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法國為什麼不要廣州灣
擴展閱讀
深圳樂勤工作如何 2025-07-15 05:38:53
深圳鹽田是哪裡管 2025-07-15 05:09:53

法國為什麼不要廣州灣

發布時間: 2022-05-28 19:31:25

A. 湛江市曾叫廣州灣,被法國占據時為何叫白瓦特城

1.湛江

湛江的舊稱是廣州灣,「廣州灣」此名稱來源於滿清時期,據考證是因為廣州村得命廣州灣。聞一多先生著名的《七子之歌》中,對於廣東境內寫有四個:他們分別是香港(島)、澳門、九龍和廣州灣。前三個,大家都很容易知道是哪裡,但是最後一個很多人覺得是廣州的市中心,其實並不是,它指的就是湛江。

B. 法國是如何以「租借」名義強佔中國廣州灣的

德、俄提出要求租借北方海港後,法國也要求在華南沿海建立煤棧,俄國對法國表示支持。1898年4月,法公使向清政府遞交最後通牒,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被迫接受,同意將廣州灣(雷州半島)租與法國,為期99年,租借地范圍隨後劃定。

C. (世界歷史)法國為什麼要強占廣州灣

19世紀末,西方的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作為西方老牌帝國的法國,其在工業革命後為了實現其「均勢東方」的戰略意圖,企圖在中國南部沿海建立一個新據點,作為長期侵佔越南和侵略我國西南各省的基地。因此,位於雷州半島大陸橋上的湛江市的地理位置就日顯重要,法國人看中了當時的「廣州灣」(法語翻譯為Kouang-Tcheou-Wan)是現今包括湛江市中心的霞山區(舊稱西營)在內一帶的沿海地區,首要原因是這里水深波平,適合建港。於是法國政府脅迫清政府強行租借廣州灣,以此作為印支聯邦的一個重要部分。1899年11月(光緒二十五年十月)清政府和法國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國家將廣州灣租與法國國家,作為停船躉煤之所,定期九十九年惟在其租界之內,訂明所租情形,於中國自主之權無礙。」
租借地的特殊之處在於:一、開辟動因。法國租借廣州灣,軍事戰略是其主要考慮因素之一。租界並非軍事基地,而是外國僑民特殊的居留、貿易區域;二、地理位置。各租借地並不位於通商口岸,而是包含天然良港的濱海地區;三、佔地面積。租借地的面積寬廣,廣州灣海陸租借面積共約2100平方公里;四、租借期限:租借地有明確的租借期限,法國要求租借廣州灣99年,租界則不涉及租借年限的規定。另外,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稅收制度等亦有差別。

D. 廣州灣什麼時候被割讓

1897年法國軍艦白瓦特號(Bayard)為避台風闖入"廣州灣"(清朝廣東高州府吳川縣南三都田頭汛以南的一個村坊及其附近的港汊海面區域)。為這一深水良港而動心,獻書法政府租借"廣州灣",揭開了廣州灣殖民地歷史的序幕。 1898年4月,法國侵略者強占海頭汛(今霞山區),向內地拓地,遭到本地人民長達1年多的抗擊。1899年11月16日中法簽定《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租界內地域統稱"廣州灣」租借與法國99年

E. 中法《廣州灣租界條約》何時簽訂簽訂的原因是什麼法國靠該條約又獲得哪些利益

英國占據「新界」,法國又要求在廣州灣取得同等面積的地域作為租借地。它擅自派軍艦登陸,占據炮台,力圖擴大范圍。由於法國故意牽延,中法雙方於1899年11月才正式訂立《廣州灣租界條約》,規定租期為99年。法國由此在華南取得一個重要基地,與香港遙遙相對,出現兩國互相抗衡的局面。

