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廣州紅色旅遊景點有哪些
一說起廣州,很多遊客們腦海中浮現出來的都是一座繁華大都市,去廣州這座城市的經濟,在我國眾多城市當中排名是非常靠前的,也是眾多年輕人都嚮往的打拚之地。而實際上廣州同樣也是一座旅遊城市,除了自然景點之外,這座城市內所擁有的紅色文化基地數量也是很多的,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黃花崗烈士陵園:這個紅色文化基地的知名度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吧,是廣州知名度最高的紅色景點之一,也叫黃花崗公園,非常適合遊客們去打卡參觀。在這里埋葬著在革命戰爭當中犧牲的72位烈士,是廣州革命的一個重要見證,影響力很重要。
黃埔軍校舊址:黃埔軍校的名字大家應該也都聽說過,如今這個紅色景點也是非常受遊客們歡迎的,並且被列為了廣東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特別適合年輕人來這里進行參觀。
辛亥革命紀念館:這個紀念館內展示了很多有關辛亥革命的專題展廳,是一個非常適合進行文化交流的場所,在每年的特殊節假日期間,總會有很多遊客自發來到這個紀念館當中參觀遊玩。
第1次全國勞動大會舊址:第1次全國勞動大會,在歷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會議,可以說開辟了一個新紀元,非常具有紀念意義,而這個舊址在當地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的。
廣州起義紀念館:這個紅色景點也叫廣州公社舊址,在廣州省內來說,也是一座知名度很高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甚至可以說是廣州紅色旅遊的一個代表性景點,很值得一去。
② 廣州值得一看的地方。除了北京路上下九這種商業街。要文化氣息歷史氣息宗教氣息重一點的。
廣州歷史文化建築
三國兩晉南北朝
光孝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光孝路109號,寺址初為南越王趙建德王府。三國時,吳國經學家虞翻居此講學長達30年之久,又稱虞苑,經多次改名,南宋以後稱光孝寺。676年(唐儀鳳元年),禪宗六祖慧能到寺與僧人論鳳幡後,削發受戒,故有六祖殿等以為紀念。東、西鐵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鐵鑄佛塔。素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一說。
六榕寺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六榕路87號。始建於南北朝,梁大同三年(537),刺史蕭譽為迎「舍利」而建塔,梁武帝賜寺號為「寶庄嚴寺」,塔為「寶庄嚴寺舍利塔」。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北宋初毀於火災,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為凈慧寺。元符三年(1100年)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曾來寺游覽,見寺內有老榕六株,欣然題書「六榕」二字,後人遂稱為六榕寺。
三元宮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應元路11號,建於東晉時期越崗院,唐代改名為悟性寺,明萬曆年間改名三元宮(道教以天、地、水為三元)。為廣州現存歷史最長、規模較大的道教寺廟。宗教哲學思想家和科學家葛洪亦曾到此修道。
華林寺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下九路,建於南朝,原名西來庵,是當年印度高僧禪宗初祖達摩渡海來中國傳教,在西關下九路附近登陸,並在登陸處建西來庵,故名西來初地。1654年(順治十一年)西來庵擴建,改名華林寺。
隋唐
南海神廟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黃埔區廟頭村,又稱波羅廟,創建於594年(隋開皇十四年),是中國古代祭海的場所,距今已有1415年歷史。
懷聖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光塔路56號,建於唐朝,是伊斯蘭教傳人中國後最早興建的清真寺。光塔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塔,比敘利亞的翁米亞主朝遺留下來的古塔要早80年。
大佛寺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惠福東路惠新中街21號,始建於南漢,是南漢二十八寺之一。
南漢宮苑遺址(九曜園)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教育路80號,又稱葯洲遺址。
宋
仁威廟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泮塘仁威廟前街20號。相傳始建於宋朝皇佑四年,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是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廟。
明
