慶日子,甚至重要客人到來都可以包古粽籺。電白人這種送禮風俗, 一般來說,電白人包古粽籺送禮是朴實的聯絡感情與之共享,沒有那種注重投其所好,有所目的特有心意。除帶著濃濃的地方風情特色外,還顯山區人的朴實真情。
時下各地美食眾多,各具特色。電白縣電城鎮的特時下各地美食眾多,各具特色。電白縣電城鎮的特是誰,要是到了電城,都要吃香脆爽口的魚炸。電城瀕臨大海,居民有吃魚的嗜好,並且講究烹調方法。魚炸,便是民間的一種美味小吃。
電白人愛吃狗肉,而其吃法卻很特別,喜歡白切,而且一年四季照吃無忌。白切狗的製法是:挑選嫩狗,去凈毛及內臟,成條放大鍋中煮熟撈起,根據需要多少而斬食。
食白切狗定以蒜茸、辣椒醬作配味。在水東、麻崗、陳村、望夫等鎮的街頭巷尾,每當夜幕降臨之際,攤檔上,一條條香噴噴的熟狗立於案上,只見人們三五成群圍蹲於小圓桌旁,要來一碟白切狗,加上幾兩土炮米酒或威力神酒,慢斟細酌,談天說地,此情此景。
狗肉白切而食,看似原始,但保持了原有之風味,很有特色,因此,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許多外地人到電白亦樂於嘗試一下其獨特風味。
電白地區曾經有一個奇異的風俗:七月十四吃簸箕炊。喜歡研究中國傳統節日的人,這天更是特殊:鬼門關大開、祭祀鬼神,還有很多神怪故事發生。特點:潔白、軟滑、爽口、咸香。簸箕炊的做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選用精細的上好大米,然後磨成很細的米粉(古代是用石磨來磨,現在多是用機器磨,不過石磨出來的米粉口感更好,所以很多鄉鎮仍然採用石磨的方法),然後邊磨邊加水,使之成為米水一樣細細流出來。
觀珠一帶的粉皮(又稱粉皮籺)手工製作,入口香滑可口,加上蒜米醬油花生油來撈,美味得不得了,是電白特色佳餚,甚稱電白一絕。
觀珠一帶的菜咸在電白也是一絕,種在觀珠南門河的沙田的蘿卜質優肥嫩,拔後直接放在南門河的沙地上挖坑加鹽腌,就在沙灘上曬干,美味香飄,是粵西的美味特色菜餚。
「海馬」瑤柱粥中選用的「海馬」,是海蟹中的一種爬行動物,俗名白蝥蟹。個體小,形像螃蟹,在適應它環境的海灘里繁殖,棲息在潔白的沙灘洞穴里,性癖幽居,日息夜遊,群居斗毆殘殺,在茂名市電城鎮蓮頭前海村一帶海灘盛產這種稀有海灘動物。
由於這種海蟹難養,沒有養殖的環境,產量極少,且難以捕捉。其在沙灘行走自如,恰似駿馬疾馳,故當地人給它取名「海馬」。
「海馬」瑤柱粥是選用電城鎮蓮頭海灘的「海馬」精製而成,講究廚技和火候。它個子小,膏肉多,品味清香。
電白區盛產石斑魚,年產量100噸左右,主要在博賀、陳村、電城、嶺門等漁港起產,全年有上市,鮮活魚每公斤價格在40-80元左右。石斑魚,系鱸形目,鰭科,因其魚身上有花色條紋和異色斑點,故名。是馳名中外的名貴魚種。石斑魚,俗稱岩頭魚,品種很多,有赤點石斑魚、青石斑魚、寶石石斑魚、六帶石斑魚、雲紋石斑魚、縱帶石斑魚等等。其生活習性很怪。從不跟其他魚類混游在一起,喜歡單獨地生活在數十米深、水質清澈的海底暗礁叢中,難以用網捕撈,只能用鉤釣。生性兇猛,喜吞食魚類和蝦類。捕撈期為4-11月,以端午至中秋這段期間為旺季。石斑魚因常年生活在深海中,釣上以後,由於海面和海底氣壓相差極大,魚鰾內外氣壓一旦失去平衡,輕則白肚朝天,重則五臟六肺全都擠出魚嘴,不久即死,降低了經濟價值。漁民經過摸索,待上鉤的石斑魚一離開海面,立即用細針從肛門刺入魚鏢放出氣體、放入活水艙中,待返岸後放養於水池或網箱內,以供活魚出口。由於產量有限,年產量高時有5噸,少時僅2噸左右,主要出口日本和港澳地區。石斑魚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潔白,類似雞肉,素有「海雞肉」之稱。石斑魚又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魚,被港澳地區推為我國四大名魚之一,是高檔筵席必備之佳餚。
電白小耳花豬,也叫「沙琅土種豬」,屬於廣東小耳花豬,廣泛分布於我區沙琅江沿岸山區鎮,種群大,種源純,遺傳性能穩定,具有較高的生產性能,飼養耐粗飼,母性溫順,繁殖力強,抗病力強,皮薄肉嫩,肉味鮮美,早熟易肥。種母豬是經濟雜交的優良母本,小公豬是燒烤乳豬的上乘材料,遠近馳名,深入客戶歡迎,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產品供不應求,遠銷港澳和中南五省,經濟效益可觀。近年來,電白小耳花豬發展很快,逐步形成了以觀珠、沙琅為中心的小耳花豬生產基地,初步實現了產業化生產。目前,全區小耳花豬種母豬存欄5.1萬頭,銷售小耳花豬苗98萬頭,產值超1.6億元。電白區主產區山區鎮八成農戶飼養母豬,每年農民人均飼養母豬單項收入超過2000元,約佔全年人均收入的40%,成為我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農村的支柱產業,成為了山區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
花生是電白經濟作物之一,主要用於榨油。花生油是最受群眾歡迎的食用油。花生果經加工可製成美味副食。電白種植花生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年種植面積保持在1.6萬公頃左右,年總量3萬噸以上,每年可為國家提供商品花生油4000多噸,居廣東省之首。
