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有哪些古巷
擴展閱讀
天津刑警在哪裡上班 2025-08-07 19:38:51
天津理工哪個學校最好 2025-08-07 19:37:14
廈門惠民工程怎麼樣 2025-08-07 19:36:31

杭州有哪些古巷

發布時間: 2023-01-01 09:01:24

⑴ 杭州下城區有哪些名勝古跡

梅王閣

位於永豐巷中段,北與孩兒巷毗連,南出慶春路,址永豐巷25號。
梅王閣系字畫收藏家高野候先生住宅,因收藏元代至正年間著名畫家王冕的一幅「墨梅」(此畫當時被稱為梅王)而得名。墨梅一直掛於此閣,故稱梅王閣。文革期間「梅王」畫不知去向。

梅王閣建於1930年,磚木結構,原有平房18間,佔地2.28畝,1979年建杭州美術公司時大部分被拆,僅存一間及地下室,為高野候後裔翁世女是居住,後為永豐巷居委會辦公室。梅王閣擬定為杭州市文物保護點。

明宅(茅宅)

位於新華路北段,址新華路267號。
茅宅座西轉東,其建築布局與原建築已略有改動。現存二進,第一進為前廳,為三開間九架梁木結構建築,金柱粗實,門檻高闊,與二進石庫門中心相對。前廳面寬12米,進深12.5米。第二進為座樓,五開間梁木結構樓房建築。該房樓上前面的檐柱支在樓下檐柱與內柱的梁枋上,所以樓下檐口較長,前後檐柱上有長方形牛腿承托,花式圖案簡潔、明快。樓廳後面為空地(原系後園),右側有井,青條石砌成;水質清澈,源足。

該房主茅國祥(約70歲)之祖父於百年前買進。茅家廚房內發現60公分見方的地坪磚一塊,上面刻有「明萬曆貳十伍年造」等字樣,根據房屋結構,構件、梁架、柱子及丁頭拱、蝴蝶木等與上述地磚,經專家鑒定認為該宅為明代建築。後經市園文局進行修繕,並把拱墅區霞彎巷15號明代建築陳宅並入,定名為「明宅」,於1997年4月以杭州市文物監管市場名對外開放。現屬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水星閣

位於環城北路中段,杭州電子管廠內,南臨新橫河,北出環城北路,址環城北路(杭州電子管廠內)。建於南宋,數次倒塌,多次修建,清末重建。
《杭州坊巷志節要》:宋張功甫舍宅為寺,紹熙元年,賜額廣壽慧雲寺。寺內有水星閣,以禳杭城火災,地以閣名。慧雲寺碑,1963年公布為杭州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杭州市房管局調查:水星閣建有觀音殿、廂房、禪堂等,佔地27畝7分。水星閣共三層,四面裝有玻璃。1962年杭州電子管廠建造廠房時被拆,僅存石碑兩塊,一塊嵌在廠內花圃牆上,系同治七年重建水星閣時的記錄,楷書記水星閣名稱的由來及興廢歷史。高81公分,寬101公分,《重建水星閣記》碑已於1997年6月17日移至杭州碑辦保存。另一塊在水星閣11號居民住宅家,是同治七年重建時的功碑。

鹽橋

位於慶春路中段,跨中河。唐景福二年(895),錢繆築羅城有十座城門,鹽橋門在鹽橋西。鹽船多聚泊於此,故名。橋上原有惠濟廟,祀蔣氏三兄弟,故鹽橋又名惠濟橋。咸淳初,京尹請於朝,賜廟額曰「廣福」,故又名廣福橋。此橋雙梁,一承廟基,一為行道,俗名聯橋。民國八年建鹽橋大街,改拱橋成平橋。1986年整治中河時重建,北橋石刻謂「古惠濟橋」,橋巔由胡慶余堂制葯廠出資建「慶余亭」,南橋於1992年拓寬慶春路時夷平,成為路的一部分。其實鹽橋基礎由三橋組成,中間一橋被檔,橋名待查。鹽橋擬定為杭州市文物保護點。

司徒雷登故居

位於耶蘇堂弄中段,東出中山北路,西鄰下城人民醫院,址耶蘇堂弄3號。建於清道光初。系磚木結構中西式二層樓房,平排三幢,樓上前面有走馬廊,佔地面積為4138.5平方米, 建築面積為731.95平方米。因年久失修,現已由杭州市「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出資重建。
司徒雷登在民國年間曾任美國駐華大使,故居系其父司徒爾來杭傳教時(1873)年所建,司徒雷登出生於此。司徒雷登1919年任燕京大學校長才離杭。1947年曾來杭州探望故居,當時杭州市長周象賢授予杭州市榮譽市民。住宅系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龍興寺唐經幢