番禺學宮(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中山四路42號,創建於1241年(南宋年間),一說始建於1370年(明洪武三年),由知縣毛忠、訓導李昕始建。現在的格局形成於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道光十五年重建。清代以前為番禺縣的縣學和祭祀孔子的文廟。因當時承宣街(今北京路)以東屬番禺縣管轄,故縣學設於此。嶺南書院建築從南宋年間開始,至20世紀初,已近700年歷史,番禺學宮是廣州現今保存比較完好的學宮,是典型的嶺南祠廟建築。番禺學宮與德慶學宮、揭陽學宮一道,同為廣東三大學宮。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共舉辦了六屆。第六屆於1926年5月至9月在這里舉辦,毛澤東任所長,肖楚女、周恩來、彭湃等20餘人任教員。毛澤東在這里主講了著名著作《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1953年建立紀念館,同年10月周恩來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
五仙觀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惠福西路西齋巷,1377年(明洪武十年)建成,是一座祭祀五仙的穀神廟,內有「嶺南第一樓」。
鎮海樓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越秀公園內,始建於1380年 (明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在越秀山上建鎮海樓,又名望海樓,俗稱五層樓,為我國四大鎮海樓之最,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海幢寺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南華中路188號,寺處相傳為南漢千秋寺所在地。南漢開國君主曾在這一帶大興土木,除建寺院外,附近還建有梳妝樓、劉王殿及郊壇等,但宋元以來多廢為民居。明代富商郭岳龍於原千秋寺處築建宅苑,佔地極廣。明朝末年,僧人光牟從郭家花園中募得一塊地皮擬建寺院,僅以舊宅稍事修葺之後掛上「海幢」門匾。清初巡撫劉某捐資為之正式建成山門。山門在今南華中路處,當時還是「海邊」(珠江古稱「珠海」),佛教寺廟中有經幢(刊刻經文的石柱),寺名即取濱海佛寺之意。
城隍廟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號,原為嶺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城隍廟。
琶洲塔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新港東路琶洲村,建於明代,為廣州明代三大塔之一。
赤崗塔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建於明代,為廣州明代三大塔之一。
清
純陽觀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漱珠崗五鳳村,建於清代。
聚龍村民居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芳村沖口街,建於清代。
三元里平英團舊址(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紀念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園西路抗英大街145號。1841年5月《廣州和約》訂立,同月29日,一群英軍闖入三元里騷擾,被韋紹光等村民擊斃數人。村民估計英軍會來報復,於是在村北的三元古廟集會,決定武裝抗擊,並即與各方進行聯絡。
柯拜船塢遺址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黃埔區長洲黃埔造船廠,建於1845年。
沙面建築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沙面,1861年,英法租界。沙面的建築集中了歐洲各國的建築風格: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折衷主義和現代主義,故被稱為歐陸建築的大觀園。
聖心大教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一德中路,又稱聖心堂,1863年(清同治二年)興建,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落成。廣州著名的天主教堂,為目前國內最大的一座雙尖塔哥特式石結構建築物。因整座建築材料主要用花崗石砌築而成,故又稱「石室」。
梁家祠
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位於荔灣區龍津西路梁家祠街34號,建於清代。
廬江書院(何家祠)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西湖路流水井29號之一,建於清代。
黃氏宗祠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中山七路320號,建於清代。
豫章書院和潮州會館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沿江路市第九中學內,建於清代。
廣雅書院舊址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西灣路1號廣雅中學內,建於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張之洞創立。
萬木草堂(邱氏書院)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中山四路長興里3號,原為邱氏書院,康有為於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租借邱氏書室,設堂講學,後將其命名為萬木草堂。
陳家祠(陳氏書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中山七路恩龍里34號,於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動工,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建成。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現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所在地。