種植花生除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廣、產量高、品種優良、含油率高外,科研成果也很豐富。50年代、便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群眾性的提高花生產量的活動。1960年,區花生專業站培育成功花生優良品種"琅江三號"。後又相繼育成"琅江四號"、"十一選3"、"粵油551"、"粵油116"等良種。這些良種經在區內、省內外及幾內亞、越南等國家推廣栽培,都獲得較高的產量。
60年代,國家糧食部和省糧食廳的油脂機構曾規劃把電白建設成全國花生基地。電白花生的科研人員曾應邀參加《中國花生栽培》一書的審稿工作;並受國家委託,由科技人員和花生老農組成專家團赴幾內亞、越南等國和湛江、遂溪等地區指導花生栽培工作。
80年代,電白花生曾先後5次創造出春花生每公頃6.75噸(畝產450公斤)、秋花生每公頃6噸(畝產400公斤)的全省最高產量紀錄。有幾十年花生栽培研究實踐經驗的農藝師梁廣學與鄧修甫、蔡啟生合編的《花生栽培綜合標准》被廣東省技術監督局採用,然後在全小頒布、實施。梁廣學研究成功的22項花生科研成果分別獲國家、省、市科技進步獎。
電白淺海灘塗自然條件獨特,環境優良,沒有污染,十分適宜魚、蝦、蟹、藻等多種生物群體的生長和繁殖,是蛋鴨的天然養殖場地。紅心鴨蛋系當地鴨農用祖傳經驗優育麻鴨所生,歷史十分悠久,曾為明朝貢品,有「中國第一蛋」之稱。經專家鑒定,蛋中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鈣、硒、鋅、卵磷脂、食用綠色素等營養成份,具有相當高的健身價值,有「去瘀生新、開胃健脾、清潤心肺、壯陽益氣」之功效,是當今世界上獨有的饋贈親友之綠色食品。尤為孕婦分娩的必備之品。蛋體肥碩,色紅圓大,質地粘韌,富有彈性,香酥爽口,煮熟後,蛋黃香味濃郁,蛋白韌滑可口,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十六種氨基酸和鈣、鋅等多種微量元素,營養十分豐富,色香味俱佳。紅心鴨蛋的主要生產基地有旦場、陳村等鎮。
相傳在很久以前,電白沿海一條小漁村的村民有在海灘放養本地田鴨的習慣,鴨群靠啄吃海灘上的魚、蝦、蚝、螃蟹、河蟲、海草及菌藻類為主食。後來,發現這些在海灘放養的田鴨所產的蛋與普通鴨蛋相比,有蛋體肥大、殼厚和蛋心圓滑、質地粘稠、富有彈性、顏色殷紅閃亮、營養豐富等特點。吃之香酥可口,令人回味無窮。從此,紅心鴨蛋讓這條小村揚名,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商販紛至沓來,人們漸漸地把這條小村稱為「蛋場」,後來為了書寫方便就直接改為「旦(蛋的諧音字)場」。旦場鎮本地田鴨所產的紅心鴨蛋早在明朝萬曆年間就已是朝廷貢品,盛名遠播。
電白生產紅心鴨蛋的廠商約有五家,都是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生產經營,其中「正紅牌」紅心鴨蛋還榮獲中國第三屆農業博覽會優質產品獎、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和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電白每年出產的紅心鴨蛋超萬噸,產值逾億元,產品暢銷海內外。
水東芥菜是遠近聞名的蔬菜,其莖多葉少、爽脆可口、質嫩無渣、鮮甜味美,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味辛性溫,具有利尿止瀉,祛風散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治療小便不利,腹瀉、痢疾、咳血、牙齦腫痛、喉痛聲啞、痔瘡腫痛、膝瘡瘙癢、跌打損傷、關節疼痛等病症有輔助作用。水東芥菜所含維生C是大白菜的兩倍多,含鈣量是蔬菜中最高的,每100克含鈣1134毫克,是餐桌上人們最為喜愛的蔬菜之一,其產品遠銷省內外和港澳台地區,還遠銷新加坡和加拿大等國家。2007年12月,水東芥菜成功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保護。其保護范圍為水東、林頭、觀珠、旦場、麻崗、樹仔、電城、嶺門、馬踏等9個鎮現轄行政區域。由於其品質受到種植區域的局限,即在電白區境內特別是水東彭村周邊地區種植面積最大,品質明顯優於其他地區。 因此,正宗的「水東芥菜」也稱為「彭村芥菜」。因為彭村臨近水東灣,有海的水、汽、霧環繞,且其芥菜多在旱地和沙質土種植,又多以井水、有機肥澆灌,故最為優質有名,因而有「水東芥菜甲天下,彭村芥菜甲水東」之稱。水東芥菜生長周期為30-50天,一年可種植6-7造,年1/15公頃總產值達24000-30000元。全區種植面積已超過1500公頃以上,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一個新亮點。其中,水東芥菜的「雞心芥菜」、「燈籠芥菜」已成為著名品牌芥菜。
