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浙江舟山到岱山縣開車怎麼過去如果要渡輪,大概需要多少錢其中過高速收費是多少
從舟山定海開到三江碼頭搭渡輪就可以過去了。如果要渡輪,大概需要八十塊錢,沒有高速收費。
B. 2022年西鎮區委舊址紀念館是民生工程嗎
通過查詢相關資料顯示,2022年西鎮區委舊址紀念館是民生工程。西鎮區委舊址紀念館被列入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中共西鎮區委紀念館舊址位於仁和街道花園村林家,舊址為一幢清代五間二層重檐磚木結構建築,面積約350平方米。2009年列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27年10月,中共杭縣縣委在林家農民鄭阿依家召開黨員大會,宣布成立中共西鎮區委。是餘杭歷史上最早建立的黨的基層委員會,是餘杭黨組織早期運動的「搖籃」。
C. 2022年中共西鎮舊址幾時改造
不進行改造。中共西鎮區委舊址位於仁和街道花園村。年代為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2009年,中共西鎮區委舊址被公布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截至2022年,該舊址處於文物保護的范疇中,不會進行舊址改造。
D. 我國古代四大名鎮是
古代四大名鎮:廣東的佛山鎮,江西的景德鎮,湖北的漢口鎮,河南的朱仙鎮。
1、佛山鎮,今廣東省的佛山市,廣東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 ,佛山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鎮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內塔坡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認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華鄉為"佛山" ,鎮域大致位於現時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內。
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佛山已生息著一個人口相當密集的聚落,當時,佛山的先民已經擁有較好制陶、紡織技術。東漢時期,出現了先進的耕作技術,成為魚米之鄉。唐宋時期,佛山成為工商業城鎮,至明清時期更成為中國四大名鎮和中國「四大聚」。
2、湖北漢口鎮,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以「東方芝加哥」之名馳聲於海內外。中國四大名鎮之一,是中國中部地區最大城市武漢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大武漢的商業中心,自古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
地處長江西北、漢江以北的地域,隔長江與其東南側的武昌相望,並漢江與其南側的漢陽相望,歷史上曾作為一個獨立的漢口市存在,現與武昌、漢陽並稱武漢三鎮。
武漢三鎮不僅各有其獨特的歷史發展軌跡,而且分別各自形成了獨特的城市面貌,在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即漢口為商業中心、武昌為科教中心、漢陽為工業中心。雖然三鎮在行政上已經合並接近60年之久,這種情形並未發生根本改變。
3、江西的景德,景德鎮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鄰安徽省休寧縣和本省婺源縣、德興縣,南連本省萬年縣、弋陽縣,西靠本省鄱陽縣,北與東北同安徽省東至縣和祁門縣毗連。著名旅遊勝地廬山、龍虎山、三清山、黃山、九華山環繞其間。鄱陽湖、千島湖互映左右。名山勝水,擁出瓷城。
宋景德年間,宋真宗趙恆命昌南進御瓷,底書「景德年制」四字,因瓷器精美,天下咸稱景德鎮瓷器,於是昌南之名淹沒,景德鎮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明清時,景德鎮瓷業發達,貿易昌盛,與湖北漢口、河南朱仙、廣東佛山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鎮。
