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州地理介紹
廣州別名羊城,簡稱穗,廣東省省會。廣州是華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是我國著名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廣州四季常青,風光旖旎,一年四季均有鮮花盛開,素有「花城」的美譽。廣州市地處中國大陸南方、廣東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圍是東經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至23度56分。東連惠州市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順德市,北靠清遠市的市區和佛岡縣及韶關市的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相望。
由於珠江口島嶼眾多,水道密布,有虎門、橫門、磨刀門等水道出海,使廣州成為中國遠洋航運的優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進出口岸。廣州又是京廣、廣深、廣茂和廣梅汕鐵路的交匯點和華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與全國各地的聯系極為密切。因此,廣州有中國「南大門」之稱。
廣州市總面積為7434.4平方公里,其中農業耕地面積12.27萬公頃,林業用地面積30.92萬公頃。廣州市土地資源數量有限,但土地類型多樣,適宜性廣。地形復雜,地勢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市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東北部為中低山區,中部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沖積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
廣州地處南亞熱帶,屬南亞熱帶典型的季風海洋氣候。由於背山面海,海洋性氣候特別顯著,具有溫暖多雨、光熱充足、溫差較小、夏季長、霜期短等氣候特徵。由於水熱同期,極利於作物的生長,但自然災害威脅也較大。
栽培作物具有熱帶向亞熱帶過渡的鮮明特性,是全國果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包括熱帶、亞熱帶和溫帶3大類、40科、77屬、132種和變種共500餘個品種,更是荔枝、橙、龍眼、烏(白)欖等起源和類型形成的中心地帶。蔬菜向以優質、多品種著稱,共有14類近400個品種。花卉、盆景是本市的特產,包括觀花、觀葉和觀葉賞果三大類,主要有白蘭、桂花、茉莉、米仔蘭、含笑、劍蘭、菊花、金桔、四季桔等150餘個品種。
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一年兩熟。經濟作物以甘蔗、花生、蔬菜、水果為主。廣州是「水果之鄉」,共有500多個品種,其中荔枝、香蕉、木瓜和菠蘿譽稱「嶺南四大佳果」。畜禽、水產和野生動物種類也很多,且不乏名優特品種。
廣州市轄十區和兩縣級市,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總人口725.19萬人,共設118個街道辦事處、63個鎮。
㈡ 廣州黃埔哪裡好玩
可以去廣州黃埔圖書館,那裡環境整潔安靜,各種書都有,方便借閱,非常適合一逛
㈢ 黃埔軍校在什麼地方
黃埔軍校位於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國民政府遷台時遷至台灣高雄鳳山。黃埔軍校,全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中聞名的指揮官。
軍隱芹備校在1924年由孫中山先生創立,每年的6月16日為「校慶日」。黃埔軍校建立以來,以孫中山的「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
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黃埔灶毀軍校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軍事學校,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首鄭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主要將領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軍校在創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1924年國民黨建校時期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名擴大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50年10月台灣當局在台灣高雄鳳山區復建「陸軍軍官學校」延續至今。
㈣ 廣州經緯度是多少
廣州位於東經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至23度56分。市中心位於北緯23度06分32秒,東經113度15分53秒。
其位置屬於中國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緣,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瀕臨中國南海,東連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三水、南海和順德。
北靠清遠市區和佛岡縣及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相望,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中國的「南大門」,是廣佛都市圈、粵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4)中國廣州黃埔軍校的東經多少度擴展閱讀
廣州地處亞熱帶沿海,北回歸線從中南部穿過,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以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為特徵。全年平均氣溫20-22為攝氏度,是中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熱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氣溫達28.7℃。
最冷月為1月份,月平均氣溫為9~16℃。平均相對濕度77%,市區年降雨量約為1720毫米。全年中,4至6月為雨季,7至9月天氣炎熱,多台風,10月、11月、和3月氣溫適中,12至2月為陰涼的冬季。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於植物生長,為四季常綠、花團錦簇的「花城」。
㈤ 黃埔軍校簡介
黃埔軍校各期簡介
黃埔軍校各期簡介
1924年3月27日軍校舉行第一期新生入學考試,4月28日放榜,錄取學生編成4個隊。11月30日第一期學生考試完畢。1925年6月25日補行畢業典禮,共645人畢業。
1924年8月14日軍校舉行第二期新生入學考試。11月19日,湘軍講武堂學生158人並入該校,編模攔為第六隊。1925年9月6日畢業,計449人。
1925年7月1日第三期開學,共分9個隊與1個騎兵隊,不分科目。1926年1月17日畢業,計1233人。
1926年3月8日第四期開學,分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經理科、政治科,共5個科。10月4日畢業,計2645人。