水東鴨粥早在十幾年前就在廣州、深圳等珠江三角洲就有電白人開設的水東鴨粥店面。其正宗鴨粥用本地騾鴨經過白切處理,其湯汁加小米煮成鮮甜可口的鴨粥,白切鴨加鴨粥成為絕配,為電白第一特色名菜。
去到電白就不能不試試最具特色的豬雜湯。以剛殺的豬中取出的新鮮豬雜(豬肺、豬肝、生腸等)加水東芥菜生煮,熟則蘸土釀醬油和原榨花生油混成的醬料,味道獨步天下。
霞洞豆餅純手工製作,擁有悠久的歷史,在電白,凡去霞洞之人,一定要嘗下霞洞豆餅。在街邊小吃店,一碗白粥一盤豆餅角,就是不錯的餐餚。
凡是去電白沙琅的人,如果不嘗下沙琅芥菜包,那他還沒有去過沙琅。沙琅芥菜包材料用精糯米,餡為蔬菜加肉粒,外包新鮮芥菜或者其他青菜,入口香滑,怎麼吃也不膩。
④ 電白有哪些特色小吃
沙琅芥菜包、電白花生、霞洞豆餅、觀珠粉皮、水東鴨粥。
一、沙琅芥菜包
沙琅芥菜包是電白沙琅的特色小吃,沙琅芥菜包材料用精糯米,餡為蔬菜加肉粒,外包新鮮芥隱敬菜或者慎攜差其他青菜,入口香滑,怎麼吃也不膩。
二、霞洞豆餅
霞洞豆餅與我們所說的豆餅不同,霞洞豆餅,迄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電白縣霞洞鎮有名的傳統小吃之一。它選料優良,製作精細,色鮮質嫩,清脆爽口等特點著稱,是粵西著名特產之一。主要吃飯有涼拌、油炸、油煎、燜。
三、水東鴨粥
水東鴨粥早在十幾年前就在廣州、深圳等珠江三角洲就有電白人開設的水東鴨粥店面。其正宗鴨粥用本地騾鴨經過白切處理,其湯汁加小米煮成鮮甜可口的鴨粥,白切鴨加鴨粥成為絕配,為電白第一特色名寬皮菜。
四、觀珠粉皮
觀珠一帶的粉皮(又稱粉皮籺)手工製作,入口香滑可口,加上蒜米醬油花生油來撈,美味得不得了,是電白特色佳餚,甚稱電白一絕。
五、電白花生
電白花生是廣東省茂名市電白縣的經濟作物之一,花生大面積種植於以林頭鎮為中心的花生種植區,主要用於榨油。電白花生油是廣東最受群眾歡迎的食用油之一。花生果經加工可製成美味副食。
⑤ 廣東電白人的由來
電白縣是廣東省轄縣,現在由茂名市管轄,位於廣東西南沿海。
據《今縣釋名》,因「移縣治神電衛」而得名「電白」。
該縣地勢背山面海,山地、平原、沿海面積各佔1/3,其中海岸線長220多公里,海域遼闊 據《今縣釋名》:因「移縣治神電衛」而得名。
—說此地多雷電而得名。
電白縣的原縣城在電城鎮,電城鎮在明朝洪武23年為了預防海盜而建城,因當地的雷電多而叫神電衛城,電白縣和神電衛城因當地的雷電多得名,而不是電白縣因神電衛城而得名!電白地區人傑地靈,《漢書·敘傳下》:「上天下澤,春靁奮作。
」電白也是南中國春節過後第一聲春雷響起的地方。
電白縣歷史悠久。
據歷代縣志,電白唐虞時代屬南交地,三代時是楊州之南裔。
秦朝設南海郡,電白屬其西境。
春秋戰國時代為百越地。
秦末, 趙佗盤踞越地,自稱南越王,電白為其轄境。
三國時,地屬吳國。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吳國把交州的南海、蒼梧、高涼、鬱林四郡分出來,設置廣州。
電白隸廣州高涼郡高涼縣地。
南北朝時從高涼郡析置海昌郡。
海昌郡轄地在今電白電城鎮北部樹仔鎮。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合並電白、海昌二郡置電白縣,電白自此以縣稱。
從唐到清,電白基本隸屬高州。
縣治所在今高州的長坡,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因受山賊騷擾,縣治遷往神電衛(今電城),衛、縣同治。
民國屬廣東南路行政專員公署。
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為避日機轟炸,縣治遷往霞洞鎮。
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遷回電城。
1949年以後,隸屬湛江地區。
1950年12月縣治遷往水東。
1983年湛江地區撤銷,電白縣屬茂名市。
[2] 流行方言 電白縣流行的方言主要有海話(或黎話)(屬 閩方言 ,主要來自於閩南方言莆田話)、涯話(屬 客家方言 )、白話(含其他不稱為白話但同屬 粵方言 的支系方言,如陽江話)三種。
民國《電白縣志稿》:電白語言,比諸他縣,較為復雜,確而論之,亦可分為三系,一曰海語系,二曰客語系,三曰粵語系。
海語系 :沿海之語言,屬閩語。
閩語在電白分為「黎話」和「海話」。
還包括在馬踏的「福建話」、「饒平話」。
閩語是現電白縣的第一大方言,講閩語者達八十多萬。
電白縣的海話主要分布在東部及南部沿海的爵山、馬踏、電城、大榜(嶺門)、麻崗、龍山、旦場等鎮,另外,陳村、林頭、觀珠、望夫等鎮也有少量分布。
黎話主要分布在西部及西南部的水東、陳村、南海、沙院、小良、七逕、坡心、羊角、林頭、霞洞等鎮,另外,大衙、觀珠、黃嶺、旦場、麻崗、龍門有少量分布。
海話以電城為代表,黎話以霞洞為代表。吵拍
客語系 :客語,又稱「涯話」,因其「我」曰「涯」,故名。
客家話有「大涯」和「細涯」(電白地區以大涯為主)之別。
大涯指那些受其他方言影響較少的客家話,細涯指那些地處分散,受其他方言影響較多的客家話。
