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杭州的於謙祠在哪裡
於謙祠
地址:三台山路161鐧懼害鍦板浘
Ⅱ 古代於謙像塑今在哪個省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三台山麓的於謙祠。
北京建國門內大街的於謙祠。
Ⅲ 明朝於謙墓在哪裡
於謙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與岳飛、張蒼水並稱「西湖三雄」,於謙墓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三台山麓。
明景泰八年(1457年),於謙被捲入「奪門之變」被殺身亡,明成化二年(1466年),於謙冤案平反昭雪,明弘治二年(1489年),明孝宗表彰其為國效忠的功績,賜謚「肅愍」,並在墓旁建旌功祠,設春秋二祭,形成祠墓合一格局。
2006年5月25日,於謙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於謙是明代名臣,他和岳飛、張蒼水並稱「西湖三雄」。於謙(1398—1457),明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字廷益。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英宗被俘後,從兵部侍郎升任尚書,擁立景帝,反對南遷。調集重兵,在北京城外擊退瓦剌軍,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次年(景泰元年),也先因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景泰八年(1457年)「奪門之變」中英宗復辟,於謙以「謀逆罪」被殺,葬於三台山。
Ⅳ 「於謙墓」為什麼會在杭州西湖
大明忠臣於謙墓在杭州西湖,這個事情並不奇怪,因為於謙的故鄉在浙江杭州。古人向來有葉落歸根,歸葬故里的傳統,因此,於謙死後才被人安葬在了杭州西湖旁。不過,於謙能夠歸葬故里,的確經歷了不少波折。
於謙親自在城外督戰,下令:「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此令一下,明軍將士皆知退後必死,個個爭先,奮勇殺敵。瓦剌軍隊數量畢竟有限,採取了單門進攻的策略,而明軍則相互支援,並借用火槍、大炮,奮勇殺敵,在京城外數敗瓦剌的先鋒軍隊。瓦拉軍被迫撤退,而明軍則主動追擊,最後兩軍在京城外的土城對峙五日後,瓦剌撤軍。於謙則調遣部隊,一路追擊,一直追到居庸關外才收兵還師。
由此可見,只要激勵起將士的士氣,指揮得當,奮勇殺敵,即使並非精銳之師,照樣可以挫敗強敵。即使是精銳之師,指揮不當,照樣會全軍覆沒。王振指揮的土木堡之戰和於謙指揮的北京保衛戰,就是兩個很深刻的戰例。
於謙因為北京保衛戰的勝利,獲得代宗嘉獎,加封少保銜,總督軍務。此後,在於謙的指揮下,數次擊退瓦剌對邊境的襲擾。原本,瓦剌首領也先准備拿英宗跟明朝換些好處,結果,明軍根本不予理會,英宗反而成了也先的一個累贅。也先想歸還英宗,代宗自然不願英宗返回,最後還是在於謙的勸說下,代宗才派了使者,迎回了英宗。
宋朝時,宋高宗趙構,不願迎回徽欽二帝的原因終於在現實中發生了。英宗返回京師後,被代宗軟禁在廢棄的南宮之中,吃盡了苦頭。最艱難的時刻,經常吃不飽飯,連顆乘涼的大樹都被砍掉了,只能由英宗原配錢皇後做些針線活(這也是英宗後來廢除明朝後妃殉葬制度的一個重要原因),託人變賣,聊以糊口。這英宗的太上皇當的的確有點慘。
英宗是一個情商、智商頗高之人,他隱忍了下來,終於等到了七年之後的「奪門之變」。景泰八年正月,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趁代宗病重,聯合發兵,擁立英宗復位。