1926年4月第五期開學,所分科目同第四期。1927年7月20日轉至南京學習,8月15日畢業,計1480人。
黃埔軍校各期簡介
黃埔軍校各期簡介
1924年3月27日軍校舉行第一期新生入學考試,4月28日放榜,錄取學生編成4個隊。11月30日第一期學生考試完畢。1925年6月25日補行畢業典禮,共645人畢業。
1924年8月14日軍校舉行第二期新生入學考試。11月19日,湘軍講武堂學生158人並入該校,編為第六隊。1925年9月6日畢業,計449人。
1925年7月1日第三期開學,共分9個隊與1個騎兵隊,不分科目。1926年1月17日畢業,計1233人。
1926年3月8日第四期開學,分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經理科、政治科,共5個科。10月4日畢業,計2645人。
1926年4月第五期開學,所分科目同第四差爛期。1927年7月20日轉至南京學習,8月15日畢業,計1480人。
第六期分為廣州黃埔和南京兩地學習。
1926年8月黃埔地區開學,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原4400人只留800餘人。1929年2月24日畢業者為718人。南京地區開學後收納武漢分校、長沙分校、福建陸軍幹部學校學生共同學習。1929年5月15日畢業,計3634人。
第七期也分為廣州黃埔和南京兩地學習。
第七期黃埔部分因蔣介石下野曾一度中斷學習。1928年5月復課。1930年9月26日畢業,計666人。南京部分於1929年3月16日開學,分步兵、騎兵、炮兵、工兵4科。1929年12月28日畢業,計852人。
1930年5月第八期招生,1931年採用德式教育。1932年3月武漢分校第八期學生並入後分兩個總隊(武漢分校學生為第二總隊)。1933年5月20日第一總隊學生畢業,計305人。11月25日第二總隊學生畢業,計1240人。
1931年3月6日第九期學生入學(自該期起開始向黃河南北、邊疆等地招生)。1934年5月畢業,計654人。
第十期學生分為兩批,設步兵、騎兵、炮兵、工兵、交通5個科。第一批於1936年6月16日畢業,共計940人。第二批於1937年1月畢業,計621人。
--------------------------------------------------------------------------------
-- 作者:雨墨
-- 發布時間:2005-12-6 9:43:34
--
第十一期於1934年9月開學,編為兩個入伍生團。分步兵、騎兵、炮兵、工兵、交通5個科。1937年8月28日第一團學生畢業,計605人。10月25日,第二團畢業,計664人。
1935年9月28日第十二期學生入校。11月11日並入要塞炮校學生。分步兵、炮兵、工兵、通信兵4個科。因抗戰需要,該期學生提前於1938年1月20日畢業,計740人。
1936年8月在南京招收第十三期學生。1938年9月16日於四川銅旦慶胡梁畢業,計1412人。
第十四期學生於1937年秋、冬分別入校,分3個總隊。第一總隊於1938年11月畢業於四川銅梁,計669人。第二總隊於1939年9月畢業於四川銅梁,計1510。第六總隊於1939年1月畢業成都,計1520人。
1938年1月第十五期學生入校。1940年7月21日於成都畢業,計1559人。另外代訓空軍學生272人。
--------------------------------------------------------------------------------
-- 作者:雨墨
-- 發布時間:2005-12-6 9:43:49
--
第十六期學生分3個總隊。第一總隊於1938年10月入校,1940年12月畢業,計1597人,代訓空軍學生97人。第二總隊於1939年1月入校,受訓銅梁,1939年10月於銅梁畢業,計1629人。第三總隊於1939年春入校。1940年4月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165人。
第十七期學生分3個總隊。第一總隊於1940年4月15日開學。1942年4月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527人。第二總隊於1940年5月6日開學。1941年11月20日畢業於銅梁,計1374人。第三總隊於1940年7月13日開學,1942年2月15日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030人。
第十八期學生分2個總隊。第一總隊於1941年4月1日入伍。1943年2月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600人。第二總隊於1941年11月25日入伍。1943年10月8日畢業於成都南校場,計1237人。
第十九期學生於1942年5月入伍,分為步兵、騎兵、炮兵、工兵、特別班、輜重兵、通信兵7個科。1945年4月14日畢業於成都西校場,計902人。
第二十期學生於1944年3月20日入伍,分步兵、騎兵、炮兵、通信兵、輜重兵、工兵6個科。1946年春並廣西6分校學生入校。1946年12月25日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116人。
--------------------------------------------------------------------------------
-- 作者:雨墨
-- 發布時間:2005-12-6 9:44:06
--
第二十一期學生於1945年1月3日在成都入伍,分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通信兵、戰車兵7個科。其中戰車兵科於成立較晚,延長1學期畢業。1947年12月25日畢業,計2219人。
第二十二期學生於1948年7月7日在雙流入伍,分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通信兵6個科。1949年2月12日畢業,計1538人。
第二十三期學生於1949年初入學,年底解放軍兵臨成都,該期學生提前於12月4日畢業。除少數師生空運台灣,其餘被殲。
總計:41386人,抗戰陣亡2萬餘人。
--------------------------------------------------------------------------------
-- 作者:雨墨
-- 發布時間:2005-12-6 9:44:31
--
潮州分校
1925年3月第一次東征攻克潮汕後為給本校第二期學生補課而建立。部隊退回廣州時撤消。10月第二次東征再次收復潮汕,分校恢復。
1925年11月12日開始正式招收學生。12月10日任命何應欽為分校校長兼教育長。1926年4月1日教育長改由鄧演達擔任。6月1日,第一期學員畢業。6月6日第二期學生入校。12月底期滿畢業後該分校停辦。
南寧分校
該分校實際是政治學校,建立於1926年春。校長俞作柏,教育長蕭越。第一期學生受訓18個月,分步兵、工兵、炮兵3個科目。1927年底第二期開學之際,校長由呂竟存接任。
抗戰爆發後改稱中央軍校第六分校。校址遷往桂林。分校主任馮璜。該分校從1937年到1944年共畢業學員18082人。
--------------------------------------------------------------------------------
-- 作者:雨墨
-- 發布時間:2005-12-6 9:44:56
--
武漢分校
該分校同南寧分校一樣是政治學校,全名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該校成立於1926年10月27日,以武昌兩湖書院為校址,接受本校第五期政治科學員入校12月抵達武昌),並在本地招收新學員。1927年1月本校第五期炮兵科和工兵科學員也陸續來武昌學習。1月19日決定改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為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校長蔣介石兼任,教育長張治中。校務實際由鄧演達代理。