龍興寺唐經幢:位於延安路北段燈芯巷口。
《西湖游覽志》:祥符寺,在祥符橋畔。梁大同二年(536)邑人鮑侃舍宅為寺,舊名發心;唐貞觀中,改眾善;神龍初,改中興;後改龍興。宋真宗時改大中祥符。其廣九里,子院有千佛閣、諸天閣、戒壇院,院內有鐵塔一、石塔四,錢王所鑿九十九眼井。德佑二年元兵至,城陷寺毀。至元二十八年重建,稱龍興祥符戒壇寺。至正末又毀,明洪武間重建。乾隆二十九年毀於鄰火,後又重建。咸豐十一年毀於兵火,十二年又重建。光緒時,龍興寺僅為小庵。

龍興寺內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俗稱唐經幢。建於唐開成二年(837)正月一日,建主鄭徹,同建造僧宗亮,同句當造幢吳中則,處士胡季良書,都料匠吳興沈鬱,弟咸刻字。幢高(光緒營造尺)五尺五寸,分八面,上刻陀羅尼經序和經文題記。胡季良系唐代著名書法家,書寫工整秀麗,挺拔有力。唐經幢曾被湮沒,明崇禎丙子年(1636)發掘歸寺。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由須彌座、磐石、幢身、檐子、短柱等組成。呈八角形。幢總高3.5米,其中幢身為1.7米,周長2米,頂部周圍有高30公分的石佛造像16尊,經幢底座青石雕花,高57公分,周長4米。幢身為太湖石,其中三面已有明顯的斷紋,幢身刻經序和經文題記,文字基本完好,字大小為3X4公分。唐經幢是杭州現存年代最久的經幢,系「武林城中罕存唐人遺跡」,為「杭州金石之冠」,曾錄於阮元《兩浙金石志》中。

據《龍興寺志》載:現經幢系崇禎九年從土中發掘。交蓋經幢的八角亭,乃同治十二年的建築,屋面青瓦出檐、象鼻雀替,亭內畫棟雕梁十分精細。

唐經幢於文革期間,有人用十六磅大錘企圖砸毀(破四舊),幸被當地群眾制止,但已留下傷疤殘痕。

唐經幢系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拆遷周圍住戶,闢地建亭綠化,重點保護,成城區內一景。

下城區古井錄

井,即水井,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一為飲,一為用。古代因井設市,里人相聚汲水,有物買賣,因成市,稱井市,亦叫市井。
唐李泌鑿六井,開陰竇(暗渠)引西湖水入井,使「民足於水,井邑日富」。據民國19年底調查,杭州共有水井4842口,平均20戶擁有一口。民國20年(1931)8月15日,杭州自來水正式供水,但水費昂貴,非殷富之家不敢侈想。建國後,自來水逐漸普及,下城區1981年統計,有水井1612口。

1984年,下城區對轄區內古井進行普查,以光緒十八年(1892)輿圖局測繪的《浙江省城圖》有載的為准。今編撰此水文資料,或許有心者有用。

1、茅山泉井《珍珠泉井》,位於石匠弄23號門邊。《杭州府志》:茆山泉在貢院東南彌勒寺側。道光間,仁和高鳳墀創開,一名珍珠泉,井欄有石刻。《說杭州》:「茅山泉井,在城內高級中學之東南,彌勒寺側,清道光間,仁和高鳳墀所開,次其為宋時茅山河故道,故次為名,井欄有石刻,一名珍珠泉。

井水深3米,井孔由青條石?成,上部已用紅磚修砌過,內壁有青苔。井欄已非原物,井欄內經32公分,外經52公分,高27公分。井水臭且臟。

2、雙眼井,位於新華路雙眼井巷口。系露天公用井。水源充足,供周圍數百戶居民應用。據1995年新出版《杭州市志》卷一P329載,大東門雙眼井,屬孔隙水,開鑿在第四紀中,海積層。原杭州市區有名的井泉。水清澈,雖旱不涸。自建杭州縫紉機廠後,受污染,井水時清時渾。井由青條石?成,呈菱角式,井壁條石由於長年累月與水桶碰撞、摩擦已光滑無棱,據里人反映,二井井欄原相連,破損後換。井深5.8米,井欄一大一小,大的呈八角形,內經34公分,高35公分;小的呈六角形,內經35公分,高32公分。

3、六克巷井,位於六克巷31號門口。系露天公用井,井水清沏,水源充足,從不枯竭。井壁由青條石砌成,呈菱角式,內長青苔,井深6米,井欄呈六角形,高35公分,內經35公分。附近水井皆污染渾濁,唯此井可用,汲水用者多達三四百戶居民。

