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中山八路什麼寺廟
擴展閱讀
廣州吉祥如意有多少人 2025-08-18 01:03:45
上海埃摩森獵頭怎麼樣 2025-08-18 00:37:40
深圳樂易網路怎麼樣 2025-08-18 00:35:46

廣州中山八路什麼寺廟

發布時間: 2025-06-01 08:04:20

廣州哪個寺廟有文昌菩薩

廣州的仁威廟內供奉有文昌菩薩。根據網路地圖的顯示:位於廣州市荔灣區龍津西路仁威廟前街的仁威廟,內設有文昌菩薩。前往方式:乘坐8路或25路公交車至仁威廟站下車,過馬路到對面左側,步行約50米即可到達仁威祖廟。另外,乘坐66路公交車至泮塘總站,或從地鐵5號線中山八路站的B出口出發,往泮溪酒家方向步行約十五分鍾,亦可到達。文昌菩薩,亦稱文昌帝君,是中國傳統文化和道教中負責掌管學業和功名之神。古時候,人們認為文昌星是主宰文運和功名的星辰。

Ⅱ 廣州有哪些好玩的景點_廣州好玩的景點推薦

廣州地處華南,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瀕臨南中國海,隔海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相望,地理位置優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那麼,大家知道廣州有哪些好玩的景點嗎?下面我為你介紹。

廣州好玩的景點推薦

廣州好玩的景點推薦1:鎮海樓

鎮海樓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龍岡上。該樓又名“望海樓”,因當時珠海河道甚寬,故將“望江”變為“望樓”。又因樓高5層,故又俗稱“五層樓”。樓前碑廊有歷代碑刻,右側陳列有12門古炮。

•門票: 10元

•開放時間:9:00-17:00

•交通:5、6、10、21、24、33、58、63、101、122、127路公交車越秀公園站下;地鐵二號線越秀公園站。

廣州好玩的景點推薦2: 中山紀念堂

位於越秀山南麓的東風中路,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八角形殿式建築,正面檐懸掛著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金宇匾,大堂中間是30米跨度的鋼架,內部沒有柱子,整個建築富有民族風格。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曾7次撥巨款對中山紀念堂堂體進行修繕和進行周圍環境的維護,使這里變得更為幽靜、舒適,是中外人士游覽之勝地。

•門票: 10元

•開放時間:8:00-18:00

•交通:

公交

2、27、62a,204路車【中山紀念堂】站下;211,旅遊公交1號線【三元宮】站下。

地鐵

地鐵2號線【紀念堂】站下。

廣州好玩的景點推薦3: 蘭圃

位於越秀山下,是一座以栽培蘭花為主的花園,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園內景色自然清幽,布局富有民族特色。園內栽培的蘭花有百餘個品種之多。園內新辟茶藝館。

•門票: 5元

•開放時間:8:00-18:00

•交通:5、6、7、10、21、24、33、58、63、101、103路公交車;地鐵二號線越秀公園站下車往北100米。

廣州好玩的景點推薦4: 清真先賢墓

古墓位於解放北路蘭圃西側。元代以來,中國境內的穆斯林被稱為“回回”,因而這里亦叫回回墳。明清中國學者稱伊斯蘭教義為“至清至真”,因而伊斯蘭教又被稱為“清真教”,其墓地理所當然地稱之為清真先賢古墓了。位於市區北緣桂花崗。 傳說 1300年前,伊斯蘭教始祖穆罕默德派其母舅艾比•宛葛士到廣州傳教,死後葬於此地,這座阿拉伯式陵墓,中空外圓,有門可入,在內誦經,聲音迥響,故有響墳之稱。

•門票:免費

•地址:解放北路901號(近桂花崗)