景德鎮市位於江西東北部,座落在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西北與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西同鄱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介於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之間,總面積5256平方千米。
景德鎮屬丘陵地帶,坐落於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典型的江南紅壤丘陵區。市區內平均海拔32米,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和西北部多山,最高峰位於與安徽休寧接壤的省界地帶,海拔1618米。
4、河南的朱仙鎮,朱仙鎮在春秋時為啟封城西北附近的居民點。五代時期,由於開挖蔡河與汴河相通,該居民點逐漸成為汴梁附近的重要集鎮。
明朝嘉靖年間,朱仙鎮進入興盛時期,與漢口鎮、景德鎮、佛山鎮齊名,同稱中國四大名鎮。清康熙年間,朱仙鎮盛極一時,成為華北最大的水陸交通聯運碼頭。
1987年,朱仙鎮被省政府命名為中州歷史文化名鎮。2000年5月,該鎮被國家確定為「全國100家小城鎮綜合開發示範試點鎮」。
朱仙鎮的歷史,源遠而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就孕育了早期人類文明。春秋時鎮東南築有啟封城,這時的朱仙鎮已經形成了小型居民聚居點。
北宋末期,首次出現了見諸史料記載的「朱仙鎮」稱號。明清時期,朱仙鎮因賈魯河的開通而走向鼎盛,成為「南船北車」的轉運處和貨物集散地,經濟發到,商業繁榮,並躋身「中國四大名鎮」之列。
朱仙鎮位於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城鎮西南部,距離開封市區22.5公里,南接尉氏縣,東臨祥符區范村鄉、萬隆鄉,北接鼓樓區仙人庄社區,西臨西姜寨鄉。整個鎮域介於北緯34°31′—34°41′、東經114°12′—114°20′之間,南北寬約14公里,東西長約11公里,鎮域總面積92.15平方公里。
E. 我是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人,十幾年前嫁到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當時沒有遷戶口,現在想遷,我老家卻說我...
大鎮,位於在撫遠縣以南的城市,黔東關;南跨陣營;西鎮和相鄰的紅墨水,北安鎮。鎮政府腦村距縣城22公里的位置上。最高海拔2341米,最低海拔1700米,鎮屬溫帶季風氣候,主導風向東南風,年平均氣溫13.8℃,無霜期240天,年平均降雨量1186毫米。 2.87億立方米年降雨量,年平均1819小時,日照率41%。全鎮面積247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佔83.7%,耕地4.73萬畝,人均耕地0.67畝。鎮轄腦庵子庄,黃,白馬,光碟,香水灣桂山,細胞的情況下,黃竹從長坪堡,白色的岩石,河,龍,銅材廠,恩樂,挑擔17個村委員會,211個村民小組,313個自然村。鎮境內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天然資源,畜牧,煙草,煤炭,糧食四大支柱產業,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豆類和其他經濟作物有煙草,水果,乾果,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銻,銅等,盤田村,有大量的黃金儲備下降。
人口:鎮在2004年年底的總人數為17,800,總人口7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48萬人,非農業人口1650萬人,有漢,彝,水,回,白,苗,哈尼,壯,布依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2036,總人口的2.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01人。全鎮有133萬已婚婦女的生育年齡,累計釋放環1429例,結扎9792箱子,手術率為81.1%,綜合節育率84.9%,認真落實獎,演員,免費補「政策,完成農業人口獨生子女證285 272個縣的104.8%,佔下達任務完成了簽約合同647,佔95.7%,縣下達任務67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2%