4、顯真道院井。位於慶春路174號。《西湖游覽志》:「顯真道院在慶春門內。」建炎三年(1129),王慶舍地建造。清雍正間重修。大殿前有井兩口,稱日、月井,日井已於解放前填平,此乃月井。井內壁呈菱角式,由30×20×18公分方塊石砌成,由於年久,地表下沉,井圈上加了兩節,最古的井圈已埋沒在井口地下。現存井圈為青石園形,直徑40公分,高60公分。井深4米。附近水井因工廠污染渾濁,百餘戶居民,唯仗此井水洗?。

5、駱駝橋西河下11號門口古井,系露天公用井,水質清澈,水源充足,附近居民均仰此井洗蔌。井系青石菱角式砌成,井深3.7米,園形井圈,內徑50公分,圈上刻有乾隆年間里人重修字樣。

6、中山北路460號門口井,井圈呈方形,上刻「童瑞禎助,甲子年立」字樣。(甲子年乃清同治二年),系青石塊菱角式,井深6.5米,內徑38公分,對角50公分。水尚清,可洗蔌用。

7、寶極觀井,位於鳳起路東段寶極觀巷。此井原在寶極觀內。《西湖游覽志》載寶極觀為元延?五年(1318)道士張無為創建,歸屬全真教。建鳳起路時拆寶極觀,井成為露天公用,青條石菱角式砌?,內壁長青苔,井欄系青石制呈園形,上刻「???」字樣。井水清澈,水源充足,大旱不涸,周圍居民仰此洗蔌。井深4.5米,井圈外徑58公分,內徑38公分。

8、社壇巷井,位於社壇巷20號附近,系露天公用井。青條石菱角式疊砌,內壁有青苔,井圈外呈六角形。內徑31公分,外徑43公分,高48公分,進深3.4米。井水清澈。

9、觀巷井,位觀巷64號門前,系露天公用井。青石疊砌,形同八角,青石方形井圈,外徑80公分,內徑40公分,井深4.2米,水質清澈,水源充足。原附近三百多戶居民均用此井。

10、王衙前井,位於王衙前南端與二聖廟前交叉口,系露天公用井。此井1981年修理,井身上半部用紅磚砌成,下面用青石鋪成。青石井圈,內園外方,內徑35公分,高33公分,井深5米,附近居民以此井水洗?。井圈上刻「庚子正月」等字樣。庚子年為清光緒二十六年。

11、孩兒巷井,位於孩兒巷98號內。青條石菱角式鋪砌,青苔密布。井圈系太湖石製成,呈八角形,表面石紋清晰光滑,井圈外徑100公分,內徑45公分,圈高80公分,井深6.2米。此井水質清澈。自附近建化工廠,印刷廠後,井水受到污染,只能作洗?用,98號內22戶居民均用此井。

12、山子巷井,位於山子巷55號門前,系露天公用井。上部用青磚?砌,井的水位以下全是青條石砌,其上覆蓋一層青苔。井圈呈園形,外徑53公分,內徑32公分,高40公分,井深4.8米.此井水清澈,水源充足,居民說「雖大旱之年,井無乾涸之日」。附近住戶悉仗此井洗?。

13、豆腐巷井,位豆腐巷28號東首,系露天公用井。青石塊鋪成,長滿青苔,青石園形井圈,內徑50公分,圈厚20公分,高40公分,井深4.7米,井圈上刻有「道光五年」字樣。井水清澈,周圍百餘戶居民均用此井水食用及洗?。居民反映,民國二十四年大旱,此井未乾涸。

14、九龍井,位余官巷倉柱弄內。1982年曾修,井內上部改建為紅磚砌身,下部保持原貌。井邊原有石碑已被原住戶屠宅搬走。此井底部砌有龍頭似的水源石渠,水從渠內流出,據修井知情人說:此井底面積甚大,水源充足,清澈,井深7.7米。後因周圍建房影響,水質嚴重污染,已停使用。

杭州哪些小巷有哪些歷史,急!!!!!!!!!!!!!!!!! 馬市街中段有條通往直大方伯的小營巷,清

胡雪岩·元寶巷 錢藏在丫鬟的走道邊

「紅頂商人」胡雪岩的舊居在幽深的元寶巷中。巷口的青石板上刻有元寶的圖案。據引路的老人說,過去元寶巷口真的放著一隻碩大的石元寶,人們走來走去,可以從它身上跨過,後來竟被踏成了兩半。