石亨在北京保衛戰後,因為功勞不及於謙,卻被封侯爵,心中羞愧,就主動推薦、提拔於謙之子於冕。可是於謙卻公開斥責石亨循私情,不去推薦、提拔那些隱士,及軍中有功的低級將領,卻來推薦自己的兒子。這於謙的確是耿直到了無可救葯了,話說巴掌不打笑臉人么,畢竟對方並無惡意,雖然不至於徇私舞弊,投桃報李,卻也沒必要公開指責。於謙的公開指責,就有抬高自己,貶低別人之嫌了,自此,石亨與於謙結怨。
在奪門之變後,石亨就聯合曹吉祥,誣陷於謙言行多有不軌,甚至要另立太子之類,判於謙死刑。但是,英宗又不傻,念及於謙功勞,不願處決於謙。參加奪門之變的徐有貞進言道:「不殺於謙,此舉為無名。」那意思就是,於謙擁立了代宗,如果要復位,則要證明代宗得位不正,那麼於謙就是首犯。徐有貞的一句話,徹底斷送了於謙,英宗下旨以謀逆罪斬殺於謙,判其子於冕充軍。
於謙死後,錦衣衛去抄沒家產,發現於謙家無余財,僅有供奉於正室的、代宗所賞賜的蟒袍、寶劍等物。不過公道自在人心,雖然有時候能夠站出來的並不是大多數。於謙去世後,大太監曹吉祥手下一名叫做朵兒的指揮使,每天到於謙行刑之地,撒酒祭奠,悲痛哭泣。曹吉祥得知後,憤怒鞭打他,朵兒依然如故,天天前往祭奠。
於謙能夠歸葬故里,則受恩於另外一位堅守正義,敢作敢為的明朝大臣都督同知陳逵。陳逵在於謙遇難後,被於謙忠義所感,收斂了於謙的屍體予以安葬,並在第二年,將於謙歸葬杭州。這就是於謙墓在杭州的原因。
英宗的母親孫皇太後了解代宗登基,北京保衛戰的整個過程,非常看重於謙,聽聞於謙被處死,連續數日唉聲嘆氣。英宗除了有時候頭腦發熱,好大喜功之外,並非一個昏庸之人,英宗很快就想明白自己做了錯事,也是異常的懊悔。其後,哪怕是有大臣用於謙之事譏諷他,英宗也都默認不語。英宗之後借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的內斗,除掉了三人,於謙之仇始報。而為於謙昭雪平反的事情,英宗交給了自己的兒子憲宗朱見深。
英宗崩逝,憲宗繼位,很快赦免了於謙之子於冕。於冕上書為父鳴冤,憲宗親自審理,下詔給於謙平反。憲宗詔書中言:「先帝在時已知其冤,而朕心中著實哀憫他的忠誠。」
憲宗之子,孝宗朱佑樘登基的第二年,又追贈於謙「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謚號「肅愍」,改葬於謙於杭州西湖三台山麓,即現在於謙墓所在的位置。同時,孝宗欽賜「在墓建祠」,名曰「旌功」,杭州自此有了於謙祠。
這就是於謙雖然死於北京,而於謙墓和祠堂卻在杭州的整個過程。
明朝的皇帝也並沒有忘了於謙。到了萬曆年間,明神宗朱翊鈞改於謙謚號為「忠肅」,再次表彰於謙的忠心報國之舉。於謙成為了抗擊異族入侵的大英雄,他的事跡,從此之後也被人們廣為傳頌。
Ⅳ 杭州「於謙祠堂」在哪裡怎麼走知道的朋友告訴我。謝謝了。我要去。
於謙墓(祠),位於三台山東麓,門票是免費的。
第一,Y7(區間)是沒有的
第二,浙一醫院沒有21、K21路
第三,59路是單項環線,繞到鼓樓,恐怕都要一個小時了,而且再做Y6路去繞。
第四,29路原本就有浙一醫院車站的,為什麼還要走一站路呢?莫名其妙嘛!而且還要去公交總公司繞一個大圈。
第五,同樣,11路也是,跑到菜市橋去,傻吧!
明顯是網上復制下來的,不管對與不對。
於謙墓(祠),位於三台山東麓,門票是免費的。
浙一醫院可以這樣乘坐:
1)乘坐31路到板橋路口,換乘K4路到赤山埠,下車往前步行。
2)乘坐60路到吳山廣場,換乘K808路到赤山埠也可。
31,火車東站---延安路慶春路口,票價:31--1元 / K31--2元。
K4,平海路---九溪,票價2元。
60,采荷路---采荷路(環線),票價:60--1元 / K60--2元。
K808,汽車南站---九溪,票價2元。