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泰巨是做什麼的
擴展閱讀
福州新店哪裡有賣棕床墊 2025-10-17 03:02:39
廈門健康碼黃碼了怎麼辦 2025-10-17 02:44:59

廣州泰巨是做什麼的

發布時間: 2025-10-16 23:49:03

Ⅰ 至經濟介紹的廣州服裝批發市場在哪裡

廣州白馬服裝市場 黑馬服裝批發商場 流花服裝批發市場 沙東工業品商場 紅棉步步高時裝廣場 西湖燈光夜市 花都市金馬時裝廣場 花都市新中商業廣場 中澳商貿城 荔灣區蒂豪女人街購物中心 亞細亞高級時裝皮具商場 荔灣區荔文時裝商場 荔灣區泰豐服裝批發市場 荔灣區名荔商場 廣州市紡織工業供銷公司廣州紡織商場 華林服裝配料市場 環市西商業街 粵興批發商行 凰宮時裝商場 站西服裝市場 龍華百貨綜合貿易公司附設故衣街百貨商場 廣雅後街燈光夜市 洪德女人街 時新貿易商場 廣州市海珠區巨海民政福利商業城 南園新村工業品集市 廣州市海珠區巨海民政福利商業城 洪園商場 廣州市黃埔區大沙西工業品市場 多利通高級時裝廣場 觀綠時裝商場 新興時裝 中電貿易公司 廣州市白雲區站西服裝城 金寶時裝城 廣州市白雲區礦泉泰興服裝城 廣源燈光夜市 沙河第三成衣分場 天河區沙東工業品市場附場 長城成衣批發市場 長運商業廣場小商品成衣批發市場 廣州東方時代廣場 天寶成衣批發市場 沙河第一成衣批發市場 沙河第二成衣批發市場 沙河綜合商場 沙東第二成衣批發市場 廣州市越秀區天龍服務總匯 萊莉閣時裝精品商場 天馬大廈服裝廣場 廣州市東山區華升貿易有限公司紅棉步步高時裝廣場 廣州市越秀區銀座羊城時裝精品商場 廣州市華升商廈有限公司步步高時裝廣場 廣州市越秀區稱心高級時裝商場 康樂個體市場 廣州市越秀區江南高級真皮時裝商場 廣州市越秀區新星服裝批發商場 萊莉閣時裝批發商場 廣州市白馬商貿大廈四樓服裝批發商場 廣州服裝匯展中心 廣州白馬服裝市場 上市商品:服裝 (批發、零售) 白馬商貿大廈是廣州市大型室內服裝交易市場,位於緊鄰廣州火車站的站南路,建築面積45000平方米,共8層,有5層商場,2層寫字樓,1層地下停車場。該大廈由廣州市城市建設開發集團公司投資,廣州白馬服裝市場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大廈的主要設備有:中央空調、客用電梯、貨用電梯、手扶電梯、電話交換系統、安全監控系統、有線廣播系統、無線對講系統、自動噴淋系統、大型柴油發電機等。商場裝飾美觀,通道寬敞。大廈門附設時裝表演廣場、儲蓄所、商務中心、托運站、停車場、快餐店等配套服務設施。 在大廈內經營的業戶有2000多戶,既有廣州、汕頭、惠州、深圳、東莞、佛山、珠海、順德、番禺等地的三資企業,也有香港、澳門、台灣的廠商。大廈在1993年元月開業後未及半年便聲譽鵲起而迅速旺市,一舉躍上廣州服裝市場的龍頭地位。包括黑龍江、新疆、內蒙、西藏等地的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客商都紛紛前來購貨,輻射面直達俄羅斯、東歐及東南亞的國家和地區,日均客流量達數萬人,年交易額均在15億元以上,在廣州地區超億元市場評比中排名第一。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為大廈題辭「白馬大廈服裝天下」;廣東省主管市場建設的副省長劉維明為「白馬」的題辭是「白馬騰飛」。 幾年來,大廈在主辦單位和業戶的互相努力配合下,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市場文明建設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先後被評為「全市文明市場」、『全省文明市場」、「全國文明市場」及「全省十佳文明市場」,同時被廣州市委、市政府評為「廣州地區百家最佳服務單位」、「廣州市文明單位」。 白馬商貿大廈已成為廣州地區規模最大、裝備最好、設施最齊全、管理最規范、輻射面最廣、交易量最大、效益最好的室內服裝交易市場。 登記證號:4401001310 負責人:胡鐵山 主辦單位:廣州白馬服裝市場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廣州市站南路16號 電話:86687866 郵編:510010 市內交通線路:7、15、30、31、34、52、180、201、202、203、205、207、210、211 黑馬服裝批發商場 主辦單位:廣州越秀區黑馬服裝批發商場 登記證號:4401041100 市場地址:廣州市人民北路921號 市場負責人:冼均儒 上市商品:服裝。