F. 法國人侵佔廣州灣的意圖是什麼

19世紀末,西方的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作為西方老牌帝國的法國,其在工業革命後為了實現其「均勢東方」的戰略意圖,企圖在中國南部沿海建立一個新據點,作為長期侵佔越南和侵略我國西南各省的基地。因此,位於雷州半島大陸橋上的湛江市的地理位置就日顯重要,法國人看中了當時的「廣州灣」(法語翻譯為Kouang-Tcheou-Wan)是現今包括湛江市中心的霞山區(舊稱西營)在內一帶的沿海地區,首要原因是這里水深波平,適合建港。於是法國政府脅迫清政府強行租借廣州灣,以此作為印支聯邦的一個重要部分。1899年11月(光緒二十五年十月)清政府和法國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國家將廣州灣租與法國國家,作為停船躉煤之所,定期九十九年惟在其租界之內,訂明所租情形,於中國自主之權無礙。」

G. 抗戰勝利後為什麼法國撤出廣州灣,英國繼續佔領香港

1945年,日本投降後,由於中法交涉,9月21日中華民國收回,以廣州灣范圍劃設市治,定名湛江市。

和英國有什麼關系?

H. 廣州灣在清朝時候是被那個國家侵略

廣州灣在清朝時候是被法國侵略。1897年,法國軍艦白瓦特號(Bayard)為避台風闖入"廣州灣",為這一深水良港而動心,獻書法政府租借"廣州灣",揭開了廣州灣殖民地歷史的序幕。1898年4月,法國侵略者強占海頭汛(今霞山),向內地拓地,遭到本地人民長達1年多的抗擊。1899年11月16日中法簽定《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租界內地域統稱"廣州灣」租借與法國99年。1943年2月21日,日、法簽訂《共同防禦廣州灣協議》,廣州灣被日本佔領,曾建立極為短暫的日偽政權。日本投降後,1945年8月18日,中國國民政府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國幀與法國駐華使館代辦戴立堂代表中法政府在重慶簽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法國臨時政府交接廣州灣租借地條約》,廣州灣租借地歸還中國。於8月22日,廣東省政府奉國民政府令,以廣州灣租借地辟為省轄市,定名「湛江市」。1949年12月19日湛江市解放。

I. 八國聯軍侵華把哪塊地方割給法國了

八國聯軍侵華後簽訂的辛丑條約沒有要求割讓土地。

法國侵佔的中國領土是「廣州灣」也就是現在的湛江。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11月16日)清廷與法國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租借湛江,租期99年。

但二戰期間被日本佔領,戰後法國不再要求繼續租約,湛江港被收回。

J. 能在法國網站上找到廣州灣歷史嗎法國人為什麼把湛江叫廣州灣

廣州灣'當年法國強租"廣州灣"的租借地圖'目錄
廣州灣時期---湛江歷史沿革
回眸」七子」之」廣州灣」
回眸廣州灣-- 湛江.廣州灣時期的建築
湛江享譽神州四稱謂趣談:
〔廣州灣的相關歷史〕

