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杭州菜特色菜
龍井茶炒蝦
龍井蝦是清明節前後用新鮮龍井茶烹制而成。這蝦又白又新鮮。葉子翠綠,清香,色澤淡雅,味道獨特,食後清爽開胃,回味無窮,是杭幫菜中的一絕。
醋汁蒸草魚
西湖醋魚是浙江杭州的一道特色菜,製作於南宋時期。選用西湖草魚為原料。燒菜前,草魚會在魚塘里餓一天,讓它把體內的雜物全部排出去,把土去掉。煮的溫度很嚴格,一定要掌握得當。魚煮熟後淋上一層熱乎乎的糖醋,胸鰭豎起。這種魚味道鮮美,獨一無二。
東坡紅燒肉
東坡肉,又稱紅燒肉、肉卷、東坡紅燒肉。東坡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東坡肉的主要成分和形狀都差不多。主料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菜都是收拾得整整齊齊的麻將牌,紅得像瑪瑙一樣鮮艷。拿起一塊嘗一嘗。軟而不爛,肥而不膩。
杭州醬鴨
杭州醬鴨是當年養殖的一種肥鴨,先鹵制再醬制,精心製作而成。它是一道佐餐佳餚,也是杭州著名的傳統風味菜餚。肉色的波爾多,香而油,咸而甜,味美,讓人覺得香。
交通雞
杭州傳統名菜,又稱黃泥燉雞,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根據傳說,在古代,有一個乞丐偷了一隻母雞。缺鍋缺灶的時候,他就把雞用泥包起來,紫火燒烤,煮熟,然後剝泥。食物的味道很美味。後來,這種泥烤技術被引入餐館,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改進,已經成為杭州的傳統名菜。
宋臊子湯
杭州四大名菜之一的宋騷魚湯,是將桂魚或鱸魚蒸熟,打碎肉,加入配料做成的湯。因其形、味,似燉蟹湯,又稱賽馬蟹湯。它的特點是黃亮顏色,新鮮,光滑,味道像螃蟹湯。
干炸鍾
炸鈴是浙江省的名菜,因其腐皮薄如蟬翼,吃時清脆如鈴,故名。這道菜是豆腐皮拌細肉末,切成寸片,油炸而成。黃亮的顏色,清新的香味和美麗。炸鈴是用杭州名產四香的豆腐皮,裹上豬裡脊肉。
西湖蒓菜湯
西湖蒓菜湯,又稱雞火蒓菜湯,屬於浙菜。以西湖蒓菜為原料,美味獨特。蒓菜做的西湖蒓菜湯。蒓菜嫩莖、嫩芽、卷葉周圍有白色透明膠狀物質,含高膠質等成分,是名貴蔬菜之一。蒓菜是用雞絲火腿煮的,綠色鮮嫩,雞肉嫩滑,鮮爽,湯汁純正鮮美。
絞死三鮮
杭州三鮮是杭州特有的傳統美食。它是由水煮豬皮、魚糜、熟雞肉和熟五花肉製成的。這道菜肉皮鬆軟,丸子鮮嫩,味道鮮美,香味爽滑。你可以在一道菜里品嘗各種風味的不同菜餚。
魚頭豆腐
魚頭豆腐又名砂鍋魚頭豆腐,是浙江杭州的名菜之一。魚頭好吃又有營養。與「魚頭湯」相提並論的「姊妹菜」,都被列為杭州傳統名菜。
金牌紅燒肉
紅燒肉是杭州的傳統名菜,黃金紅燒肉是在此基礎上創新的經典菜餚。是浙江傳統名菜之一,面脆不爛,油而不膩,造型獨特,配煎餅味道更佳。金牌紅燒肉出自杭幫菜廚師蘇軾之手。「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從「瘦而肥,俗而不可救」這句詩中獲得靈感,創造出了金紅燒肉這道名菜。
筍干老鴨湯
筍干老鴨煲是浙江杭州的傳統名菜之一。以老鴨、天目山筍干、陳年火腿為主料烹制而成。湯汁酒味濃郁,油而不膩,酥而不爛,開胃。
杭州熏魚
以草魚為主料的一道菜。把魚油炸一下,然後蘸上調味汁。蘸過之後,魚肉會很脆,醬料味道也不錯,是非常不錯的家常飯或者酒的選擇。
『貳』 杭州有那些菜
一、主食 杭州為「魚米之鄉」。原始先民吃穀米習俗歷史久遠。南宋,杭州人口驟增,穀米消費更大。當時,北關門外已形成米市,遍布米行、米鋪。《夢粱錄》載:每日街市食米,城內外不下一二千餘石,皆需之鋪家。一般勤儉人家,都習慣吃早秈,俗稱「尖米」,燒制的米飯,雖粗硬,但能耐飢,價亦便宜。富裕之戶,以吃晚粳為主,俗稱「晚米」,米飯較香軟。逢年過節,也吃糯米和麵食品。 城市居民一般一日三餐(二干一稀),郊區農戶農忙季節一日五餐。燒煮干飯,淘米三次,加水燒煮,並習慣鋪以飯娘(冷飯),既節約糧食,又能使飯松軟,燒至水干,然後燜熟。飯店、食堂以竹籠蒸飯。蒸法先將米水浸三、四小時,加水燒至米化,然後撈到蒸籠上蒸,蒸至米粒柔而無核,便可食用,柔軟噴香。飯鋪出售,每碗堆如塔尖,俗稱「門板飯」、「駝半碗」。另一蒸法,即將米淘凈,放在缽頭或碗內,加水蒸熟,便於分食。稀飯習慣有兩種做法:一是將隔夜飯,加水燒滾,杭州人稱為「泡飯」,夏令早餐,都習慣吃泡飯。童謠說:「冷飯頭兒茶泡泡,霉乾菜兒過一弔」,意思是泡飯過霉乾菜。二是用米煮粥,亦可加綠豆、豌豆、紅棗燒製成粥,可作夏令點心食用。 二、蒸穀米 杭州有吃蒸穀米食俗。蒸穀米是將稻穀用蒸籠蒸熟以後再曬干,經礱、舂後食用,所以也稱「熟米」。該米脹性好,易保藏,食後也易消化,對老年人尤適宜。蒸穀米傳說是吳越相爭時,吳國要越國獻優良稻種,越國大臣文種獻計,將種谷蒸熟後再送給吳國。結果吳國人種了,都不出秧苗,造成大荒年,民心大亂,越國趁機滅了吳國。越國臣民大喜,以餘下的蒸谷,加工成米,食之示慶。從此相沿成吃蒸穀米習俗。 三、糯米 杭州民間喜吃糯米,特別是歲時節日。年節,除打年糕外,都要以糯米包粽子。除夕家宴,或宴請客人,席上必有蓮子、棗子、瓜子、核桃、細沙做成的八寶糯米飯和甜點心。清明吃青糯米團子。五月端午,民間也有包粽子、吃粽子食俗。八月十五,民間都要以南瓜燒熟後,去皮加糯米,燒南瓜糯米飯吃。 平常日子,糕團食品店也經常出售糯米燒賣、糯米團子、甜酒釀、豬油細沙湯團等等。 四、年糕 杭州每逢年節,民間都有吃年糕的食俗,這是借年糕諧音,取其「年高」、「年年高」的意思。民間吃年糕還有紀念伍子胥的說法。相傳春秋時期,吳王命伍子胥建造城池。