收入:2004年國民生產總值4.33億元,超過$ 3.6億美元,2003年7269萬元,同比增長17%,農業產值1.35十億人民幣1.24元,較萬。億美元於2003年,由1077萬美元,同比增長8%。鄉鎮企業完成產值3.08十億人民幣,同比增加7744萬元,同比增長25%為23億美元,2003年相比,煤炭產業產值達到2.2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7%,農村經濟總收入3.26億元,同比增加2.88億元,2003年3807萬元,同比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47元超過1,596萬元,在2003年151億元,同比增長9%。
財政收入和支出:全年地方財政收入7717500元補貼收入12987000元,51000元去年結余,收入總額20755500元;,滾存結余在今年年底36300元9068000元,謝支出116512萬,總支出20719200元,收入超過支出,在整個一年的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49.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
糧經作物:河流,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適宜農作物的生長狀況良好,塊澤河11個村委會,鎮農業灌溉效益,城鎮土地分布低,沿河斜坡,少數的耕地位於山區或山坳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麥,豆類,豌豆,全年糧食播種面積?762萬多畝,糧食總產量達到24671000公斤,329公斤,人均很好吃,於2004年完成了特殊的類型和特點1.48萬畝旱作水稻生物多樣性優化種植6000畝,4000畝玉米種子推廣推廣優質稻新品種,完成馬鈴薯加工優良品種6500畝,馬鈴薯雙壟高產栽培技術推廣250畝,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綜合治理8000畝,1.21畝,測土配方施肥和專用肥,促進大規模連片種植5260畝蔬菜,生產26300000公斤,實現產值1315萬元,種植620畝無公害魔芋產量98萬公斤,產值1.4億元。完成早在冬季玉米665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煙草種植面積1.1萬畝,其中8000畝苗圃完成浮動,金額的烤煙收購1172000公斤的,產值的13031000元,其中最好的煙,上等煙1078000公斤比例為59.7%,平均價格11.93元,83%以上的合格率,完成烤煙,烤煙農業稅2606200元。:堅持賺錢,建鎮財政提供商與農業「之路鎮的傳統爭取國家開發銀行信貸資金430萬元,政府提出了60萬元建
城鎮建設鎮過境公路(長治街)長1000米,寬32米,鋪平9451.59平方米的瀝青路面,安裝路燈60,綠化3000平方米和2400米,安裝排水管,鋪設人行道小板7260平方米,種植街道樹木900到2004年11月底,該項目已被完全完成,加強鄉鎮街道管理和監控,徹底改變街道「臟,亂,和窮」的局面,初步實現鎮黨委和政府的開始指向小城鎮建設目標,樹立新形象。
道路建設:新建33個村73公里的村級公路,已於2004年完成,占年度計劃的74.8%,解決了1473 6167行路難。投資6.99億元,全長23.36公里的大土道路現金換工作,項目建設順利通過驗收。試圖以支持復興路,河道建設,完成白馬,黃泥,腦,庵子,河流,長坪六村征地拆遷工作,建立復興路總部,征地和移民安置資金應當用於帳戶管理,及時解決,復興路,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積極配合縣委在河邊舉行揭牌儀式。
鄉鎮企業:大鎮是一個山谷槽區,山北到南,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銻,銅,在磨石降田村有大量的黃金儲備,現在已經證明鎮煤炭儲量為1100萬噸,佔全縣的煤炭儲量的7.8%。 2004年煤炭產量為1012000噸,占年度計劃96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了53.8%,去年生產132,000噸精煤,13萬噸101%的份額的105%年度計劃,同比增長26.9%,比去年同期生產焦炭372,000噸,占年度計劃的132.8%,2800萬噸,同比增長44.7%,超過去年同期。煤炭行業完成產值2.28億元。完成貼息貸款項目,建立6個,總投資32931000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98十億人民幣,較上年同比增長18%。