推開胡雪岩豪宅沉重的大門,被高達10米多的黛頂粉牆圍在了裡面。空敞、氣派、華貴的轎廳讓任何一個進入宅門的人都先矮了一截。書房中擺設的是琴棋書畫,門外的穿廊則砌著五光十色的維新洋貨———彩色玻璃。而影憐院的大廳中懸掛著當年日本進口的13層藍瓷描金水法塔燈想來也是當時的稀罕時髦物。

大宅的右首是胡雪岩的「冷宮」,不再受寵的姨太太都被安置在這里。然而「冷宮」不冷,那條狹長的小院子里,假山、斷垣、奇木、流水把每個空間都堆塞得滿滿當當,一眼望去熱鬧非凡,與處處留白的江南造園大異其趣。

最有趣的要算是丫鬟走道里的一個僅10幾平方米大的地下暗房,據說是胡雪岩藏錢的地方。這傢伙果然精明,曉得「最危險的地方便是最安全的地方」的道理。然而他卻絕非猥瑣人士,想當年他被朝廷革職,羅四太太主張將宅子里的銀錢統統轉移。可胡雪岩卻認為此舉有欠光明磊落,他說:「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於是,他所有的財產便與自己的紅頂戴一起被朝廷收繳了去。

然而胡雪岩畢竟是商賈,難免沾染一些暴發氣。正廳「百獅堂」的欄桿上用紫檀木雕刻有100隻金獅子。而宅中氣勢最恢弘園子要算是芝園,大假山上的薈錦堂據說曾是杭州制高點,登高遠望甚至可以看到錢塘江。

司徒雷登·耶穌堂弄 有故事的兩棵大樹

杭州百貨大廈與銀泰百貨的中間藏著一條耶穌堂弄。弄口的教堂———天水堂雖然簡陋,卻暴露了這里曾經繁華一時的傳教景象。

走進耶穌堂弄,未免覺得有些泄氣,舊時的洋房已找尋不見。弄里的老阿姨熱心地領了我們鑽到了新工房的背後———這里便是司徒雷登的故居。這位傳教士之子、清華大學的前身燕京大學的創始人,便是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時期。這是一幢殖民風格的兩層小洋樓,雖然也是按舊時的模樣重建的,內里倒也辟成了司徒雷登紀念館。若沒有老阿姨的指點,也萬不曉得新工房門口的那兩棵大樹也是司徒雷登小時候親手種下的。

老阿姨手指著周圍的新工房連連哀嘆,那曾經的花園洋房不見了,那紅木鋪就的地板不見了,那些壁爐不見了,傳教士們的菜園也不見了。只是那些傳教士的後人倒也未曾搬離耶穌堂弄,「這間是黃神父的家,那間是楊神父的家。」熱心腸的老阿姨自己也是教民。

從耶穌堂弄轉進百井坊巷,那牆上的壁畫講述著這里過去的故事:10歲的司徒雷登同小朋友們玩「老鷹捉小雞」;奸相嚴嵩在這里蓬頭垢面地終了自己並不光彩的一生;而辛亥革命後的滿清遺老遺少們也紛紛隱居在此。

郁達夫·拱宸橋西 尋歡作樂煙花巷

郁達夫、弘一法師、豐子愷都到過拱宸橋,卻沒有一人像郁達夫那樣在這里曾度過了一段頹廢的生活。

如今走進這座跨越京杭大運河的古橋西首的吉祥寺西弄只見一片破敗的景象,房子不見得古老,像是民國的風貌。這里的民生也斷不如市中心那般浮華,72家房客混居,拉扯起涼棚便是一桌麻將。要知道這里曾是杭州的煙花巷,卻斷比不得秦淮河的艷。這里曾經的鶯歌燕語也只是唱給運河上船工、漁夫及落魄文人聽的。

據深巷裡的老人說,這里是太平天國的「長毛」們所造,後來成為紡織廠的「員工宿舍」,倒未曾想到竟又變成了煙花巷。當年潦倒不堪的郁達夫不忘到拱宸橋來尋歡作樂,甚至有個常去光顧的相好。而郁達夫筆下的拱宸橋卻倒也是「妓院」的代名詞。

若是不嫌棄臟亂,到這里一游,倒能看到杭州真正的草根,更能深切地感受到郁達夫那些頹廢的文字。

孩兒巷

據說陸游的晚年便是在兒童醫院附近的孩兒巷中度過的,那一句:「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便是在這一處「雨巷」偶得。但誰也說不清,陸游的舊居在哪裡。巷內一處古宅,曾傷透胸口寫個「拆」字的們的腦筋。阮儀三看了後驚呼:「這分明是宋牆。」大家嚇得一動也不敢動。全國文物專家會診後,方給它定了「晚清建築」的性。阮先生這一招「緩兵之計」使得妙,老宅迄今無恙。