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批發為主 流花服裝批發市場 上市商品:服裝 (批發、零售) 廣州流花服裝批發市場座落於廣州火車站對面,毗鄰廣州郊縣長途汽車客運站,交通非常方便,是連接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康樂時裝世界和白馬大廈等眾多服裝批發市場之間的唯一黃金通道,是全國各地服裝客商在廣州的主要集結地,是繼白馬大廈之後獨樹一幟的後起之秀。 廣州流花服裝批發市場面積達15000多平方米,鋪位1000多個,設有1500多平方米停車場以供裝卸貨及停車使用,場內配套9台雙向手扶電梯、8條步行梯,備有90年代最先進的人貨兩用電梯及多個休息大堂,大面積的快餐廳、銀行商務中心,信息中心、寫字樓正在興建當中。廣州流花服裝批發市場是廣州市在90年代,先進設備最多、最齊全、配套服務最完善的服裝批發市場。 登記證號:4401011120 負責人:鄒移山 主辦單位:廣州流花服裝批發市場有限公司 地址:廣州市環市西路194號流花賓館南樓 電話:86668428 郵編:510017 市內交通線路:7、15、30、31、34、52、180、181、201、202、203、205、207、210、211 沙東工業品商場 上市商品:服裝 (批發、零售) 沙東工業品市場位於天河區沙河服裝城內。始建於1985年,經過10多年的建設,市場規模不斷壯大,如今場內共有971個檔口,市場面積12000平方米,市場主要經營各類中檔服裝,花式品種齊全,價格實惠,銷售輻射全國各地,在省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市場管理有序,服務完善,配備了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和保安人員,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還特設有停車場、快餐店、茶水供應點、吸煙區,市場裝有先進的閉路電視監控系統、自動噴淋滅火消防設施及電話通訊系統,為客商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購物環境,市場地處廣州商貿繁華地帶,交通便利有多路公交車往來於廣州市中心、廣州火車站、長途汽車站、飛機場,毗鄰運行全國的貨運站場及廣梅汕公路、廣從公路、105國道。 沙東工業品商場竭誠歡迎全國各地客商前來訂購服裝,攜手創業,共同致富。 登記證號:4401061028 負責人:江永壽 主辦單位:天河區沙東鄉經濟發展公司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沙河濂泉路30號 電話:87713669 郵編:510500 市內交通線路:11、27、65、84、85 紅棉步步高時裝廣場 上市商品:服裝、百貨、日用品 (批零兼營,以批發為主) 紅棉步步高時裝廣場是一個以中、高檔現代時裝批發為主,輻射全國的上一定規模的大型時裝廣場。始建於199 3年8月,初建時期有業戶230個,從業人員400人,面積約2500平方米。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華升公司領導層的正確決策下,業務不斷拓展擴大, 1995年發展為業戶270個,從業人員增加至450人;1996年進一步拓展為業戶1200個,從業人員1800人;至1998 年迅速拓展為業戶1800個,從業人員2200人,佔地面積達到10000平方米,形成一個具有相當規模,匯聚全國各地時裝技術、款式設計,反映時裝潮流,聞名全國乃至亞洲亦小有名氣的大型時裝廣場。步步高時裝廣場地處廣州市服裝批發市場「金三角地帶」的中心,南鄰白馬商廈、天馬大廈,東鄰流花服裝廣場、金馬服裝中心,正面是廣州火車站,背靠廣州汽車總站,每天的人流量達12000人次。從經濟角度來看它處於薈萃時裝精華,引導時裝潮流的中樞系統,從安全的角度來看它是處於交通重要樞紐,每天匯集南來北往的人流,魚龍混雜,是社會治安狀況復雜、發案多、難管理的地區。 自1993年建場以來,該市場在總公司的安排下,根據省、市的批示和部署,在越秀區公安分局和流花派出所的具體指導和幫助下,該市場「服務群眾」為宗旨,以建設一個遵紀守法,公平交易,文明經商,經營環境優美,秩序良好,安全而現代化的大型商場為目標,組建各種管理隊伍,抓緊各種制度的建立。