畜牧業:2004年全鎮飼養可繁母豬9450(大河烏豬母豬4405頭);生豬存欄53400,出欄70200頭;豬肉生產7840噸;大牲畜存欄10300頭(匹),肉牛1000山羊皮人口8240人,出欄3165頭,家禽出欄61,300鳥類。畜牧業產值76.78萬億元,畜牧業收入6407萬元,畜牧業產值和收入占農業總產值和農民收入的50%以上。
林業:完成項目造林750畝,占計劃的100%,補植3400畝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占計劃的93.6%,完成義務植樹321,000 ,占計劃的107%,搞好農村能源建設,完成150個沼氣池,節能灶200元,占計劃的100%。森林防火工作創造了連續14年森林火災的好成績。
水資源的城市水資源總量99.04億立方米米,地表水年徑流量85000000立方米,地下水儲量12萬立方米的水體面積?3367英畝,小河區? 2377畝,990畝的水庫和池塘,有兩(小),兩個(小)水庫和自來水廠,總庫容8.04億立方米。水利化程度34.76%。全縣最大的塊澤河流經全鎮11個村委會,以及由竹河,銅廠河,白馬河流經15個村委會,流域面積?2.38萬畝,
2004年投資745萬元,其中上級補助580萬元,105萬元群眾自籌,共完成了260水利,水和土壤侵蝕2.6平方公里,新增灌溉面積150畝,及時修復水溝,白馬溝,竹大溝險段,完成白馬紅石岩水庫加固灌漿的聲音。
精神文明鎮幹部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黨的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和省,市,縣「三」的精神,朴實的開展掀起了新「三個代表」,「雙重」教育活動,實施「雲嶺先鋒工程活動。高潮採取多種形式,在廣大黨員幹部,團員青年的政治理論和科技知識的學習學習,大力開展文明村,文明單位,文明城市創建整治臟,全鎮面積和村委會,亂,差普遍開展的活動,2004年全鎮創建一個十字路口「六村莊建設生態文明示範村馬電網縣級文明村,河煤炭分公司,盤兩個主要的縣級文明單位10折。
減貧:溫飽村建設的重點,為了解決溫飽問題,強調省級重點扶持村電網的情況下,省級的溫飽村銅廠阿瑪村,市級溫飽村青龍深大灣溝的扶貧和發展項目和安居工程。全鎮完成安居工程任務,1500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鞏固溫飽的低收入人口2000人,並重新陷入貧困率低於5%,控制群眾。堅持鎮機關掛鉤聯系村和黨員幹部結對幫扶,扶貧措施的推廣實施。
科學,教育,文化和衛生鎮職業教育「三加一組」,「三位一體」的學校,成人技術培訓學校,黨的理論知識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巡迴培訓,共培訓28從5100人。開展廣泛的科普宣傳活動,發出2500份各類信息,舉辦科普展覽,參展商共350名乘客,鎮組織共92個,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培訓11,400人。創建黃泥村,白石鎮小海子村民組,白馬磨刀石俱樂部3個科技示範村,抓四個不同的典型:「科技富民示範村(黃泥綜合示範村),白岩蔬菜研究協會,黃泥養豬協會,青口科普文明村
全鎮現有普通中學的兩名學生在學校4400 21年底小村莊,教學24,117萬在校學生,幼兒園1所,176個孩子在公園里學齡前幼兒教育16,1778參加幼兒,現有的公辦教師601的替代品,OEM 70人,初中入學率達97.1%,小學99.8%。輸入「S&P 6 143萬元,完成的黃泥桂山黃竹三所小學的建設,已投入使用,投入排危資金347萬元,不包括2230平方米的破舊建築,而且還投資4500萬元,用於校園建設是一個西方的項目河小學,白岩小學已投入使用。庵村雲南軍休希望小學的建設是為了在做好硬體設施的同時,狠抓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質量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在2004年,有936人參加考試,歌曲錄制歌曲2 11 1民族中學,高中錄取436,146中學類,共599高入學率,所有縣排名第一
完成於2004年的新聞節目88發表在宣傳畫冊在省級和市級黨報黨,75字新聞辦公室布告欄24,36在展示窗口,通過文化媒體報道的河流,提高知名度的河流。快速發展的電台和電視台鎮共1280年,投資600萬元成立了河流嗡子紅光纜工程,有線電視開通5個村民小組,200多戶解決看電視難的問題。