1927年3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決定取消軍校校長制。蔣介石隨離職,月底張治中也辭去教育長職務。分校該由以譚曙卿、鄧演達、惲代英三人組成校務委員會,管理校務。
「四·一二」後夏斗寅叛變,由分校學生組成獨立師討伐夏部。6月30日撤消建制恢復正常學習。「七·一五」後部分學員被迫離校,一部入葉挺、賀龍部,一部入張發奎部。分校至此結束。
1929年4月,錢大鈞再次於武漢建立分校,共教育第七、第八兩期學員。其中第七期順利畢業,第八期於1932年3月並入本校學習。該校於此時結束。
1936年1月復組該校。1937年冬改稱中央軍校第二分校。校址由武昌遷至湖南邵陽。分校主任為李明灝。該分校從1938年至1944年共畢業學員23487人。
長沙分校
1927年2月成立,校址長沙小吳門外教廠坪。校長石醉六,教育長余范傳。5月「馬日事變後」校長、教育長相繼離職,故該分校從此不設校長,以唐生智為首的校務委員管理校務,教育長由謝煜燾接任。實際校務由周瀾管理(時唐生智在武漢)。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討伐唐生智,程潛進駐該分校,將部分分校學生遷往南京本校,其餘學生於1928年5月畢業。畢業後該分校停辦。
--------------------------------------------------------------------------------
-- 作者:雨墨
-- 發布時間:2005-12-6 9:45:22
--
廣州分校
該分校於1927年成立(原燕塘幹部學校)。1931年改稱廣東軍政學校。1936年7月23日改稱廣東分校,1938年1月改稱中央軍校第四分校。抗戰爆發後該校多次遷移,最終以貴州獨山為校址。分校主任韓漢英。該分校從1936年到1945年共畢業學員25212人。
洛陽分校
1933年12月成立,學員大多系東北軍沒受正規教育的軍官,校址設漢中。分校主任為祝紹周。1938年改稱中央軍校第一分校。1941年由劉仲荻接任,後易鍾彬。該分校自1938年起至1943年共畢業學員20471人。
--------------------------------------------------------------------------------
-- 作者:雨墨
-- 發布時間:2005-12-6 9:45:44
--
成都分校
1936年4月成立,15日正式開學。分校主任李明灝。1938年初改稱中央軍校第三分校。分校主任改由沈發藻擔任,後易呂濟。該分校從1939年到1945年共畢業學員16927人。
昆明分校
1935年9月16日開學,學員為沒受正規教育的軍官。分校主任劉永祚。1938年改稱中央軍校第五分校。分校主任改由唐繼麟擔任。該分校從1935年到1946年共畢業學員8837人。
--------------------------------------------------------------------------------
-- 作者:雨墨
-- 發布時間:2005-12-6 9:46:20
--
第七分校
校址現設天水,後易西安王曲。分校主任由胡宗南兼任。從1938年到1945年共畢業學員37317人。
第八分校
校址湖北均縣,後易房縣。分校主任先後由徐祖詒、康澤擔任。該分校從1939年到1943年共畢業學員6872人。
第九分校
校址新疆迪化。分校主任宋希濂兼任。該分校從1942年到1947年共畢業學員950人。
㈥ 黃埔軍校在哪裡
黃埔虛爛軍校在我國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是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創辦的軍事學校,在1924年建校初的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其培養的大批軍事人才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作出了巨大貢獻。
黃埔軍校在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
黃埔軍校中譽哪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它作為我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以及巨大的作用,其培養的大批軍事人才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作出了巨大貢獻。
㈦ 廣州地理小知識
1.關於廣東地理知識
1、廣東是我國通往東南亞、大洋洲、西亞和非洲等地區的最近出海口,所以被稱為祖國的南大門。
廣東省人均耕地佔有量在全國30個盛市、區中排在倒數第二位,人均土地面積為0.3公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3%,世界平均水平的12.5%。 廣東省屬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資源十分豐富。
由於地處低緯,面臨廣闊的海洋,因此海洋和大陸均對廣東氣候有非常明顯的影響。 有利條件:①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水熱資源豐富、配合好。
②珠江三角洲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縱橫,既灌溉便利,也利於發展淡水養殖;森林資源豐富,樹種多,人類影響小,利於發展林業生產。③農業生產歷史悠久,生產水平高。
不利條件:①伏旱期氣溫高,降水減少,蒸發旺盛,易對水稻生產產生影響、夏秋季台風影響很大。②長江以南地區為紅壤分布區,土壤酸性強,土質粘重,不利於種植業的發展 廣東河流水文特徵:流量大是降水豐富形成的,氣溫高又使河流終年不凍。
汛期長,集中在夏秋兩季,水量大,有明顯季節性變化。形成原因與夏秋兩季受東南季風和台風帶來大量降水有關。
水稻的主要產地:珠江三角洲及西江、東江、北江河谷、沿海各河流的小平原。甘蔗的主要產地:珠江三角洲及粵西地區沿海小平原。
2.請大家幫我找找關於廣州地理的資料~
廣州的地理位置
廣州位於東經113°17',北緯23°8',地處中國大陸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廣州瀕臨南海,鄰近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通戚嫌嘩往世界的南大門。廣州屬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中國的第三大河--珠江從廣州市中心穿流而過
廣州市總面積為7434.4平方公里。它位於東經112.05°,北緯22.26°至23.56°,處於北回歸線上。
廣州轄區包括:東山區、越秀區、海珠區、天河區、白雲區、芳村區、黃埔區、番禺區、花都區等十個區,以及從化、增城兩個縣級市,總人口有712.6萬人,常住人口則為1015萬人。
廣州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水充沛、四季如春。一年四季溫度變化都很小。全年平均氣溫為20至22攝氏度,平均相對溫度為77%,年均降雨量1700~2000毫米左右。廣州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與東部是山區,中部為丘陵盆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平原。
廣州簡介
廣州:位於中國大陸南方,廣東省中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毗鄰香港和澳門,東江、西江、北江匯成珠江由市區穿過。廣州地處亞熱帶,座落在北回歸線,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7攝氏度,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常春,風光旖旎,素有」花城」的美譽.
