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肖像瓷板在什麼地方
擴展閱讀
上海堅固潔凈門價格多少 2025-08-10 15:37:48

杭州肖像瓷板在什麼地方

發布時間: 2022-12-31 01:22:38

⑴ 杭州臻奇匯藝術中心是個博物館嗎較現有國家或地方博物館有何特色

臻奇匯藝術中心是集藏品展示、交流培訓、鑒定出版、書畫創作、禪意品茗、藝術金融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類藝術中心。藝術中心位於杭州市濱江區江南大道與信誠路交叉口智匯中心大廈裙樓,展示面積達六千平米。

臻奇匯展示藝術品涵蓋新石器時代、商周、兩晉南朝、唐、五代至宋元明清時代的各類藝術品達五千餘件,頗具收藏保護、展覽觀賞與學術研究價值,展品得到北京文物鑒定委員會、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等文博考古專家的高度肯定。

臻奇匯藝術中心根據陳列展品的特色,分門別類設置了龍文化(九龍至尊)、玉石器(精琢成器)、古傢具(材美工巧)、陶瓷器(泥火天成)、民窯瓷(爭奇斗艷)、佛造像(妙相庄嚴)、壺具(壺里乾坤)、瓷板畫(珠山畫魂)、書畫(名真精新)等九個主題展廳,遊客可以從中深刻感悟「臻品萃集始為臻,奇珍觀止更是奇」的至高境界。

藝術中心通過充分展示傳承古代文明的實物依據,以「傳遞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脈絡主線,從豐富藏品中進一步提煉出「龍文化」、「茶文化」和「佛像文化」三個展示主題,重點突出中國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博大精神和深邃文化內涵,遊客可以從中體驗獨特中國文化之優長。前來參觀的杭州市民和外地遊客無不對臻奇匯藝術中心的豐富藏品表示震憾和贊嘆。

⑵ 景德鎮哪裡有畫瓷板肖像畫的!!急!!

到處都有,你去老陶院陶瓷一條街看看,那裡都是一些老師的,工匠的就要去市中心的陶瓷城去看看,我記得沃爾瑪旁邊有很多畫瓷板肖像的

⑶ 進賢哪裡可老人肖像瓷板

鵬程陶瓷大板岩板。根據查詢相關公開資料顯示鵬程陶瓷大板岩板位於進賢縣古城路與晏殊大道交叉口。

⑷ 南昌瓷板畫的介紹

南昌瓷板畫,又稱肖像畫,瓷像,是江西特有的一種繪畫藝術,是在中國傳統繪畫法、陶瓷彩繪和西方攝影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繪畫藝術與燒瓷工藝的巧妙結合。南昌瓷板畫,誕生形成於古都南昌,主要流傳分布在南昌市、景德鎮、九江等及鄰近省、市。南昌市是歷史文化古城,舊有豫章、洪都之稱。2200多年的悠久歷史,賦予了南昌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之地理環境,使之成為歷代商賈文人流連之地,而鄰近景德鎮的陶瓷文化,則促進了瓷板畫的發展。

⑸ 有個大名家梁總石的肖像瓷板畫有人要嗎

我們每個人的面容,其實從法律上面來講,也就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肖像。如果他人要利用公民的肖像進行一些活動的話,此時需要經過該公民的同意,否則的話就會構成對肖像權的侵權。但具體來說,法律中規定的肖像權內容具體包括了哪些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肖像權有哪些特點?

1、肖像權的權利主體只能是自然人。只有自然人才擁有肖像及其肖像權利。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由於不存在客觀的、能夠獨立反映其容貌的「肖像」,因此不享有肖像權。

2、肖像權也具備一種財產利益。這種財產利益是通過肖像權人的人格利益所派生和產生的,它允許肖像權人在一定的范圍內有限度地轉讓肖像權,允許他人製作和使用自己的肖像,並從中獲得應有的使用價值。

3、肖像權還是一種標識性人格權,具有基層性。肖像權的基本作用在於以外貌形象標識人格,藉以辯識每一個特定的自然人。

二、肖像權的內容包括哪些?