現有的醫院,醫務人員22人,計劃生育服務人員5人,17個村衛生所,61個鄉村醫生,衛生工作者堅持「農村衛生工作的重點,貫徹預防為主,和中國傳統中醫和西醫同等重視,依靠科技與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時代的衛生政策和有效控制傳染病和地方病的發生。兒童預防有效性就讀於980,單次接種麻苗96.75%,百白破97.64%,99.04%,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OPV),達到98.42%,四苗覆蓋率90%以上,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傳染病努力增加衛生執法,集鎮內的食品和飲料行業,進行全面的體檢,以消除傳染源的強度,降低發病率,已加強孕產婦和兒童健康的傳染病,孕產婦保健覆蓋率高達到100%,高風險管理182例,採用現代助產率91%,住院分娩率61%,共4868名兒童乘客的體檢。
郵政電信:投資超過90萬幀通過青龍,挑擔的通信電纜,打開130聯通手機,電信通,廣播和電視寬頻上網,農業信息網,城市電話用戶2700年,16%的寬頻用戶普及率為24,挑擔龜山,白岩,香水灣,堡內置移動站,大大方便了群眾與外界。
特色經濟:銀隆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生產現場酸菜,干腌白菜,芹菜,泡菜,蘿卜蕨類植物14個系列產品,遠銷香港,美國,澳大利亞的支付2001年昆士蘭州,澳大利亞,美國,香港食品專家的味道贊不絕口,在杭州國際食品博覽會2002年由輕工部金獎由輕工業部,雲,昆士蘭行業專家論證酸菜汁,芹菜汁深加工成飲料產品,無限的發展潛力;河竹鎮有一個總的11個品種的竹製品,年產量為190萬噸,簸箕,背簍,惟慈,糞箕銷往省外,用紫竹製作葫蘆絲,蕭巴烏等15種樂器,遠銷到上海,蘇州,杭州,重慶等地,有業務往來的全國100多個藝術團,17個村鎮各種柿子,主要產地為白色岩石,河流,庵子沖,腦,黃泥村,香水灣,柿子成熟,發酵,可直接食用,可以被加工成柿餅保存多年來,香甜可口,受大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河土煙(旱煙),由於口感好,風味,比較著名的在全省范圍內,在家庭以外往往管工作作為送給吃土吸煙者。五香豆,葛根,辣椒,香蒜等土特產,價格昂貴,實用價值高虹鱒魚也落戶在龜山河,飼養面積?7畝,現有40噸的魚產品,銷往昆明,每公斤價格高達80元。
F. 塘西鎮張家壩姚家埭19組20號的郵政編碼是什麼
郵編查詢
311106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塘棲鎮張家壩姚家埭19組20號
G. 姓於的都是回族的嗎
不是哦。
對於回族而言,一般回族的姓氏不亞於:納、馬、牛、撒、哈、沙、賽、速、忽、閃、保、木、蘇、郝、薩、麻。而馬、牛、楊、鐵、海、沙、蘇均是回族大姓。
而於這個姓氏,很明顯在回族中於姓是個小姓,一般說到回族的姓氏,都很少提到於姓。當代中國,於姓的人口已達到642萬,為全國第三十九位姓氏,其中依舊以漢族為主,所以姓於的還是漢人居多。
H. 中國古代四大名鎮均以什麼聞名
(1) 朱仙鎮(河南)
河南開封縣的朱仙鎮,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南20公里處,與廣東的佛山、江西的景德、湖北的漢口同為我國的四大商埠重鎮。相傳戰國為朱亥故里,亥居仙人庄,故名朱仙鎮。朱亥本是一位屠夫,因勇武過人,被信陵君聘為食客,以後曾在退秦、救趙、存魏的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信陵君的蓋世英名也是與他發現和任用朱亥分不開的。朱仙鎮的全盛時期是明末清初。當時全鎮面積為25平方公里,人口二十多萬,民商四萬多戶。鎮內街道縱橫、百貨雲集。賈魯河將全鎮分為東鎮和西鎮。明清兩代東鎮是重要市街。乾隆以後,因黃河決溢,鎮中屢遭水患,東鎮地勢較低,商賈多由東鎮移至西鎮。朱仙鎮木版年畫起源於唐,興於宋,鼎盛於明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我國四大木版年畫之一,岳飛曾在這里大敗金兵,取得朱仙鎮大捷。岳飛曾有以五百精騎大破十萬金兵的壯舉,金兀術也不得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2)景德鎮(江西)