廣州好玩的景點推薦5: 陳家祠

又名陳氏書院。光緒十二年(1894年)建成,是當時廣東省72縣陳姓人氏合資興建的合族祠堂,為本族各地讀書人來廣州參加科舉考試時提供住處。現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陳家祠為三進式庭院,由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築組成。它的建築裝飾集中體現了廣東民間裝飾藝術的精華,巧妙地採用了木雕、磚雕、陶塑、銅鐵鑄等工藝進行裝飾,技藝巧奪天工,十分有名。陳氏書院是廣東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裝飾最精美的古代藝術建築,現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門票:10元

•開放時間:8:30-17:30

•地址:中山七路恩龍里34號

•交通:乘地鐵一號線陳家祠站下;乘85、88、104、107、128、路公交車高基站下,乘268路公交車陳家祠站下;乘15、52、55、105、124、133、193、196、205、207、231、232、256、275、530、539、555路公交車中山八路站下。

廣州好玩的景點推薦6: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南越王墓博物館坐落在越秀山公園西面的象崗,是嶺南地區年代最早的一座大型 彩繪 石室墓,共7室,深藏於崗頂之下20米,1983年6月被發現,是近年來我國五大考古發現之一。

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博物館以古墓為中心,依山而建,將綜合陳列大樓、古墓保護區、主體陳列大樓幾個不同序列的空間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突出了遺址博物館的群體氣派,是嶺南現代建築的一個輝煌代表,曾獲得六項國內外建築大獎。

•門票:12元

•開放時間:9:00-17:30 (16:45停止售票,每年2月28日、8月31日閉館。)

•交通:

1.乘5、24、29、58路公共汽車,101、103路電車及專線車可達。

2.地鐵二號線在越秀公園站下車即可。

•廣州旅遊小貼士:

1.南越王博物館為廣州市屬博物館套票實行單位之一。套票價格42元,可以參觀包括南越王博物館在內的14家博物館。

2.博物館綜合樓錄像廳免費播放古墓發掘過程錄像(普通話、粵、閩南、英、法、德、日、西班牙等 8 語種可選)。

3.博物館大堂可以免費領取南越王博物館相關資料。

廣州好玩的景點推薦7: 光孝寺

光孝寺是廣州名勝中歷史最久、古跡最多的地方。原為西漢時南越王趙建德的王府,三國時期吳國智者虞翻的講學場所,東晉僧人昊摩耶舍首建佛殿,直到宋紹光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才定名光孝寺,寺內大雄寶殿是華南現存最古老、保留了唐未遺風的珍貴建築,東、西鐵塔則是中國僅存最古最完整的鐵塔。此外還有大悲幢、睡佛樓、六祖殿、巨型銅佛等。

•門票:5元

•開放時間:6:30-17:00

•交通:

公交

56,58路【海珠北路】站下;2,38路【人民北路】站下

地鐵

地鐵一號線【西門口】站下車,從B出口(光孝路)出地鐵站,走約8分鍾。

•廣州旅遊小貼士:廣州民諺說:"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廣州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規模最大的佛教名剎廣州最老的寺廟之一 ;現在香火比較鼎盛的寺廟還有六榕寺和三元宮。

廣州好玩的景點推薦8: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位於先烈中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辛亥廣州起義七十二名犧牲者遺體合葬於此,正門石牌坊上有刻孫中山手書“浩氣長存”四個大字,陵墓以麻石砌成,墓後有記功坊,坊旁立有記功碑,刻有歷史緣由和烈士名字,頂部是石雕的自由神像。

•門票:8元

•開放時間:6∶00—18∶30

•地址:先烈中路79號

•交通:

公交

廣州市內乘坐6、11、16、223、72、192路公交車黃花崗站下。

地鐵

乘坐地鐵5號線到一區庄站。

點擊下頁查看>>>廣州十大特色小吃排行榜

Ⅲ 廣州那裡有寺廟````

廣州市寺廟簡介
六榕寺留蘇東坡真跡

景點簡介

廣州市中心中山六路西北,建於梁大同三年(537),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廣州著名的古跡之一。