廣州自泰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泰統一嶺南始建「任囂城」起,至今已有2200年的歷史,公元226年,東吳孫權分合浦以南為交洲,合浦以北為廣州,廣州由始得名,之後有南越、南漢、南明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
廣州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人口700多萬,廣州是廣東省省會,是廣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廣州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是中國南方重要的商埠及者伍交通樞紐和港口城市,廣州火車站是京廣、廣九鐵路終始站,廣州黃埔港是華南地區最大的貿易港口,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是全國三大國際楊機場之一。一直以來,廣州就有中國「南大門」之著稱。
廣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的重點旅遊城市,名勝古跡、文化景觀、自然風物、人文風俗、民間藝術充滿濃厚的嶺南地方特色,傳統與現代文明相互輝映,構成廣州豐富多彩的地方風情
更多的資料請到這個網站找gz.chn.info/
3.廣州中考地理知識點
七年級上冊 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 §1.1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地理與日常生活:地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了解天氣,廣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況和風土人情等。
地理與生產建設:我們生產活動不能隨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1.2 我們怎樣學地理——學會看地圖: 地圖的種類:鳥瞰和平面 地圖的組成:①圖例和注記:介紹每個物體的標志。
②方向:用來辨別方高行向的;有坐標: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坐標: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南北)緯(東西)度確定方向。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
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圍大,內容簡單。a.數字式 b. 文字式 c. 線段式 學會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閱地理辭書 ②咨詢有關人士 ③上網查閱資料等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2.1 認識地球 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對地球形狀的說法:「蓋天說」和「渾天說」。
麥哲倫 *** 圖:西班牙→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儀:南極、北極、地軸。
地軸與地球平行的圓圈叫做緯線。0度~30度為低緯度地區;30度~60度為中緯度地區;60度~90度為高緯度地區。
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為赤道。連接南、北極並垂直於緯線的弧線,叫做經線。
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經緯網: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
名稱 形 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0度 經線 半圓(弧形) 相 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不等(南北對稱兩條相等) 東西方向 赤道 §2.2 世界的海陸分布 海洋與陸地:人們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陸地」概況地球海陸分布 七大洲: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做島嶼。
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 南極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大洋 ***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國家。 大陸面積: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900萬平方千米 大洲分界線:亞歐: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裏海;烏拉爾河。
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北美:白令海峽。
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四大洋:1 從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3 世界的地形 陸地地形: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
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地形特點: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 海底地形: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
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
海溝: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1萬多米。
(學會看地圖) §2.4 海陸變遷 大陸漂移假說:原始地球有一整塊大陸,成為「泛大陸」。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
火山與地震帶:板塊與板塊交接處。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3.1 世界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數量與增長: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在持續增長。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數*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總人口數*100%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在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或是臨海地帶。
有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 世界的人口問題:亞、非一些國家增長速度過快;歐洲一些國家處於負增長。
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3.2 世界的人種 人種是根據人類體制方面的特徵所劃分的人群。
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 黑色人種: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混血人種***:三大人種通婚 §3.3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世界的語言: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 *** 語 漢語: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語。
4.請介紹一下有關於廣州的地域文化的知識
廣州特色:廣州是一座充滿現代感的大都市,既充滿活力,又保留著悠遠的古風,它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這里山明水秀,風光旖旎,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市井風情與現代都市景觀相襯托,是一個非常值得去的地方。
廣州旅遊:廣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相傳在遠古時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騎著嘴銜稻穗的五色仙羊降臨此地,把稻穗贈給百姓,祝願這里永無飢荒。從此,廣州便有「羊城」、「穗城」的美稱,「五羊」也成為廣州的象徵。據史籍記載,早在公元前214年, 這里便修築了城垣,建城至今已有2210年的歷史。 廣州自駕游
氣候特點:春季的廣州潮濕多雨,夏季稍稍炎熱,時常會有台風;秋季溫度適宜,涼爽多風,好天氣可持續到11、12月份,最適宜於旅遊,因此10至12月是旅遊的最佳季節;冬季稍寒但時間短,當北方大雪紛飛時,在廣州穿一件毛衣即可過冬。
廣州飲食:生活在廣州這個美食聚集之地,人與食物之間的關系,很多時已不單是滿足溫飽,而成為了一種享受,一天除了早、午晚三餐之外,加上下午茶和宵夜這兩餐,不少人一天吃足五餐。<<;詳細 *** 奶茶 沙河粉
廣州購物:要數廣州最豪華的百貨店,算來算去只能是麗柏廣場。「麗柏」雄踞廣州市核心商業地段環市東路,與五星級花園酒店、四星級白雲賓館以及友誼商店和世貿新天地共同構成廣州最頂端的高檔品牌購物商圈。<<;詳細 個性書店 廣州旺地小店
廣州交通:廣州市公交運力不斷增強,先後修建了多條城際間高速公路,市內也修建了高架路、公路橋、過江隧道等。廣州的長途汽運有到臨近地區的長途汽車及穗港之間的直通巴士,市內交通有公共汽車、電車、專線車、地鐵等。廣州的計程車,起步價為7元,大車每公里2.6元,小車每公里2.2元;地鐵有一號線路和二號線。
5.廣州地理詳細資料
荔灣,舊稱「西關」,因區內有「一灣青水綠,兩岸荔枝紅」美譽的「荔枝灣」而得名。明朝時,這里已是中國對外通商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時曾有一百多年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窗口,著名的外貿商埠---十三行的所在地。荔灣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的歷史積淀了獨具特色和風格的地域文化,集古代近代和現代文明於一身,既是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產物,也是嶺南文化的典型代表。 荔灣區位於廣州繁
華市區西部,地處珠江東、北岸,交通樞紐縱橫交錯;北接火車站、白雲機場;南有人民橋、珠江隧道貫通珠江兩岸;西邊有珠江大橋飛架東西,連同南海、佛山;西南有京廣鐵路廣州貨運南站及廣州港新風作業碼頭;更有107國道,廣佛高速連接廣深高速公路,直通香港;廣州地鐵Ⅰ號線及內環高架路縱貫荔灣區 上下九步行街全區,形成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使荔灣區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為商家必爭之地。 荔灣區自古以來即是廣州市最有名的商業繁華區之一。如今的荔灣更擁有「一街、二路」---上下九商業步行街,康王路和中山七、八路三個重要的商業地帶。 荔灣區是廣州市的一個重要行政區,位於美麗的珠江河畔。轄區面積62.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萬。 悠久的歷史淵源,燦爛的嶺南文化,醇厚的人文風情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賦予了荔灣令人神往的獨特神韻。 處於新世紀的荔灣,也將因此獨特神韻而得勢。新一屆荔灣區委、區 *** 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提出了「商貿升級、旅遊帶動,科教興區,環境優化」的發展戰略,並制訂出建設商貿文化旅遊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 將荔灣建成宜商、宜居、宜游的嶺南天堂。