分布在東北部山區的那霍、羅坑、望夫、黃嶺、沙琅、觀珠等鎮,西部霞洞,中部大衙、馬踏、林頭也有較多禪碰神分布;嶺門、麻崗、旦場、曙光場有少量分布。
客家話以沙琅話為代表,全縣講客家話的有賀虧30萬左右。
客家人因多住在山區,故客家話在清光緒《電白縣志.卷三》中被稱為「山話」,是相對於「海話」說的。
粵語系 :現電白人把粵語叫「白話」。
粵語有羊角白和鹹水白等不同名稱,還包括分布在曙光場的四邑話,分布在馬踏鎮的淡水陽江話。
粵語主要分布在羊角、七逕等鎮,另少數分布在各地。
全縣講粵語(白話)的人有十六萬。
清光緒《電白縣志·卷三》沒有提到粵語,概因粵語進入電白縣比較晚,在當時可能還沒有進入或影響不大。
另外,電白縣城,原為明代之電衛,由中原調來歸都指揮所統領之兵,稱曰衛兵,其子孫繁殖於城內,其語言因其地而言「城語」,因其時(為明代)而言曰「 舊時正 」(即舊時正話),即明代之正音,因其語言與今之普通話相近,故稱「舊時正話」。
清光緒《電白縣志》把「舊時正話」放在第一位置,而民國《電白縣志稿》把「舊時正話」放在「三大語系」之外「附述之」。
說明「舊時正話」已從優勢方言變成弱勢方言。
(現南海、沙院、小良、七逕、坡心、羊角等六個鎮以劃出為茂港區)。
黎話,是閩語支方言,屬於閩南語雷州片,主要分布在茂名(主要分布在電白、茂港兩地)、湛江(分布在雷州半島、廉江等地)、陽江(主要分布在陽西縣)等地區。
黎話,在雷州地區被稱作雷州話。
一般外界人認為雷州話等同於黎話,只是「雷州話」過於地域化,雷州以外的黎話人不認同「雷州話」這個稱謂。
黎話,是中國七大方言閩語的一支,屬於閩南語雷州片,主要分布在茂名、湛江、陽江等粵西地區,廣西沿海(如北海市)也有少量分布。
在茂名地區,電白縣大半部分地區(除沙琅、黃嶺、那霍、觀珠、羅坑、望夫、霞洞小部、大衙小部、林頭小部講涯話)、茂港區、茂南區(鰲頭、袂花等鎮)主要講黎話,普遍認為電白霞洞、林頭一帶最標准可當作電白黎話的標准。
當然,現在居民也都兼講白話的。
電白黎話跟湛江本地話(也屬於黎話,又稱雷州話)、海南話(莆田話)很相近。
吳川地區,黎話又稱東話、雷話,分布在蘭石、王村港、覃巴等鎮的部分地區。
吳川黎話與電白黎話連成一片,故與電白黎話差不多。
雷州半島是黎話的主要分布地區,在雷州半島,黎話又稱雷州話。
相關情況可查看「雷州話」詞條。
廉江的黎話主要分布於河堤、龍灣、橫山3鎮,新民鎮大部及石城、良垌、新華、營仔等鎮部分地區,跟海康的雷州話的語音、詞彙大抵相同,一些口語有高低音之別。
相近的話 此外,還有「海話」和「地獠話」。
這些方言與黎話關系密切。
海話,舊石城縣志稱做「海獠話」。
現代語言學者認為廉江的海話與電白的海話不同。
故稱廉江西部的海話為「廉江海話」。
它主要分布於西部沿海車板鎮的名教、南垌、多浪、坡心、龍頭沙等鄉村,高橋鎮的德耀、紅寨等鄉村,營仔鎮的下洋村等。
海獠話屬於粵方言糸。
廉江海話的語音比較接近廉江白話的語音,講海話的人講書面語言,講廉江白話的人大抵能聽懂。
講海獠話的居民有4萬左右人。
講地獠話的有石城鎮的那良村、吉水梧村垌和那樓寨等鄉村的居民,約一萬人。
本地人之間交談才講地獠話,與外地人交談,也是講廉江白話。
廉江人在日常交往活動中,以講廉江話為主,也就是本地人常稱的「講客」為主。
其中茂名電白、雷州講黎話的人要多,黎話已經流傳幾千年。
據1982年全縣文物普查考證,電白縣境內遠在7000年前已有人類活動。
秦漢時百越族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隋唐時縣東部、東北部、中部一帶主要是瑤族人聚居,西南部至西北沿海,沿江地區則主要是俚族和壯族人活動。
至於 *** 最早於何時徙入已很難考證,不過 *** 大批移民入境當從宋代開始。
宋徽宗年間(1101-1125年)至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中原時有戰亂和福建人多地少,大批漢民從福建的莆田、晉江、閩縣、福州、汀州等地和廣東的東北部地區徙入。
此外,還有神電衛駐軍官兵(多為浙江人)的後裔及到此經商貿易的商賈人留居的,有到高、雷、廉、瓊等州縣任職的仕官退職後在此擇居的——他們先後在此繁衍,於是境內的 *** 數量越來越占優勢,而原來的土著民族只得遠徙廣西和海南等地,部份則與 *** 同化。
移民成份的復雜,使電白方言呈紛繁多樣狀態。
福建莆田人徙入較早,他們占據了比較肥沃的沙琅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的平原地帶,包括今之霞洞、羊角、林頭、坡心、七逕、小良、沙院、南海、水東、陳村、旦場、龍山和博賀等地。
這一帶主要由福建莆田人移民來的後代所講的方言,本地人稱為「黎話」。
同時,另有一部分福建漁民,遷至電白沿海打漁為生。
後來逐漸在東部沿海地區定居下來,並且有一部分人棄漁從耕。
他們的後代分布在現在的麻崗、樹仔、電城、爵山、嶺門、馬踏等地。
他們所講的方言本地人稱為「海話」。
海話與黎話可以通話,同屬於閩方言。
閩南語系方言 電白黎話是閩南語系方言,主要分布在電白縣的霞洞、林頭、陳村、水東、旦場、龍山,茂港區的羊角、坡心、七逕、南海、沙院和小良等鎮,以及茂南區袂花鎮大部分地區,各地語音略有差異。
據粗略統計,講黎話的人口近100萬。
在志書及各類專著中,「黎話」一詞時有不同。
