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司馬是什麼官
擴展閱讀
上海堅固潔凈門價格多少 2025-08-10 15:37:48

杭州司馬是什麼官

發布時間: 2022-12-31 01:50:51

A. 古代的太守、刺史、州牧、司馬有什麼區別嗎都分別是什麼樣的官職

太守
戰國稱郡守,漢改太守,為一郡的行政最高長官。秦分三十六郡,比縣大。相當於現在的省轄市市長。
【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後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州牧
我也不知道
【司馬】
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

B. 司馬,太守,刺史。那個官大分別干什麼的不要復制!不要復雜!簡潔明了!二十分鍾內回答啊!家庭作業

司馬主管軍事,三公之一,其餘兩個分別是司空司徒,分別掌管工程和人民.最大
刺史,是掌管州的,如徐州刺史,荊州刺史.二大
太守最小,是郡官,如北海太守

C. 古代的太守、刺史、州牧、司馬有什麼區別嗎都分別是什麼樣的官職

州刺史: 漢武帝時分全國為十三個監察區,稱為州,後演變為行政區,刺史(後改為州牧)為其首席行政長官,後來同時兼管兵權。 州下為郡,設有官員為 郡守: 又名太守,為一郡中的最高長官。 郡尉: 專為掌管一郡的軍事,後來改稱都尉。 郡丞: 為郡 之副長官,掌管文書、治安。 郡下為縣,設有: 縣令: 萬戶以上的縣的行政長官稱縣令,萬戶以下的稱縣長, 縣尉: 大縣二人,小縣一人,掌握一縣的治安。 縣丞: 為縣令輔佐。 縣下為鄉,設有: 鄉三老: 為掌管教化的鄉官,治理一鄉的事務。 嗇夫: 掌管訴訟和賦稅的鄉官。 游徼: 掌管一鄉的巡察緝捕。 鄉下為亭,設有: 亭長: 管理一亭的治安,兼理該亭民事。 求盜: 協助亭長,專門從事治安 管理。 亭下為里,設有: 里正: 掌管一里的民事,是縣里任命的不脫產的服役者。 里監門: 協助里正監理治安。 司馬與司徒、司工並稱「三有司」。軍政與軍賦,為朝廷大臣,常統率六師或八師出征

D. 唐代的司馬是什麼官職

唐代司馬為安置被貶官員的閑職,為從五品。大概相當於現在市人大、政協的副主席等(副廳級)。

唐代別駕、長史、司馬稱為「上佐」,因其品高俸厚,又不親實務,故多用以優待宗室或安置閑散官員等,所以白居易稱這類官為「送老官」。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江州司馬青衫濕」當時指白居易自己被貶九江郡司馬,現在引申為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

(4)杭州司馬是什麼官擴展閱讀

歷代「司馬」的職能

一、殷商時期開始設置

殷商時代司馬,位僅次於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徒、司空、司士、司寇並稱五官,掌軍政和軍賦。

二、春秋時期延置

司馬是專門負責管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軍職,掌握著戰車與戰馬。

三、西漢設置大司馬

西漢武帝取消太尉一職,設置大司馬。 西漢一朝,常以授掌權的外戚,多與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等聯稱,也有不兼將軍號的。

四、東漢

大司馬東漢初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東漢末年又別置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

五、魏晉南北朝

三國官制基本沿襲了東漢官制,曹魏在三公之上另設大司馬,為上公,第一品,位在大將軍之上,一般由大將軍升遷而來。南北朝置廢不常。陳用作贈官。北朝魏、齊的大司馬與大將軍為「二大」,武將中排名第一,也在三公之上。

六、唐代

唐代州刺史從三品,其下佐官有別駕1人,從四品下,長史1人,從五品上,司馬1人,從五品下等。別駕、長史、司馬稱為「上佐」,唐制規定,凡刺史缺員或為親王兼領時,上佐可代行州事。但在一般情況下,上佐並無具體職任,因其品高俸厚,又不親實務,故多用以優待宗室或安置閑散官員等。

七、明清

明清時用為兵部尚書的別稱,統管全國軍事行政長官,明代正二品,清代從一品。

E. 請問司馬青衫指的是什麼

司馬青衫作為典故,出自於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詩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青衫一詞,是白居易作為司馬身份的標志,後來也指地位低下的文人。而"司馬青衫"表達的是"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意思。因此,古代詩人常用此典故來表示由於內心痛苦而傷心流淚。

白居易後被任命為蘇州刺史,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長七里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簡稱「山塘街」。武宗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於洛陽,葬於洛陽香山,享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