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好!廣州市番禺區屬於東南西北
廣州市番禺區屬於東南
Ⅱ 番禺在廣州的地圖位置
沒有直達的,要轉車。
洛溪新城----市橋汽車站----沙灣(具體要看你到那個位置,市橋汽車站有到沙灣寶墨園的車,對面也有公交到沙灣的)
地鐵洛溪新城---3號線地鐵市橋站---市橋汽車站出口出,走到公交站或市橋汽車站坐車。
Ⅲ 廣州番禺屬於哪裡 番禺屬於那個市
番禺區,位於廣州中南部,是廣東省廣州市的市轄區。
即:番禺就屬於廣東省、廣州市。
Ⅳ 番禺屬於廣州哪個區
番禺屬於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州中南部。
番禺區,廣東省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州中南部,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中心位置,東臨獅子洋與東莞市相望,南濱南沙區,西鄰南海區、順德區,北接海珠區、黃埔區,全區總面積530平方千米,下轄11個街道、5個鎮。
番禺是珠江後航道重要區域之一,珠江穿流而過,南浦島、洛溪島、小谷圍島(廣州大學城)是寶貴江心島,大石片區、南村鎮片區、廣州國際創新城(大學城及南岸地區)均分布在珠江沿岸,部分區域還是城市化發展的留白區域,未來潛力巨大。
建制沿革:
番禺是中國最古老的縣,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為南海郡治。因處番山和禺山故名。東漢建安二十二年(217)又將交州治所遷至番禺,遂為州、郡、縣所在地。隋、唐、北宋時並入南海縣。1949年後復設番禺縣。1992年撤縣設市。
Ⅳ 廣州番禺屬於哪個區
番禺,是廣州的番禺區
廣州市番禺區地處廣東省中南部,位於穗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北與廣州市海珠區相接,東臨獅子洋,與東莞市相望,西與佛山市南海區和順德區、中山市相鄰,南濱珠江口,與南沙區接壤,地理位置優越。全區總面積529.94平方公里,轄6個鎮、10個街道,有177個行政村、84個社區居委會,全區戶籍人口80.6萬人,登記在冊外來人口113萬人。
Ⅵ 番禺屬於廣州哪個區
番禺屬於廣州番禺區。
番禺區是廣東省廣州市市轄區,地處廣東省中南部,位於穗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北與廣州市海珠區相接,東臨獅子洋,與東莞市相望,西與佛山市南海區和順德區、中山市相鄰,南濱珠江口,與南沙區接壤。全區總面積529.94平方公里,轄6個鎮、10個街道,有177個行政村、84個社區居委會。
名稱由來
一是「二山」說。《後漢書·地理志》、唐《元和郡縣志》及《初學記》等,均認為縣治有番山、禺山,因以為名。
二是「一山」說,即番山之隅說。酈道元《水經注》載:「今入城東南偏,有水坑陵,城倚其上,聞此縣人名之為番山;縣名番禺,謂番山之禺也。」禺,即隅,指附近的地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番禺區
Ⅶ 有誰知道廣州番禺在哪
廣州市番禺區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網地帶,在北緯 22°26′~23°05、東經113°14~113°42′之間,總面積1314.25平方公里。東隔獅子洋與東莞市相望;西及西南以陳村水道和洪奇瀝為界,與佛山市南海區、順德區及中山市相鄰 ;北隔瀝滘水道,與廣州市海珠區 相接 ;南瀕珠江出海口。區人民政府設於市橋街。 番禺四周江環水繞,境內河網縱橫,過去水路交通發達,陸路交通卻十分落後。改革開放20多年來,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公路、橋梁、港口。2004年新建、改建和擴建公路 114公里,橋梁27座。2004年底,全區公路通車里程890公里,公路橋梁290座,其中大型以上橋梁65座。蓮花山港、南沙港,每天有多班次來往香港的客輪,航程一個多小時。 2004年9月28日,廣州港南沙港區一期工程4個5萬噸級深水泊位建成投產,開辟了美洲線、歐洲線、日本線和新加坡線等5條外貿航線,以及兩條內貿航線、港澳航線和珠江流域的支線。現在,番禺的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成為溝通珠江三角洲東西兩岸和連接廣州、深圳、珠海等大中城市的重要交通樞紐。20多年的交通建設,使地處珠江三角洲中部、穗港澳三角中心的番禺,其地理區位優勢逐步顯現出來,為番禺經濟騰飛奠定了良好基礎。