六榕寺蘇東坡手跡

公元537年,南朝梁武帝蕭衍(中國最著名的信佛君主)的母舅曇裕法師從柬埔寨求得舍利(佛骨)來到廣州。廣州刺史蕭裕為了迎接這一佛教之寶,特地在這里創造「寶庄嚴寺」。北宋端拱二年(989)重修時,該寺僧人供奉佛教禪宗六祖慧能,以修凈業,遂改名為凈慧寺。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於宋元符三年(1100)路經廣州時到此游覽,看見寺內有古榕樹六棵,便題書「六榕」二字。因此,六榕寺大門對聯"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無樹記東坡"便不難理解了。其中的"博士"實指王勃;如今六株榕樹已經沒有了,所以"六榕"實際上是歷史古跡,僅留追憶罷了。門前"六榕"二字是蘇東坡手跡。明代稱六榕寺,並沿襲至今。

六榕寺蘇東坡手跡

六榕寺花塔雄矗寺院中央,高57米,11角形,外觀9層內分17層。塔東為山門、彌勒殿和天王殿、韋馱殿,還有蘇東坡畫像和有"六榕"的石刻等古碑10餘方。塔之西為大雄寶殿,高14米,佔地面積300平方米。內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年)以黃銅精鑄的三尊大佛像。佛各高6米,重10噸,儀態慈祥,它是廣東省現存最大的古代銅像。大殿南側現重建了說法堂,榕蔭園內有六祖堂、觀音殿、僧舍齋堂、功德堂、藏經閣等。

六榕寺蘇東坡手跡

該塔是與六榕寺同時興建的,但原塔已於公元十世紀時被火焚毀。1931年重修時在內部用鋼筋水泥加固。現塔高57米,八角九級,裡面十七層,沿梯級登至塔頂,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華麗壯觀,檐角都懸掛吊鍾,整個塔好像是花朵疊成的一根花柱,塔頂好似長在最高一朵花上的花蕊心。所以人們一般叫它為「花塔」。塔頂有元至正十八年(1358)鑄造的千佛大銅柱,連上面的九霄盤、寶珠及下垂的鐵練總重達5000公斤。

寺內還保存有宋代所鑄唐代僧人六祖的銅像,這也是一件珍貴的文物。六祖姓盧,號慧能,廣東新興縣人,是佛教達摩禪宗的第六代祖師。

六榕寺以"六榕花塔"為特色標志,1997年被評為廣州市十大旅遊景點。

--------------------------------------------------------------------------------------------------

交通信息

乘地鐵一號線在公園前站下,或乘56、58路公共汽車在六榕寺站下,或乘5、7、29、85、86、88、102、104、107、124、180、203、217、243、244、253、273、519、552路公共汽車中山六路站下可達。

--------------------------------------------------------------------------------------------------

其他信息

·門票:8元
·開放時間:8:00-17:00

·電話:83392843

陳家祠——瑰麗的民間工藝建築寶庫

景點簡介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現是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所在地,位於荔灣區中山七路陳家祠地鐵站旁。
書院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動工興建,歷經四年竣工落成,是當時廣東72縣陳姓合族宗祠。始建時用作廣東各縣陳氏子弟來省城應科舉時學習及住宿場所,也是祭祀祖宗的宗祠。

陳家祠
全院佔地近1.5萬平方米,院東新辟有1.7萬多平方米的綠化廣場。主體建築寬80米、深80米,以「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布設,穿插六院八廊,規模宏大,廳堂軒昂,庭院幽雅,全院的門、窗、屏、牆、欄、梁架、屋脊等處處均配上精美的各式木雕、石雕、磚雕、灰塑、陶塑、銅鐵鑄等藝術品,與雄偉的廳堂渾然一體。主體建築正 門兩邊的外牆上,6幅大型磚雕《梁山聚義》、《梧桐杏柳鳳凰群》等,其畫內建築物雕工精細、層次分明,人物神態各異、形象生動,花鳥栩栩如生,其磚雕技藝為近代罕見,可說是驚世之作。