前言:歷史悠久的湛江是粵西地區最大的城市,因其靠海,在近代有一段被西方國家統治的往事。
1899年,湛江市區被法國「租借」,當時名字叫「廣州灣」,對外貿易曾繁盛一時。1943年,廣州灣為日軍佔領。1945年抗戰勝利,廣州灣回歸,從此定名為「湛江」。
湛江地區舊稱「廣州灣」(Kwangchowan)。此名稱形成於明清時期,有學者考證說是因南三島有「廣州灣」村坊而得名,亦有學者認為是因高雷府屬廣州管轄,地圖上在「廣州」的中部而得名。
七子之歌-------廣州灣
東海(島)和硇州(島)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1897年,法國軍艦白瓦特號(Bayard)為避台風闖入"廣州灣",為這一深水良港而動心,獻書法政府租借"廣州灣",揭開了廣州灣殖民地歷史的序幕。
1898年4月,法國侵略者強占海頭汛(今霞山區),向內地拓地,遭到本地人民長達1年多的抗擊。1899年11月16日中法簽定《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租界內地域統稱"廣州灣」租借與法國99年。法國人為紀念Bayard艦把廣州灣的中心城市稱為「白瓦特城」(Fort Bayard)。2001年赤坎南橋某酒吧曾以此為名開業,結果遭到國內輿論譴責,後改之為「紅土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至1943年,廣州灣偏安一偶,獲得短暫繁榮。
1943年2月21日,日、法簽訂《共同防禦廣州灣協議》,廣州灣被日本佔領。日本投降後,1945年8月18日,中國國民政府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國幀與法國駐華使館代辦戴立堂代表中法政府在重慶簽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法國臨時政府交接廣州灣租借地條約》,廣州灣租借地歸還中國。8月22日,廣東省政府奉國民政府令,以廣州灣租借地辟為省轄市,定名「湛江市」。1949年12月19日湛江市解放。
[編輯本段]廣州灣時期---湛江歷史沿革
今湛江轄地遠在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約夏、商之間),已有人類居住,秦始皇統一中國時,今湛江轄地歸屬象郡,漢代,設徐聞縣轄整個雷州半島,並為合浦郡治。唐代,「徙閩民於合州」(即雷州半島),南宋未年,元兵南進,閩、潮沿海大批居民從海路南遷,老市區赤坎開始成埠,元以後,沿海制鹽業頗興。明清兩代,手工業有較大發展,尤以葛布著名。1898年起今市區范圍為法國租借,時名「廣州灣」。
廣州灣時期Tchekam赤坎鳥瞰(資料圖片)
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港口相繼淪陷,作為法國租借地的廣州灣(今湛江市區)偏安一隅,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繁盛一時。1943年,日軍佔領後廣州灣日漸衰落。抗戰勝利後廣州灣回歸,以原范圍劃設市治,定名「湛江市」 .
湛江市區在形成以前,其范圍分屬遂溪、吳川兩縣。隋至唐初,今市郊湖光鎮舊縣村曾先後為鐵耙縣、遂溪縣縣治。
南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元兵南進,南宋王朝君臣從福建沿海岸南逃,宋帝趙罡因驚嚇病亡,趙昺即位於今東海島,硇洲島,升硇洲為翔龍縣;是時,今市區中最古老的城區赤坎也開始逐步形成商埠。明洪武年間至清雍正年間,曾先後在市郊舊縣村和東海島設置堪川巡檢司。
1898年3月,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瓜分中國的割地狂潮中,法國以「躉煤」為借口,要求清政府允租吳川縣屬的海灣小村坊」廣州灣」(今南三島內),然後肆意向東西兩邊的內地擴張,引起遂溪、吳川愛國官紳和人民群眾的堅決抵抗,這就是有名的廣州灣人民抗法斗爭,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帝愛國斗爭的組成部分。
「千家炮火千家血,一寸河山一寸金」。郭沫若的詩句,是這一偉大斗爭概括而形象的反映。
由於清政府懼外妥協,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在法國脅迫下,簽訂了《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遂溪、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今湛江港灣)劃為法國租界,統稱「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范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安南總督管轄。
從此,廣州灣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域。其范圍:南部由原遂溪縣屬的通明港起向北至新圩沿官路為界至志滿,轉向東北至赤坎以北、福建村以南分中為界向東出海面,橫過調順島北邊水面至吳川縣屬的兜離窩登岸,再向東至西炮台河面分中出海,距陸地3海裏海面起,向南沿硇洲島、東海島外海面直至通明港外3海裏海面止;陸地總面積518平方公里。首府初設於麻斜市;1911年廢麻斜市,行政首府遷西營市(今霞山區),並設赤坎市(現赤坎區)。
民國32年(1943年)2月,日本侵略軍佔領廣州灣,曾建立極為短暫的日偽政權。
抗日戰爭勝利後,於民國34年(1945年)9月21日,我國同時從日法手中收回廣州灣,以原范圍劃設市治,定名為「湛江市」。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為省行轄市,並隸屬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市府仍設於西營;民國37年(1948年)3月改隸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8年(1949年)5月,改隸第十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公署設於湛江。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為省轄市;1952年11月起,先後歸屬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並為南路、高雷、粵西、湛江地區公署所在地。地區行政機關設於赤坎;市行政機關設於霞山,市區大體范圍一直沒大的變化。
1983年9月湛江地區與湛江市合並為市管縣體制的湛江市,為省直轄市,原湛江市設赤坎、霞山、坡頭4個區。中共湛江市委員會、市人民政府設於赤坎,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設於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