錦綸會館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下九路西來新街21號,建於清代。
鄧氏宗祠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龍涎里直街2號,系鄧世昌的出生地。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鄧氏家人用朝廷給予的撫恤銀擴建宗祠。現為海珠區博物館。
十香園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江南大道中懷德大街3號,建於清代。清末著名畫家居廉、居巢兄弟的居住、作畫及授徒之所。園內種有寫生用的素馨、茉莉等10種香花,故名十香園。現存紫梨花館一座。館內西部為居巢授徒處,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陳樹人均曾學畫於此。
惠愛癲醫院舊址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芳村明心路36號,建於1898年。
劉氏家廟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河區廣州大道中大洲地12號,建於1900年,黑旗軍首領劉永福。
廣東造幣廠舊址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黃華路4號省黨校內。
西關大屋建築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分別位於沙地一巷36號;逢源大街8號、21號;逢源北街13號、84號、87號;長壽西路鴻昌大街22號;寶源路8—34號、5—23號;多寶路201—221號;南華西路。
泰華樓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多寶坊27號。
舊當鋪建築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分別位於荔灣區華貴路26號;中山七路22號後座。
東山浸信會舊址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寺貝通津9號,建於1909年。
廣東咨議局舊址(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陵園西路2號,館址原為清末廣東咨議局,建於1909年(清宣統元年)。為一組中西合壁的建築群,主樓仿西方古羅馬式的議會大樓形式。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11月9日廣東各界代表在咨議局集會,宣布廣東脫離清政府獨立,成立都督府,後改為非常國會,1921年5月,孫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為國民黨中央黨部,國共兩黨不少領導人曾在此工作。50年代在這里建立了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波斯樓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洪德路海天四望街波樓3號,建於1910年。
近代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鍾樓位於越秀區文明路215號原中山大學校園內,是原中山大學校本部的辦公樓。原為清代廣東省科舉考試的場所——貢院的大院。鍾樓和毗鄰的「東堂」、「西堂」均建於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1908年改為廣東優級師范學堂。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一大在鍾樓底層召開。同年,孫中山將廣東高等師范學堂改為廣東大學。1925年5月,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和廣東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此舉行。1926年7月為紀念孫中山,廣東大學改為中山大學(1933年遷往石牌)。1927年1-4月,魯迅在該校任教時曾住在鍾樓。
廣州大元帥府舊址(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18號,建於1907年,舊址最早為廣東士敏土(水泥)廠的所在地,建築師是德國人。1917年9月1日,孫中山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領導護法運動,與北洋軍閥進行斗爭,在這里建立臨時大元帥府。1918年5月被迫離職去滬,大元帥府的使命也隨即結束。
「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越華路小東營15號,1911年3月29日發動廣州起義。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先烈中路79號,始建於1911年,至1921年烈士墓和紀功坊先後落成,由嶺南派著名建築師楊錫宗設計。孫中山書「浩氣長存」四字鐫於墓坊。
明心書院舊址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芳村花地街明心路,建於1912年。
黃寶堅石屋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文昌南路敬善里13號,建於1912年。
基督教救主堂
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位於越秀區萬福路184號,建於1912年。廣州早期具有聖公會教堂特色的建築。