民國三十五年(1946)《電白新志稿》將電白方言分為海語系、客語系及越語系三類,黎話歸為海語系,不單列;2000年版《電白縣志》將縣內的方言分為雷話、啀話(即涯話)、白話等11種,其中雷話分為黎話、東話兩種;《舊時正話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將電白方言分為閩語、客家話(即涯話)、粵語及正話四大類,其中又將閩語分為黎話、海話兩種 涯話,為廣東西部及廣西南部等地區的一種漢族地方語言。
「涯話」的「涯」,拼音為Ngai,陰平調,正式寫法應為「亻厓」;「涯話」根據發音還寫作「崖話」、「哎話」、「埃話」等,其中涯話寫法最普遍。
在粵西、桂東南地區操涯話者超過500萬。
另外,其他也有自稱「涯話」的地區,如雲浮、博白等地往北一些地區(例如清遠)乃至江西部分地區。
因該語言第一人稱為涯,所以叫涯話。
(當然,關於「涯話」稱呼的起源問題,下面會作更詳盡的探討。
)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證實了博白、電白、信宜等地涯話就是兩廣客家話,梅州惠州河源深圳韶關贛州龍岩台灣的客家話第一人稱都是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部分客家話(如陸河等地)第一人稱是Ngoi(陽平調),因此不能由客家話得出客家話第一人稱都是Ngai(陽平調)。
當然,梅州客家人與博白等地涯話人基本可以做到無障礙的交流。
第一人稱論 這種漢族地方語言為什麼被稱為涯話呢?有人認為因該語言第一人稱為涯(僅聲調不同)而得名。
對於這個說法,有兩種解釋,如下: 1、涯話先民初遷新地方,與當地先遷之民或土著交流時,總是「涯涯聲」,於是所操語言被稱為涯話。
源於他稱,後來他稱慣了,便用於自稱。
2、涯話先民在原居住地並沒有用一個稱謂稱呼自己的語言,但是遷入新地方後,與操另外不同分支的漢語(如白話、黎話)的人交流時,必須用一個稱謂加在自己語言上以示區別,於是自稱涯話。
源於自稱,後來推廣了,也用於他稱了。
需要注意的是 ,有人認為第一人稱為涯的都可以叫涯話,這實際上是一個誤區。
廣州近郊有部分土白話的第一人稱亦為涯,江西北部有些贛語的第一人稱也是涯。
而且,涯話的涯,實際上是借用字,其拼音為Ngai,陰平調,與第一人稱的Ngai(陽平調)有出入。
雅語論 關於涯話的來源,還有一種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 涯(ngai)話本來叫雅(nga)話(即雅語) ,講涯即講雅。
只不過由於後來傳承中發生了讀音上的變化,雅(nga)話成了涯(ngai)話。
涯話和雅話(雅語)關繫到底怎麼樣,沒有人作過相關研究,目前也只是一個大膽的假設罷了。
但是很多講涯話人知道ngai話的ngai不一定和第一人稱發生聯系。
這種解釋也符合情理,缺的只是論證 操涯話的移民主要是宋朝以後來自福建西部舊汀州府和粵東舊嘉應州的客家話地區。
雖說是宋後,但是大規模的遷徙還是發生在明朝期間。
客家人從中原輾轉南遷,又往閩西、粵東遷到西南。
客家移民始終不忘自家的宗族淵源,他們到了新的居住地,勤奮拓荒,紮下根基後,有了條件都要修建姓氏宗族祠堂,祭祀祖先,承先啟後,世代相傳。
更為重要的是,在白話等強勢方言的夾縫中,講涯人將涯話留傳至今,精神可嘉。
雖然涯話受到當地的其他方言的深刻影響,但是仍舊堅守自己的特色。
⑥ 從沙琅坐廣州車從那個出口下車最近能到台山市
廣州省汽車站有的,也可以台山橫山的班車(這班車是從廣海經過的),羅沖圍客運站也有。
⑦ 茂名電白特產有哪些
問題一:茂名電白有什麼特產 電白鴨
問題二:電白區的特產 1、荔枝荔枝是茂名市的特產,其中又以高州市和電白區所產質量為最優。如常見的妃子笑、白臘、黑葉、三月紅、蜂糖E(eng)等著名品種2、粽子雖說天下粽子品種多達200餘種,但在電白人的心目中,還是電白人自己包的「九頭粽」最為無雙。以綠豆、熟花生、半肥瘦豬肉、雞蛋等入餡的糯米粽子,咬落粘牙,吞之滑溜,入肚暖胃,實是電白一絕。3、水兄局東鴨粥水東鴨粥早在十幾年前就在廣州、深圳等珠江三角洲就有電白人開設的水東鴨粥店面。其正宗鴨粥用本地騾鴨經過白切處理,其湯汁加小米煮成鮮甜可口的鴨粥,白切鴨加鴨粥成為絕配,為電白第一特色名菜。4、豬雜湯去到電白就不能不試試最具特色的豬雜湯。以剛殺的豬中取出的新鮮豬雜(豬肺、豬肝、生腸等)加水東芥菜生煮,熟則蘸土釀醬油和原榨花生油混成的醬料,味道獨步天下。5、水東芥菜只產於電白陳村鎮數畝紅泥地,菜質嫩而無渣,鮮香無比,在當地每斤價格為3元左右,外地則有價無貨,或被炒到20元一斤。二十一世紀後,祿段管區豐唐村海濤農場也大量種植,雖然質量與正宗陳村所產尚有少許差別,但也供不應求。6、沙琅豆油生長在電白的人都知道,沙琅豆油工藝獨特,歷史悠久。入口甜香,回味無窮,是電白人家居常用的佐料之一。7、沙琅芥菜包凡是去電白沙琅的人,如果不嘗下沙琅芥菜包,那他還沒有去過沙琅。沙琅芥菜包材料用精糯米,餡為蔬菜加肉粒,外包新鮮芥菜或者其他青菜,入口香滑,怎麼吃也不膩。8、霞洞豆餅霞洞豆餅純手工製作,擁有悠久的歷史,在電白,凡去霞洞之人,一定要嘗下霞洞豆餅。在街邊小吃店,一碗白粥一盤豆餅角,就是不錯的餐餚。