大塔兒巷

皮市巷附近的大塔兒巷11號,曾是「雨巷詩人」戴望舒出生的地方。戴大詩人興許便是在這條巷子里瞧見的撐著油紙傘,眉頭凝著淡淡憂愁的「丁香姑娘」。如今的大塔兒巷只剩下不到20米的長度,旁邊的小塔兒巷也好看,斑駁的白牆露出些內里的青磚,青石板的路面已油光鋥亮。

小營巷

在解放路浙二醫院後門外的小營巷裡紀念兩位名人,一是曾視察這里的毛主席,一是太平天國的昕王府。當年小營巷的愛國衛生運動搞得好,連毛主席都要來這里親自看一看。如今這里成了杭州傳統建築特色街坊。這里曾經是南宋小朝廷的禁軍營地,附近的銀槍班巷、金槍班巷暴露了小營巷前世的秘密。

蔡官巷

100多年前被胡適誇為「中國一代才女」的林徽音便出生在蔡官巷的一幢民居內。站在蜿蜒曲折的蔡官巷裡,望得見俊秀的吳山。如今,巷子里雖然僅存一處老宅,卻不是林徽音的那一處,牆上繪著附近的千年古巷清波街的故事。而清波街與鐵冶路交叉口,還豎了一座「閑人」李漁的雕像。

十五奎巷

一頭連著中山路,一頭連著吳山的十五奎巷據說曾名「石烏龜巷」,有個關於烏龜精的傳說。巷裡的傳統民居建築多為合院式格局,是杭州城內保留較好的傳統建築風貌區。據說,這裡屋頂上的瓦片很脆弱,貓打架也會不小心踩破。

⑶ 杭州周邊有哪些古鎮

杭州,簡稱「杭」,古稱臨安、錢塘,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浙江省省會和全省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杭州周邊的古鎮有:一、塘棲古鎮,二、龍門古鎮,三、河橋古鎮,四、新市古鎮,五、南潯古鎮。

一、塘棲古鎮

塘棲古鎮位於杭州市的北部,是京杭大運河沿岸的重要港口。塘棲自古以來就是杭州的水上門戶,在明清時期富甲一方,更是江南十大名鎮之首。如今的塘棲古鎮,早就成為了旅遊勝地。更有廣濟長橋、郭璞古井、乾隆御碑等歷史文物。

二、龍門古鎮

龍門古鎮位於富春江的南岸,鎮內有較多的明清古建築群,是現如今江南地區中古建築群保存的較為完好的古鎮之一。古鎮內的居民大多數都是三國時期東吳大帝孫權的後裔,宗族聚居形態明顯。

三、河橋古鎮

河橋古鎮位於臨安市的柳溪江畔,鎮內有許多座橋,小鎮也因此而聞名。鎮上的建築大都是徽派風格,老街上的許多商鋪還保留著「前店後坊」的風貌。

⑷ 杭州古鎮有哪些,哪些比較推薦

杭州有塘棲古鎮、龍門古鎮、河橋古鎮、新市古鎮、南潯古鎮、前童古鎮、安昌古鎮等,推薦如下:

1、南潯古鎮

南潯古鎮是江南古鎮的典型代表,但又不同於大家印象中的江南小鎮,小橋流水、輕舟畫舫,它的特別之處就在於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

大約是一百多年前,名甲天下的輯里湖絲遠銷海內外,湖州商人也因此接受許多外來文化,建起的大宅、花園、會館都是中西合璧式的。歐式的小洋樓和中式的古典花園相結合,彷彿瞬間重回民國時代。

沿河的三里街市是鎮內比較熱鬧的地方,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安昌臘腸和仁昌醬油,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現在的安昌可以說是十年前的西塘,沒有那麼重的商業氣息,每一條街每一家店都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安昌古鎮內還是有許多值得看一看的景點的,穗康錢庄、石雕館、紹興師爺博物館等等,只需在景區門口買聯票即可。不過如果你只是想去安昌感受一下當地的民俗風情,是不需要買票的。