廣東郵務管理局舊址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沿江西路43號,建於1913年,為典型的古典柱式構建築,歐洲新古典主義風格。
廣東財政廳舊址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北京路376號,建於1915年。
粵海關舊址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沿江西路29號,俗稱大鍾樓。1913年拆除原2層辦公樓,新樓由英國建築師戴衛德•迪克設計,1916年秋落成。四層,高18.85米,連鍾樓高31.85米,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主要建築材料由英國進口。歐洲新古典主義風格,是廣州近代西方新古典主義建築代表作之一,也是廣州最早的羅馬古典式建築。
大新公司城外分店(南方大廈)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沿江西路49號,建於1919年,由澳洲華僑蔡興等人集資在西堤興建,原為大新公司城外分店,是廣州首座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築,屬巴洛克風格。
塔影樓
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位於荔灣區沿江西路36號,原陳少白所建的聯興碼頭事務所和寓所,建於1919年。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春園)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恤孤院路3號,原名春園。自1923年,中共中央機關辦公處一直設在這里。中共三大期間,春園成了黨中央機關人員的活動地方,包括國際代表馬林和出席代表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都住在春園24號二樓,並在此討論修改中國共產黨黨綱、黨章問題,起草大會的宣言和各項決議草案。
黃埔軍校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黃埔區長洲島,建於1924年,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的新型陸軍軍官學校。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越秀南路89號,原為惠州會館,大革命時期曾為國民黨中央黨部,是192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後第一個正式會址。內有1926年建的「廖仲凱先生紀念碑」和「工農運動死難烈士紀念碑」。
嶺南大學建築群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新港西路中山大學內,建於1924年,為美國人所建。
中央銀行舊址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沿江中路193號,建於1924年。
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東園橫路3號,1925年。
文德樓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文德東路文德里1號、3號、2號,建於1925年。
廣州公社舊址(廣州起義舊址紀念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起義路1號,舊址原是國民黨公安局,是紀念1927年12月爆發的廣州起義後在中國建立的第一個蘇維埃政府,被譽為「東方巴黎公社」。葉劍英題寫館名。
仲元圖書館(廣州美術館)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越秀公園內,主體建築建於1929年,由嶺南派著名建築師楊錫宗設計,主館仿北京故宮文華殿設計。
陳濟棠公館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中山一路梅花村3號,建於1930年,是一座布局園林化的西式建築。
余蔭山房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番禺區南村鎮北大街,建於1931年,為廣東四大名園之一。
中山紀念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東風中路295號,1931年10月建成。原址為清代撫標箭道,後為督練公所,辛亥革命後為督學署,1921至1922年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時,在此設立總統府。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炮擊總統府,被夷為平地。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後,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的功績,在孫中山當年的總統府舊址上,籌建中山紀念堂。中山紀念堂由我國著名建築師呂彥直設計,1929 年動工,1931年10月落成。
市立中山圖書館舊址(孫中山文獻館)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文德北路71號,1933年10月落成。1927年,旅居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地華僑為紀念孫中山,集資興建廣州市中山圖書館,由嶺南派著名建築師林克明設計,系宮殿式建築。
海珠橋
位於,建於1933年,在廣州解放前夕,曾被國民黨反對派撤離大陸前將海珠橋炸毀,解放後人民政府僅用7個月就將橋修復。