經過3年多來的不斷學習、改進、整頓、完善,各項工作取得一定成效,1996年被廣東省工商局評為1995年~1996年度「全省文明市場」,1997年又被廣州工商局評為1996年~199 7年「市級文明市場」。 登記證號:4401041042 負責人:張建華 主辦單位:廣州市東山區華升貿易有限公司 地址:廣州市環市西路184號首、2、3樓 電話:86663989-3323 郵編:510010 市內交通線路:7、15、30、31、34、52、180、181、201、202、203、205、207、210、211 西湖燈光夜市 上市商品:服裝、小百貨、旅遊飾物 (批發、零售) 西湖市創辦於1984年,是改革開放後全國率先辦起了第一條專業的旅遊燈光夜市「步行街」 。它地處市中心在北京路西側商業步行街內,專營服裝、女士用品、旅遊飾物、小百貨,設置檔位950個。在開業經營的14年風風雨雨中,西湖夜市品嘗了改革開發帶來的勝利果實,也經歷了殘酷的市場經濟競爭帶來的創傷。它是市場經濟變革的見證人。 由於受當前市場疲軟的影響,國家宏觀調整經濟和周邊大型批發市場的沖擊,西湖夜市的經濟效果比前幾年有所回落,檔位最低減少至500多個。為了挽救這顆「南國夜明珠』,1997年越秀區政府和越秀區工商分局投資500多萬元改造西湖夜市,將陳舊的竹架式貨架換成嶄新的不銹鋼貨架。使西湖夜市的檔位出租又回升到近750個,令這顆「南國明珠」放光彩。 登記證號:4401041090 負責人:汪德明 主辦單位:廣州市越秀西湖夜市服務有限公司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西湖路、教育路段 電話:81920717 郵編:510120 市內交通線路:1、6、7、65、182 花都市金馬時裝廣場 主辦單位:花都市住宅建設公司 登記證號:4401211014 市場地址:花都市華鎮商業大道21號 市場負責人:任伯衡 上市商品:衣服、鞋類、日用品。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零售為主。 鴻福時裝精品商場 主辦單位:個體 登記證號:4401211026 市場地址:廣州市獅嶺鎮東升街 市場負責人:伍時佳 上市商品:時裝。 交易方式:零售 花都市新中商業廣場 主辦單位:花都市萬利實業有限公司 登記證號:4401211005 市場地址:花都市新中路27號 市場負責人:朱紹榮 上市商品:成衣、鞋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零售為主。 中澳商貿城 主辦單位:廣州市中澳商貿城有限公司 登記證號:4401001014 市場地址:廣州市解放北1107-1111號 市場負責人:趙漢平 上市商品:時裝、皮具。 交易方式:批零。 荔灣區蒂豪女人街購物中心 主辦單位:廣州荔灣區商業總公司 登記證號:4401031013 市場地址:廣州市下九路24-26號 市場負責人:劉穗龍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零售。 亞細亞高級時裝皮具商場 主辦單位:荔灣區福利企業發展公司 登記證號:4401001359 市場地址:廣州市起義路4、6、8、10號,維新橫5、9號 市場負責人:江麗珍 上市商品:時裝、皮具、日用品。 交易方式:批零 荔灣區荔文時裝商場 主辦單位:廣州市芳村區荔文時裝商場服務有限公司 登記證號:4401031014 市場地址:廣州市下九路25號 市場負責人:張紹泳 上市商品:衣著類、日用品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零售為主。 荔灣區泰豐服裝批發市場 主辦單位:泰豐服裝商場 登記證號:4401031019 市場負責人:鄧錫輝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批發為主。 荔灣區名荔商場 主辦單位:廣州市名荔百貨有限公司 登記證號:4401031009 市場地址:廣州市下九路84號、90號,光雅里12號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零售。 廣州市紡織工業供銷公司廣州紡織商場 主辦單位:廣州市紡織工業供銷公司 登記證號:4401001316 市場地址:廣州市下九路112號 市場負責人:麥志雲 上市商品:衣著類、日用品類。 交易方式:零售。 華林服裝配料市場 主辦單位:華林工貿總公司 登記證號:4401031024 市場地址:廣州市十八甫路25號1,2層 市場負責人:陸浩甜 上市商品:衣著類、日用品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批發為主。 