⑸ 杭州歷史文化街區有哪些

南山路 北山街 小河直街 河坊街 南宋御街
南山路地處城、湖結合區域,從歷史記載看,此地為吳越、南宋都城以及元末、明、清杭 州古城的西城牆沿線,自南而北,沿湖曾設有錢湖門、清波門、涌金門,再往北通往錢塘門、武林門等地。南宋定都臨安(杭州),在鳳凰山、萬松嶺一帶設皇宮,將臨安府府署遷徙於「清波門之北,以奉國尼寺(即竹園山凈因寺)故基創建」。當時,吳山周邊和南山路東側已為政治、經濟中心,直至元、明、清和近代,一直都十分繁華。
北山街,位於杭州市,東起保俶路,西至曙光路,南臨西湖,北靠寶石山、葛嶺、棲霞嶺。北山街有岳飛墓(廟),首屆西湖博覽會工業展館以及秋水山莊、孤雲草舍、堅匏別墅、抱青別墅、靜逸別墅、穗廬、瑪瑙寺等一大群中西式近代建築。
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杭州市北部,地處京杭大運河、小河、餘杭塘河三河交匯處。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以小河直街為中心,沿運河、小河分布的民居和航運設施整體風貌和空間特徵仍基本保存,具有一定的規模,在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中應屬於整體傳統風貌較為完整的街區之一。街區真實地反映了清末、民國初年運河沿線下層人民的生活環境,保留著一定數量的歷史建築,其建築特色、街巷風貌、運河航運遺跡仍然保留著獨特的風貌。
河坊街新宮橋以東,是南宋時期宋高宗寢宮—德壽宮遺址。南宋時被封為清河郡王的張俊住宅就在當時稱之為御街的太平巷,故這一帶被命名為清河坊。南宋時,清河坊商鋪林立、酒樓茶肆鱗次櫛比,是杭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賈雲集地。歷經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直至解放初期,這一帶仍是杭城商業繁華地帶。
南宋御街,是南宋都城鋪設的一條主要街道。《咸淳臨安志》等文獻記載,鋪設南宋御街一共使用了一萬多塊石板,但此前的考古發掘卻只發現過香糕磚。御街南起皇城北門和寧門(今萬松嶺和鳳凰山腳路交叉口)外,經朝天門(今鼓樓)、中山中路、中山北路、觀橋即今貫橋到今鳳起路、武林路交叉口一帶,是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全長約4185米。

⑹ 杭州市有哪些古鎮

1、烏鎮

烏鎮,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地處江浙滬「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蘇州均為60公里,距上海106公里。屬太湖流域水系,河流縱橫交織,京杭大運河依鎮而過。

烏鎮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5A級旅遊景區,素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之譽,擁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鎮史 ,是典型的中國江南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2、塘棲古鎮

塘棲,地處杭嘉湖平原南端,是浙北重鎮、江南水鄉名鎮、屬杭州臨平副城副中心。塘棲水陸交通十分便捷,浙S13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穿鎮而過,浙S304省道、京杭運河東西向貫穿全鎮,塘康公路、拱康路、圓滿路延伸段(S304省道G320國道連接線)直通杭州。

塘棲古鎮位於杭州市的北部,是京杭大運河沿岸的重要港口。塘棲自古以來就是杭州的水上門戶,在明清時期富甲一方,更是江南十大名鎮之首。如今的塘棲古鎮,早就成為了旅遊勝地。更有廣濟長橋、郭璞古井、乾隆御碑等歷史文物。


3、龍門古鎮

龍門古鎮位於富春江的南岸,鎮內有較多的明清古建築群,是現如今江南地區中古建築群保存的較為完好的古鎮之一。古鎮內的居民大多數都是三國時期東吳大帝孫權的後裔,宗族聚居形態明顯。

村內以獨特的明、清古建築群而聞名,是現今江南地區明清古建築群中保存較為完整的山鄉古鎮。村後有龍門山,海拔1067米,峰巒重疊,氣象萬千,為富陽群山之冠。東漢名士嚴子陵曾游龍門,觀山勢異常,贊嘆:「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古鎮也因此得名。

4、河橋古鎮

河橋古鎮位於臨安市的柳溪江畔,鎮內有許多座橋,小鎮也因此而聞名。鎮上的建築大都是徽派風格,老街上的許多商鋪還保留著「前店後坊」的風貌。

河橋古鎮距今也是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許益隆」、「積善堂」、「惠元堂」等老店都能在鎮上找到。清末的老樓還佇立在街邊,抗日的標語也還殘留在牆上,至於文革標語,更是隨處可見。

5、新市古鎮

新市古鎮位於浙江省德清縣,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而建制歷史就達1200多年。千百年來居民臨河而建,傍橋而市,形成典型的江南風情,新市是浙北地區大運河側的重要商埠。

自古繁華,民風質朴,人才輩出,自南朝著名道學家陸修靜築樓讀書於此,自近代基督教理論國內研究學術權威、全國神學家趙紫宸先生,近代少年愛情小說家王嘉侖留下眾多的人文勝跡,若流連其間,無不能領略此地的清純與從容。竟。

⑺ 深藏大山中的浙江絕美村落和避世古村,是時候出發了!

