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州一德路在哪一區
一德路在越秀區,分為一德西路,一德中路和一德東路,比較長。但是這條路是由西往東的單行線。
地鐵海珠廣場站靠近一德東。一德西路轉彎是人民路,附近是狀元坊
❷ 一德路在廣州哪個區
一德路在越秀區,分為一德西路,一德中路和一德東路,比較長。但是這條路是由西往東的單行線。 地鐵海珠廣場站靠近一德東。一德西路轉彎是人民路,附近是狀元坊 一德東站所有車 238 4 61 823 82 86 8 夜16 夜33 一德中(交運醫院)站所有車 238 4 61 823 82 86 8 夜16 夜33 一德西總站所有車(兒童公園旁) 134 86 一德西站所有車 238 4 61 823 82 8 夜16 夜33 附近的車站: 大新路口站所有車 102 103 106 110 128 134 186 209 217 31 38 4 556 61 夜26 夜31 夜7
求採納
❸ 一德路屬於哪個區
一德路屬於廣州市越秀區
❹ 廣州市一德路地圖
一德路在越秀區,不是在海珠區的。地鐵到海珠廣場站下。
❺ 廣州的解放路和一德路在什麼區
都是在越秀區。
解放路很長的。分解放北路,解放中路,解放南路的。
坐大巴到省站。具體公交路線上「坐車網」查詢。在網路上搜索「坐車網」就可以找到「坐車網」了。查詢公交路線很方便的。
❻ 一德路在哪個區什麼地方
廣州市海珠區 地鐵海珠廣場出去 石室聖心大教堂方向就是
❼ 一德路楊巷路在廣州哪個區
荔灣區,在一德路一直往西走,途中經過槳欄路,在長樂路的交界路口,往北走就是了。
❽ 請問廣州市地鐵一德路站什麼時候開通
你好,現在還沒有開通,據說2015年底開通。一德路站是廣州地鐵六號線的車站,位於越秀區一德路和海珠南路交匯處。車站與2006年9月動工,預計在2015年啟用。
由於拆遷問題,一德路沿路騎樓不能拆遷,該站站廳被迫放在一德路後面,從而完全偏離了位於一德路下方的站台。兩者通過通道連接。目前一德路站工程已進入尾聲,部分圍蔽路面即將恢復,預計2015年1月試運營
❾ 廣州一德路 長堤在是越秀區嗎一德路 長堤都有哪些經濟實惠的酒店,謝謝!
是在越秀區,附近便宜的酒店也多,你可以到7zhuba上看看,裡面信息比較詳細的。比如:廣州凱旋龍連鎖海南店、廣州凱旋龍連鎖酒店臨海店、廣州文星連鎖酒店黃埔大道店等等。
❿ 廣州六二三路、一德路等以數字為名的路
一德路簡介
一德路(Yīdé Lù)在廣州城區中部,東西向。東接海珠廣場,西連人民南路。清代是廣州南城牆;民國9年(1920)拆建馬路。因路旁有明、清時代一德學社得名。
六二三路
六二三路(Liùersān Lù)在廣州城區西南,圍繞沙面東、北、西 三面。東段南端至人民大橋腳與沿江西路相接,西段南端至黃沙碼頭。原名沙基,為紀念民 國14年(1925)6月23日沙基慘案中犧牲烈士改此名。
十三行路
十三行路在廣州市西南,東起人民南路、西至杉木欄路。因明末至清代中期曾有十三家洋商,故名。全長315米,寬12米,瀝青路面。
二沙地
二沙地是芳村區(現荔灣區)的地名,現在附近有個省內最大的花卉市場,不但規模大、更兼建築相當精美,都是些歐式小別墅、玻璃頂小屋子,配合了周圍的綠化環境和廣州少有的寬馬路,很應該是廣州的新一景。廣州叫「沙地」的即沖積平原,是典型的珠江三角洲地理現象。二沙地屬「花地」的范圍,自古以來,芳村就有種植鮮花的習慣,現在更成了全國聞名的花木集散地。
三元里
三元里街成立於1987年。地處廣州市北面,轄區面積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萬多人,外來暫住人員2萬多人,常年流動人員約10萬人。街轄內有廣北中學、廣州市六十五中實驗學校、三元里小學、百事佳小學、三元里公辦幼兒園等所學校,有廣州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民航醫院等醫療機構和社區醫療站。有中南民航管理局等中央、省、市單位120多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7026個。
三寓路:三字在粵方言中與「生」相諧,最為廣東人所鍾愛,所以以「三」字打頭陣的地名非常之多,三寓路位於東山區,舊時是三大豪門的所在,故名。
五字頭有兩處地名,一是五鳳村、一是五山,前者是「先富起來」的典型之一,從前城南的小村莊,現在是鬧市的「城中村」,揖別農業久矣;後者是廣東幾間名牌大學齊集之處,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而五山路科技街則是全國最大的電腦商業黃金圈——天河眾多電腦之「城」的發源地。
六榕路:在文革中與同一方向的朝天路、米市路一齊被改作了「朝陽路」,很有北方味兒,可能是與那時有部戲叫作「朝陽溝」有關,南方極少這樣用詞的。六榕寺當然是以惠能、蘇東坡以聞名,該寺是羊城最具庄嚴相的凈土之一,先後幾代住持都是文士,路以寺名,為羊城一大景。
八旗二馬路:廣州人真正算得上是「土著」的其實非常非常少,歷代朝廷戍邊將領和他們的後代構成了羊城主要的人群,換而言之,基本上都是「客家」,只是有新有舊而已。「八旗二馬路」便是一個人口遷徙的印證,清代八旗有滿八旗與漢八旗之分,許多後人成了今天羊城的中堅;黑旗軍的劉永福和他的部屬們征戰安南,他們的後代也是定居在廣州的。
「九」是個好意頭的數字,所以以九作地名的極多:九如通津、九功坊、北京路的九曜坊等,從前越秀北還有個「九兜巷」,里邊曲曲彎彎甚是有趣。
百子橫路:舊時羊城婚俗,迎新娘時彩車必經過此地,取「百子千孫」的吉兆,直到上世紀80年代,人們仍然循此習俗,當然花轎已被寶馬、賓士所取代了。
萬福路
萬福路(Wànfú Lù)在廣州城區中部偏東。東西向。東起越秀南路 ,西至北京路,與泰康路相接。原為明、清廣州城南牆,民國8年(1919)拆城牆建路,因萬 福橋和萬福里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