網路米有羅~~!!!!我都系在哦度搵的~~!!!!!o(∩_∩)o 哈哈
6.關於廣東地理知識
1、廣東是我國通往東南亞、大洋洲、西亞和非洲等地區的最近出海口,所以被稱為祖國的南大門。
廣東省人均耕地佔有量在全國30個盛市、區中排在倒數第二位,人均土地面積為0.3公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3%,世界平均水平的12.5%。 廣東省屬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資源十分豐富。
由於地處低緯,面臨廣闊的海洋,因此海洋和大陸均對廣東氣候有非常明顯的影響。 有利條件:①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水熱資源豐富、配合好。
②珠江三角洲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縱橫,既灌溉便利,也利於發展淡水養殖;森林資源豐富,樹種多,人類影響小,利於發展林業生產。③農業生產歷史悠久,生產水平高。
不利條件:①伏旱期氣溫高,降水減少,蒸發旺盛,易對水稻生產產生影響、夏秋季台風影響很大。②長江以南地區為紅壤分布區,土壤酸性強,土質粘重,不利於種植業的發展 廣東河流水文特徵:流量大是降水豐富形成的,氣溫高又使河流終年不凍。
汛期長,集中在夏秋兩季,水量大,有明顯季節性變化。形成原因與夏秋兩季受東南季風和台風帶來大量降水有關。
水稻的主要產地:珠江三角洲及西江、東江、北江河谷、沿海各河流的小平原。甘蔗的主要產地:珠江三角洲及粵西地區沿海小平原。
希望採納。
7.請大家幫我找廣州地理的資料
市名 廣州市(英語:Canton 漢語拼音:Guǎngzhōu Shì),是「威妥瑪式」舊拼法的譯音,又譯Kwangchow。
自1970年起。 別稱 五羊城、羊城、穗城、花城等。
城市美譽 全國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國際花園城市等美譽。 經緯度 市中心位於北緯23度06分32秒,東經113度15分53秒。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 廣東省(Guangdong Province) 市轄區 蘿崗區、越秀區、海珠區、天河區、白雲區、荔灣區、黃埔區、番禺區、花都區、南沙區、從化市、增城市。 *** 廣州市 *** 位於越秀區。
現任市委書記朱小丹,現任市長張廣寧。 面積 全市面積7,434.4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843.43平方公里。
海拔 全市平均海拔11米,天堂頂為廣州市內最高點,海拔1210米。 人口 全市人口1004.58萬人(2007年末),比上年末增長3.0%。
出生率為9.45‰,低於全省(11.96‰)2.51個千分點;死亡率為 4.20‰,低於全省(4.66‰)0.46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5‰,低於全省(7.02‰)1.77個千分點。
民族 全市漢族人口為935.28萬人,占常住總人口的98.58%。少數民族人口為13.48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42%。
宗教 廣州市主要宗教為佛教、 *** 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時間 北京時間(中國標准時間),UTC+8。
郵政編碼 510000 電話區號 020(+86) 汽車號牌 粵A 方言 粵語(Cantonese) 地區生產總值 8215.82億元人民幣(2008年,比上一年增長12.3%;中國城市第3名,次於上海、北京,港澳台除外);人均GDP81,233元人民幣(中國城市第2名,次於深圳,港澳台除外)。 市花 木棉花。
市鳥 畫眉鳥。 廣州(Guǎngzhōu)是廣東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廣州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廣州瀕臨南海,鄰近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
廣州屬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中國的第三大河——珠江從廣州市區穿流而過。
廣州即將舉辦2010年廣州亞運會。[編輯本段]一、歷史沿革 廣州是一座有2222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
早在公元前九世紀的周代,這里的「百越」人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已有來往,建有「楚庭」,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後建南海郡(郡治設在「番禺」,即今天的廣州)。
公元226年,孫權為便於統治,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兩部分,「廣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廳,特指廣州這座城市。
廣州秦漢時就是繁榮都會,漢唐以來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清朝時是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也是中國最早對外的通商口岸。 廣州是中國近代和現代革命的策源地。
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黃花崗起義、廣州起義均發生在廣州。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了黃埔軍校,曾經三次建立了臨時政權。
*** 在這里創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革命骨幹力量。張太雷、葉挺、 *** 等在這里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廣州起義,並建立了廣州蘇維埃政權「廣州公社」。
魯迅、郭沫若、郁達夫、彭湃、馬思聰、鄒小楊、鍾傑武等也曾來廣州傳播先進文化。 1982年國務院宣布廣州古城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羊城傳說 廣州又稱「五羊城」、「穗城」。 關於廣州的別名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傳說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民不聊生。
一天南海上空飄來五朵彩色祥雲,上有騎著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銜著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賜予百姓,並祝福此地永無飢荒。
仙人離去後,五隻仙羊因為依戀人間而留了下來,保佑當地風調雨順。百姓為感謝五位仙人,在他們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觀」,觀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
越秀公園內既有「五羊雕塑」,此傳說被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吉祥物所應用。 文物古跡 廣州的文物古跡眾多。
現有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共219個,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1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9個。中山四路一帶先後發現了秦漢造船遺址和南越國宮署遺址,其中南越國宮署遺址兩次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目前,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南越國水閘遺址等三處南越國史跡正聯合申報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編輯本段]二、地理環境 地理方位 廣州市中心位於北緯23度06分32秒,東經114度15分53秒,地處中國大陸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
廣州瀕臨南海,鄰近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廣州屬丘陵地帶。
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中國的第三大河——珠江從廣州市區穿流而過。
氣候環境 廣州地處亞熱帶,橫跨北回歸線,年平均溫度22.8℃,最低溫度0℃左右,最高溫度38℃,氣候宜人,是全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廣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背山面海,具有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等特徵。
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於植物生長,為四季常綠、花團錦簇的「花城」廣州提供。
8.地理小常識·急·簡單的
中國的地理常識:地形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各類地形佔全國陸地面積的比例是:山地33.3%,高原26%,盆地18.8%,平原12%,丘陵9.9%。
島嶼
在中國海域上分布著5400個島嶼。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島(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
山脈
喜馬拉雅山
全世界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而坐落在中國境內和國境線上的就有7座,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分布著許多高大山脈。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它的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最長的河流
長江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全長6300公里,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為世界第三長河。黃河系中國第二大河,全長5464公里。
最大的峽谷
*** 高原的雅魯藏布江上,有全長504.6公里、深6009米的大峽谷,它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最長的人工河
京杭大運河,全長1801公里,始鑿於公元前五世紀,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河。
湖泊
鄱陽湖
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面積3583平方公里;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面積4583平方公里。
氣候
中國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帶和亞熱帶,南部部分地區處於熱帶,北部部分地區則靠近寒帶。
地理位置
中國位於東半球,亞洲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國土面積
96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最大的城市
上海
9.地理小知識100字左右
地理小知識
1.太陽活動直接引發的現象(極光)
2.美國紐約(西五區)9.11上午9時左右正在發生的9.11事件,此時北京(東八區)的時間是(9.11日晚上十時左右)附:東邊地點的時刻比西邊的早,一個時區一個小時.