浙江深藏著眾多孤芳自賞的絕美村落,這里有爛漫田野、青磚古巷、老屋舊物,還有說不完的故事傳說。

帶你去看看那些從前的歲月,那些與世隔絕的桃源隱居地。

麗水慶元 · 西川村

原來滄桑也可以這樣美

@張一男/攝

傳統古村落就如一本厚厚的古書,書頁翻過,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色差,便會靈動於你的左眼和右眼。慶元西川村,就這么一個尚未被完全開發的小村落卻總能讓人心動,清一色黃泥黑瓦,古舊,甚至於不加修繕的有些破落。聽著耳邊雞鳴犬吠,看著小溪在腳邊潺潺流動,住在這里的人,可以說是真正在中國隱居了。

@張一男/攝

村子並不大,沒有遊客,沒有商業,甚至可以用缺乏人煙來形容。當你邁上那不甚平整甚至有些傾仄的石台階,當你穿梭在交錯的土房間,當你踏上那條掩藏在野草之間的西川古道……一步一風景,只是懶散地走著,竟也不覺得乏累。

Tips:

地址:麗水市慶元縣五大堡鄉西川村

周邊玩點:西川梯田、石柱佛瀑布、西川古道等

溫州樂清 · 黃檀硐古村

沉睡在大山深處的石屋群

@_阿管在路上/攝

歷經700多年的風雨,這座建於宋代寶慶年間的古村落至今依然保存完好。黃檀硐村因其村古、林茂、水美、石奇、硐怪的獨特景觀慢慢走入人們的視野。連亘北雁盪山與中雁盪山,整座村莊鑲嵌在400米海拔的一處山坳中,四周群山壁立,村莊與世隔絕。

@潘昶永/攝

一條東西走向的溪流貫穿古村中心,所有的建築依溪而建,極具明清風格。山石牆、駁岸、小橋等均是就地取材,極少修飾,保持著山野最質朴的本色。一座座江南古民居錯落有致地排列溪岸上,恍惚間會讓人以為時光回溯到了明清時期。

Tips:

地址:溫州市樂清市城北鄉山區黃檀硐村

周邊玩點:雁盪山、黃閣古村等

台州黃岩 · 布袋坑村

與世隔絕的原始石頭村

@丁丁歷險記/攝

布袋坑古村,一處深藏在大山重重疊翠里的美麗小村莊,流水、古橋、窄巷、木屋、石牆、竹林,極具古樸風韻。年深月久,順山勢蜿蜒而上的灰瓦石牆,似乎早已與這里的溪山林木融為一體,展現著最原始的傳統村落風貌。

@丁丁歷險記/攝

一路徜徉而下,過小橋、踏石墩、鑽小巷、進古屋,極目之處,那些矗立在潺潺流水中的古石墩、連接兩岸的古老小石橋、隱藏在樹間屋旁竹林中的小窄巷,無一不在向過往遊人訴說著自己的 歷史 ,彷彿也在感嘆著時光流逝。

Tips:

地址:台州市黃岩區嶼頭鄉布袋坑村

周邊玩點:布袋山、夢幻溪、忘憂谷、疊翠屏觀光區、布袋山漂流等

杭州建德 · 新葉村

天堂邊的世外桃源

@范勝利/攝

@音樂心情/攝

新葉村,是一個被無意間遺落下的世外桃源。它隨著《爸爸去哪兒》的播出,才逐漸呈現在世人眼中。窄而幽深的小巷、高大封閉的白牆、寬敞華麗的祠堂,小橋流水,楊柳垂堤,酒旗人家。漫步在青石路上,就彷彿誤入了唐詞宋詞中,耳畔不時回盪著吳越歌聲。

@cswx/攝

微風拍打著水面,裊裊炊煙自遠方升起,在這青山環繞下的新葉古村是那般恬靜溫婉,不知有多少故事隱匿在那尋常巷陌中,也不知有多少古韻記載在那白牆黛瓦之間……

Tips:

地址: 杭州市建德縣大慈岩鎮新葉古村

周邊玩點: 大慈岩、新安江玉溫泉、航空小鎮等

衢州開化 · 霞山村

由鵝卵石堆砌的古村

@到處飛的小蜜蜂/攝

坐落在錢塘江源頭,霞山村是一個由鵝卵石堆砌的千年古村。這里的民居既有徽派建築庄嚴肅穆的氣勢,又不失江南園林婉約小巧的趣味。牆瓦間,花格窗欞玲瓏剔透,磚雕、木雕栩栩如生。角落裡青苔遍布,映襯著牆上褪色的白漆,是無法掩蓋的歲月痕跡。