環市西商業街 主辦單位:中國土木工程公司廣州分公司綜合服務公司 登記證號:4401011020 市場地址:廣州市環市西路135號 市場負責人:朱玉梅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零售為主。 粵興批發商行 主辦單位:廣東省百貨公司實業發展部 登記證號:4401031028 市場地址:廣州市豆欄上街3-9號 市場負責人:林鎮泉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批發。 天皇時裝商場 主辦單位:天皇時裝明限公司 登記證號:4401031030 市場地址:廣州市第十甫路72-74號 市場負責人:吳宗敏 上市商品:衣著類、日用品類。 交易方式:批發、零售。 站西服裝市場 主辦單位:廣州市荔灣區市場建設管理服務中心 登記證號:4401031066 市場地址:廣州市站西路1-4號東側 市場負責人:莫偉榮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零售為主。 凰宮時裝商場 主辦單位:廣州市海珠區紡織工業公司 登記證號:4401031032 市場地址:廣州市第十甫106號 市場負責人:黃雪梅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零售為主。 廣雅後街燈光夜市 主辦單位:西村街辦事處 登記證號:4401031044 市場地址:廣州市西灣路廣雅後街 市場負責人:羅志明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零售。 龍華百貨綜合貿易公司附設故衣街百貨商場 主辦單位:荔灣區龍華百貨綜合貿易公司廣州市制傘工業公司 登記證號:4401031045 市場地址:廣州市故衣街21號、23號、33號、35號首層 市場負責人:龍光明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批發、零售。 時新貿易商場 主辦單位:廣州市荔灣區時新貿易商場 登記證號:4401031047 市場地址:廣州市十三行路故衣街9號地下 市場負責人:李傑照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批發、零售。 洪德女人街 主辦單位:洪德商貿公司 登記證號:4401051019 市場地址:洪德路永興街 市場負責人:陳碧霞 上市商品:衣著類、日用品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零售為主。 南園新村工業品集市 主辦單位: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政府小港街道辦事處城市管理科 登記證號:4401051016 市場地址:廣州市南園新村大街 市場負責人:梁巧儀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零售。 廣州市海珠區巨海民政福利商業城 主辦單位:廣州市海珠區巨海民政總公司企業管理辦公室 登記證號:4401051091 市場地址:廣州市新港西路立新東街1號內 市場負責人:譚新桂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零售為主。 洪園商場 主辦單位:洪德街文化站 登記證號:4401051075 市場地址:廣州市舉世德路德星里6號地下 市場負責人:賴小蘭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零售為主。 廣州市黃埔區大沙西工業品市場 主辦單位:個體 登記證號:4401121011 市場地址:廣州黃埔區港灣路39號 市場負責人:羅忠強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零售。 多利通高級時裝廣場 主辦單位:廣州市利通實業有限公司 登記證號:4401021001 市場地址:廣州市農林下路廣鐵醫院綜合樓首層 市場負責人:黃榮華 上市商品:衣著類、日用品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批發為主。 觀綠時裝商場 主辦單位:東山區勞動服務公司 登記證號:4401021025 市場地址:廣州市中山二路90號 市場負責人:陳立文 上市商品:服裝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 新興時裝 主辦單位:廣州新興綜合商場 登記證號:4401021006 市場地址:廣州市中山二路53號 市場負責人:劉禮勛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零售為主。 