番禺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歷來人文昌盛,代有精英。近現代更涌現出一大批出類拔萃的學者、名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的冼星海,有開創嶺南畫派的「畫壇三傑」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有詩、書、畫名家葉恭綽、趙少昂、李少馬、麥華三、周千秋,建築工程界泰斗羅明熵、地質學家何傑、教育家許崇清等,數不勝數。因此,番禺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 番禺在歷史上是全國重要的港市,為歷代的通商口岸,工商業發達,農業頗具特色,是國內著名的「魚米之鄉」,為嶺南富庶之地。隨著廣州「南拓」發展戰略的實施,番禺將建設成為廣州現代化新中心城區以及居住、商務首選地和休閑旅遊勝地。
地勢和氣候:番禺地勢由北、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部主要是50米以下的低丘,南部是連片的三角洲平原。境內四周江環水繞,河網縱橫。其中陸地面積852.3平方公里,約占總面積的65%;河涌及圍外水域461.5平方公里,約佔35%。陸地中平原717平方公里,低丘和山地共135平方公里。全境約略為"一山三水六平原"。番禺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性海洋氣候,溫暖、多雨、濕潤,夏長冬短,夏季時段超過六個月。四季氣候可概括為,夏無酷熱,冬無嚴寒,春常陰雨,秋高氣爽。番禺年平均氣溫22.2℃,最熱月與最冷月的平均氣溫之差14.7℃。年平均雨量1646.9毫米,4-9月為雨季,10-3月為乾季。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年平均風速為2.2米/秒。夏半年盛吹偏東南風,冬半年多吹偏北風,全年大風日數少。夏秋季平均每年約有3-4個、最多有6個熱帶氣旋影響我區;冬季會受強冷空氣影響,平均每年約有1-2次強冷空氣影響,極端最低氣溫0.7℃。年平均日照時數1807.6小時。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對農作物生長極為有利。自然資源:番禺河涌及圍外水域面積461.5平方公里。漁業捕撈和水產養殖業歷史悠久。水產品養殖品種主要有鰻魚、鱖魚、加洲鱸、甲魚、對蝦、麻蝦等。漁業捕撈品種主要有黃皮、馬鱭、鰻鱺、蟹等。礦產資源以花崗岩、紅砂岩、玻璃砂等建築原材料為主,儲量達2.5億立方米。此外還有高嶺土、白粉泥、重晶石等,金屬礦儲量極少。番禺還有得天獨厚的灘塗資源。經多年圍墾,新增大片土地資源,緩解了因建設發展而佔用耕地的矛盾。近年圍墾的南沙港雞抱沙至龍穴島一帶,成為廣州市規劃新建深水港物流園區的寶地。自然資源:番禺河涌及圍外水域面積461.5平方公里。漁業捕撈和水產養殖業歷史悠久。水產品養殖品種主要有鰻魚、鱖魚、加洲鱸、甲魚、對蝦、麻蝦等。漁業捕撈品種主要有黃皮、馬鱭、鰻鱺、蟹等。礦產資源以花崗岩、紅砂岩、玻璃砂等建築原材料為主,儲量達2.5億立方米。此外還有高嶺土、白粉泥、重晶石等,金屬礦儲量極少。番禺還有得天獨厚的灘塗資源。經多年圍墾,新增大片土地資源,緩解了因建設發展而佔用耕地的矛盾。近年圍墾的南沙港雞抱沙至龍穴島一帶,成為廣州市規劃新建深水港物流園區的寶地。
地勢和氣候:番禺地勢由北、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部主要是50米以下的低丘,南部是連片的三角洲平原。境內四周江環水繞,河網縱橫。其中陸地面積852.3平方公里,約占總面積的65%;河涌及圍外水域461.5平方公里,約佔35%。陸地中平原717平方公里,低丘和山地共135平方公里。全境約略為"一山三水六平原"。番禺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性海洋氣候,溫暖、多雨、濕潤,夏長冬短,夏季時段超過六個月。四季氣候可概括為,夏無酷熱,冬無嚴寒,春常陰雨,秋高氣爽。番禺年平均氣溫22.2℃,最熱月與最冷月的平均氣溫之差14.7℃。年平均雨量1646.9毫米,4-9月為雨季,10-3月為乾季。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年平均風速為2.2米/秒。夏半年盛吹偏東南風,冬半年多吹偏北風,全年大風日數少。夏秋季平均每年約有3-4個、最多有6個熱帶氣旋影響我區;冬季會受強冷空氣影響,平均每年約有1-2次強冷空氣影響,極端最低氣溫0.7℃。