陳家祠

尤具特色的還有第二進後側長廊上的柚木屏門雙面鏤雕,分別雕有歷代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三顧茅 廬」、「赤壁之戰」等20幅木雕,被贊譽為「木刻鋼刀雕就的中國歷史故事長廊」。
中路一、二進間的院子內的石欄桿鑲嵌的鐵鑄雙通花欄板「金玉滿堂」、「三羊啟泰」等展示了中國近代鑄鐵工藝的成就。 院內石雕、陶塑、灰塑也以表現主題的嶺南特色鮮明、工藝精美、精品琳琅滿目而稱雄嶺南。郭沫若曾賦詩贊美陳氏書院的建築藝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
陳氏書院坐落北朝南,為三進院落式布局,由9座廳堂、6個院落、10座廂房和長廊巷組成。主體建築佔地6400平方米。其整體結構布局嚴謹、虛實相間,廳堂軒昂,庭院寬敞幽雅,特別是在建築裝飾上集中體現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精華。其內外建築構件上巧妙地採用了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銅鐵鑄等工藝裝飾。圖案題材廣泛,造型生動逼真,雕刻技藝精湛,用筆簡煉粗放卻又精雕細琢。可以說,陳氏書院不愧為一座宏偉瑰麗的民間工藝建築寶庫。

陳家祠

1959年,陳氏書院被辟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以搜集、保藏、研究和宣傳展覽廣東地區歷代各類民間工藝品為主。兼及全國各地民間工藝品。館內辟有多個展廳,常年展出館藏文物。展品有陶瓷、雕刻、刺綉等工藝精品。其他工藝品種類更多:有廣州琺琅、金銀工藝、套色蝕花玻璃;有佛山燈色、剪紙、木刻、門面等;有潮州麵塑、稿末塑、麥桿貼畫的剪紙;還有陽江、潮汕、佛山地區的漆器,以及少數民族地區工藝等。還設有近代傢具、書畫、文房四寶、茶藝等展廳、專室。 陳氏書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評為「廣州十大旅遊美景」之首。

陳家祠

仁威廟
仁威廟是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講究富麗堂皇,並且是中國各種雕刻藝術事例匯聚的結晶。它的主體建築略呈梯形,坐北朝南。
廟內的木雕十分精緻,頭門均做成木雕的工藝構件,雕刻吉祥紋飾,遍施金彩。
-------------------------------------------------------------------------------------------------

美食信息

雙皮奶、荔灣裹蒸皇、牛肉腸、伍湛記及第粥、荔灣艇仔粥、歐成記鮮蝦雲吞、德昌咸煎餅、擂沙湯圓、陳添記魚皮、南信牛三星、羊雜湯、銀記鮮蝦拉腸
--------------------------------------------------------------------------------------------------

推薦線路

· 陳家祠—— 仁威廟——荔灣博物館(西關民俗館)——上下九——廣州石室——華林寺——抵碼頭(大鍾樓)上船珠江夜遊,可參加廣州各大旅行社的廣州一日游理由內路線
--------------------------------------------------------------------------------------------------

交通信息

·乘地鐵陳家祠站下;
·乘85、88、104、107、128、路公交車高基站下;
·乘268路公交車陳家祠站下或乘15、52、55、105、124、133、193、196、205、207、231、232、256、275、530、539、555路公交車中山八路站下。

--------------------------------------------------------------------------------------------------

其他信息

·地址:中山七路恩龍里34號 電話:81817371、818114559
·開放時間:8:30-17:30
·門票:10元,70歲以上持老人優理發證免標,學生及退休人員憑證半票。