中電貿易公司 主辦單位:廣州中電貿易公司 登記證號:4401021033 市場地址:廣州市文德路83號 市場負責人:由毅 上市商品:衣著類、文化娛樂用品類。 交易方式:零售、批發。 廣州市白雲區站西服裝城 主辦單位:廣東省軍區第二招待所 登記證號:4401111050 市場地址:廣州市白雲區站西路57號 市場負責人:鄭繼泰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 金寶時裝城 主辦單位:廣州市天河區東泰發展公司 登記證號:4401111003 市場地址:廣州市站西路59號 市場負責人:薛東生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零售為主。 廣州市白雲區礦泉泰興服裝城 主辦單位:泰山實業公司 登記證號:4401111052 市場地址:廣州市站西路57號 市場負責人:葉漢祥 上市商品:家用電器、服裝。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 廣源燈光夜市 主辦單位:廣州市白雲路市場建設管理服務中心 登記證號:4401111008 市場地址:廣州市廣源西省婦幼門前 市場負責人:鄺瑞鴻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零售為主。 沙河第三成衣分場 主辦單位:天寶經濟實業發展公司 登記證號:4401061069 市場地址:廣州市沙河濂泉路24號 市場負責人:陳麗娟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批發為主。 天河區沙東工業品市場附場 上市商品:服裝 (批發、零售) 沙東工業品市場附場廣州市東詳實業發展公司租用沙東經濟發展聯合總公司場地於1995年8月投資興建的,面積 4007平方米,固定檔位601個,經營的中、低檔服裝遠銷全國10多個省、市。該市場先後被評為廣州市「文明市場」、天河區「 文明市場」。 登記證號:4401061029 負責人:吳國清 主辦單位:廣州市東詳實業發展公司 地址:沙河濂泉路31號之一 電話:87713605 郵編:510500 市內交通線路:11、27、65、84、85 長城成衣批發市場 主辦單位:長城建設總公司 登記證號:4401061027 市場地址:廣州市沙河濂泉路少東大街1-11號 市場負責人:劉欽松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批發為主。 長運商業廣場小商品成衣批發市場 主辦單位:廣州市長運商業廣場 登記證號:4401061084 市場地址:廣州市沙河濂泉路15號 市場負責人:林瑞亮 上市商品:衣著類、日用品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批發為主。 廣州東方時代廣場 主辦單位:廣州市化隆兆業投資發展公司、廣州市市場發展總公司 登記證號:4401001043 市場地址:廣州市東方賓館東樓1~3層和牌坊兩側原商場及停車場 市場負責人:盧俊雄 上市商品:衣著類、日用品類、文化娛樂用品類、食品類。 交易方式:其他。 天寶成衣批發市場 主辦單位:天寶經濟實業發展公司 登記證號:4401061047 市場地址:廣州市沙河濂泉路31號 市場負責人:陳麗娟 上市商品:衣著類。 交易方式:批零兼營,以批發為主。
求採納

Ⅱ 廣州十大特色

1、廣州拉腸粉

拓展資料

廣州是中國十大美食之都,民間有「食在廣州」的美譽[139]。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口味上以清、鮮、嫩、滑、爽、香、脆為主,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鮮味。既符合廣東的氣候特點,又符合現代營養學的要求,是一種科學的飲食文化。[140]

廣州著名的菜點有:白切雞、燒鵝、烤乳豬、紅燒乳鴿、蜜汁叉燒、上湯焗龍蝦、清蒸石斑魚、白灼蝦、干炒牛河、廣東早茶等。廣州特色小吃有蘿卜牛腩、牛雜、雲吞面、及第粥、艇仔粥、布拉腸粉、豬腸粉、荷葉包飯、缽仔糕、雞仔餅等。廣州飲食業由「四園」為代表,分別為東園酒家、南園酒家、西園酒家和北園酒家,再輔以諸如廣州酒家、泮溪酒家、蓮香樓、陶陶居等有上百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