景德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雄踞長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鎮"之稱,歷史上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國家甲類對外開放城市。1953年6月政務院批准景德鎮市為江西省直轄市,現轄一市一縣兩區,即樂平市、浮梁縣、珠山區、昌江區,面積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萬,其中市區人口50萬。 景德鎮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史籍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可見早在漢代就開始生產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宮廷詔令此地燒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鎮因此而得名。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監制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創造出無數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瓏、顏色釉四大名瓷著稱於世。"毛澤東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國賓館用瓷以及各類藝術陶瓷倍受世人贊賞。景德鎮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的美譽。郭沫若先生曾以"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的詩句盛贊景德鎮燦爛的陶瓷歷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鎮與世界緊密相連。
(3) 佛山鎮(廣東)
佛山,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水路踞廣州上游而處西江、北江下游,是水路通達省城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上毗鄰港澳,水陸交通四通八達。古籍記載:「諸寶貨南北互輸,以佛山為樞紐,商務益盛。」繁榮的商貿帶動了以手工業為主的製造業迅速發展。到明清時期,佛山與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合為「中國四大名鎮」。逐步發展成為嶺南地區商品集散地和冶鑄、陶瓷、紡織、中成葯等製造業的中心。以至與京城、漢口、蘇州合稱為「天下四聚」。繁華的商貿活動和興旺的手工製造業孕育了中醫中葯行業的迅速發展。
(4) 漢口鎮(湖北)
湖北省武漢市的漢口,四大名鎮之首,處於長江中游,古代以水運為主,有「九省通衢」之稱,後鐵路運輸發展,水陸並運,因處於我國南北中間位置,與其他省市聯系方便。
I. 舟山有幾個區縣
截止2016年舟山市下轄2個市轄區(定海區、普陀區)、2個縣(岱山縣、嵊泗縣)。
1、定海區
面積1444:平方千米
陸地面積:568.8平方千米
海域面積:875.2平方千米
島嶼:127
下轄區域:解放街道,環南街道,昌國街道,城東街道,鹽倉街道,臨城街道,雙橋鎮,小沙鎮,金塘鎮,白泉鎮,岑港鎮,馬嶴鎮,干纜鎮,長白鄉,冊子鄉,北蟬鄉
2、普陀區
面積:6728平方千米
陸地面積:458.6平方千米
海域面積:6269.4平方千米
島嶼:454
下轄區域:沈家門街道、東港街道、朱家尖街道、展茅街道;六橫鎮、桃花鎮、蝦峙鎮、東極鎮、普陀山鎮
3、岱山縣
面積:5242平方千米
陸地面積:326.83平方千米
海域面積:4915.17平方千米
島嶼:404
下轄區域:高亭鎮、衢山鎮、東沙鎮、岱西鎮、長塗鎮、岱東鎮和秀山鄉
4、嵊泗縣
面積:8824平方千米
陸地面積:86平方千米
海域面積:8738平方千米
島嶼:404
下轄區域: 菜園鎮、嵊山鎮、洋山鎮、五龍鄉、黃龍鄉、枸杞鄉、花鳥鄉
(9)杭州唐西鎮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舟山市位於長江口南測、杭州灣外緣的東海海域。舟山群島由嵊泗列島、馬鞍列島、崎嶇列島、川湖列島、中街山列島、浪崗山列島、七姊八妹列島、火山列島和梅散列島組成。
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21°30′~123°25′,北緯29°32′~31°04′。東瀕太平洋,南接象山縣海界,西臨杭州灣,北與上海市海界相接。
境域東西長182千米,南北寬169千米,總面積2.22萬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積2.08萬平方千米。4696個島礁陸地總面積1440.2平方千米,有島嶼1390個。
J. 舟山市有幾個鄉鎮,
截至2019年6月,舟山市有29個鄉鎮,其中有21個鎮和8個鄉。
21個鎮分別為:雙橋鎮、小沙鎮、金塘鎮、白泉鎮、岑港鎮、馬嶴鎮、干纜鎮、六橫鎮、桃花鎮、蝦峙鎮、東極鎮、普陀山鎮、高亭鎮、衢山鎮、東沙鎮、岱西鎮、長塗鎮、岱東鎮、菜園鎮、嵊山鎮、洋山鎮;