9、電白花生電白花生是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的經濟作物之一,花生大面積種植於以林頭鎮為中心的花生種植區,主要用於榨油。電白花生油是廣東最受群眾歡迎的食用油之一。花生果經加工可製成美味副食。10、觀珠粉皮觀珠一帶的粉皮(又稱粉皮t)手工製作,入口香滑可口,加上蒜米醬油花生油來撈,美味得不得了,是電白特色佳餚,升塵培甚稱電白一絕。11、觀珠菜咸(蘿卜干)觀珠一帶的菜咸在電白也是一絕,種在觀珠南門河的沙田的蘿卜質優肥嫩,拔後直接放在南門河的沙地上挖坑加鹽腌,就在沙灘上曬干,美味香飄,是粵西的美味特色菜餚。12、陳村海鮮電白沿海,海產豐富,海鮮的新鮮度一直有名,許多海上產物從一上岸就直接運往電白各大飯店,極大保存海鮮的美味,做法古老,現陳村海鮮街上大大小小海鮮飯店幾十家,已經成為電白特色,吃海鮮來陳村海鮮街,已經在電白人心中享有勝譽。
問題三:電白有什麼特產? 電白的咸魚干,那可是一級棒的
採納哦
問題四:廣東省電白縣有什麼特產??水東鎮有什麼食物是出名的?? 咸蝦醬是電白縣的特產。水東鎮最有名的食物是水東芥菜、水東白切雞、水東鴨粥。
水東芥菜
電白縣位於廣東省西南部,地處南海之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 水東芥菜種植基地充沛,夏長冬短,氣候溫和,具有發展蔬菜生產得天獨厚的優越自然條件,而水東芥菜之所以有這樣的優點還因為它的產地電白縣的氣候屬亞熱帶,而地質為沙丘,水東周邊土壤也就為水東芥菜提供夠好的微酸性黃土壤。非常適合水東芥菜的吵唯生長,正是因為產地的「不可復制」,造就了水東芥菜的獨特口感與營養價值。
水東鴨粥
水東鴨粥店多不勝數。而據說是水東最老字型大小的興記鴨粥店老闆說,她家從太姥姥那一輩就開始經營鴨粥生意,後來因故停了這個行當。70年代她重新開檔時,只是在家中過道里擺上幾張桌椅,一天也只有一兩只鴨的生意。現在她家已開有第二家分店,每間店一天少則賣五六十隻,多則賣上百隻鴨,店裡伙記斬鴨都斬到手軟。也曾有廣州客人開出非常誘人的薪酬和分紅條件,欲請他們到廣州合夥開分店,她家人卻不願去,因為「要多謝鄉親父老的捧場」。電白地區:全縣各大酒樓、賓館、大排檔皆有,其中興記鴨粥店頗為出名。――信息來源於小鎮微報
問題五:電白有哪些特色小吃? 蔥炸,蚝炸
問題六:電白的特產作文500字 宜興的土特產有很多。
和橋豆腐乾很有名。
竹筍干也是。
還有烏米飯。我覺得烏米飯是最有特色的一樣了。
--------------------------------------------------------
烏米飯的傳說
烏飯樹之樹葉浸汁漬米做成烏飯,聞來清香,吃來甘美,是江南百姓之美味主食。烏飯樹汁中含有名貴的天然黑色素,對血液循環有調節作用,除做烏飯的原料之外,可曬干制茶或提取後作健康飲料。
《新安志》「南燭」條載:「叢生春晚,苗葉紅赤,照耀山谷。道家用以餾飯,故又謂之青精飯。」南燭即烏飯樹,屬杜鵑科常綠灌木,葉草質,橢圓狀卵形,新葉鮮紅,老葉深綠;總狀花序腋生,花冠白色;漿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初夏徽州人採摘烏飯樹嫩葉(也可用莖、果), 洗凈後搗爛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和少量的明礬,稍加熱,濾出汁液。將糯米洗凈浸泡於該汁液中著色,約經半天取出,煮成熟飯,烏亮噴香。有的在飯內添加少許火腿片,其味更佳。吃烏飯一般在農歷四月初八日,有「四月八,吃烏飯」之俗。相傳古時江南有一名叫傅相的員外,夫人劉氏中年生一子,取名蘿卜。後來父子雙雙出家,劉氏因思夫念子染成重病,一日在妻弟劉五的勸說下,破戒開葷,觸怒閻羅天子,遂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淪入餓鬼道。其子生性至孝,在地藏菩薩的相助下,常去為母送飯。兒子每次送飯都被餓鬼搶走,母親仍挨餓。後來兒子發現山上有一種樹葉能將白米染成黑飯,且味道更好,就試煮了一次送到地獄,餓鬼發現飯是黑色的,均不敢吃,此後劉氏就再沒有餓過肚子,這天恰好為四月初八日。後來人們為防自己後飯被餓鬼搶食,就在四月初八這天吃起了烏飯。
在中國浙江、江蘇、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們仍保留著農歷四月吃烏米飯這一古老的習俗。有的地方在清明寒食節吃,而更多的則是在四月初八這天吃。
問題七:茂名土特產有哪些? 茂名特產:1.三黃雞 2.白糖罌荔枝 3.南玉 4.高州角雕 5.曹江香蕉
問題八:茂名的特產有哪些 茂南區:「白糖罌」荔枝、早熟荔枝、水晶龍眼。
茂南區山閣鎮:荔枝、紅煙。
茂南區高山鎮石鰲塘村:花炮生產歷史悠久。
高州市
曹江香蕉、高州龍眼、關塘耥果、新垌綠茶、早熟荔枝「白糖罌」。
高州角雕:系採用畜角經雕刻而成的藝術品。多為魚、蝦造型,其質地堅實,光潤明亮,形態逼真,頗饒生趣。已有30餘年生產歷史。
高州緬茄雕刻:已有300餘年歷史。系以當地所產緬茄樹果實的核仁雕刻而成,該樹體質圓潤,頂部突出較長,色鵝黃,堅實可供雕刻,稱之「蠟頭」。講究一刀功夫,一氣呵成。所雕龍鳳、獅虎以及人物、名勝、風景等,無不玲瓏剔透,形象生動,歷來為收藏家、鑒賞家所珍愛。