Ⅲ 廣州十三行的歷史發展

自唐代以來,廣州一向是我國最重要的商港之一,而廣州十三行,在十七世紀後期至十九世紀中葉這一段期間,又是我國對外貿易中的一種特殊的組織。
關於廣州十三行起始的年代問題,沒有詳細記載的史料。過去的學者曾對這一問題進行考察,歸納起來,約有以下三種意見:
第一種亦是最早提出的意見,就是把康熙五十九年(1720)廣州洋貨商人組織公行的一年,認為是廣州十三行起始建立的年代。英國摩斯、美國亨德等西方學者主張這一說。後來梁嘉彬著《廣東十三行考》已指出此說的謬誤,認為「是年無非為十三行商始有共同組織(公行)之一年而已」。
第二種意見認為廣東十三行出現在公行成立之年以後,如日本學者稻葉岩古郎以為在乾隆二十五年以後,十三行逐漸變成了公行的代名詞。這一說顯然也是站不住腳的。
第三種意見認為廣東洋貨行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這是《廣東十三行考》的主張:「粵海設關之年(康熙二十四年)可確定已有十三行」。吳晗在介紹《廣東十三行考》所寫的書評中,基本上同意梁氏的說法。不過,他根據昭漣《嘯亭雜錄》記吳興祚的事:「奏通商舶,立十三行」。認為這是吳興祚始任兩廣總督到粵海設關之年任內時期的事,因而斷定說:「則十三行之立,當為康熙二一至二四年(1682—1685)四年間事。」 在清代前期,廣州的行商在對外貿易活動中,依靠政府給予的特權,壟斷了廣州整個對外貿易,形成了一個「公行」貿易制度。
公行確立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最初由宜官方指定一人為為外貿經手人。此人納銀4萬兩入官,包攬了對外貿易大權。後來,各行商從自身利益出發,共同聯合組織起來,成立一個行會團體,即所謂的公行。據史記載,於1720年11月26日,公行眾商啜血盟誓,並訂下行規十三條:
第一條:華夷商民,同屬食毛踐土,應一體仰戴皇仁,拆圖報稱。
第二條:為使公私利益界劃清楚起見,爰立行規,共相遵守。
第三條:華夷商民一視同仁,倘夷商得買賤賣貴,則行商必致虧折,且恐發生魚目混珠之弊,故各行商與夷商相聚一堂,共同議價貨價,其有單獨行為者應受處罰。
第四條:他處或他省商人來省與夷商交易時,本行應與之協訂貨價,俾得賣價公道,有自行訂定貨價或暗中購入貨物者罰。
第五條:貨價即經協議議妥貼之後,貨物應力求道地,有以劣貨欺瞞夷商者,應受處罰。
第六條:為防止私販起見,凡落貨夷船時均須填冊,有故意規避或手續不清者應受懲罰。
第七條:手工業品如扇、漆器、刺綉、國畫之類,得由普通商家任意經營販賣之。
第八條:瓷器有待特別鑒定者(指古瓷),任何人不得自行販賣,但賣者無論贏虧,均須以賣價百分之三十納交本行。
第九條:綠茶凈量應從實呈報,違者處罰。
第十條:自夷船卸貨及締訂裝貨合同時,均須先期交款,以後須將餘款交清,違者處罰。
第十一條:夷船欲專擇某商交易時,該商得承受此船貨物之一半,但其他一半須歸本行同仁攤分之,有獨攬全船貨物者處罰。
第十二條:行商中對於公行負責最重及擔任經費最大者,許其在外洋貿易佔一全股,次者佔半股,其餘則佔一股之四分之一。
第十三條:頭等行,即佔一全股者,凡五;二等者五;三等者六;新入公行者,應納銀一千兩作為公共開支經費,並列入三等行內。
初時,公行沒有法定的共同領袖,也沒有取得完全統一的部署,組織相當鬆散,時散時復。一直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廣東巡撫李湖等奏請明立科條,建議「自本年為始,洋船開載來時,仍聽夷人各投熟悉之行居住,惟帶來各物,令其各行商公同照時價銷售,所置回國貨物,亦令各行商公同照時定價代買」即是說要復設公行。兩年後,經清政府批准,公行正式恢復,從此一直延續到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前,再也沒有解散過。 鴉片戰爭前廣州官府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商行。也叫公行、洋行、洋貨行、外洋行。相傳其名起於明代,這種說法,是從《粵海關志》抄襲篡改《澳門紀略》的杜撰之詞,屬訛傳。號為「十三行」,卻非固定為13 家。清代嚴格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規定對外貿易僅限於廣州一口,十三行業務十分發達。為了壟斷對外貿易,廣州16 家洋行於1720 年12 月(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成立「公行」,但遭到外國商人反對。