肖像權的內容如下:

(一)公民有權擁有自己的肖像,擁有對肖像的製作專有權和使用專有權。

(二)公民有權禁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權或對肖像權進行損害、玷污。

1、肖像製作專有權

就攝影而言,即通過照相將自然人外貌形象固定在一膠片、相紙或其他物質載體上,使自然人的形象轉化為肖像的全部過程。

肖像製作專有權內容包括:

(1)肖像權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或他人、社會的需要,自己有權決定自我製作肖像或由他人製作自己的肖像,他人均不得干涉;

(2)肖像權人有權禁止他人未經自己的同意或授權,擅自製作自己的肖像。非法製作他人的肖像,構成侵權行為。

2、肖像使用專有權

肖像一旦固定的一定的物質載體上(製作出來),使獨立於世,可以為人們所支配、利用。盡管肖像的利用價值有普遍的意義,但享有使用專有權的只能是肖像權人。其基本內容是:

(1)自然人有權以任何方式使用自己的肖像,並通過使用取得精神上的滿足和財產上的收益,他人不得干涉(但不得違反法律和公序良俗)。

(2)自然人有權允許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並決定從中獲得報酬(這需要與使用人平等協商,簽訂肖像使用合同)。

(3)自然人有權禁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

3、肖像利益維護權

肖像利益是公民專有的人格利益,他人不得干涉和侵犯。其內容是:

(1)公民有權禁止他人未經自己允許製作自己的肖像;

(2)公民有權禁止他人未經允許使用自己的肖像;

(3)公民有權禁止他人對自己的肖像進行毀損、玷污、醜化和歪曲。

關於肖像權內容主要包括了三方面的,即上文中介紹到的肖像製作專用權、肖像使用專用權以及肖像利益維護權。而現實中,要是有人隨意侵犯他人肖像權的話,此時就要承擔一定的侵權責任了。必要時,也可以委託專業律師來幫助維護肖像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 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非以營利為目的發布他人肖像
這種情況,由於只是單純地將他人肖像發布到網上而沒有以營利為目的,一般不屬於侵犯肖像權的行為。況且,權利人當時已經明確表示同意,因此,將其在網上發布的行為並不構成侵權行為。

至於後來,權利人反悔要求刪除該照片,那就只需從網路上刪除該照片,而不用承擔任何賠償責任。

第二、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

雖然當初是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的,但已經獲得權利人同意,因此無需承擔侵權責任。

至於權利人反悔,要求你從網路上撤回該照片,你該如何應對取決於當時的約定。如果當初你們協商一致,權利人明確授權你可以使用他的肖像,那麼他也不能隨意反悔。因為誠實信用原則是民法的基本原則,你出於商業目的使用他人肖像,他如果可以擅自反悔肯定會給你造成經濟損失,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

如果他只是同意你發布到網路平台上,而並沒有和你達成具體明確的肖像權使用協議,那麼他當然可以臨時反悔,要求你在網路平台上刪除該照片。當然,由於當初你經過了他的同意,他也無權要求你賠償損失。

⑹ 誰能介紹一下「珠山八友板畫」

晚清民國年間,江西景德鎮一帶聚集了不少創作瓷板畫的藝人。

1928年的一次偶然機會,一位客商預訂瓷板畫,瓷板畫藝人王琦、王大凡聯絡同好鄧碧珊、汪野亭、何許人、程意亭、畢伯濤、劉雨岑,每人畫一幅瓷板畫,畫完之後,很多人看了都非常驚訝和喜歡,請他們八人繼續畫。這樣,他們後來就成立一個瓷藝社,取「花好、月圓、人壽」之意,雅稱「月圓會」,相約每月望日,月圓雅集珠山,以畫會友,以會聚友,切磋畫藝,稱為「珠山八友」。實際上,「珠山八友」前後共有十人,分別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許人、徐仲南、鄧碧珊、田鶴仙、畢伯濤和劉雨岑。

「珠山八友」以瓷入畫,以胎為紙,在瓷板上彩繪,從而誕生了濃艷俏麗的新粉彩。這些作於瓷板上的畫,汲取了中國畫的營養,繪出的各種山水人物花卉走獸無不光彩傳神,栩栩如生,其筆法、墨韻、色彩和同時代的海上畫派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王琦的畫風瀟灑豪放,王大凡的畫風形神兼備,汪野亭的青綠山水自成一派,徐仲南的竹,田鶴仙、程意亭、劉雨岑的花鳥,現在看來仍然生機勃勃,尤其是鄧碧珊的游魚,似乎到今天也無出其後者。

「珠山八友」創作的鼎盛時期為晚清、民國至文革前的數十年間,留下的作品不多,歷來是陶瓷收藏家夢寐以求的收藏品。

專家鑒定經驗和自身體會結合,總結出了以下的鑒別要領:

一、從作畫用的瓷器和瓷板上加以甄別。

「珠山八友」都是繪瓷名家,對用於創作的瓷器都嚴格的選擇,他們所用的瓷器胎質細膩,造型完美,瓷板平整,厚薄均勻,不見疵點,看到胎質粗松,燒制變形,厚薄不勻,翹曲有疵的作品,就可定為贗品。

二、從題款的字跡上辨別,「珠山八友」的作品都是書畫俱佳的精湛之作,雖各人風格不同,但留在作品上的文字都是純熟流暢,揮灑自如,那些字體大小不一,字形生硬拘謹的,絕不會是真品。另外「珠山八友」作品中有時也出現簡化字,但幾率很小,若看到建國後的簡化字,正好露出了馬腳。

三、從瓷器繪畫的品相辨認:民國迄今不到百年,「珠山八友」作畫的瓷器又經反復選擇,所以畫面一般還保持著光澤亮麗、圖文清晰的特徵。若見題款文字磨損,畫面脫彩,模糊不清,多是作舊騙人。

四、從落款的干支紀年分辨:「珠山八友」生卒年齡差距較大,必須對每個人的生卒詳細了解,有的作偽者不了解「珠山八友」的生卒,落款時任意選擇一個干支年款湊數。若發現「珠山八友」卒後年款,必是偽作。

五、從繪畫的風格辨認:「珠山八友」的每幅作品都十分精細,山水秀逸,人物傳神,花鳥富有生氣。偽作往往生硬造作,匠氣十足,沒有一點大家風范。對少數摹仿極精的作品,要仔細觀察,必會發現拘謹死板的痕跡,與自然流暢、揮灑自如的風格相形見絀。

要掌握這些鑒定要領,關鍵是要了解「珠山八友」字畫的風格和一生的風格變化,同時要了解他們的生卒年份。有些人往往不是從要領上去鑒別,而是去看瓷板背面的筋麻紋,看瓷面是否老氣,看框架配件等等,這樣鑒定必將誤入歧途。必須知道,這些都不是鑒定「珠山八友」的作品的標准,板背筋麻紋是燒制瓷板的工藝問題,有筋無筋,有紋無紋都有「珠山八友」的作品,至於框架配件純屬人為可變之物,與鑒定毫不相干。
珠山八友的瓷板畫藝術在繼承粉彩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力圖在瓷藝與畫藝上有所突破,以王琦為首的這批瓷畫家是一個創立了「新粉彩」瓷藝的畫派。王大凡在他的作品《珠山八友雅集圖》上題詩雲:「道義相交信有因,珠山結社志圖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魚蟲獸與人。畫法唯宗南北派,作風不讓東西鄰。聊得此幅留鴻爪,只當吾儕自寫真。」鮮明地表白了他們結社志在求變創新的宗旨。
珠山八友成員不斷改進彩繪工藝,探索新的表現手法。如鄧碧珊借鑒吸收東洋畫技法,以肖像畫的細膩畫魚藻。王琦人物畫在乾隆粉彩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早年畫瓷像的技藝,又吸收西洋畫法,人物頭部刻畫細膩,明暗光影富有變化,被後世俗稱為「西畫頭子」。汪野亭熟練掌握粉彩顏料中的綠色、藍色,並在運用這些顏色方面獨具匠心。