曹江鎮:生曬桂圓肉、「關塘耥」。
新垌鎮:新垌綠茶。
根子鎮:荔枝「白糖罌」。
分界鎮儲良坡村:龍眼「儲良大廣眼」。
石板鎮:蠶絲。
化州市
名貴葯材「化州橘紅」。
平定鎮:橘紅。
那務鎮:蠶繭。
信宜市
懷鄉三黃雞、鎮隆白鵝、信宜山楂,玉石、錫。
貴子鎮:八角、松脂。
懷鄉鎮金盈村:缸瓦煲加工。
大成鎮:山楂、田七、方柿、「大成沙葛種」。
金垌鎮:南玉,泗流玉石礦是「南玉」產地之一。
電白縣
龍蝦、魷魚、膏蟹、金釣蝦。
林頭鎮木院:腌制咸蘿卜。
嶺門鎮:「大榜金鉤」蝦。
問題九:廣東茂名電白馬踏的特產是什麼東西? 荔枝,龍眼之類的水果屬茂名高州產的最多,山稔在馬踏的大小山都有,都是野生的,路旁的山坡邊也能開花結果.覺得山稔才是馬踏真正的特產.
⑧ 白沙縣最有錢的人是誰
王明旺。王明旺是廣東電白沙琅本地人,在青年時進行創業,經過千辛萬苦成立了頃螞自己的公司,並且賺取了一份財富,成為了廣東電白沙琅的首富。在自己變富後,王明旺對村莊進帆乎散行了慈善捐款,帶動了村莊的經態氏濟發展,在當地的口碑非常不錯。
⑨ 沙琅在哪裡的
沙琅鎮
Shalang Town
沙琅鎮地處電白縣北部山區,是電白縣山區商貿文化中心,又是聯結山區8個鎮及茂名、陽春、陽江的交通樞紐。全鎮面積89平方公里,轄15個村委會和2個居委會。2001年被評為全國綠化百佳鎮、省衛生先進鎮,2002年被省政府批准為「中心鎮」,2003年又被省政府批准為「小城鎮健康發展綜合試點」鎮。
該鎮自然資源豐富。水源充沛,有小水電站3座。道路暢通,交通便得,其中三茂鐵路貫穿全鎮。
該鎮「三高」農業迅速發展,已形成了優質稻穀、荔枝、香蕉、南葯、甘蔗、北運菜、小耳花豬、山地養雞和金錢龜養殖等農業生產基地。鄉鎮企業形成了農副產品加工、葯材加工、竹木器加工等支柱產業。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其中建築、運輸、修理、服裝、文印、通訊器材、葯材批發、休閑娛樂等行業已成為該鎮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鎮建設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美麗的沙琅新城煥發新貌,山青水秀,風景優美,是電白山區的一個「聚寶盆」,她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美好發展前景。
改革開放以來,沙琅鎮充分發揮本地優勢,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得了顯返好正著成效。1996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5億元,比1987年增長987%比1978年增長18倍;工農業產值達到5、8億元,比1987年增長1600%,比1978年增長22倍;財稅收入達到460萬元,比1987年增長120%,比1978年增長5倍;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6、6億元,比1987年增長1000%,比1978年增長18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元,比1987年增長600%,比1978年增長10倍。
一、"三高"農業穩步發展,山區開發成績顯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沙琅鎮就緊緊地圍繞"穩定糧油、開發果牧、發展'三高'"的戰略目標,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大抓以造林種果為主的開發性農業。全鎮逐步建立起香蕉、荔枝、龍眼、黃欖、南葯、北運菜、土種豬、野生動物養殖等八大農業商品生產基地,形成一批農業支柱產業和拳頭產品,實現了商品農業基地化、全面化、集約化。目前,全鎮已建成年播種10000畝優質谷生產基地,12000畝北運菜生產基地,15000隻珍稀經濟動物基地。1997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億元。比1987年增長560%,比1978年增長8倍。
二、工企業保持平穩發展勢頭。一是制訂"工業興鎮"和"興工富村"的戰略目標。二是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採取"築巢引鳳"的辦法,招資引商。幾年來,全鎮共辦起了燈具廠、酒廠、磚廠、家私廠、眼鏡櫃廠石灰廠、等一大批中型企業,生產出一批如升降式高桿燈、探臂路漏悔燈、中華醇酒等名優產品,1997年全鎮工業和鄉鎮企業已發展到2700多家,工企業總產值達5.5億元,比1987年增長1275%,比1978年增長21倍。