城建成後,他對左右部將說:我去世後,如果吳國遭難,人民飢苦無著,你們可在東門下掘土數尺,民飢可救。後來,伍子胥遭讒身亡,越國乘勢進攻吳國。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災難,民不聊生,飢民遍野,眾人在危難中忽然想起伍子胥生前說過的話,於是拆磚挖城,竟發現基磚是用糯米作成的。眾人喜悅,蒸食充飢,緩和了飢荒。後人為紀念伍子胥備戰備荒之功績,每年過年都要做年糕來紀念他。 杭州人過年,還要將年糕做成元寶、如意、十二生肖等形狀,作為請年菩薩供祭的禮饃。春節期間,杭州「頤香齋」還專門供應百果年糕、脂油年糕等風味年糕,作為送禮佳品。 五、杭菜流派 杭州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中「浙菜」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宋建都杭州,當時的飲食烹飪技藝,已達到鼎盛時期。杭州菜就在此基礎上,集前代飲食發展之大成,揚江南魚米之鄉物產豐盛之優勢,吸收北方的烹飪技藝,融合西湖勝跡的文采風貌,「南料北烹」、「口味交融」,形成自己獨特的風味,成為江南菜中獨樹一幟而富有古都風格的「京杭菜餚」。 正宗杭菜由於烹飪風格和服務對象的不同,原分為「湖上幫」和「城裡幫」兩種不同的流派。「湖」派重視原料的鮮、活、嫩,以魚、蝦、時令蔬菜為主,講究刀工,口味清鮮,突出本味。代表名菜有西湖醋魚、清燉甲魚、春筍緲魚、生炒鱔片、火丁蠶豆、蒓菜湯、滿台跳(醉蝦)等。「城」派用料以肉類、蔬菜為主,菜餚粗中有細,注重「鮮咸合一」,經濟實惠,以魚頭豆腐、咸件兒、鹹肉春筍、豆豉魚、三蝦豆腐、荷葉粉蒸肉等為它的代表名菜。 六、西湖醋魚 西湖醋魚,民間俗稱西湖醋溜魚,是杭州傳統名菜之一。 西湖醋魚的歷史,得從八百多年前南宋杭州的「宋嫂魚羹」說起。據說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康王趙構南逃,建都臨安。當時有一婦人,人稱宋五嫂,不甘受入侵者統治,也同小叔從北地逃來臨安,在西湖邊以捕魚為生,勉強度日。一次,小叔淋了暴雨得病卧床不起,五嫂正在為小叔煮魚燒蛋以進補身體,不料官兵前來抓壯丁建造皇宮,宋嫂向官兵求情別抓卧床不起的小叔,不慎碰翻了灶上的酒醋瓶,等官兵走後,鍋中的魚蛋已煮成羹狀,但小叔吃著卻覺得異常鮮美,胃口大開,很快恢復健康。此後,鄰里仿作,成了家常美味魚羹。後來南宋孝宗皇帝游西湖時曾召見宋五嫂,經品嘗魚羹亦大為贊賞,御賞重金,並賜酒旗為幌,准此獨家烹魚羹、沽官酒。「宋嫂魚羹」經不斷改進提高,成為魚餚中之名菜。創業於清道光年間的樓外樓菜館繼承這道名菜,創新成鮮嫩酸甜、有蟹肉滋味的「西湖醋魚」,並以「京人宋嫂首創,西湖第一珍饈」加以宣傳,成為杭州名菜之首。 七、東坡肉 東坡肉,是杭州名菜之一。相傳北宋元礻右年間,蘇東坡第二次出任杭州地方官,見西湖久不疏浚,葑草蔓生,已失去蓄泄作用。遂發動數萬民工疏浚西湖,築堤灌田,造福人民。完工之日,全城百姓殺豬煮酒,奉獻給蘇太守。蘇東坡堅辭不受,但感到盛情難卻,想出一個主意,命廚師將送來的肉切成小塊,「慢著火,少著水」燒好,連酒一起送給民工。廚師誤以為酒肉一起燒,結果燒出的肉,特別香醇味美,別致可口。蘇東坡面對西湖,與民工同吃。民工們就把這美味的肉叫「東坡肉」。 「東坡肉」,在杭州已流傳八百多年,以天香樓烹制的「東坡肉」最負盛名。 八、南乳肉 南乳肉以五花條肉調以紅腐乳鹵汁燜制而成。民間稱它為「一品南乳肉」。傳說南宋衰敗,元兵大舉南侵,當時權相賈似道獨攬朝政,置國家危亡於不顧,朝野對他的誤國禍民,怨聲載道,恨之入骨。因此,民間將賈似道的一品官銜名移到家鄉菜南乳肉上,用以表達對賈似道寢皮食肉的心頭之恨。所謂「權相誤國唾千古,鄉菜傳世稱一品」。從此,「一品南乳肉」也成為道地的杭城名菜佳餚。 九、叫化童雞 「叫化童雞」,是杭州天香樓等杭菜館最早推出的傳統風味佳餚,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是「叫化子」偷了雞,一時沒有鍋子燒,就用泥土將毛雞連頭帶腳糊成一團,拾柴火把雞煨熟,就地一摔,焦土崩碎,雞毛隨焦土剝落,就成香噴噴的「叫化雞」。 「叫化雞」,因它奇味特佳,經歷代廚師在烹飪上不斷改進,現以「叫化童雞」、「叫化八寶雞」等名稱,成為江浙一帶傳統名菜。 十、清蒸鰣魚 鰣魚為江海回遊的名貴魚。明、清時,錢塘江至富春江水域春夏之交第一批捕得的鰣魚,必須先送官府,始准繼續捕捉,民間也有以鰣魚上江早,作為豐年的徵兆。相傳一千九百多年前的東漢光武帝劉秀到富春江尋訪隱居江邊的嚴子陵時,曾品嘗鰣魚,稱贊此魚味美。 十一、龍井蝦仁 「龍井蝦仁」的發源地,是辛亥革命後在靈隱開設的「天外天」菜館。「天外天」地處西子湖邊和龍井茶產地,所以,蝦仁選用西湖裡產的鮮活大蝦現剝;茶葉選用清明前後採摘的龍井嫩茶。 此菜取料講究,清鮮味美,蝦仁玉白、鮮嫩,茶葉碧綠、清香,色澤雅麗,風味獨特。 十二、魚頭豆腐 「魚頭豆腐」相傳為清乾隆皇帝「御封珍饈」:一天乾隆皇帝微服游吳山,突遇暴雨,挨餓半日,下山後人一小飯鋪求食。當時菜已售完,主人只得將吃剩的半隻魚頭湊上塊豆腐同燒,勉強成碗。誰知乾隆是頭遭兒挨餓,狼吞虎咽,飽吃一頓,只覺勝過御膳宮宴,回京後常要御廚燒魚頭豆腐,但總感到不及杭州那一餐味美。後來乾隆再次來杭就重賞御封,並題「皇飯兒」三字。從此,小店生意興隆,擴大店面,取名「王潤興」。「魚頭豆腐」,經濟實惠,燒制簡便,至今已成為杭州家庭日常食用佳餚。 十三、太和鴨子 太和鴨子是杭州太和園酒家以自己店號命名的創新菜餚。太和園創建於民國15年(1926年),當時6名廚師合股開辦,因北京故宮有一座太和殿,殿內有六根蟠龍金柱直抵殿頂,而他們也正好六人,便取名「太和」。 