華林寺五百羅漢堂

景點簡介

華林寺
位於荔灣區長壽西路華林寺前街,是廣州別具意義的佛教寺院。南朝梁普通七年(公元526年),印度名僧達摩從海路到廣州,在華林寺附近登岸並建「西來庵」,是達摩在我國最先傳播佛教之地。後人為紀念這位高僧,稱其登岸處為「西來初地」,一直沿用至今。西來庵歷代均有擴建,清順治十一年(公元1701年)改稱華林寺,是當時的廣州佛教五大叢林之一。

華林寺現主要建築為羅漢堂,羅漢堂內五百羅漢像在「文革」時被毀,1997年重立木雕的五百羅漢像。另華林寺前原有星岩白石塔一座,6面7級,高7米,每層刻有花紋,具有雕刻建築藝術價值,現已移置於解放北路蘭圃中。

1963年3月廣州市人民委員會公布華林寺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圖)華林寺五百羅漢堂

五百羅漢堂

由於華林寺沒有大雄寶殿,所以五百羅漢堂就成了主殿。而達摩堂建成之前它又是寺中惟一的殿堂。

走進五百羅漢堂,只見堂門前兩旁各立有一個高達殿檐、手執金剛杵、面容威猛的金剛力土鎮守著山門。殿門上方高懸「五百羅漢堂」石額。兩旁石柱刻有一副對聯:「證菩提心現應真相,登歡喜地得自在觀。」進入殿門,只見一尊笑口常開且大腹便便的彌勒佛在迎候著您。佛的背後是寺院護法神將韋馱大將軍。殿堂北端供奉著三尊大佛:釋迦牟尼佛祖居中,茲師佛在左邊,阿彌陀佛在右邊。殿堂的西牆供奉著全身地藏王。殿堂東牆供奉的是一尊木雕的千手千眼觀音立像,與地藏王相對。

五百羅漢堂殿門向南,由殿門至北端的三保佛像,為南北中軸線。東西兩邊是迴廊,在高1米多的基座上供奉著五百羅漢。原像已在「文革」中毀去,盪然無存,現在的佛像於1997年參照清光緒年間的《五百羅漢圖》及有關資料重新雕塑的,造工十分精細。雕像的材利是優質的香檀木,初由浙江工匠精心雕刻而成,再從潮州、汕頭、福建、湖北等地買來麻布、泥灰、生漆等各種材料,經接縫、打溝、裱布、上灰、打磨、上漆、貼金等1O多道工序而成,工程於1997年12月竣工。

現在,大多數新雕塑的羅漢像供奉在台基上,另有數十尊羅漢像緊密排列於「妙相庄嚴」東側的高架之上。五百羅漢喜怒哀樂,形態各異,金碧輝煌,真令遊人自不暇接、流連忘返。

達摩堂

達摩堂是20世紀90年代為紀念達摩師祖而重建的。殿堂坐北朝南,堂前石柱有一副木刻對聯寫道:「東土禪宗傳妙法,西域寶甸辟華林」,是贊頌初祖達摩由西來中國傳播宗教文化事跡的。而殿堂北牆正中的白石基上供奉著身穿袈裟、左腿趺坐、右腳曲起、形如印度僧人的菩提達摩塑像。殿堂東西牆壁上掛有兩幅雕畫,內容是敘述達摩東渡來華的傳奇故事,如「面壁九年」、「一葦渡江」、「只履舊西」等。

-------------------------------------------------------------------------------------------------

美食信息
接近上下九,有許多西關美食。
西關除了古建築外,也是美食的天堂。上下九就匯集了數十間著名的酒樓、食府。有廣州酒家、陶陶居、泮溪酒家,這些都有數十年或百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還有在荔灣廣場中新建成的"西關人家",這些地方都可以品嘗到廣州地道的菜式,講究飲食的朋友不可不去。荔灣的小吃也很著名,有老牌的南信雙皮奶、伍湛記及第粥、歐成記雲吞面……絕對可以令你大飽口福。
--------------------------------------------------------------------------------------------------