三、第三產業不斷發展。全鎮堅持圍繞"商業強鎮"的宏偉目標,把營造和發展第三產業作為全鎮新的經濟蒂長點。實行國家、集體、個體一起上的方針,襪早想方設法搞活第三產業。○1籌措資金200多萬元,新建沙琅農貿市場。○2鼓勵人民群眾適應福會產義市場經濟大轉變,勇闖大都市、走向全國從事各式各樣的經營。目前,沙琅人在深圳、珠海、廣州、茂名等地承包"的士"和自有"的士"人事客運的達1000多輛,從業人員(司機、管理人員)3000多人,產值超億元,純收入8000多萬元。○3組建上等級建築公司,解決富餘勞國,增加就業站路。○4發揮地區優勢,大辦檔資高、服務好的酒家、賓館,吸引了更多人士到沙琅,提高了沙琅知名度。1997年,全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005億元,比1987年增長950%、集市貿易成交額0.8億元,比1987年增長910%,全鎮從事第三產業人員達到3600人。
四、基礎設施市政建設日臻完善,投資環境不斷優化。一是圍繞"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這個主旋律,緊緊地抓住改革開放這一有利時機,在舊城區西南面舉建一座市標准新城區,既改善了投資環境,又繁榮了城鄉經濟。目前,新城區內八大街已全面實現水泥硬底化;並且兩都種上了樹木,安裝上探臂式路燈,自來水、程式控制電話、;有線電視、高壓電等均已裝通。廣湛中線沙琅路段(沙琅合水口橋至排子橋長五公里,寬四十十米的人民大道,今年可竣工正式通車。800多幢商住樓和一大批機關辦公大樓,崛起於新城區,集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於一體的多功能的十九層新城大廈已完成第三層框架建設,投資1000多萬元佔地500多畝的新城公園已投入使用,並初具規模,滑冰場、碰碰車、遊艇、快艇、火鍋城、啤酒屋等項目已開放。全鎮17個管理區均已實現鄉道上等級和辦公樓房化,交通摩托化、通訊程式控制化。
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推進各項尤其是農村改革中產要抓了如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不斷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體制,從1997年開始,在全鎮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戶有了生產自主權,極大地調動了農村生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二,積極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近幾年來,全鎮幹部群眾樹立市場經濟和大農業觀念,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產品結構,由單一抓糧轉到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由片面追求數量轉到高產優質,由傳統農業向"三高"農業轉變。一是大力發展以水果為主的經濟作物,使全鎮糧經面積比例從1987年2:1調剌到1997年3:4,產值比例從1987年1、2:1調整到2:4;二是加快發展養殖業,發展適度規模的養殖專業戶。三是加快發展鄉鎮企業步伐。採取有力措施,多層資、多渠道大上鄉鎮企業項目,做到股份合作制企業、集體企業、個體企業、私營企業、村級企業"五輪齊驅",全方位發展。
第三,抓好流通體制改革。用抓生產的勁頭抓流通,不斷培育和發展農產品市場。一是放開經營范圍,鼓勵和引導農民進入流通領域,允許集體、聯合體、個體一齊轉、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功能、多方信的流通服務隊伍。二是建設一批功能齊全的集貿市場。目前,全鎮已建有北運菜批發市場,香蕉批發市場,成批發市場,土種豬批發市場。三是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建立遍布全國的農產品購銷網路,在全國各地設有水果蔬菜購銷站,使果菜暢銷全國。
南方網訊 在電白縣北部,綻放著一朵燦爛的「山區城鎮之花」,她就是該縣北部山區八鎮的交匯地——沙琅鎮。這個總面積89平方公里,總人口7萬人的山區鎮,近年來通過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力地促進了全鎮兩個文明建設,社會經濟網站駛上了全面發展的快車道。2002年,沙琅鎮國內生產總值達9.0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3438元;2000年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家鄉鎮;2001年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鎮、廣東省衛生先進鎮;2002年被省政府批准為中心鎮;2003年被省政府批准為「小城鎮健康發展綜合試點」鎮;連續多年被市、縣評為先進單位,並榮獲茂名市文明鎮、電白縣最佳文明鎮的光榮稱號。一個傳統的山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