「太和鴨子」,選用活鴨現宰,用酒代水,將鴨子和煸過的蒜、蔥、姜同時燜烤,烤熟後再在鴨子表面抹上醬酒。因其原汁原味,香酥可口,油而不膩,成為杭州名菜佳餚。 十四、文龍醬鴨 文龍醬鴨,為杭州醬鴨中享有盛譽的傳統腌制佳餚。在洪如嵩補輯的《杭俗遺風》記載:「醬鴨一味,以杭城紹酒店所制者為佳。每歲八九月間,各酒肆皆自製醬鴨,多者數百,少者亦百餘。然要以文龍酒店所制為獨步。該酒店開設於清波橋側,遠自申江亦有來購者,一過冬至,即銷售一空。凡老居杭城及嗜中物者,類皆知之。」 如今,文龍醬鴨早已名存實亡,代之而起的是「天香樓」菜館等的杭州醬鴨。 十五、西湖蒓菜湯 西湖蒓菜湯,原名「雞火蒓菜湯」。 蒓菜,為西湖著名特產之一。葉片顯橢圓形,呈暗綠色,嫩莖和葉背部都有膠狀透明物質。在歷史上,以「三潭印月」蒓菜最為著名。此菜滑嫩清香,營養豐富。 十六、素食 杭州歷來寺院眾多,素食影響民間。南宋作為京城的杭州,出現了不少素菜館、素食麵店,當時供應的素菜已十分豐富,《夢粱錄》上列舉有奪真雞、兩熟魚、假炙鴨、假羊時件、假煎白腸等上百個品種。素麵有筍辣面、三鮮面等等。 清末民初,西湖四周素菜館不下幾十家。除天竺、靈隱、虎跑、凈慈、六和塔各寺院、房頭辦有齋堂、素食店外,市區著名素食店有功德林、素春齋、素香齋、素馨齋四家。功德林歷史悠久,為標准素食處。民國17年(1928年)7月13日,著名文學家魯迅來杭曾應友人邀請,在功德林晚餐,連平時反對素菜葷名的魯迅,面對杭州一些著名素菜也大感興趣。尤對「清燉筍干尖」一菜,魯迅大為欣賞。後面三家有「三素齋」之稱譽,為杭城道地素菜館。 現在,市區素食行業有素春齋和靈隱齋堂兩家。至今已有七十年歷史的素春齋,集寺院、宮廷、民間素餚於一廚,素料葷做,以葷托素,味可亂真。 十七、片兒川面 片兒川面是杭州奎元館老店歷史上最具名聲的面點之一。相傳片兒川面,還是奎元館初創時小麵店的看家面,清時全省到杭州來趕考的各地讀書人很多,店主為招徠這些讀書人的生意,就以雪裡蕻菜、筍片、豬肉片燒製成的大眾化面專門供應外地窮苦書生。有一次,一位年輕秀才來吃面,只要一碗陽春面,店主見他眉清目秀,家境貧寒,特贈送他一碗片兒川面,外送三隻茶葉蛋,祝他連中三元。後來,這位秀才中了貢土,放榜之日,特到店裡向店主致謝,因小麵店尚沒有招牌,就提筆寫了「奎元館」三字。從此,奎元館的片兒川面名聲大振,食客盈門。 奎元館的片兒川烹調與眾不同,要先將筍片、肉片與雪菜用沸水氽煮,再加人工手制的面條燒煮而成。因「氽」與「川」同音,「片兒氽」就叫成「片兒川」。 十八、西施舌 西施舌,又叫「蘭花舌」,是杭州傳統的風味小吃。這個小吃所以稱為「西施舌」或「蘭花舌」,就是因為它形如舌頭,清香甜潤,使人聯想到西施的嬌美和蘭花的馨香。 「西施舌」先用水磨粉作成皮子,裹入棗泥、白糖、板油、核桃肉、金桔脯、糖佛手、青梅、紅瓜、糖桂花、瓜子等餡料,放入舌形模具撳壓成形。不論湯煮或油炸,都美味可口。 十九、幸福雙 幸福雙,是杭州家喻戶曉的傳統名點。由杭州著名老店知味館創制,系一種油包類點心。「幸福雙」的豆沙餡,採用赤豆製成,用赤豆假借「紅豆」,取「紅豆生南國,粒粒皆相思」的詩意。餡中配有「百果」。一般都是配對供應,象徵未來幸福成雙的美好意願。 二十、貓耳朵 貓耳朵是著名的杭州傳統小吃。它是用拇指捏成一隻只類似貓耳朵形狀的「麥疙瘩」,故名。 「貓耳朵」,本是清官的御膳小吃。70多年前,杭州知味館的點心師傅,仿照御膳製法,精選杭州地方出產的各種名貴配料,調制而成佳味。風味別致,十分清口開胃。 二十一、吳山酥油餅 吳山酥油餅是杭州傳統名點,至今已有七八百年歷史,號稱「吳山第一點」。 吳山酥油餅的起源有兩種傳說。一說源於宋初問世的名點「大救駕」,後南宋遷都杭州,世人為借故諷政,便仿製「大救駕」,希望南宋朝廷記住開國的艱難,不要喪權辱國。此點以吳山所制最為有名,故得「吳山酥油餅」的美名。二說起名於北宋蘇東坡。當時,蘇東坡任杭州知州,一天公餘興濃,身披蓑衣,腳著芒履,冒雨游吳山,見眾人爭購油餅,也買幾只,解下酒葫蘆,坐在野花叢中,品嘗起來。覺得此餅香脆鬆口,味道特佳。問店家有何美名?店家回答:「山野小吃,無什麼美名」。蘇東坡細觀此餅,一層層、一絲絲,像身上蓑衣一樣,便隨口說道:「好,既無雅名,就叫它蓑衣餅吧!」因為,蘇東坡為此餅取名,從此,吳山「蓑衣餅」,生意興隆,聲名遠揚。因為,「蓑衣餅」與「酥油餅」,字音相諧,又加此餅本身又油又酥,後來就改稱為「酥油餅」。 二十二、桂花鮮栗羹 「桂花鮮栗羹」,是一道有濃厚杭州地方特色的時令名點。相傳,唐明皇時,有一個中秋之夜,皎潔的月光把大地照得晶亮。月中嫦娥見到杭州西湖的迷人景色,禁不住翩翩起舞,震得月中「天香桂子落紛紛」。半夜時分,杭州靈隱寺的德明和尚正在積善廚中燒栗子粥,見有無數芳香撲鼻的小顆粒飄落粥中。清晨,眾僧吃了這種粥,都說特別好吃。德明師父便把散落在寺院中的桂子拾起來種在對面山上。第二年中秋節就成樹開花了。這座山就叫「月桂峰」。從此,桂花在杭州西湖落戶繁殖。而桂花栗子羹粥,經不斷改進,配以著名的西湖藕粉,便成了現在的「桂花鮮栗羹」。 二十三、朝糕 朝糕是杭州民間傳統的早點糕餅。這種朝糕,據說原是專供上早朝官員吃的糕點,起源於南宋。後來,傳人民間,因這些糕點都在早上當點心食用,故沿用「朝糕」之名。 杭州製作的朝糕,大都以米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果品、調料,品種有:黃條糕、水晶糕、薄荷糕、綠豆糕、豌豆糕、茯苓糕、松花團子等十餘種。以頤香齋、五味和等百年老店製作的朝糕最負盛名。朝糕除在店面門市外,還有零售小攤小販,提籃頂盤,街頭巷尾、茶樓酒肆,到處叫賣。舊時,每天清晨,「頤香齋條頭糕!」