3.桂林山水是(外力作用形成),(富士山,泰山,東非大裂谷)是內力.
4.夏秋季太平洋上常有台風,我國東部地區夏秋季節降水類型多為(鋒面雨)
5.(洋流)影響海洋運輸 6.(松鼠,黑熊)屬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典型動物.
7.承壓地下水的特點是(水質較好,不易受污染)
8.目前世界五大能源消費從多到少排:(石油,煤,天然氣,水,核).
9.世界糧食生產三大品種從多到少排:(小麥,稻穀,玉米)
10.世界上最大的四個產糧國是(中,美,印度,俄羅斯)
11.基本的天體是(星雲,恆星) 12.形成酸雨的主要大氣污染物是(二氧化硫)
13.我國草原多分布在(非季風區的高原和山地)
14.形成地理環境非地帶性差異的是(海陸分布差異)
15.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是(哈薩克)
16.歐洲流徑國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17.世界貿易組織(我國以及我國的香港澳門台灣都是該組織成員)
18.從連雲港出發的亞歐大陸橋在我國境內經過的省(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新疆)19.我國煤的主要分布區(山西,內蒙,陝西,貴州)
20.屬於我國西部大開發省中不與鄰國接壤的是(貴州,青海,寧夏)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最狹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流量最大的河:亞馬孫河
最長的河:尼羅河
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
最高的峰:珠穆朗瑪峰
最小的國家:梵蒂岡
密度最大的國家:摩納哥
黃金產量最多的國家:南非
最低的溫度:南極東方站-89C.
最高的鐵路:青藏鐵路
最大的海:珊瑚海(479萬多平方公里).其次 *** 海和南海
最小的海:馬爾馬拉海,其次亞速海和渤海
鹽度最高的海:紅海,也是最年輕的海
鹽度最低的海:波羅的海
唯一沒有海岸線的海:馬尾藻海
島嶼最多的海:愛琴海
最著名的涌潮:錢塘江潮
最大的洋:太平洋,也是最深的,水溫最高的,錳結核最多的
最小的洋:北冰洋海運最繁忙的洋:大西洋(為什麼?)
最大的洋流:西風漂流,也是最大的寒流
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暖流
面積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
最高的島嶼:新幾內亞島,也是分屬兩國的最大島嶼
唯一分屬三國的島嶼:加里曼丹島
最長的海峽:莫三比克海峽
最深的海峽:德雷克海峽,也是最寬的海峽
最曲折的海峽:麥哲倫海峽
船隻通過最多的海峽:英吉利海峽
石油運輸最繁忙的海峽:霍爾木茲海峽
最大的海灣:孟加拉灣,墨西哥灣,幾內亞灣其次
亞洲是世界陸地面積最大的洲;
亞洲是世界海岸線最長的洲;
亞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洲;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
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 半島是世界最大的半島;
裏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是世界最低的窪地;
馬六甲海峽是世界最長的海峽;
印尼的巽他群島是世界上火山最集中的地方;
中國是世界上生產稻米最多的國家;
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寮國的安息香產量居世界首位;
緬甸的柚木產量居世界首位;
泰國的鉀鹽儲量居世界首位;
泰國的橡膠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馬來西亞錫儲量居世界首位;孟加拉黃麻產量居世界之首;
印度的雲母出口量為世界第一;
沙特的石油儲量居世界首位;
哈薩克的鎢儲量居世界首位;
恆河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三角洲 ;
馬來群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 ;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馬里亞納海溝是海洋最深深度 .
㈧ 廣州經緯度是多少
廣州位於東經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至23度56分。市中心位於北緯23度06分32秒,東經113度15分53秒。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廣州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鄰近港、澳,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8)中國廣州黃埔軍校的東經多少度擴展閱讀
一、地形地貌
廣州屬於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區,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市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狂藏東北部為中低山地,有被稱為「市肺」的白雲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為沿海沖積平原,為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
二、氣候條件
廣州地處亞熱帶沿海,北回歸線從中南部穿過,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以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為特徵。全年平均氣溫20-22為攝氏度,是中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
全年中,4至6月為雨季,7至9月天氣炎熱,多台風,10月、11月、和3月氣溫適中,12至2月為陰涼的冬季。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於植物生長,為四季常綠、花團錦簇的「花城」。
三、水文特徵
廣州市地處南方豐水區,境內河流水系發達,大小河流(涌)眾多,水域面積廣闊,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條,河寬5米以上的河流1368條,總長5597.36千米,河道密度達到0.75千米/平方千米,構成獨特的嶺南水鄉文化特色。
㈨ 廣州屬於什麼溫度
廣州
1.地理區位 廣州——廣東省的省會,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中國南方地區最大的海濱城市。
廣州位於東經113°17',北緯23°8',地處中國大陸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廣州瀕臨南海,鄰近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廣州屬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中國的第三大河——珠江從廣州市中心穿流而過。
2.四季氣候
廣州地處亞熱帶,橫跨北回歸線,年平均溫度20-22℃,最低溫度0℃左右,最拆段高溫度38℃,氣候宜人,是全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廣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背山面海,具有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等特徵。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於植物生長,為四季常綠、花團錦簇的「花城」廣州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年均降雨量為1982.7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77%。全年中,4至6月為雨季,8至9月天氣炎熱,多台風,10至12月氣溫適中,是旅遊的最佳季節。
3.面積、行政區劃和人口
廣州市總面積為7434.4平方公里,其中,市轄10區面積為3718.5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50.02%;2個縣級市面積為3715.9平方公里,佔49.98%。