推薦線路

· 陳家祠—— 仁威廟——荔灣博物館(西關民俗館)——上下九——廣州石室——華林寺——抵碼頭(大鍾樓)上船珠江夜遊,可參加廣州各大旅行社的廣州一日游理由內路線
--------------------------------------------------------------------------------------------------

其他信息

·聯系方式:020-81393175
·乘車線路:2、3、6、61、82、204、號公共汽車可達該寺(在帶河路站下車)。
·景區門票:免票
·開放時間:8:00-17:00(節假日照常開放)。

光孝寺
景點簡介

光孝寺座落在廣州市區的光孝路北,是嶺南年代最古老、規模最大的一座名剎,民諺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之說。光孝寺也是古代中外高僧經常駐錫的佛教道場。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寺內有福楹聯寫道:「禪教遍寰中茲為最初福地,抵園開嶺表此為第一名山」。概括地說出了光孝寺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光孝寺的歷史源遠流長。公元前二世紀,寺址是南越王趙他的玄孫趙建德宅居之地。三國時,吳國貴族虞翻流放南海,居此講學,時人稱為「虞苑」,因苑中有不少河子樹,又名訶林。虞翻死後,家人贈宅為寺,名「制止寺」,這里作為寺廟的歷史從這時開始。
內容簡介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比丘尼踏著的,便是嶺南名剎廣州「光孝寺」的地面。

這里,原本是南越王玄孫的宅居三國虞翻流放南海,居此講學,為「虞苑」。虞死,贈宅為寺,名「制止」東晉隆安元年,改名「王圓寺」唐貞觀年間,王圓寺重修,又易名「 明法性寺」宋時,又名為乾明禪院、崇寧萬壽寺、廣孝禪寺等直至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才改為今天這個名字光孝寺,已用了800多年光孝寺也是幾經風雨的。1921年,一度改為「警官學校」、「美專學校」。抗戰時,成了「偽救國軍司令部」解放後,華南歌舞團的舞蹈學校又設在這里。佛,與兵為伍,與繪畫、舞蹈相合也夠苦了。1979年,政府撥款60萬重建大雄寶殿、六祖堂1986年,光孝寺歸還佛門。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天這里發生了一場有趣爭論,慧能來到這里,堂內的蟠動了,一僧說,是「風動」:一僧說,是「幡動」。說「風動」者,論無風幡不自動。說「幡動」者,論有風山何以不動。慧能播言: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自己心動這,便是有名的「風幡」典故悠悠揚揚,如這鍾聲,一直響到今日。

寺內有兩座鐵塔,東鐵塔和西鐵塔。東鐵塔是五代南漢大寶十年鑄就,西鐵塔是五代南漢大寶六年鑄就。東鐵塔是七層四焦,高635米,是我國僅存的年代最早、體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鐵鑄佛塔。

一年一度的光孝寺水陸大法會是十分盛大的。一般七天,多者為四十九天參加法事的僧人或幾十或上百,誦經設齋、禮佛拜懺、追薦亡靈,供品多為飲食。為「超度」水陸一切鬼魂,普濟「六道四生」。光孝寺,是一個給人希望的地方。

近年來,光孝寺在海內外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准備用5年時間分五期工程逐步重新修建殿堂,第一期工程是修建頭山門、長廊、鍾樓、鼓樓和千菩薩殿,已經破土。五期工程全部完工後,在佔地3萬多平方米的寺內,屆時,一座千年古剎將重展風貌,重現昔日的歷史原貌,又展現嶺南寺廟建築特色。

廣州光孝寺熱心幫助瑤胞群眾,1996年捐資12萬元,為廣東連南瑤族自治縣山聯鄉修建公路。今年該路已建成通車,瑤胞群眾推舉鄉長到光孝寺送上一面錦旗,上面寫首:「幫民鋪富路,助民奔小康。」