@到處飛的小蜜蜂/攝

這是一個古街老巷阡陌縱橫的大村落,外人進村東轉西踅,如入迷宮。輾轉於幽幽的老街古巷之中,漫步在寧靜的棧道之上,遙望那古民居升起的縷縷炊煙,聆聽古鍾樓的鍾聲伴著學子們的讀書聲,不由讓人產生一種回歸自然、追憶童年的感覺。

Tips:

地址: 衢州市開化縣城北唐宋古驛道旁

周邊玩點: 錢江源頭、唐宋古道等

金華浦江 · 嵩溪村

老宅古巷,邂逅詩情畫意

沒有江南那般溫軟,也沒有水鄉那樣柔情,靠著燒制石灰起家的嵩溪古村卻別有一種硬朗風情。這是浙中的一個小山村,山川秀美如世外桃源。粗獷的石灰牆、大氣的石板路、宋明清的古屋、耕讀傳家的祖訓……嵩溪村就像一卷被 歷史 遺忘在角落裡的畫冊,用木石磚瓦鐫刻下一個個美麗的故事。

@陽線藝術/攝

@龍城坦客/攝

賈平凹先生曾這樣感嘆:「如今,找熱鬧的地方容易,尋清靜的地方難;找繁華的地方容易,尋拙樸的地方難,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為難的了。」穿梭在嵩溪老宅和石板巷裡,一不小心就能邂逅那雕窗上的雪,枕上的月和老房子的魂。那些靈秀工整的詩句,有時貼在門板上,有時刻在窗欞上,有時直接與畫作題寫在古宅的牆上,雅趣橫生。

Tips:

地址: 金華市浦江縣東北部嵩溪村

周邊玩點: 廿玖間里、江南第一家、仙華山等

湖州長興 · 上泗安村

從盛唐商埠「穿越」而來的

走過眾多古村,你會發現上泗安村不一定是最美的,但它定是可以讓你停下腳步的地方。村子不大不小,家家戶戶門前干凈美好,或種小花,或栽盆景。一條古河道蜿蜒曲折,村子就沿著古河道聚集而生。

錯落著別致的徽派老屋,一汪活水繞村而徊,零星遊客破水踏筏前來,清冽的山水之間縈繞著清脆笑語……古碼頭、古棧道、竹排、元寶樹,三三兩兩抱著孩童的老人在亭子里有的沒的聊家常,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與和諧。

Tips:

地址: 湖州市長興縣泗安鎮上泗安村

周邊玩點: 仙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中國揚子鱷村、山伯伯仙果園、薰衣草風情園等

紹興嵊州 · 白雁坑村

號稱是嵊州的「香格里拉」

圖@紹興市 旅遊 委員會

通源鄉美麗縮影之一的白雁坑村,地處海拔700多米,四周風光旖旎,抬頭遠眺西白山高峰,但見山色空濛,雲霧繚繞,著實迷人。蒼勁古樸的香榧樹散落其間,村中有榧,榧中有村,身在其中如入仙境。

@趙凡瑜/攝

作為世界上稀有物種,香榧是大自然給予這片土地的饋贈。經歷過世紀寒潮和冰川的劫難後,這片香榧森林仍然靜靜地守護在北緯30°線上,安詳地看著歲月流逝。

Tips:

地址: 紹興市嵊州市通源鄉白雁坑村

周邊玩點: 香榧公園、西白山等

寧波奉化 · 馬頭村

藍天映襯下的秘境幽谷

都說有夢就去奉化,探尋千年古村就來馬頭。奉化馬頭村,迄今已有1100多年 歷史 ,村內至今仍保留著一大批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國時期的建築群。優美的自然環境與斑駁的舊民居構成一幅江南的水墨畫卷。

寧波論壇@青菜/攝

穿行在村子的老宅深巷,每一片青磚瓦當,每一個花壇、牆角,每一根時光浸染過的舊柱,都好似在風中訴說著光陰里遠去的故事。他們正企盼著有緣人的賞識和呵護,撣去落在身上的塵埃和寂寞,重新煥發往昔的生機和容光。

Tips:

地址: 寧波市奉化區裘村鎮馬頭村

周邊玩點: 滕頭村、黃賢森林公園等

愛泡 旅遊 發展有限公司,歡迎景區、溫泉景區、酒店、民宿、養老、設計規劃公司、景區配套、相關衍生產品線上線下合作,歡迎參與中國溫泉 旅遊 營銷聯盟合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