2005年,經國務院民政部批准,原廣州市10區2市:越秀區、東山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芳村區、花都區、番禺區,以及從化市、增城市兩個縣級市,其中越秀區、東山區合並為越秀區;荔灣區、芳村區合並為南沙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改為蘿崗區;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改為南沙區。
新廣州10區2市: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花都區、番禺區、蘿崗區、南沙區,以及從化市、增城市兩個縣級市。廣州市常住戶口人數約為720萬。
4.歷史文化
廣州是一座具有221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名勝古跡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鎮海樓、六榕寺、南海神廟、五仙觀、懷聖寺、陳家祠、聖心堂、三元宮等,都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
廣州,融匯中外文化之精華,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嶺南畫派、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盆景、廣東音樂、粵劇、粵菜、粵語以及城市景觀、生活習俗等,都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風格。
5.對外交往史
廣州有著悠久的對外交往史。在秦漢時期(約公元前226-公元220年),廣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與海外交往頻繁。中國的絲織品、瓷器、鐵器、銅錢、紙張、金銀等以廣州為起航站運往海外,換回珠寶、香葯、象牙、犀角等,廣州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著名的貿易大港。到了元代(約公元1206-1368年),世界上同廣州有貿易往來的國家與地區有140多個。到了明代(約公元1368-1644年),廣州便有了「出口商品交易會」。到了清朝(1757年),有一段時期清政府實行「一口通商」,廣州成為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對外交往更加頻繁,當時著名的「十三行」就是專門分工做對外貿易的洋行。對外通商的繁榮也促進汪御困了廣州與海外的文化交流。
6.國際友好城市
自改革開放(1979年)以來,廣州與世界14個國際城市締結友好城市關系。目前,廣州市已經成為世界大都市協會正式會員城市。
7.交通
廣州是華南地區的海陸空交通中心。
羊城通
羊城通是廣州一種電子收費系統,卡片的大小和信用卡相同,內置晶元,使用時把卡片放在接收器上即能完成付款過程,可用於廣州市的公共汽車、的士、地鐵、渡輪等公共交通工具付費,廣州地鐵為羊城通使用者提供單程票車資的9.5折乘車優惠.羊城通也可以在某些指定超市、快餐店及全線7-11便利店消費結帳,作用類似於香港的八達困念通。
摩托車禁令
從2004年5月1日開始,廣州市分三階段禁止摩托車在市區行駛。第一階段,自2004年5月1日起,除上、下班高峰期外,在中心城區部分路段禁止摩托車行駛;第二階段,2006年1月1日起,全天24小時在東風路、解放路、人民路等中心城區主幹道禁摩;第三階段,2007年1月1日起,全天24小時在中心城區范圍內全面禁摩。另外,還禁止電動自行車上牌、行駛。
7.1.海運
中國第三大港口廣州港,是珠江三角洲以及華南地區的主要物資集散地和最大的國際貿易中樞港,現已與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年貨物吞吐量達1.67億噸。
黃埔新港和新沙港位於廣州東部、珠江的出海口,均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集裝箱碼頭。
蓮花山港、南沙港、廣州開發區穗港碼頭和增城新塘港已開通往返香港的客、貨輪,花都區開通往返香港的貨輪。
內河可沿東、西、北江航道溝通廣東省各地和廣西省,與100多條河道相連接。
7.2.陸路運輸
鐵路有京廣復線、廣茂線、廣梅汕線、廣深線、廣九准高速鐵路,還有建設中的廣珠澳鐵路、武廣客運專線,構成了四通八達的鐵路網路。
公路運輸已基本形成以市區為中心,105、106、107、324、205國道為骨架,以三道環線為系帶,連接各條國道,貫通廣東省內97%以上的縣、市、鎮,並接鄰近省市的公路網路。市交通設施和高速公路建設發展很快。目前已初步建成城市快速交通骨架網:內環路、環城高速公路、北二環高速公路、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華南南路一期工程、廣園東路以及四條內環路放射線。
廣州城市公共交通日均客運量達481萬人次。規劃制定共七條線路的快速軌道網路交通方案,其中地鐵一號線,二號線,四號線中的大學城專線已投入營運;預計2006年底三號線全線開通,四號線開通新造-黃閣段。
7.3.空運
廣州白雲機場是中國三大國際機場之一,旅客吞吐量居全國前列。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是國家「十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建成後將是國內規模最大、功能最先進、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級樞紐機場。規劃到2010年旅客吞吐量為2500萬人次,貨運吞吐量為100萬噸。
8.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工農業生產持續穩定地增長,對外經濟貿易蓬勃發展。20多年來,全市國民經濟以年均14%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目前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5000美元,綜合經濟實力居全國前列。廣州已成為工業基礎較雄厚、第三產業發達、國民經濟綜合協調發展的中心城市。
8.1.農業
廣州農業以「高質、高產、高效」和「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為主體。農、林、牧、副、漁業全面發展,鄉鎮企業也發展迅速,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廣州農業正向現代化都市型農業轉變。
8.2.工業
廣州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華南地區的綜合性工業製造中心,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門類齊全、輕工業較為發達、重工業有一定基礎、綜合配套能力、科研技術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較強的外向型現代工業體系。全國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廣州就擁有34個。廣州工業在全市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工業增加值在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超過1/3。汽車製造、電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產業的工業產值約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3。隨著先進技術的引進,輕紡、食品、醫葯、建材等傳統行業升級換代,以電子通信、家電、精細化工、石油化工等行業領頭的許多新興產業及高科技產業迅速發展。廣州工業在珠江三角洲、華南地區乃至東南亞一帶都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8.3.外貿
廣州作為中國最早對外通商貿易的口岸,歷史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享譽全球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一直在廣州舉行,以規模最大、時間最久、檔次最高、成交量最多而榮膺「中國第一展」的稱號。新建成的廣交會場館——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將把「中國第一展」提升到世界級博覽會的層次。