次年被兩廣總督廢止。1760 年(乾隆二十五年)洋商潘振成等九家向粵海關請求成立公行,該行具有亦官亦商的職能。1770 年公行裁撤,眾商皆分行各辦。直到1782年公行制度才最後確立下來。公行對官府負有承保和繳納外洋船貨稅餉、規禮、傳達官府政令、代遞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員等義務,在清政府與外商交涉中起中間人作用。另一方面,它享有對外貿易特權,所有進出口商貨都要經它買賣。初為牙行性質,後也自營買賣。自1820 年(嘉慶二十五年)伶丁洋面鴉片及各項商貨走私貿易興起之後,多數行家營業虧損,資金欠缺,負債很多,常有倒歇。《南京條約》規定開放五口通商,廢止十三行獨攬中國對外貿易的特權。從此,十三行遂日趨沒落。
洋貨十三行在創建時,廣東官府規定它是經營進口洋貨和出口土貨(包括廣貨、瓊貨)的中介貿易商行。最初指定洋貨十三行經營的貿易對象,實際包括外洋、本港和海南三部分內容。
為了整頓洋行制度,進一步加強對外商的直接管理,清廷於乾隆帝十年從廣州二十多家行商中選擇殷實者五家為保商,建立保商制度。保商的責任是承保外國商船到廣州貿易和納稅等事,承銷進口洋貨,采辦出口絲茶,為外商提供倉庫住房,代雇通商工役。保商對於承保的外國商船貨物因享有優先的權利,在其他分銷貨物的行商交不出進口貨稅時,必須先行墊付。凡外商有向官府交涉稟報的事,責令保商通事代為轉遞,並負責約束外商不法行為。盡管外商對保商制度表示不滿,但清廷一直加以維護。行商和外商利益一致時,就互相勾結;利益矛盾時,就互相欺騙敲詐,釀成種種糾紛。有的行商在封建官府和外商之間投機取巧,獲利致富;但大多數行商則在封建官府和外商夾擊下,招致破產。
乾隆帝十八年(1753),業務曾一分為二,專營外洋各國來廣州貿易的叫外洋行,經營出海貿易的稱為海南行。自二十五年起,外洋行不再兼辦本港貿易的事務,另由幾家行商專營暹羅(今泰王國)貢使及其商民貿易稅餉事宜,稱為本港行;而海南行又改稱虔潮行,經營包括廣東潮州及南安府商民往來買賣稅務。這時來到廣州海口商船漸多,貿易發展,各行口商人資本稍厚者經辦外洋貨稅,其次者辦本港船隻貨稅,又次者辦福潮船隻貨稅。六十年,本港行因其中個別商人倒賬破產而被官府革除,其業務劃歸外洋行,每年推舉兩家來輪流辦理。
嘉慶帝五年(1800)以後,在廣州經營貿易的商行,按業務范圍劃分只有外洋行和福潮行。前者仍稱洋貨行或十三行。 專設經理廣州外貿稅餉事務的洋貨十三行,是清廷實行嚴格管理外貿政策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於防止中外商民自由交往。它由封建官府勢力「招商承充」並加以扶植,成為對外貿易的代理人,具有官商的社會身份,也是清代重要的商人資本集團。
廣州十三行建立有同業商人行會組織,即所謂「洋行會館」(公行)。公行議定行規,表面是為約束不法行為,扶持對外貿易,實際上卻增加了不少禁約。它對貨物實施公行壟斷,以便按照行會的利益自行調整價格。英商為打破公行壟斷,通常用收買個別行商、賄賂官府的手段,使公行難以持久,如乾隆帝二十五年廣州公行正式奉准成立,到三十六年即被解散。此外,公行存在期間,在行商之間及行商和散商之間,又為爭奪商業利潤互相傾軋,外商得以乘機在進出口貨價和交易量上利用矛盾,遂造成公行的虧損和債務;公行制度下的行商,因對行欠債務負有連帶責任,故不斷出現倒閉。乾隆帝四十七年公行再度恢復,並開始設立利用行佣積累起來的公所基金,用以清償行商的拖欠、罰款等,以維護公行的穩定。重建後的公行,延續了近六十年。 鴉片戰爭以後,《南京條約》規定,廢除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公行制度,允許英國商人在各口岸任意與華商交易。道光帝二十三年七月初一 (1843年7月27日),廣州開放通商,一些十三行行商仍舊營業。他們曾經對新定的自由通商進行種種抵制,力圖保住昔日的獨佔地位,但未能如願。咸豐帝六年(1856),十三行毀於廣州西關大火。 清朝以後我國實行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
影響:對外國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中國看不到世界的發展變化,逐漸在世界上落伍了。
原因:封建自給自足的經濟占統治地位;自明朝中後期始,中國遭受外國侵略;封建統治出現危機。 根據經營商業的項目,明清時期的廣東商人可分為牙商、鹽商、鐵商、米商、糖商、絲綢商、陶瓷商、煙草商、典當商、布商、葯商等,其中以牙商最為著名。