「黃條糕,水晶糕,薄荷糕,茯苓糕!」鄉音聲聲,悅耳動聽。 二十四、油炸檜 油炸檜是杭州民間的一種傳統小吃。民間傳說:南宋年間,民族英雄岳飛被賣國賊秦檜和他的老婆王氏以「莫須有」罪名害死於風波亭後,杭州百姓個個憤恨不平。那時,在秦檜每天上朝經過的望仙橋畔有家油煎餅小店,一天,店主王二又見秦檜坐轎而來,他隨手抓起兩個麵疙瘩,捏成兩個形似秦檜夫婦的面人,背對背地粘在一起,丟進滾油鍋去炸。一面炸,一面高喊:「大家來看『油炸檜』羅!」消息傳開,人人趕來觀看,還都想吃一吃「油炸檜」。老百姓當初吃「油炸檜」是為了解解恨,但一吃味道不錯,吃的人越來越多。從此,「油炸檜」便傳遍全國各地,成為大眾食品。後來為了方便,「油炸檜」不做成人形,而用兩根面條一絞,人油鍋一炸而成,俗稱「油條」。 二十五、蔥包檜兒 「蔥包檜兒」是杭州特有風味的傳統小吃。傳說望仙橋畔王二油煎餅店炸「油炸檜」出了名,一時眾起仿效,油炸檜店林立杭城。王二有時炸多了,一下子賣不出去,冷了又軟又韌,味道不佳,更無人買。他對秦檜夫婦的心頭之恨,還憤憤難平,就將冷油炸檜在熱鍋一烤,把烤熟的油炸檜同蔥段捲入拌著甜面醬的春餅里,再用鐵板壓烤,烤到表皮呈金黃色,油炸檜「吱吱」發叫,王二方才解恨,他拿起來一吃,覺蔥香可口,便取名叫「蔥包檜兒」,一直流傳至今。 二十六、宓大昌旱煙 宓大昌旱煙,舊時曾被稱為馳名全國的「杭煙」鼻祖。 宓大昌創始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在外國卷煙侵人中國市場以前,吸煙者習慣用長煙管吸旱煙。宓大昌業主為保證煙絲質量,遠至廣東南雄、江西廣豐,近至蕭山四鄰,而以新昌為重點設庄收購煙葉。采購時有專業師傅評級定價,以在大伏天受過日露的煙葉為上乘,購進存放三年,越陳越好。制煙時自有一套傳統程序。 宓大昌旱煙有十多個品種,以元奇、呈奇為主要產品,市場廣闊,遠銷到新疆、雲南及東北各省。 抗戰勝利至解放前後,名為「杭煙」的宓大昌旱煙,終被行銷廣泛的卷煙所逐步取代。 二十七、茱萸酒菊花酒屠蘇酒 農歷九月,氣候初寒,制茱萸酒,飲之可以禦寒、健身,俗傳可「辟邪」,南宋已盛行杭州民間,《夢粱錄》記載:「今世人(於重陽節)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如今,茱萸酒俗已廢,而以菊花制酒,市上尚有出售,名稱為「菊花酒」。 飲屠蘇酒也為古代杭州歲時飲食風俗,相傳每逢農歷正月初一,家人團聚,都要飲屠蘇酒,以除邪氣,避瘟疫,祈一年平安。屠蘇為葯名,其方用大黃、椒、桔梗、桂心、防風、白術、虎杖、烏頭等八種中葯合而為劑,名「屠蘇散」,除夕用以調酒,稱「屠蘇酒」。飲時,年幼者先飲,老者後飲,全家共飲,可去病消災。 二十八、龍井茶葉虎跑水 龍井因茶而馳名中外,虎跑以泉飲譽古今,虎跑泉水泡沏的龍井綠茶,色青味甘,清香醇厚,歷來被譽為西湖「雙絕」:「飲之舌根盡留芳,香馨整日回九腸」。因此,「龍井茶葉虎跑水」,成為杭州一句著名民諺。 二十九、七家茶元寶茶 七家茶為杭州茶鄉飲茶習俗,相傳起源於南宋,至今尚流傳西湖茶鄉。每逢立夏之日,新茶上市,茶鄉家家烹煮新茶,並配以各色細果、糕點,饋送親友比鄰,以象徵鄰里之間的和睦相處。 春節民間有敬元寶茶習俗。從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五,至親好友,相互往來,恭賀新喜。講究的人家,首先敬一杯元寶茶,在茶中加兩顆青橄欖,或金桔,以取新春吉利的意思。飲茶而佐以橄欖、金桔,清脆可口,茶味更香。 三十、婚禮敬茶 茶在民間舊式婚禮中,自始至終都佔有重要地位。因為茶樹長成後必然開花結籽,所以,民間訂婚時,男方以饋贈茶葉為禮,加上其他飾物和糖果包等等,稱為「下茶」,有預祝生男育女的含意。在新娘的嫁妝中,一般都陪嫁有八角式的錫制茶瓶,供貯藏茶葉之用。結婚行禮後,新郎新娘的長輩行拜見禮時,除向長輩三叩首外,還要獻上香茗,作為一種尊敬的象徵;長輩要摸出紅紙包的拜見錢,放在茶盤上,儀式才算結束。當晚,還有鬧新房時的敬茶。婚後第三天,新娘還要在喜娘的陪伴下,挨戶向四鄰敬茶。
『叄』 浙江最著名的10道杭幫菜,鮮香滑嫩,很有特色,你吃過哪幾種呢
來浙江 杭州 ,少不了 的 就是 逛 美景 ,吃 美食 ,杭幫菜 肯定 是 要 嘗 的 ,看看 你喜歡 吃哪 幾 種 呢 ? 自古以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曾讓眾人對蘇杭魂牽夢縈,可見杭州美景確實是獨有韻味。杭州作為 中國八大古都之一 ,它以其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而 聞名中外,也被世人賦予 「人間天堂」 的美譽。有美景 怎麼 能少了 美食 呢 ?
杭州除了有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著悠久的飲食文化,一直以來也被稱為天堂 美食 之府。杭州 菜屬於浙菜 ,又 為什麼被 稱為杭幫菜 呢?杭州 作為 著名 的 旅遊 城市 ,以前面對 的是 本地幫 客 ,後來 面對 全國 ,以及 全世界 遊客 ,餐飲經營理念 也隨之 改變,博眾家之所長 ,形成了如今 無宗無派 的杭幫菜 。 杭幫菜的口味以咸為主,稍微帶有甜頭,它不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上海菜口感那麼厚重,蘇州菜那麼甜,很容易被人們所接受。杭幫菜的一個象徵性特點就是 「清淡」。
接下來輕舞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浙江最著名的10道杭幫菜,鮮香滑嫩,很有特色,看看你吃過哪幾種呢?