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是目前世界第二大、亞洲第一大的會展中心。其總用地面積70萬平方米,其中首期用地面積約43.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9.5萬平方米,是一座能夠滿足國際級商品交易會、大型貿易展覽、大型國際會議等需要的多功能、綜合性、高標準的際會議展覽中心。
8.4.商業
廣州的商業網點多、行業齊全、輻射面廣、信息靈、流通渠道通順。全市擁有商業網點10萬多個,為全國十大城市之冠。大型購物商場、大型貨倉式批發零售自選商場、燈光夜市、集貿市場等構成了多元化的市場網路。
8.5.旅遊業
廣州的旅遊業具有集旅遊、飲食、住宿、購物、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多層次、全方位服務的格局。眾多的文物古跡、風景名勝和人文景觀,使遊客流連忘返。色、香、味、形俱全的粵菜及中外各色風味飲食,為廣州帶來「食在廣州」的美稱。擁有多家五星級酒店和眾多不同檔次的賓館、旅店。 「廣州一日游」已成為廣州旅遊的特色品牌。
8.6.金融保險業
廣州是全國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金融市場活躍,是華南地區融資能力最強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國外資銀行第二批放開准入的城市。金融機構發展迅速、門類齊全;金融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外資金融機構逐漸增多;金融業務規模日益擴大,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資金容量不斷擴大,種類增多。目前,外資金融機構在廣州設立分行和辦事處超過30家;外資保險機構在廣州設立的分公司和辦事處超過10家。
中國人民銀行在廣州設立廣州分行。
8.7.房地產業
廣州房地產業(包括住宅、商廈和寫字樓等)的綜合發展在全國名列前茅。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快速而穩定地增長;房地產開發投資的資金來源比較充足,市場化程度較高;多年來市政府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持續高強度投入,各種居住生活配套設施日趨完善,使廣州房地產業發展結構更趨合理。
8.8.電信業
廣州是華南地區信息中心,擁有比較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是我國長途電信業務三大出口之一,也是全國互聯網三個核心節點和國際出口之一,更是國家互聯網三大交換中心之一。目前廣州市已建成了高帶寬、覆蓋全市、可靠安全、技術先進和服務種類齊全的優質寬頻信息網路,基本實現了光纖鋪設到小區及部分商廈,並建立了寬頻數據、互動式視頻等業務平台。廣州市話程式控制化、市話和行動電話普及率均居全國省會城市之首。
9. 軍事
廣州是廣州軍區駐地,是華南軍事重要基地。
10.教育
廣州是華南地區最多高校的地方,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都在廣州市區內.
11.歷史沿革
廣州有四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新石器時代,這里的「百越」人創造了嶺南地區的嶺南文化。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統一嶺南,設南海郡,郡治在番禹,轄4縣。郡尉任囂築「任囂城」至今已有2213年歷史。前206年,趙佗建立南越國,建築了「周十里」的趙佗城。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漢平南越國,分南越國土為南海等九郡,南海郡治在番禹。吳黃武五年(前226),孫權建立交、廣二州,合浦以南為交州,以北為廣州,廣州之名由此起。後梁貞明三年(917),清海軍節度使劉龑在廣州建立大越國,國號為漢,史稱南漢。清順治三年(1646),朱聿在廣州自立為帝,年號紹武,史稱南明。1921年2月15日,廣州市政廳成立,孫科任廣州市第一任市長。這是廣州建市之始。1938年10月21日,日軍佔領廣州,開始了長達7年的淪陷時期。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10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立,葉劍英任市長。1954年中央決定撤銷華北、東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六大行政區,廣州市歸廣東省領導。1960年9月20日,廣州市開始實行「市管縣」的行政體制。
廣州古稱「楚庭」,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生活在這里的「百越之族」就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來往甚密,當地人以「楚庭」來紀念這種友誼,這是廣州最早的名字。
古代廣州曾是三朝古都,漢初時趙佗在廣州建立南越國;到五代十國時期,這里又建有「南漢國」;另外,文學名著《桃花扇》中提到的「南明」王朝(建於明朝末年,該政權僅維持40天)也在廣州建都。 廣州是一座充滿現代感的大都市,既充滿活力,又保留著悠遠的古風,它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這里山明水秀,風光旖旎,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市井風情與現代都市景觀相襯托,是一個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廣州在遠古時曾是一片熱帶和亞熱帶的森林,如今這里仍是植物的王國。華南植物園、雲台花園、流花湖公園、人民公園、麓湖公園、東山湖公園等充分展現了南國的園林特色,市郊還有從化溫泉風景區、從化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芙蓉嶂風景區等等。
當地的主要人文景觀有南越王墓、鎮海樓、西關大屋、三元里抗英斗爭舊址、黃埔軍校舊址、中山紀念堂等,可供後人緬懷先人的英雄事跡。
重要數據
簡稱:穗
位置:地處中國大陸南部,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背靠白雲山,珠江穿市而過,東江、西江、北江——珠江三大支流在此匯合流入南海。
面積: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443平方公里。
區劃: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南沙區、蘿崗區、番禺區、花都區、從化市、增城市。
市花:紅棉花
市樹:木棉樹
市鳥:畫眉
區號:020
郵編:510000
景觀:白雲山、越秀公園等
旅遊景點:
白雲山 華南植物園 麓湖公園 蘿崗風景區 雲台花園 三元里抗英斗爭舊址
光孝寺 石室聖心大教堂 越秀公園(越秀山) 鎮海樓 流花湖公園 蘭圃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三元宮 廣東省博物館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廣州文化公園 中山紀念堂
五仙觀 國民黨「一大」舊址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廣州動物園 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蓮花山
[市名之由來]
廣州是一座具有221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國務院頒布的62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據史書記載,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這里的「百越」人民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民已有來往,特建「楚庭」來紀念這種友誼,這是廣州最早的名字。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在嶺南地區設立了南海、桂林、象三個郡,郡下面設縣。其中南海郡管轄番禺、龍川等四個縣。
南海郡治,即政治、軍事機構所在地,設在這里,當時稱蕃禺,並在此建城,此為廣州建城之年。公元226年(吳黃武五年),東吳孫權由原交州分出南海、蒼梧等4郡,新設置廣州,因州治原在廣信(今梧州、封開一帶),廣州之名取自廣信的「廣」字。交廣分治後,廣州州治遷到番禺,廣州之名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