1996年10月30日,光孝寺隆重舉行新成法師進院升座慶祝典禮。是日,千年古剎裝扮一新,到處張燈結綵,幢幡迎風,梵音悠揚。光孝寺監院明生法師率全寺僧眾在山門口恭請新成方丈進院升座,新成法師於山門說偈行進院禮儀後,於彌勒菩薩、韋馱菩薩前上香、說偈,隨後轉向大雄寶殿,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廣州市六榕寺住持雲峰法師在大雄寶殿為新成方丈送位;在法堂,退居方丈本煥老和尚為新成送座。當天,兩萬名各界人士及信眾盈庭滿院,盛況空前,整個慶典儀式圓滿。

新成法師現年78歲,為了傳持如來家業,重振佛門宗風,不顧年事已高,四處奔波,內理僧團傷事活動,又兼省、市佛協工作和十多處寺廟管理工作,任勞任怨,孜孜不倦。與此同時,新成法師還一直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積極投入賑災救災、「希望工程」以及資助教內修建寺院、辦學辦刊等事業,貢獻卓著,受到了佛門四眾弟子、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交口稱贊

桂殿蘭宮:道教神廟仁威廟

景點簡介

仁威廟是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講究富麗堂皇,並且是中國各種雕刻藝術事例匯聚的結晶。它的主體建築略呈梯形,佔地2200平方米,坐北朝南。廟內的木雕十分精緻,頭門均做成木雕的工藝構件,雕刻吉祥紋飾,遍施金彩。而頂部為五山風火山牆。正脊是石灣文如塑造的陶塑人物瓦脊,上有"同治丁卯"字樣。它的精美的木雕、粗獷的石雕、剔透的磚雕,曾被譽為「桂殿蘭宮」。
仁威廟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北帝)的吉廟,取「仁威並施」之意,始建於1052年,有940多年歷史,是現存廣州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它以其精美的木雕、粗獷的石雕、玲瓏剔透的磚雕等嶺南古建築藝術著稱,曾被譽為「桂殿蘭宮」,名聲遠播海內外。廟宇建築庄嚴古樸、富有鮮明的嶺南傳統古建築工藝特色,是廣州明清建築風格的代表,也是廣州市目前整體結構保存較完整的道教古建築,具有重要的文物和道教文化價值。
仁威廟歷代多次進行過重修、重建,其中清朝乾隆年間和同治年間進行過規模較大的重修。整座廟宇坐北朝南,原有佔地面積2200平方米,深五進、尚保留有碑記20多塊。1993年8月被廣州市政府確定為市級文物單位。

歷史上,仁威廟一直是廣州市西部和南海、番禺、順德等地信仰道教群眾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新中國成立後,仁威廟的宗教活動仍延續不斷,「文革」後,仁威廟得到修復,廣州市道教信徒多次要求恢復為道教活動場所。2002年12月,經廣州市、荔灣區政府批准,仁威廟移交給廣州市道教協會,作為宗教活動場所管理開放。仁威廟成為廣州市繼三元宮、黃大仙祠、純陽觀之後的第四間經政府登記開放的道場。

據悉,在廣州市、荔灣區宗教部門的指導下,廣州市道教協會日前成立了仁威廟重修委員會,擬投入資金對仁威廟進行全面維修,使仁威廟辦成一個集嶺南特色、歷史文物、道教殿壇於一體的宗教和旅遊勝地。
-------------------------------------------------------------------------------------------------

美食信息

雙皮奶、荔灣裹蒸皇、牛肉腸、伍湛記及第粥、荔灣艇仔粥、歐成記鮮蝦雲吞、德昌咸煎餅、擂沙湯圓、陳添記魚皮、南信牛三星、羊雜湯、銀記鮮蝦拉腸
--------------------------------------------------------------------------------------------------

推薦線路

· 陳家祠—— 仁威廟——荔灣博物館(西關民俗館)——上下九——廣州石室——華林寺——抵碼頭(大鍾樓)上船珠江夜遊,可參加廣州各大旅行社的廣州一日游理由內路線
--------------------------------------------------------------------------------------------------