王大凡研究出「落地粉彩」畫法,不用玻璃白填底色,直接將色料填繪在瓷胎上,再罩雪白、水綠之類料色,簡化工藝,畫意更濃。程意亭的花鳥設色,既有文人畫清雅的一面,又有工筆重彩的艷麗,其填色工藝達到運用自如、駕輕就熟的程度。劉雨岑創立了「水點桃花」畫法,用含有色料的水筆,依次點染在相應大小的「玻璃白」底色上,既有傳統填色的粉潤效果,又具有畫意生動的韻味。他在自己的文章中還寫道:「記得過去,我在瓷上表現桃花時,由於對料性掌握得不夠,以玻璃白摻染洋紅點出桃花,燒後成色發烏,後來經過反復試驗,採取先以玻璃白作花,再在其上以洋紅點出的辦法,才得出國畫桃花的效果來。由此可見,要用祖國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國畫來裝飾最具有優良傳統的瓷器,使它們結合在一起,成為我國民族文化中一朵永開不敗的鮮花。作為陶瓷美術工作者,除了要對料性、對瓷畫有豐富的經驗和技巧之外,還必須熟諳國畫用墨用色的技法。」珠山八友瓷畫家的這些彩繪新工藝有的已成為一種技法,在粉彩中廣為運用,有的已成為一種瓷畫形式被後人繼承。
珠山八友成員傳世作品多少不同,年代有別,但瓷板畫都是各位創作生涯中的主要部分。他們喜歡在平面上或接近平面的器皿上表現自我,這體現了珠山八友以「畫」為主的文人畫追求取向。就目前所掌握的資料可尋其藝術軌跡,了解其個性面貌。
徐仲南,號竹里老人,少時入南昌某瓷店做學徒習彩瓷,青年時期以畫人物為主,中年則改習山水,晚年畫松竹,一生以畫松竹著稱。作品蒼勁挺拔,蕭疏縱逸,清新秀麗,不落俗套。書法遒勁娟秀,詩韻挹趣無窮。為人平和清逸,與世無爭。
《天風颯颯·粉彩瓷板畫》(圖1)以橫式構圖,奇異空靈,右下角兩塊秀石,一高一低,以雨點皴法表現,墨色皴染,敷以石青,蒼厚堅硬,極富質感。石後由右向左斜出的風竹,群居不倚,獨立不懼,刪去了不少繁瑣細節,葉梢風翻轉折,一絲不苟,無板滯之弊,爽快生動,表現出秀竹勁節之氣。清冷的色調,概括的筆法,配以詩書印章,具有濃郁的中國文人畫意味。粉彩著色光亮淡雅,層次清晰,富有立體感,更具瓷板畫裝飾表現的藝術魅力。此幅作品為徐氏70歲時所作,正是其純潔、虛心、氣節、操守美德的再現。徐仲南所畫竹子,多為溪邊崖下水竹,枝幹細勁,搖曳臨風,竹葉多為仰葉,疏密濃淡頗有章法,所配青石多以尖筆或斜點表現,似皴似苔,蒼潤渾厚。晚年專攻竹石以後,形成了不尚華麗、追求平淡古雅的創作風貌。
鄧碧珊,號鐵肩子,清末秀才,早年在家教私塾。廢科舉後到景德鎮,初始以賣字畫為生,後到景德鎮瓷業學堂任教。思想活躍,頗能接受新生事物,具有開創精神,為景德鎮瓷上肖像畫創始人。他不僅開瓷板肖像畫之先河,而且最早使用九宮格放大繪制肖像,並大膽借鑒吸收東洋畫技法。後畫魚藻,風格獨特,在景德鎮享有「魚王」美名。鄧氏書法規整遒勁,章草涵韻很足,王琦也曾執弟子禮向其學習書法。珠山八友中他去世最早,留下作品不多。