8個鄉分別為:長白鄉,冊子鄉,北蟬鄉、秀山鄉、五龍鄉、黃龍鄉、枸杞鄉、花鳥鄉。
舟山市,浙江省下轄地級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東臨東海、西靠杭州灣、北面上海市。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南部島大,海拔高,排列密集;北部島小,地勢低,分布稀疏;四面環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夏涼,溫和濕潤,光照充足。
截至2019年6月,舟山下轄2區2縣,境域東西長182千米,南北寬169千米,總面積2.22萬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積2.08萬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116.8萬人。
(10)杭州唐西鎮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舟山市的歷史沿革:
春秋時屬越,時稱「甬東」。
戰國時楚滅越,遂屬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甬東為會稽郡鄮縣東境地。
兩漢、三國(吳)、晉、宋(南朝)、齊、梁、陳因之。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會稽郡,並鄞、鄮、餘姚三縣為句章縣,甬東隨鄮縣並入句章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句章、鄞、鄮地置鄞州,甬東歸鄞州。
八年,又廢鄞州置鄮縣,甬東屬之。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江南東道采訪使齊澣奏請,析越州鄮縣地,置鄮、慈溪、奉化、翁山(今定海)四縣。古甬東境始置翁山縣,下轄富都、安期、蓬萊三鄉。鄮縣縣令王叔通兼翁山縣第一任縣令。
寶應元年(762年)翁山設富都監,隸朝廷鹽鐵使。袁晁率起義軍占翁山。
大歷六年(771年)翁山縣廢,屬鄮縣。
五代·吳越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升明州為望海軍,改鄮縣為鄞縣。原翁山地域析出復翁山縣,隸於望海軍。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廢翁山入鄞縣。端拱二年(989年) 置巡檢司。熙寧六年(1073年)七月,應原鄞縣令王安石奏,析鄞縣之富都、安期、蓬萊三鄉,建縣治,名昌國。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因「海道險要」和「戶口倍萬」,升縣為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昌國州為縣。洪武十二年(1379年), 置昌國守御千戶所。至十七年置昌國衛。洪武二十年(1387年)六月,廢昌國縣,置昌國鄉。徙昌國衛於象山縣南天門山。舟山置中中、中左兩千戶所,隸昌國衛,二十五年(1392年)改隸定海衛。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頒「展海令」,開海禁,舟山開始展復,漁業農業漸興。移定海鎮總兵於舟山,建舟山鎮。
康熙二十六年五月,康熙帝以「山名為舟,則動而不靜」,詔改「舟山」為「定海山」,並題「定海山」匾額。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建定海縣(原定海縣改為鎮海縣)。
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定海陷落。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英軍自定海撤退。定海鎮總兵葛雲飛、壽春鎮總兵王錫朋、處州鎮總兵鄭國鴻率兵3000人重建定海防務。 四月,定海縣升為直隸廳。
辛亥革命(1911年)後,新置定海縣治。
1949年7月,中共定海縣委、定海縣人民政府在寧波庄橋成立。
1950年5月17日,定海解放後,定海縣人民政府遷至定海城關。
1953年6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析定海縣為定海、普陀、岱山3縣,劃入嵊泗縣,設立舟山專區。
1976年3月,舟山專區改稱舟山地區。
1978年9月,成立舟山地區行政公署。
1987年1月,撤消舟山地區,建立舟山市,轄定海、普陀兩區和岱山、嵊泗兩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