一、東坡肉
東坡肉是地道的杭幫菜, 歷史 悠久,史記出自大詩人蘇軾之手,是浙江省杭州 市 有名 的菜餚 。其它地方叫它紅燒肉,但兩者是有區別的,東坡肉是燉蒸,紅燒肉是燉,東坡肉 比 紅燒肉 更 費時些,味道也是一絕, 小火慢燉,然後再蒸 ,夠火候的東坡肉裡面所剩肥油已經是化的很少的了,出來的肉皮金紅油亮,入口肥而不膩,軟糯即化,表面一層膠質感,讓你吃了還想吃。
製作過程:
1.食材:五花肉、黃酒、冰糖、白糖、紅燒醬油、小香蔥、生薑、鹽;
2.所有食材清洗干凈後,五花肉焯水瀝干,切成4-5厘米的大方塊,砂鍋的底部鋪上竹篦子,鋪上一層小香蔥,把五花肉皮朝下碼放在砂鍋中,再把薑片均勻地碼在肉上,再鋪上一層小香蔥,加入冰糖,鹽、白糖、紅燒醬油和黃酒,湯汁要和肉齊平;
3.中火燒開,轉微火燉至1小時後,再將肉取出,放入蒸碗中,澆上湯汁,繼續放入蒸鍋,蒸制1個小時左右即可。
二、西湖醋魚
西湖醋魚又名「叔嫂傳珍」是浙江省杭幫菜的代表菜品,其年代可追溯到宋朝,可謂是 歷史 悠久,據清代《兩般秋雨庵隨筆》記載,為宋代名廚宋五嫂創制,時名「宋嫂魚」。另據載,「西湖醋魚」名稱是始於清代。它一般選用西湖餓上兩天的草魚,肉質會緊實一些,成品顏色金紅、醋香濃郁、魚肉細嫩、口感酸甜,老少皆宜。
製作過程
1.食材:草魚、蔥、姜、黃酒、香醋、鹽、白糖、味精;
2.把處理干凈的魚用開水燙一下,用刀颳去魚身上的粘液,把魚用刀破開,在魚身斜刀劃上花刀,鍋中注入清水,放入蔥段、薑片,用黃酒、鹽、胡椒粉、味精調味,水開下入魚,待水再次煮開關火後蓋上鍋蓋燜5分鍾;
3.另起鍋倒油燒熱,放入薑末爆香,然後烹入黃酒,倒入煮魚的湯,下入香醋、白糖和鹽,湯開後,用水澱粉勾芡,把魚碼入魚盤,淋上糖醋汁即可上桌享用。
三、荷葉粉蒸肉
荷葉粉蒸肉是杭州有名的一道享有很高聲譽的特色傳統名菜。此菜始於清末,是清末的杭州廚師用西湖的荷葉,把炒熟的香米粉與調味的豬肉包裹起來蒸制而成,做出了一道融合荷香與肉香的滋養 美食 。隨著西湖美名的傳揚,聲譽日增。要是坐在西湖邊上品嘗 美食 ,夾上一塊油潤的粉蒸肉,送進嘴裡,嫩而不糜,入口即化,齒頰留香, 美食 與美景相遇,這才是人間至味。
製作過程
1.食材:五花肉、荷葉、米粉、辣椒香料、黃酒、醬油、生抽、花椒、鹽;
2.把帶皮豬五花肉清洗干凈,切成小塊,大小可按個人喜好而定,撒入鹽與胡椒,攪拌腌制,在腌好的五花肉里倒入黃酒、醬油、生抽攪拌均勻,加入辣椒香料和米粉一起混合拌好,包入荷葉放入鍋蒸,先上大火蒸10分鍾,再改至中火蒸60分鍾左右。
四、宋嫂魚羹
宋嫂魚羹是浙江傳統的杭幫名菜,距今已有800 多年的 歷史 ,是一道流傳千古的平民菜。相傳宋高宗乘船游西湖,因聽到汴京口音的宋五嫂在西湖邊賣魚羹,宋高宗吃了她做的魚羹,不禁感慨,除了美味之外,添了一份家鄉情,給了她很多賞賜。一時間,這事一下便在杭州城裡傳開,從此,這「宋嫂魚羹」就揚名全杭州城,流傳至今,已經是杭州菜的代表之一。
製作過程
1.食材:鱖魚、火腿、黃酒、香菇、清雞湯、澱粉、蔥、姜、雞蛋、胡椒粉、醋、鹽;
2.將鱖魚洗凈,去骨片肉,切成魚絲放黃酒、鹽、澱粉上漿,再把火腿、香菇、蔥、姜切細絲,鍋中倒入少量油,先將姜絲爆香倒入清雞湯、香菇絲,煮開加入鱖魚絲、黃酒、蔥絲、鹽,勾薄芡再淋入劃散的雞蛋,慢慢攪動湯羹開後,加點醋、胡椒粉、雞精、火腿絲就可以出鍋了。
五、龍井蝦仁
龍井蝦仁在杭幫菜中堪稱一絕,永遠也吃不膩, 美食 家稱它就像落入凡間的仙子。龍井蝦仁是由西湖龍井和蝦仁巧妙地結合出來的一道美味佳餚,蝦仁的嫩白搭配上龍井的翠綠,賣相顏值就會給人眼前一亮,口味上更不用說了,龍井的清香與蝦仁的鮮嫩相結合,入口之後簡直是太令人滿足了。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周恩來總理在杭州設宴招待,就將龍井蝦仁排入國宴菜單上。
製作過程
1.食材:鮮河蝦、龍井茶葉、雞蛋、香蔥、澱粉、黃酒、食鹽;
2.把河蝦處理干凈,裝入盤中,加入一個蛋清,適量的鹽,澱粉攪拌均勻,腌制半個小時。
3.起鍋燒油,將腌制好的蝦仁入鍋炒香,然後盛出裝盤待用,重新起鍋燒油,油熱先加入香蔥爆香,然後將蝦仁下鍋,加入適量的黃酒和泡好的茶葉,再將泡茶葉的水也倒入適量,翻炒幾下即可。
六、三絲敲魚
三絲敲魚是浙江十大經典名菜,也是一道家喻戶曉的杭幫菜。「敲魚」是浙江溫州民間的特殊烹飪方式,用新鮮的黃魚或海魚去骨後,撒上干澱粉,用木槌敲成魚片,製作上其實還不算很難,幾乎溫州人是家家都會。這道菜看起來魚片透明靚麗,光滑潔白,吃起來味道鮮美,別具一格。
製作過程
1.食材:鯇魚、熟火腿、水發香菇、熟雞脯肉、青菜心、黃酒、精鹽、干澱粉、清湯、味精;
2.將鯇魚取骨用凈肉,切成片,然後在案板放上干澱粉,用小木槌敲成魚片, 清水燒沸,將魚片落鍋煮熟,撈出入冷水過涼後,切成條,熟火腿、香菇、熟雞脯肉均切成細絲;
3.把魚片和青菜心放入沸水鍋中煮一下,瀝去水,炒鍋中倒入清湯,放進魚片、青菜心、鹽、黃酒,用中火燒沸,放入香菇絲、熟雞脯絲、熟火腿絲、味精,淋上熟雞油,起鍋盛入湯盤即可。
七、叫化童雞
叫化童雞又稱黃泥煨雞,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道傳統名菜,屬於杭幫菜,也是 天下 雞餚 之 精品 ,叫化童雞由來已久,至今已有300多年 歷史 。它 是把加工好的雞用泥土和荷葉包裹起好,用烘烤的方法製作出來的一道特色菜。皮色金黃橙亮,肉質鮮嫩酥軟,香味濃郁,原汁原味,營養豐富,風味獨特。
製作過程:
1.食材:蕭山雞、鮮荷葉、鹽、花椒鹽、醬油、蔥味精、山奈、白糖、豬腿肉、豬網油、川冬菜、紹酒、酒泥壇、八角、姜、熟豬油;
2.把雞處理干凈,用紹酒、醬油、蔥、姜腌制20分鍾。另將雞肫、肝切成片,蔥、川冬菜、豬肉切成絲,加醬油、紹酒、白糖、味精炒熟收干鹵汁,塞進雞肚內。再用蔥末拌豬油,塗抹雞全身。然後用豬網油把雞包好,再用荷葉包好,用繩捆綁;
3.用紹興酒和香料加入泥巴裡面調成泥包裹在荷葉的外面,全部封死之後,然後把它放到烤箱當中。一般需要200度烤制一個小時左右,烤好之後把它敲碎就可以吃了。
八、冰糖甲魚
冰糖甲魚,又名「獨占鰲頭」,給 高考 的學子們 討個 好彩頭 。是 浙江寧波地區最著名的傳統菜餚,相傳 100多 年前 ,它 是 從甬江狀元樓首創的,口感鮮美肥腴,有入口甜、吃來軟糯潤口、風味獨特,也是 一道 很 滋補 的菜餚 。
製作過程
1.食材:甲魚 、姜 、蔥 、黃酒、老抽、冰糖;
2.甲魚殺好洗凈,表面老皮要用開水燙掉,去除腥氣,鍋中加入清水、生薑,燒開,放入甲魚焯燙一下,撈起;
3.油鍋燒熱,放入蔥姜爆香,放入甲魚中火煎一會,加入黃酒、清水,煮開後加蓋小火燜燉30分鍾。再加入老抽、冰糖,適量鹽,繼續加蓋燜燉30分鍾左右,然後大火收汁即可出鍋裝盤。
九、糟燴鞭筍
糟燴鞭筍屬於杭幫菜,是浙江菜的重要流派。 相傳 杭州孤山的廣元寺附近有一片竹林,寺內和尚很愛吃筍,但 不善於烹調,只會燒燒煮煮。蘇東坡出任杭州刺史時,與寺里和尚有所交往,便把自己的「食筍經」傳授給他們。用嫩鞭筍加上香糟,經過煸、炒、燴等而製作成的這道菜,香味濃郁,十分入味,富有特色。糟燴鞭筍經歷代相傳,成為杭州有名的傳統素菜。
製作過程
1.食材:嫩鞭筍肉、 香糟、濕澱粉、熟菜油、鹽、味精、麻油;
2.將筍切成長段,用刀拍松,香糟放入碗中,加水攪散,用細篩濾去渣子,留下糟汁待用;
3.炒鍋燒熱倒入菜油至五成熱,將鞭筍放入鍋中略煸,加水,燒5分鍾左右,放味精,倒入香糟汁,用濕澱粉勾芡,淋麻油出鍋裝盤即成。
十 、八寶豆腐
八寶豆腐是杭州的一道特色小吃,屬於杭幫菜。別小看 它 只是 一道 小吃 ,是很 滋補 的,它是 經過 建國後的一名杭州名廚的改良,在裡面加入了很多補品,成品 八寶豆腐十里 飄香,引來 無數 食客 ,吃進嘴裡滑滑嫩嫩,鮮美無比。
製作過程
1.食材:豆腐、蛋清、熟蓮子、百合、海參、雞肉、火腿、冬筍、冬菇、油菜、鹽、姜、蔥、味精;
2.把豆腐攪碎,加上蛋清、澱粉,攪拌均勻,在盤內放入食油,把豆腐鋪平,加入蓮子、百合、火腿丁、雞肉丁、海參丁、冬菇丁,冬筍、鹽、蔥、姜、味精,然後上鍋蒸制;
3.蒸熟的豆腐上面,放入油菜,用雞湯勾芡,淋在豆腐上面即可。
以上就是輕舞和大家分享的浙江 最著名的10道杭幫菜,鮮香滑嫩,很有特色,看看你吃過哪幾種呢?喜歡就請點贊,加關注哦。
#2021加油帶頭人#
『肆』 杭州菜有什麼代表菜
1、清湯魚圓是浙江杭州地區傳統名菜之一,烹調時,將鰱魚去皮刮肉斬排成茸,加適量鹽和水攪勻,再加葷油、姜水再攪打,放入冰箱15—20分鍾脹發後取出,用瓢羹一次次舀到冷水鍋里,加熱即成魚圓,和火腿片、冬菇等配料一起燒熟。成菜火腿如瑪蹈,魚圓似白玉,色澤分明,滑嫩鮮美。
2、西湖醋魚——西湖醋魚,又稱叔嫂傳珍,是浙江杭州傳統漢族風味名菜,屬浙菜系。傳說是古時嫂嫂給小叔燒過一碗加糖加醋的魚而來的。選用體態適中的草魚,最好先在清水氽熟,要掌握火候。裝盤後淋上糖醋芡汁。
3、筍干老鴨煲是浙江杭州地區傳統名菜之一。在杭州的知名度相當高,燒的時候要用文火燉四五個小時。最大的特色是湯醇味濃,油而不膩,酥而不爛,吃來蠻開胃。
4、東坡肉——東坡肉是用新鮮豬五花條肉為主料製作而成,為膾炙人口的杭州傳統名菜,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青睞的佳餚。
5、蛋黃青蟹是浙江杭州地區傳統名菜之一。在保持蟹肉鮮嫩的基礎上加入鹹蛋黃的香糯,是時下非常流行的一種烹飪方法。
(4)杭州的蔬菜都有什麼擴展閱讀:
據統計,市場上經常供應的杭幫菜有500多種。古往今來杭州名廚輩出,對祖國烹調理論和技藝作出過重要貢獻。宋孝宗時,錢塘門外的宋五嫂就是一位烹制魚羹的高手,她的「宋嫂魚羹」至今讓人津津樂道。選料時鮮,製做精細,色彩鮮艷,品種繁多,杭幫菜深得中外賓客的贊賞。
原料的搭配和調料的使用,一直是反映地方菜特色的標志,某一地域的原料組合,加上這一地域的調料使用,便形成了該地方的菜點特色。一方土育一方人,杭州地處江南水鄉,氣候溫和,當地人飲食口味偏清淡,平日喜食魚蝦。所有這些,決定了杭幫菜餚注重原汁原味,烹飪時輕油膩輕調料,口感鮮嫩,口味純美,色、香、味俱全。
現今的杭州菜餚南北口味交融,講究「二輕一清」,即輕油、輕漿與清淡。
『伍』 杭州特色菜有哪些
1 叫花雞——世人皆知的名菜
江南名吃,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南宋時期。
把加工好的雞用泥土和荷葉包裹好,烘烤製作出的一道特色菜。餐桌上的叫花雞,色澤棗紅明亮、芳香撲鼻、皮酥肉嫩,十分可口。
2 西湖醋魚——評價最兩極分化的杭州名菜
西湖醋魚,又名宋嫂魚,一般用草魚烹制而成,燒好後再澆上一層平滑油亮的糖醋,魚肉鮮嫩、酸甜美味。
喜歡酸甜口味的人,覺得很好吃,不喜歡酸甜口味的,覺得很難吃,正因如此,吃貨們對西湖醋魚的評價兩極分化。
3 龍井蝦仁——賣相最好的杭州名菜
正宗龍井蝦仁,是選用清明節前後的龍井茶配蝦仁製作而成,是地道的杭州名菜。
餐桌上的龍井蝦仁,蝦仁白嫩、茶葉翠綠,清淡味美,是賣相最好的一道杭州名菜。
4 東坡肉——世人皆知的名菜