十九路軍抗日陣亡將士陵園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水蔭路113號,建於1933年。1932年在全國抗日熱潮的推動下,蔡廷鍇、蔣光鼐兩將軍率領十九路軍奮起抗戰,並得到了全國人民以及海外僑胞的支持。許多青年華僑回國直接參戰。有152位華僑青年參加了吳淞和江灣保衛戰。至1932年9月止,共收到各地捐款1000餘萬美元,其中來自海外華僑的約500萬美元。
廣州市府合署大樓
現市政府大樓,第一期工程(正面前座及兩旁的前座)於1931年7月動工,1934年10月竣工。由嶺南派著名建築師林克明設計。為了與北面的中山紀念堂建築風格協調一致,大樓採用宮殿式建築外形。
中山大學石牌舊址建築群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河區石牌五山路、東莞庄,建於1935年。
愛群酒店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沿江西路113號,又名愛群大酒店,1931年開始設計,1934年10月破土動工,1937年7月27日剪綵開業,是同盟會員陳卓平集華僑資本創辦,屬於香港愛群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產業,故名愛群大廈。曾為當時中國最高的建築物,被譽為「開廣州建築的新紀元」和「南中國建築之冠」。
東山舊民居建築群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春園位於新河浦路27號;簡園位於恤孤院路24號;葵園位於恤孤院路9號之三;明園位於培正路12、14號;隅園位於寺貝通津42號。
東亞酒店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長堤326號。
新一軍印緬陣亡將士公墓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園東路沙河段1號,建成於1947年9月。孫立人將軍為紀念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原陸軍新編第一軍赴印緬抗擊日本侵略軍為國捐軀的2.7萬多名將士而建,原總佔地達8萬多平方米。
③ 廣州30個紅色教育基地
主要有: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中山市楊殷烈士故居、海豐縣紅宮紅場舊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廣州起義紀念館、葉劍英元帥紀念館、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葉挺將軍紀念園、中共廣東省委機關舊址。
廣州近代史博物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紀念館、廣州市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白雲山和黃神農草堂中醫葯博物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番禺博物館、鄧世昌紀念館、廣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廣州藝術博物院、洪秀全紀念館、詹天佑故居紀念館、廣州中山紀念堂。
(3)廣州公社被譽為什麼擴展閱讀: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於2006年7月1日落成開館。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山恤孤院31號(現恤孤院路3號)召開。這是迄今中國共產黨唯一一次在廣州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是為紀念1927年12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州起義中英勇犧牲的烈士興建的紀念性公園,是全國紅色之旅百個經典旅遊景區之一。墓道北端是廣州起義紀念碑,陵區還有景色清幽的葉劍英元帥墓。
廣州起義紀念館:廣州起義紀念館所在地廣州公社舊址,是1927東方民族解放運動中建立的第一個城市紅色政權的地方,被譽為「東方的巴黎公社」,是「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今年是廣州起義80周年,年底將舉行大型展覽。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是以孫中山創辦的陸軍軍官學校(又稱黃埔軍校)為中心內容的紀念館,現有校本部、孫總理紀念室、孫總理紀念碑、俱樂部、游泳池、東征陣亡烈士墓園、白鶴崗炮台等十幾處文物景點。
④ 廣州起義指揮部地址
1
北較場四標營遺址
廣州起義的主要軍事力量—國民革命第二方面軍第四軍軍官教導團團部。1927年12月11日凌晨,廣州起義總指揮張大雷、工農紅軍總指揮葉挺等人前往此處召開誓師大會,廣州起義正式爆發。
位於北較場橫路與建設大馬路交界處
2
肇慶會館遺址
廣州起義爆發時,為國名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四軍軍部,後被起義軍攻克,是廣州起義重要的戰斗遺址。
海珠廣場東側,已毀。今華僑大廈所在地
3
第一公園
廣州起義爆發後,起義軍與國民黨反動派軍隊戰斗的重要戰場之一,中共廣東省軍委負責人聶榮臻亦曾在此指揮和參加戰斗。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後,曾計劃在此召開擁護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
今人民公園
4
西瓜園遺址
1927年12月12日中午,廣州市工農兵群眾300多人,在此召開擁護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廣州起義總指揮張太雷親自前往主持,並發表熱情洋溢的演說。
位於廣州市人民中路與同樂路的交界處,今廣州日報社所在地
5
四方炮台遺址
廣州起義爆發後,四方炮台陣地迅速被起義軍佔領。在工農紅軍總司令葉挺的指揮下,教導團戰士、廣州工人赤衛隊員,在此遇敵展開激戰,多次擊退敵人的進攻。是起義軍與國民黨反動派軍隊激戰的主要戰斗遺址之一。