年平均日照時數1807.6小時。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對農作物生長極為有利。自然資源:番禺河涌及圍外水域面積461.5平方公里。漁業捕撈和水產養殖業歷史悠久。水產品養殖品種主要有鰻魚、鱖魚、加洲鱸、甲魚、對蝦、麻蝦等。漁業捕撈品種主要有黃皮、馬鱭、鰻鱺、蟹等。礦產資源以花崗岩、紅砂岩、玻璃砂等建築原材料為主,儲量達2.5億立方米。此外還有高嶺土、白粉泥、重晶石等,金屬礦儲量極少。番禺還有得天獨厚的灘塗資源。經多年圍墾,新增大片土地資源,緩解了因建設發展而佔用耕地的矛盾。近年圍墾的南沙港雞抱沙至龍穴島一帶,成為廣州市規劃新建深水港物流園區的寶地。自然資源:番禺河涌及圍外水域面積461.5平方公里。漁業捕撈和水產養殖業歷史悠久。水產品養殖品種主要有鰻魚、鱖魚、加洲鱸、甲魚、對蝦、麻蝦等。漁業捕撈品種主要有黃皮、馬鱭、鰻鱺、蟹等。礦產資源以花崗岩、紅砂岩、玻璃砂等建築原材料為主,儲量達2.5億立方米。此外還有高嶺土、白粉泥、重晶石等,金屬礦儲量極少。番禺還有得天獨厚的灘塗資源。經多年圍墾,新增大片土地資源,緩解了因建設發展而佔用耕地的矛盾。近年圍墾的南沙港雞抱沙至龍穴島一帶,成為廣州市規劃新建深水港物流園區的寶地。
廣州市番禺區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位於穗港澳「小三角」的中心位置,北與廣州市海珠區相接,東臨獅子洋與東莞市相望,西與佛山、中山兩市相鄰,南與南沙區相連(2005年4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廣州市南沙區,將番禺區南沙街、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等544.12平方公里區域劃歸南沙區,並於10月12日正式分設)。番禺轄區總面積770.13平方公里,總人口93.08萬,其中農業人口44.48萬;劃分為10個鎮、7個街道,有247個行政村、70個居委會。
2005年番禺區實現生產總值596.28億元,比上年增長13.8%;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4.29億元、331.31億元和230.68億元,比例為5.7:55.6:38.7;地方財政收入36.56億元,增長26.8%。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建立了包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5年全區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34.3萬人。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2005年城鎮登記失業率僅為1.4%。 人民生活更加殷實。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122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8861元,比上年分別增長4.2%和 5.3%。年末城鄉居民儲蓄余額533.57億元,比年初增長13.8%。
全區總人口102.87萬,另有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30多萬人。 2004年,全區總人口102.87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84‰,比計劃任務降低 1.16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5.68‰,比計劃任務降低1.52個千分點。
Ⅷ 番禺在廣州是屬於「東部、西部、中部、南部、還是北部啊」
番禺區位於廣州市中南部,總面積786.15平方公里,處於北緯22°45′~23°05′、東經113°14′~113°34′之間。東面是珠江,與東莞市隔江相望;西及西南以陳村水道和洪奇瀝為界,與佛山市南海區、順德區及中山市相鄰;北是廣州市荔灣區、海珠區、黃埔區;南面是南沙區。區人民政府設在市橋街清河東路。
Ⅸ 番禺區是在廣州市天河區的哪個地理位置方向
基本上是正南方向(略微偏東)。
Ⅹ 廣東番禺區位於廣東省哪個方位
如附近圖片和地圖所示,番禺區應該屬於廣東省的中部靠海區域,模糊可定義為在廣東省的南部。
具體的你可以通過地圖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