東坡肉,又名東坡燜肉,相傳為宋朝蘇東坡在徐州創制,在杭州時聞名全國。
餐桌上的東坡肉,都是由半肥半瘦的豬肉,碼成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暗紅透亮,肥而不膩,瘦而有味。
5 宋嫂魚羹——杭州最有名的羹
由南宋女廚師宋嫂創制,是杭州傳統風味名菜。宋嫂魚羹通常將鱖魚或鱸魚蒸熟後剔去皮骨,加上火腿絲、香菇、竹筍末、雞湯等佐料烹制而成。
6 西湖牛肉羹——最平民的菜餚羹
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屬杭幫菜系列。
西湖牛肉羹,僅用牛肉、雞蛋和香菇,便可做成物美價廉的羹湯,普通家庭也很容易做,因此是深受杭州普通老百姓喜愛的羹類菜。
7 干炸響鈴——脆如響鈴
杭州名菜,選用豆腐皮捲入精細肉末,切成寸段,油炸而成。餐桌上的干炸響鈴,腐皮薄如蟬翼、脆如響鈴,色澤黃亮,鮮香味美。
8 片兒川——杭州第一面,遊客必吃
片兒川面,杭州傳統風味小吃,由杭州百年老店奎元館首創,現已有百餘年歷史。
片兒川面的澆頭主要由雪菜、筍片、瘦肉片組成,鮮美可口。而且片兒川的價格適中,是杭州市民最喜愛的日常小吃之一,也是外地遊客必吃的麵食。
9 蝦爆鱔面——杭州特色傳統小吃麵食
由杭州百年老店奎元館創制的特色傳統小吃麵食。由黃鱔、大河蝦、精製面條多種工藝製作而成。餐桌上的蝦爆鱔面,面條柔滑、蝦仁鮮嫩、鱔魚香脆,味道鮮美。
10 蔥包檜——杭州旅遊景點專賣
蔥包檜,又名蔥包檜兒,用春餅包卷油條、蔥、甜面醬烤制而成。檜兒即油條,全稱為油炸檜兒。「蔥包檜兒」這名稱與南宋時杭州百姓痛恨秦檜夫婦有關。
『陸』 杭州有什麼好吃的特色菜
杭州的傳統名菜有36隻,最有名的要數西湖醋魚、叫化童雞、東坡肉、龍井蝦仁等,而且這些名菜都有一個典故和動人的傳說。
「東坡肉」是百年老店天香樓的招牌菜,用的是薄皮五花條肉,燒好後色澤紅亮,吃起來味醇汁濃,酥爛但不膩口,連一心減肥的女士都想多吃幾口。
「西湖醋魚」選用的是鮮活草魚,燒之前一般要餓養一二天,等魚排泄完腸內雜物,燒起來就不會有泥土味。孤山前的百年老店樓外樓,店前就有一個專門餓養草魚的魚池。以前周恩來總理宴請貴賓的時候,就專門在這里點這道菜。
杭州盛產名茶,用茶葉做菜,這大概也是杭州的獨創吧。「龍井蝦仁」就是用鮮活的大河蝦,配上清明前後的龍井新茶烹制的,燒好後蝦仁玉白、鮮嫩,茶葉碧綠、清香,色香味俱全。
國內不少地方都有燒雞這道名菜,杭州的「叫化童雞」卻別具一格,它採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嫩母雞,在雞腹中填料,用西湖荷葉包紮,再用紹興酒腳料、鹽水調和的酒壇泥裹在外面,放在炭火或烘箱中煨烤,原汁不走,雞肉酥嫩,香醇透味。
杭州有名的傳統特色菜還有「魚頭豆腐」,「西湖蒓菜湯」、「宋嫂魚羹」等
『柒』 杭州西湖有一道西湖蒓菜湯,你知道蒓菜是什麼蔬菜嗎
去杭州遊玩,品嘗西湖名菜,除了龍井蝦仁,叫花雞等杭州特色美食之外,還有一道看了菜名都不知道是什麼菜的菜,那就是西湖蒓菜湯。
西湖蒓菜湯是杭州地區特色傳統風味名菜,菜系是屬於浙菜系。選用了西湖蒓菜作原料,烹飪的湯。清代的文獻《西湖游覽志》記載清乾隆皇帝巡視江南,每到杭州都會使用蒓菜調制的羹湯。
西湖蒓菜湯的製作工藝也繼承了浙菜系的精緻,是由新鮮的蒓菜,熟火腿,加上熟雞脯肉燒制而成,在燒制的時候蒓菜“湯”的這個湯並不是蒓菜煮制的,而是熬制好的高湯。
將蒓菜放入沸水中綽水,然後放在高湯中,用鹽、味精等調好味道,在放置切成絲的熟雞脯肉絲和熟火腿絲。
雖然聽起來只是一道蔬菜湯的樣子,但是這道湯可一點都不素,無論是熟雞脯肉,還是熟火腿,還有熬制好的高湯,都是一點都不素,但是加上清洌爽口的蒓菜,就中和了肉製品的味道,使這道菜變得鮮美不已。
『捌』 杭州地區各月份可以種植哪些蔬菜
你好!謝謝你的信任。
現將杭州郊區各個月份適宜種植的蔬菜品種簡要介紹如下:
12-1月:主要是播種茄果類、瓜類等夏菜品種,一般需利用大棚設施播種育苗,以及移栽大棚番茄等越冬蔬菜的管理。露地蔬菜適宜播種的品種主要是耐寒的葉菜,如五月慢、菠菜、萵苣、芹菜、茼蒿、香菜等。
2-3月:瓜類、西甜瓜、豆類等蔬菜品種大棚設施育苗,露地栽培的茄果類、瓜類蔬菜、鮮食大豆、玉米、春蘿卜等品種播種育苗或直播。菠菜、萵苣、芹菜、茼蒿、香菜等葉菜類蔬菜均可以播種。
4-5月:玉米、茄果類、瓜類蔬菜、鮮食大豆、芋艿等大多數蔬菜品種都適宜播種(鮮食玉米5月中下旬不宜播種,否則授粉期易碰到高溫等不利天氣)。除小白菜外,喜溫葉類菜如空心菜、木耳菜等葉菜類蔬菜本月也可以播種。
6-7月:夏季高溫季節,主要是播種耐熱的豇豆、莧菜、小白菜等,7月下旬可播種蘿卜、玉米、大豆等耐熱蔬菜。
8-9月:秋冬蔬菜播種季節,包括白菜、蘿卜、芥菜、瓜類、豆類等蔬菜種類的絕大多數品種均可以播種。其中9月份天氣涼爽以後,黃瓜、葫蘆等喜溫蔬菜栽培生長後期需採用大棚設施栽培,不能生長期積溫不夠,產量低,如採用露地栽培方式可適當提前播種。
10-11月:主要是播種次年栽培的茄果類蔬菜辣椒、茄子、番茄等,以及喜冷涼氣候條件的白菜、萵苣、蘿卜等蔬菜種類。
以上建議供參考。我想你既然在沈家店租了土地,准備種植蔬菜,建議你還是到書店購買一本有關蔬菜栽培的實用圖書。如你在蔬菜生產中碰到技術方面的具體問題,歡迎來電來信咨詢,謝謝!參考網站:http://www.zjagri.gov.cn/html/main/consultationView/2006122083439.html