《福建金山塔·墨彩瓷板畫》(圖2)構圖平正,屋宇和金山塔居畫面中間,波平雲淡。作者以炭精擦筆畫法表現,屋舍以艷黑單色描繪,細致部分用篤筆篤勻,嚴謹精緻,層次細微。擦筆畫是瓷上肖像畫的基本技法,可細膩地畫出復雜的形象和細節豐富的濃淡層次。鄧碧珊早年畫瓷像,所畫建築風景瓷板畫多以瓷像畫法表現,畫風獨特,特點明顯。作品上未題年款,只題:「福建金山塔。鄧碧珊畫。」從作品來看應是鄧氏早年所畫,當屬20世紀20年代之作。
《清白傳家·粉彩瓷板畫》(圖3)右下角繪一簇水藻,水藻以黑料勾描,用水綠在施有玻璃白的粉底上進行濃淡積染。兩尾游魚描繪工整,數點浮萍不甚經意,厚不因多,薄不因少,畫面構圖簡約,設色清麗,筆精墨妙。左上方豎題:「清白傳家能耐久。時屬丙寅夏月仿六如之法筆,碧珊畫意。」丙寅年乃民國十五年(1926年),此作為鄧氏53歲時畫。鄧碧珊畫魚藻體現了他在將中國畫筆墨意趣與日本繪畫技法結合上所做的努力。其創作高峰期是20世紀20年代前後,當時的作品多為水藻一兩簇,游魚兩三尾,浮萍數點,不事波濤,也無瀲影,悠然恬靜中透出一派生機,得其形,也得其趣。曾有人問其畫魚秘訣,他一言以蔽之:「游而不散。」其言甚是精闢。
何許人,名處,字德達,少時學繪青花,後改學粉彩。初時常以清初「四王」之作為範本,循古人規范,摹前人畫跡。書法從「二王」入手,後學漢隸,善微書,能在徑寸印泥盒上書寫《出師表》、《赤壁賦》,以畫雪景山水見長。作品法度整飭,筆跡磊落,晶瑩剔透,深遠荒寒。
《雪滿梁園·粉彩雪景瓷板畫》(圖4)繪宋朝汴京八景之一的梁園雪霧。畫面以界畫技法布景,俯視構圖,嚴謹自然又有氣勢。以墨彩勾畫景色,樹竹凌空,枝梢渾全;秀石玲瓏剔透,粉裝玉砌;重檐樓台雪色濃重,柵欄稍染藍色,使畫面頓顯冷艷之美。樓閣之中飲酒賞雪,庭院里以朱紅點綴人物,表現出冰天雪地和民間喜氣。遠山如玉琢晶鏤一般,筆墨秀潤磊落,意境深遠。畫上寫唐伯虎詩:「雪滿梁園飛鳥稀,暖煨榾拙啟雕(閉柴)扉,地爐溫卻(瓦盆熱得)松花酒,剛是溪頭(丁)拾蟹歸。」由題而妙,詩韻悠悠。該瓷畫藏於景德鎮陶瓷館。
1916年以後,何許人畫瓷漸以雪景山水為主。此時表現雪景山水的風格在構圖上遠承宋人造景取勢之長,筆墨上取「四王」之法,但在瓷畫工藝上已逐漸摸索出一套革故鼎新的技法,巧妙地把粉彩玻璃白運用於雪景山水之中,使畫面彩料濃淡自如,雪色逼真,層次有度,既有傳統填色的粉潤效果,又具有畫意生動的意味。中年以後,何許人的瓷畫技藝日臻完美,他著重於畫理與技巧的結合。在藝術形式上,何氏的雪景山水講究章法布局,注重近、中、遠三重構圖,山勢相疊,坡岸交錯,層次有序。在筆墨技巧上均以墨彩為主勾畫山嶺,敷粉留白表現雪色,而在—些細節描繪上,何氏同樣以細膩的畫筆刻畫,如蹇驢踏雪,路上留下連串痕跡層宇樓台,總以一兩處暖色調點醒。他的作品無論是大幅瓷板畫,還是小件印盒都用筆精到,工麗嚴謹。他能融詩、書、畫、印為一體。其書法行筆穩健,轉折圓渾,頓挫變化明顯,字與字之間少連筆,卻有綿延直下,一氣呵成之勢。
王琦,字碧珍,號陶迷道人。為珠山八友之首,初以捏人面為生,後與鄧碧珊學畫瓷板肖像。先以錢慧安仕女畫為藍本,後改學「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以寫意人物畫見長。王琦晚年的作品開始擺脫錢慧安和黃慎的影子,在繼承中有了自己的特徵,線條放達而又疏鬆,尤其中鋒用筆,比黃慎的線條更有厚度,也更概括。他的作品常以草書題記,恣縱遒勁,運古融今,別具一格。
《鍾馗·粉彩瓷板畫》(圖5)單繪人物,烏紗紫袍,鬢須滿臉。作者以西畫手法描繪人物臉部,明暗關系清晰,神情捕捉准確,筆法細膩。衣衫的表現以中鋒用筆,有黃慎恣縱的筆意,線條簡略流暢,准確凝練,遒勁有力,抑揚頓挫盡顯精神,有以草書入畫的放達和力度。以干筆皴描藍袍,輕敷淡染,層次變化微妙而豐富。作品畫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為王琦44歲時所作