位於越秀山蟠龍崗頂,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6
觀音山戰斗遺址
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爆發後,起義軍迅速解除了駐觀音山敵軍武裝,並以鎮海樓為據點,在東西兩線,沿明代城牆遺址構築工事,與敵軍展開激烈的拉鋸戰。12月,在帝國主義炮火的掩護下,國民黨反動派糾集一萬多兵力,對觀音山陣地進行了十數次輪番進攻,均被起義軍擊退,戰斗極其激烈。
今越秀山鎮海樓東西兩翼
7
廣州公社舊址
廣州起義爆發後,公安局被起義軍佔領,並在此建立中國第一個城市蘇維埃政權—廣州蘇維埃政府,後被人稱為「廣州公社」。廣州公社舊遺址分中樓、北樓、南樓,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後,分別為蘇維埃政府、工農紅軍總指揮和警衛連所在地。舊址東北角有廣州市公安局拘留所,起義軍攻佔後曾於此解救被囚禁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800多名,後為蘇維埃政府扣押反動派人員的拘留所。
廣州起義路200號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紅四師成立遺址
1927年12月16日,在袁國平、徐向前等人的率領下,撤退到花縣的第四軍教導團,警衛團和黃埔軍校特務營1000多人,在此舉行營、連長聯席會議、將隊伍改編為工農紅軍第四師。
今花都區花城中學
9
廣東財政廳大樓
1927年12月16日黃昏、由於廣州起義局勢不斷惡化,工農紅軍總司令葉挺、中共中央省軍委負責人聶榮臻前往廣東財政廳天台觀察敵情,鑒於敵強我弱的形勢。為避免全軍覆沒的危險,遂決定將廣州起義部隊撤出廣州。
北京路北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0
中共廣州市委第一機關陽址
張太雷的秘密住所和策劃廣州起義的秘密據點之一。1927年11月25日,張太雷與黃平、吳毅等人在此召開會議。草擬《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員號召暴動宣言》。
廣大路廣大二巷4號
11
廣州市郊一區農會陽址
廣州起義工農聯隊的主要集結地和訓練地。
謝家祠(芳村區花地中市),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2
中共銀行大樓
廣州起義爆發後,中央銀行大樓是起義軍主要進攻的敵據點之一,遭到國民黨反動軍隊負責頑抗,後在教導團與廣州工人赤衛隊的聯合進攻下被攻佔,為廣州起義重要戰斗舊址之一。
位於沿江路193號。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3
廣東咨議局陽址
廣州起義爆發前國民黨廣東省黨部所在地。1927年12月11日,被工農紅軍總參謀徐光英率領的教導團第一營
位於中山三路烈士林園內,今為廣州近代史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
天字碼頭
廣州起義爆發後。起義軍在天字碼頭一帶構築工事,頑強反擊企圖強渡珠江侵犯市區的國名革命軍第五軍李福林部。13日,教導團女兵班在班長的帶領下在此與數倍於己的敵人反復搏鬥,除一人外,全部壯烈犧牲。
市區北京路南端珠江堤岸處
15
燕塘戰斗陽址
廣州起義前,此處為國名革命軍第二方面第四軍炮兵團駐地。1927年12月11日,被教導團部分起義軍佔領。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及廣州省軍區一帶
16
周文雍、陳鐵軍革命活動據點陽址。
1928年初,周文雍與陳鐵軍在中共廣東省委的指示下重回廣州發動工人進行斗爭(又稱「春騷」)時的秘密據點。
荔灣和平中路榮華西街17號2樓,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7
南石頭監獄遺址
國民黨廣東省公安局南石頭懲戒場,廣州起義失敗後,許多優秀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在這里被反動派殺害。
位於今五羊摩托車廠內
18
西濠口碼頭
廣州起義爆發後,起義軍在西濠口碼頭一帶構築工事,與河南的國名革命軍第五軍李福林部隔江對峙。1927年12月13日,起義軍主辦部隊撤出廣州,但100多名人赤衛隊員仍堅守在西濠口太平南路一帶,繼續頑強阻擊敵人。
人民南路西濠口,今一號碼頭
19
喜南堂南樓、西樓、南華第一樓
廣州起義重要戰斗遺址
人民南路西濠口。分別為今新華酒店、新華書店和新亞酒店,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0
大新公司
廣州起義爆發後,起義軍在大新公司天台架起迫擊炮,嚴防敵軍強渡珠江。
今南方大廈,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1
龍藏街太丘書院
起義前,廣州工人赤衛隊臨時總指揮部舊址
今已毀
22
黃花崗
1927年12月4日。中共廣州省委召集教導團,警衛以及黃埔軍校特務營的革命骨幹200多人,在黃花崗舉行秘密會議,進行起義的動員工作,起義失敗後,教導團等部隊撤出廣州,在這里集結。
今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內
23
明星戲院
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後,中共廣州市委設於惠愛路明星戲院內
今已毀
24
渭濱書院
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後,廣州工人代表會設於學宮街渭濱書院
今已毀
25
廣州省長公署
廣州起義爆發後,工人赤衛隊指揮部設在廣東省長公署。
今廣東省民政廳
26
八旗會館遺址
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爆發時,為起義部隊警衛團團部,是廣州起重要戰斗遺址。
今已毀
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