『玖』 杭州特色菜有哪些
杭州特色菜主要有龍井蝦仁、西湖醋魚、東坡肉、杭州醬鴨、叫化童雞、宋嫂魚羹、干炸響鈴、西湖蒓菜湯、杭三鮮、魚頭豆腐、金牌扣肉、筍干老鴨煲和杭州熏魚。
龍井蝦仁
龍井蝦仁選用活大河蝦,配以清明節前後的龍井新茶烹制,蝦仁玉白,鮮嫩;芽葉碧綠,清香,色澤雅麗,滋味獨特,食後清口開胃,回味無窮,在杭菜中堪稱一絕。
西湖醋魚
西湖醋魚,是浙江杭州特色菜,始制於南宋。西湖草魚精選西湖草魚作為原料,烹制前先將草魚在魚池中餓養一天,使其排盡體內雜物,去除泥土。烹制時火候要求非常嚴格,必須要掌握得恰到好處。魚燒制好後,淋上一層火熱的糖醋,胸鰭豎起,魚肉鮮美,別具特色。
東坡肉
東坡肉,又名紅燒肉、滾肉、東坡燜肉。東坡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東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異,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紅得透亮,色如瑪瑙,夾起一塊嘗嘗,軟而不爛,肥而不膩。
杭州醬鴨
杭州醬鴨選用的是當年飼養成熟的肥壯鴨子,經先腌後醬精心製作而成,是一道佐酒佳餚也是杭州傳統的風味名菜。肉色棗紅,芳香油潤,咸中帶甜,鮮美的讓人齒頰留香。
叫化童雞
杭州傳統名菜,又稱黃泥煨雞,至今有300多年的歷史。相傳,古時有個叫化子,偷來一隻母雞,在缺鍋少灶的情況下,他就用泥巴將雞包起來,放在紫火中燒烤,燒熟後再剝去泥巴,食之滋味鮮美異常。後來這一泥烤技法傳入飯店酒家,又經過不斷研製改進,逐已成為杭州的傳統名菜。
宋嫂魚羹
宋嫂魚羹,是杭州四大名菜之一,用鱖魚或鱸魚蒸熟取肉撥碎,添加配料燴制的羹菜,因其形味均似燴蟹羹菜,又稱賽蟹羹,特點是色澤黃亮,鮮嫩滑潤,味似蟹羹。
干炸響鈴
干炸響鈴屬浙江名菜,因腐皮薄如蟬翼,成菜食時脆如響鈴,故名。該菜選用豆腐皮捲入精細肉末,切成寸段,油炸而成。色澤黃亮,鮮香味美。干炸響鈴是用杭州地區著名特產泗鄉豆腐皮製成的,其中包裹著密制豬裡脊肉。
西湖蒓菜湯
西湖蒓菜湯又稱雞火蒓菜湯,屬於浙菜系。選用西湖蒓菜作原料,味道鮮美,別具特色。用蒓菜作料製成的「西湖蒓菜湯」。蒓菜嫩莖、嫩芽、卷葉周圍都有白色透明的膠狀物,含有較高的膠質和其他成分,為珍貴蔬菜之一。蒓菜與雞絲、火腿同烹,碧翠鮮醇,雞肉嫩滑,清洌爽口,湯純味美。
杭三鮮
杭三鮮是杭州特有的傳統佳餚,以水發肉皮、魚茸、熟雞肉、熟豬肚為原料,放在一起烹制而成。此菜肉皮柔軟,丸子鮮嫩,味道鮮美,清香爽滑。可以在一道菜品里品嘗到多種風味的不同菜餚。
魚頭豆腐
魚頭豆腐,又叫沙鍋魚頭豆腐,是浙江杭州著名的菜餚之一。魚頭豆腐,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非常豐富。與「魚頭濃湯」相提並論的「姐妹菜」,雙雙並列為杭州的傳統風味名菜。
金牌扣肉
扣肉是杭州地區的傳統名菜,金牌扣肉則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新的經典菜餚,浙江地區特色傳統名菜之一,酥面不爛、油而不膩,造型別致,用薄餅夾食風味更佳。金牌扣肉是杭幫廚師從蘇軾「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的詩詞中獲得靈感,創造了金牌扣肉這道名菜。
筍干老鴨煲
筍干老鴨煲是浙江杭州地區特色傳統名菜之一。以隔年老鴨、天目山筍干、陳年火腿為主要材料烹制而成,湯醇味濃,油而不膩,酥而不爛,生津開胃。
杭州熏魚
以草魚為主要材料製作而成的一道菜品。將魚炸好,放入五香醬汁里浸一下,浸過後,魚酥,醬汁入味,家常下飯或者下酒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拾』 浙江菜有哪些很出名你吃過哪幾道呢
浙江菜有哪些很出名?你吃過哪幾道呢?
1.西湖醋魚,西湖醋魚是浙江十大名菜之一,西湖醋魚也是浙江杭州的傳統名菜。西湖醋魚是用草魚做的,先在清水中養幾天,然後從魚的背部切成兩半,放入沸水中,將魚皮向上燉5下,然後取出放在盤子里,撒上薑末和蒜粉。在碗中加入白糖、料酒、香醋、醬油、薑末、白糖、胡椒粉和濕澱粉,拌勻備用。將調好的汁倒入水煮魚的湯中,大火燒開,加入澱粉,煮至粘稠,再淋在草魚上。
4.油燜筍,油燜筍是寧波奉化區的土特產,在做法上並沒有太多的技巧。盡管如此,它還是在成千上萬的竹筍中脫穎而出,有「第一素食」的美譽。所選竹筍極其鮮嫩,潔白如玉,營養價值豐富。外觀紅亮,雖然富含油和紅醬,糖分較重,但依然擋不住其鮮滑的口感。咬一口嫩滑多汁,非常入味。能為人體補充大量胡蘿卜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很強的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油燜筍油燜筍是寧波奉化區的土特產,在做法上並沒有太多的技巧。盡管如此,它還是在成千上萬的竹筍中脫穎而出,有「第一素食」的美譽。所選竹筍極其鮮嫩,潔白如玉,營養價值豐富。外觀紅亮,雖然富含油和紅醬,糖分較重,但依然擋不住其鮮滑的口感。咬一口嫩滑多汁,非常入味。能為人體補充大量胡蘿卜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很強的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