⑺ 楊厚興的瓷板畫

瓷板畫,又稱瓷上肖像畫,是在中國傳統繪畫法、陶瓷彩繪和西方攝影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是繪畫藝術與燒瓷工藝的巧妙結合,具有濃郁的贛文化特點。瓷板畫約創始於清朝1892年,創始人為鄧碧珊,由其徒弟梁兌石發揚光大。民國初年,南昌人梁兌石在中山路繁華地段開設麗澤軒瓷庄,聘請藝人按顧客要求繪制肖像和粉彩瓷器,開創瓷板畫在南昌發展的先河。在他的帶動下,各類瓷像館陸續出現,同時也誕生了梁燮亭、楊厚興、吳月山等一批瓷板畫家。
「天地山川收筆底,衣冠人物出毫端」,楊厚興的畫,可謂丹青獨創一家風,他以人物為主,兼畫山水、人物舞蹈和古代傳統畫。尤其是他的人物畫像,筆法細膩,色彩講究,人物形態逼真,細膩,質感等均屬國內外一流水平。1933年,他的作品被選送到美國芝加哥參加世界博覽會,一經展出立刻引起轟動。不久,他的作品在南昌市中山紀念堂展出,並獲得好評。20世紀30年代,為美國好萊塢拍的英文版《王寶釧》畫過劇照,並參加美國芝加哥博覽會,受到好評。30年代中期,楊厚興開始嘗試在黑白瓷像的基礎上再罩一層彩色,重新燒制,技法和效果類似上海的擦筆月份牌年畫。直到50年代初,他才試製成功直接用彩色繪畫瓷上肖像,使瓷上肖像畫的色彩更為豐富,表現力也更強。
1948年,在南昌開設「最明軒畫庄」,成為南昌市權威瓷像畫庄之一。1954年,先後在南昌市瓷像合作小組、合作社、南昌工藝美術廠工作。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合作社副主任、廠長、名譽廠長,省、市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分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多次被評為省、市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1979年,國家輕工部首次授予楊厚興等34人為「中國工藝美術家」(1988年改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他也是瓷上肖像畫作者至今為止唯一獲此殊榮者。獲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
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覽,多次到廣交會出場表演,均獲得好評。1957年,作品《新疆舞》、《電影演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覽;1959年,作品《齊白石肖像》、《白楊肖像》,參加慶祝建國十周年展覽;1964年,作品《洗衣小女孩》,參加五省衛生美術展獲優秀作品獎;1971年的《劍舞》,1979年的《周總理遺像》、《幻想曲》、《柯達克人》、《日本少女》,1981年的《契普斯的女兒被劫》等均獲優秀作品獎。作品「真摯的友誼」照片在《裝飾》雜志發表;「印度尼西亞舞」彩照發表在《人民畫報》1980年第三期。作品多幅分別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江西省工藝美術館收藏。個人六次在「廣交會」作現場技藝表演。在廣交會上,其作品《秦怡肖像》、《張伐肖像》、《周信芳劇照》、《梅蘭芳<洛神>劇照》、《伊文思》、《愛因斯坦》、《西方女郎》及《春江花月夜》、《霓裳曲》等深受外賓和海外僑胞歡迎。作品遠銷美國、日本、蘇聯、泰國、新加坡和港澳地區。1985年1月又於南昌舉辦過個人作品展。論文《瓷板畫像的創作》登載在1982年3月由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和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合作編印的「論文選」第一集。
從1964年春季開始,楊厚興受廣州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組委會的邀請,連續在六屆廣交會上作瓷上肖像畫現場表演,大大擴大了瓷上肖像畫藝術在世界各國和地區來賓中的影響。當時,廣交會會刊以及港澳的報紙、報刊都有專文報道。此後,楊厚興先後為英國伊麗莎白女王、首相撒切爾夫人,美國尼克松總統等多位世界名人畫過肖像,在世界藝術領域中具有了有一定的影響。他的作品,被國際友人譽為「瓷像藝術的精華」。
楊厚興的作品筆調細膩,形象准確,光影層次豐富,人物表情生動,人物的肌肉、發須、服裝以及配景中的玻璃、竹木、金屬物件等,質感逼真,生動傳神。他的作品既有中國畫傳神的特點,又將攝影、油畫、粉畫、水彩等技藝應用於瓷畫,為瓷板畫的創新作了大膽嘗試。他還利用新材料。新工藝、新設計,成功地創制了白玉片畫和螢光雙面畫等新品種。在白玉片上,將瓷用顏料繪成油畫和國畫效果的人物、風景,用傳統的線描加彩的方法畫《木蘭從軍》、《仕女圖》等小台屏,借鑒蘇州雙面綉的效果,創制了雙面台屏《熱帶魚》、《金魚》等,均獲得了其他畫種所不能達到的藝術效果。中央電視台還向全國播放介紹他的瓷板畫藝術的專題片。
他關心家鄉的經濟建設,為家鄉陶瓷工藝品生產培養人才,親自為黎川華山瓷廠送廣交會參展的大型板屏風作畫,並將畫資數萬元捐給家鄉扶貧事業。晚年,他仍致力於藝術創作,這期間,他還收了好幾個弟子。1992年,在南昌市水觀音亭一幢花園式的小樓里,楊厚興走完了77歲人生之路。(1915—1992年),江西南昌瓷版畫工藝美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