交通信息

·8路車總站

--------------------------------------------------------------------------------------------------

其他信息

·地址:中山七路恩龍里34號 電話:81817371、818114559
·開放時間:8:30-17:30
·門票:10元,70歲以上持老人優理發證免標,學生及退休人員憑證半票。

三元宮簡介:

三元宮坐落於應元路越秀山的南麓,是廣州市現存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三元宮為東晉南海太守鮑靚創建。初名越崗院,唐稱悟性寺,明代重修時改名為三元宮(道教以天、地、水為三元)。 三元宮的整體布局是:以正對山門的三元殿為中心,坐北朝南;殿前拜廊東西連接鍾鼓樓,殿後為老君殿;兩側自南而北,東為舊祖堂、齋堂、客堂、呂祖殿,西有缽堂、新祖堂、鮑姑殿等建築。各殿堂建築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三元宮主殿三元殿寬20.27米,深16.85米,建在北面高一級的石台基上,與鍾、鼓樓和拜廊連成一片,在廣州古建築中獨一無二。 三元宮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流行的上元誕、中元誕、下元誕的宗教民間節慶的主要活動場地。

Ⅳ 廣州求學業的寺廟

大佛寺,六榕寺,光孝寺,華林寺,
三元宮,五仙觀,純陽觀,黃大仙祠,仁威廟,好像還有一個南海神廟,

上下九附近的華林寺;旁邊有華林玉器街,到哪裡打聽一下,無人不知,寺廟已供奉達摩祖師為主,相傳哪裡是達摩祖師的登陸之地,故名「西來初地」;至於管用與否,那要看你自身了,心誠則靈嘛

黃大仙詞是一個集傳統風俗、文化、藝術和旅遊為一體的旅遊寺廟景觀。全祠現設有:正中高聳在台基上面的黃大仙主殿;進門左側的關帝廟、斗姥廟;進門右側的財神毆、孔聖 殿;主殿左側的呂祖殿、功德堂;主殿右側的觀音毆;以及東、西添福、添壽長廊各l條。總體設計上採用升高主建築的方式,使大殿的外觀更顯宏偉。這座宗教名勝再次揚名於世, 既為廣州市增添了一個旅遊新景觀,又為善信提供了一個祈福布施和祀奉祖先的地方,還能使原黃大仙祀的文物得以保存,這里的的確確是一個值得參觀游覽的好地方。

由廣州火車站總站到黃大仙祠的乘車路線
1.從廣州火車站總站坐552路(坐13站)到大策站下.走約250米到黃大仙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

2.乘坐計程車:共行駛8.7公里,費用26.00元. 注意:信息僅供參考,不可作為支付依據.本費用中不含過路費和過橋費,塞車等因素可能使費用顯著增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

3.從廣州火車站總站坐552路(坐12站)到聯桂北站轉乘193路(坐2站)、81路(坐2站)到百花路站下.走約80米到黃大仙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

4.從廣州火車站總站坐52路(坐6站)、275路(坐6站)到中山八路站轉乘193路(坐8站)到百花路站下.走約80米到黃大仙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

5.從廣州火車站總站坐52路(坐8站)到芳村大道西站轉乘81路(坐6站)到百花路站下.走約80米到黃大仙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

6.從廣州火車站總站坐275路(坐9站)到黃沙大道站轉乘74路(坐3站)到大策站下.走約250米到黃大仙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

7.從廣州火車站總站坐552路(坐12站)到聯桂北站轉乘207路(坐1站)、222路(坐1站)、75路(坐1站)、202路(坐1站)、277路(坐1站)到大策站下.走約250米到黃大仙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

8.從廣州火車站總站坐275路(坐2站)、52路(坐2站)到西站轉乘552路(坐11站)到大策站下.走約250米到黃大仙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

9.從廣州火車站總站坐552路(坐11站)到芳村隧道口站轉乘74路(坐2站)到大策站下.走約250米到黃大仙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