所謂牙商,本來是指在城市和鄉村的市場中為買賣雙方說合交易,並從中抽取傭金的居間商人,亦稱牙人。明清時,隨著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牙商人數大大增加,形成了一個專門的行當,稱為牙行。清代著名的廣東十三行,就是指經營進出口貿易的十三家牙行商人。除了做生意之外,十三行還要與來華洋商打交道,從貨物買賣到日常起居,事無巨細,都必須通過十三行。不過,這里的牙行數目並不固定,時有增減。 翻開中國貿易史,太平路曾經是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的龍口地。十三行的潘、伍、盧、葉四大行商,其家產總和比當時的國庫收入還要多,是貨真價實的「富可敵國」。廣州不僅對海外商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對國內商人也有巨大的吸引力,彷彿這片土地特別適合經商。十三行的行商,不少就是從福建移居來的。他們在家鄉不過是碌碌庸流而已,但一到廣東便如飛龍在天、魚躍大海,成就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廣州,永遠是天下英雄創業的最好平台。
不過,當時卻誰也不認為這是「英雄創業」,反倒覺得臉上無光,既怕朝廷追究,也怕累及後人,所以和洋商打交道的十三行商人,都不願意別人知道自己的真實名字,不是改名換姓,就是沿用父親的名字,或者兄弟幾人共用一個名字,像梁綸樞改名梁承禧,伍秉鑒在史書上也有好幾個名字。
葉上林祖籍豫章城虔州南安府,經營義成行,與潘有度、盧觀恆、伍秉鑒號稱「廣州四大富豪」。在泮塘築有葉家別墅花園,是唯一成功退休的洋行行主。
伍秉鑒祖籍虔州南安府,自從經營怡和行後,憑著長袖善舞的經商天才,第二年怡和行便位居行商第三,五年後躍居第二,再過兩年雄踞總商地位,真是如日中天,不可一世,創造了一個驚世駭俗的金錢神話。
伍秉鑒擁資超過2800萬銀元,不但在國內擁有數量驚人的地產、房產、茶山、店鋪和千萬家財,還在美國投資鐵路、證券交易和保險業務,同時還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最大債權人。有一位美國商人欠了他7.2萬元銀票,滯留廣州無法回國。伍秉鑒聽說後,滿不在乎地把欠條撕碎,說賬已結清了,你高興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2001年,《華爾街日報》發行專輯,統計上個一千年世界上最富有的50個人,伍秉鑒名列其中。
這些億萬富翁之所以在歷史上留下重墨濃彩的一筆,並非他們個人有什麼特別值得頌揚的美德善行,而是因為他們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在多種文化價值的沖突與糾纏之間,得以自成段落,儼然一派。清咸豐六年(1856)一場大火,把十三行付之一炬,結束了它長達一百多年壟斷中國對外貿易的顯赫歷史。世事變幻無常,見幾家貧了又富,見幾家富了還貧。 潘振承——十三行行商首領
1.伍秉鑒的怡和行,商名浩官,
2.盧繼光的廣利行,商名茂官,
3.潘紹光的同孚行,商名正官,
4.謝有仁的東興行,商名鰲官,
5.梁亟禧的天寶行,商名經官,
6.嚴啟昌的興泰行,商名孫青,
7.潘文濤的中和行,商名明官,
8.馬佐良的順泰行,商名秀官,
9.潘文海的仁和行,商名海官,
10.吳天垣的同順行,商名爽官
11.易元昌的學泰行,商名昆官,
12.羅福泰的東昌行,商名林官,
13.容有光的安昌行,商名達官。 潘啟又叫潘振承,字遜賢,號文岩,於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生在福建漳州棲柵社(今漳州台商投資區角美鎮白礁村潘厝社),於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卒在廣州,後被葬在故里文圃山下(今漳州台商投資區角美鎮燦坤工業園區)。
其父潘鄉是一個地道的農民,家庭較為貧苦。潘啟是潘鄉五個兒子中的老大,也是廣州十三行的商總(即行商首領)、十八世紀世界首富。 廣東擁有優越的人文地理環境,商品性農業發展蓬勃,明清時期,朝廷對廣東實行開放的對外貿易政策,廣東商人從此崛起,並稱雄海內外商界。
此外,廣東商幫的形成,還與廣東悠久的商業傳統,和濃烈的商品意識有密切的聯系。自秦漢以來,廣東就一直是對外貿易的重鎮。千年的商業沉積,孕育了廣東人強烈的經商意識,促使了廣東商人在明清時期的發展。明清時期的廣東商人辛勤的經營,為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